这部片子在剧情上可以算很新颖,但个人觉得这部片子不能被称为喜剧、因为我从头到尾看完都没有笑、有些地方我还觉得挺可悲、看那个天台的前后背景差不多一样,所以应该是在同一个地方吧、只不过没有植物的那个是先拍的、那段有植物的是后拍的吧、从整个剧情来看砸人车那段很让我无法理解、为啥要砸人车呢?
而且砸完开车就跑、你跑了人家也看到你车号了好吧、人家怎么可能不来找你算账么?
还有那个阻止老人买假药那段、那么说根本没有说服力嘛、但是那些卖假药的为嘛要跑呢?
还有那个死了两个月的金鱼真有些让人受不了、它要真是死了两个月它的尸体也不会那么完整啊、话说为什么最近看的吴彦祖的两个片子都有动物牺牲呢?
哎、下回谁再拍电影可不可以不带上动物啊、这样的牺牲很让我无法接受啊、哎、暂时先说这些、等我想到别的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我再来写上、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来自:石墨社(smshe189)
1999年上映过两部电影,后来都成了经典。
一部是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搏击俱乐部》,豆瓣评分9.0。
还有一部是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美国丽人》,豆瓣评分8.5。
这两部作品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前者讲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奇遇,用幻想中的自己,无意间造就了一个影响全国的组织。
而后者,更多的是用一种文艺唯美的手法,对一个中年男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遭遇进行剖析。
然而,12年后,有一个导演却做了一种尝试。
他拍了一部和《搏击俱乐部》剧情结构类似的电影,请了《美国丽人》的主演凯文·史派西担纲主演。
这个导演叫伍仕贤,这部电影叫《形影不离》。
伍仕贤的艺术坚持伍仕贤的名字并没有多少人记得住,但是他的作品却被很多人看过。
2001年的时候,当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终于意识到电影国际化趋势之后,开启了后来国产大导演大片时代,当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影像化的个性表达,用来反抗世界的规则与个人束缚的时候。
伍仕贤才刚刚跳脱出自己的电视广告和MV圈子,拍了一部短片小试牛刀。
片子叫《车四十四》,获得了获得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比起其他导演,伍仕贤是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创作者。
而且,他非常能够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用别具一格的影像手段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伍仕贤是一个难得的接地气导演,他的作品很容易与普通大众以及社会现实产生关联。
《车四十四》其实讲的是一个人群冷漠的故事。
女大巴司机载着一车乘客行驶在路上,途中遭遇劫匪,女司机被劫匪拖下车准备强奸,此时车上的乘客纷纷趴上窗户观望,却都选择性失声。
唯有一个男乘客号召大家下车去救人,却无人响应。
最后,他独自一人前去拯救女司机,最终寡不敌众。
女司机最后衣冠不整沉默着回到了车上,将那个想要救自己的乘客赶下了车,然后载着一车人离开了。
故事的最后,是这辆大巴失事,全车无一生还。
故事很短,回想起来却很震撼。
片中所揭露的乘客行为,其实就是后来网络上时常被人讨论的社会冷漠的道德观。
紧接着在2004年,伍仕贤执导了剧情长片《独自等待》,这部电影后来成为无数青年男女心中关于恋爱的经典作品。
也是在这部电影里,伍仕贤将他深入角色内心世界的洞察展现的淋漓尽致。
无论是人物的碎碎念,还是角色的小动作,都真切的抓住了恋爱中的男女那些小心思,自卑、心急、虚伪、遗憾等情绪,一览无遗。
为了营造角色的内心世界,伍仕贤采用了多种符号贯穿其中,比如广场舞大妈的音乐、比如酒吧的杂乱、比如人群的声响等,都极度贴合角色在当时心烦意乱下的胡思乱想。
这一点,很好的继承在了《形影不离》。
与前作不一样的是,《形影不离》的剧情设定,是男主李越(吴彦祖饰演)内心世界所产生的幻觉在现实世界的人格化形态显露。
因此,关于男主内心世界的碎碎念,都通过幻觉人物实际呈现出来。
但有一场戏很令我印象深刻。
当李越因为幻想角色老查(史派西饰演)对自己生活的干扰,使得他想要彻底逃离这种生活,也就是决定使自己清醒。
他将老查甩在车后,然后将自己锁在卧室,整整一天的时光,老查一直在外面敲门,甚至到最后,老查用电锯破门而入。
相信有过精神烦乱遭遇的人都很清楚,当自己内心不安宁的时候,所有外在的动静都会使得自己内心情绪波动。
《独自等待》中求爱不得的陈文如此,《形影不离》中的李越也是如此。
那种一直在耳边回荡的声音,其实就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杂念和心结,当敲门声一直存在,窗外的阳光在屋子里扫过一遍,这种念头还一直存在,直到最后老查破门而入,其实都是李越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对抗。
包括他服了药之后的精神恍惚与幻觉,都很好地体现了普通人面对精神打击之后所表现出的脆弱。
幻觉世界之中的街头寻找老婆阿胖的戏,正是伍仕贤的拿手技巧,拍电视广告和MV出道的他,掌握凌厉的剪辑手法,通过快节奏和声音强弱控制,实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官化呈现。
这一点在《独自等待》中陈文意识到自己失恋时就用过。
伍仕贤是个玩情绪的高手,这得益于他对于一些经典大师手法的运用。
为了表现人物的孤独感,《形影不离》还致敬了一把库布里克在《发条橙》。
当李越在街头发疯砸了豆腐摊贩之后,被带到了警察局。
面对空旷的审讯室,他感觉到自己被孤立,自己与审讯室的门之间的距离也被感官无限拉长。
特别是当警察进来之后,本来是坐在他面前,却在他的意识里,相距遥远。
这一感觉,类似于《发条橙》中男主为了戒毒在卧室里产生的幻觉,其实很符合现实中人们的真实感官。
总的来说,《形影不离》确实延续了他一贯的影像风格,特别是对人物心理的挖掘和呈现,比较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而比起《独自等待》中北京老胡同里哥们之间的感情故事,《形影不离》格局就要大了很多。
一方面对于广州这座城市的符号,比如建筑、市井都提升了规格。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剧情设定,也不再只是个人感情为出发点,以李越为核心的家庭男人身处失业、婚姻之中的诸多无奈困境进行解剖,所牵涉的情节也加入了冒险、阴谋等元素。
当然,唯一不变的,就是伍仕贤在圈子里的号召力。
《独自等待》中包括羽泉、袁泉、周润发等明星助阵,都无时无刻不在给观众惊喜。
而《形影不离》这次玩的更大,直接把国际影星凯文·史派西请来,不过还好,后来红遍全球的《纸牌屋》还没上映。
倒是片中另一位客串大咖彼得·斯特曼因为在《越狱》中饰演的黑帮大佬被国内影迷记住,成了当时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然,《形影不离》还是一部比较有明显中国元素的电影,不算大片,算是大片的本土化尝试。
本土化尝试《形影不离》其实在剧情结构上与《搏击俱乐部》极度相似。
而彼时,同样是幻想角色主题的电影《鸟人》也还没上映。
《形影不离》成了一次本土化的尝鲜。
值得肯定的是,伍仕贤是一个很有自主想法的导演,《形影不离》虽然采用了《搏击俱乐部》的基础剧情设置,却并非《搏击俱乐部》的翻版。
《搏击俱乐部》的风格其实是黑暗和悬疑到底,将一个精神分裂患者的遭遇推向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以此揭示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心里压抑现状。
《形影不离》的剧情要显得简单直接。
李越是一个典型的普通青年,工作中遭遇着领导的职场潜规则,总是想要反抗却又畏畏缩缩。
婚姻生活里,因为不久前的一场车祸,导致父母不幸离世,而妻子也流产了。
生活的不幸遭遇,是导致李越产生精神分裂的直接原因。
一般来说,我们无法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而他们也无法准确描绘自己所看到的事物。
因此,精神病患者常常向外界表达一些难以理解的情况,其实正是他们试图用一种自己可以信赖的形式去完整自己的内心想象。
但归根到底,这种内心想象其实还是对自己实际生活中所缺失的东西,一种精神弥补。
正如莱昂纳多在《禁闭岛》中的表现一样,他给自己编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赋予了角色性格和故事逻辑,然而关联的其实是自己婚姻生活中的不幸遭遇。
李越也是如此,正如工作中始终犹豫不决不敢反抗的他,在婚姻中也是唯唯诺诺,受车祸不幸的打击,让他产生了逃离世界的想法。
也因此,他与妻子的关系岌岌可危,两人始终不肯正面面对,无法敞开心扉。
李越对自己的封闭,如同屋子里鱼缸中的金鱼,活在悲伤的情绪里,无可自拔。
但同时,他又是渴望被理解的。
工作中他讨厌上司的虚伪,总是想着要揭发上司欺瞒真相的行为。
可是没有人支持他,自己的同事在他眼里被归类为与领导沆瀣一气的人。
婚姻中,始终无法放下车祸的遭遇,特别是妻子的流产,让两个人中间产生裂缝。
李越希望妻子回到身边,也渴望着两人关系和好如初,如同他始终无法忘记的为妻子拍摄的视频一样,他把这些记忆锁在储存卡中,正如把自己封闭在孤独的角落中。
因此,幻想角色老查和幻想中的妻子才出现。
老查的出现,满足李越内心存在的对生的渴望。
比如他想要上吊时,老查的一番劝阻。
同时,也是满足李越内心对罪恶的痛恨,对正义追寻的执念。
包括在幻想人物的鼓励下,放了上司轮胎的气。
甚至为了让自己感觉不那么没用,深入社会黑暗行业中,以英雄的形象去惩罚作恶的老板。
这种剧情,并不少见。
中年男人的个人危机近几年常常被展现在大荧幕上。
前面也说了,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美国丽人》,对这种状态有比较文艺的表现。
《形影不离》的故事要简化很多,也阳光很多。
沉迷于个人情绪之下,李越的每一次精神释放,都表现了他对家庭婚姻的渴望,包括幻想之中与妻子的缠绵(现实中妻子已经去了河南做暗访)。
李越在电影中段便通过医生得知了自己患病的情况,知道了老查是不存在的。
但他一开始选择的是继续沉迷,给自己制造了一身英雄服装,并与老查开始拯救世界的计划。
然而,在一次误打了善良豆腐摊贩之后,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已经越发失去理智。
为了开始与老查进行决裂,其实也就是自己的救赎之路。
与《搏击俱乐部》不同,《形影不离》的结局是光明的,李越终究是战胜了自己,挽回了婚姻,也维护了正义。
这是他所期待的吧。
而本片的本土化尝试,其实还在于他的故事背景根植于本土社会。
包括假冒奶粉、甲醛豆腐等黑心商家的罪恶勾当,包括妻子作为电视台记者暗访的那些行业丑闻等。
对假冒奶粉工厂老板的打击,其实也是李越对自己还未出世的孩子的一种遗憾补偿。
社会丑恶一直都有存在,但是我们依然相信正义的力量,大概就是《形影不离》最想表达的吧。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但幸运的是,有的人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始终对爱充满感动,这才是活下去最基本的动力。
最后,珍惜身边的人吧,也珍惜内心最纯真的正义与坚持。
-END-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
来自:石墨社(smshe189)
一个精通中国的外国人拍得电影。
其实挺让我们汗颜的。
手法很娴熟,没有做作的床戏,或是伸张正义的歇斯底里。
只是把生活展现了一下。
没有任何色彩的让你看到。
就像一个万花筒,把我们现在的生活给大家展现了一下。
值得一看的,用好莱坞的迷幻手法包装了一下的现实片。
顺便说一下,凯文•史派西的确是奥斯卡影帝,自己看就明白。
那句sb最搞笑了!
首先,我不会写影评,但是我努力去尝试写作这个东东。
还有,我终于找到了那部电影,我之前看过的,情节和本部电影类似的美国大片,它叫《美丽心灵》,是因为我有很长时间想不起名字来,只记得两部电影情节类似。
不同的是,《美丽心灵》是用了一辈子的时间赶走心中的那的幻觉,而这里恢复的也未免太快了吧。
这种精神分裂,医学上会说是很难痊愈的,只有不断地克服,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本电影之中男猪脚的回归正常,是不是想给我们表达什么,比如这个社会很和谐的现象吧,其实,那又是什么呢。
包括我现在写影评也要和姜文一样,去讨论是站着挣钱,还是跪着花钱的纠结,所以我就看不到宁浩的进步,看到中国导演的希望。
有时候,我也想想写个剧本,诸如人物传记,还有社会现象等题材,才能有限,最多拍个微电影吧。
但是,我内心深处还是热爱电影的。
影评是我最近要学习的东西,只是我不经常讨论剧情,只要广告不狗血。
我喜欢电影中那些美好的画面,比如这部电影里那个可以看见广州塔的天台,或者心中能创造的美好,就要好好表现吧。
另外,看电影的时候,女主角真的给了我一种广州的感觉,至少也让我怀念一下我十年前的广州故事吧,请参考《我在广州的半年之痒》。
吴彦祖是我喜欢的明星,电影人,09年那次在丽江的碰面,印象深刻,我把足球踢到了他屁股上,他捡起来给我,握手,拥抱,我还记得他香水的味道,和温和的表情。
不写了,其实与电影无关,如果没有那部美国大片在前,或许我还能说点这部电影的好,只是,即使没有那部经典电影,这里也没有我们想要的那个效果,不过,我们能做的,就是鼓励,对中国电影鼓励。
进场,坐好,喝一口饮料微笑着看阿祖搞笑,一切都很好,直到李越开始说中文。
那感觉,就像是你高高兴兴得吃梨子,毫无准备得,咬到了一口甘蔗渣。
阿祖的声音不错,低沉悦耳,富有感情,而且和他的形象很搭。
又因为是ABC,和凯文对英文台词对得非常流畅,我想凯文也很高兴吴彦祖英文流畅吧。
可是,阿祖是李越,一个纯种中国卢瑟,所以,他需要中文配音。
于是,我就在天堂地狱间反复穿梭,悦耳流畅、感情丰富的英文刚刚滋润一下我的耳朵,充满违和感的粗糙中文就无情得把我拉出戏。
适应中文配音,我花了整整半场电影的时间。
好像有些挑剔了,但请理解我吧。
听觉影响视觉,这影响了我欣赏阿祖的美貌,由不得我不怨念啊。
PS:说不定是有内涵的,用中文台词和英文台词的对比,讽刺了中国教育:看,天天让孩子们学英语,学得英文比中文都好了。
再说说别的吧,我只是个普通观众,不太懂电影,只说自己的感受,内行勿怪哦。
首先是故事。
当搞笑情节开始融入现实主义时,巨大的跳跃感让我忍不住看了看手表——我记得这场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我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节奏。
但看着看着我就放弃节奏了,因为这场电影,根本没什么节奏,甚至不能让人眼睛一直留在屏幕上。
搞笑不好好搞笑,悬疑不好好悬疑,现实主义只是浮光掠影压根没触及本质,对人物心理更是没时间深入,故事情节就在这四个要点间跳啊跳啊跳,也不知道跳出了个什么道理。
阿祖跳上自家车子时,我有种进去冲进屏幕摇醒他的冲动:阿祖你醒醒啊,你不怕他记你的车牌号儿吗?
阿祖拿出枪的时候,我的眼睛瞪得比阿祖还大,开始想,这应该是阿祖做的一个梦吧,绝对是吧,不然他一个小白领,哪里搞到枪?!
可是前面也没交代啊,难道是我漏看了什么?
我怀疑自己也神经了。
接下来的情节,即使是阿祖的脸那么好看,也无法让我继续全神贯注了。
瞟几眼,刷刷豆瓣。
看看豆瓣上的评论,分数蛮低的,我只能深深叹气。
电影结束,旁边一个人说节奏不好,我不禁在心里+NNN。
再说男主角的表现。
我不太懂演技,只是只觉得相信让自己移不开眼的就是好演技。
凯文做到了,各种笑料不断啊有木有。
只要镜头里有他在就不会觉得看不下去。
再说阿祖。
他是我看这个片子的原因。
首先,允许我喊一万遍:“吴彦祖真是太帅了!
怎么都帅!
帅哥的光芒是无法掩盖的!
”。
有同感的人,请和我一起喊!
至于阿祖的演技,我一向是觉得不错的,完全合格。
在这个电影里,他也是不错的,刚开头的那一段精彩极了有木有,我抑制不住嘴角的笑啊。
当然,他开始说中文的时候,我就笑不出来了。
原因前头已经说了,一口的甘蔗渣。
总结一下,阿祖说英文和不说话时的都表现得很好!
一个疯子,开始关心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被别人当成疯子来看。
所以客观上来说,别人是对的。
他是个疯子。
一个外国人(?
)导演,领着一个加拿大人和一个美国人来关心中国的食品安全。
一大堆中国人看了觉得他拍得不接地气,因为口音不对,而且怎么会人疯了就去打击食品zaojia一大堆外国人看了觉得他讲的什么玩意儿?
食品安全这么大事儿,怎么可能出这么大问题?。。。
没办法的,有些事情是没办法的。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你要是不主流是卖不出去的,不赚钱的不赚钱的事情,是没有人想去做的。
有些高分电影如阿甘正传、肖申克这种本身就是很厚重的文化内涵给人普遍以励志的启发,或者如教父、暗花、无间2这种黑社会内涵或宏大厚重感的历史叙事型给一种非常人物的存在与灭亡间以及人性最直接赤裸的刻画,或者如生活琐碎、文艺纯粹感如李安、王家卫、许鞍华等这种电影也是很让人有共鸣和感触的佳作!
然这部电影已上述任何都不同,首先,我想说的是看电影人本身对电影是很主观的一些感受和启发,我所写的只是代表我的主观感受,非喜可指教,但莫骂街!
以下涉及剧透!
没看者慎入!
我一直不明白很多人为什么打分低,而且很多人都骂抄袭美丽心灵、拳击俱乐部!
我看此电影之前看过美丽心灵,印象不深!
但我当全部看完这三部电影之后,我作为中国人,我还是比较喜欢我们这部国产片,绝无一点所谓爱国主义作祟,纯粹就是感觉中国此部电影更有味,更有趣!
哦,对,补充一下,我是独自等待迷,也因为《独》,所以格外期待此片!
但是看完一遍后,感觉很赞,至少我第一次看时是一秒钟都不愿错过的,也许本身就包含着对此部电影的感情作祟,但并不知!
今天第二次看,看时就发现跟上次看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越来越懂导演到底在拍的是什么。
其实综合来看,本电影完全可以称作爱情片,那些感觉电影节奏乱、杂甚至有说四不像,还有说结局过于草率,但是如果你试着以爱情角度看此片,相信就不会如此了!
开始时就是一段“李越”与“胖”在沙滩浪漫的VCR,然后就是李越要自杀的情形,后面出现凯文,李是彻底发病了,原因是什么?
各种原因,电影中所说,父母车祸去世,老婆流产,夫妻感情不再,工作不顺,自己本身性格的善良,爱英雄主义式幻想等等(漫画),一言以蔽之,就是没有感情寄托,世上无留恋的任何值得的东西,而应该说最珍贵的曾经的李与胖的感情(后面会详细说明缘由),看到有的人说,李是想死而不甘心,所以有凯文的幻觉出现,很赞同,但本篇不作重点探讨!
中间的桥段,很合中国国情,真如电影宣传所说,“释放内心英雄”,砸同事轮胎是一点私心的宣泄,然后砸车、绑架外企老总、炸甲醛豆腐,这是李越个人的感觉最正确的事而去做,也是凯文所说先让自己彻底自由,这本身是宣泄、释放也是很多升斗小民如你我心底的英雄式主义的存在感,相信李越之前绝对是有很多遇到此种事情或者看惯这种事情,但大多数如你我一样袖手旁观!
这些电影中没说,但如果你多想一点,你该能想得到这点!
而且这些本身都构成自杀的微小因素,想想一个事事乐于助人的人会去自杀吗?
况且,都在想着帮人,哪有那闲心去自杀!
都市自杀人大多自闭,本身心理善良,但大多懦弱、敏感!
还有就是过街时与豆腐摊老板打架一事算是转折点,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当然,还有就是虚幻的凯文,凯文正好是李的一些反面,胖、幽默、外向、洒脱田园式的生活,但那只是李内心的另一面,长期虽然行为过火,但仍然都是独自一人跟自己而已,而致心理和行为过于偏激,这样下去,都是活在社会上的人,长期下去能不出事吗?
现在回到与阿胖的话题上,前面很正常的看出他与阿胖感情出现问题,中间李也遇到胖的幻觉,那应该就是以前的阿胖,好了,幻觉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另一面,另一个就是阿胖,谁最重要?!
接着看,然后在街上与豆腐摊老板打架,阿胖来接李,一开始阿胖没看到李时是一脸恼火,厌烦,但看到李颓伤的样子时,一句话和一丝如此表情再也没有,还有车上胖说“你不是厌烦我了吧?
那怎么会那么疏远”其实胖本身也是爱着李的。
然后李吃药是想把凯文赶走,是想过正常生活了,看到胖接电话有点小心以及出去坐车与一男同事,旁边的凯文陪着曲子,说“英雄都没有儿女情长的,儿女情长会挡着我们做英雄的”然后李响亮的回应“滚!
”然后死鱼用葛优的声音说了一段话,就是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接着就是餐馆里的一个片段!
此处也是全片高潮了!
餐馆里,先是胖说你们男人真是的,是先说有了,后来却发现胖也能看见凯文,也就引发了他最恐惧的事情发生,凯文说的“你没有老婆”的怀疑,此时李可能彻底明白了自己的真正恐惧,真正的留念,真正的所有人生寄托,是阿胖!
而却不存在!
然后出去时失魂落魄在街上先是被车撞!
然后看谁都像阿胖,公交车上,酒吧里某个女郎。
回到家里看到照片和摄像机时是真有阿胖的身影,可马上又发现电视里却出现凯文的身影!
到底孰真孰假?!
可以说此时李终于知道,他最在乎的是阿胖,阿胖是他所有的感情和人生寄托,只是流产造成二者彼此的倔强和互不低头,从而以为自己对其再无所恋,父母等车祸更无亲人依靠。
有阿胖就是他最在乎的世界上的东西了!
工作,辞职就是!
(后面的选择)接着第二天醒来,李一脸云淡风轻的疲倦,看到了阿胖以前播放的最温馨的一个VCR片段,接着一脸阳光、一扫阴云的去到记不清是火车站还是飞机场去接阿胖!
二人相视而拥!
后来工作一事不赘述,好人好报!
或者这个社会本来也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糟!
二人骑着摩托车幸福绝尘而去!
两个幻觉神秘一笑!
再见!
最后不得不提本片的配乐啊!
真心很赞!
可见伍导的电影技术真不是盖的,跟盗梦空间里的配乐引用很像、很妙,还有就是本片导演伍导的客串演出也很让人眼前一亮!
猛一看像《搏击俱乐部》,其实是《美丽心灵》,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一切是假的,我信以为真。
在医院我突然明白了,凯文·史派西可能是假的,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我心里毫无波澜。
在餐厅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龚蓓苾也是假的,心在那一瞬被撕裂般的颤抖,我明白,这世界没有什么,会比挚爱的人原是一场虚无更让人绝望痛楚,这是你我不能承受的离弃。
非常美式的一个故事,放在大陆,已经做了能做的全部,可还是有诸多地方让人感觉到格格不入,凯文斯派西的表演出乎意料的适应性超强,第一次看到好莱坞演员在中国电影能够有如此自如的发挥,丝毫不影响其一贯水准的,这一点就连贝尔在十三钗中也没能做到。。。
本片中的吴彦祖最好是换个演员,无法让人对该角色有代入感。。。
怎么能在广告里插播电影nia?!
太过分了!
我只想说这个╮(╯_╰)╭
吴彦祖演屌丝没说服力…龚蓓苾被换掉的话电影能加一星。当喜剧看还不错,至于悬疑就算了吧。
时而太洋气,时而太山寨,很奇怪的观感。前半部有点意思,越往后越失控。伍仕贤生怕人家看不懂,我嫌它太肤浅。吴彦祖中规中矩,凯文·史派西骚得一笔,龚蓓苾请自动无视。两星半吧,还有点意思,特别是史派西那句“傻逼”……
63.0%。。。五星这么多,怎么来的这么低分?豆瓣抽的?
虽然想讲的东西太多,重点不太突出。但是!呆萌吴彦祖的光芒完全掩盖了这个缺点好么!#犯花痴中,请无视#
人人都有英雄梦。英美人明目张胆地做超级英雄梦,风流倜傥的超级英雄从外星人手下拯救世界;中国人只能闷骚地借精神分裂来小心翼翼地YY超级英雄梦,苦逼男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中拯救中国。虽然最后结尾有些仓促,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尤其喜欢奇怪的配乐。
不够潇洒啊
雷锋侠!!!
温馨提示:请结合《舌尖上的中国》一起服用。
伍仕贤导演功力不行 再好的摄影和班底 都出不来好片
kevin.S版的那些花兒~ not bad~~
说实在的 祖哥的电影越来越有他自己的风格了 人物带有他特定的色彩吧~~ 找了个老外来搭档确实不错 不过 整个电影看起来还算是可以的 构思也不错 就是 还没有国外大片的那种境界吧 就是那种细节的扑捉 还是差了少许功夫 不过 整体来说 还是很出引的了~~ 不错的片子... 细节差点外 其他都还好
阿祖,求你别接烂片= =就是英文对白也别接
我勒个去,我蛮喜欢的龚蓓苾+我喜欢的吴彦祖+我超级喜欢的凯文斯派西就被伍导整出这么个东西。。这丫是怪胎啊!!!唯一让我咧嘴的就是影帝的那句:SB。PS:龚蓓苾啊,我上初中就看你演戏啊,我都长白头发了,你怎么都不见老啊。。。
CCAV6放的,只因为正要换台时候多看了一眼,看到了吴彦祖……精分啊精分……昨天我才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精分的症状了……今天丫的就让我看到这电影了
抱着3星的期待~看完给5星!!呵呵呵 我是脑残粉
这卡司是肿么给整到一块儿去的。。。
他們都穿上制服那一刻我真的有點納悶這片到底要幹嘛。。看完想想 其實是有告訴我們一些深刻的事情的
隐约有向斯图尔特《哈维》致敬的意思,而且总体感觉不错,特别是收尾的小惊艳。可惜的是较多环节没有展开,点到即止不够尽兴。把凯文硬塞进去也很奇怪,本该是一部纯正小成本小清新。或许也有道理,撤下来换人的效果确实不好说。
奇葩了。。这精神病那段挺好玩的
把吴彦祖换成赛斯罗根,龚蓓苾换成蕾切尔·麦克亚当斯,广州换成纽约,也许能把这个片子从傻逼档挽救回二逼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