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小说里常常有一些让人忍不住说上一两句好话的聪明,小说如此,电影也是如此。
但韩寒的小说真是太不适合改编成电影了,流水账式的故事,不温不火的剧情,要不是中间像吊盐水一样穿插几个冷笑话,我估计观众真的能在电影院睡过去。
小聪明撑不起一部长篇,同样也撑不起一部电影。
宣传方说这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反映当下青年迷茫状态的电影。
可电影给我的印象真的只有荒谬没有荒诞。
没有青年人这样生活,几个人物像木偶一样没有灵魂没有血肉,立不起来,我不相信真正的底层青年看了这部电影后会产生共鸣。
早已身价百万的韩寒没有(或者说不能)真的关心底层青年的生存状况,作为几本小说的作者,我也不觉得他有真正关心过文学和小说。
《小时代》和《一座城池》的区别只是,前者在意淫贵族,后者在意淫屌丝。
房祖名的普通话实在是让人捉急,扑街的是,影片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靠房的旁白推进情节。
其实当我说情节这个词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即使电影预算少,那也总不能靠说段子就撑起一部电影啊,那么喜欢说段子,为什么不去说相声呢?
好吧,赞一下女主角,马尾辫什么的真的是80后的审美啊正文分割线ps1、论智慧同武功,韩粉的确向来是比郭粉高那么一点点,但现在拍出了《一座城池》这么个东西,恐防郭粉的逼格又会高回来一点点..ps2、我觉得两边的粉丝都无须再动气了,其实你们基本上是一国的,要相亲相爱哦^ ^
黑夜,凌晨,我并不是不眠不休,只是时刻错位。
在手机上窝被子里看了个电影,现在很饿。
是韩寒的一座城池,电影真的不好看,全是旁白完成的,像个微电影。
如果是导演缺乏能力用镜头表现出来,而用语言直接告诉观众电影的意图,那真是对观众的侮辱。
不过似乎我们常常作为观众受到侮辱,只是大部分人习惯了。
但我不是要批评这部片子,我的心情已经超出了要去对这部片子的调侃和赞扬。
我笑了,带着湿润的眼角。
我感觉心情沉重呼吸困难,我看哈姆莱特时没有哭着笑了,听国歌的时候只是崩溃了,可是今天,看的时候笑了,看完了怎么也笑不出来。
喜欢的女生,梦想的事业,现实,小说里的最现实。
今天的欢笑、忧愁,等你不在思考时就等于一粒尘埃。
人的生命的长短用你思考的时间来衡量的话,你我活了多久?
你我都只是一粒浮尘,何必自命不凡。
如果世界在我活的时候毁灭,我想睁眼看着它崩塌,就像我想看着你。
本片堪称是近期看过的最典型的、教科书式的烂片。
不同于《富春山居图》那种超越人类理解力的浪荡奔放的烂法,本片烂的发乎情止乎礼、烂的如此乖巧以至于观众都不忍心骂他。
这是一部典型的“好心办坏事”的电影——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有理想有追求,可能偶尔也有几个不错的小点子,于是想拍个既有话题性又有思想性的处女作,可惜执行力欠佳导致功败垂成。
我甚至想,也许换成《富春山居图》的导演,本片的效果会意外的好——那位“鬼才”导演的恶趣味与原著的黑色幽默相结合也许能缔造出一部经典cult片也未可知。
《一座城池》本身没有多少戏剧性冲突,角色性格也模糊不清,不是很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至少不适合改编成一般的商业类型片。
韩寒小说吸引人的往往是细节透露出来的荒诞劲,如果想在电影中有效体现,就该让角色们表现的“极端正常”,这种“正常”是超乎观众需求的,要对类型片常用的戏剧性桥段进行结构甚至刻意回避,而把一些观众并不期待在大银幕上看到的琐碎细节去放大,比如像昆汀塔伦蒂诺那样让主要人物不断叨逼叨,看似鸡毛蒜皮的对白听得观众脸皮发麻,嘴角不自觉就翘起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逗乐了。
这样的影片需要的是演员表现的极端正常以至于到了神经质的地步,而不成熟的导演想展现黑色幽默则会忽略前面的过程,直接就让演员发神经。
本片的大部分镜头,就是主角站在画面中央,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然后靠房祖名的旁白来交代剧情,这实在是一种稚嫩到笨拙的叙事手法。
影片从小说到剧本的改编太过漫不经心,如果说四娘的《小时代》是美女ppt,那本片就是部配图电子书,只不过配的图片观众还未必喜欢看。
要说本片的导演是完全没用心,那也似乎有点冤枉他。
当时预告片出来时,一开始气氛压抑,反复强调“悲伤”二字,最后旗帜鲜明的亮出口号:再高级的悲伤也比不上低级趣味。
这显然是在跟四娘叫板,而且这战书下的也算别致。
可惜只是看预告片,就让人觉得前景不太乐观。
别的不说,光选角这一项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我个人对房祖名没什么反感,可是翻看他过往的大银幕战绩,似乎拿得出手的作品真的不多,包括之前根据知名动画改编的《李献计历险记》,原作被称为“神作”,最后改编出来还是扑街了。
让我对本片还存有一丝幻想的是,影片上映前导演接受采访时,有人提出了和我一样的疑惑:房祖名能胜任吗?
而导演在回答时提到了房祖名之前出演的《太阳照常升起》,确实,他当时的表现也没有太让人出戏。
结果看完本片之后,发现其实差距还是在导演身上。
如果是姜文来拍,要把握原著那种感觉应该不难,最不济还可以拍成《太》那样,让观众不明觉厉。
本片当中的其他角色倒是勉强过得去,王超和阿雄都还像那么回事。
黑涩会美眉小薰出演的女主角算是片中的一抹亮色,可惜戏份不多(导演反正都已经把电影拍成小说插图了,还不如多给美女一些镜头)。
比较惊喜的是谢芳老师的出境,这些老艺术家真的是瑰宝,可问题是老奶奶的气质与韩寒小说里那股颓废劲儿也太不协调了。
至于另一个主角健叔的扮演者王太利,还是摆脱不了网络微电影的表演手法,演个几分钟的搞笑小短片或许不错,演一部大规模上映的电影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再加上导演极度缺乏经验,基本上对演员的使用是“扬短避长”。
之前盖茨比热映时,不少观众讨论作为叙述者的尼克是否戏份过多。
其实那部电影尼克戏份多一点至少可以给观众多增添一些关于他和男主角关系的遐想;而本片当中对于故事推进基本上完全没有作用的房祖名扮演的“我”,其实是可以删掉的——即使导演懒得删,最起码应该把这个从头念稿念到尾的重任交给更合适的人,房少爷的普通话把原文的神韵全都破坏掉了。
打开本片的豆瓣页面,看到“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这一栏,万万没想到,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居然也喜欢看《万万没想到》。
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如果把男主角换成王大锤的话,这部电影或许还有救。
《万万没想到》也是存在男主角大量内心独白,剧情荒诞,男主角常常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更重要的是,饰演王大锤的白客最早成名于给日和配音,所以对于本片大量独白绝对游刃有余。
综合起来看,《一座城池》改编成的电影,或许需要的就是多一点《万万没想到》这样的气质。
如今看来,这部电影的失利,不但让四娘的粉丝们因为有了垫背的而优越感逆流成河,似乎连四娘本人都可以在“萌日韩”的体位争夺战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了呢。
《一座城池》是奔着韩寒去的,虽然对于很多小女生而言,郭敬明和韩寒基本是两个同义的存在,但显然他们是不同的。
市场化运作显然前者更得心应手,而挖掘社会黑暗面还是韩寒更有嚼头。
但将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影片格调相当沉闷,乏趣,节奏拖沓迟缓,在前半段几欲放弃。
在当我在那里面照见自己的影子时,我又安安稳稳坐了回去。
黑色喜剧是要耐着性子慢慢看的。
所谓一座城池,既是林夕和健哥避走他乡,同时更暗指自己内心逾越不过去的那道墙。
正如林夕片中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所不同的只是大家走出来的速度快慢。
经过一系列的荒诞无厘头,片尾他说,自己终于走出了那座城。
的确,荒诞无处不在,他们自以为杀人了,结果发现只不过闹剧一场,抱着10只鸡的行为艺术,旅店大妈,半途而散的群架,对爱半真半假的向往,开公司,强行被修车,还有贯穿始终的大段独白和两人发呆愣神的镜头,让全片洋溢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无厘头气息。
这让人想起等待戈多剧中,有人做出等待的样子,有人心中暗暗祈祷,但是最后,戈多没有出现,他只作为一种意向和寄托,粘滞了我们平淡无趣的日子。
片中不乏搞笑元素,但其实折射的是辛酸和无奈。
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死循环,两人整日相对而坐,面面相觑,创业无门,没有经济来源,精神压抑而紧张,看不到未来,亦无法逃离,这像极了我们凡俗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两难境地,无路可走,无处可退。
于是开始关心该片会将此引向何处,并寄望导演给出一个高明的解。
最终,他们被证实虚惊一场,他们又回到了原点,只是之前一年的经历就像他们衬衫上再也洗不掉的脏。
办证打架的西装革履去卖保险,昔日旧人怀上了不知谁的骨肉,所谓的救火英雄谋得了一处不错的差事,文艺青也单膝下跪向校花求婚,每人看来都各有归处。
可惜的是,电影总有终结,而且大多会交代去向,而生活有时的确是无解方程。
我们只是被生活裹挟,甚至顺流而下,而已。
林夕和健哥去了别的城池逃难,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北漂青年一样如是,迷茫无奈是他们的代名,安全感归属感无从谈起。
这都不是属于他们的城。
林夕和健哥在避难的一年中的所思所做,是影片的主题所在,浓缩了作者的主要意旨,但归结起来,不过是各种生活琐事串联起的荒诞意识流,用具象的东西表达抽象的东西,虽不能说手法纯熟,但至少让观者领悟到了其中真意。
该片本想借此嘲讽现实,但实际上,我们又被现实狠狠嘲讽了一把。
片中运用了大量漫画,甚至默片的元素,细细揣摩开来,还是有一番风味,左小祖咒散漫随性的原创乐也为该片加分不少。
我觉得这电影挺好的。
我没看原著。
电影本身,轻松的配乐和荒诞的剧情外加没有暴露镜头与绝对大腕的出境,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开头的小漫画,跟后来陆陆续续补上的一些漫画镜头,虽然很好的丰富了画面感和整部片子的幽默感,但画工略显粗糙。
自己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画的过于精细过于Q,会跟整个片子简单的风格不符,但现在又多少有点儿充数的嫌疑,如果做成现实背景和手绘人物能不能好一些?
不能,那样就土了。
应该做成法国漫画那样简单小人的手法,远离日系,远离国内文艺系。
整个情节,充斥着房祖名不熟练的普通话作旁白,这个可能是很多人不喜欢的原因,毕竟现在好多年轻人宁愿一边炮轰杨幂一边希望她穿的再少一点儿,但我还是挺喜欢这样的处理,故事可以很好的被梳理出来,并且把韩寒的思想主线勾出来。
即使声音略显苍白,但冷幽默的效果,比唧唧歪歪好多了。
对“艺术”那段展示,做的刚刚好。
可能,太荒诞的故事用了太平和的叙述所以显得无力,这算是缺点。
对于韩寒文风的了解让人明白这并不是一部真正的韩式电影,只能说明导演的搬演功力还很欠缺。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翻拍这个,看不出来导演对于小说的喜爱,小说的核心在于其精神,所以翻拍难度很大,导演只抓住皮毛而没有突出核心内涵。
对于这几年热门的青春题材电影来说,这部剧的题材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反青春片,或者说是一部现实主义青春片。
不像小时代,致青春,那些年一样,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青春是一场无疾而终的逃亡,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座城池,而青春要我们做的就是逃向这座“足够满足我们虚荣心的并以此对抗世界”的城池里,或许这座城池里有我们幻想中的爱情,金钱,别人崇拜的目光,而拨开荆棘,最后发现青春便只是拔了皮的榴莲,荒唐的一塌糊涂,说白了,青春就是瞎折腾。
而对于小成本电影来说,可能钱全砸在房祖名和王太利身上,电影的画面还算干净,但是色调完全不一致,基于青春电影的基调,后期修饰过猛,而前期的用光并没有很重视。
对于两个演员来说,普通话都不能达到一致标准,何谈表现地方特色,电影节奏太慢,情节的支撑完全靠房祖名絮絮叨叨的旁白,对于很多画面,导演根本拍不了索性用超现实主义漫画来代替。
电影中的民谣也算是电影的另一条叙事,没想到还不错。
某些点还是能表达主题的。
最后只盼四娘的青春片不会太难堪。
改编自韩寒同名小说的黑色喜剧《一座城池》,由80后新锐导演孙渤涵执导,房祖名、王太利和黄瀞怡主演,这也是韩寒文学作品首次呈现于大银幕。
韩寒式犀利青春看完后,最令人感动的是影片对原著的忠实还原。
房祖名、王太利,以及杨地三人,基本与我想象中的小说人物对上路,他们的外形、神态本身就已经写满了荒诞、茫然,所以对他们的演出我必须点赞。
影片以主人公的对白作为架构,创作视角敏锐犀利。
片中场景转换频繁,但都没有过多渲染,就像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机械、单调,却无法逃离,也由此引出“一座城池”的含义——在你心底的某一个地方,总有一处安身立命之地,让你暂时远离生活战场,让你在即将成为行尸走肉时,忽然就可以安放自己。
PK郭敬明小时代“他们的青春讽刺了我,我的青春却逗乐了你。
”海报上的这句话,不禁让人拿《一座城池》要与《小时代》较量下。
很多从业人士认为,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黑色喜剧,荒诞不经,让人在浅笑中又不自觉地感受到时代的遗憾。
区别于《小时代》这趟欲望号快车,《一座城池》肩负着思想与责任感,即便充斥着幽默,也是真实又沉重的,剥离了表面的喜,积淀下了生活的悲。
《一座城池》作为韩寒文学作品在大银幕上的首度现身,不仅填补了韩寒符号在大银幕上的空白,更是作为流行文化偶像的韩寒,与郭敬明的直接交锋。
他们二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文学的作用——让作品引导读者生活,使其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不过谁牛逼谁装逼,一目了然。
电影结束,走出电影院,我站在一条路灯照耀的斑马线上,四面八方来的车切断了我的路,路灯下的我突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哪.今天是中秋节,在网上团了一张电影票,电影院《一座城池》一天只有一场6点20的票.等了足足4个小时,我走进放映厅,整个厅只有我一个人,我摆着随意的姿势,将脚摆在前座的靠手上.电影开始放映,我也开始游离之外,接下来将来一个带着满脸忧伤的女孩走进放映厅坐在我的不远处,然后我会坐过去与她打招呼,然后我们会一起看完电影,看完电影后我会邀请她一起吃个宵夜,喝点酒庆祝这个中秋节。
然后女孩在这个孤独的中秋节里也感到慰藉,于是她开始喝很多酒,慢慢的招架不住,我见此情形提出今晚不要回家了,一起开个房休息算了。
她犹豫了会,我说,放心,只是睡觉而已。
于是她点头默认。
然后我带着她找到一间宾馆,开了个标间,她抢着给钱,她说宵夜你请的,这个就我来吧,我也坚持了一下,她依然推脱,于是我不再坚持,她付完钱递给我身份证的时候看了一下,她说,呀,你是91年的啊,小朋友啊,我笑笑,不小了。
于是我搀扶着她走进电梯,按下楼层。
进房间后我把她放在床上,说,我先去洗个澡。
洗完澡后我躺上床对她说,你也去洗下吧,她脱下外套和牛仔裤,只剩一件薄薄的短袖和内裤,走向洗浴间。
哗啦啦的水声传来,我拿被子捂住头。
很快,她洗完后躺在了我不远处的床上,默不作声,我知道,这个时候是男孩子该主动了。
于是,我说,咱们聊聊天吧。
于是我开始讲我为什么会来这座城市,怎么被女朋友抛弃,怎么在这个节日里只剩孤单的一人,小时候的梦想,现在的梦想,现在的工作,未来的路,我说了很久,期间她偶尔会打岔说点别的,更多的是我在说她在听。
接下来我说,那么说说你的故事吧,她于是开始说她昨天刚个男朋友分手,她的男朋友劈腿了,本来准备跟他一起看电影的,结果自己一个人过来看了,想不到整个厅里面只有我一个人在。
我睡意来袭,于是说,噢,今天早点休息吧,有点累了,于是闭眼睡觉。
我猛的回过神来,发现林夕和健叔又回到了那个叫做原点的操场。
我走出电影院,天已经黑了,路灯亮起,我迈着凌乱的脚步,找到了一家哈尔滨饺子馆。
店主纯正的东北口音,问我,吃点啥不,我说二两牛肉。
环顾一周,才发现店里一个人也没有,这不符合过节的气息。
记得最近一次吃哈尔滨饺子是在一年前,那个时候还在大学里,大学旁边就是一家很纯正的哈尔滨饺子馆,每次去都要提前去怕没位置的,那个时候我们都夹着其他盘里面的饺子吃,而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默默低着头,吃着早已不知是什么味道的饺子。
外面的夜宵烧烤摊已经摆放出来,摊主是个年轻的小伙,二十四五的样子,旁边站着他的媳妇,不是很漂亮,但充满了年轻的活力。
小伙烤摆好烤摊,摆上碳,姑娘摆上桌子,桌子的四角摊上塑料椅,摆上菜品,开始了他们今晚的夜生活。
吃完饺子,我坐到了对面的烧烤店,打了几通电话却找不到人一起喝酒。
我开始回忆那一场孤独的电影,它像是一场生活。
很喜欢龙太子和王太利,《一座城池》口碑不是很好,其实可以理解。
没看到甜蜜的爱情,没看到绚丽的特技,只有龙太子的旁白贯穿着整部电影,你不能把它当做一场电影来看,你只能把它当做一场生活来体验。
或许,它像是一座城池,它不适合在生活中炫彩,只适合你孤独寂寞的时候去体验,它只属于你一个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我们想要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
我已记不是很清楚这部小说具体的情节了,我还记得应该是在去年的某个下午的周末我躺在床上花了一天时间看完的。
那应该是我记忆中看书最快的第一次,我现在只记得他很荒诞。
作为一个韩迷和同时热爱电影的我,其实自这部电影开拍之日就特别期待。
本想去电影院看的,还是因为很多原因。
再说这部电影吧。
这部电影首先没有给我荒诞的感觉。
也感觉不到宁浩似得灰色幽默。
我现在已记不得他是怎么出城的,我本以为我可以在这部电影中能够再次找到答案,可还是很失望,我还是没有......还有房祖名确实不适合这部电影,还有他那略显无意的嗓音。
对旁白处理还是比较失望的....
为了体验《一座城池》到底有多烂,我放弃了一个能赚1500元稿费的夜晚(所以你们现在看到的每一个字都值5毛钱哦),在5分钟之内冲到万达,且自掏腰包倒贴48元电影票,冲破冯绍峰影迷见面会的重围(老子可是对他理都不理呢哼),终于如愿以偿地坐在了不足10人的放映厅里。
一开始呢,电影院里只有4个人,我一个人坐在后排,有些心花怒放地想:靠不会又能目睹到电影院性爱了吧!
结果又进来两男一女坐我旁边。
我只好怨恨地扫了他们一眼,长得均难看,而且其中一个矮胖子一看就是无耻的电灯泡。
人家情侣来电影院看冷场电影,你凑什么热闹啊!!!
能不能要点逼脸啊!!!
而且还这么胖!!!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就是毫无羞耻心啊,真的是没法说了,害得人家都没法看到电影院激情了,讨厌!
哎说多了都是泪看电影看电影。
然后电影就开始了。
一开场呢逼格貌似颇高,还黑白手绘动画,音乐也是很有情调的提琴呢。
我想着:电影也许没有豆瓣上那些贱人说得那么烂嘛,豆瓣上的那些贱人啊,三天不黑人显示自己的逼格就浑身菊花痒……这时,第一个镜头飞出来了,吓我一跳,房祖名像个傻逼一样站在草地上,以一脸“我为什么要拉屎”的迷茫表情,开始了拉屎一样的配乐朗诵,导演为了突出本片的屌丝文艺气息,还特意加了绿色加暗角的LOMO效果——我愣了两秒之后,无数句脏话从我眼前飞奔而过:我操你麻辣个逼啊!!!!!
果然是个烂片啊!!!!!
豆瓣上的贱人们老子错怪你们了嘤嘤嘤……老子就此开始了一个半小时的烂片之旅。
其实我在看到宣传片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烂片:毫无诚意,质感粗糙的画面,演员的表演也毫不走心,明显哗众取宠式的表演。
这是我最初从宣传片里得到的两个信息。
但是尽管我已经胸有成竹,但是真正看到电影时,还是被结结实实地惊呆了:这你妈到底是什么狗屎!
你妈王太利除了会眨眼,挤眉弄眼,咧着嘴流哈喇子哭还会别的么?
房祖名就不说了,一个呆逼表情贯穿始末。
还有那个女神,导演咱能找一个至少5分的,哪怕会演一点戏,说话声音不那么像公鸭嗓的姑娘来演女神么?
众所周知,这部电影号称是小成本电影。
但是小成本电影≠画面粗糙。
不知道这个团队是用什么机器拍摄的,有几个人打光。
但就我接触过的即便是用5D2来拍摄的电影,只有2个人打光,拍出来的画面质感,光线,色泽,都远超过《一座城池》十倍以上。
《一座城池》的视觉后期采用的所有手法,都是旧的,落后于现有的审美五年以上。
这种绿色LOMO滤镜效果,基本上是出现在2001年左右的港台MV里。
当然,最烂的是讲故事的方式。
尽管《小时代》旁白推动情节的手法已经被黑成狗,但《一座城池》简直就是听着房祖名把整个故事给念完了,而且念得还忒难听。
我一边听一边想:操你妈我大幂幂声音虽然听着挠心但好歹不是一股臭脚味儿的普通话是不是。
每一个情节都是无用情节,每一句对白都是无用对白(本来就已经少得可怜),每一个人物都是无用人物,你不知道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对白每一个人物在这个电影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们到底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而且为了避免钱少拍不出大场面的尴尬,任何难以处理的情节一概以手绘动画代替,导演,这种偷懒都是能被一眼看粗来的啊。
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为了什么啊?
不就是为了在观摩电影院激情之余获得一些视觉上的美感嘛?
《小时代》固然遍体硬伤,但人家郭敬明至少做到了在视觉上接近满分的表现,那些考究的镜头,细致的光泽,令人赏心悦目的服装和布景,而且至少也讲出了一个通畅完整的故事,让人看完之后明白:这讲的是一群可耻的,下流的,充满铜臭味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年轻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追求荒淫无度生活以及各种乱搞劈腿又复合的故事。
在这一点上,至少郭敬明是诚恳的,他非常用心地在用金钱炮制出一个令人炫目同时也令某些人不齿的泡沫。
但是《一座城池》到底讲的是什么,你看完之后心里有个清晰的印象么?
而且在看《小时代》时,在某些桥段我是真的发自内心在笑,被真的逗乐了。
但是《一座城池》呢?
那些烂得令人掩鼻的段子像狗屎一样纷纷向我砸来,每一次都让我感到恶寒:这么低端,明显的笑点,果然是科学的吗?
但是令我惊诧的是,每一个段子都引起了另外那7位韩粉的衷心欢笑,他们一边笑一边讨论着这一段话在小说中的出处。
我简直是没有办法不怀疑,难道这是我的原因吗?
难道我的笑点这么高?
连郭敬明都能把我逗笑了,韩寒居然毫无办法?
终于导演自己也觉得演不下去了,以一个戛然而止的呆立场景结束了这部令人震惊的烂片。
退场的时候,我丢下一句“操,真你妈烂”,扭着屁股高贵冷艳地离开了那几个被我冒犯到的韩粉。
看完电影,我又像个窥阴癖一样满心激动地一路小跑回家,上网搜小说原著,看看是否真的像韩粉说的那样,电影拍不出小说的神韵。
我一看,顿时心知肚明:其实不怪电影拍得烂,其实是因为小说本来就很烂。
笑得岔气了~但是男主真的是房祖名不是健叔嘛??。。还有个妹子好像小车。
这么清新脱俗的二逼电影真是不多见啊,更像是网络小品。
无聊得不像部电影,一星只给王太利,搞笑的表演。
我喜欢的男人,必须满分。
我是脑残粉 【韩寒】 这个名字就值四星
青春的故事里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别的值得我们缅怀的东西。同样是80后作家改编的电影,此片的格局不要比小时代系列开阔太多。
这个调调不让人讨厌,虽然故事散得要死。我相信看第二遍一定能看出个门道,但我不想看第二遍。没快进。
房祖名这个人物的任务就是旁白吗!
基本尊重原著吧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城池,它像迷宫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设下重重障眼法,有的人待在迷宫里的时间长一些,有的人短一些。故事不算新鲜,但也不糟糕,糟就糟在电影拍得胸闷气短,大段的旁白,突兀的角色,低龄的情节,随意的剪辑,片尾字幕连角色的名字都写错,搞不清楚拍这片的这帮人有哪个在状态的。
为韩寒点赞。期待后会无期。
早上映六七年会很有市场
风马牛不相及…
作为小成本的电影来讲,这部片子还是做到了至少诚意十足,但对白太多。王太利的表演依旧的夸张和张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出道时的形象太过深入,到现在他始终还是和出道时的表演类型一样,感觉人物形象就差不多定型了。另外,怎么每次看他的电影都像看微电影的感觉。房祖名表演用功,继续努力。以上。
我觉得还行阿。慢动作,冷幽默,韩寒的书看起来很有味道,那种感情本来就不好拍出来的阿
比郭敬明的电影好太多
回顾了一遍快完全忘记的原作情节。
一座城池是我最喜欢的韩寒小说。这片导演也不能说对他要求太高吧,太嫩了。很多最基本的笑点列出来了没拍出来。改片权还是要慎重,我心里的城池依旧矗立,只是这制作水平(不谈二次创意)实在差太远。
拍出了韩寒原著的感觉~就是总感觉结尾很仓促~~有种未完待续的感觉。
王太利那贱贱的表情,让我从头笑到尾。。。不知道讲了什么,我从小语文就不好,总结不出来中心思想,但是笑点能不能记住,这也是我判断一个电影的好坏标准之一,反正这个我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