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老爸

了不起的老爸,起跑,On Your Mark

主演:王砚辉,张宥浩,龚蓓苾,李小胖,鹤男,赵亮,李彧,刘金山,冯文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剧照

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7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8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9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了不起的老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患有罕见疾病却怀有“马拉松梦”的少年肖尔东(张宥浩 饰),一个固执逼迫儿子预习“盲人生活”的出租车司机父亲肖大明(王砚辉 饰),互不理解的父子俩,却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互换身份”,并肩站在了起跑线上……影片通过对“命运”持有不同态度的一对单亲家庭父子,讲述了一个用爱向阳而生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丽的日子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艾希曼的末日人模狗样勇者闯魔城锦绣前程黑化游戏丽萨医生聚光灯唐砖之地狱花谷反诈风暴之不可饶恕大神猴2伏魔篇飞翔情报室浓情巧克力第一枪他们叫我吉克那女孩真帅堕落天使兰花香八月未央开封降魔记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生死拳速护花高手在都市三次结婚的女人情陷美国派(番外篇)7:索爱天书硫磺岛的来信黑钱让他们说吧

 长篇影评

 1 ) 【当我们跑步的时候,我们牵着谁】

导演将“父与子”这个永恒的话题置于长跑这一项运动中,用镜头记录了这一路上“父与子”的情感变化,总体来说完成度较高,特别是最后父亲用力甩开绳子的镜头,打破父爱枷锁的同时也完成了和解;但出于商业考虑做出的妥协让影片失色不少。

一、父与子,沉默的碰撞马英九先生曾这样形容父爱:父亲是一个银行,发行知识,支付爱。

这足以体现父爱的伟大,但他没有说父爱是沉默的,至少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如此,肖大明就是这么一个沉默的父亲,他沉默的为肖亚东打拼,哪怕养他两辈子都愿意;他用沉默的爱替肖亚东选择着人生,这就是所谓的“为你好”;这种极强的代入感让我们亲切起来,当肖亚东沉默的做出回应,这对父子真正的碰撞开始了。

肖大明的选择并不意外也充满着情感支撑,当儿子的坚持和现实的等号就差他那一横的时候,他做出了基于父爱的选择,陪跑是他的途径也是他的和解之路。

这一路上,他们跑过酷暑、踏过积雪,用一根绳子绑在一起,导演无疑是将这跟绳子比做“父爱”——既是束缚也是情感的纽带,在影片结尾导演也给出了关于父爱的答案——放手。

二、谈谈人物的动机看电影最主要的就是找到每个角色行为的动机,然后剖析它看成不成立,这部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动机无疑是成立的。

儿子肖亚东跑马拉松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帮母亲圆梦,这个动机是直接的也是深入内心的 ;二是打破命运的诅咒,这个动机是最主要的也是他没发现导演没说明的,是重蹈覆辙还是打破枷锁,肖亚东做着命运的选择题,这一点有种哪咤“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既视感。

父亲肖大明的动机则被导演刻画的显而易见,他是要让儿子无憾,他要陪跑这一段对儿子来说最艰难的赛道。

三、可有可无的戏份减分不少作为一部运动题材的家庭电影,导演试图在票房和口碑两端找到平衡点,他的做法是加入元素丰富剧情,本是无可厚非,但他选错了方向,那个女同学的设置除了增加爱情元素还发挥了什么作用?

不是每个故事都需要董小姐…

 2 ) 伟岸而高尚的父爱,帮助孩子圆梦的父爱

这部喜剧运动片真的做到了欢笑中带着泪水,将父爱的伟岸与高尚非常巧妙和完美地呈现给了观众。

父子之间的隔阂来源于儿子对自己未来和前途的规划。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父亲用自己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着儿子,希望以此来规划儿子的未来,却严重忽视了儿子真正想要的事业和梦想。

直到父亲没收了儿子的运动鞋,儿子却仍坚持赤脚跑步,他才逐渐理解儿子,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儿子圆梦。

后半段从父亲装哑巴关心照顾着双目近乎失明的儿子,并与儿子共同练习赛跑,在这期间父子情谊被完美地呈现和刻画,同时也蕴含着浓厚的父爱。

向伟岸高尚的父亲形象致敬!

 3 ) 王砚辉张宥浩《了不起的老爸》,在山城重庆,父子携手跑马拉松

这几年重庆成了影视拍摄的新宠,热血中二的《风犬少年的天空》的劲儿还没过,饰演咪咪丁荣亮的张宥浩,又在重庆加入了另一个故事。

山城重庆还是马拉松比赛的首选场地。

剧版《风犬》扔掉了原著里”跑马拉松“的主线,只留下了“像疯狗一样奔跑,做追风少年的”精神内核。

而张宥浩跟王砚辉合作的电影《了不起的老爸》,仍然以山城重庆做背景,跑马拉松成了整个故事的牵引,跑马拉松是儿子的梦想,而人生这场马拉松却少不了老爸的陪伴。

少年人天生有热忱,少年肖尔东(张宥浩饰)怀揣极大的热情要加入马拉松队伍,他能吃苦,条件好,是能拿奖的种子选手。

肖尔东的学校很重视马拉松比赛,还专门从外面请了教练。

反常的是,肖尔东却被拒之门外。

肖尔东求到教练面前,甚至被教练一顿臭骂。

看得出来,教练不胜其烦,且非常不屑,昨天老子来找,今天小的来求,一会儿坚决不让收,一会儿又求着加入,真当自己家了?

所以,为什么父亲肖大明(王砚辉饰)强烈反对儿子参与马拉松这么一项既健康又时尚的运动呢?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也不存在耽误学习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看上去,曾经在剧团吹小号,现在是出租车司机的肖大明,对音乐情有独钟。

他希望儿子能够练好钢琴,长大后穿着体面的衣服在高雅的剧场演奏钢琴,即使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肖大明也要省吃俭用给儿子买专业的德国钢琴。

不让肖尔东参加马拉松比赛,而是在弹钢琴上不惜血本,难不成这又是一个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寄托给下一代的父权故事?

事实上,谜底揭晓前我们已经存疑。

肖尔东用自己的坚持打动了教练,背着老爸偷偷加入了训练,比赛在即,肖大明却发现了。

比赛当天,肖尔东被肖大明锁在了屋里,好不容易逃出来,却发现跑鞋“不见了”。

无奈,肖尔东只能穿着拖鞋飞奔。

一直到赛场上,也没有穿上一双不是拖鞋的鞋,肖大明严防死守,连肖尔东的朋友都没鞋穿。

但肖尔东还是站在了赛场上,光着脚,像阿甘一样往前冲。

其实我们已经隐隐猜到了答案,肖大明的强硬不过是一种委曲求全的表达方式。

也许只是命运作弄,也许没有穿鞋的激烈奔跑是发病的诱因,我们不知道,我们也没办法排除。

事实就是,肖尔东倒在了比赛场上,旧病复发 ,视力严重受损。

故事从这里正式开始。

失明的肖尔东躺在床上,毫无斗志,没有马拉松,没有在还可以的时候好好努力一次。

他恨自己的命运,也生肖大明的气。

肖尔东拒绝回家,拒绝见肖大明,拒绝跟肖大明有任何的交流。

肖大明有后悔吗?

也许没有,他按照医生嘱托,根据自己照顾肖尔东母亲的经验,他尽一切努力不让肖尔东跑马拉松,是在预防一切发病的诱因。

日防夜防,命运难防。

肖尔东倒在赛场上,退出了马拉松比赛。

但人生这场马拉松,结束之前,没人可以退出。

不但不能退出,还不能认输。

为了照顾儿子,为了不让肖尔东抵触,肖大明假装哑巴出现在儿子这个瞎子面前,开始了一段心照不宣的父子相处时光。

肖尔东其实很早就知道陪伴自己的陌生看护,其实就是自己的“老爸”。

重庆人哦,天生不缺往上爬的勇气,只要不放弃,办法总比苦难多。

以前,肖大明阻止肖尔东参加马拉松是怕儿子发病,现在肖大明鼓励儿子参加比赛,是想通过马拉松让儿子重燃斗志。

想办法报名,想办法振作,想办法训练。

肖大明跟肖尔东一起训练,各自坚持,最后一起站在赛场上是这部电影最励志的地方。

而本来就体力一般的肖大明中途停步,把肖尔东送出去则是最感人的地方。

不止赛场上,在漫长的人生路上,父母总是要放手让孩子往前跑的。

电影不只讲了父子之间的亲情,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肖大明常常日行几百公里,出租车司机们之间的烟火人情,何尝不是人生站点的温暖。

这呛人又温暖的烟火气,就像每一位了不起的老爸给儿子的精神给养。

 4 ) 了不起的老爸 中式父子关系的读解

了不起的老爸 中式父子关系的读解1.要有个loser装扮的老爸。

开出租车,爱喝酒,大腹,强势训斥儿子,丧妻,否定儿子的一切。

2.要有个固执的儿子。

生活在母亲离世,眼疾看不清路,父亲强势又无能,固执的喜欢并追求什么,比如马拉松。

不喜欢弹钢琴又被父亲强迫弹琴。

3.要有个与儿子同龄的两小无猜女孩。

喜欢并欣赏男孩爱追求的劲头,弹琴好,陪伴鼓励男孩所追求的,马拉松。

4.要有转折。

葱父亲呵斥儿子禁止跑步到被儿子的努力跑步所感动,转折点在于同理心。

理解儿子跑步的初衷是受到了已故跑步妻子的鼓舞。

开始陪伴儿子完成马拉松比赛。

5.要有泪点。

陪伴儿子跑步的过程是父亲由loser形象向不屈服生活强者站立的过程,从陪跑员意外跌倒到放手让儿子跑完,从儿子跑完后自己一瘸一拐完成比赛,人物形象完成了破与立的蜕变。

6.要有合适的档期。

父子题材+励志圆梦+体育项目达成,需要合适的档期,六月的父亲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7.票房产出1.5亿,人物剧情类电影成本大项在演员费用上,除了王砚辉,其他基本成本不大。

腰部搞投入产出比,口碑九成优异,导演团队会获得更多机会。

 5 ) 不算影评,算笔记

1.我非常喜欢这部影片里面的人物塑造,老爸一上场所有的行为,语言直接将他在儿子眼里的形象塑造起来,进行人物建制,让观众产生刻板印象,而后面再进行打破,所谓不破不立,新立起来的形象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使人物更加丰满,立体,扎实;还有对司机朋友的人物塑造,我很喜欢当他们算距离时,将距离量化成他们平时跑出租时的距离和钱数,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多元思维模型”的一个概念,也就是你从事的什么职业或者研究什么领域,那么这个世界都能用你所掌握的该领域的信息来看待,这样塑造出的人物既真实又有特点,而且突出小人物在跑出租这个领域的老道和专业,我觉得这很难得,毕竟不埋没小人物是需要一定功底和观察生活的经验的。

2.我很喜欢最后的处理,也就是老爸是“视障人士”,而儿子则是“领跑员”,这样的身份绝不仅仅只有参加比赛身份上的意义,更深层次的也许就是,一直以来,老爸在对待生活,对待儿子是“视障”的,他只想让儿子活下去,却不考虑儿子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最后他放开牵引绳那一刻,可能才真的成为了儿子的“领跑员”。

3.侧面拍肖尔东奔跑的画面时,又让我想起了《四百下》,反叛、希望、迷茫、自由等等各种元素混杂在一起,今年好像注意到很多电影都有致敬,学好电影史,去看那些以前的经典,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4.看这个的时候让我同时想到了《送你一朵小红花》、《小小的愿望》这两部影片,因为前者里的爸爸也去朋友家找过儿子,而后者里爸爸也带儿子参加马拉松,以及做了很多前期准备。

 6 ) 领衔工具人的老爸——《了不起的老爸》

今天聊聊电影《了不起的老爸》。

片名On Your Mark (2021),别名起跑。

这是一部有关马拉松的体育题材电影,是一部父子情感的亲情电影,也是一部有关不屈服与命运而努力抗争的电影。

男主角是一对父子,儿子肖尔东患有先天疾病,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必定失明,父亲肖大明提前安排儿子适应失明生活,禁止儿子参加剧烈体育运动,尽量延缓失明的到来。

肖大明给儿子选择了一条适合盲人的生存之路,从小训练蒙眼走路,联系蒙眼弹钢琴,就是想着给孩子留一条能够养活自己的路子。

肖尔东子承母业,十分喜爱长跑,尤其喜爱马拉松。

他也明白自己的并迟早会失明,但是就是想跑一回马拉松,了却人生夙愿。

就这样,影片很巧妙地把三种元素整合到一起。

结合父子俩的成长线索,融入当下比较流行的马拉松热,拍出了一部比较励志的体育题材影片。

中国田径协会2016年8月底就发布过《关于残疾人选手参加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的通知》,要求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确保残疾人平等参与马拉松及相关运动的比赛,防止歧视和排斥残疾人参赛事件的发生,通知中详细规定了关于残疾人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相关规定。

电影如果简单地拍摄角色跑马拉松,剧情会很单薄,现在变成视障人士跑马拉松,立马变得高大上起来。

可以看出父子俩在片中戏份相近,甚至儿子的戏份更为吃重。

儿子不仅要完成从正常人到视障人士的转变,还要突破各方桎梏,圆上马拉松梦,顺带着还要完成父子俩和解、感情深化。

大部分故事的重心都在儿子身上。

老父亲除了需要付出无声的父爱,主要工作就是说服自己、理解儿子、体谅儿子,再完成一场不可思议的马拉松赛。

但这也出现了一个问题。

影片片名是《了不起的老爸》,大家第一反应主角应该是父亲,不会是父子俩平分戏份,更不会主角是儿子。

甚至在国外电影资料站点上,本片片名就是《Qi Pao》,而不是《On Your Mark》。

而本片海报上都是父子俩平分版面,剧情方面更是儿子为主,侧重点并不在老爸这边。

这就有点儿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了,利用王砚辉的名气吸引观众,结果讲了一个《了不起的儿子》。

另一个原因就是想避开热门档期后,蹭上父亲节的热度。

父亲节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本片选在6月18日上映,正好在父亲节前两天。

人活着并不只是吃饭呼吸,更重要的是有没有燃过一次。

通过这次马拉松,父子俩都燃烧了一把。

父亲为了理解儿子,儿子为了自己的梦想,都拼尽全力燃了一把。

人定不能胜天,客观规律不能改变,大力也不会出现奇迹,一个明显三高虚胖的老人不可能通过短时间跑步训练就完成全马。

但就个体而言,拼一把肯定会比不努力的自己过得更好,至少他们改善了父子关系,圆了马拉松梦。

说到最后,燃归燃,我还是赞同老父亲的做法。

在能够预知风险的情况下,正常思维的人肯定会选择一条最为稳妥的生活方式。

父亲未雨绸缪,从小就开始为儿子失明做准备,省吃俭用给孩子置办钢琴,目的就是能儿子未来养活自己。

可儿子却十分任性,满脑子一根筋,除了跑步什么都不想,把老爸的一片苦心当做驴肝肺。

老爸了不起是因为他对亡妻、对儿子的爱,自愿奉献自己,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成全儿子。

而儿子却不领情,即便得偿所愿,日子还是要按部就班地过下去。

我只想说,这个儿子肯定是老父亲前世的债主,这辈子来讨债了。

刨去影片中的煽情内容后,你会发现,片中除了儿子想跑马拉松这条线,剩下的所有角色都是工具人。

大家并没有自己的主责主业,所有人都要围绕着视障人士,服务视障人士,否则就是不正确。

大家你不情我不愿地遭到道德绑架,被迫成为儿子的帮手,甚至和儿子一起弹钢琴的女同学都彻底沦为背景板,纯粹工具人。

这就让大家观影感受大打折扣。

拍摄视障人士跑马拉松的故事,想要突出故事矛盾完全可以避开这种做作的套路,集中精力表现儿子从苦心备战到突然失明落入低谷,再经过别人鼓励和自己不懈奋斗,重新回到赛场,依旧可以很燃,但不作。

总比现在这样煽不动情硬煽,催不了泪硬催要可看得多。

任性不听话的儿子,领衔工具人的老爸。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7 ) 固执的人在用固执的方式爱你

冲着主演提前去看了点映,故事很好,和所有的亲情电影一样,有冲突、有误解、有词不达意、有大爱无言、有冰释前嫌,结尾除了父子关系缓和,还通过一场马拉松让两人的个人价值得以升华。

除此之外要表扬下导演,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握得相当不错,虽然是个简单的故事,但是人物和环境无一不在推波助澜,将整个故事推向最高点,没有多余情节和铺垫,在这样的剧情作用下,父子之间的互动贡献了不少泪点,为了照顾和鼓励盲眼的儿子,父亲假扮成钟点工细心观察照料,而儿子也其实一早就看出,假装没有发现享受着难得的父子亲情,从互相怨怼到开始学会理解对方。

而父亲笨拙着想要走近儿子时闹出的各种笑话,身边一群帮忙的可爱的人,笑点都自然而然产生,不尴尬不生硬,不过分煽情也不空口白话灌鸡汤。

另外,许多镜头甚至配色都很有意思,有一幕穿着红衣服的父亲为了给儿子陪跑,独自练习跑步,休息时站在一堆蓝色路障中间,短短几秒,父亲的孤独感和无力感看得人直想落泪。

马拉松训练以及正式参与过程中,有很多两位父子主角的脸部特写,可以看出两位为了这部电影在体力和情感上都付出了很多。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你可以通过许多视角去感受到主角的人生和处境,而非作为一个看客去观赏一场他人的故事。

最后不得不说,重庆这座城市的故事感太强了,隧道、山路、江岸、集市、路边摊,都给故事带来很多“人”气,换任何一个现代都市背景,这个故事都不是那么回事,一不小心就拍成马拉松宣传tvc。

(并没有说tvc不好的意思)故事结尾那些参与马拉松的真实人物,有陪着盲人朋友来跑的,有陪着爸爸来跑的,一个人的马拉松精神固然可贵值得钦佩,那些无条件去支持陪伴他们的亲友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存在,是上天的礼物。

看完还反应过来一件事,现实生活可能永远不如电影里那样有冲突必得到解决,有爱必有回应,而冲突之下不过是固执的人在用固执的方式爱你,嘴笨的人也始终在用嘴笨的方式回应。

散场给爸爸发了条微信——“爸爸,今天吃的这家红烧鱼不如你做的好吃。

 8 ) 笑中带泪,中国式亲情

笑中带泪,真挚的中国式亲情,父亲的爱总是那么深沉。

电影中的肖大明,为了照顾儿子、帮助儿子,白天开出租车,晚上还要训练到崩溃。

为了有资格去跑长跑,求教练,去跟领导要资格,自己也跟着儿子一起训练。

这样的形象跟我们每一个老爸都很像,他们愿意牺牲一切,只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好更开心。

我觉得这就是父爱朴实无华的体现——再普通再平凡的老爸,都是我们最了不起的老爸。

记忆深刻语录: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想想你为什么要出发。

 9 ) 隐形的梦想

发病后的肖尔东对肖大明高喊,我还不够听话么,我这么多年还不够听话么。

所以对于拥有这么个了不起的老爸的孩子来说,他的人生就是健康的时候不能做自己,做自己的时候却不再是完整的自己。

肖大明不吃肉,接苦活,一点点存钱,为的无非是自己的儿子。

同事笑谈,你养她一辈子。

他接话,我养他两辈子。

妻子因病离世,儿子也有相同的病灶。

如果说妻子还能相守终老,那儿子是一定会留他独自生活的。

所以肖大明看上去有点像《海洋天堂》里的李连杰。

但不同的是文章的角色一直是自闭症患者,他的的确确是必须要学会生存。

而肖尔东不是,他其实还是个正常人,当然身体里潜伏着伺机而动的疾病。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能作为正常人生活的时间随时可能终结。

所以肖大明让他提前适应发病后的生活,多少相当于让他提前结束正常人生。

你可能看到肖尔东对于跑步的热爱。

他自然有来自母亲的天赋给予,但更多的或许是因为,跑步是他和母亲的连接。

而当迎面的风飞速的滑过脸庞,他会暂时忘记自己随时可能换个活法。

肖尔东是在参加比赛时候病发的。

这一天他的经历是这样的,精心准备今天的比赛,早起发现门被锁,和父亲斗智斗勇跑出来,发现没有鞋,找发小要鞋,在起跑线焦急等待,发小告知鞋被肖大明截了,然后光脚出发,最后脚被磨的稀烂,望着终点无力前行。

如果以心情起伏来说就是,紧张、惊讶、气愤、慌张、焦急、失望、孤注一掷、无可奈何。

当时的肖尔东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打击,如果病症是有诱因的,那显然肖大明不但成功让儿子能适应发病后的生活,也成功让他发了病。

刚以赵师傅身份出现推轮椅带儿子出去的他,在下楼梯的时候双手前后护着儿子,生怕摔了。

所以山马30km处,肖大明的放手是本片的片眼。

你要自己跑下去,跑赢你自己。

但,但,但这时候肖尔东怕了,我一个人,没有你我不行啊。

这是那个一直被教练拒绝却围着体育场跑步的肖尔东,这是那个没有鞋,跑的满脚是血也不放弃的肖尔东。

在这个他最擅长的,最喜爱的运动中他害怕了。

而原本他有机会在不怕的时候完成自己的梦想的。

他有机会得到一张自己的证书,一块自己的奖牌。

毫无疑问,这个老爸很爱儿子。

也身体力行的证明了自己配得上了不起三个字。

但还是充满遗憾。

这个遗憾就是第一次喝酒的肖尔东在酒醉后喊出来的,你为什么连一次机会都不给我。

是呀,原本我是有机会看见我的梦的。

 10 ) 剥除了“父子”后,才能真正做父子

对《了不起的老爸》最可能的误会,就是把它简单地划归到体育励志片的范畴。

甚至由于涉及到的元素太多——体育、亲情、关爱残障、校园青春……让它看上去就像类型大锅菜。

类型对应的往往是固定的故事弧光和情感落点,就像爱情片永远会经历相遇→热恋→闹掰→和好的路径一样。

不论你拍什么故事,只要落在类型里,那么观众一定会自动带入相应的思维模式。

所以类型片好拍又难拍,好拍在于它有套路,难拍在于,你单纯按照套路拍,人家就骂你俗套。

破题的关键,在于你在完成规定动作外,有没有带来别的什么。

《了不起的老爸》就是那种,规定动作完成的不错,同时有“别的什么”的片子——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豆瓣拿到7分以上。

任何一部7分+电影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个点。

在《了不起的老爸》里,这个点是父子和解。

虽然父子和解的故事不新鲜,但这次和解的方式却很独特:他们“剥除”了父子关系。

剥除的方法,是儿子眼睛看不见了,父亲借机假装是护工,不出声地天天照顾儿子,而儿子又似乎对此一无所知。

这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设定。

电影从此刻开始突然变得有趣起来,儿子本来因为失明而消沉,又生着父亲的气,如果真是父亲来照顾可能适得其反。

但护工是个外人,以“你不吃饭老板扣我工资”为由,儿子自然也就不好再推辞。

儿子气归气,但心里难免还是期盼父亲能来看自己,这话没法跟父亲直说,跟护工却但说无妨。

也正因如此,“假护工真父亲”才懂得了儿子的心思,还上演了一出中年版《搏击俱乐部》的爆笑戏码。

儿子心里烦闷,想干些出格的事,比如抽烟喝酒。

当着父亲的面肯定是不敢了(我活到30多都不敢),但当着护工的面无所谓,护工还得给自己点烟敬酒呢。

但不如此,父亲又怎会知道,儿子到底有多烦闷,多痛苦?

在重庆雨后的大桥下面,父子二人尽情撒欢狂奔,推倒别人的电动车被追着打了一路。

肥胖的老父亲跑得气喘吁吁,儿子居高临下给出了个点评:你还可以啊。

上面这所有事,不可能发生在明面上的父子关系之中。

两个男人,父亲要威严,儿子要叛逆,谁都不服谁。

困于传统的父权模式,儿子不敢明着反抗,父亲也不知道儿子到底在想什么,谁都不了解谁——阻碍父子二人真情的,恰恰是“父子”二字。

所以在电影里,当二人都放下“父子”的时候,借着护工的身份破除心防,反而和解了,亲密了。

这种破除延续到了片子结尾,当父亲将手中的绳子扔出,让儿子自己跑起来的时候,全片对父子关系的讨论得到了答案:父亲只要放下“父亲”这个身份,放手让儿子去跑,儿子才能跑得更快,更远。

破而后立,触底反弹。

《了不起的老爸》还有个小心思,没有点明,却值得玩味——儿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护工就是爸爸的?

按电影里的拍法,儿子是在和父亲拉练的时候戳穿的。

但他到底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

是从掖被角的时候熟悉的手法?

是从推着轮椅时粗重的呼吸?

是从做饭熟悉的味道?

还是从下楼梯时小心翼翼的搀扶?

抑或,是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只是装着不知道?

这里面有趣的点在于,当父亲以为自己隐藏在护工身份背后,来重塑父子关系的时候,有可能儿子也隐藏在了“不知道对方是谁”的面具之下,参与着这场重塑。

而这带给我的启发,带给每个观众的启发,也许会在看过这部电影的每对父子之间,产生不可预知的长尾效应。

面对世界上最难和解的一段关系,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我想,这才是《了不起的老爸》真正的价值所在吧。

 短评

恭喜这部电影的口碑营销团队,成功让我摇摆了预判走进影院。就是想到个命题就敢拍的套路作文。这位马来导演什么路子来内地混饭吃,几个老演员在他调度下都成了做作装纯真啊。另外王砚辉这三高身材,你确定能跑过30公里?我要说让你学郑恺减重40斤那肯定苛责了,但一部打着运动和父爱之名的电影你拿什么做底气啊?就靠说川话耍无聊贫嘴啊。

7分钟前
  • 光影一路同行
  • 很差

整体上还行,但是格局太小,投资小并不代表格局要小。另外还是国产电影的老问题,剧作力量分散,一个拳头捏紧打人别人才会疼。(第二幕的假扮情节让我想起《武士的一分》)

8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剧本不行啊。浪费了几个老炮儿配角。

9分钟前
  • 陈西宁
  • 较差

一会儿慢慢悠悠一会儿又一大段一大段剪的跟预告片似得,节奏很有问题。煽情没够,所有的配角都围着这两父子转,纯工具人。还要忍受蹩脚的重庆话,还不如完全普通话来的自然。

12分钟前
  • 我TM是党员
  • 较差

剪辑不错 迷古终于演主角正片了… yeah_~ 情感过于充沛的戏还是拿捏不住

13分钟前
  • 霍儿登达
  • 还行

确实节奏很舒服,有笑有泪有演技,不错的商业片

17分钟前
  • 朱古力
  • 推荐

为不苦情不煽情,加一星。

22分钟前
  • MY BMM
  • 推荐

《了不起的老爸》为什么中外电影都一样,你都得了绝症了,为什么还非要寻找伊甸园、乌托邦、梦想乡?另外女主角好像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觉得还是吴君如前阵子那部《妈妈的神奇小子》更感人、更好看一些。

23分钟前
  • 黑色大丽花
  • 推荐

以马拉松比赛为主题的温情喜剧。观影过程中有笑有泪。父子二人都表现得不错,可能角色本身和演员比较贴吧,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地方,马来西亚导演拍的很稳很细腻。体育真是个很激励很鼓舞人的事情。不过剧中所有女性角色都太平板了,是本片短板。

24分钟前
  • 香水瓶
  • 还行

重庆话好亲切 还看到了毛子🤣影片还是很感动的 有在好好讲故事最后几公里是儿子一个人跑完的爸爸不能一直陪着你人生这条路也是终究还是得靠你自己坚强走下去爸爸虽迟 但也一步步慢慢跑向🏁

27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还行

几场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对话写得不错

29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中国父母的爱是自我满足式的用心良苦和自导自演式的亡羊补牢,影片精准地描绘了这一点却止步于煽情,是为遗憾。另外,片子三段式的结构过于工整,以至于故事的发展和转折全在意料之中,同时也不乏“人物性格扁平化”、“自圆其说的牵强和解”以及“马来西亚导演不知道中国有摇步神器”、“视障司机成功报名”等硬伤。但两位主演的表演细腻动人,值得多加一星。毕竟,谁不想要一个张宥浩这样的儿子呢?

30分钟前
  • 一只狼在放哨
  • 推荐

真得不错,点映参加了,很戳,很自然,不做作,男主演技可圈可点,很有潜力~王砚辉演技老辣,无可挑剔

32分钟前
  • 米糕先生Mico
  • 推荐

都2021年了还有这么俗烂的剧本,配角全是无怨无悔给主角服务的工具人。另外,非小众文艺片请用普通话作为主要语言,不是谁都喜欢听某些地方的方言的。

33分钟前
  • 歌鳥風月
  • 较差

3.8★,质量竟然意外地超出预期,是一部励志亲情老路子下极其工整的作品。表演可圈可点,王砚辉放得开,张宥浩接得住。影片地道的山城文化背景后,是让人非常惊喜的制作班底,导演来自马来西亚,摄影指导是朴松日,声音请到了杜笃之和吴书瑶。除了剧作老套,电影技巧上几乎挑不出瑕疵。另外,助残公益主题非常值得社会重视。谈到马拉松,还是为甘肃马拉松遇难者哀悼,现实冰冷又讽刺。6.12于UA

38分钟前
  • 熱煙帶雲
  • 还行

不知道在讲什么

42分钟前
  • Eden
  • 较差

父亲的爱是那个逗趣的语音机器人,是那根撑起坏钢琴的火柴,是剪短头发剃掉胡子的伪装,是陪伴儿子奔跑在暴雨冬雪下的坚持,是推着儿子的轮椅车超越一个个弯道的声嘶力竭,是一次次锻炼跑步时的挥汗如雨和体力不支的摔倒,是看到孩子赤脚磨出血也要奔跑后的不忍心的眼泪。

43分钟前
  • 银谷
  • 推荐

有点夸大和理想主义,没看出演员们实际跑马拉松的真实,感觉只是过过形式。

44分钟前
  • 克莱门特
  • 较差

看好张宥浩。

49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一个即将失明,但是立志要跑下马拉松,突破自我,一个爱子心切,执着要给他安全平稳人生,最后以一场换身份的马拉松比赛,各自实现并升华。

53分钟前
  • 大鱼在觉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