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很文艺,柔和的色调,不紧不慢的节奏。
曼儿为了找到德森画里的风景,来到了青岛遇到了,却爱上了小烈,老实说一开始我不能理解怀着怀念前男友无比心哀的心情却能如此轻易的爱上另一个人,但后来慢慢发现当曼儿遇到小烈的时候,她的生活才有重新有了色彩,但这只是电影,在现实生活哪有那么多凑巧,哪能那么轻易的放下一个人。
青岛的上下坡,304路公交,栈桥,特别是伊面温柔的矗立在冬日的冷风中,一个个画面都好美,好希望自己也能走在那条路上,领略一下冬天的青岛!
曼儿和德森相爱的结局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阴阳永隔。
德森死后留下一幅未完成的画,画里画的是经常浮现在他脑海里的画面——寂静的冬日,白茫茫的雪覆盖在萧索的梨树上,就好象春天里梨花开满了山岗。
那是冬天里一个阴冷的早上,刚到青岛的蔓儿迷了路,问路的时候结识了邮递员烈。
这似乎是曼儿与小烈故事的开始....曼儿住在德森的姐姐家,和邮递员小烈住的地方没隔多远。
德森的姐姐陪曼找画中的风景找了几日,也没有什么进展。
一天德森的姐姐出去了,曼一个人在家......烈送信到德森姐姐家的时候,闻到重重的煤气味,他冲进房间发现了昏迷在地的曼。
曼出院后,和烈又相遇过几次,渐渐地烈知道了曼此行的目的。
热心的烈,开始义无返顾地帮曼儿找寻画中的风景。
曼儿和烈渐渐地相爱了,只是她们都不觉。
当有一天他们终于找到画中的风景时,曼开始觉得害怕,因为她发现她努力去找寻的东西正在渐渐远去。
德森似乎正在从她的记忆里淡去,那是她所不愿意的。
于是她开始逃避,而此时的烈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曼。
一天曼找到了烈,跟他说“你知道吗?
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愿意认真帮我找这幅画的人。
”她哭了,她觉得害怕,害怕德森从她的记忆里消失。
烈俯下身去,开始吻曼,蔓却推开了,留下一句对不起便离开了。
烈追了出去,送给曼一本画。
第二天烈碰到德森的姐姐,跟她说他明天决定去北京。
德森的姐姐当即说曼次日也要回香港,并要烈送送曼。
第三天,曼走的时候望了望巷口,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突然间他看见整条巷的墙壁上画满了梨树,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梨树的下方画着一个人,他在等待着什么.....曼上车了,开车的司机说“小姐,墙壁上画的是哪里?
好漂亮呀!
”曼回答“登瀛”。
“那离这不远呀,要不要去看看,那样我算你车费便宜些。
”曼点点头。
登瀛,德森画里的风景。
曼下车了,一个人在梨树林里走着。
在一棵梨树下,她蹲了下来,把所有的记忆装在一个时间囊里,然后把时间囊埋了起来。
这个时候,传来孩子的欢笑声。
曼看见一个小孩在梨树林间奔跑,她追了过去,追着追着小孩消失了,只有烈伫立在梨树下...... 整个过程里,悲伤的音乐静静地流缓着,阳光暖暖地照着充满冬日气息的青岛,一个个平凡的生活场景展现在人的眼前——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用乡音扯着闲话;三五成群的小孩跟在自行车后面奔跑......气氛有点感伤。
看着残留的雪,看着落光了叶子的白杨,不知道为什么脑袋里总浮现那一幕——雪花纷纷飘落,我一个人奔跑在无边无际的田野,大声地呼喊着,泪水流满脸颊....不知为什么,自己总是很容易被这样的电影触动。
每看完一部电影,心中都会沉淀些什么,却又无法说清楚。
恋之风景,所有的浪漫其实都存在于那些平凡的生活场景里,只是太多时候被我们忽视掉了。
不论何时,我都要相信爱,相信这世间唯一不变的爱。
电影中林嘉欣的初恋女友模式简直了,符合最吸引大众的清纯含羞形象。
让人看了感觉要是没有谈过这样一个女友,这辈子算白过了。
电影最后死掉的那个老头没有白活,因为他吃过老奶奶的桂花糕。
可以想象,黄素影奶奶的桂花糕该有多好吃啊!
刘烨的演技绝了。
活脱脱一个奶油小生,这里把奶油换成高原红可能更合适。
那个年代的男孩谈情说爱的羞涩不必女孩子少,刘烨能把这种羞涩表达的恰到好处。
说回正题,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三段感情:第一段是林嘉欣和郑伊健的感情,人已故去,却还是不舍离去,追忆、追迹、还追感觉。
第二段是苏瑾和她前夫的感情,完全没有一丝留意,直奔未来而去。
第三段是黄素影奶奶和老头子的感情,老爷子想念奶奶的桂花糕,老爷子故去之后,奶奶抄写心经为老爷子超度。
可以看到这两人是心心相系的。
其实第一段的感情确实有点作了,林嘉欣看到奶奶抄经的时候,就是对自己的映射,所以林这个时候哭了。
同时,这三段感情也在拷问观众,你要选择哪种?
沉迷感情、忧郁伤感的;对待感情转瞬即逝的;还是相濡以沫、心心相系的?
故事最后的还是妥协了,感情固然说明人性的存在,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每个人都要给自己一个存在的理由不是嘛。
再次重申,林和刘绝对的加分项。
嘉欣mm看着画,她的表情好象在看着一场绚丽的舞会,很绚丽,那里仿佛就是全世界。
于是他们相爱了。
画家叫做郑伊健。
他有遗传病,活不长久。
自从10岁那年开始写日记,因为要离开妈妈了,他要记住所有的一切,才不会遗忘。
她们两个过着平淡的日子,一直到画家的离开,离开她,只是爱情不曾远走。
真的很老土,因为爱人生前说过,一幅景象不停的浮现,所以她要到青岛去,他童年的地方,找寻那幅景象。
很老土... 我只能说,这个很老土,老土到不能感动人,我眼中有淡淡感动的原因不是我看到了爱情,是我没有爱情,如此这般的爱情。
我没这般爱过。
你会全心的欣赏过爱人的作品吗,是否在他熟睡的时候轻妩他的脸?
是否忘情时相拥起舞,是否在他离去后拼命想给给爱人的手恢复些些的血色?
是否本已失去生存的意义,但为了爱人脑海中的一幅景象又孤单的回到人间?
我并没有。
我从来没有想过现实中会有如此这般的爱情,生活中已经丧失了美丽爱情的土壤。
或者说,我是在嫉妒。
为某些事情而嫉妒,也是件美好的事,也是件悲哀的事。
刘烨是个邮递员,总有个小孩跟着他后面,个个都说那是条金鱼之粪。
但有一天,小孩子不见了,嘉欣mm问他,你的金鱼之粪呢?
跟另一条金鱼走了 为什么?
那条金鱼手里拿着一大包的爆米花,香喷喷的爆米花。
刘烨看着嘉欣忧郁的脸,我知道他有些痴了。
吸引一个人可能要很多,也不用很多。
刘烨很执着的为嘉欣寻找那一幅景象,不知道他明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执着,我想我知道。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一定找到那幅景象,我想他自己会知道。
嘉欣到最后不知道是不是要找到那幅景象了,我当然知道她要找的只是那个人。
刘烨也知道,所以他把时间盒又埋了回去。
或许他在赌气,但你也许可以理解为心痛。
门口晒着太阳的老大爷,他的生活就是晒晒太阳。
他身边的老奶奶,她的生活就是每天陪着他晒晒太阳,牵牵他的手,把被子拉拉,吃着家里种的栗子,笑嘻嘻的看着年轻人们出出入入,招呼着那个要寻找一些东西的小女孩,把栗子硬塞给那个好心的邮递员。
我已不再单纯,只希望单纯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爱情。
陈可辛曾经说过,他不会再导爱情电影了。
因为到了一定的年纪,开始对浪漫的爱情乏力,这些事情还是交由年轻的导演来做比较好。
恋之风景,青岛。
若是更早以前,也许我会很想一个人,追寻着电影的轨迹,去青岛,最好是在秋冬季,当然最好是要找到那块登瀛梨雪。
而事实上,无数次的经验证明:一个人旅行,都只是被迫与内心的自己相互叩问而已。
永远是两个人比一个人好,一群人比一个人好。
然而终究,并非世事都能得尝所愿,那些美好的东西,幸福的东西,不再寂寞的东西,也终有一天会失去。
女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似乎可以做出一切自虐和自我封闭的事情,譬如说情绪性地要自杀,譬如说非功能性的嗅觉失调,譬如说每天抄写爱人的日记,譬如说来到他生活过的地方,譬如说会突然陷入不可抑制的悲伤,譬如说执意要找到那个画中的地方...我好像也曾经到某个城市的时候专门去某人就读的大学,最终也只觉那大学好大像迷宫一样走不出来,口渴疲乏想要赶紧逃出来。
也许是因为不够爱吧。
只是再爱又能如何呢?
无论怎样,已经失去的就是失去了,眼下的幸福,一个对你好的男人,即便他不是你的最爱,他是活生生的你可以触摸到的依靠和温暖;即便他不是你的一见钟情,他可以给你学布谷鸟学夜莺;即便他不如你的逝去有才华,他也可以帮你画满一整墙的东瀛梨雪;即便你们没有这么多的过去,你们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在一起,不是可以创造更多的故事吗?
我喜欢曼儿干净甜美的脸孔,我更喜欢表姐的人生态度。
那个最喜欢的洋娃娃,找不到了就找不到了,即便是忘记了它又如何?
即便是又爱上买的新娃娃又如何?
再多的日记,终有一天也会抄完。
再多的思念,终有一天也会耗尽。
再想找到的登瀛梨雪,终有一天会不想去找。
而那时,就该是嗅觉恢复正常了。
这片子,有我喜欢的日影的调调,看了一下,果然有nkk的参与,连那个片尾的法语歌曲《la saison de vent》,都是日本人做出来的。
《la saison de vent》,(风之季节),尽管用了这个名字做题目,也最终觉得还是《the floating landscape》这个名字更妙:幸福与不幸,开心与伤心,就若同移动的风景,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终究会过去,只是或长或短而已。
恋之风景-2003这个名字,在当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听到了若干次,可惜只拿了个最佳摄影。
因此,一直想要看看,林嘉欣在里面演得怎样,这部电影说的是什么。
男朋友死了,留下一本日记,一幅画画着他最后的日子里脑海里念念不忘却不知是哪里的景象。
林嘉欣带着一份思念,一本日记,来到青岛寻找这幅画的现场。
这样的简单主题,就像日本电影一样,就是抱着获奖的希望拍的——你总不能期望这电影票房大卖吧?
在青岛这样一个美丽又简单的地方,不期然遭遇了一份新的雾水情缘,于是心情越发矛盾。
是继续沉溺在痛苦的记忆之中,还是忘掉悲伤重新生活。
有几个点,林嘉欣演得特别差,那些脸部的特写充分展现了她不足够的演技,例如吃面的一场戏,几次欲哭欲泣,那场戏应该是NG太多次情绪多次反复,都不知道怎样演了。
然而又有那么几个镜头,特别的让人感动——坐在床边割脉,看着血流到手心、滴到地上,突然醒悟过来,赶紧用布扎着手腕,然后跪在地上,把血迹全部抹掉;最后在树底,把男友的骨灰埋了。
看得出,导演黎妙雪想要表达很多事情。
老青岛的浑然天成的美,老婆婆和老伯伯的感情,片中的每一个配角都出演得有理有据,把导演的意图清楚传达了。
不过,整部电影纠结我的地方,依然在于遗忘。
越是寻找,林嘉欣越是害怕,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寻找其实是一种遗忘;她更怕的是,当自己找到这个地方,便是“一切该结束了”。
你明白吗?
当你心爱的人离开了,循着他的足迹,你竟发现了一个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人,原来自己不够了解他。
然而,这些了解都已经太迟,于是你又碰上了另外一个人。
“恋之风景”在登瀛,那梨花树到了春天漫山遍野地盛放,既是结束,又是开始。
最后,或许导演最恋的,其实就是登瀛这个地方吧。
小时候看过的地方,到死的时候即便忘记了地点,景象还是萦绕。
而在这个地方,每天又可以有那么多美丽的事情开始和发生。
说到底,这是导演拍给青岛的一封情书。
曼儿来到冬天的青岛,黑衣黑发忧伤的表情寻找她未完的爱情找寻德森梦中的风景夜夜抄写他的日记,如一个虔诚的信徒在抄写《心经》去他去过的地方,吃他喜欢的食物呼吸他曾呼吸的空气学习他的心情蒙住眼睛去触摸冰冷的回忆在看不见听不见摸不到的日子里闭上眼德森无处不在皱眉的德森、微笑的德森、骑车的德森、向她走来的德森忽近忽远曼儿站在原来的地方,走不开也追不上那个下雪天小烈站在四五步的身后曼儿不敢看那段长长的下坡路是他们最靠近的地方小烈觉得曼儿就像他画中的盲女他愿意化成全部的羽毛,变成那满树的梨花送给她换她的目光移向他
世界上有没有不死的爱情,如果有,有一群人将陷入无止境的绝望;如果没有,又有另一群人浮在空中不能降落。
青岛是一个容易让人安静下来的城市,俯瞰下去像被丛林斜抱在怀里,房子大多不是很高,通常是旧旧的红色,带着旧租界的痕迹,简单洋气。
冬天和夏天长了不同的样子,以至于任何时节,都不想错过。
因为《恋之风景》这部电影,才动了去青岛看登瀛梨雪的念头。
电影的风格,林嘉欣干净的长相,都和青岛很搭调。
林嘉欣饰演的小曼因为男友生前未完成的一幅画一个人跑去青岛寻找男友念念不忘的风景,冬天的青岛清清爽爽的,竟然有了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小曼开始拼凑男友的过去,楼梯,学校,操场,他住过的所有地方,每走一地,心就痛一重。
青岛的路都是斜的,往下冲得时候带着歇斯底里的快乐,向上爬的时候拖着很沉重的一大书包希望。
城中的邮递员小烈一直是这样冲下去,爬上来。
电影中的青岛是冬天,海看上去很安静,沙滩上面人很少,小列在沙滩上面教一群孩子画画,小曼从远处走过来,问路。
那景色真让人心动。
当新的爱情来得时候,主人公总是很没有准备好,好看的爱情总是需要阴差阳错一波三折,这是一定的。
越是想念新的人,就越是痛苦。
因为你本来以为自己很专情以为自己曾经的爱情惊天动地以为不管什么情况出现都能海枯石烂,可是你竟然遇到新的爱情,而且抑制不住的想念一个陌生的脸孔,你多么惊恐啊!
在寻找那个模糊的风景的过程中,小曼和小烈产生新的爱情,明明是在寻找旧爱的影子,却迎头遇见新爱,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过去是痛苦的,那就把它埋葬吧。
对旧物对旧事的留恋,恰当了可以较怀旧,太沉迷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除了有自虐倾向的人,没有人会一直留恋痛苦,大多数沉浸在痛苦中的人只是被自己感动了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专情的人罢了。
喜欢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它的情节,它的情节说起来算是落入俗套,使因为它的风景,那种冷静,干净,清爽,无辜的感觉吧。
等到春天梨花开的时候,就能见到小曼一直在寻找的登瀛梨雪了。
满天的梨花很放肆的开着,像是爱人给你变的一个戏法。
我去青岛的时候却是夏天,明显夏天去青岛是件很媚俗的事情。
沙滩上面,满满的都是人,我发现在沙滩上面人都很自信,不管身上叠成了几层,都敢下水。
因为不会游泳,只好晒太阳,和陪游的同学调侃沙滩上面的男男女女。
青岛最干净的沙滩是石老人沙滩,沙滩软软的,海是干净的碧蓝,阳光懒懒的。
曾经听到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他将永远没有办法快乐。
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见到大海,心底会一直有痒痒的东西往上冲。
把裤子挽到大腿,站在海边,体验浪涌上来的感觉,是我这个笨蛋唯一能做的事情了,潮水涌上来,再退下去的时候,你就像被吸走了一样。
那一瞬间,真想闭着眼睛就那样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忧愁。
死党说,被水泡过,死相会很难看。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适时地让你哭笑不得。
青岛有座山,叫崂山,不是很高,一千多米,但山别泉水环绕,所以无论你从哪个方向爬,无论你怕到了那里,你都会听到泉水叮咚的声音,山上人说泉水很干净,可以直接喝,可是当我怕到半山腰,发现有人在泉水里面洗澡。
崂山也是一个性情温顺的山,不那么陡峭,爬起来不会太累,偶尔遇见平滑的大石头,可以躺在上面休息一下,前提是你去的时候是没有蚊子的季节,或者你穿着长袖长裤爬山。
到山顶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老人在写生,我想他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还有什么印象呢?
对了,青岛的公交车就像过山车一样刺激,因为路陡,斜坡多,所以你可以坐这种温和型长时间的过山车。
青岛的人,很凶,尤其是你不买他的东西,只问路的时候,更凶。
但是青岛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意外發生之後,她受了傷,他卻永遠離開這個世界。
和他在一起做過的許多夢,現在都不可能實現了。
她經常帶著淚水入夢,總是夢到同樣的風景:他們倆人站在樹下﹐幸福地等待花開。
然而一陣狂風吹過,再也找不到他的蹤跡… 有時她會隱隱感覺到一陣蝴蝶拍翅般的輕柔微風,一股幽幽裊裊的清雅花香,似乎有人一直在她耳邊殷殷叮嚀,時時保護著她。
她相信是他變成了天使… 2003年,由鄭伊健、林嘉欣、劉燁主演,黎妙雪導演的電影《戀之風景》,邀請幾米為此劇畫了六幅畫;劇中女主角根據這六幅畫中的景色,努力尋找男友的過去,以及他心目中的美景,成就了這部不同於時下愛情故事的動人小品。
片尾播放依據這六幅畫製作的動畫,搭配女主角林嘉欣所唱的《戀之風景》歌曲,為此片的浪漫與想像力加分。
《戀之風景》並入圍第六十屆威尼斯影展。
--以上是几米《恋之风景》的豆瓣介绍从来不知道恋之风景出自几米之手。
喜欢几米快十年,却漏了这一本爱情篇。
去年开始听恋之风景,听了一年今天才将电影补上。
每个人心中是否都有一片值得终身寻觅的美丽风景呢?
我带过很多朋友去那条路散步,理由都是那儿有属于我的回忆。
我也常常独自一人去完成曾经回家的种种步骤,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属于我的独家记忆,这片记忆我无法放下。
我熟悉路旁的梧桐树、我熟悉那扇窗户外的天空、星星出现的位置、我熟悉那儿的雨、我熟悉那儿出现的人、我熟悉那儿几点会有人遛狗,我熟悉某条长椅上的缺口、我熟悉那儿的每一寸。
熟悉却又无法对人开口说起。
我常常走回那条熟悉的马路,找寻着曾经的记忆。
你出现了,我笑着。
我想着每一个细节。
走回那条街道那个家去寻找一切能够证明你停留过的蛛丝马迹。
曼儿寻找到了那片被赠与的美丽风景。
我,一直没有停止。
《恋之风景》是一部非常清新浪漫的文艺片,会让我联想到岩井俊二的《情书》。
如果故事只有林嘉欣和郑伊健,那它就是青岛版的《情书》;但是故事里出现了刘烨,那它就成了一封写在青岛的情书。
我没去过青岛。
以前只知道它是一座北方的海滨城市,有啤酒节。
我知道得太少了。
原来它有那么多弯曲的、高低起伏的小路,称得上是东方意大利。
我想它比意大利更加迷人,因为刘烨和林嘉欣曾并肩在这里散步,曾骑着自行车绕着弯弯曲曲的下坡路滑行。
那斑驳的树影给这一切添上了更加浪漫又柔和的色彩,我想我几乎要爱上青岛了。
这部电影不是没有缺点。
旅馆老板这条支线是离散的,和主线无法串联起来,也并不曾通过支线的经历教给主线的人物什么东西,或带来什么思想上的改变,所以它是游离的,可有可无的。
而关于主线,我看到有评价说没给曼儿和阿森的感情线足够的铺垫,但我觉得在一部90分钟的、主题是女主寻找过世男友的往事的剧情里,曼儿的几次自杀,曼儿的虚幻的执着,这样的铺垫其实已经足够了。
主线是两条线交替并行:林嘉欣和郑伊健的镜头是带着柔光的,梦幻的,触碰不到的;和刘烨的镜头则是写实的,是棱角分明的,是落地的。
曼儿找寻的阿森画里的风景,不过是“满目青山”;而这个过程里一直陪伴在女主身边帮助她的小烈,何尝不是“眼前人”。
也有人说曼儿和小烈这条线进展太快,我非常不同意。
这条“实”的线是非常饱满的。
他们曾一起走在夜深人静的小路上,小烈模仿各种小鸟的声音逗曼儿笑,树影打在他们身上,明明暗暗;他们曾一起骑车比赛,一起因大声喧哗而被训斥,一起夜里偷偷去图书馆找线索,被发现后狂奔着逃走……这些都是恋爱中的少男少女会有的经历,那么幼稚,那么动人。
他们也有暧昧得令人心碎的瞬间。
小烈来找曼儿,却不敢踏入屋门,曼儿擦地时在镜子里看到小烈却假装没看到;小烈帮曼儿修灯泡,修好后低下头,正看到曼儿帮他摆好鞋子、抬头望向他的脸。
这样浓烈的相互吸引,在曼儿的纠结中变得更有蛊惑力。
她来到阿森长大的城市,想走他走过的路,想更多地了解他,想更深地记住他,可是最后却情难自禁地被小烈吸引,她想象中阿森走过的路变成了小烈走过的,她想象中和青岛有关的一切都变成了和小烈的共同记忆,她想记住的脸却渐渐忘了,她脑海里越来越多地出现的是另一个人的身影。
当她渐渐发现,原本应当被她珍视的回忆、不能忘记的人,一点点被另一个人覆盖,她感到恐慌。
曾经那样热烈的爱,真的会被新的感情取代,这个取代的过程里,谁都会陷入纠结吧。
自杀只是一瞬间的勇气,但只要活着,未来就会有无限可能,也许有一天,你就会找到一份新的值得珍视的感情。
曼儿不敢正视这份感情,所以选择了逃避,可谁又能拒绝为自己画的整整一面墙的登瀛梨雪呢。
故事的结局非常日式,甚至用上了“日剧跑”,当曼儿跟着小男孩儿穿过那片梨雪,看到树下小烈灿烂的笑,我想她再也离不开青岛了。
正视自己的感情,走回现实,只是迈出那一步的距离罢了。
“恋之风景”,起先是阿森画里的风景,后来却是小烈带给她的,真正的风景。
登瀛梨雪。
林嘉欣的长相非常甜美清纯,由她来饰演那个带着一幅画从香港来到青岛,寻找过世男友的忧郁的失意女青年,让小烈一见钟情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而刘烨骨子里有一种很极致的文青气质,饰演小烈这样一个能把曼儿从虚幻的过去里拉出来的业余画家兼邮递员,亦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这部戏里刘烨的表演非常有魅力,那些暧昧的瞬间几乎令人胸中酸胀得要落下泪来。
《恋之风景》讲述的是2003年左右的故事。
中国还没有通高铁,香港和青岛的距离,仿佛是两个世界;邮递员送信要骑着自行车,我想那时候的时间应该过得很慢吧。
那样慢节奏的生活,就像片尾里出现的幾米和他的画,已经随风消逝在时间长河里。
你还记得幾米吗。
我想去青岛看看电影里的登瀛梨雪,想去看看刘烨和林嘉欣走过的起伏的小路。
《恋之风景》于我而言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它在《一辈子的昨天》这篇rps文里占据了大量篇幅,而刘烨和林嘉欣走过的那条小路,因为他俩走过、因为《一辈子的昨天》里描写的剧情而格外美丽。
林嘉欣真美`~~电影则过目即忘
这是我大2的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我会很喜欢青岛; 今天回头来看,我真的好想辞职去青岛生活一段时间。。。
主题曲的意境都比电影强。
这里的刘烨,像极了一个我喜欢了多年的人
寻找失去爱人的过往和后来林嘉欣的《百日告别》形成互文。重新遇见你,重新了解你,但这一次我不能再爱上你。教我如何放得低,曾经沧雪缘是梨。
2016 10 23 可惜没有什么好版本。美人不错。
为了青岛看第二遍,桌上摆着崂山啤酒。
我这三星仅仅是因为我对刘烨的喜欢。还有片尾几米的漫画。
欣欣!!!!!!!!!!!!!!!!!!!!
如果不是林嘉欣,如果不是几米,如果不是林夕,如果不是青岛……
歌不错~~
几米漫画不能这么改 烂了
主题曲是五星
无语
大学时看的,那时因为《蓝宇》和《男人四十》很喜欢刘烨和林嘉欣,感觉他们都是很有灵气的演员。可惜这个电影里的恋爱并不成立,虽然青岛的风景很美,看房子看起来很温暖,纯情邮递员和失去恋人的伤心女孩设定也不错,但男女主角真的不来电,好像身在两个世界,浪费了一番美景。
这么久才补看很久以前有人跟我推荐的电影 没什么点 但是就是觉得那个年代 那样老套的爱情 还是让人温暖的
不好看,不好看,一点都不好看啊!!!!!!
看过了岩井俊二的《情书》,对这些东西也就没那么多感触了……
影片一般般,但这篇影评真是好:http://www.allmov.com/movie/11194/review,11761.html
看过好多遍 喜欢林嘉欣 学会了“金鱼之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