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家了,但……
Ich war zuhause,我在家但是(台),我当时在家,但……,我当时在家,可是……,我曾在家,但是,I Was at Home, But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玛伦·艾格特,雅各布·拉萨尔,克拉拉·穆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莉莉丝·斯坦根博格,艾伦·威廉姆斯,依尔卡·泽特,丹尼·科姆林,大卫·史崔梭德,沃尔夫冈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塞尔维亚语言:德语年份:2019
简介:电影讲述一名失踪一个星期的13岁男孩,他受到父亲死亡触发,渴望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与死亡和睦共处,但他的母亲与师长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电影于2017年秋季开机,而于2018年4月开始第二波拍摄,于6月杀青。详细 >
从大声喊出manifesto那里开始令人作呕
氛围独特
zu Theorie
HFA schanalec in person. i think i'm in love with her.
再一次见识到了柏林学派的凝滞和极简美学 再见
偏戏剧化的讲述方式 支离破碎的一个个片段就像母亲支离破碎的精神状态或是这个家庭 看完之后有点懵
#Berlinale2019# 我的个人金熊。几乎就是部日本电影,以小津的静止姿态和成濑的行走镜头组成。比《午后》大大前进了一步,用喉部发声器这样的元素轻巧地营造恐怖感和当代感。简单,细腻,情感流动从来没有因为人物极慢的行为而停滞,背着睡着的妹妹涉水的镜头可谓绝妙。与其说《哈姆雷特》是一种互文,不如说是展现了互文的无能。丹麦王子可以选择复仇或不,德国王子无血可流,甚至不会再有下一个王子了。
D+/ 怎么讲……一开头是有极其鲜明的“姿势”的,但之后就真的感觉不到了……但是为什么感觉不到,我也不明白……愧对自己的布列松粉丝身份了……
省略之美。2020.no.?
环境和声音也是叙事的主角。
美丽,但我暂时无法认同这样支离破碎的电影,想着它如果是本摄影集就好了。声音很丰富,使人物之间的距离更加难以逾越。
5.5/10 怯魅一切人類情感的努力注定徒勞
很简单,就是不喜欢。影史最先用一个镜头然后长篇大论的导演是谁?这个罪魁祸首让后世的导演争相模仿
柏林补片-夏娜莱克。夏娜莱克已经从对影像虚假的觉知(回避电影中的死亡)发展到对真实的影像呈现(排演状态、对表演的表演),同时依然以声音来主导电影的节奏。情节的展开以场景为单位,未尝不是一种对观影经验的“间离”。
“The emphasis in this film is on “being,” it is therefore no surprise that it is Hamlet that the children are staging, even though its most famous phrase is never uttered. Every shot is meticulously framed to emphasize a certain state of being and becoming. To say that Schanelec’s images are contemplative would be misleading. The shots linger so that a moment in time may be captured. A moment when actors cease to act and the truth of their being suddenly becomes apparent. This is perhaps why the film starts and ends with animals—beings that do not act, but just are.
4- 所有的室内部分都有纵深被截断之感
Mute but deafening
这样意识流的片在影协还是第一次看,完全不懂,不过很好睡就是了。
@2020-05-28 00:18:42
…dein Gefühl geht mich nichts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