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说内容,总之就是印度版的无间道,但是卧底到了最后真心加入了毛派还被基友各种陷害。
2 演员,卧底的女朋友超级漂亮,眼睛超级惊艳,警察的女友有点嫩牛五方脸,另外她瘦的惊人。
警察的身材不错,脸就一般了。
基友的脸还成,身材没注意。
演技?
对不起,我是俗人分辨不出来。
3 歌舞,特别,及其欢乐,简直能冲淡这部严肃电影的悲剧性。
4 为什么说这电影腐:一开始卧底同学要退学,警察表示我爹的钱我用,我的奖学金给你用;卧底看着警察受伤躺在床上,默默决心自己去做危险的卧底;卧底最后跟警察割席断义,两个人相互用枪指着,简直就是相爱想杀;警察抱着逐渐死去的卧底同学,眼中就根本没有他老婆。
(顺,这些是我舍友总结的,真心觉得好基……5 结局的话,呃,很催泪,用我舍友的话是:警察打死了基友的女友,基友的女友死在基友环抱里,基友被警察老婆打死,之后死在了警察怀抱里。
悲剧的无法直视。
6感想之一,这电影黑了印度政府,印度警察,印度资本家。
但是我对毛派的好感度却上升了数个百分点。
顺便表示,Naxalite派的wiki页面上放着太祖头像,无法直视。
最后对负责翻译的印度电影论坛表示感谢。
单看电影只想给六七分,略微浮夸的剧情和设定,主角无论如何都不会中弹或被枪弹击杀,时不时插入的音乐剧也令我这种对印度剧冷感的观众感觉到违和。
但是因为题材和阐述的相关问题,我还是愿意给五星,仅凭我个人的感想和看法而言。
这部剧在一定程度、一些方面上还是表现了纳达尔武装、南迪格地区警方和曼汉塔集团的矛盾与冲突,从头到尾忠于革命的戈文德、拉乔、珠希,从警方间谍身份逐渐发生思想左转最终投身革命的卡比尔,相信改良主义且对平民百姓也抱有同情的安迪汗,以及完全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底层群众安危的曼汉塔,他们所处的立场不同导致了思想分歧与矛盾,最终使得曾经亲如手足的兄弟之间也爆发了无法避免的战争。
但是这部剧也没有说明当地大企业大集团对百姓的盘剥,没有说明经济方面的相关问题,没有将问题更加深入而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冲突上。
同时纳萨尔派的领导面对叛徒时也太过残忍,一度使我感觉这部剧在黑印共毛。
但是这部剧仍旧让仅仅是耳闻过印共毛和纳萨尔武装的我略微了解了一些情况。
并且我也感叹这部带着反抗内核的电影比不少国产主旋律红色电视剧电影更加纯正,更加贴近底层人民,更有真实感。
阶级对立的现实、大集团财阀的逐步压迫、因威逼利诱而不得已离开了的家园,本就生活贫困,而又在一次次的打击与斜坡下变得更加一无所有,最终举起反抗的枪,直面压迫者和不公正的一切。
从来就没有天生的革命者。
任何的意识存在都有其现实的物质条件,任何的上层建筑都受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端枪杀敌、投身革命、忠于理想,其先决条件就是阶级分化对立的残酷现实和对剥削阶级恨之入骨的仇视,这更能让人感觉到真实,更能让人同情、共情。
Lal salam!
最后祝愿印度人民的革命早日胜利!
12亿人,其中9亿人极端贫困,被逼上梁山,为了生存,拿起武器和选票。
或许,30年后,能实现毛派的胜利吧。
学习拉美的委内瑞拉等过,出现一个类似查韦斯的领导人和政党。
希望这一天不会来得太慢。
可是,什么才是毛派获胜的关键呢?
连毛太祖都慨叹,运去英雄不自由。
或许中美2030年正式对决之后,印度受到冲击,最终产生革命吧。
优点,能在资本主义体系之下发声支持(同情)毛派,这是很难得的,也是在我脚下的土地所不可能做到的。
缺点,没办法很好体现毛主义的各种主张,里面的领袖人物个人英雄主义有点旺盛,而且行动有点无脑,看起来像吧gm当做超级英雄片来拍。
阶级视角缺乏。
和老电影相比还是差很多。
还有印度片特殊的运镜。
但是其实单单作为当代偏左翼电影出现已经很了不起了,说出了很多印度的基本情况。
(点名塞里斯电影产业)
中修早就已经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了。
虽然电影题材很好,相比于中国的革命进程,电影却丢失了很多细节,导致影片有漏洞,不深刻。
一则影片直接强行将开发矿产和贫穷相等同,没有往这里探讨很令人遗憾。
看影片的第一反应是贫民的短见导致了革命。
只是对中层的剥削稍有提及,对部分乡绅(强拆党)一笔带过。
二则,影片中没有体现出TG的精髓,毛在井冈山时期就严抓经济的,但是在影片中这一点没有丝毫表现,基本的扫盲和解放人权等等在影片中表现的也不强烈。
三则,影片中对精英的表现过于薄弱,不止在于组织的严密性不够。
更多的是指组织内部的精英人员稀少,除去开局送一血的唐顿中学教授,在组织中,并没有太多社会精英。
出于一种很猎奇的心态看的这部电影。
看之前,印度也有共产党?
什么样子?
片中是不是也有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闹出笑料!
看完完全被震撼到了,放眼全世界,都少有这么犀利的题材,现实中信仰马列毛主义的萨纳尔派被印度政府宣布为恐怖组织,什么概念,你敢拍一部同情isis,国内分裂势力的电影吗?
当然这不是一个概念不可同日而语。
电影中萨纳尔更像是是被压迫的农民起义军。
当然在围攻警察,处决叛徒的时候,确实很残忍,手段上挺像恐怖分子。
相反电影中的警察,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雇佣流氓强拆,是不是打着国家的名义作恶呢?
总之这是一部看完让人很矛盾的电影,现实世界也并非非黑即白,那些被称为暴民的老百姓,又有谁真去聆听他们的声音。
从小到大,我们我们在书本上影视剧里看到过太多关于“革命”,我们赞叹于伟人们丰功伟绩,肉食者谋之,从来没觉得和自己有关。
这部电影真的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启蒙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想说的太多太多,真是一部触动人心的好电影。
稍微吐槽一下,三哥们的打斗太浮夸,战斗也显得很不专业。
多了一些庄严和悲壮。
有点扣分,无论从题材还是立意,我私心给这部电影满分。
没摸过枪,没在雨林打过游记,怎么可能有斗争性,丧钟不是人人都能敲地响的,不在艰苦卓绝斗争中成长起来怎么成为接班人。
这个世界不止有为既得利益集团辩护的寄生虫,贫穷不可能和德行扯上半毛钱关系!
腥风血雨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经开始,一代人就要有一代人的使命,铁幕狂潮已经拉开,布尔乔亚的迷梦注定要醒的,同志们在历史关头请做走到正确的航道。
<图片1>《无法避免的战争》印度毛派革命电影,电影中的他们信奉毛主义,主张通过农民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代表的是最为穷苦辛劳的人,ZF为发展经济而无情压迫抛弃的人,受到不公平待遇辛苦劳作却吃不饱饭的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印度毛派学习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割据,游击战与ZF进行顽强而持久的争斗。
<图片2>而在现实中,早在1967年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就策动领导了西孟加拉无地农民的暴乱,即“纳萨尔巴里运动”,标志着印共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春雷隆隆”,对这一起义给予高度评价。
印度毛派领袖相信,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发展,而他们的理论变化是,不再用上所有的力量去打赢一场战争,而是一边采取偷袭战术,一边巩固自己的根据地,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深。
1992年,印度前总理拉奥诚恳地向民众道歉,认为政府始终没有解决好土地改革的问题,而相关的承诺其实早在独立前就已经做出。
此后,一个选举接一个选举,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并为因此改善。
而毛派的核心目标——土地革命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大资本。
在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印度农民的自杀率近年来也扶摇直上,社会分化加剧。
2005年,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也公开表示:“我们不清楚这些武装组织为何盗用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名字;而且我们也不喜欢这样。
他们要这样称呼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中国与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境内也没有任何组织或团体与他们有任何联系。
”近年来,其活动遍及印度近40%的国土,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印度中部和东部农村,尤以所谓的“红色走廊”著名,控制面积达92000平方公里。
组织的人员共有5万名,其中2万名为武装人员。
该组织受到印度主流政治团体的普遍反对。
<图片3>回到电影本身,其对人们为什么要革命,经济发展是否真的对穷人有利,ZF究竟代表谁的利益又为谁服务,以何种方式革命,走什么路线等等问题都一一展示,这些话题无疑是十分敏感的,但电影中的尺度却非常大,对政府和资本家的丑恶嘴脸进行无情的批判,穷苦大众如何被压迫,又为何走上革命道路展现的也很彻底,这种负面剧情出现在电影中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看了故事的大概题材,也许你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枯燥的革命故事,但事实上,印度片就是有把大主题和商业化相结合的本事,片子的切入点是一个为了帮助自己的警察兄弟而去毛派做卧底的人,在理解了他们的革命后,居然转变成了一位革命领袖,最终与自己的兄弟对决,因为信仰的不同,两人之间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而毛派和ZF也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
片子看下来还是很紧凑过瘾的,和你所认知的国内那些革命题材电影完全不同,小舞舞四星推荐!
此文为本人作业,上传于此保存。
《无法避免的战争》主要围绕着维萨尔派和印度政府的矛盾,通过两位主角安迪·汗和卡比尔的感情线展开,讲述了政府为了满足资本家的需要强制掠夺穷人的土地,这一系列举措引起了人民的反抗,警察与农民起义军不断爆发武装冲突。
安迪被委任去镇压此次的反动斗争,而作为安迪好友的卡比尔自告奋勇前去敌营充当间谍。
而与维萨尔派组织和穷苦人民的生活中,卡比尔渐渐理解了穷人的苦境和政府、资本家的丑恶嘴脸,进而加入毛派和警察对抗的故事。
影片中的革命队伍“毛派”于2004年9月成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主义为指导,主张在印度发动“持久的人民战争”,靠武装夺取政权,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
“毛派”的建立受到了底层人民的广泛支持,许多被政府压迫得走投无路的下层群众纷纷加入革命队伍,革命队伍于是融入了群众当中,军民结合,迅速发展成了印度政府的头号心腹大患。
而影片的背景是在一场针对“毛派”的“绿色狩猎战争”下,政府、大财团与毛派、穷人们的对抗。
电影中的情节主要是围绕安迪·汗和卡比尔的感情线展开。
安迪家庭富裕,在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上学,成绩优异,毕业后成了一名高级警官,与同是高级警官的女同学结婚,生活幸福,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
而卡比尔的家庭并不富裕,无法支付他上学的费用,在学校期间受到了安迪的诸多照顾,在警官学校上学时还因为打架滋事被退学,即使后来自己开了个手机制造厂也迅速破产,与安迪的人生有着天壤之别,就是这么两个出身和经历如此不同的人,却成了最好的朋友。
然而,两人的性格却大不相同,卡比尔虽然出身贫穷,生活困窘,但正义感很强,在警校看到有人被欺凌而大打出手,在集市上看到警察压迫民众而打抱不平;与其不同的是,安迪为人机警,且富有谋略,他多次提醒卡比尔不要掺和别人的事,作为高级警官,虽也有正义感,对政府和大财团的所作所为持有怀疑和反抗的态度,但其内心是自私和冷酷的,即使对上级的做法有所不满,但迫于压力,最后还是沦为了他们压迫穷人的工具,在最后卡比尔与他决裂后,曝出两人之间的关系使卡比尔受到“毛派”的反击。
两人的不同出身和性格,暗示了即使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最终也会走入不同的阵营。
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的导火索是印度的大财团觊觎穷人土地上的矿石,为了自己的项目,联合政府强制把穷人赶出自己的家园,而面对那些失去家园的穷人们,政府却不管不顾,并没有人们期待的任何措施来补偿穷人的损失,而是对大财团的无理行为听之任之,甚至成为了他们的帮凶。
讽刺的是,被他们视作恐怖势力的“毛派”分子却把自己本就不足的资金拿去救济穷人,大姐珠希为了保护村民的安全甘当俘虏,两者的对比让人侧目。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利益集团和穷苦人民关于土地家园的斗争,实际上更是印度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
据报道,作为人口达到十几亿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70%以上的财富掌握在了不到一百个人手中,大量的人民生活在平民窟中,每天的收益不超过50美分,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上层人民纸醉金迷,而底层人民却深陷绝望的深渊无法自拔,印度被称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影片中有很多细节暗示了印度大财团的权力之巨大,政府和警察机构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受到大财团的干预,在财团经理的儿子被抓后,政府被强行用先前俘获的“毛派”首领来交换人质,并要挟假如其儿子如果遭遇不测,这个国家将得不到任何投资。
印度政府、警察机构以及他们的法律似乎并不是为最广大人民,而是为这些大资本家所建立的。
整个国家的财富和权力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人民在被压榨完最后的价值后,犹如牲畜一般被抛弃。
印度自诩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这样的民主是否真的“民主”?
毛派司令拉乔曾对村里的人民说道:“60年来,大家被甜言蜜语的谎言和虚伪的承诺所蒙蔽,给你糖果,不过是想吸食你的血液。
”在影片中,我们只有见到政府对媒体一而再的许诺保障人民的权力,但丝毫没有见到任何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反而是更加肆无忌惮的强抢豪夺。
整个印度的体系从根本上并没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而是维护着剥削阶级的统治和权力。
反观这一次的全球疫情,印度的疫情发展一直是受到全世界高度关注的,印度大量人口生活在物质条件恶劣的平民窟,一旦疫情爆发,不完善的医疗条件在疫情之下一触即溃,将引发人类的一场大灾难。
为了阻止疫情爆发,印度政府实施了强制封城,大量进城务工的穷苦人民失去了工作,流离失所,归家之路充满艰辛,许多找不到车回家的人只能逗留车站,或是徒步走过几十上百公里的路途。
而为了阻止人民群众上街活动,防止疫情扩散,印度的警察都配备着一根棍子,看到有人上街,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种姓,信奉什么宗教,全部都是一顿乱打,通过暴力和体罚阻止人民聚众活动,多么“民主”?
在疫情的放大镜下,印度政府机构和政策的弊病暴露无遗。
印度社会的大资本阶级和广大底层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已经演变成了无法避免的问题,当绝大多数人被社会和国家所抛弃,只有少数部分人享受着国家的资源和各种政策的庇护,这样的国家何谈民主?
被国家抛弃的人民将何去何从。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无法避免的问题”最终将会引发“无法避免的战争”。
我没有怀疑毛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却对现今的虚伪感到无语,印度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如何大国崛起只会像个玩笑!
但如今的中国的所谓大国崛起,更像个笑话,我们的昨天是印度的今天,我们的今天难道就是印度的明天?
这样的明天不要也罢,消灭小地主成为大地主,人民都成为长工,只能给印度说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还需努力,任务重时间紧。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
精神内核至高无上,剧情衔接落入俗套
这片子枪战跟玩一样。只要不消灭贫穷,革命有的是生存的土壤。只要土壤还在,就算他们无法取得革命胜利,拥有核弹航母的资产阶级的买办政府也消灭不了这些游击队。
加油,同志
印度少不 了要经历土地革命这一关。
情感上给5分。我觉得主要问题有三,其他人也都说过了。第一,党和群众的结合程度很不够。第二,政治建设完全没有。第三,剥削与压迫的根源没讲清楚,这样只会让人对改良继续抱有幻想。
事实证明,要想在西方旧殖民地实现底层革命,唯一可行且彻底的只有毛泽东思想
1、印度拍这么严肃的电影中间都有三段歌舞我也是惊了,宝莱坞就是宝莱坞,不断地运动镜头,拍摄剪辑都很好莱坞,印度语夹杂英语,2、与《阿凡达》类似的人物设定,一个男性为了一位女性而加入了他所在的组织或种族,只是结局不同3、基本描述了每一次革命的发展过程,从不满世道开始反抗,站在人民的立场,笼络人心,建立机构和团队,开始一步步反抗,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食色性也,贪婪和欲望是人的本性,内部会出现矛盾,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4、可是女首领前面残忍杀害平民,后面又为妇女儿童挺身而出,有点不合常理,后面同情的时候会忘了前面的残忍吧
一个能够拍出如此尺度,深度电影的国家,居然还能爆发革命。。。。
暴力的种子长不出硕果。你一定要说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我只能够说那是一场即便胜利也“无法避免”陷入新历史循环的战争。
从卡比尔到阿扎德,从纳葛到叛徒,历史的辩证法总是无情的。Lal Salam!
叹服,政治片儿都能演着演着顺滑地来一段广场舞(警察的混混兄弟打入游击队内部,被编到了文工团,然后全村一同起舞咒骂万恶的资本主义...)我跟刘主任吐槽村里的游击队竟然还有文工团,他告诉我这有什么好惊讶的蒙古国还有海军呢
把阶级矛盾过于的尖锐化了 ,也把两兄弟之间的结局宿命化。表现两个阵营内部都有腐败分子还是挺中正。如果开发后的收入比种地多的多,有多少农民会拿枪拼命?我大天朝现在还不是都等着门上写“拆”呢。其实没有什么战争是避免不了的,只是没用对方法,或者是根本就不愿避免。
印度斯坦版的无间道。虽然bug很多也很中二,神剧,但总体上来说,整个剧情走向还是挺不错的,可以反面反映出印度斯坦的左翼斗争,从中也可以看出曾经中国的影子。
印度原来还有毛派这东西。只能说不能干涉内政;祝福他们吧。也千万不要有修正主义思想。
这演得也太随意了,能不能多NG几次,剪掉尴尬的部分?剧本剧情也不好,特效2毛钱都嫌多
还是差点意思,片中塑造的革命者形象与其说是毛派,不如说更像格瓦拉派。
这个五分,是向印度的为底层人民争取权益的游击队员们致敬!
其实是一部不合格的电影,对政治体制的思辨流于表面,对人物情感也没有深挖,节奏上也很成问题,开关铺设定和人物就花了四十分钟。要说优点,就是这是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的电影,不是《药神》那种以某个社会话题为噱头的通俗情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