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国产片,利用反毒斗争作为噱头,表现了极端化的人际沟通困境,片子开头就从沟通讲起,相对无言的父女,强烈的透露出隔阂与情感的矛盾,中间借助警察的妹妹道出了影片的真谛,感情与沟通。
影片有着漂亮的首尾呼应,从找锁到开锁,隐隐暗示着心锁的打开。
片中人人有心锁,而每个人的锁在保护他们自己内心的同时又带来了与外界的隔绝,从而决定了他们各自的悲剧命运。
父亲对女儿的保护不惜一切代价,却从未开口对女儿做过解释,管教方式简单粗暴,不允许商量的余地,然而却导致了女儿一次次的逃离,一次次无声的反抗。
女儿具有典型的斯德哥尔摩情结,她过分的忍让与放弃却让她一次次失去更多。。。
警察的武断与过于自信让他在毒贩的设计中步步惊心,最终失去生命。
杨坤具备了一个好的犯罪者应该具有的一切品质,冷静,周密,无情,惟利是图。
在他被捕后,想利用孙红雷最后一搏,可是过分的利用,带来的只能是灭亡。。。
主角孙红雷的情况最为复杂,他与外界的沟通圆滑而不失分寸,能屈能伸,为人又精明,本无任何困境。
可是他的内心却不如外表坚定:既有对财富的追求藏毒于诊所,又有对贩毒的悔恨,洗手、烧毒,对人不存情义又不能对女主下手,毒贩、慈善家,叛徒、被叛者。。。
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带着种种矛盾,孙红雷无法和自己沟通,他的内心在每一件事上都不能同一,他的失败是注定的,他缺少走出困境的决心。
导演用一个个沟通困难的心理顽疾来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关怀,对当今社会状况的忧虑影片的拍摄也很有新意,艺术片一般的运镜,无声加摇滚的配乐,甚至演员的选取,处处可以看到导演的用心,以及对突破传统的渴望。
不能不说是近年来国产电影的佳作,小制作,大气魄。
虽然已开始没明白在讲什么,但是看到后面就明白原来是编剧别有用心的时间错乱。
不错的电影,让我喜欢上孙红雷。
为了保护爱人所做的一切。
剧情很丰满,不乏味。
从头到尾都很紧张激烈。
不错
1.影片令人惊奇的是 里面所有的演员在戏里都是没有名字的。
2.插叙、倒叙的手法往往配合静的、慢的、压抑的气氛会产生很不错的效果和悬疑色彩。
《百年孤独》貌似是鼻祖级的了。
《空之境界》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都是挖了个大坑,然观众慢慢去填。
3。
影片没有强烈的打斗,但是在这样的节奏下更能感觉都人物的内心感受。
PS:《边境风云》这名字也太普通了吧,和内容不是层次上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部女儿被劫持,爸爸找女儿,因为救女儿心切而锒铛入狱十年。
十年之后,找到女儿想认回女儿想女儿跟他回家却发现女儿被劫持者喂家了。
小女孩长大后他们相爱,成了情侣。
最后父亲要夺回女儿而出卖了准女婿的悲情故事。
本部电影是分成四章节,一开始看chapter 1.时吐槽无力啊。
真心无力。
其实看完整部影片,开始部分加第一章是叙述结果,然后后面几章将原因娓娓道来。
一开始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让我觉得明明是部商业片,但是硬要给添上文艺的标签,有些不伦不类。
但是总的来说,看完整部电影再去回味,故事虽然有很多瑕疵,但是还是值得回味。
1.孙红雷将毒品藏于天花板上发现了幼年王珞丹,本该干掉她,但是没狠下心。
一个瑟瑟发抖天真无知的小姑娘,最终他的选择是将她带走,后来他干掉了老大儿子那一伙,虽然说是为他自己打算,但不能否认里面没有老大儿子要剁掉幼年王珞丹手指的因素。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结尾处。
王珞丹和孙红雷死里逃生从缅甸回来,王珞丹之前说过,有一天他们离开缅甸,希望他爸爸和他们一起走。
可是最终出卖孙的人,正是王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开头,王父对王珞丹说,我们从这个门出去,一切都安排好了什么什么的,意思是要王珞丹离开孙红雷和他一起过父女相依为命的日子。
王珞丹说现在很幸福,很快乐,不希望改变现在的生活。
王父:“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
其实他想要的是女儿跟他走吧,于是王珞丹说出“我们早晚有一天会离开缅甸,但是在那之前,我什么也不想改变。
”可是后来当他们真的离开缅甸,王珞丹投奔父亲,想三个人一起离开,可是他哪里知道王父对孙红雷有多深的仇恨——他本来有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女儿,自己的诊所。
平淡但是一家人惬意的生活,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孙红雷的那次贩毒造成的。
他本是无辜的人,却被卷入这纠纷里脱不了身。
王珞丹说“你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
”王父怎么可能理解她,他的生活被这个人毁掉了,自己最后唯一的亲人也不肯回到他身边做他的乖乖小女孩。
而王珞丹也把自己的想法加固到了他父亲身上。
她天真地以为他们可以一起离开,但是他哪里知道他父亲压根就容不下孙红雷。
很喜欢他们最后离开缅甸时候那一段。
他决定洗手不干,看校园拆毁时候那个小女孩送她一个苹果。
后来也是小女孩一家救了他们。
那一段我特别喜欢,她知道就算活下来她也不会好过,干脆就和心爱的人葬在一起。
王珞丹对孙红雷的死心踏地,对这段感情的态度,让人深深折服。
还有一个喜欢的镜头是张默救妹妹的时候,妹妹说的那番话“我跟你数了这个人古怪,你还不相信我。
日你妈!
”最后这个“日你妈”大亮!
作为川渝人士肯定能深深理解这句话里包含的感情,死里逃生松一口气时用这句话太有力度了,还有兄妹两看起来感情不合但实际上这句话很有撒娇的味道啊!
效果就跟女孩子打情骂俏说“你真讨厌”一样、反正我是笑了很久很久
一个女孩,爱上了绑架她的毒贩,是这部剧最美的故事。
爱上一个警察眼里的坏人、自己心中最好的好人永远都是没有好结局的。
不知道是否因为小时候发生的事情让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某种印记,致使长大后不会喜欢上乖巧的好男人,他必须叛逆、大胆妄为、有魄力,坏到极致才是最迷人的,可在我面前,他总是能够温柔得像小猫咪。
虽然整部电影充满血腥,殴打、活埋、枪杀、窒息……但总感觉那是一股很宁静的黑暗,深不可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缓缓流淌着。
有些人总会埋怨:为何问题老是找上我?
却不曾想过为何问题偏偏要找你。
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不是偶然,也不是绝对,你在某一点上,却与其它支点有着千丝万缕。
世界上每个人,通过一千一万个“关系传递”,总会联系在一起。
他明明知道自己即将走向绝境,却依然独自走去,爱情的奋不顾身有两种,一种是一起飞向黑暗,一种是将对方推向光明。
在这一点上,男女意见是不统一的,女人一旦深爱,即使一同活埋也觉得是走向光明。
这部剧,是警匪片,是剧情片,是推理片,但在我眼里,只有爱情。
爱上坏人,或许有一天也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藏着善良灵魂的坏人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那一种。
《边境风云》的十八段台词2018年9月5日更#被片名拖累评分的电影#《边境风云》。
叫《边境》才是对的,没有风云,只有几个小人物挣扎在边缘的困兽犹斗。
但关键还在内因,作者被自己的某种调性给拖累了,我称之为"无暖之冷"。
没有暖的衬托,观众不会感到真正的冷,就像没有罗曼蒂克,就没有罗曼蒂克的消亡。
你说葛大爷见章子怡穿浅色衣服就是罗曼蒂克,观众真·get不到。
1. 女儿对牙医说,你也想绑架我?
——电影的英文名是“致命人质(Lethal Hostage)”,序幕点题,引出第一个悬念:谁曾经绑架过她,这是他们父女离散的原因吗?
2. 小警察的妹妹喊她的狗:疯疯,回来。
——这条黑狗是全片唯一有名字的角色。
3. 女生合唱:对于这个世界,你是一个麻烦;对于我,你就是整个世界。
——看到下一章“往事”,就很容易理解:妹妹是小警察的“麻烦”,小姑娘是毒枭的“麻烦”,而毒枭是这个世界的“麻烦”。
费解的是,在歌声中,妹妹与一位女同学扭打成一团,其他妹纸还在淡定地唱。
这一架的起因在毒枭、杀手与警察的三人对决前才会揭开。
4. 老毒枭对年轻的毒枭说,倒了去。
——警察去而折返,老头儿明白已被抓的手下往牙科诊所里多看的那一眼曝露了他们。
他这样吩咐,一是毁灭罪证,二是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年轻人。
5. 老毒枭的儿子看了一眼小姑娘,问年轻的毒枭:这什么东西?
——有一股子瘆得慌的喜感。
6. 女儿:我现在很好,我很幸福,这样难道还不够吗?
牙医: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
——可怜天下父母心。
7.牙医: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女儿:可是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也回不去了。
——电视剧《沉默的证人》在回溯连环杀手悲剧性的童年经历时反问了一句:可是谁又能改变历史呢?
8.女儿:但是在那天之前,我什么也不想改变,我习惯了。
牙医:我理解不了。
女儿:你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
——换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白衣圣女洗涤了罪恶的灵魂。
女儿这个角色,在系红领巾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个道具,往场景里一放,不但没有台词,身上几乎没有“戏”。
成人后当了老师,倒是能说会道了,但“圣女”的设定太过苍白,表演也流于表面,是整个电影有想法但缺深度的一大原因。
9.毒枭:盖这个房子我当时给了你多少钱?
包工头:十万。
毒枭:你花了多少?
包工头:差不多都花了。
毒枭:究竟花了多少。
包工头:确实都花了。
(闪回:毒枭坐在车上,烦躁不耐。
画外音:子弹上膛的声音)毒枭:究竟多少?
包工头:五万。
毒枭:多少?
包工头:不到三万。
(砰砰砰)——不解释。
10.妻子学校里的小女孩给他一个苹果,他吃了一半扔给手下,手下边吃边说,生意不做了,我们都赚不着钱,恐怕会失去保护啊。
——真心、戒心与二心。
毒枭视手下如兄弟,少了戒心,但利益不再一致时,手下起了二心。
在他们夫妇二人被手下活埋后,是这位真心待他们的小女孩救了他们。
11.毒枭:放了她吧。
妻子:你们快点埋吧。
——我看到了上位成功的手下接住铲子时眼里的不忍。
12.小警察解开了妹妹的保鲜膜,兄妹相拥在一起,妹妹有一句四川话台词字幕没显示,她恨恨地说,我X你妈!
13.妹妹:那个女的真是是个瓜娃子,顶起我的墨镜在我面前晃,你说我咋可能不打她嘛?
——小警察出差前,妹妹告诉了他那天和女同学打架的前因后果: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我心爱的东西,还在我面前显摆,我怎么可能不打你?
这正是牙医、女儿和毒枭三人故事的结局——我得说这个比方打得并不高明。
妹妹是有分量的角色里离主线最远的一个,而她在合唱时和同学打架这一幕看似脱线的过场戏,在讲明了前因之后,可以视为大结局的预演。
但在这个“得胜头回”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你看了却没有看到。
14.妹妹总结她的墨镜事件:这个事情,表面上是治安问题,其实是感情问题。
——题眼。
15.毒枭:明年十点半,勐秀车站。
下家(杨32):怎么改地方了?
不是镇上的米线店吗?
毒枭沉默良久后:是,是改地方了。
十点半,别晚了。
——接头地点本来就是车站,原先和下家接头的是活埋毒枭的那个手下。
下家这是告诉毒枭说,我落在条子手里了。
毒枭听懂了,但仍决意按期赴约。
16.妻子:其实,就在那天结束,结束在那个坑里,我觉得也挺好的。
17.毒枭:我以后不做了,给条活路行吗?
小警察(拔枪指着毒枭的头)对下家说,把箱子打开。
——因为毒枭在放毒品的箱子里下家才能看到的角度放了一把枪。
这条活路不是给他自己的,是给小警察的。
18.毒枭:走了。
下家:人可以走,钱留下。
——毒枭说“走了”,也是在给下家留活路,因为那把藏在箱子里的枪只有一颗子弹。
——看的7.5折场,今年在院线看的最贵的一场非3D电影。
本文有剧透,请慎重。
*********************************************************************************************************************************************************************************************************************************************************************************************************************************************************************************************************************最后一段交易时的情节,一把枪一发子弹,是孙红雷给了剧中人物三次活命机会。
第一次,是数完钱以后,孙红雷按住放毒品的箱子,请求张默放过他,其实是给张默一次活命的机会。
因为他在放毒品的箱子里放的枪,其实就是张默的夺命枪。
第二次,是杨坤拿到那一把枪之后,其实是拿到了自己活命的机会。
因为孙红雷在枪里只放了一颗子弹。
如果杨坤没有贪念,就那样放孙红雷离去,那么大家各取所需分手。
可惜杨坤扣下了扳机,其实是冲着自己开了枪。
第三次,是孙红雷借前两次给自己留一个活命的机会,如果前面两次都如他愿,没有这些变故,大家相安无事,孙红雷也可以过上自己平静的生活。
可惜事与愿违,其实孙红雷此时已经知道失去了生的机会。
这片整体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导演把音乐用泛滥了。
大量与剧情脱节的音乐冲散了情节。
电影挺棒,四星半稳,久违了这样达到标准的华语类型片。
但不至于因为其他人不及格的环境下程耳拿了优秀,就要承受一群人分析出来的什么莱昂内罗德里格兹昆汀科恩,什么斯德哥尔摩设定。
时至今日,从电影里找到个斯德哥尔摩于是自觉闻一知十的熊孩子不应该还这么多。
人类的情感的确有相似的模型,但也有很多只不过是幸存者视角的粗暴归纳。
这世上多的是受害者被困多年之后只想宰了囚禁者的例子,至少在这一部里,爱情多半是来源于莫名兴起的使命感般的周全维护,和让他们被迫站在同一阵线的外部压力。
简单地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吊桥效应之类的伪热词概括层次复杂的情感成因,多少有点失礼。
循这逻辑,影像风格和叙事方式能攀扯的更多,拉斯冯提尔银河印象冈萨雷斯什么的一味往上套,陈耳就被叠满状态了,恨不得把他状态全清之后的导演能力拉到和评论者一个档次。
眼见这种影评第一时间就想向片中毒枭的儿子借一句台词——“这是什么东西?
”拍好片是个练级之后融会贯通的过程,不到举一反三的程度急着弄是出不来目下的《边境风云》的,所以复制桥段和瞎致敬这种低级活,我觉得陈耳还不至于太痴迷,相反里头还是有很多土法炼钢的新意和惊喜。
影迷多了奇怪的声音难免就多了,要是遵那玉律永不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会被误读,那片子也别拍了。
既然出来了,多半是做了不少让步,比如做好准备迎接评论大军从他灵魂里剥离出昆汀科恩之类的专业躺枪黑五类,说你致敬了你就是致敬了,说出自哪里就是出自哪里。
再比如反派必须被公安击毙的结局可能在剧本大纲阶段就先于一切谋定,升堂之前早预谋给审委会磕了。
“要不然就等着被‘无人区’吧。
”宁浩很有理由在小区会所里这么对他说。
当然除了这句忠告和一些故事线的推敲、后期剪辑,宁浩的功劳也许还有配乐,他玩乐队的经验给“石头”的配乐颇多助益,作为监制,对“边境”的配乐建议应该也有不少诡异的思路吧?
多年以来国内的盗版环境始终没有实质性改善,以至人人都成了熟读top两百五不会拍片也会比的闲汉,其中很有一部分人渐渐把评论都写成了找茬游戏,看谁找出的缝合点多。
你或许有这样的经历,总在问及某部电影观感如何时听到一些人很自信地说,这就是**版的**,或者一部披着**外衣的**,或者**加**的类型混合。
那些因为年代久远被赋予定义权力的**作品们,可能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了吧。
这对真正重视原创的创作者而言很不公,个人以为可以归为轻度网暴。
少秀阅片量多讲点人话,才对华语类型片有益。
1、看起来是治安问题其实是感情问题,概括了本片的类型。
2、片中各位的肺活量都过人一等,两个被活埋一个被保鲜膜,转眼满血复活。
3、团圆饭那场王珞丹穿的衣服很无印良品。
4、章节标题大巧若拙。
5、片名是被迫改的吧?
祝福他下一部电影的名字能有点腔调。
6、公交车站海报上的文案很随便,(绑架我,爱上你……)海报设计也很随便,排片也挺少,宣发资源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几乎靠口口相传了。
是因为没钱吗?
还是因为“花了几万?
十万!
到底几万,五万!
到底花了几万?
三万!
”?
值得看,不会失望的。
其实《边境风云》这部电影,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阵容都没有一个能吸引我的进电影院的理由,第一次知道这个电影,还是某天坐公交时,站台广告上一闪而过的海报,黑白风格,孙红雷表情冷峻,杨坤露着健硕的肌肉,大概就是一般的缉毒警匪片吧。
也许是对其关注度不够,所以当宁浩的名字出现在银幕上时,我还着实激动了一把,顿时提高了不少期待值。
说实话,“边境风云”这四个字没有给电影造成任何加分的效果,太过平淡,跟电视剧似的,而且主角除了孙红雷有那么点点信任度之外,其他的都要抱着疑问的心态,所以等这部电影完全呈现在我面前时,不得不说,还是挺好看的。
孙红雷在片中的表演让我想到了当年的《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阿莱,尤其是最后一段,他外表轻松的走向王珞丹和倪大红,然后死在枪口下,像极了当年在码头走向李小冉,可是再也支撑不住,终于倒下了的样子,二者都是笑着的,都应该算是含笑九泉吧,当年为李小冉报了仇,如今为王珞丹安排了后半生的生活。
其实这电影里,孙红雷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他有着毒枭的冷静机智隐忍淡定,也有着作为丈夫作为女婿的本分,他称呼倪大红为“爸爸”,当倪大红端菜出来,本来坐着的他站起来弓着腰接了一下,这样祥和平静的场面,谁能想象得到,背后是怎样的暗涌?
作为王珞丹来说,不管孙红雷对外是多么心狠手辣的毒枭,对内他就是一个成熟温和的爱人,能照顾好自己,愿意为自己煎鸡蛋、为小孩子修学校的依靠。
可惜他们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绑匪和人质,孙红雷的“职业”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平静的生活下去。
既然事情一定要有个了结,那么就不如让我去死好了,为你们求个平安,求个息事宁人。
片尾回放了孙红雷吃饭的那一段,联想到前面还有一段张默和倪大红只有口型没有声音的交流,剧情基本八九不离十了,孙红雷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但是还是选择再干一票,为王珞丹和倪大红留下以后的生活费用,也坐实了自己的亡命之旅,画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大叔养成系,在国内的电影里算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影片中没有过多的表达两个人是如何在生活中摩擦碰撞出斯德哥尔摩情怀,也没有具体展现他们从绑匪和人质变成夫妻的过程中,经历了怎么样的挣扎和蜕变(这是一个蛮好的点不是吗?
),只是镜头一闪,当年的小女孩变成了黑帮大哥的压寨夫人,并愿意与其患难与共,同生共死,风格着实诡异。
这一段个人还是很希望导演能加一些细腻的东西进去(难道是因为我心目中不死的大叔梦?
哦漏……),毕竟一直那么端着也不是个事儿,只给了一个开头和结尾,作为观众的我,还是有些吃不消。
之前导演在表现孙红雷内心挣扎的时候,镜头只是给出小女孩紧绷着的一张脸,很遗憾,那张脸上什么都没有,我居然没有看出任何属于孩童的本真状态,只是就那么绷着,大概是导演说戏的时候跟小孩子说你不要讲话不要乱动还有眼睛不要乱看就好了……当然这不是那个孩子的错,我们不能强迫诱导一个孩子在演技方面有什么惊为天人的东西,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娜塔莉波特曼,可是演出金赛纶的水平也不过分吧?
很奇怪这个小孩子被带走以后,不哭不闹不找爸爸,要知道爸爸给人看牙耽搁一会儿她就要拍门催促了,现在被人绑架,居然表现的那么平静……从头到尾一点反抗挣扎的意思都没有……吓傻了?
好吧好吧……反正长大了以后是王珞丹这个款式的,随意随意。
王珞丹的演技已经不能用平庸来形容了,这姑娘当初抓住一个米莱的角色,火了一把,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火起来的其实是米莱本身,这个角色的设定赋予了王珞丹很大的优势,并不是王珞丹本人赋予了这个角色多大的魅力,当然王珞丹演米莱是演的挺好,一股子愣劲儿的北京丫头,热情而执着,嘴皮子利索,大段大段的词儿往外拽,外是刀子嘴,内里则是豆腐心。
可是抛开米莱这个角色呢?
钱小样算是一个不过不失的延续,没有突破,但是不至于让人大跌眼镜,但是随后的杜拉拉、静秋、莫小闵……充分证实了这个丫头只能走在米莱的路子上,而《搜索》是群戏,王珞丹不至于被单拎出来挑大梁。
当王珞丹的脸被放大在银幕上的时候,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暴露在观众眼前,她苍白无力的演技真是让人捉急。
台词功力差就算了,大不了用配音,比如《大武生》里黄磊徐峥季冠霖的配音,着实加分不少,可是当一个演员眼神里没有戏的时候,就是天王老子都拯救不了她了。
当孙红雷跪求放王珞丹一条生路的时候,自己已经被踢打的伤痕累累,还在苦苦挣扎,那边厢王珞丹你给个心痛的表情好不好?
你不要傻兮兮的目光空洞还憋着劲儿想做出决绝的样子行不行?
她真是一个奇怪的演员,要干净纯粹的范儿也没有,要干练果敢的范儿也没有,看着那张平淡无奇的脸,做作矫情的演技,真是……欲哭无泪。
如果杨三十二郎没有去唱歌,而是一开始就做一个演员,会不会更有作为?
其实这部戏给杨坤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戏份有限,而且内心戏的部分也不多,但是他有一种气场,演绎这种冷面杀手恰到好处的气场,透着浓厚的江湖气息,看着都后怕,片中第一次杀人之后淡定的擦着手装作修车人,如果不是事先被剧透他是个杀手,我可能真的就认为他就是一个生活落魄却手艺精湛的修车师傅了,就和那些国道边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一样,凭本事吃饭,靠手艺挣钱。
第二次是对付一条嗅出了毒品的狗,且不说被翘过的门是不是还能完好无损的被钥匙打开,就说他那种动作缓慢却杀气腾腾的气质,想想真是很过瘾。
而第三次就是对付张默的妹子,那个有些“瓜”的傻姑娘,不是一刀也不是一枪,而是保鲜膜,一层一层,然后冷眼旁观她挣扎扭动的身躯……无奈最后被张默擒获,虽然反手干掉了他,却死于过分的贪婪。
当孙红雷杨坤张默三个人对峙的时候,我以为会看到精彩的飚戏场面,正邪两派,错综复杂的关系,互相牵制的场面……无奈孙红雷的气场达到了,杨坤的劲儿也绷出来了,可是张默的气场实在不够,有点遗憾。
当张默倒下的那个瞬间,我突然特别的紧张,因为我很怕他没有死,而是反手给了孙红雷一枪,还好他真的死掉了……昨儿去看电影,粗粗数了一下,加上我,一个厅里只有不到二十个人,中途退场四个。
没办法,影片整体是很闷的效果,尤其是第一章节,故事平缓的像是没有生命一般,基本无配乐基本无台词,剧情给人太过跳脱太过故弄玄虚的感觉,这让捧着爆米花的观众无所适从。
随着剧情的推进,线索被一点点的捡起来,脉络开始清晰化,被先分割后重组的故事终于被讲顺溜了。
全片的台词少得可怜,取而代之的大片的留白,一句废话都没有。
不管导演是不是在卖弄自己的技巧,不管这种叙事方式是否符合大众审美的口味,不管这电影最后的票房会是怎么样,我个人都认为,我们需要程耳这样的新锐导演,有自己的风格和路数,不管未来会不会成功,我们都不能放弃任何一种可以有所超越的可能性。
中国的电影圈已经浮躁到无以复加,电影圈钱势头越来越明显,明目张胆的欺骗观众的口袋,烂片无下限。
在很多人都机械的重复着商业电影流水线时,这电影却一种清冷独特的方式在这个暑假上映,没有铺天盖地的噱头宣传,演员没反目、没传绯闻、没在现场改剧本、女配角也没有夜夜去敲导演的门,真不容易。
我不是说这电影拍的有多好,而是作为观众,个人很鼓励这些看起来很不错的尝试,这些导演风格明朗化,不落窠臼的电影,哪怕现在做的还是不好,还是有故弄玄虚的意思,还是有剧情上的bug,还是用着不着调的演员(=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走进电影院,能让我选择的只有《战国》只有《河东狮吼2》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之XXX》的这种电影,我觉得我会死的。
最后,吐槽一下整个电影的色调,难道真的真的真的不是美图秀秀做出来的吗?
就是那个什么泛黄暗角还是怀旧老照片之类的范儿,真不是一般的难看。
最后的最后,想说一句,那些只靠台词撑起来的电影,不叫做电影,叫做PPT。
这样一句看似不起眼的对白,却觉得是神来之笔,似乎最能体现这部片子的主题。
电影用倒叙分界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的一段段看似不痛不痒不温不火的人生。
先讲讲警察及其妹妹。
这一段感情就是我们生活中每一段平凡的亲情的写照。
兄妹两人平时感情交流并不多。
妹妹带着一个少年身上特有的桀骜和轻狂,哥哥并不懂,妹妹的恋情,小小的爱恶喜怒也极少跟哥哥透露,说的最多的一句便是“那你不要管我呀”。
哥哥关注着自己的工作,内心疼爱着妹妹,耐心地帮妹妹将钥匙送回、一遍遍地搬开台阶找耳钉,但是也不常将内心的想法说出。
即便是要前往缉毒,也只是说一句“我要出差,就几天”。
这或许是我们大多数人正在经历的故事。
亲近却很少贴近心扉的交谈;关心却将将嘴边的话语咽下;生活如同车轮向前滚动,我们似乎从不缺什么,知道有一天,你的一个出差几天的亲人就这样永远走出了你的生活。
这种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失去是每一个人都不愿面对的痛楚,但是日常的温吞如水却让我们彼此这样亲近而又隔离的生活着。
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常态。
再说毒枭和他的妻子。
当他被打得头破血流,推进坑中活埋时,他一再跪下求饶,只为保妻子性命,但是她却选择了跳进坑里躺在他的身边仍由泥土落下。
当他为了彼此以后的生活选择单身历险的时候,她却说“要是那天在坑里,就这样结束,也挺好的”。
当看到这样一句话,深刻觉得感同身受的。
相比自己能够选择的共同赴死,更加令人恐惧的是自己未知的你是否能回来。
如果要将一切交给命运,如果睁眼闭眼将失去的将是一切而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这才是最可怕的。
但是,这样的感情未必就是所谓值得歌颂的。
如果明天就是末日,又怎么会畏惧共同赴死;就可怕的是前头千百个漫长而看似无尽头的日子,琐碎和日复一日的平凡,将感情碾成灰尘悄悄散去。
岁月最擅长雕刻,结果往往是美好变得面目全非。
宋丹丹在其初恋情人死去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时总想着最好发生什么意外让你缺胳膊少腿好天天守着你身边证明爱情的忠贞和天长地久”,然而今天你却已经离开了人世。
爱偶尔是炙热的,更多的时候是你我的厮磨。
最后说说医生和他的女儿。
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年医生,生活平淡,病人、孩子构成他生活的全部。
或许电影本身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描述,但是那一张最平静而近乎呆滞的脸下是最丰满的人物内心。
被警察揪着领子时,表情没有恐慌,眼睛里是空洞般的惨白,只吐出一句话:“我的女儿呢”。
只身前往缅甸,接下来是十年的冤狱,他对女儿毫无怨言,只是始终不能接受那个让这一切横祸无端插足的女儿如今却死心塌地跟着的人。
为了女儿能够活下去,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背弃那个人。
当那个人倒在医生的脚下,相信他心中的种种不解怨念早已消失了吧,他知道这个人跟他有着共同的信念——让他的女儿活下去。
但是,面对女儿最后埋怨愤怒悲哀的眼神,这样的父亲作何感想呢。
或许就是有这样一个人,你爱着她,愿意用自己一生来护她安好,不管她是否知道,甚至是否因此怨恨你与你老死不相往来。
这或许已经不是爱本身的范畴了,是执着或者说是本能。
我并不擅长写影评,因为我不擅长技术性地评论。
看这部电影,我满眼看到的都是只能用心看的东西而不是进入头脑的思考原料。
或许偶尔就应该这样吧,关上你的大脑皮层,听听心的低吟。
遗珠之作。叙事和镜头风格有点老杜的影子,但能看出导演还在摸索进步。有段说是缅甸毒贩盖学校,被包工头中间黑了钱,搞出一劣质工程,上着课就塌了。绝对是大大的私货,超级黑啊。女二号比王珞丹出彩,几个男角都不错。优秀的华语犯罪电影
基本上是个没台词的一部电影 = =
无感
铛里个铛啊,绝逼可以比拼门徒,叙事方式和风格非常不错,镜头都给得干脆,毫不拖泥带水
节奏慢,台词少,镜头长,眼神多,章节式故事交代主角各自身世,却又不失整体感,算是很文艺的警匪片了。相信如果不在内地上映,结局应该还有更多变数,不过现在的也不错了,赞一个!
怎么可能给毒枭一条生路呢,审片就不会过
叙事上稍有《低俗小说》的味道,但每个章节内部的情绪掌控被完爆了。
虚有其表。
孙红雷的眼线雷到我了
一部特简单的剧情非要用矫情的手法拍摄
不装逼,不胡搞的诚意片子,大陆不多了。王韵壹的片尾曲好听。
y有点闷,但确系牛片
熊猫推荐的,结果感觉很一般
不能好好讲故事是么。。。四个微电影拼个俩钟头。。各种该死的原地复活..保鲜膜缠了一圈又一圈,还给你时间脱鞋庞庞庞!姐又不是没膜过!!!缠两圈就要死了好么!!!!活埋也可以!!满血!复活!!!五分钟的路程,不带人就算了,枪响之后还给你时间点火你麻痹啊……
现在流行文艺装逼,不好好讲故事,全是没有意义的长镜头和近景,剧本单薄得很
暑期档最好的片子出现了,为出色的镜头感和气氛营造再加一星!
某人说还不错 就看了下
净顾着装逼了
感觉抓挺好,国内很少这么沉得住的导演了······
7/10 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刘华强附体的孙红雷,也不是沉稳老练的倪大红,而是虽然有些生涩倒也不失生猛的杨坤老师,杨坤身上有一种落魄的江湖气,与他所扮演的独行客式的毒贩倒也有种气质上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