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部电视剧中的军人形象最丰满,最能深入人心,最有特别之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或许可以拿出来细酌一番。
以往的以军人为中心的电视剧大篇幅的在剧情中描述其勇猛之处以表现想要表达的中国军人形象,以达到宣扬军旅生涯或者塑造令人敬佩的军人形象的效果,要么慷慨激昂,要么雄伟宏大,引起观众的共鸣;不同于传统观念下的军人形象,《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叙事方式的重点剑走偏锋,不仅用部分笔墨描述战场和军人的刚毅,而且更重于描述军人的儿女情长和军人家庭的爱恨情仇,塑造了一幅幅有血有肉、贴近人民生活的战士和子弟兵的形象,使观众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中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引起情感上的共振。
剧中的石光荣是个刚毅伟大的军人形象,同时还是个父亲,是丈夫;三位一体的叙事将这个形象无限的贴近生活,充满真实感,这正是他能够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作为父亲,他面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专属于军人的严格与关爱,同时又有不断的矛盾;作为丈夫,他面对妻子有着自己独特的包容,同时又有数不清的争吵;最终妻儿都因为他的极端手段和性格对他产生或多或少的意见,整部电视剧都描写出了很具有真实性的家庭状况,但是所谓“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从这些日常生活中所凸显出来的,“激情”来源于平淡,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爱,这是这部电视剧所表达的内涵,同时也表现出了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中一位军人的充满现实意义的和理想主义的生活状态以及从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的意义,当然在剧情的走向中,尽管石光荣看似不可理喻,但是实际上正是作为军人的石光荣责任感的体现,褚琴同样在时间的洗礼下,学会了对丈夫的理解和关心,同时褚琴感受到了来自于石光荣身上的那一股炽热的力量——来自军人的品质与对生命的激情——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来自于奉献的激情。
何谓激情?
是轰轰烈烈的大干一番事业?
或许并不是,这部电视剧中的激情,是“平淡的激情”,是在有限的生命里穿着创造出无限意义的激情,而这些,都融入了看似平淡的日子中,在最后回望过去,会发现过往的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但是自己生命的意义和对生活的热爱都在里面熠熠生辉。
或许在剧中部分剧情在有些人看来充满争议,就拿石光荣与褚琴结婚来说;石光荣在一次偶然中喜欢上了褚琴,但是为了和她结婚他所采取的手段或许不尽人意:石光荣绕过褚琴直接找了褚琴的父母,通过“动之以情”的软磨硬泡取得了其父母的同意,随后找到上级,强制性的手段的使用以达到和褚琴结婚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没有褚琴的参与,这一情节使得无数人诟病,也引起无数人的抨击:“何为女性的人权?
女性在这部电视剧里算什么?
”难道这样看似处处充满矛盾的情节真的是这部电视剧的污点么?
或许并不是,如果咨询老一辈的人的观点,他们或许会表现出与人不同的观点,事实上,导演想表现的或许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样貌,他想突出的不是女权问题,而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革命先辈们在恋爱、结婚方面的态度和做法,突出了我们历史上先辈们的家国情怀的担当和奉献,当代的观众更不能站在现在的环境中琢磨过去的那种做法,当大部分人民整日生活在战乱的环境中、当人民连饱饭都吃不上的时候,正是有如同褚琴这样舍弃小我、忠心向党、热爱大家、顾全大局的令人敬仰的人,才会涌现出众多能够供人瞻仰的革命精神,这样的客观的历史真实不正能体现出这部电视剧所要表现的充满磨难和坎坷的岁月么?
无限贴近真实才能感受真实。
石光荣的生命和褚琴及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时就凸显出了时代的意义,从一个军人家庭的情感变化中注入了更深的主题,整体来看,这部作品还是一部符合当时大环境的主旋律电视剧,他展示了情节跌宕起伏的家庭历程,宣扬了家国情怀和家国命运相连的情怀,向观众呈现了专属于那个时代的、令人回味无限的激情岁月,是奉献和为了家国的激情。
最近在网上大海捞针地淘电视剧看,电视剧海报铺天盖地应接不暇,却一部部的不忍直视不堪入目。
突然记起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看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便开始了温故经典。
不看不知道,一看停不下来。
如同大快朵颐大汗淋漓地吃完一大盆热乎乎母亲做的我最爱的红烧猪蹄,坐在椅子上双手捧着大肚腩的心满意足。
看完我和朋友感慨道,2001年拍的电视剧制作就如此精良,怎么到现在就是各种烂片神剧满天飞?
朋友说,是啊。
还如数家珍地道出了亮剑,血色浪漫,士兵突击等不可多得的好电视剧。
言归正传,看到有很多人抨击石光荣和褚琴的婚姻,并表示 “ 永远不喜欢这样的“爱情”。
即使被强奸的一方爱上了强奸犯,我也不喜欢这样的故事,也不会轻易原谅强奸犯的罪恶。
” 私以为石光荣这个角色,恰恰是那个年代从军人的真实写照,电视剧塑造出这样不完美的主角,恰恰是电视剧的优点,其实足够写实就不错了,难不成给你写部主角是英雄,又不是直男癌,温文尔雅,谦逊有礼,以德服人的?
编剧只负责讲故事,剩下的就是观众们的见仁见智了。
剧中配乐十分的出色,堪称绝配。
演员也真是入木三分无可挑剔,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
我想重点聊聊石晶这个角色,她打扮朴素漂亮,行为举止大方,执着深情,敢爱敢恨,勇敢直率,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想去看内蒙古大草原,便去内蒙古当了兵,遇上了她的初恋——骑兵队长胡达凯,长得高大威猛,脸庞棱角分明又心思细腻,在她因炮弹炸伤而住院期间,他请了所有回家探亲的假,在医院陪着她照顾她。
后来胡达凯部队改了建制,从此双方都杳无音信。
石晶就这样一直等了他七年! 七年间她无数憧憬着和他再次见面的场景,却想不到在北上的火车上遇到了。
火车偶遇她哭了,那时的他胡子拉碴,娶妻生子有了家庭。
当看到他的假肢,她哭的更凶了! 原来他在对越反击保卫战中光荣地负了伤! 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右腿! 所以他一直没有和石晶联系……石晶终于理解了胡达凯不愿拖累她的心,也放下了自己的心!
真相大白当爱情里掺杂着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和战场上的硝烟滚滚英雄壮举,一切都变得那么崇高伟大,纯粹而又感人!
大致看了一下那些打1星差评的,无外乎都是说看不下去,看不下去的原因因为抢夺爱情,因为女权主义,因为zheng智正确,因为特殊权利特殊待遇,因为抢占女人并驯服爱情。
我要怼的第一点,这些人经过过那个年代或者了解过那个年代吗?
从战争结束后老一辈军人都大致是什么样的?
显然他们不知道,只知道这一切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但是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就是不好的吗?
我的姥爷也是解放战争时的军人,退伍后惦念家选择退伍没有留在部队,脾气也和石光荣一样的倔脾气,那个年代的老人都有属于那个年代脾气,不是他们自己要那样,而且时代需要他们那样的脾气,如果没有那种脾气,你以为战争是小孩过家家?
不打赢这场战斗就是死!
在说结婚,那个时代的婚姻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别说那个时代,你现在有钱有地位想要一个女人,有多少人会为你给那女人做工作?
如果你不信,只能说明在这个时代你也没活明白,没看清人和人之间的等级差距。
用自己有限的阅历去揣摩真实的历史。
这片表现军人脾气,军人做派,很有历史感和真实感,难不成是因为偶像剧看多了已经不能接受几十年前的真实了?
你可以批评种种做法,但不能否定历史轨迹,因为不入你意就讽刺挖苦,只能说你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永远不能成长。
怼的第二点。
爱情。
你们以为爱情是什么样的?
就非得是你们心里那种白月光一样的爱情?
就因为强扭的瓜肯定不甜?
爱情是属于自己的,没人能去评价别人的是不是爱情,就冲一点,就说明你们就不懂爱情。
又说抢爱情这作风不对,那我想说,对不对是那个时代的事情,用现在的逻辑去推理本来就不对,任何事情脱离当时背景都是无稽之谈,用和平70年的观念去评价战乱时代的婚姻,不仅说明书读的少,还说明心里对一切不顺从自己意念的事都抱有敌对思想,这种人要是活在70年代动乱时期可真不是一般人了。
这片子所表现出的没有褒贬,只有真实呈现当时的现象,贵在真实,如果说真实都能他们如此破防,那他们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到底怎么样做到活在童话中?
怼第三点。
特权。
拜托,剧里表现的叫特权?
这不比你们看那些总裁戏美女中差远了?
反正我没看出什么特权,一切权利都没有过分,都很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点权利叫特权?
再一次暴露自己对真实社会的无知。
还有说这片表现刻画的上面组织不好,开国后三年灾死了几千万人,但还给石光荣这些人这种权利。
我看这种就是该被调查的,语言充斥不良言论,这只是电视剧,人家本来也没有要去表达任何看法,只是呈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看这些就能联想到反D,只能说明他脑子里早就是这么想的,抓住一切事物都要往上套,都要最终说到反D。
在且不说那个年代谁对谁错,但对电视剧都要挑错并上升到如此高度,只能说明你历史书看的少而且看的很片面,书读的少还瞎BB,这种最可怕。
最后说本剧好的地方,真实,真实还是他妈的真实。
那个年代待遇如此,爱情如此,夫妻关系也是如此,家庭氛围亦是如此,那些小屁孩有几个经历过过年过节,一大家人子女们把厨房挤的水泄不通去跟着忙乎?
家庭之间无数鸡毛蒜皮的争吵中能继续生活不离婚?
你要是穿越到秦朝,你说他们思想落后,他们还说你是神经病呢,哪里来的疯子!
用自己意淫中最美好的想法去看待自己没经历和不曾理解的年代,这种人本来就是神经的!
激情。
燃烧。
岁月小的时候看的了,现在还是不断回顾,隔几年就会看一遍。
每次看还都很投入,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
估计这部戏会陪我走一生,在我人生每个阶段都会获得不同的感悟。
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电视剧了,几乎每部戏都能插上几句嘴,现在却几乎和电视剧脱节了。
假期里想看看最火的新剧,没看几集,就看不下去了,唉,只能说现在的电视剧都太不用心,粗制滥造的,不能看啊。
这样一对比,这部剧简直就和诗一样的美啊,对康导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里面的台词几乎都能说下来几句,这才叫经典。
看到石晶在火车上对胡达凯说的话,我突然想写这篇影评,评价一下这部我童年出现的美好的电视剧。
1,一个本来有初恋情人的少女,凭什么嫁给一个她原先根本不爱,并且比她年龄大很多的人?
剧中给的理由是“组织上安排”。
一句“组织上安排”,女主角就要一边哭泣一边同意这桩包办婚姻,敢问公理何在?
2,看着女主角明明另有恋人却在婚宴上说“感谢组织”,我只感觉恶心。
3,组织让女主角嫁给石光荣,理由是“石光荣是革命英雄,年纪大了还是单身,而且看上了你”。
这不是扯淡吗?
是不是革命英雄与男女恋情有何逻辑关系?
哦,难道革命英雄看上了谁,谁就非要嫁给他?
敢问这是什么世界的逻辑。
4,女主角与石光荣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她的初恋也死在战场。
当然,她没有选择离婚的余地,因为一句“组织上安排”就可以把她顶回去。
5,此片比《亮剑》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石光荣强抢一个弱女子,之后又逼婚,整一个土匪。
李云龙虽然也时常出言不逊,但他至少没有打着“组织”旗号把一个不爱他的女子抢回家。
6,我没看后面的剧情。
但是单凭前面的剧情,我只能说什么“组织上安排”都是强盗逻辑,后面的也着实看不下去。
多年前这部剧热播时,觉得很像自己父母一辈的真实写照,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是这样为了生存,和一个完全不合适的人组合在一起,抵抗生活的风波,所以为它的真实而感动,最近看了不少老年夫妻散伙的新闻,两个人在漫长的人生中一辈子互相怨恨,真真是婚姻和人生的失败。
这部剧的现实意义是有的,反映的人生也是真实的,而当下因为类似的人生造成的苦果和恶果也是真实的。
不少老人熬到子女成家甚至第三代长大,才有心思回想这一生的苦难和不满,对伴侣的怨恨简直是不能抑制,再也没有半分温情,我想石光荣和储琴老了肯定是一样的。
希望所有的人在组合家庭时有尊重自己,尊重感情的权力和能力,不要重蹈这样的覆辙。
这个电视剧是给我很多力量。
激励我奋勇前行,不惧不畏,不悔不尤。
刚开始我是觉得各种剧情片段很艰苦,我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有的时候吃馒头,没有菜,吃咸菜,喝粥没有滋味的时候,我就看这部电视剧。
我觉得他们吃白菜粉条就馒头都很有滋味,对比中我觉得我吃的应该更有滋味。
在对比中感受幸福。
现在我再来看激情燃烧的岁月,更多是被他们的精神感染,人可以不向任何地方寻求力量,力量来源于自己的心,勇敢的心,跨越山川,趟过河流。
烈火青春,灿烂燃烧,不痴不怨,永结诚心。
单单从剧的表现和艺术手段来说,当然也该是9分以上,有的人对本剧的三观进行驳斥,那我就为他辩护一下。
石光荣是一个100年前出生的人,要求他按照现在的逻辑和标准去做事,我觉得是很不公平的,他在那个年代,做到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整体是值得肯定的。
他在家庭中的表现确实有很多被诟病的地方,大男子主义无法原谅,但是考虑到时代的局限,当然是应该理解的。
更何况导演本人对这些情况已经做出了严肃的批判,他与妻子孩子之间的矛盾、争吵和冷战,都已经明确了导演和编剧的态度。
至于石光荣和妻子之间有没有爱情,我想肯定是有的,爱情是多种多样的,一见钟情是爱情,相濡以沫是爱情,相敬如宾是爱情,相忍为党也是爱情,爱情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当事人觉得有爱情就好了,我们都无权代替别人说这不是爱情。
最后一个问题,石光荣和褚琴的结合是不是抢亲的结果。
负责的说,是的,但是考虑到时代,也不是不可原谅的。
历史事实就是这样,从微观上来说,这是悲剧,但是从宏观上来说,这是规律。
还是那句话,100年前出生的人,在70年前做出的事情,我们要用现在的标准去评价,是不公平的。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本剧的原著《父亲进城》,《父亲进城》其实就是按照现在的价值观去对石光荣的行为进行批判和反思,我觉得写的很好。
但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岁月是对父辈(对很多90后来说是爷爷辈)的历史进行一个同情与理解的回顾,立意完全不同,但是都拍得很好。
其实说来说去就一个建议:不要用现在的价值观去评价前人,这不公平。
本剧实际上开创了很多范例和人物关系。
1、某长看上了姑娘,尤其是这个姑娘还有意中人,怎么以攻山头的精神去追求的故事。
这在后来的《亮剑》和《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都有演绎。
2、吐槽战争题材作品不专业。
“仗怎么能是这么打的呢?
”我记得朱可夫的家人似乎提过他不爱看战争电影,认为那都是骗人的。
这里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3、对战友的怀念。
这是本剧的最大亮点。
尤其是石光荣的一句话:“我现在连每天怀念他们都做不到了”。
犹记得长辈看到这里时,流泪的场面。
恶心。
差点没被搓吧死的好几茬人,津津有味的看着这本该让他们发怒的剧。
就好象新纳粹说奥斯威辛当年是植物园,结果犹太人说是,里面的薰衣草现在都没有这么香的了
x
看过一点
孙海英这个大傻逼
抵制这两个老贱人.老神经病
因为反同事件后就不太喜欢这对夫妻了..
感觉不错啊
今天朋友说要重看一遍,我骂了他一顿,顺便来给俩个神棍俩口子+劣迹艺人+美国人+日本人来打个一星,想起这俩口子来就恶心
没感受到为啥这么火
石光荣爱情就是“解放军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x10086
这是两位主演应得的。
真的很喜欢这种一家人的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觉得很真实!小时候就相当喜欢了!
.............................
孙海英也就演这个和双旗阵刀客还行 别的就歇了吧还是
当年耶稣还木有感召他们╮(﹁_﹂)╭
大院裡的老爺爺都有點石光榮的影子~
我不喜欢军区大院的故事。
旧时光
一代人的价值观
孙正英把大男子主义在此剧中发挥到了极致。
斯德哥尔摩恋人。最后一部完整看完的国产电视剧吧……那时才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