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寻父母,被有钱人遇到的故事,但小女孩演技太好,太感人,剧情好简单的歌舞片,但还是把我感动了。
真的难得,如此小的孩子,遇到如此困难,但依旧心情明媚,太不容易。
还有开梅陇迪亚子的角色也有意思,表面不好,尖酸刻薄,但遇到有爱有关心的人,唤起了她心中那份美好。
抓住今天,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今天
这已经是安妮第三次登陆大银幕,可全新的设置让人颇为惊喜,时代背景的变迁,片中角色的安排都有颠覆,了解前2个版本请自行搜索……对我而言更喜欢新“安妮”。
作为被遗弃的成长在寄养家庭中的小孩,安妮有足够的理由抱怨自己所遭受的一切,可惜她完全没有。
每周末她都会去餐馆外去等待那个渺茫的希望,安妮从没有恨过抛弃她的父母;汉尼根小姐的刻薄与惨酷也没有夺去她脸上的微笑;就连被史塔克作为竞选市场的温情牌工具,也没有让安妮抱怨世界的不公!
如果说真有天使存在的话,那么非安妮莫属。
她的乐观让其他小伙伴能够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找到希望;她的善良让史塔克慢慢找到自我;她的纯真终于帮助汉尼根小姐回归正轨;她的热情还帮助格雷斯心想事成……作为一部近2个小时的歌舞片,全程观看下来一点儿不觉得累,反而让人轻松开心,各种搞笑的小桥段穿插其中。
“生活本身很艰难”这句话每个人都体会过,不过看到安妮的笑容,你一定会想“那些又算得了什么!
”其实,不管你是谁?
内心中都会有一个柔软的部分,轻易被爱和希望击中。
安妮是那个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经典漫画形象,是百老汇音乐剧中的经典故事,是被翻拍3次的大银幕小明星,也是我们应该仔细呵护的“天使”,她让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充满阳光。
最优质的部分是歌舞片的形式。
歌与舞做得都不错,不让人尬,演员也都能驾驭。
小主角的这个演员不错。
放松自在的表现,有感染力。
剧情来说太套路了。
灰姑娘的套路,结合我们认知的现实中的美国的样子,会觉得有点开玩笑。
敏感的种族问题,难以跨越的阶层问题,让这样的剧情只能给小朋友观赏吧。
大人看完觉得很荒诞。
童话。
小朋友 为主角也肯定是儿童片吧。
也可能是因为影片的观赏人群的考虑,所以演员的表演也都有点浮夸。
我想这是附合欧美文化中小朋友的口味的?
"Tomorrow""Too mao rou""Tomorrow""To mao rou" “注意发音,我们再来一遍”"The sun will come out tomorrow""The sun ul come oute too mao rou""........(好难教)"看到《安妮》这部电影,我忍不住想写一写14年末,我与孩子们共同学习英文主题曲《Tomorrow》的那些日子。
我的学生们来自云南山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怕碰到英语这个大难题。
无论是英语的发音还是语法,这都不是平日里被阳光山谷包围着的孩子们的家常便饭,所以品尝起来亦然味怪。
我来到镇上的中学教音乐课一年有余,有时忍不住教学生几首最简单的英文歌也需皱皱眉。
直到某天了解到安妮的故事,被Tomorrow这首主题歌打动。
我竟有了一种勇气要给平日唱着民歌的合唱团小歌手们在14年末来一次全新的挑战。
学校的合唱团是2014年新成立的,主要由音乐老师推荐并试唱通过的22位学生组成。
这是学校第一个正式的学生课外活动社团,却在建团之初因为一些同学的不自信而主动退出。
她们给出的理由无非是”老师,我害怕自己做不好“ ”老师,其他年级的女生说我唱得不好“ “我们班没有男生参加,我也不想参加了。
” ”老师,我想退出,其他老师布置的事情我做不完。
“ 无论如何劝解,她们终究退出了。
在那段时间里,我已厌烦了这些没有勇气挑战自己和没有勇气改变当下的理由。
作为老师,我更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敢想敢梦。
由于中学生学习安排紧,合唱团每周三下午休息时练习。
为了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并培养默契,我们下午一起吃饭,说说笑笑之余总会吸引其他学生的羡慕眼光。
然而,当成员光丽,第二次苦着脸走到我面前要求退出时,我再次耐心的问其原因。
“我是班长,最近老师安排了许多事情去做,我做不完。
”“然后你还需要吃饭,休息,和同学玩,就不想参加了?
”“是的。
”“合唱团每周只用你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一起吃饭也是吃饭。
每周你不能挤出一个小时来做一件有趣的事吗?
”“我......”“作为班长,你被安排很多事是因为老师们信任你。
既然你有能力,你就需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当你都做好时别人会敬佩你的。
”“.......”“你可以做到,所以我不接受,所以我对你要求更高。
吃好饭,我们去练习。
”光丽依然苦着快哭了的脸说,老师我回去拿歌词本。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很严厉,再见到她时,安慰了几句。
却换来她一个灿烂的笑脸说,老师,是我做错了。
再之后,更容易看到她围在我身边、主动说老师好。
相信她真的没错。
人心安定,方可教学。
既然是个挑战,想要教好Tomorrow,我和孩子们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音乐剧式的演唱方式,二是英文发音。
虽然孩子们本身的音色都不错,但直到某天奇迹般的听到美丽的和声和共鸣前,每个最基本的站姿、呼吸、出声、发声都要练。
这得慢慢来。
而教英文这件事,第一步我先带着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以及安妮所经历的故事。
紧接着让他们重复听,去建立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然后,教歌的顺序按从最熟悉的副歌到开头到转折段,每次练习也只教三句,一步步帮他们建立信心。
所以,每次听到他们唱tomorrow tomorrow的时候都是最大声的,哪怕不顾发声方式快破音了也要开心的坚持唱完。
是的,刚开始做不好,开心和享受却是能坚持下去的原因。
MV里笑得最阳光的小男孩,守鸿,是最后一个加入合唱团的。
那天,我在洗碗池前,他跟在光丽的身后,低着头弱弱地说自己也想加入。
擦了擦手,我面向他问为什么。
守鸿特别真诚的说:“喜欢唱歌。
”"平时学习成绩怎么样?
” 按常规,合唱团的活动需尽量不影响他的正常学习。
“不好。
” 他面容诚恳,眼睛依然向下看。
“......”“我特别喜欢唱歌,很喜欢。
” 小脸慢慢抬了起来。
光丽也期盼的看着我。
“好,合唱团的唯一一个要求是每个同学在学习和活动中严于律己。
为了你自己的梦想,努力试一试好不好?
”“好!
”事后想想,他没有试唱就加入合唱团,对于其他同学是不是不公平。
但那一刻的决定我最终竟没有一丝后悔。
此时歌曲已学过半,只见他认真的模仿跟唱,没有懈怠。
两周后,他已经可以害羞地跟唱整首歌了。
“Clear s-away the-cobweb s-and the sorrow"”k......s......the b....and the sorrou""Clear s-away" "Cli erz away""the-cobweb""the cobu webu""and the sorrow""and the sorrou"...."好,再来一遍“.....虽然难,很难,每一个连读和发声都是孩子们不熟悉的,但无人抱怨无人放弃。
每教一遍,就有一遍的进步和收获。
教学相长,当期末时看着他们已尽所能完美合唱时,一切都值得了,我的耐心也更浓了。
光丽更开朗敢担当,守鸿更活泼敢表现,许鲜更大方敢讲话,先文更有梦想敢实现。
思怡更是坚信自己未来要去意大利做一名服装设计师,她口口声声说出的梦想,愿终能实现....每一次尝试都很有意义,仅一首歌与他们与我的变化竟都如此奇妙。
“Tomorrow”“Tomor rou”"Tomorrow""Tomorrow"“I love you, tomorrow""I love you, tomorrow. You're always a day away"期待孩子们未来 终能到达今日所许下的梦想之地2015.01.11
文/梦见乌鸦我并不知道一部根据百老汇音乐剧在中国有多大受众,或者说一部音乐电影在中国的受众面,但我知道反正这类电影在院线受待遇不高。
而对于这部《安妮:纽约奇缘》,歌舞部分不多甚至不能将其算作一部歌舞片,甚至不少电影中插曲都比该片的歌舞成分多,可以完全将其当做是一部合家欢喜剧片。
中国观众对《安妮》恐怕不太熟悉,所以需要先普及一下。
本片改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音乐剧,后者在美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存在,相当于我们这边的《我爱我家》这样的国民级情景剧。
当年的音乐剧《安妮》来自 Harold Gray 在报纸《芝加哥讲坛》上连载的漫画《孤女安妮》(Little Orphan Annie)。
这部漫画由1924年开始到1964年 Gray 去世停止,横跨了4个时代,是美国漫画史上一部相当有成就的漫画。
后来漫画被多次改编成百老汇音乐剧,获得极大成功。
其中最著名的就属于1979年版,由剧作家 Leonard Starr创作的同名音乐剧。
该剧只是截取了原版漫画中的一小部分,即安妮从孤儿院开始,到被沃克巴斯收养之后的故事。
在1979年4月21日,《安妮》首次于纽约的艾文剧院(Alvin Theatre)公演,一共演出2377场之后才结束,是七十年代百老汇演出时间第三长的音乐剧。
而这出剧,在当年的托尼奖上更拿了7个奖项之多。
至此也就不难理解《安妮》在美国有多么出名了,从音乐剧到改编电影也是必经之路,毕竟像是《音乐之声》、《雨中曲》这样的歌舞片在好莱坞也是非常出名的。
《安妮》的电影版以前拍过两部,两位著名的导演片约翰·休斯顿(《碧血金沙》)和罗布·马歇尔(《芝加哥》)分别于82年和99年拍过电影版,且效果俱佳。
毕竟作为一部改编版电影,有着成功的模板,一个萝卜一个坑,再怎么改编也万变不离其宗。
关于这一版的特殊情况,就是更加与时俱进了一些。
比起前两部电影,这部《安妮:纽约奇缘》不能说有多么强大,但也绝对不会差。
因为改编音乐剧的电影,也有着经典玉珠在前,音乐剧更多体现的歌舞和角色之间的互动,而电影则要在电影艺术的框架下,还要充分体现音乐剧的特色。
简言之,如果你是《安妮》原版音乐剧的粉丝,你会失望,因为本片的音乐删了不少,无法与原版相提并论;而如果打算看一出歌舞片,也不会有太多惊喜,因为本片歌舞成分比重也不大,所有歌舞场景都是结合在剧情之中。
但如果你想看一部在贺岁档比较应景的电影,这部名气不大的《安妮:纽约奇缘》则是一部非常理想的合家欢电影。
电影的故事与原版相比最大的改动在于两处,首先是将故事背景由最初的上世纪20年代大萧条时期变更为当代,其次在于男主角设定,除了将名字沃克巴斯改为史塔克,白人变成黑人之外,原版中善良的亿万富翁也成为刻薄怪癖的政客。
这样的设定其实为的是突出时代进化下故事情节的与时俱进,比如安妮与史塔克的搭配,可以参考动画片《卑鄙的我》第一集,大坏蛋格鲁与三个养女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新版《安妮》与后者极为类似。
而且恰恰《卑鄙的我》当年也是参考了《安妮》的音乐剧设定。
这样一来,电影的起点就发生了变化,安妮由最初的被富翁选中邀请到家中过圣诞节的幸运儿,变成了如今富翁史塔克为了竞选市长而将安妮变成了提高支持率的工具。
因此电影的重心由当初的安妮变成了安妮与史塔克双向互动,增添了矛盾冲突让剧情变得更加平衡,然而这样一来就牺牲掉了原版中那祥和温馨的气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来自《南方野兽》的奎文赞妮·瓦利斯照例奉上了精彩的表演,人小鬼大用在她和其饰演的安妮实在是再好不过。
这个角色在电影里的地位,用句二次元中的名言就叫做:治愈系。
而且安妮本身的设定,属于治愈系中最治愈的那种,在电影里她凭借着自身的魅力,治好了两个人的心病,其一就是富翁斯塔克,一个偏执的工作狂,片中为了让观众理解这个角色还特别花费笔墨强调这一点。
在与安妮的相处的日子中逐渐体会到他并不是一个人,体会到了牵挂和情感的重要,从市侩的名利之中脱身,竞选市长还不如陪在安妮身边重要。
另一个人物就是更加刻薄的养母汉尼根小姐(原版中是孤儿院院长),大部分时间她始终扮演着一个反派的角色,通过歌舞才让观众了解到她的内心,同样是因为安妮的天真,最终使她倒戈站在了安妮的一方面。
从这一点来看,电影设置了几个生活中存在各式各样偏执的角色,让安妮的进入成功扭转他们的生活轨迹,这就是新版与其他几部作品不同的地方。
其实就是一个渴望被证明存在的过程。
安妮的戏份在本片中,比起音乐剧还是之前的电影版都是最弱的,但作用是最强的。
当安妮在史塔克家中桌子下面睡觉,并大度的感谢养母的恩情时,能够体现出其角色的重要性。
电影也突出一个的主题:让我们不寂寞的还是那些用真心爱我们的人,即使我们做的只是一件小事,他们都会永远记得。
电影的结尾,当然是一部合家欢的戏码,但这个老套的故事却因新版电影的时代感和相应的变化显得 。
比起原版的感人和温馨,新版的故事不会感动你太多,但会获得欢乐。
整部电影的故事节奏始终处在一个非常高速的运转模式之下,欢快和明亮的色彩,动听的歌曲和摄影剪辑,结尾社交网络大接力的戏份超赞。
当然比起原版来说,总是感觉两者之间不是一个类型。
大概是由于本片的编导威尔·古勒的缘故吧。
后者本身就是一个商业喜剧片导演,《朋友也上床》和《绯闻计划》就是出自其手,因此在本片中还是能看到一些三俗的段子。
文/梦里诗书 今时的电影已然不在是歌舞片的主场,但那夹杂百老汇的演绎形式却未有随着时代变迁而销声匿迹,《安妮:纽约奇缘》便是一部一如古典好莱坞的歌舞温情喜剧,那曾在美国老电影里无比熟悉的电影手法,再一次予光影中以呈现。
作为一部本就改编自百老汇经典歌舞剧《安妮》的电影,《安妮:纽约奇缘》从模版上来说已然是有以珠玉在前,一如《灰姑娘》般的童话故事,只是将从天而降的王子换成了富爸爸,而富爸爸的戏份在这部新版《纽约奇缘》里剧情同样也是与时俱进,不仅呈现了那大厦顶层豪宅里炫目的科技,也嘲讽着今下美国政界选举中的作秀与暗斗,当然更少不了诸多对这位富爸爸种种作态的美式调侃,以此达到满是正能量的喜剧渲染,电影内容上合理的填充与改动,皆使那曾经的《安妮》焕发着新的异彩。
安妮的故事为何会如此迷人,一再被搬上银幕?
这绝不会是因那一步登天的富爸爸童话,而是在于安妮如同一个天使,她身上总能带着一股乐天的欢乐并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面对刻薄的寄养人,她能聪明的妙语连珠,面对抛弃自已的父母,她从未放弃找到他们的希望,面对借助作秀竞选市长的富爸爸,她也从未有刻意的曲意逢迎,正是这种对一切充满希望坦然面对他人的本真,如暖阳融化了那人与人间隔阂的坚冰,当我们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自已又何尝不是失去了对待生活的衡稳之心?
电影剧情的新颖和感情的真挚,让人会更希望这若能仅是一部常态的电影便好,歌舞展现人物心灵的穿插在这部新版中颇为生硬作态,而对于奎文赞妮·瓦利斯她虽然以《南国野兽》证明了自已在表演上的天赋异禀,但却并不适合《安妮》这样的歌舞剧,不论是在面部表情还是那难动人心的歌声,皆使这部《安妮:纽约奇缘》在人物塑造上未能比肩99版的《安妮》,其实与我心中最好的安妮选角应是秀兰邓波儿,时至今日自觉再未有一个童星能有以她那浑然天成的演技。
对于《纽约奇缘》诚然你可能会觉得那大团圆的结局早已俗套,电影的歌声也未有能以天籁之声洞彻心灵,但一股暖阳总是会有以怡人的温度。
如果说,成人版的“灰姑娘”憧憬的是多金的白马王子,这部电影大概就是儿童版的“灰姑娘”,憧憬的不是爱情,而是有一个不仅长的帅还要有安全感、既要有钱还要温柔的、最好优秀到让所有人都羡慕自己的爸爸妈妈——当然如果他们能够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所有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那就更好了。
“纽约奇缘”讲的就不是爱情,而是贫困而乐观的小孤儿与领养人(有钱的总统竞选人)假戏真做、互相产生了亲情的故事。
电影的主角,父母不详的准孤儿安妮,虽然刚开始的梦想并不是这样,单纯到只想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够把自己接回去就好。
安妮和她的5个姐妹们都是在苛刻的养母家长大,相同境遇的孩子们,也只有安妮一直执着并且乐观的寻找着父母,最终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这样的幸运,这部电影足够让所有可怜着的孩子们憧憬。
电影是足够梦幻,剧情也不算奇葩,大小演员们演技也可圈可点,但是整部片子就是有一股浓浓的玛丽苏+土豪感。
我的爸爸是总统竞选人、我的爸爸有酒店式公寓套房、我的爸爸是大财团总裁、我的爸爸还有各种豪华轿车、飞机!
最重要的,我的爸爸还对我各种宠各种爱!
我们的小主角一点也没炫耀,事实上这部电影让我感觉,美国小孩即使是被领养,小孤儿也能够不卑不亢的生活,没丁点自卑,也没丁点炫耀,但这一点也不妨碍电影、编剧还有导演无时无刻的帮她高调无节操的炫!
《安妮》是音乐歌舞剧,所以电影中5分钟一小唱、10分钟一大唱。
对音乐不太敏感,所有不太了解歌曲是原创还是借用的名曲,小孩唱的挺happy,有一种走到哪唱到哪的气势,管你是贫民窟还是明星party,想唱就唱,积极阳光,唱的时候一直都在蹦蹦跳跳,音乐相对于歌舞来讲不够动感,不过再high一点又不像小孩唱的、果然还是动画片比较好整体轻松愉快,没什么大恶人,小孤儿对生活的乐观和信心还有些些励志,虽然有些傻白甜,或者甜到发腻,但是小黑妹子歌唱的好,演技也不是一般的低龄儿童片可比的,没事看看也挺乐呵的 → 最后不建议电影院去看http://review.51oscar.com/detail/3892
文/满囤儿今天在科技频道上看到了一个新闻,挪威零排放建筑设计公司斯诺赫塔研究中心设计了一款终极版环保房屋。
该房屋的屋顶具有倾斜角度,并配备15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因此可以尽可能多地捕获太阳能。
其每年制造的能量是一个普通家庭生活所需能量的3倍。
同时,倾斜屋顶所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冲刷厕所和花园。
这是一个零消耗,实现节能最大化的梦想式设计。
房间内充满了简约的未来感。
尽管完全自给自足的居住方式短期内无法实现,但是人类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做着接近的梦想。
越接近、越激动。
可见,只要是美梦,多做一次也是无妨的。
《安妮:纽约奇缘》改编自1977年公演的百老汇热门戏剧,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美梦,在今年的贺岁档期,让中国的孩子们也做一次这个梦,很有价值。
与约翰-休斯顿和罗伯-马歇尔的两次电影改编不同,本次改编将故事背景放到了现代信息社会中。
于是,先不管那些动听的歌曲、温热的亲情,单单是片中的男主人公世界第一移动科技巨头的老板威尔先生那间顶层豪宅,就足以让我们目不转睛了。
咳咳 说实话,对于我等俗人,的确容易被这种直观的赤裸裸的炫富震惊到。
这个豪宅并非内地土豪豪宅的那种富丽堂皇,古董名画塞满各个角落;也不是内地官员豪宅的那种写着此地无银,却随手可以挖出成吨的黄金;更不是挪威设计师那种把能耗完全绿色化的回归自然。
威尔的豪宅完全是个科技大展厅,是现代信息技术一直想打造的智能家居。
索尼、苹果、三星、微软,这些现实社会中的科技巨头,都有着各自智能家居的规划。
只可惜这些规划的完成度目前不高,甚至连个成型的样品都还难以令消费者满意。
不过电影就不一样了,电影可以通过其它技术,先于现实完成梦想。
总之,看到威尔在自己的家中用智能操纵一切,让房间在极简与奢华两种极端风格间转换自如的时候,真真是让我等口水直流哈。
之前曾听朋友说为什么索尼出的影音设备那么牛掰,是因为人家的品牌本身就是以声音命名Sony 对比 sonic。
虽然这种说法不太官方&权威,但是索尼打造的电影往往在音效和配乐上贼拉给劲儿。
比如今年的《超凡蜘蛛侠2》就拿整个城市完成了一场如梦似幻的光电摇滚。
这次的《安妮:纽约奇缘》本身便是改编自百老汇的歌舞片,自然不遑多让。
本片依旧将环境与音乐结合了起来。
当安妮在纽约的街道上奔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生活中的单调声响,都变成了一个完整乐章中的鼓点。
随着这些生活乐器的连接与融合,一场演奏会就这么从生活态发展而来。
安妮的歌声响起,整个城市都跟着手舞足蹈了。
作为一部优秀的合家欢,小女主角安妮的选择尤为重要。
威尔-史密斯曾经想让自己的女儿来演安妮,却由于年龄问题而未能成行。
最后选定的奎文赞妮-瓦利斯可是北美当下最受喜爱的童星。
一部《南方的野兽》使全球影迷看到了她的灵性。
她那平静的眼神和毫不怯场的气势甚至令她横扫了当年所有重要电影奖项的影后提名。
在这部造梦的歌舞片中,瓦利斯的可爱劲儿被更大地挖掘出来。
她上蹿下跳、左钻右跑、前舞后唱,完全是一个播撒快乐的小天使。
可以说,正是由于她把这个童话般的梦植入到了每一个观众脑中,甚至帮纽约城都做了一次超级超级的大广告哦。
文/公元1874《安妮》是一套上世纪初的百老汇话剧,故事其实很简单:遗弃的孤儿被富豪收养,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白日梦:被世界抛弃的孩子得到有钱人的帮助,从此以后的生活一帆风顺……什么?
故事里没谈到孤儿未来的生活?
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就像王子与公主的童话,也只是在两人的婚礼大团圆结局里戛然而止一样,婚后他们是否还一如既往的幸福,有没有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谁……这些都不重要了。
开心这件事,是不能细想的。
《安妮》符合那个年代的世界,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它非常的美国梦,也非常的令人开心,因而风靡许久,还被数度翻拍成为电影。
从80年代忠于原著的版本到如今2015年这个全新面貌的《安妮:纽约奇缘》,故事发生的背景虽然进化了,但电影本身的内核却依然没有变:还是那么白日梦,还是有着那么多善良的人。
我相信,一部百老汇的音乐剧纵使再经典,在中国的受众面也是极窄的。
所以,不谈论几次改编里的利弊,也不谈论哪个版本最佳,更不说音乐剧和电影版本的优劣,单纯从这个最新的《安妮:纽约奇缘》而言,观众其实可以完全带着看全新故事的感觉来看待安妮在21世纪的遭遇。
整个故事里充满了现代与时尚感,富豪不仅仅是市长竞选人,更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公司的总裁。
于是整个故事就变成了“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模式,只不过这次不谈爱情,谈父女亲情。
《安妮:纽约奇缘》里,黑人小女孩是绝对的主角。
这个古灵精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虽然出生不幸,却非常乐观,也跟小米一样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所以尽管收养她的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人,每天忍受着卡梅隆·迪亚兹扮演的“包租婆”一样的酒鬼的虐待,但还是和其他几个被收养的小孩一样,把繁重的家庭劳动也当成是一种享受。
此处的这段歌舞和剧情无缝链接,我很喜欢,那种积极面对逆境的态度,片中一无所有的小女孩们能做到,看着电影的我们,其实也应该有着何种精神。
接着是吉米·福克斯扮演的市长候选人出现在慈善活动里,他是城中富豪,时过境迁,如今的富豪要和高科技沾上关系,因而他也成为了一家上市通讯公司的总裁,纽约所有人都以用他的公司很粗的手机为荣(此处不得不吐槽的是其手机的外型实在是……索尼就不管管吗,哪怕是用自家手机比如Z3什么的也好啊),“永不掉线”是这家电信公司的宗旨。
不过对于霸道总裁自己而言,他有很多小的怪癖(比如随时用洗手液),也把政治当成一种扬名立万的工具,算不上诚心。
一个富得流油的政客,一个毫无爱心的酒鬼师奶,加上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她的出现改变了政客,也改变了师奶。
安妮在电影里,是一个催化剂和显形药水, 他催化了这座城市的美好,也让政客和师奶都认识到了自己内心善良的一面。
政客变得不再那么虚伪,开诚布公待人;师奶也不再酗酒,开始在自己的中年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
所有的人因为安妮而改变,而安妮也让这座城市更加美好。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故事太假了。
但我就是喜欢这样没心没肺的大团圆结局,所有的坏人在最后都能得到救赎,阳光开朗,世界和平。
我觉得《安妮:纽约奇缘》里的世界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我们也能够因此而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总是占大多数的。
如果家有儿女,你会和她一起看什么电影?
我有一个好的建议,那就是好莱坞歌舞片《安妮 纽约奇缘》。
这部电影在看过以后,就会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欢乐、有温度的电影,让人觉得温暖。
在这样的冬日,如同一抹冬日暖阳照进心田。
特别是影片中的歌舞,很是应景,十足的一部欢乐美满的大团圆电影。
这部电影不仅可以看,也是一部可以听的电影。
影片讲的是被父母遗弃的10岁黑人小姑娘寻亲时被参加市长竞选的富豪收养时遇到的各种奇遇。
整个电影的故事清新明快,色彩艳丽,电影的主角安妮,有一种阳光的气质,她不论周围环境怎样,遇到怎样的不顺,都能让周围所有的阴暗变得光明。
她能发现周围所有人身上的善良,并把它们激发出来,让人觉得她就像个天使,降落凡尘。
电影适合各个年龄层观看,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影片会告诉我们要童心永存;而作为孩子,则特别适合观看,因为影片讲述的所有内容,都在教孩子怎样去成为一个阳光少年: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卡梅隆饰演安妮的养母,这个角色是个尖酸刻薄的人物,但是在爱她的超市老板眼里,觉得她不仅美丽,而且宽容善良。
在大千世界,人性本来就是复杂多变的,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
人都是因为环境造就,或者某些外在条件的制约,成为一个好人或者坏人,但是好与坏是可以转变的。
就如《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
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
我本善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没有,那是我们还没有发现。
美丽没有统一标准,自信乐观的女孩最美影片中的小安妮是个黑人小姑娘,在我们一贯的以白为美的审美习惯中也许觉得她不够漂亮,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小安妮的自信乐观一直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越来越觉得她可美丽可爱。
人世间的美本来就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的。
绽放的花朵很美,青青的小草很美,白雪青松也很美。
简单可以很美,繁复也可以很美,美没有统一的标准。
自信和乐观可以让一个人更美。
美好的品质可以为美丽加分。
用爱去改变周围的人,学会原谅影片一直围绕安妮寻找自己的父母而展开的,虽然是被遗弃的孩子,但是安妮一直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寻找着自己的父母。
在寄养家庭遭受的一切不快都没能让安妮去抱怨和责怪自己的父母,始终在等待和亲人相见的美好时刻。
善良的安妮,是个多么会原谅他人的孩子:原谅史塔克的利用,原谅养母的刻薄,也原谅父母从前的抛弃。
会原谅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
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坚强乐观,相信美好在被史塔克收养前,安妮的生活过得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在观影中并没有觉得安妮过得多么痛苦可怜,生活反而让小安妮过得的很有趣,开心快乐,甚至搞笑。
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小安妮的脸上始终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让世界明亮。
影片虽然是一部经典的百老汇歌舞片,被多次翻拍,剧情也改遍自上世纪70年代音乐剧,但是看完以后,作为父母,不想要一个像安妮一样的乐观阳光的孩子吗?
如果可以,请和孩子一起领略小安妮阳光的味道,相信也一定会感染到你的孩子。
愿每个孩子都如天使般,每天都带着阳光茁壮成长。
额...不小心看了部傻逼音乐剧。
没有完全看懂,歌好听
缺少4分钟不知在哪里
小姑娘没有纯真的感觉,个人以为这部剧的亮点在:“公众不应该害怕政府,他们应该害怕移动公司。" 没看到结局因为睡着了。
剧情智障、歌曲还好、女孩挺萌、狗狗可爱到爆
正能量
卡梅隆迪亚茨在疯女人烂片道路一去不复返
预算:6500万首周末票房:1586万北美票房:8591万全球票房:1亿3382万上映日期:14.12.19上映周数:13周分级:PG最高院线数:3197北美最高排名:3
冬天的晚上看这片还是很愉快的!开心听歌就好。Jamie Foxx还是很帅,Rose Byrne唱歌很棒啊。好多熟人啊。
非常治愈系的音乐剧电影,据说是经典音乐剧改编。虽然剧情很简单,从篇名和电影简介都能知道是什么电影,但是内心戏通过音乐的旁白表现的很有味道,表达的价值观也很积极。小姑娘真的好可爱,开心果一般。虽然排片率太低,绝大影院时间段不好,还是很推荐大家在下映前感受下的。
有病 强行歌舞
除了男主,其他人一开嗓真的折磨人
喜欢杰米福克斯,想被他收养。喜欢大姐姐还有小妹妹,可爱可爱甜甜甜。罗斯拜恩好看可爱洗翻。十八线小城也有资格看原声片好吗不要再拿配音版吓唬人了哭了我都
让人无法推荐的片子…但居然也有亮点
shitty movie
小安妮很幸运。都市童话。音乐剧里的歌曲确实还不错。
1.场面调度不够2.情节故事较弱3.故事能成为一个剧本
一本正经地演了一个很烂俗的剧情。
典型的美利坚式励志温馨。专属一颗星送给Rose Byrne的美貌。
好莱坞生产的标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