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烂出天际的剧情,给一星一点儿都不过分。
24集剧情墨迹一个案子,最后的凶手—居然早就嘎了。
他留个崽子,结尾还TM救赎了。
崽子的杀人动机是被父亲虐待,被虐与杀人之间不需要逻辑联系吗?
全凭编剧意淫。
《黑暗荣耀》都虐成那样了,也没这么随意杀人。
24集的悬疑剧,破案关键只在最后两集,凶手失误,留下了血液证据,最大助力是“法医”。
同时在网上留下证据,最大助力是破译密码的“网警”。
还有个巧合路人甲,知道画的来历。
追查了十三年的“俩警察”做了什么?
前面22集的剧情对主线案件剧情——案件侦破有影响吗?
陆行知捡回来个孩子,没有任何阻力,俩圣母直接领养,自己孩子也不要了。
这个是正常人的剧情吗?
孩子被陆行知仇人拿刀找上门,导致病情复发。
俩口子为了孩子直接离婚了?
陆行知经常被寻仇?
这种事儿都不能妥善解决的警察,还能干什么?
一个有老婆孩子的人民警察卫峥嵘,因为初恋的死,放弃了努力追的查连环杀人案?
三观碎一地好吧。
嘎婚外情初恋和查案有毛关系?
这和努力查案的卫峥嵘太矛盾了。
两个凶手,没有任何高明的犯案手法,为啥就找了13年??
你让连载1100多集《名侦探柯南》的青山冈昌情何以堪。
24集的电视剧,把支线剧情砍掉,对主线毫无影响,支线剧情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24集结尾被恶心吐了。
致敬警察,唱“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还插入纪实片段。
干脆去拍“诗朗诵”,“纪录片”好了。
电视剧的表现形式是故事,是要通过故事塑造可敬的人物,致敬警察,不是别的方式.。
悬疑剧怎么达到悬疑的效果?
就是通过将过去和现代的时间交叉剪辑,混乱逻辑。
需要你思考的不是悬疑剧情,而是帮编辑理顺故事情节。
文〡璐璐日译情《尘封十三载》里霍局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警察对受害者的余悲或许会持续到案件告破,可卫峥嵘对白晓芙的余悲大抵应该是一辈子的。
卫峥嵘带着徒弟在白晓芙的墓前说了这样一段话:“人的脑子真是奇怪,刚开始的时候吧,一天想她不知道多少回,数不清,心里疼,忍不了,就想给自己一枪。
过了几年,几天想她一回,还是疼,钝点了。
现在,一年想不了几回,医院看到白大褂,冷不丁闪一下,这心里头像堵了块东西,过会就化了。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的模样我记不真了,就像那照片拍虚了,她长什么样我还记得,但是她的鼻子眼睛我看不清楚。
我想不起她长什么样的时候,我就过来看看她。
当年我离开刑警队,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她,一大半。
没想到吧,老卫还有这一面。
”
▌卫峥嵘的白月光!
一个人肯为另一个人做出巨大改变,大抵有三种原因,一种是因为爱,一种是因为欲,一种是因为愧疚。
卫峥嵘愿意放下他人生甚为看重的刑事警察事业,不为别的,大多是为了他心中的白月光白晓芙。
白晓芙,一个一直在等卫峥嵘回来娶她的女人,可惜好消息没等来,决绝的分手坏消息却等来了一个。
卫峥嵘误以为自己得了命不久矣的病,所以毅然决然地让白晓芙另寻他人。
生活就是喜欢和人开各种玩笑,而且开的总让人猝不及防。
卫峥嵘的病被治好了,可他爱的女人白晓芙果真嫁了人。
至此白晓芙就成了卫峥嵘心底恒久不变的白月光。
就算卫峥嵘有了妻儿,白晓芙在卫峥嵘心中的地位依然没被撼动。
这对卫峥嵘的妻儿来说应该算是一种悲哀,虽然有些许的直白残酷,可这就是现实。
这个世上,有些人就是喜欢在精神与现实中不断摇摆徘徊,就算生活的不那么顺遂快乐,可这些人对此依旧乐此不疲。
卫峥嵘在白晓芙墓前的告白,他的想,他的痛,和他为了白晓芙之死而放弃刑警事业,毫无疑问都是爱的表现。
可以说卫峥嵘很爱白晓芙,白晓芙也很爱卫峥嵘,可惜两个人就是没能经得起生活的玩笑与考验,在阴差阳错中走散了,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这本质其实也是现实的直白与残酷,相爱的人没能在一起,爱而不得,让他们对彼此都产生了理想般的精神眷恋,可如果他们当真在一起了,现实就会如他们所愿般和谐幸福了吗?
答案或许仍然是在另一个现实与精神中摇摆和徘徊!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就是现实的直白与残酷!
卫峥嵘在白晓芙的墓前说,自己起初是无数次地想她;后来是有次数地想她;现在是想不起她,偶尔因物突然想起她,但过会就没了。
时间再久点,卫峥嵘发现白晓芙的模样他记不清了,就像拍虚了的老照片,眼睛鼻子都开始模糊不清了。
当他记不清白晓芙的模样时,他就会来墓前看看她。
卫峥嵘对白晓芙之死的痛和巨大改变是因为爱,可又不完全是因为爱,更多的是源于愧疚。
一个是他决绝地让白晓芙另寻他人,一个就是白晓芙之死。
卫峥嵘是白晓芙短暂人生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对白晓芙不幸的人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卫峥嵘深深愧疚的根本。
时间让卫峥嵘慢慢地淡忘了白晓芙,甚至模糊了白晓芙在他心中的模样,可他不能忘,也不敢忘,他必须去白晓芙墓前看看她的模样,让自己回想起这个对他影响至深的女人。
因为这不仅源于爱,更源于他内心深深的愧疚感。
卫峥嵘对白晓芙的告白与爱,对于他的妻儿来说或许是一种残酷且直白的现实。
可卫峥嵘对白晓芙的渐渐淡忘与模糊,又何尝不是一种残酷且直白的现实呢!
卫峥嵘的不能忘不敢忘,不单纯是爱,更是沉浸在愧疚感中刻骨铭心的警醒。
白晓芙是卫峥嵘爱过的象征,更是卫峥嵘能过好今后生活的警醒。
与其说卫峥嵘将白晓芙铭记于心是一种爱,不如说白晓芙是让卫峥嵘真正成长并能过好生活的一种象征。
他去墓地看她,回想起她的模样,更多的是愧疚,是一种对自己的警醒。
这种愧疚与警醒,让他更懂如何珍惜眼前人,慎重对待身边事,他从鲁莽暴躁到沉稳淡定,都是因为白晓芙。
可在时间的催化下,他却在慢慢淡忘对他如此重要的女人白晓芙,和壮壮母子过上了平淡且安稳的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直白且残酷的现实呢!
这或许就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深意所在,也是这句话的直白与残酷所在。
人死不能复生,可活着的人终究还是要好好活着,这就是现实,看似直白残酷,实则意义深远。
这让我想起《人世间》里的郝冬梅,在周秉义死后不久就急着改嫁过起了新生活。
我们可以解读为郝冬梅自私太过凉薄,我们也可以解读为郝冬梅更想积极向上的活着。
至于爱与不爱,恨与不恨,时间会帮我们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答案。
很多事情,不在于怎么发生,又或是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而在于我们自己站在什么角度,处于哪个层面去理解去看待去接受并能让自己过好今后的生活。
白晓芙的存在,似乎没有影响到壮壮母子与卫峥嵘平凡且趣的生活,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这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
看完觉得尘封十三载这个剧名,不单单是凶手悬而未决的十三载,也是张司城打造地狱的十三载,是吴嘉痛不欲生的十三载,是安宁获救和解的十三载,是卫峥嵘痛渐淡然的十三载,是陆行知惴惴不安的十三载,十三年可以把一个善良可爱的孩子变成恶魔,也可以把一个痛苦不安的孩子变成公主。
对于吴嘉的犯罪行为,死不足以平愤,可对于吴嘉这个人的一生,生者需考虑,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人扣动恶的扳机,我们是否也在无形的打造另一个失乐园,希望所有人最后都能让基因赋予的子弹在对的地方开出绚烂的花
案件1:1997柳梦案死者:柳梦凶手:张思城1997.11.18,老城东,年轻单身女性柳梦被杀、被造型、现场留下HB铅笔。
柳梦本是京剧演员,后因工作不顺去夜总会跳舞。
案发当天,柳梦为港星黄家杰伴舞,工作结束后黄家杰对柳梦做点什么,柳梦找机会离开,结果途中遭遇不幸。
凶手就是剧中白晓芙的前夫张思城,表面看是个怂货、没想到是个变态。
张思城作案时会穿上蓝色工作服、白色鹰力鞋,手里1把夺命锤、头戴猫头鹰面具。
选定目标先锤晕、再勒死、最后造型。
造型的灵感来自他手中的外国油画复制品《人间乐土》。
张思城的装备
《人间乐土》案件2:1997杜梅案死者:杜梅凶手:张思城1997.12.3,老城东,年轻单身母亲杜梅被杀、被造型、现场留下HB铅笔。
很明显,与柳梦案是同1个凶手:张思城。
案件3:1997刀哥故意伤害案受害人:白小伟行凶人:刀哥杜梅曾于1993-1994在大富豪洗浴城当技师,他跟大富豪的老板刀哥是老相好。
杜梅遇害,刀哥发誓要抓到凶手。
刀哥与杜梅刀哥的参谋细虫挑拨离间、编排刀哥的死对头白小伟就是杀害杜梅的凶手。
刀哥一怒之下、一刀阉了白小伟。
白小伟成了无垢者、刀哥进了社会大学连读12年,细虫渔翁得利、上位南都市一把大哥。
细虫讲故事、栽赃白小伟
刀哥阉割白小伟
细虫成老大死者:陶玉芬凶手:陶玉芬的丈夫迟永和迟永的情人王莉1997.12,老城东,已婚女性陶玉芬被杀、被造型、现场留下2B铅笔。
与之前的柳梦和杜梅不同,陶玉芬身上明显被殴打痕迹。
此案为模仿作案,凶手是陶玉芬的丈夫迟永和迟永的情人王莉。
迟永与陶玉芬因为房产证名字的问题长期闹矛盾,迟永外面还有个情况,是他的同事、名叫王莉。
奸夫淫妇合谋、杀死陶玉芬、做成“杀人造型”的假象。
迟永的情人王莉案件5:1995莫兰案死者:莫兰凶手:张思城柳梦案不是张思城的首案,早在1995年,张思城就有过1条人命、也就是莫兰。
莫兰生前是市图书馆管理员,因艺术展与张思城结识。
莫兰梅家中的人体画像,来自张思城案件6:1998瓜皮纵火案死者:瓜皮凶手:瓜皮瓜皮本名武小文,祖上是文化人,在当地有个大院。
后来武家大院充公,瓜皮心生愤怒、并逐渐沦为小流氓。
老卫与瓜皮“莫兰案”的1条线索指向瓜皮,卫峥嵘刑警对他死咬不放,两人矛盾升级,瓜皮一怒之下、大半夜带着汽油、来到武家大院闹事,之前闹过多次没动真格,这次要么是情绪上头、要么是操作失误,总之一声巨响,武家大院全部烧毁,瓜皮本人也葬身火海。
武家大院
瓜皮玩火自焚以上6个案件来自1997故事线。
陶玉芬案、刀哥故意伤害案、瓜皮纵火案当年完结。
另3个案件,警方一直在努力。
老卫本来干劲十足,可就在瓜皮纵火当天,老卫的旧情人白晓芙被张思城追赶、继而被公交车撞死。
这天白晓芙本是约老卫看电影,老卫无动于衷、白晓芙香消玉殒。
老卫极度自责、失去斗志,就此脱下警服、离开刑警队。
白晓芙遭到张思城追杀
一声叹息
案子没破、爱人走了、心灰意冷1998年之后,凶手、也就是张思城没再作案,“莫兰案”和2起“杀人造型案”就此尘封,直到13年后的2010年,“造型杀手”重现江湖。
案件7:2010光头哥绑架案受害人:生发灵大哥行凶人:2个绑匪独立案件,陆队(陆行知)用1根火腿搞定看门狗,顺利完成救人。
劫匪有2个,其中1个是左撇子,绑架案没有后续,与主线没有关联。
案件8:2010王楠楠案死者:王楠楠凶手:吴嘉、原名张山山、张思城的儿子2010.4.29,舞蹈演员王楠楠在自己车里被凶手勒死。
凶手避开监控、将抛尸到家具城。
造型、HB铅笔,显然“造型杀手”回来了。
不过,这次的凶手并不是13年前的张思城,而是张思城的23岁的儿子:张山山,也就是吴嘉。
王楠楠
张山山,化名吴嘉原来,张思城在1998年被车撞翻、身体受伤、无法再作案,所以1998之后,“造型杀手”销声匿迹。
后在2008年查出癌症,张思城已于2010年去世。
躲过警方的追捕、躲不过命运的制裁。
张思城张思城的儿子张山山、也就是吴嘉表面阳光,实则遗传了父亲的变态基因。
他知道父亲的秘密之后,就像张思城灵魂附体,吴嘉也有了杀人的冲动。
就这样,吴嘉“子继父业”、开始“杀人造型”。
张山山小时候
吴嘉与陆安宁所以,吴嘉作案时的行装、工具、手法都与张思城如出一辙。
也所以,吴嘉能拿到当年张思城留下的柳梦的樱桃皮套、用在王楠楠身上。
王楠楠头上柳梦的樱桃皮套案件9:2010刀哥遇案死者:刀哥凶手:可能是细虫、可能是白小伟1998年,刀哥敲了白小伟入狱,刑期15年、后减刑到12年、于2010年出狱。
“造型杀手”重现,警方将新案旧案并案一起查,于是再次找到刀哥问询线索。
双方一对话,刀哥才知自己被细虫耍了,也就是前面说过的:细虫编排白小伟、挑拨离间。
当年威武霸气的刀哥
坐牢12年后的刀哥白小伟没有动过杜梅,刀哥的那一刀是白刀了、12年的社会大学也是白上了!
如此说来,细虫居心叵测、深藏不露、该查。
没几天,刀哥在街头遇刺、当场身亡。
凶手是细虫找的“外马”。
刀哥被刀
刀哥走了案件10:2010薛红案死者:薛红凶手:吴嘉(张山山)薛红是柔柔美发店的店主之一,本打算退出“洗头圈”、开网店,梦想刚刚开始人就没了。
这是王楠楠案的后续,凶手一旦出手便停不下来。
薛红走后怀里抱个草莓娃娃,这就是13年前张思城从杜梅家中带走的那1个,所以法医在上面提取到小安宁的DNA。
薛红,怀中的草莓娃娃是13年前杜梅的女儿的
杜梅的女儿安宁案件11:2010齐莎莎案死者:齐莎莎(救活了)凶手:吴嘉(张山山)齐莎莎是薛红的合伙人、也就是柔柔美发店的另1位店主。
到店里“洗头”的男人形形色色、也不用真名实姓,究竟是谁杀了薛红,其实齐莎莎没什么头绪。
而吴嘉担心齐莎莎向警方告密,所以杀人灭口。
齐莎莎被害幸运的是,齐莎莎被救活,吴嘉还留下致命证据,他的左手被胸针刺破,在勒死齐莎莎的丝袜上留下1滴血。
法医老吕就是通过这滴血提取到2010案凶手的DNA、继而确认2010案和1997案是2个凶手、并且是父子关系。
还有,儿子杀手不超过25岁!
吴嘉的左手被刺破
法医老吕立大功陆队第一时间想到吴嘉,果然一番调查,吴嘉就是张山山,重点是吴嘉发给安宁的图片、也就是《人间乐园》暴露了他就是凶手的真相。
警方锁定吴嘉,在郊外1处池塘逮捕吴嘉,吴嘉被判死刑。
绝望的吴嘉
老卫手起枪响总结全剧24集、共11个案件,张思城、张山山父子各杀了3人。
张思城:图书管理员莫兰、京剧演员柳梦、单身母亲杜梅;另外,白晓芙的死,跟张思城有直接关系。
张山山:舞蹈演员王楠楠、柔柔美发店薛红和齐莎莎(被救活)。
《尘封十三年》再见。
有剧透,慎入!
1. 警察对于没破获的案子不应该能并则并吗?
为什么前四集陆行知一直在躲案子?
看完全剧也没看出来他在97年查案中受了什么伤害有什么心理阴影?
他在矫情什么?
2. 从第一集展示的2010年油画造型布景杀人,到后面与97年案件并案处理。
整个刑警队从上到下没人把这个和油画联系起来?
得到最后两集的时候才由杨哲点出来?
刑警也不至于这么和其他专业脱节吧?
3. 从前几集一些闪回的影像可以看到,王楠楠给凶手跳舞,并且王楠楠之死的第一案发地是在她的车内,警察也推理了王楠楠和凶手是认识的。
那么,基于QQ账号和身边的人摸排社会关系不是更近吗?
怎么放着QQ账号HB这么大的现成的疑点不管去查97年摩托车登记?
怎么想的?
看完前八集我给的三星,看到第14集改成了四星,希望后面不要出现什么幺蛾子。
先说优点:1、一部紧扣主要案件的传统刑侦剧,为什么这么查,查到了什么,怎么验证,如何排除,都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清晰展示。
97年陈晓还是新刑警,警队里面传帮带的传统也在破案过程的方方面面得以表现。
在调查过程中对女警员的顾虑和信任也比较真实合理。
2、每一个线索引出的支线克制,没有喧宾夺主,冲淡主线剧情,情节安排详略得当。
但最后对每一个分支也有交代,没有不了了之,基本上还原了现实中的工作情况。
3、对两个男主家庭刻画得当,虽然不知道最后感情部分能否与主线发生关联,但目前为止没有破坏主线,对完善人设、调节节奏产生有效助力。
PS:我很喜欢陈晓老婆的人设和演员的表达,能看出来她很爱丈夫,但是也抱有清晰独立的三观,演员把握的也很好,这种角色演不好会又茶又婊,但她塑造的乐观开朗、善良大方的女知识分子形象我完全能get√到。
4、目前为止的犯罪和调查手段合理,没有出现超乎常识的bug。
5、陈建斌演技很好,这个角色人设不太好,但是他拿捏得当,能看出来这个刑警是比较自信、固执,而不是故意怼人,成功塑造了一个积威尚在的老刑警。
缺点:1、这个剧一开始不抓人,尤其是前面连续发现尸体之后,其实是比较紧张压抑的,但是节奏给的轻松明快,让我有点出戏,后面调查线展开后逐渐适应了这个节奏。
2、不知道为什么,陈建斌和陈晓都一直怼这个局长,尤其是陈晓演技缺乏合理克制。
陈建斌的演绎,我还觉得是对老同事的一种调侃,陈晓骤然开始生气的演绎让我非常不解。
尤其是我看他们私下讨论,对这个领导的节操还是非常认可的?
3、分线确实比较多,如果最后收不回会烂尾,希望别烂尾。
这tm不叫烂尾?
结局太赶了吧,张思诚的家庭情况也没有提及,完完全全感受不到这个杀手的动机呀,对之前的犯罪细节完全没有串起来,仿佛那么多警察没日没夜几十年的努力全部都是泡沫,就算当时刑侦技术落后没办法及时侦破,但是面对这么多人的搜捕和调查,总得刻画一下凶手的心思缜密和变态冷酷吧。
哪怕专门拿一集出来介绍张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把这种变态心理传给儿子的。
整部剧看下来仿佛警察和凶手在两个世界,每次快要抓到手里的罪犯又丢了,到最后也没有介绍凶手的能耐。
我也知道现在国产剧一定要体现价值,从这部剧我能很清晰地感受到警察在破案时更多的无奈和遗憾,办案的过程就是不断排除疑犯,否定推测,最后在成千上万次尝试之后才能找到真正的线索,面对这些穷凶极恶之徒,他们是很伟大的。
这部剧里的主角体现了警察的严谨和在工作的“固执”,但就是这样的近乎疯狂的职业素养,才为我们带来了安宁。
但我想说,这部剧的反派除了变态以外,完完全全看不出心思缜密和狡猾,这又怎么能够体现警察的工作的艰辛呢?
而且,这种这种迂回穿插的叙事不知道是和谁学的,现在国产剧老爱用这个烂大街的套路,故事线看完乱七八糟,一集给你切好几回,就是简单的给你回忆当年的往事,搞得明明几集的故事,最后强行撑成20多集。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不比他是谁强?
这部剧没有烂尾 因为整部剧自始至终都很烂 不清楚给两颗星以上的是什么心态 如果是真心给出五星好评的人 我建议您去洗洗眼睛 多看些好剧提升下境界 其实像这类悬疑推理小说 观众从一开始就明白你凶手不可能在前面出现 24集的剧 但凡有脑子的观众都知道前面出现的嫌疑人是为了铺垫 这类小说也不是不能写的很精彩 比如东野圭吾的《新参者》前面调查的一堆嫌疑人注定不是真凶 但他们被怀疑都有理有据最后能构成一个逻辑闭环 也能让读者沉浸其中。
反观《尘封十三载》十几年前的一宗凶杀案 杀人手法不可谓不诡异 导演试图通过杀手把死者摆成一种姿势留下一根铅笔 把凶手描绘成变态杀人又不留痕迹的高手来吊观众的胃口 之后又莫名其妙安排了一堆好似背负了巨大秘密的嫌疑人 可结果这些嫌疑人个个性格扭曲 违背常理 匪夷所思 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他们同故事主线的关联不能说没有关系 只能说毫不相干 暗恋女主的杨哲 看上去内心阴暗 还喜欢艺术 把自己打扮成个成功人士目的就是开车带杨漫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拿出折叠刀在墙上划划 然后一段阴暗的表白 瓜皮似乎藏这么些隐没扮猪吃老虎 实则出自书香门第 被卫警察打了一顿 欺负了一通 拿汽油把房子和自己给点了…细虫看着像个狠人 动用心机把自己以前的老大刀哥给害了自己上位 然后智障到莫名其妙大街上把刀哥灭了口……甚至有观众说刀哥是个有血有肉的汉子??
这位大哥做事冲动 头脑简单 被戴了绿帽子还去和别人火并 就因为细虫一句话的挑拨…这些工具人个个似乎隐藏着秘密 但编剧没有能力把它们写的更符合逻辑 只能让他们都稀里糊涂的出现 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人物性格和行为逻辑不通 都是纸片人。
再说到剧中的警察 我认为该剧的年代来回穿插并不是硬伤 陈晓所饰演的陆行知也演出了一个警察从稚嫩青涩到被案件和岁月消磨的充满心事 内心挣扎 表情冷酷 但依然无法改变剧本太差所导致的人物不够丰满鲜活 陆和杨为了养女分开来住到说得通 然后说反正也分开过就索性离婚了……are you kidding me?! 另一个主角警察卫峥嵘 查案从来没有查到点上去 脾气却莫名其妙的大,最滑稽的莫过于 案件水落石出发现全是他造的孽……?!
卫深爱着白 结了婚还精神出轨和白以及白的儿子过年放炮 其乐融融仿佛一家人 自己的儿子和老婆都扔下不管?!
这是什么时髦的价值观?!
白小芙也是奇葩 为了报复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 然后一天酒后发情越老卫来家不成 就约在电影院里 结果被自己丈夫追杀然后车祸去世…她死以后 老卫可能是出于自责离她的儿子远远的 但十几年来不闻不问 甚至知道看到成年的吴嘉才觉得他像白小芙的儿子……?!
故事太荒唐我都写不下去了 不知道编剧的脑洞和自己水平之间究竟有怎样的鸿沟…最终结尾我只觉得莫名其妙 十三年前的凶手张 给人的感觉是窝囊胆小 毫无人格魅力 然而他杀的第一个女人似乎对他一往情深投怀送抱…?!
剧本到结尾也没有交代为啥凶手要把死者摆成那种姿势 还留下根铅笔…就因为模仿那副画…?!
两代杀手都是心理阴暗性格扭曲 智力看上去也不怎么高明 也没有什么反侦察意识 就这么点破事 愣是十三年都没查出来…最恶心人的莫过于最后像警察致敬的那段 你卫峥嵘陆行知全剧没有什么光辉形象展现出来 都脾气暴躁对领导长辈出言不逊 破案思维混乱 盗砸文具店逼死瓜皮,婚内出轨导致别人家破人亡 还无厘头的和刀哥称兄道弟 这样的所作所为 老百姓还跑到警队给他们鞠躬致意…?!
感人肺腑 莫名其妙!
最后请不要说此片是致敬人民警察的 即便这部剧对真实的刑警做过一番钻研 也没有展现出警察伟大的一面 硬上价值只能体现编剧导演的无能和肤浅。
最后结论 该剧逻辑混乱 价值观扭曲 对悬疑存在根本性的误解。
脑残作品一枚。
说实话,我觉得真的应该鼓励一下,以往的连环杀人案多是关注凶手的童年和内部家庭的矛盾,但是这一次却把凶手的家庭完整的呈现出来,不再是犯罪后,也不是先入为主的碎片化回忆,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伴随着案件的调查进入主线,在多个烟雾弹中让你我都辨别不明。
白晓芙因为和卫峥嵘赌气,所以嫁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果没想到这个人原生家庭不幸福,有童年心理创伤,而婚姻的不幸加剧了这个身世悲惨的人的痛苦,在一次偶然犯罪之后,他明确了杀人目标,一次又一次的血案最终让他变成一个连环杀人魔。
第二代凶手张山山,曾经一个阳光快乐的小男孩,虽然爸爸妈妈感情不和,但是因为母亲选择离婚,及时止损,并且还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叔叔,所以他还是幸福快乐的,和妈妈的生活只有阳光没有黑暗。
可惜他的爸爸终于把目标定在了妈妈身上,因为白晓芙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公交车撞死意外死亡,导致他从十岁开始,跟随阴暗的父亲,从天堂掉入地狱,每天只能面对父亲的毒打和见不到光的狭小空间,他的心灵也蒙上了尘,等到父亲死掉的那一刻,他心底的恶将他撕裂。
或许正是因为我们接受过他们的美好,所以当最后他们与恶并肩而行时才觉得不可置信。
我猜测了许多人,唯独没有想过是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和会把核桃夹在门缝里的小男孩。
最后陆行之说:“本性是个顽固的东西,但决定不了人生。
如果犯罪家庭的孩子,被幸福的家庭收养,或许就会过上正常的人生。
”也说不定,当人无法自愈时,有一个愿意治愈他/她的人出现,像阳光一样,或许真的能够开启新的人生。
2023年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认认真真拍悬疑的刑侦剧,吊打同期宣传特效的仙侠剧和流量明星主演爱情剧,也许它不值五分,但打五分是希望导演制片和编剧能好好反思一下,大陆剧早日支凌起来,拍一些有质感的电视剧。
十二集能说完的故事拉了二十四集,师徒人物刻画、相处模式套路化,还不如姚丰收马成群的故事线有意思,该说不说我果然比较喜欢群像
头一次见到主犯这么没有存在感的悬疑片
坚持不下去了。。。太拖沓太难看。。。
大部分拍得真的很好,有点真探那味儿了,选景道具运镜画面都很讲究,可以看出制作精良,本来觉得评分低了,看完才知道人们说的虎头蛇尾确实是有点,结尾几集有点赶了仿佛换了编剧和剪辑的割裂感,突然变简陋,剪的乱七八糟,扣一星,卫和白的感情线特别不喜欢,放在整个剧里显得拧巴有点毁卫的人设。陈晓和啜妮的夫妻完全不像演的太自然了,三岁宁宁的小演员也挺牛,最喜欢这对警察教师夫妇对小女孩的救赎线了很感人。以及,不介意男本位叙事的话值得一看,总体还是不错的悬疑探案剧。
故布疑云的血腥开场+过于明显的嫌疑指向+竹篮打水的逐个排除+一筹莫展的侦查瓶颈+陡然解锁的破案真相+草率匆忙的自圆其说。 ——现代国产悬疑剧标配套路?
如果把后面的煽情上价值的力气都用来好好解释案件就好了。一整个警察局没一个人想到翻翻名画就离谱。卫峥嵘人设太烂了,说专业能力吧,白月光去世就撂挑子不管放任连环杀人犯继续作案,说感情吧……他都不配谈感情。ps:真的很不喜欢凶手就是主角身边人的设定,有一种作弊的感觉……
情节老套 逻辑差 分镜节奏差 不是套个滤镜就能吹质感的 还有滥俗悬疑剧令人作呕的奇观化女尸
刚看完两集真的好上头!我们陆队在监控里偷偷看师父是什么深情人设妈耶!还有大橘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拖鞋背心保温杯,你大爷就是你大爷,演技太牛了,十三年前后完全是俩人啊!内容上,作为悬疑剧而言案子的离奇感有(害怕一些奇奇怪怪的死亡现场),破案方式看起来也很写实,主角不是那种开挂逼王,赞!看到现在的感受是:半死不活的迷雾好像有救了?!
陈晓真是又帅又有演技。比以前沉稳了不少。陈建斌的演技也不错。头发多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假发。谭凯演了个凶狠角色。但是经常看到他在做抖音带货直播。看剧的时候,总是出戏,生怕他突然大喊一句:123!上链接!
不太行,看了几集追不下去了。第一集陈晓说“我们风兵草甲了”,另一个警察说听不懂,陈晓叫人家多读读书。。。有这么说话的警察吗?这台词也太可怕了吧!另外,最烦没啥幽默感还非要往里面加搞笑情节的导演和编剧。演员也不行,好像都不在状态。这分数八点多是认真的吗?
和他是谁半斤八两,不懂为什么分还不低,最后破案全靠凶手和警察老熟人直接点兵点将,中间怀疑对象理由都很薄弱。为了身份调换,老警察突然失了智。最后把前面的凶手直接写死了挖的坑也不用填了,烂尾烂得莫名其妙。
探案的部分不难看,但是也不好看。陆的老婆和女儿人设都很讨厌,看了就烦。一个个夫妻关系都那么奇葩,最后还要来个家和万事兴,我看按编剧这个家庭观,小孩各个都要去犯罪。
本来想打4星,放到《他是谁》后播,直接打6星。
不知道在干嘛切来切去的就为这点事。
拍过去的事没让你用过去的思维和技术拍。。。
前半部分线索过于繁冗,嫌疑人太多,基本半溜号看的,后半段剧情渐渐紧凑清晰起来。陈建斌比演皇上时候精彩了不是一星半点。陈晓还是去演古装偶像剧吧,尤其是一演到家庭剧情部分,就整个面瘫脸。
感觉最后两集破的有点莫名其妙的
20230417 算是把悬念留到了最后,卫峥嵘老了老了变成了老陆!陆行知拜师傅,摆着摆着成了老卫头,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别的抛开不说,卫峥嵘能对白晓芙儿子十几年不闻不问这个设定我真的不太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