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歌手冈德曼
Gundermann
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
主演:彼得·施耐德,比亚内·梅德尔,亚历山大·谢尔,米兰·佩舍尔,希尔玛·艾奇霍恩,安娜·乌特伯格,索斯藤·默滕,阿克西尔·普拉尔,克里斯蒂安·斯基宾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8
简介:该片是关于前东德歌手格哈德•冈德曼动荡生平的传记电影。冈德曼白天在露天煤矿驾驶着挖土车,但晚上却作为歌手登上舞台,以自己创作的音乐感染他人。他以生活和生死为题材,却也涉及政治和社会批判主题。凭借其颇具个人化和真实感、既忧郁又富有诗意的作品,他成为八十年代东德地区的大众偶 像,但也时常遭遇同上级的冲突。甚至在两德统..详细 >
影片中的演唱会很有感染力,很真实的场景。主人公生活里面有矛盾痛苦,也有开心愉快的日常。整体很自然。
一个闷骚男工人的艺术与人生成长史,男主角演员刻画很逼真
8.歌词写的真好,让我再次惊讶怎么有人懂得这样运用文字,内心如此丰富,才思真是如泉涌般时刻都涌出来,可能有些人真的是带着使命来的。充分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挣扎,而不是简单的批判,个人的选择有时候是很困难的。
并不“好看”,德国风格的精确、隐忍展现东德“小粉红”的罪与罚,最后他将自己的错误归结于“我没有个人空间,认为其他人也不应该有”。德国总是出这些人:弹古典乐的纳粹、理想主义斯塔西还有一丝不苟还原他们的导演和演员。
类似于中国金鸡奖入围的水平,笑尿
歌曲很好听,歌词和剧情融合得非常自然,最后的音乐会尤其感人;画面也很美,对时代气息的把握非常到位,特别是拍摄煤矿的广角镜头,瞬间让我明白了“工业美学”的含义;最可贵的还是对史塔西的反思。影片并没有简单地把加害者和受害者划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谴责前者,同情后者,要求前者向后者道歉。相反,它恰恰在质疑这种流行的二元对立思维,尽力描绘东德社会中个人与种种组织的复杂关系。东德政权倒台后,人们尽可以指责一个人与当权者合作的行为是做了帮凶;但如果你是个看不清未来的局中人,又该如何行动呢?影片的双线叙事逐渐揭开主角与史塔西的复杂关系:他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既是合作者,也是反抗者。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文艺作品,也希望它们能有更多观众。
说实话,我是看到中间偏后才看懂这电影是双线叙事。并不是没有发现不对劲,只觉得一些地方不符合逻辑,单纯以为是跳跃性的叙事,后来仔细想是因为它没有明显的“分割线”造成的,而且多数也只是平凡琐事,没有连续性也正常。这也是电影从4星降到3星的原因。涉及政治,政治立意却不明确,音乐非常好听,是加分项。说它打趴了《无主之作》,我不懂。
告密文化当然是不可取的,会被对手当作道德污点来无限放大乃至摧毁整个事业的合法性。
叙述有问题 时间线很混乱 我想这些经历 所有走过苏联模式的国家里的人民都经历过 事后 人们轻而易举的能指责别人 却忘记自己制造的苦难 为自己开脱
音乐特别好听
与自己和解?
土味德语歌还挺好听的…
大场景的色调很喜欢。但剪辑真的对不了解这段历史和冈德曼的观众非常不友好。
作为传记片略有些面面俱到,歌曲使用手法也较单一,但歌词本身写得真好。
既然曾经做过间谍,就应该付出代价,及时勇敢坦诚也不代表可以原谅。导演最后表现出的对歌手的同情真是让人遗憾。
闷
歌很好听。挖煤机太酷了。
作为一名音乐家的传记电影,整体质量不过不失。遵循古典主义叙事结构,从不同侧面塑造人物的内心与经历,但是语法上还是有些过于谨慎了。不过,将工人阶级式创作的迷人和平易的状态展现得较为出色。每次演出,镜头都扫过观众的脸,是刻画Gunderman的音乐与底层社会阶级产生共鸣的简单有效的手段。
过于沉闷,只看了1个小时。
比蚂蚁森林偷能量还要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