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ny Dreadful是我看过最好看的恐怖剧。
黑暗,鬼怪,悬疑,恐惧,神学,人性,各种吸引我的主题,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上演。
上帝,恶魔,希腊神话,路西法,德古拉,吸血鬼,道林格雷,女巫与狼人,Frankenstein和他复活的monster,设定十分宏大。
英式台词,大量引用英国浪漫主义的诗歌,如雪莱,布莱克,华兹华斯等。
用大量的对话和独白来演绎内在心理,恐惧,情感,欲望,孤独,人性的黑暗与暴力,这种表演内在张力强大无比。
无需惊人的特效,如此精致,充满艺术和诗歌文学气息的英式台词,太惊艳了。
Eva演得最好的剧,没有之一,Vanessa Ives。
对于Monster,在丑陋的外表下,被世人所弃,又感觉他是魔鬼与天使的共生,大量的诗歌从他的口中说出,把全剧提到了更高的艺术层面。
前几天无意想起了Venassa Ives这个角色,画了一张她的素描,才想起来第三季去年没追完,今天补了一下最后两集。
女神,死了😂
全剧终 落寞浊骨 挣扎和梦想抵不过宿命论 不是投降 而是命中归宿 这一季很清晰 purpose是总在环绕的语句 又暖心的精神强大的amigo 最终漫溢感恩 你们是family 光明在上只是各自的悲伤 甚至是孤独黑暗的Dracula,看透而不在care此世的Dorian Gray,回忆太过苦痛却不愿丧失唯一骨肉记忆的Lily…这样的支线人物的悲伤 也令人痛彻心扉 非此世苦痛 而是要继续走下去的苦痛 人性 信仰 情爱 何以丧失?
结局的诗歌飘然而至 Wordsworth“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他说,wither is fled the visionary gleam丨where is it now丨the glory and the dream…丧失但是我们仍在 请为我流泪 请爱我至终 于是帷幕嘎然而止 美而痛。
三季追完了 原来是部爱情文艺片/适合细节控和学心理学的 节奏有点慢 如果不是有演员魅力撑的话 早就弃了 画面挺美 Sir Malcolm超帅 (有胡子比较帅)尤其最后一季 一开始因为女儿的关系恨女主 后来应该是爱上女主了 但因为看她长大当她女儿 而且还跟她老妈有一腿 所以下不了手 女主骨子里就是恋父情结 羡慕闺蜜有这样的父亲 后来勾引闺蜜的未婚夫 以及BF狼人 德古拉 都跟Sir Malcolm一种类型 高 有胡子 德古拉竟然还是个博物学家 讲故事那段瞬间回到女主童年听老头讲故事的感觉 这戏有很多佛洛依德元素 自从女主半夜去敲Malcolm房门把老头吓到之后 就一直回避她 之后女主就去找狼人安慰 狼人意识到她跟Malcolm有纠葛 也有狼人自身原因 没在一起女主当时是准备摆脱老头的阴影跟狼人一起的 后来女主也写信给Malcolm没得到回应的情况下 最终投向吸血鬼德古拉的怀抱 挺女权的戏 这戏男人骨子里都有点懦弱 遇事逃避的多
诗歌一样的语言+凄美的场景+澎湃的视觉美学,我只是想问问看完三季了,有没有和我有同样既视感的观众?
为什么集集有掐脖子和热泪盈眶?
单手掐,双手掐,侧面盈眶,正面盈眶,谁能告诉剧中哪位猪脚没掐过别人的脖子的?
报仇掐也就算了,爱爱时也掐,友情需要掐,爱情也要掐,真服了,身为一个狼人,两集内必哭一次,看来男人也是水做的,要不就是尿憋的。
整体不错,除了掐和泪。
第三季越看越失望,本片野心较大,可惜拍的一塌糊涂,全篇提到了吸血鬼、驱魔、狼人、科学怪人、女巫、道林格雷、化身博士、海底两万里等科幻小说里面的元素,但但但给人一种早泄男撩骚的感觉,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取悦不了。
全片维克托支线相关,包括莉莉、道林格雷、科学怪人、化身博士,钱德勒支线,包括狼人和北美印第安支线去掉,做点剪辑可以完全不影响主线剧情。
印第安老头最后跟钱德勒说,他给予的力量可以帮钱德勒救女主,然而结局居然没有变狼人救搞定了;第一季吸血鬼形象和最后一季大大不同,也搞不清为什么这么设定;本剧还贡献了最弱吸血鬼设定,人海般的吸血鬼居然干不过几个普通人,就连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这种毫无战力设定的角色都能像狂战士一般蹂躏吸血鬼大军。
本剧换个名字,就讲讲吸血鬼和恶魔,一个mini剧内容足以。
0306lily的演员虽然不好看,但是她真的演技好,把性感驾驭的淋漓极致。
之前演的应召女郎的秘密日记也是一样。
艾娃女神太瘦了啊,瘦的都脱了像了啊!
和德古拉xxoo之后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我见犹怜!
但是调皮的弹幕竟然说操哭了!
笑死我了!
联想起晚上开黑,酥酥一直大喊宝贝!
疼么!
忍不住笑啊!
还有另外一个人,一本正经的说道:谁要来艹我!
笑死了。
狼没有杀他亲爸那会我以为会是印第安老爹动手,结果是爵士大叔,非常意外却又合情合理。
三部看完了,听说《天使之城》是新的故事了。
就是这么决定了,《低俗怪谈》比隔壁《美国恐怖故事》好看多了,真的好看多了,真的真的好看多了!
豆瓣评分对比,《美国恐怖故事》总共拍了十部外加两部外传作品,其中最高的也只有第二季的8.7分,现在的美恐上7分都很艰难,但是《低俗怪谈》从第二季开始,质量一直很稳定,分数固定在了8.3,只能说《低俗怪谈》的台词真的很棒,导演和编剧都是有文学基础的人,《美国恐怖故事》反而成了单元剧的年货,没了以前的那种经验,预告和片头华而不实,阵容也一部比一部更妖魔鬼怪,没有一套很完整的故事,每部画风都在变,导致就跟看《恐怖大师》似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不如它的姊妹篇《美国犯罪故事》《低俗怪谈》属于开局没有那么惊艳,通过慢节奏,积累各个角色的感情矛盾,最后将每一块的铺垫完美代入在了一起,不得不说这是作为连续剧最棒的设计,就应该将每个角色塑造的立体一点,有这种前期的沉淀才能让后续把每个铺垫巧妙缝在一起,构成不亚于单元剧那样的精彩也许我看慢节奏的剧就是多,非常喜欢慢慢讲故事,让我慢慢去品味,从《极地恶灵》过来的,已经被那种英国的文学底蕴所吸引,如果你说它是强盗国,的确如此,可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绅士依然存在,文学大师也甩了我们这种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学者不知道多少条街,每一段台词如同看《蜘蛛侠》一般,反而《纸牌屋》无论西班牙还是韩国的都让人觉得有强盗味道吧。
《低俗怪谈》能和别的剧媲美的在我眼里只有墨西哥剧《画之屋》,把文学这方面实在玩的太6了《美国恐怖故事》全程给我有一种阴阳怪气的感觉,预告每次都花里胡哨。
《低俗怪谈》可没从那些擦边物下手,人家是真的很严肃的改编小说,很严肃的在拍剧,从一开始各种恐怖文学角色的一锅炖到现在的怪谈大杂烩,无不例外,这是一部高颜值的剧。
《低俗怪谈:天使之城》听说换女主了,但是就预告来看仍然比《美国恐怖故事》厉害了不知道多少,至少没请感情缺乏的Gaga,也没请guy里guy气的昆图
先从瓦妮莎来说,她阴郁,她恐惧,连她的笑都散发出来深深的孤独和悲伤,她失去挚友,失去家人,信仰上帝,却被路西法纠缠,她心中向往爱,相信世上还有善意存在,自己爱的人却一个个的离开,终于在本季开始,她孤零零的躲在废墟一样的房子里,被唯一一个留下来的还关心她的人介绍给心理医生,她去了,见到那个曾经用生命保护她的女巫的后人,那个叫她“我的小蝎子”的女巫的后人,她试图改变自己,试图走出恐惧,心理医生建议她去尝试新事物,去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她也因为这段治疗回忆起自己失去的那段记忆,终于明白自己的这段记忆并不像医生说的那样是禁忌,而是属于自己的力量,被路西法和德古拉所惧怕的力量,因为她相信上帝,她得到保护自己的力量,不管她是什么人,不管她身体里的那个拥有强大力量以至于被多数邪恶力量觊觎的人是不是莉莉丝,她不会屈服,因为她有自己的意志,她有坚定的信念。
医生,可怜的医生,这一季的医生心中的阳光渐渐被乌云遮挡,从小失去母亲的打击让他沉迷于重塑生命,成为创造者,并且极度渴望被需要,但是接连的打击让他对自己创造的第三个人抱着很大的信念,终于,那个女孩重生以后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需要他,爱他,并且成为他的初恋,他也爱上这个女孩,但记忆总是带给人伤痛,不死之身则会让人无所顾忌的报复,女孩的离开让他崩溃,试图挽回爱情,但被拒绝以后,他沉迷于药物,并且试图利用科学让女孩重新成为他一个人的天使,他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理由,他依然只是渴望被爱的那个小男孩。
好吧,感觉这一季几乎没有爵士和道尔什么事儿狼人,曾经的记忆让他越陷越深,在加上离开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人,包括前一个爱人的死亡,父亲为抢回他的不择手段,女巫对心智扰乱,终于,让他的信念倒塌,成为反派。
但是真心不喜欢这种设定,本来以为他会是那个站在女主身边守护她的人,结果呢,感觉他的智商真的在这一季不停的秀下线。
Penny Dreadful的编剧John Logan据传本人是Eva Green的粉丝,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撰写打造了Vanessa Ives这一角色。
乍看之下这个角色几乎是人人都会爱上的那种“理想女神”,美丽、坚强、善解人意但是又不失之于古板无趣。
恰恰相反,她身上的黑暗、神秘和诱惑力至少和她光明的一面一样吸引人,甚至在性魅力上来说更加吸引人。
角色的塑造当然很成功,也非常有观众缘,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角色的塑造乃至她的成功都充满了男性主义的视角。
Vanessa在剧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两面性:一方面她坚韧地包容和滋养,反映传统社会中赋予女性经典的“母性”角色的一面。
剧中其他主要人物不论社会地位和内心各种心理阴影,在她那里似乎总能找到包容和安慰。
S1中德古拉手下的一个男孩被马尔科姆爵士一众人抓住后囚禁于地下室,神智不清中每每呼唤Vanessa。
马尔科姆曾经问他为何要找Vanessa,男孩的回答几乎代表了剧中所有疯狂追寻Vanessa的雄性心态:“Why does everybody want her? So nurturing,isn’t she? ” Vanessa从广义上代表的是“自然”,是那个和人为力量创造出来的世界相对的自然。
自然神秘而永恒,产生创造一切、包容一切。
而回归母体,回归自然几乎是每个在这个险恶世界求生生物的本能。
然而另一方面,Vanessa又是邪恶之母,是带来“人类”全体灭绝的终极恐怖存在。
这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另一面态度:自然同时代表着力量和毁灭。
有生既有死,生生死死,轮回不息。
在这生死轮回中,人的存在是短暂、脆弱而渺小的,而自然是神秘、永恒长存、无情地看着这生死轮回一遍遍上演的。
人可以膜拜自然,利用自然,但是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自然。
因此女性原始丰饶的生育能力对男人而言既神秘又有些莫名的恐怖。
经典男性的形象是“超人”,“超”意味着超越自然性、动物性,男性在征服改造自然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经典女性的形象是“神性”的,代表安稳、亘古不变的春华秋实、出生死亡的轮回。
很多远古文明中,包括罗马(基督教之前),南美等,都崇奉大母神一类的角色,形象常常是个丰乳肥臀的女性。
这位神祇除了掌管生殖,往往还掌管刑罚和死亡,正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从而对代表自然的女性这种又爱又畏的矛盾心理。
Vanessa这一角色堪称是男权视角下对女性这一双重矛盾印象的现代版演绎。
伊森的阿帕奇父亲对着Vanessa道出了所有男性的心声:“You’re one evil fertile bitch. You’re the love of all our dreams and the terror of all our nightmares”。
然而不管是被捧上神坛的圣女也罢,还是被唾弃的邪恶贱人也好,在男权世界的传统观点里女性唯一不能切合的角色就是和男性一样的凡人,有血肉,有同样生理缺陷和需求,有人性的各种优点缺点。
女性因为生育和照看幼儿的生理机能被牢牢绑在“天然动物性”的角色里,很难实现社会意义上的“transcendence”。
因此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父权社会女性无法成为“主体“,永远只能作为被动的、次级的”客体“存在。
Vanessa“邪恶之母“的身份,换成是相似的男性角色必然会被设定为邪恶本身,而不会变成别别扭扭的“邪恶之父”。
就算表面上把她捧上了天,作为全人类生杀大权的掌握者,她也还是个“客体”,无法主动地创造和毁灭。
她的功勋和罪过要通过她的丈夫或儿子才得以间接实现。
再来说说Vanessa的“原罪”:女性的性魅力。
男性作为“超人“的特性,希望对周遭的世界有掌控感,因此对自然、尤其是让自己失控的动物性有着本能的排斥。
吸引越强烈原始,排斥感就越强。
所以女性的原罪就是她们的性魅力。
S1中一众男性角色在破译了路西法的预言后曾经讨论,为何Vanessa被认定为邪恶之母,以及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带来末日的多是女性,(如:埃及的阿姆奈特)。
马尔科姆爵士说了大实话:女性对男性这种性诱惑力和基于性魅力上的掌控力普遍被认为是“邪恶”的 (怪罪外界诱惑比深究自身的禁不起诱惑容易的多)。
所以Vanessa每次开启自己邪恶的一面(从第一次勾引Mina未婚夫被路西法附身,和格雷一夜情后又被附身,最后沦为德古拉的新娘)的契机全部都和她放纵的性行为有关。
这一点在表现传统男权世界压抑女性性欲和性快感上如此明显,以致于女性自己都将任何“性快感”内化为邪恶和堕落。
对比之下,格林和剧中那么多男男女女,不论死人还是活人地乱搞也没见引出什么世界末日的预言来。
Vanessa从格林家回来发病后,维根斯坦医生其实对马尔科姆爵士说过一段心理分析,认为Vanessa的病不是什么恶魔附体,而是人生早期受过性创伤,所以在一些“变态”性行为(和格雷那一段是有点儿虐待的意思)中激发出潜意识深处的负疚感,因而作出了应激性反应。
这一段分析实在精彩。
Vanessa遭遇的种种,既可以顺着剧中故事明线按照天使恶魔的设定解释,又一路暗含着各种从维多利亚晚期兴起的心理学尤其是性心理的分析。
从S1中维根斯坦到S3中心理医生对Vanessa的分析都反映了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性心理造成的扭曲和压抑。
此外,剧中很多设置,尤其是Vanessa被送入精神病院的部分也不是编造,而是维多利亚时代确实存在的社会现实。
女性任何的心理问题,不分析她们的处境和社会根源,动不动就被归咎于“女性癔病”或“神经症”。
如果任何女性表现出明显的不合当时社会规范的“女性行为”,从对抚养孩子没有热情到“性欲过剩”,都有可能被认为是“精神病”或发疯的表现。
甚至有些时候仅仅是亲属、丈夫为了倾吞她们的财产也可以编造她们有病,而将她们送去精神病院。
而那里种种打着科学名号的“治疗”,多是惨无人道的虐待。
剧中Vanessa所忍受的高压水击,身体束缚,甚至终极解决方案“切颅术“全部都是当时这类精神病院实际进行过的操作。
Logan为女神所写的剧本,恰恰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里即使被架上神坛也难逃的被压迫和牺牲者的身份命运。
希望维多利亚时代后已经200年的现代女性能在享受追剧的同时,对自己的性别有更加觉醒的意识。
自始至終小博士製造活屍這件事都沒被其他主角知道,有點意外。
Brona被復活之後第一次參加Dorian的舞會,彼時Ethan被Vanessa邀請但是恰逢月圓之夜所以拒絕了,於是錯失互認機會。
Brona恢復記憶後說過有一個男子曾真心待她,是個美國人,顯然指的Ethan,而Ethan也確實在第一季對Brona表現出真愛的樣子... 兩位被復活的殭屍都認識女主,但除博士和Dorian以外所有主角都不知道博士完成的這個轟動科學史的實驗,主要是因爲Ethan之後再沒見過Brona。
劇終Brona離開Dorian,Ethan槍斃Vanessa,很想知道如果 Brona和Ethan相見了會怎樣,Brona會取代Vanessa在Ethan心中的地位嗎,舊情復燃?
越来越棒了
烂尾...
画面打光服装场景台词戏剧感的英恐完全是我命,伊娃就是我意中人。
杰西卡·巴登 莎拉·格林 露点
这剧的台词巨赞~就是有些人物设定太讨厌
这才是戏剧啊,画面打光服装场景台词表演全部牛逼。不晓得为虾米颁奖季没有大放异彩。第4集还能更牛逼一点么?基本上就一个场景,两个演员走完整集。我勒个去。
针对剧情来说,耐着性子看完最后一季,这一季可以简称为Ms Ives的神zuo。服装道具犀利依旧,狼人造型有欠缺。镜头节奏流畅,鸟瞰大远景构图精美,良心剧。魔幻题材拍成了神话故事意淫(虽然二者间也没有明确界限),有些受不了浓郁的戏剧化的教化味儿,难道是编导故意追求布式“间离效果”?
伊森这人从一开始就让我非常恶心
本剧最大的败笔是所有角色都塑造的不错除了女主。女主如唐僧,三季以来原地踏步,也怪每季主线无一例外都关于XX想要女主的submission。前两季的看点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主角团如何像家庭一样联合起来战怪,本季线散怪老且cliche,亮点寥寥,幸好结束了。
2016年夏天我的精神支柱。17年夏天终于看了最后一集。该结束了。
伊娃
结尾大战扣分,精神病院两人戏惊喜。三季的线收到这里才算好看。
情节基本崩了 但服化道音乐画面的美感很强
后几集快进看的,剧情越来越没意思了
吸血鬼和狼人,上帝和路西法,科学怪人,歌剧魅影,道林格雷的画像,融合了很多经典故事,素造了一个维多利亚时期黑暗混沌的众生(和众怪物)群像。
看完了 真好看 把三流的街边怪谈讲出了一流的文艺和历史感 自我抗争和妥协的主题太令人动容了
结果这一季好多部分还把我看哭了!
we all alone
就这么不明不白的结束了,气氛倒是烘托的很好,可是几条线都是乱糟糟的样子。女神抗争到最后,还是放弃了,白折腾了。那么强悍的德古拉打几个普通人居然还一个没死。
没有一个人的故事线是完整的,好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