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剧透预警》果不其然大哭特哭、缓了很久。
最近在看《生活大爆炸》,因为喜欢谢耳朵遂想找Jim的其他作品来看,发现这部恰好还是be,正合我意(好吧,有时候真的很想劝自己不必自讨苦吃×这部影片让我对爱情和死亡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触。
看到尾声,先是感到无比悲痛,然后是一种释怀。
最后,科特躺在病床上即将去世时,护士告诉迈克,科特还能听见,让迈克说自己永远爱他、能自己照顾好自己、放心地走吧。
迈克看着科特的父母都说出了这些话,但他不能。
如果这是拍戏就好了。
如果是拍戏,一切都只是剧本,拍摄结束后演员如常站起,从未罹患要命的绝症,爱人不必面临生离死别的悲痛。
看似抽离,其实是更深的陷入。
所以迈克追上去,问科特,你感觉怎么样?
What about me?What should I do next?没有人能告诉自己,失去挚爱、失去第二个家后(尤其是已经失去过一个了),人该怎样自己活下去。
科特说,You'll know.这也是全片最打动我的地方。
没有人能立刻给出一个答案,失去挚爱、相伴十四年的人后该怎样独自生活,但是你终究会知道的。
所以迈克说You can go now.现在你可以走了,现在我可以自己面对了,现在我能好好活下去了,现在我可以接受你走了。
我也在此刻感到巨大的悲恸后终于平静的释然。
影片最后还有一处很触动我:迈克说他们的爱情不是完美的故事,却是真实的故事。
我想这样就够了,不需要完美,真实就已经相当足够了。
未来千变万化,这世上永不会有始终不变的东西。
然而,我们曾经相爱,我现在还活着,我就有勇气继续生活。
迈克在悼词中说他与科特的爱是一份礼物,我在此终于再次明了,生命也是一份礼物。
纵然终需走向令人畏惧悲伤的终点,它仍然摇曳生姿。
它不完美,但真实。
当然这部影片也有一些让我不够满意的地方:对彼此相伴的十四年刻画过少,有些仓促,情感铺垫不足,导致对结尾段落的感情代入不够等。
故事讲述了一对男同,从热恋到相看两厌,最终一个确诊癌症,BE的故事。
仅看这个故事,如果是发生在正常夫妻之间,是否还会有如此的效果呢?
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花心的男孩,两人同居十三年,最终男孩确诊癌症离世。
似乎如果是这样,这个故事将变得平平无味。
看影片之前并不知道这是一部改编作品,看到很多短评都提到,两人历经千辛万苦才在一起,然后这份千辛万苦在影片中并未表现,只是有人物不知道如何跟父母解释来展现。
但如果影片真的把那段千辛万苦表现出来是不是会让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变成狗血伦理呢?
What about me, Kit? What should I do next?You'll know. So, have you got evething you need? You are gonna be okay. Yeah, I am gonna be okay.:It's gonna be incredibly hard,but I'm gonna be okay.Thank you for the past 13 years.Thank you for giving me a family. Thank you for loving me. You can go now. 这一段很打动我,自己所爱的人总会离开,我们必须面对,尽管会很艰难,但总会过去,“I am gonna be Okay”。
看完开头十分钟我知道是个温柔的同性电影,主角看对眼后,在一起了,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都会有争吵分歧。
我以为就会一般的剧情一样,他们会想通然后道歉,继续生活在一起,happyend完美。
但没有,他们分居后kit出现问题。
人生就是这样,在想不到的地方总有变故,那么就只能接受他,用更好的方式去渡过。
并且,我们都知道人生的终点就是死亡,我们正一天天的接近。
Michael和Kit或许从来都不是一样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对工作的态度和生活状态,他们的社交,他们的家庭和背景,就像婚姻咨询说的一样,他们已经相看两厌却还是很爱对方。
而在真正的分别面前,好像爱才是唯一的正解,他们终于开始尝试一些对方的方式:不管是那几口烟还是关于出轨的坦白。
而我想他们最终决定结婚的时候才是他们都真正明白婚姻的含义,我们会捆绑我们的生命,去学习对方的样子爱对方。
头绝症是无法避免的分离,也永远不会像是电视机一样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Michael终于还是失去了Kit。
故事的最后他没有只说爱,而是说我准备好了,准备好面对新的人生和没有地方的生活,准备好照顾对方的家庭和成为新的融入了前任的影响的自己。
先讲感受最深刻的片段:在病床上做最后告别的时候,插入了一段mike采访kit的脱离片场的片段,一下子把整部电影给演的活了起来。
我其实一直都超级讨厌BE的影视剧或者书籍,因为总觉得人生苦短,现实生活已经很难顶了,属实没必要在精神生活里还给自己找虐,但是这部电影确实不一样。
虽然作者给了kit一个患癌去世的结局,但是却未必就是个坏的结局。
剧情中有一个我不喜欢但却非常现实的情节,就是mike一直怀疑kit和seb之间有点什么,在人生的最后时刻,kit也终于坦白这是真的,但mike并没有多么的惊诧。
好像两个人爱到最后,犯错也变成了可以被原谅的事情,即使是原则性的错误,也被接受了。
整部电影真的只在讲一件事情,即两个人应该如何相爱和互相支撑,怎么将生命这短短的路程走的相对丰满一些。
TVLINE的编辑部主编Michael从小学五年级就认识到自己是同🌈,精彩的是他明确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刻,目击证人是他麻麻。
尴尬呼之欲出,倒也省却了日后面对家人躲闪或解释的麻烦。
尽管如此,个性稍显内向的他在情场上一路磕磕绊绊,直到遇见了摄影师Kit。
和所有情人一样,分分合合是家常便饭,可当两人即将走出倦怠期,取得谅解,就这样相伴到老的时候,韩剧照入现实,Kit被诊断出了癌症……
不知怎得,看Michael跟Kit在确诊了是第四期癌症之后一起去到餐厅里面互相拿着相机对拍的时候,就想起来了那句歌词,“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 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只是心又飘到了哪里就连自己看也看不清......”如果开始的开始,我们就能独自一人去面对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们要去找个人跟自己一路同行?
如果找到了一个让你同行更加快乐,让你的旅程更多乐趣的同伴,在同行的路途中有人偶尔开了小差,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剧中最让我感动的几个momentMichael跟kit要了leaf来吸。
Michael让情儿去跟Kit见最后一面。
Kit的爸爸妈妈跟儿子告别,然后走了出去,给michael跟kit在一起最后的时刻。
如果是我,我应该会把自己扒光光,抱着我的爱人睡在一起吧。
毕竟,他一直最喜欢我光着身子抱着他的啊啊啊.......斯人已逝, 逝者如斯。
无论如何,kit看到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给全世界的人看,应该也会很开心吧。
关于Spoiler所有的好故事都离不开有趣的人物、精彩的情节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
我们选择一部电影,就是选择了跟随一位主人公和他开启一段未知的冒险,他笑我们就跟着开心,他哭我们也会随之难过。
当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似乎我们好像也实现了自己的某个梦想一样。
看电影的我们非常清楚,这是一段即安全又惊心动魄的旅程,所以我们喜欢精彩的电影,讨厌被剧透。
但总有例外。
对于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视作品来说,首先且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当结局早已注定,这个故事到底该如何讲述才能吸引观众?
比如去年上映的《奥本海默》,以及上一部同样给过我深刻观影印象的电影《萨利机长》。
它们都选择了从当事人的视角展开,挖掘人物的内心,呈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采用非线性叙事,打破观众的惯性思维,形成陌生化的观影体验。
《剧透预警》也是一样,但是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当代人的爱情故事,其奇观性和神秘性也远不如上面两部电影。
加之线性叙事的可预期性,这就对人物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本片而言,即Michael。
所以没有比“剧透预警”这四个字更适合作为本片的片名了:其一它完全符合主角Michael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其二本片是以Michael的视角展开的,对于他和Kit的爱情,也被无情的命运剧透了;其三跳脱于剧情之外,身为观众的我们也在被剧透,导演在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告诉了我们这不是一个happy ending的故事。
关于Michael、KitMichael和Kit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
餐厅约会的那场给了我们很多信息:爱好、对婚姻的态度,和家人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三观完全不合。
我们都知道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得那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Michael和Kit就是这两句话非极端的表现。
Michael小时候因为胖和父亲早逝,经常被同学嘲笑和排挤。
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安慰他,那句“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影响着Michael的一生。
五年级的时候当确认自己是同志的时候也是妈妈陪他一起。
也就是Michael的情感需求在妈妈这里能够及时得到回应。
后来妈妈癌症去世,Michael过早的失去了这份回应。
所以这也是Michael性格偏自卑和为什么狂买蓝精灵的原因。
用Michael的原话说,他是个工作到很晚,很早上床睡觉的人。
他的生活寄托似乎只有蓝精灵代表的童年和妈妈了。
Kit的父母是很好的人,但未必是很好的父母。
当Michael问Kit和父母的关系时,Kit并没有正面回答,包括他在确认自己是同志之后,也始终都没有告诉父母。
从Kit父母出现的前边的几场戏我们能看出,巴布和玛利莲是比较专注自我的人。
尤其是玛丽莲,还有些强势的性格。
接Kit出院那场戏,“我提醒你,他现在心情不好”,这句话Kit和玛丽莲前后脚各说过一次,这绝不是偶尔巧合,还有玛丽莲对巴布连着说了三遍“现在去开车”,巴布刚上来气儿还没喘一口了。
Kit确诊后Michael陪他回父母家那场戏,从进门到吃晚饭,玛丽莲一直在说铁人三项的事,巴布想插句别的话题都失败了。
后来玛丽莲是看到Michael的表情不对,才停下来问Kit怎么样了。
这些并不是说Kit的父母不好,他们是开朗也很可爱的人,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可能会经常忽略Kit的情绪,所以Kit对情感的态度就是隐藏和逃避,不情绪化。
再有外表帅身材好的滤镜加持,这些在外人看来,Kit当然就成了很自信、很酷的人。
所以后来Kit会出轨赛巴斯钦、二人吵架时Michael会显得更情绪化就不意外了。
关于LoveMichael和Kit的爱情故事不过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缩影,从相遇相爱到相处摩擦再到相守抗癌。
如果是以单纯的客观视角来展现,也不过会变成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
片子是以Michael的视角来呈现,就像Michael的回忆录一样,我们跟随着Michael所见所感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的恋爱。
其中穿插了很多Michael的独白和幻想,他的小心思,他的自卑感,他眼中闪闪发光的Kit……
代入感给的足足的。
尤其我最喜欢的其中一场戏就是Michael和Kit在病床前告别,突然加入一段剧组拍戏的幻想。
因为整个电影中穿插了好几段Michael幻想小时候的肥皂剧片段,这些片段与当前Michael正在经历的事情是呼应的,这是Michael人物性格的体现(他是用童年治愈现在的人)。
只对我而言,我不是Michael那样的人,所以我对Michael始终有一点点的“抽离感”。
但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就是在遇到非常伤心痛苦的某件事时,多希望这是一场梦,多希望睡一觉,就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甚至有时候真的一觉醒来会恍惚间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Michael与Kit告别的那一刻,屏幕前的我说没感觉是不可能的,但是当“咔,各位,停拍”那个剧组出现后,Michael的独白以及追着Kit问“我该怎么办”,然后画面在幻想和现实“谢谢你,你可以走了”反复横跳,这次我彻底被带入了。
关于(屏幕前的)我们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不管是悲伤的爱情的事,吓人的恐怖故事,我们知道这是假的,我们始终是安全的。
我们可以体验犯罪的经历,而不用真的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可以经历复仇的爽感,而不用担心真的会被对方干掉;我们可以感受亲人的生离死别,而在出了影院后挽着他们的胳膊有说有笑……其实,看电影是我们在用一种凝视的方式窥探着别人的隐私。
当故事谢幕,我们庆幸,故事与我们无关,我们如此幸运,我还活着,某人还在,地球没有毁灭,宇宙也不会爆炸。
《剧透预警》落幕了,但Michael的生活没有落幕,我们的生活没有落幕,我们不必像他们那样经历刻骨铭心的分别,但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拿起相机留下此时此刻的小确幸。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害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世界末日一样。
附:个人觉得本片的音乐都很好听,所以专门列个清单给同样喜欢的朋友按需收藏CAN ' T GET YOU OUT OF MY HEAD——Kylie Minogue YOU MAKE ME FEEL ( MIGHTY REAL )——Sylvester GOOD TIME ——Brazilian Girls这三首是Michael与Kit相遇的夜店里的YOU AND ONLY YOU——by The Softies BLACK HOLE OF CALCUTTA——Pearl and the Beard SOMETHING——Sam Prekop 这三首是Michael与Kit餐馆约会NUMBER 1——GoldfrappEDGE OF THE OCEAN ——lvy 这两首是两人在Kit家约会HAWAIIAN SILKY——Sola Rosa在妮娜工作室见面的背景音乐HERE IT COMES——Doves Michael收拾Kit房间同志痕迹EYES ——Peter Bjorn And John 两人搬家同居时NEVER STOP BELIEVING IN SANTA CLAUS——Jocelyn Mackenzie & Uncle Monsterface Michael在新家装饰圣诞树SLEIGH RIDE——Mitch Ryder 两人与圣诞树第一次拍照时GROOVE IS IN THE HEART——Deee - Lite 第十三个圣诞节大家一起跳舞I WISH I WAS THE MOON——Neko Case这个没找到 QUIET HOUSES——Fleet Foxes 墨西哥卷饼店Kit说喜欢这首歌,一直用到开车回父母家SPRAINED ANKLE——Julien Baker Kit掉头发,呕吐时DEEP INLOVE ——Bonny Light Horseman开车去海边度假,片尾曲之一YOU WERE NEVER THERE——Diego Garcia 两人在后院聊天后来求婚时GRAVITY RIDES EVERYTHING——Modest Mouse Michael与Kit结婚宣誓DANCING ON MY OWN——Robyn 最后一次圣诞节一家人一起看《变装皇后》还有片中纯背景音乐,比如Kit发现Michael房间全是蓝精灵很逗的那段叫《Oh Papa》,大家可以搜作曲家Brain H .Kim,总共有14首。
剧透预警 正在听着六专哥的语音影评写影评九图请看大螳螂男大五十变(我的意思是黑色西装焊死在我老公身上)看这部的原因是被名字吸引了哈哈哈哈哈我还在想为什么解说前要打剧透预警 原来这个片就叫剧透预警[捂脸][OK]很老套的爱情故事很简单的be,但是看谢耳朵演正常人就是让我觉得很新奇,而且全篇的叙事手法很有特色,从小时候的情景喜剧幻想到最后病床处变成布景板都是很出彩的(六专哥也提到了最后的这个what about me很有感触),莫名联想到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
整部片节奏把握的很好,该乐乐该哭哭,前面那个三人出柜剧情给我笑到半死,以及男主的父母真的特别好,唯一槽点大概也是那段出轨剧情吧因为我也不太接受出轨。
补充一个点是最后癌症的照顾情节真的让我莫名联想豪斯医生第八季House和Wilson那段,,,死去的豪薇又在攻击我了,真的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2023的第一部电影 我算是泪点偏高的人 但看完哭了好久 是一个关于爱情和病魔的故事 男主两人从相识到相爱 再到发现癌症 最后结婚 婚后相守到对方离去 13年 14个圣诞节 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我知道我们能相守的时间不多了 我也知道 曾经我们都犯下错误 可是此时此刻我只想和你一起面对 故事题材虽然常见 但是导演很用心 美式笑话 美式喜剧的穿插让这个以悲伤结尾的电影不那么僵硬 情绪的渲染也十分到位 时间线拉的很快 但是在最后得知绝症后一起面对生活时又慢了下来 也暗示了时间的难熬 看到你开始脱发 痛倒在浴室 不断呕吐 面对这些 我需要坚强 所以在医院化疗 我对护士大吼:“我的丈夫需要一张床。
” 母亲的话也暗示了结局 她说跑道就在你面前 你的比赛就发生在眼前的路上 不能作弊 不能抄近道 只有走完全程令我难过的是这是导演的真实故事 另我更难过的是看到最后 护士告诉男主自己的丈夫还剩几个小时时的那种无奈 男主只能在身边陪着 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的丈夫 说我爱你 因为这时的他只剩下听觉 最后看着你慢慢离开 甚至还在幻想这或许只是在拍剧 那一刻我整个人泪崩 本以为会有40棵圣诞树 但其实只有14棵 我躺在圣诞树下 幻想着有了白发的你 向上看去 闪亮温馨的圣诞树充满希望 最后我搭上出租车 去往机场 飞向洛杉矶 我想 I’m ready
《星条红》+《剧透预警》连着看。所有的文艺作品,果然悲剧(后者)比喜剧(前者)更打动人心。
boring又typical,眼睛一酸是人之常情但是真哭出来又尬过头,亲密关系到了一定地步就一定要笑着原谅出轨吗,如果他没得癌症他会坦然告诉你实话吗???(Jim还不错,我就说总有一个平行世界的耳朵爱惨了圣诞节
有佳句,差火候。怎麼想都應該是相遇相愛、相處摩擦、攜手抗癌的三幕結構,然而第一幕甜蜜有限,第二幕草率交代,於是被前兩幕服務的第三幕就始終缺了幾把柴火,以情景喜劇的方式演繹少年時代故事很聰明,但是表現形式上和主線還是反差太大,顯得刻意插科打諢,情緒跳躍過大,讓人覺得有些突兀。喜頭悲尾的線性敘事始終有些無聊,看到最後覺得,還不如抗癌、相愛、少年三條線交叉敘述,提前讓觀眾適應情緒的變化。
勉为其难 生理不适
我更好奇Sebastian的视角
虽说是爱情片,但我看不来,
俩男主选的挺好(莫名觉得主治医生晦气)
快进
能不能所有gay电影都非要拍做ai…看sheldon演这些实在太出戏了
和世上无数爱侣一样 这段看似模范的关系也会遭遇瓶颈和危机 也会有谎言和秘密 也许要不是突如其来的噩耗 他们没走进婚礼的殿堂便会分道扬镳 但每年一起躺在圣诞树下望着对方的幸福是真的 夜半三更能抱着枕边人而眠的依靠是真的 相伴十余年心如刀割的不舍是真的 像片中最后所说的 这不是一个完美浪漫的love story 但却是真实的love story
一个满屋都是蓝精灵,一个从来只约炮不恋爱,在一起13年,你们深爱着彼此,有着要每年都躺在圣诞树下直到走不动路的承诺,却免不了相看两厌,同床异梦,直到一场恶化迅速的癌症,让你们重新开始宽宥和珍惜,才知道婚礼誓言里,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如同一句谶语,以吻封印。爱人的离去不是预演,但会没事的,留下的人还要重新出发。
论如何去和爱的人告别,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1,我下片子时候真不知道是sheldon演的,结果一边刷tbbt一边看这个真的好weird,2,我真不知道这是一部丧偶主题的片子。片子拍得非常明快,我感觉同性片子都是“死了都要爱爱”啊。时不时穿插幼年生活情景喜剧式的展现,让我想到了bojack。其实男友那角色真的特别纸片,this is all about michael,死掉的人会变成灰,变成角色,变成符号,变成创伤或者星星,反正不管变成什么都是依托在他人的记忆中,感受,只属于活人。可惜死亡比电影沉重,幸好电影没有死亡那么沉重。7分
A comfort film doing its job. What I need right now.
3.5
配乐相当不错,导演好品味。缺乏出挑的桥段,难免只能归入可供消遣的爱情电影。过了一晚上,不断回想谢耳朵告别的表演,觉得还是得加颗星,谢耳朵真是很好的演员。
谢耳朵这次可以提名了,比大爆炸里演技提升了不少。但是片子的基调我不喜欢,作者准备好了,我没有——没有一个正常人愿意一次次经历与挚爱的生死离别。从这一点上,恕我无法给高分。还有,谁TM的说这是喜剧的,枪毙,必须枪毙!!!
无法代入
没让我悲也没让我喜。
死别那块满分,但故事是真滴真滴俗。看到最后才知道是有真实原本的,不知道是怎么把角色拍的这么扁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