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focus的电影,画面很干净,但这部翻拍电影实在是没什么新意,表达的主题也是人们常说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但里面老纳粹说的一段话,我记忆犹新,显然那个老医生要比戴维活的明白的多,清楚的明白人的劣根性,明白一个种族的劣根性。
中国人何尝不是呢,everyone of them thinking only of themselves
①大卫和史蒂芬的扮演者,年轻与年老不符,年老扮演者换一下也许更加合适②大卫内敛稳重,史蒂芬轻浮张扬。
大卫更加合适团队合作,史蒂芬更加合适单人作战。
③医生演得真好,冷静、睿智、犀利,气场足,出手狠。
④三个年轻演员跟医生彪戏,唯瑞秋勉强压得住场⑤人物刻画细腻,性格分明。
⑥青春未必就是无敌!
海伦米伦就是例子!
一部让人从头到尾都摘不下眼的影片。
网上有一句话“你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或者暂时欺骗所有人,但你无法永远欺骗所有人”,这句话放在这里其实并不太合适,该片讲述的也是一个谎言的故事,但是面对自己的谎言,有些人不希望把谎言带入坟墓,也有些人要确保你把谎言带入坟墓。
良知这个东西,对任何人的价值是不同的。
底线高的人,良知就是障碍,阻碍你成就伟业、霸业的障碍,特别是片中的女人和青年。
但对底线低甚至没有底线的人,这东西根本不叫个事。
以色列人在70年代到东德执行任务,擒拿二战的纳粹医生狂人,其中的一些执行任务的戏还是有吸引力的,我国的《潜伏》、《黎明之前》也再现过,这也是本片不算闷的地方。
海伦米伦是个好演员,世界范围内这个岁数能出演动作戏的女性屈指可数,她算是垄断了。
故事非常吸引人,这种六七十年代谍战的感觉很棒,而且还有三十年后追凶的因素在里面,再加上德国纳粹、变态医生、以色列特工,题材就是基本上属于必看的电影,节奏,演技,场景也都俱佳,很是扣人心弦的作品。。。
电影的第一个长镜头就足够吸引人了。。。
本片翻拍自2007年的以色列同名电影《罪孽》。。。
两男一女共三个以色列的特工到东德对付一个隐藏的纳粹头目,头目在关押之时挣脱逃跑,三人决定隐瞒真相,而对外宣布已杀死头目,顺利完成任务,为国争光,举国推崇为英雄。
其中男A最后内疚自杀,男B毫无忏悔之意,女特工在几十年之后终于对外公开事情真相,解脱了内心长久以来的内疚及痛苦。
首先这是我看过的特工片里特工最不专业的一部。
倒不是说装备部不到位,或者格斗技术不过关,只是女特情感控制特别差,导致在执行任务之时屡屡因为情绪而导致任务纰漏。
但是这不是我要讲的重点。
相信这也不是电影的重点。
既然是讲罪孽这种人性的东西,这部电影还是值得探讨的。
看似非常简单的人性线条,三个人走的恰好是三条不同的路。
同样是面对内心最初的内疚,男A选择以死解脱,男B选择自我束缚而解脱,女特则最后选择公开而解脱。
人最后都是为了让自己解脱,实际是殊途同归。
可仔细一想,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我罪孽和自我解脱的故事。
这个罪孽涉及到国家荣誉和国家士气。
正如男A在知道头目逃走之后提出隐瞒真相提议时,给的理由就是:“这不光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这涉及到国家。
”当时的以色列,既然派出了特工去解决此纳粹头目,就说明需要一个此纳粹头目被解决的一个结果。
国家需要的是一个结果,能公布给大众从而提高国家威信,振奋全国士气的一个结果。
那么此时真相是最重要的吗?
同样是隐瞒真相,如果当时三人真的是为“国家荣誉和全国士气”而甘愿承担“内心的内疚以及被拆穿的可能性风险”,那么其实是值得自己为自己骄傲的。
可是我想当时的那个决定更多的是因为“不想受到处罚或者自己荣誉不保”,而“国家荣誉”只是一个借口让大家能够在当时做出决定。
所以人性的奇妙之处在于,哪怕实际结果相同,如果思维出发点不同,自己给自己所上枷锁的层数就不同。
那么你又是怎么说服自己的呢?
同时有机会看the debt 和金陵十三钗,我选择了看the debt. 看了之后很不是滋味。
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因为虽然犹太人几十年如一日,一二再,再而三,换汤不换药地强调那段历史,反反复复地展现他们的苦难,我居然还会选择看他们的电影,看完了不但不反感还居然觉得很好看。
不管你怎样不认同他们所谓上帝选民的自以为是,不管你怎样不待见他们的自私和算计,不管你怎样鄙视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的缺乏,你就是不能不承认,犹太人实在是不能让人忽视,他们的民族凝聚力无他族可比,他们实在是太太强了。
人就是有那种谁想打我,我就打谁的能力。
这电影里的人物真实可信。
他们是特工,有坚定的信念,有牺牲的精神。
但他们更是人,性格各异不说,处事态度也不同。
行动失败,他们仍然有分歧有矛盾,表现不一,最后竟然一致决定自私地掩盖行动的失败,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他们的生活,就象我们芸芸众生一样不尽人意,他们的情感,从各个方面让我们relate。
他们如此真实,他们是人,不是机器。
这真是这部电影最让人可怕又让人佩服的地方。
记得我的同事曾经跟我说过,我的教授是犹太人,我的老板是犹太人,我的医生是犹太人,我的会计师是犹太人,我的律师还是犹太人。。
占美国人口2。
1%的犹太人掌握了金融,传媒,政治,掌握了整个美国的命脉啊。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各国移民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可是只有犹太人的节日学校会放假,其中的原因是犹太人老师太多了。
儿子今年修历史,讲到各种宗教,老师让他们写的paper居然是没多少人信的犹太教。
这小小的一个中学犹太老师就敢这么做,你还拿她没办法。
每年都会新出一些关于二战犹太人历史的畅销书和电影。
我对他们的历史并不特别感兴趣,我对犹太人没有太多好感,可是我总会因为对书对电影的热爱, 一不小心就又听一遍他们的血泪史。
我们自己民族的苦难和他们比起来只多不少,却这么多年都不为世上大多数人所知。
我们自己写出来的书和电影有时连我们自己都看不下去,比如这部金陵十三钗。
心痛啊。
冲奥这么重要吗?
我们拍戏为何一定要迎合别人?
认认真真拍一部让自己也喜欢的电影那么难吗?
感觉这是个既让人无语而又真实的故事,即使是被培训过的以色列摩萨德特工,他们心理上的缺陷还是如此的明显,一开始三人的出现都是精英人士的样子,但是一至涉及感情的部分,三个人g表现出来的素质还不如普通人,首先三人集团,尤其是又有一个女士,并且之前三人并不特别熟悉的情况下,本身就不是十分稳定的,最不稳定的因素就在于女士,她要么与其中一个有稳定而亲密关系,要么与两个人都不来电,最坏的情况是就是在两个人之间摇摆,这样会悬这个小集团如一触即发的不稳定状态。
最后三人都如同坐在火山口上。
《阿凡达》男在共其中扮演了一个隐忍,压抑,内向的特工的角色,简直不能更合适,他的脸一出现就感觉十分有戏,他一直处在挣扎之中,他心仪女主,但是因为任务不敢进一步发展,软弱的女主闪电般委身给另一个男主,并怀了孕,发现形势不对后想再次出手的时候已经晚了,坚守专业素质的他没想到其它两人如此不专业,尤其是另外一个男士,极无专业的做法无情的打破了三人之间的平衡关系,最后导致他也理智不起来了,导致整个任务失败,不仅没得到爱人,自已也终身悬入自责,内疚的情绪中。
女主在整个任务行动中的份量十分吃重,压力也是最大的,也难怪她闪电版的需要委身于他人,但是即使怀孕如她,做为特工,她的眼界应该开阔,对事务的认识是深刻的,她可以不被怀孕事件影响,也可不必荣誉加持,但这两样她都没有做到,她象是旧式妇女一样,因为怀孕了,不得不嫁给孩子的父亲,尽管不幸福也要在表面上维持下去。
在片子的一小时20分,女主的派对中放的歌是The Zombies的《She's Not there》,最近这个乐队进入了2019的摇滚名人堂,《fresh air》的最近的播客播放了以前采访此乐队主唱的录音,主唱的声音听起来如此年轻,轻松,好象不会被任何事和人羁绊,这首歌的调调如此轻盈和不负责任,跟现在的时代如此合拍,想不到这其实是1965年左右的乐队写出的歌,而这首歌其实也是女主的主题歌,她是如此的漂乎和难以琢磨,就象这首歌一样。
片中的医生在进行公关的时候,说了很多关于犹太人的事,他说犹太人只管自己,从不会想为了别人的利益牺牲自己,这就是所以四个就可以把一千多犹太人关于毒气室的道理,没有人起来反抗,刚好最近看到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中学,(2019年5月8日新闻)有学生象自己的同学开枪,一个18岁第二天就毕业的学生,其中阻止,结果被枪杀的故事,挺身而出,不过多计算,某种时候就是一种直觉,是在骨子和血液中的。
最近听一个播客说爱的反义词并不是恨,而是“深思熟虑" 阿凡达男星是此电影最大的惊喜,这种隐忍的角色本身在电影上并不多见呢,因为显见是吃不开的,所以才觉难得。
二战过去了这么多年。
欧美一些媒体,一些人,不断的去研究,都认真的做了对比,无论是正义的一方,还是邪恶的一方,都有无数的人忏悔,都希望这一切永远永远的成为过去!
但是历史是写在了那,写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
永远永远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影片关于人性的描述,可以说入木三分。
就是认真!!
这种认真的态度,叫人感动!
反观国内最近的一些电影,缺乏的是什么?
可能就是这种认真的态度!
希望吧,仅仅是希望,希望能有一些认真的电影人,一些认真的文学作品出现!
振奋我们自己的生活!
《罪孽》——谎言是一座大山,总有一天你宁愿去死也不愿意继续被压在山下这片子下到电脑里貌似都好几个月了,结果看完才发现原来之前竟然错过了一部这么精彩的电影。
演员阵容对于一部片子来说已经很强大了,阿凡达山姆大哥,女王大人,恶灵骑士的契约大叔,甚至还有神盾的特工哥....好吧,几个主演都是熟面孔就对了。
开篇机场,几个人淡定的走下飞机,然后时光飞逝,转眼到了现在。
女儿兴奋的介绍着自己的新书,并为母亲而感到骄傲。
画面转换,一个帅哥来找契约大叔,然后是一段长镜头伴随着字幕,结果因为看到了另一个熟面孔,契约叔突然找死,直接“回老家”了。
可以说是从这里,我被本片吸引住了。
接下来片子带给我的就是各种惊喜不断,让我老老实实的被它征服。
一气呵成的“讲故事”情节,镜头处理的相当带感,女王的表演也让我隐隐觉得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然后是女王淡定的离开,来到机场,镜头再一次在这里做了巧妙的转换。
原本现在的情节,通过一个检查证件的小细节将观众们带入到了过去,回到了1965年的东德。
那时的情报人员素质真的不低,一见面就像俩好久不见的小情侣一样,实际上只是初次见面。
可是尼玛为啥执行任务需要三个人,你不知道这样肯定会出问题的么?
你说什么问题?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能有什么问题...结果就像我想的一样,再好的间谍啥的人物在帅哥美女面前一样是抵挡不住的,所以女主角不出意外的和俩男的都玩起了暧昧,甚至发生了关系。
当然,这并不影响执行任务。
为了抓到那个变态回国,女主角奋不顾身之身前往医院假装病患人士,并从中确认身份并且下手。
这段的情节着实有种恐怖片的感觉,看似平和实际上老让我想起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有时候,当你知道一个人的真实身份的时候,还能够淡定的面对,这种勇气确实令人感到敬佩。
在最后女主角准备动手的情节,着实让我看着揪心,这段节奏和气氛的把握真是太棒了!
一部好的片子总是不能让你看的舒舒服服,所以,当我们都认为任务已经执行的差不多的时候,计划之外的事情发生了,罪孽也就是这时候犯下了。
如果说本片前半部分是一部谍战动作加悬疑的片子的话,那么后半段则是一部透着文艺气息的探讨人性的作品。
有些人,可以通过谎言得到更好的生活和地位,可以在谎言下活的舒服而又精彩;有些人,通过谎言得到了更好的生活和地位,却时时因为要不断继续谎言而感到苦恼和难受;而有些人,被迫通过谎言得到了更好的生活和地位,却始终处于煎熬的状态,没日没夜的去寻找破除谎言、救赎灵魂的道路......但是很可惜,这部片子带给我们了杯具的结果:第一种人,活的好好的;第二种人,总是在道德的边缘进行徘徊,最后死前选择了救赎;第三种人,渴求真相被公布,但是无奈没有人支持他,所以选择了死亡这条道路......其实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不用刻意的走什么积极向上的路线,作为描述故事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它能带给你惊险刺激的感官体验,也能给你以灵魂深处的思想共鸣,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每当看完这种等级的电影,我就尽量不去对比其他看过的片子,尤其是天朝的作品。
其实仔细想想,罪孽这部片子并没有什么特效,它对场景的刻画也不需要多么高的成本才能完成。
故事本身,演员的表演和导演对镜头和节奏的把握才是真正成功的关键。
不过我也不指望能看到天朝的作品也能有类似的水准,毕竟单从这个故事的大背景来说,广电总局就不能通过吧?
当年的特务没有完成任务却谎称任务成功执行,回到国内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并且为了防止真实败露甚至不惜操起老本行干掉有可能掌握实情的人.....恩,这样的情节天朝必须不能允许这种事件的存在,即使只是一部电影。
我是该说我们严肃严谨呢?
还是我们思想正派呢?
毫無疑問。
這個戲噠演員陣容十分強大。
兩代戲骨齊聚一堂。
演技沒噠質疑。
主要說說拍攝吧。
首先導演剪輯非常精彩。
這就是最正宗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影片開始噠時候誰會想到這是一個謊言。
其實Stephan是個聰明人。
及其聰明。
他不讓Rachel和David和戰犯說話。
就是怕出現意外。
可是意外還是發生叻。
特工也是人。
人性噠弱點也都有。
這才是真實噠故事。
而不是007。
寧願在真實中死去。
也不願意在謊言中苟活。
這就是一個“人”應有噠品格。
故事算讲完了,但是没讲精讲透,可惜了一个好原作。另外最值得吐槽的就是年轻和年老的两代演员搭配完全反了吧= =
大概看了一点儿,然后了解了一下剧情,弃。我是看了《万湖会议》后,出于对摩萨德追捕纳粹的好奇找到此片的,与预期相差甚远……
with mark, kinda heavy topic, nobody gonna know the real truth
故事的编排和叙事实在太逊了。
三十年前的部分非常精彩,抓捕段落更是一气呵成。杰西卡查斯坦极其惊艳!阿凡达呆得让我各种出戏,不过这种呆倒也挺搭另外两个机灵鬼。三十年后的戏颇为难看,难为了在地板上蠕动的女王啊。
这就是摩萨德?
作为特工,三人心理建设也太弱鸡了…是我对特工要求太高了吗?减掉中间困囚犯的十几分钟,逻辑回来一点就是四星好评了…不行了,看了最后更扯…竟然被一个老头反杀…特工能力太弱了吧
明明只是个剧情片啊
不及格的一部特工片,悬疑制造的不够充分,节奏拖沓,最后半小时又睡着了…
一部很有诚意的片子,30年前的故事设计很精彩,慢慢解出事实真相,主角的表演也很到位。30年后的主题升华却做的很蹩脚,并非否定海伦米伦的演技,而是最后的打斗显得很多余。反倒3个主角的内心经历缺少了笔墨,让人感受不到深刻甚至不能信服。讲好了一个故事,却没讲好想要讲的道理。★★★☆
讲述关于救赎和真相良心的非典型谍战片,故事在剧情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上面表现的非常到位,女王自然不用说sam的演技也是很到位。内心的纠结与生命的追求一一展现,最后还将留给爱情一个安息之地。come with me
剧情还是有点缓慢...
JC的演技看得人火大!医生骂犹太人那段还蛮适用于此时此地的
最近很烦磨叽女呢
对于这种推敲人性的心理电影,本片明显做得不够,表演张力不足,心理斗争的外化难以让观众体会。对犹太人的那段评述借大反派之口讲出,导演的政治立场分明。
居然有老电影的味道,赞。一段跨越30年的追踪。一个伤疤背后的秘密。一支针管剂量的重要。摩萨德、犹太人、隐居的战犯刽子手,间谍片+战地爱情,医生口下犹太人弱点的揭秘。过去与现实交叉,前者紧张悬疑胜。海伦·米伦的老年版和杰西卡·查斯坦的年轻版不分伯仲。
交叉叙事,密闭空间,抖出包袱
不爱看,觉得特肉
政治片角度上来看,不如其他二战片立场分明主题深刻,谍战片角度上来看,不如007来得干确利索,感情片上来看,大部分都是女王的一张老脸充斥的镜头,呆板有余,生动不及斯特里普,两星给剧中帅哥。犹太人是否真像剧中所说的那样不堪,中华民族何尝不是如此,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只想说以色列版本的颜美型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