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慢羊羊村长100周年庆典,慢羊羊的坐骑老蜗牛却突然倒下了。
经过检查,发现是失传已久的禽流感。
小绵羊们和灰太狼服用了缩小药后一起进入了蜗牛的身体去杀病菌。
小绵羊们和一个叫咚咚枪的小兵认识了。
然后,灰太狼和黑牛国的大军认识。
灰太狼帮助黑牛国制造了坦克,用来攻击白牛国。
可是,黑牛国坦克被打败了,于是又用上了飞机。
但飞机被没进入蜗牛体内的小绵羊暖洋洋一口气就吹飞了。
黑牛国的国王被白牛国的大军抓住了。
灰太狼很得意的宣称他制造的飞机坦克都是山寨版的。。。。。
我最喜欢里面的小灰灰。
他是只有一岁的小娃娃。
他总是跟在妈妈后面。
妈妈说什么他就说什么。
妈妈说我要去找老公,他就说我要去找老公。
妈妈说你不能说老公,你要说爸爸,他就说我要找老公爸爸。
爸爸被枪枪冬吃掉时他不悲反喜,问妈妈是不是爸爸在和我们捉迷藏呀?
最让我觉得好笑的一句话是“一菌做事一菌当。
”通过这部电影我最感动于咚咚枪和枪枪冬兄弟俩的友谊。
上午和两个朋友去看,在一个比较冷门的电影院在一个比较冷门的时间。
照样有很多人,7到8成的上座率,笑声不断。
节前联系,说过节出来聚聚,干嘛好,我提议看这部片子,理由是过节要欢乐一下。
目的达到了。
还在回味什么?
我记得蜗牛爷爷好可爱,软绵绵慢羊羊好可爱,小灰灰好可爱,咚咚锵好可爱,黄牛也好可爱,主角们好可爱,就没有不可爱的……剧情?
好普通啦,甚至可以把它当作电视剧的加长版。
看片间隙,坐在附近的小孩时不时乐地大呼小叫,还在剧透。
我打赌他们没有提前看过,剧透在于片子好简单,谁都知道灰太郎永远抓不到羊,也知道喜羊羊肯定不会壮烈牺牲。
几个抖给成人的包袱,“山寨”啊什么的我倒觉得很刺眼,没听见小朋友笑,自己也不觉得好笑。
很成功,不是最好但很成功。
角色动作的细节处理几乎没有,成本不高,肯定不能和日美法动画大片比,豪不华丽的制作。
胜在角色讨人喜欢。
这就够了。
很不愿意听到诸如好的动画片要让大人也愿意看的这样的说法,不愿意听的原因是所有人都要求动画片要有意义和哲理。
为什么呢?
为什么不能单单因为好玩,可爱,讨喜去看呢?
都太计较了。
没有意思的呐好想要个咚咚锵的玩偶,如果有的话 >o<说实话,不爱看日本动画片,几乎是不看的,但是近两年的国产动画一直在看,包括宝贝女儿好妈妈,brove东东,快乐东西,喜羊羊灰太郎……
当动画真正的受众开始掌握话语权的时候,曾经部分优秀的作品才能得到正名。
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的最新一部作品——《筐出胜利》算是在新年给这个国民级的动漫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开始打破了许多人对于其“低幼”的印象,成为屠版虎扑的存在。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胜利 (2021)8.22021 / 中国大陆 / 动画 / 黄俊铭 / 祖晴 邓玉婷我也重温了一下 12 年前喜羊羊的贺岁电影《牛气冲天》。
(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所以为了避免你对我的行为感到迷惑,还是先来单纯聊聊喜羊羊)喜羊羊如何被诬为“脑残羊”?
《牛气冲天》是喜羊羊系列的第一部剧场版,在 2009 年牛春节期间上映,上映的当天就拿下了 800 万票房,首周末票房 3000 万,最终累计票房 8000 万,在 12 年前的国产动画市场这已经是一个可以成为奇迹的成绩。
并且凭借出色的剧情和人物设计,在国内拿到了许多动画奖项。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
喜羊羊系列当时这么厉害的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人对于喜羊羊系列都是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嘲讽态度,“吸氧羊”“脑残羊”之类的恶称也被扣到了这部正冉冉升起的国漫新星头上。
更有甚者,还仰仗年龄优势,宣扬着“还好我的童年是 XXX,而不是喜羊羊”。
导致喜羊羊的口碑急转而下就是那次震惊全国的“烤羊事件”。
具体时间可以概括为,几个熊孩子“声称”自己模仿喜羊羊剧情将同伴棒子树上烤导致几个人严重烧伤(但上千集的喜羊羊中并没有出现过烤羊的行为),家长将喜羊羊制作公司原创动力告上法庭,但法庭以“把未成年人的成长责任推给动画片是不正确的”为由两次判父母败诉,但最终原创动力出于人道主义赔偿了家长 85 万元。
如果此新闻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爆出,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留下四个字“大快人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失职家长的碰瓷,按照此逻辑,近期屡次上新闻的熊孩子炸井盖致伤事件,家长们完全可以将市政管理井盖的部门和鞭炮公司告上法庭,更进一步还可以状告 XX 区域市民的屁股,要不是你们拉的,怎么会有沼气。
这么这么拉了?
而不幸的是,“烤羊事件”发生在 2013 年,孩子重度烧伤的惨状触动了许多人,制作公司处于人道主义的赔偿被歪曲成败诉赔款。
一时间喜羊羊成为众矢之的,口碑一跌再跌,乌合之众们就此打上“喜羊羊是毒瘤”的思想钢印,开始极力抹黑这部年轻的动漫作品。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琢磨很多对于喜羊羊的负面批判,会发现大多都是无理取闹。
批评喜羊羊宣扬暴力的是他们,吐槽抓住羊就应该先杀再煮的也是它们,国外那个小耗子多少年没被吃,汤姆猫抓住杰瑞要想用的时候杀了吗?
嘲笑喜羊羊情节低幼的是他们,制止孩子接触非低幼文化产品的是他们,怎么好赖话都给这些人说了呢?
这些有着思想钢印的人可以成为“国漫河殇派”了,在他们的童年,赶上了国内动漫的辉煌时期,也看过许多国外优秀的动漫作品,当他们脱离童年后,国漫整体发展不佳,他们就此认定外国的动漫和早期的国漫永远最强,并且极力打击抹黑国产动漫,并向自己心爱的作品行跪拜礼。
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的人会用事实和逻辑帮助他们站起来,并且打倒那些无法站起来的人。
打破思想钢印,这是一部好电影再说回到《牛气冲天》,为什么这是一部值得高分的动画电影?
《牛气冲天》的剧情设计很成熟,从蜗牛瘟疫危机、主角双方卷入白牛国黑牛国战争、新的危机(黄牛国)出现、兄弟相认、到最后正义演讲,情节紧凑不拖沓,在斗争的漩涡中成功地塑造了性格对立的两个悲剧的兄弟形象。
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古龙《绝代双骄》里的小鱼儿和花无缺,但与之不同的是,《牛气冲天》中将兄弟对立的诱因提升到了国家和种族层面,两兄弟的父母是本应相互对立的两个民族中的“叛徒”,他们的结合生出了两个“怪物”,一个懦弱地沦为军队中任人欺负的逃兵,一个则野蛮地成长最终成为可以和两个国家相抗衡的第三势力。
如果将《牛气冲天》的基本情节和发展脉络抽丝剥茧,完全可以改编出一部关于家庭与国家恩怨情仇的好莱坞式影片,而作为一个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电影,他们也可以从简单化处理的剧情中感悟和平的可贵,战争给人的带来的痛苦。
所以说《牛气冲天》的剧情完全是合格甚至出色的,按照主要受众儿童对故事进行加工,就要被人吐槽剧情硬伤,这是很冤枉人的,诚然这部动漫确实不如被他们捧上神坛的作品,但请务必批评到点子上。
回到 12 年前,广大少年儿童朋友们对于动画电影的诉求主要可以概括为:爷要看得开心。
情节的成熟设计,《牛气冲天》中的幽默设计也是很出色的且贴合当时时事的。
比方说现在看还能笑出来的小灰灰那句“老爸,你把我老公抓哪去了?
”。
在台词中也多次出现了“无间道”“盗版”“山寨”(2008 年山寨成为热词并引发大讨论),而且还直接说出了“最近白牛和黑牛国的奶都不能吃了,因为里面有化学添加剂”这样的台词(2008 年三鹿集团爆出三聚氰胺添加),这些台词和小情节,少年儿童朋友们可能不会留心,但却是给年轻的青年观众埋下的一点小彩蛋。
CCTV10 节目《第十放映室》曾这样在《牛气冲天》上映后评价喜羊羊:一部《喜羊羊和灰太狼》让中国动漫行业切身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动漫产业”。
《喜羊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案例,不仅对动漫产业,对电影行业也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或许有一天,“喜羊羊”和“灰太狼”会逐渐成为中国自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
很可惜,喜羊羊和灰太狼并没有成为我们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正视这部动画,《筐出胜利》引发的现象级观看,也在重塑喜羊羊的形象,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所有在童年看过喜羊羊的人,能够自信地说出一句:我的童年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文/关雅荻郭德刚的段子里曾经说过:“你要是喜羊羊,我就是灰太狼。
”另一个段子是从网上看网友贴的真事,说认识的一个三岁小孩,在电视上看完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学会一句:“喜羊羊,喜羊羊,喜羊羊⋯⋯”,你要逗他说一句“换B 面”,小孩马上接着说:“灰太狼,灰太狼,灰太狼⋯⋯”。
好吧,如果你还没看懂我在说什么,只能借用关羽的一句台词——你过时了。
这部主打给三到六岁儿童看的国产电视动画剧场版《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居然成为2009年国产电影市场上的第一个票房事件——上映当天就拿下800万票房,首周末票房 3000万,加上院线目前正在追加拷贝,相信最终票房拿下6000万完全不在话下。
但如此的“票房奇迹”背后并没有偶然。
《喜羊羊和灰太狼》据说最早从2001 年就开始制作,最初还是相对简单的FLASH动画,直到2006年陆续在全国各电视台广泛播出后,立刻就征服了全国“小盆友们”的心。
所以在2009年的剧场版推出时,几百集的TV版动画已经做足了整整三年的“前期宣传”,而且同名的漫画书推出后,也立刻成为畅销书,销量超过百万册,还有衍生产品“喜羊羊 ”和“灰太狼”的毛绒玩具也成了电影宣传的一部分。
所以说,剧场版《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诞生其实就完全是水到渠成了。
加上剧场版上映前,在TV 版播出时段大作剧场版公映的广告,更进一步锁定了核心观众群——三到六岁的儿童。
当这些家里的小祖宗们突然发现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心爱的灰太狼时,势必拖家带口,“小盆友们”去影院会见“老盆友”的决心比年轻情侣蜂拥去影院看《非诚勿扰》和《赤壁》的热情差不到哪去。
从一般成人眼光初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估计很可能被简单粗暴的评价为“粗糙、低幼”,而且单从制作规模上看,《喜羊羊》也的确无法跟之前公映的国产动画片《风云诀》相比。
但前者依靠它强大的亲和力,不仅吸引着儿童观众,包括相当多的年轻观众。
比如这次剧场版里就出现各种“山寨台词”,而且还非常与时俱进,比如“你是盗版”“我是无间道” 这样的台词,更甚至有台词直接说:“最近白牛和黑牛国的奶都不能吃了,有化学添加剂”。
这些搞笑其实是更加针对成年年轻观众,毕竟三到六岁的“小盆友”还是分不清“雷”和“jiong”的。
而且更有大量年轻白领一族,也在追看《喜羊羊》,有的是在里面看到了逝去的童年的快乐,也有人甚至在里面看到了“萌”——典型的新一代年轻人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这次的所谓“票房奇迹”其实只是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动漫产业的冰山一角,这次《喜羊羊》电影市场上的成功,完全可以看作一个成功的动漫产品开发案例,从电视到图书,从玩具再到电影,创意核心就是用简单、通俗、不说教的动画故事,打动儿童,横跨媒介,逐步引发家庭性消费。
动漫电影,不只是电影,一部《喜羊羊》让人切身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动漫产业”,电影只是变成了动漫产业的一个环节,产品终端之一。
《喜羊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案例,不仅对动漫产业,对电影行业、动画电影行业都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或许有一天,“喜羊羊”和“灰太狼”会逐渐成为中国自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
09年我写了一篇关于此片的影评,引来几位几乎没参加过小组的网友围着咬——没有逻辑的乱咬,没有坚持的散咬。
无论作为拥趸还是托儿,都显得有点不够劲。
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可以被操纵,网络上也是一样。
拿来贿赂喉舌的钱也可以买来若干网棍。
喜羊羊一剧的成功大半来源于成功的市场运作,另外一小半来自于国家对外来影视作品的封杀。
公正地说此片在国内动画长片中还算稍稍精神健康些的,其他的更是让人胆寒。
中国动画片的制作水准甚至比20年前更差——真的是很奇怪。
因为我见过不少优秀的国内漫画人的作品,却都没有被动画化,这个机制出了什么问题,不明白。
我心中的童心未死,也看过无数美好的为儿童拍摄的动画片,此片不好,就这样。
网络打手们继续来咬吧,就这样。
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电影对我影响特别大,在我的记忆里喜羊羊是特别聪明的羊,每次遇到困难,都要靠喜羊羊的智慧,没有喜羊羊的智慧是逃不了狼堡的,美羊羊是特别爱漂亮的羊,喜欢照镜子,喜欢做甜品,喜欢穿小裙子,但也特别爱哭,懒羊羊特别爱睡觉,爱吃蛋糕,各种零食,同时也特别容易上当,沸羊羊特别喜欢健身,力气也特别大,只要是力气活都给他干,慢羊羊是科学家,发明了很多东西。
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欢喜淫棍和大大的色狼?
我承认,看见灰太狼的译名时,我笑翻了为什么我总觉得我在看幼儿版星球大战……灰太狼的儿子太正了,也想养一只。
还是tv版的好看。
大白菜鸡毛菜,空心菜油麦菜,哈哈,现在我还记得这个动画电影的主题曲,当时是真的特别火,我特别喜欢看,这部电影的脑洞也比较大,是大家缩小进入到蜗牛体内治病的故事,很有意思这个电影还涉及到了种族歧视之类的,告诉小朋友们要更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大家都是好朋友,结尾处,小羊们和狼们也达到了和解,是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今天因为小外甥他老妈(也就是我表姐啦)的关系,有几张免费本片的票子。
所以今天就跟小外甥跟几个同辈的亲戚去看本片了。
这个片子,总的来说,比较推荐以下人群:小朋友与父母、童心未泯的人、本片电视版的拥趸、对国产动画抱着希望的人。
如果你没心思看下去,那看到这里就够了。
剩下的可以自己去体验。
——————————————————我前面提到推荐的那些人,由于我不是父母和孩子,也不是经常看这片子的大龄FANS(?
),仅仅是后两者——一个童心未泯以及对国产动画抱着希望的人。
国产动画,这是一个身负重担的名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个名字就有种哈利波特里伏地魔的名字,是个禁忌的名讳的感觉。
我无意在这里扯淡那些事情,只是觉得如果你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看这片子那你就输了,彻底地输了。
看完这个片子,觉得没有像网上说的那么神,但这不妨碍我觉得这是部优秀的动画。
为什么,我可以从以下各个方面入手:(打分中1分最低,10分最高)【画面】:10分是的,就画面我可以就可以给满分了。
你说这片子是不是能比上梦工厂啊他们的3D动画?
我说不能,但是至少,这是我看过国产动画里面对于画面是最优的。
不是指画质,也不是指技术,而是流畅度与细节。
我看过下电视版的,流畅度比较接近FLASH动画。
但是电影版『竟然』(真的超乎了我的想象)十分流畅,很少看到那种一个镜头足足出现3秒这样的情况。
别少看这3秒而已,在动画里足足可以节省2924×3张图了,很多国产动画因为没有实力或者为了省钱,肯定会一个镜头足足3秒或以上来拖时间,而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我们就只能忍受配音员为了拖戏在那里吱吱唔唔了……或许那么多人对中配反感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细节。
一部儿童动画能有什么细节?
细节就是制作人在制作的时候有没有用心。
就拿上面说的重复,看过某些动画就知道了,为了节省成本或者赶时间肯定好几个镜头或者好几个画面素材(行话叫底片)重复使用——『伟大』如高达种命就玩过这一手。
但是本片没有,至少我看不出有使用重复的画面。
你可以说这部动画动起来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帧,没有重复那是自然——但又试问,一部那么简单的电影都宁愿一帧一帧画也不复制粘贴,这种精神难道就不比那些标榜怎么怎么厉害的动画强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台词和景观、3D合成很自然、蒙太奇等等,这些就自己有兴趣的话就去体验吧。
总之,就那画面,绝对能拿满分。
【音乐音效】:10分没错,还是满分。
音乐不算太出彩,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部儿童片而不是什么大片,主要还是儿歌啊这类轻松调子。
我赞的是其音效部分。
我个人对音效比较敏感,在这片子里我充分地得到了对音效的享受(怎么感觉那么变态……)。
脚步声,闪亮,揍人的音效这些都做得很到位,有种小时候看美式动画音效的感觉。
并且我老听到NT觉醒的那段『噔噔噔噔』……果然与传言没错制作组里有UC宅!
【剧情与创意】:5分一句话——儿童剧你还期待什么剧情……创意方面没有摆脱美式的那种卡通暴力(就是揍来揍去那样的),故事叙述有点日式向,比较四平八稳,但至少能将故事讲清楚。
笑点嘛,结合了点时事。
比如喝奶的时候说:『放心,这些没有放三聚氰胺』(粤语),还有灰太郎说了标题的那句话(还是粤语版)等等。
其他笑点还不错的,算过得去吧。
【总论】10年或更久以后,当一群刚步入或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会聚在一起笑着说『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神作叫《喜羊羊与灰太郎》……』是的,这部动画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从一开场电影院里的小朋友一起自觉合唱本片的主题曲的时候,我就如此深深的觉得。
《变形金刚》,《忍者神龟》,《阿拉蕾》……从某个角度上说,这些片子就相当于现在的《喜羊羊》和各式动画,都是一代人的记忆。
或许这些记忆还不深刻,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都会慢慢成为经典。
国产动画这个孩子,现在缺的不是技术,不是资金,也不是赶快成为大人的那一下迈步——仅仅是一个等待,一个等待着有朝一日成为你我回忆中那闪闪发光的宝石的那一天。
而那个时候,你又何愁国产无好片?
保持着看电影的正襟危坐姿势看完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才发现其实应该边弄点汤圆饺子吃吃边发发拜年短信什么的,因为这分明是一个动画版春晚嘛。
称其为动画版春晚,首先是一种对其票房成功的肯定,其次就是对其艺术性的失望了。
如果问我,满意么?
两个字:满意。
如果问我,喜欢么?
三个字:不喜欢。
泱泱大国,老老小小,上上下下,要想在贺岁档捯饬出一部小孩子疯狂大人也愿意买单陪看小情侣还不排斥的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来,还真不容易。
在中国国情下,它只有一个成功的范本,就是春晚呗。
果然,它真的很像春晚。
有灰太狼怕老婆的“耙耳朵”式的家庭温情小品,有“我的坦克、飞机都是山寨版”式的大忽悠,有“弟弟,白牛黑牛的奶都不能喝了”式的幽默批判相声,有歌唱软绵绵和慢羊羊这样的形象伟大的人民公仆颂歌,有“宽恕,对待敌人要宽恕”的还珠二式的经典台词(是否范冰冰加上去的?
),有“红太狼,你真是很傻很天真”式的娱乐头条,有司马光砸缸式的背景音乐,还有阿牛范冰冰配音的明星捧场,更有“百年庆,周年庆”的喜庆背景,春晚元素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但是,貌似光有这些娱乐元素还是不能上春晚的,还要有教育意义,来看看豆友们都从中看出了哪些教育意义呢:“嫁人要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和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有了这些教育意义,这部片子的贺岁春晚地位就不可撼动了。
我没有看过电视剧版(据说有很多大人的在看的),所以对这部电影的角色分配感到十分困惑,这部电影的主角究竟是谁呢?
从片名上来看,貌似是正义势力的代表喜羊羊,和邪恶势力的代表灰太狼。
灰太狼的戏份是不可质疑的,而其在外辛苦养家挣当草原霸主,为儿子开顿羊荤不惜铤而走险,并且对老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绝世好男人形象,更是赢得了很多正在当家和渴望当家的“红太狼”姐姐阿姨们的为教育老公而纷纷投资在这部“教育片”上的钞票。
而喜羊羊的戏份仿佛是到了电影快结束,才觉得主角不够突出,硬加上救小灰灰的片段的。
在此前,喜羊羊的镜头和台词甚至都没有懒羊羊多,和美羊羊、沸羊羊一起变成了草原正义三人组,看不出其主角的地位。
而对慢羊羊和软绵绵两届羊村长的刻画,丝毫不比喜羊羊要少。
就连可爱的小灰灰,台词都比喜羊羊多,而且句句经典(质问村长那一回,红太狼:“你把我老公藏哪去了?
”小灰灰:“你把我老公藏哪去了?
”红太狼:“宝贝,你应该说老爸!
”小灰灰:“老爸,你把我老公藏哪去了?
”)。
对咚咚锵和嘭锵锵的塑造就更完整了,从出场,到身世交代,到性格转变,都步步呈现,节节跟进,没有看出来他们两个是配角。
如果,这个片子不是动画,而是演员演的,这个演员字幕表还怎么打啊?
联合大主演?
要不怎么说这是动画版春晚呢,本山祖英杰伦刘谦分时段上,实实在在的春晚导演组,谁都不得罪。
再说教育意义。
表达同样题材的电影之所以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教育作用,就在于它简单、真实、集中、有力,因此才能触动人心,感染人性。
但是,如果表达的教育意义多了,就又变成春晚式的大杂烩,就算你端上的道理再多,也流于分散,和空洞的说教无异了。
一一回想,这个片子还真有不少“教育点”:大瘟疫爆发,村长身先士卒,教育我们做人民公仆要爱护子民;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懒羊羊抢在村长前深入敌后,教育我们年轻人要关爱老人;细菌间的长期战乱,教育我们和谐可贵、战争可怕;软绵绵村长对致病菌的宽容教育我们要以德报怨;嘭锵锵的经历教育我们不要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喜羊羊勇救小灰灰,教育我们要先人后己,宽恕敌人……这些数不胜数的教育意义,放在这一部电影里,又是针对儿童观众的,是不是超过短时记忆的广度了啊?
过犹不及。
如果这部影片作为一个电影仅仅追求于把已经成功的电视剧剧情和当下的流行词汇做一个大串烧,那么,我可以毫不留情面地讲,这台动画春晚还不如央视春晚呢。
至少,央视春晚派生和传播了一些娱乐词汇,比如“你太有才了”“为什么呢”“这个可以有!
这个真没有”,而喜羊羊和灰太狼只是把今年的时髦的网络语汇串烧了一下,仅此而已了。
当然,这部片子能让我正襟危坐的看完,绝不可能是上述“春晚气质”的功劳,还要归因于很多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好元素。
这些元素是温暖的,让人的感官得到了美妙享受的。
比如这些形象的取名艺术,每一个都惟妙惟肖,真正是这部剧作的动人之处。
民族、传统、时尚、经典。
把“洋洋”后缀的词组用了个精光,当“软绵绵、暖羊羊、喜羊羊、懒羊羊”这些名字声声入耳时,是不是觉得一缕暖暖的春光也照在面颊上?
很是温柔敦厚,亲切可人。
咚咚锵和嘭锵锵两个名字,更是将两个双胞胎小爱情结晶的形象跃然屏幕上了,和妈妈教他们打鼓的细节也很呼应,更融合了民族的民间的东西在里面。
只是这样子取名,还是为难了翻译,要想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不简单。
大灰狼被颠了顺序加了点,变成“灰太狼”这个日式风格的名字,又代表需要辩证对待的恶势力,嘿嘿,很好很好,不知道有个否定历史的国家能否看出点引申义啊……画面上,虽说看惯了宫崎骏之精美的人,还是觉得稍显粗糙,但是蜡笔画的温馨可爱增加了童话的意蕴,加上人物形象的描绘较之前的国产动画大有突破,还是对得起观众的眼球的。
尤其是妖艳的红太狼和娇艳的美羊羊,更是以国产动画中前所未有的时尚美艳女子的形象出现,就拿红太狼来说,比葫芦娃里的蛇精亲切而人性化,比大头儿子中的围裙妈妈美丽而女性化,难怪玩具市场上,红太狼卖得很好。
最后,就冲人家“牛气冲天”这个剧名也要支持一下这部国产影片,它代表了广大股民的心声,也是我此时此刻最大的愿望,明天可别再跌了!
好痛苦啊看得我。。。。
很傻很天真
看着看着睡着了……电脑一夜没关= =
支持国产咯~
(*^__^*) 嘻嘻……我喜欢小灰灰
这也算是国产动画片的经典了
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
其实也就这样
嗯 我给五星
看不下去啊...
服了……
还是不要拍成电影比较好
国产动画片已经算不错的了
不怕过度,只怕单一
哎呀呀^o^ 真是恶搞╮(╯_╰)╭
做人要做懒羊羊~
其实苦逼青年们需要这个,可惜苦逼青年们都长大了。
很山寨
小灰灰是亮点
这么SB的电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好?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代沟,还是豆瓣上真的有很多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