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导演你找一个文艺范十足,在电影里面是不是还要摆POSE的女演员来演一个女权主义者,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我实在是看不到任何笑点,也没有任何可high的地方啊,您倒是省心,全程围绕种马这个词做文章,但是您自HIGH的过程,能否考虑一下观众的感受,我很庆幸我没花钱去电影院找恶心。
全片唯一让我觉得还OK的就是郑恺,当然,并不是因为演的多好,这片子要演技吗我真疑问,而是郑恺装帅到一定程度还是我喜欢的菜。
其他的,哎,我只能说,高度有了,但这B格弄个这样的高度,还真是有点牵强啊导演。
接着看了一部一路惊喜,好吧,人家借着贺岁片的档期结结实实摔了一跤惨的,您倒好,借着情人节的热潮硬是让别人往脸上扔包,演员莫名其妙要小孩儿不要男人,好吧,要了小孩儿一年了又绿茶婊的说要男人过来抱三小时,好吧,抱也抱了,然后莫名其妙的要小孩儿他爹进入到自己生活,小孩儿他爹也是莫名其妙要争小孩儿,最后还弄到冲绳去了,然后女主角更是莫名其妙的又跟男主结婚了,整个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我老觉得电影是一个很难的事儿,但最近的国产片让我看到,拍电影真不难,什么烂剧本都可以上院线。
可怜的是观众的腰包。
不行,明天还是要去看王牌特工让自己心里好受点。
最近看过这么多爱情电影,大致对于观众的口味有了些了解:1. 观众一定期待一部搞笑的电影,它的幽默要来自于不同人性格差异带来的碰撞,而不是简单的撂金句和讲道理,这些都让观众觉得角色们不真实,在演戏。
更重要的是,千万千万不要用网络段子,这样观众就会觉得影片的笑点太low。
2. 观众一定期待这样的电影有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角色,她一定要强于男性,要真正的实现独立。
但反观很多电影,都没有这样的思考,女性的自强独立只是个引子,她们最终还是回到了依附男人、见到渣男就舍得放弃一切的地步上,甚至女性形象的设定也是男人婆、没有审美,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对女性独立主义的思考肤浅的表现是爱情电影的主流观众——都市女性最厌恶的一种设定,她们一定期待一种高级的设定、一种能够折射其本身期待的设定。
3. 观众对于剧情是有清晰的认识的,她们知道最后男女主角一定能走在一起,一定能够终成眷属,她们期待小打小闹,如果类型片的特点没有实现,观众就会立刻不买账。
但要注意,观众对类型片的理解并非用意味着她们要接受一尘不变、脸谱化的人物设定,相反,她们仍然期待角色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毕竟是否认可故事是他们买票和口碑传播的唯一理由。
匆匆看完了《有种你爱我》,居然在江一燕最后表白的时候看哭了。
讲个笑话,国产电影居然把我看哭了,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难得国产良心剧,又给了我等文艺小兵发扬情怀大肆装逼的机会。
这部电影着眼于当下很多热门话题,描述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况,但一如既往的定性于爱情故事。
爱情?
在当代浮华的大都市中,还有爱情吗?
文章劈腿姚笛,全体公民坐等周一猛料;陈赫同女友交往13年,结婚半年就离了婚,又一次验证一个永恒的哲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多么痛的领悟啊;王菲李亚鹏和平离婚,天后任性却引无数网友大呼不相信爱情。
人们向往爱情,可现实中却对“爱”字唏嘘不已。
难道要说一句我爱你,真的要在家喝几瓶二锅头,做几百个俯卧撑,把那一瞬间的荷尔蒙催化成有种二字,才会赋予你说爱的勇气吗?
爱很容易,说爱却很难。
爱很美好,但相信爱情却很难。
因为人心是一种太不确定的东西,所以每一个人都很孤独,不愿意完全相信,也不敢完全付出。
无法相信别人,只能相信自己。
左小欣不相信男人,这个可以理解。
科学研究都证明女人要比男人在关键时刻更愿意付出更加可靠。
可见男人是一种多么不靠谱的动物。
可是只要是人都有柔弱的一面,需要被人关心呵护。
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互相给予温暖,如果连信任都没有,那岂不是很悲哀。
因此有的人,明知有可能被骗,被伤害,还是勇敢的去爱,这也许就是爱情里的勇者。
我是个悲观的人,人生来就是经受磨难的,人的一辈子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为生存、金钱、社会地位不断的追逐,奋斗一辈子,百年之后不过一抔黄土。
是不是很悲哀?
可是只要我们还活着一天,我们就要准备好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任何事情,无论好坏,当然包括爱情。
不相信男人,但依然要恋爱;不相信承诺,但依然要见证;不相信未来,但始终要怀有希望。
也许在生命的某一瞬间你会觉得所做的都是值得的。
人活着只是为了那一瞬的快感?
是不是更可悲?
所以我们只能调整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那种悲观之中,虽然人生如此看不到希望,但我们依然要去追逐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让你觉的活着还是有可以为自己带来满足感的事情。
在这之前,只是需要一点勇气而已。
一部爱情电影,却隐藏着生存哲理,值得推荐。
在电影未上映之前就一直在期待郑恺在剧中的完美表现。
在电影首映当天,我走进了电影院,只为了在大荧幕上看到自己的超级偶像。
影片中的故事很真实也很感人。
我喜欢他唱歌时华丽的转身,喜欢他跳舞是那帅气的样子,还有他那一份大男人的担当。
故事的结局很美,我也想过成为剧中的女主角,和他站在婚姻面前,一起去面对日后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虽然,这只是梦想。
只要能看到他有所为,让我们有所期待就够了。
我很喜欢这部影片,还有想看很多次的想法。
因为,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关键是里面还有郑恺精彩的表演。
真的值得一看哦
这部电影可以看出来,演员演的很用力,而且郑恺和江一燕的强大阵容也是为电影赚足了噱头。
但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了剧情的空洞、无聊和恶俗。
片中的郑恺的定位是一个风流痞帅的花花公子形象,号称“从来不跟同一个女人上两次床”。
而片中的女主则看起来是一种女权主义的人设,她坚强独立,只想要一个孩子,却不需要爸爸。
可以说,这样的角色是近年来频繁被提起的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而导演也尤为难能可贵的捕捉到了这一点,这样的人设,可谓是有非常好的发挥空间,所以即便我们都清楚最终的结局无非就是两个人的花好月圆,但也可以抱有期待。
最坏不过是成为虽然老套但仍然有心意的一部电影。
可是,虽然握有一手好牌,却被打的稀巴烂。
道德的迷失和性暗示擦边球的使用降低了本片的下限。
最初的反感,源于查义和兄弟间的打赌。
前面的剧情,虽然让人有些尴尬,但还勉强可以接受,一笑了之。
可是当我看到,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在进行正常的交合时,却被人偷窥,甚至玩起了自慰。
原本我所有的美好期待都被打破,恍然间醒悟,这不过是利用性暗示、打擦边球,借着女权的幌子玩着荤段子的恶俗电影。
后来左小欣的恼羞成怒自然不在话下,而我也在等一个解释的理由。
可是,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操作是,最后当两人复合时,靠的竟然是亲情的感化。
“……我最感动的,不是你的拙劣的表演,而是第一次见到孩子时,……”是的,我从来不否认亲情的重要性。
可是,用亲情来掩盖,抹平道德的迷失,却又毫无说服力。
空洞苍白的剧情,让人觉得满屏尴尬。
剧中的诸多情节,不仅低俗恶趣味,更何况他们对于情节的发展毫无用处,只能解释为导演赖以吸引讨好观众的拙劣手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拌着便便吃的那一段,当时的场景确实可笑,可未免让人反感恶心,尤其是如果你将此片当做饭点时的消遣时。
总之,本片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一部恶俗喜剧片。
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烂。
看的相当不爽!
不仅仅是剧情一般,其实说实话,这电影情侣看还是不错的。
但是在我身后是一个母亲带着俩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来看电影。
其实电影本身也没露点,但是有那么多性爱描写和床戏好吗?
就算广电总局没剪掉,买票的和检票的就不能提醒母亲这片子不适合孩子看?
很喜欢恺恺和江小爬,所以当我边吃饭边打开电脑的时候顺便就点开了这部电影,可能是这几天的天气着实太闷热,我并没有很认真的去看电影,看到电影各种画风切换后现代风格出来的时候甚至有点不耐烦看不下去,觉得太无厘头,但是耐着性子我还是全篇看下来了,如同之前看过的很多电影一样我以为再过几周或者几个月剧情就会被我忘掉,但是时不时的就会有几个片段跳出来,今天在小区的门口看到一家三口,小孩看上去大概也才1、2岁的样子,走路有些跌跌撞撞也还没开口说话,他爸爸应该是赶着上班,就把小孩交给了妈妈,但是刚走出没多远,小孩子就蹬蹬蹬的追上来,步态还有些不稳,眼睛里面全部是爸爸的身影,看到爸爸转头对他笑的那一随间,他眼睛里面的光真的有点让我晕眩,分明是跟电影里面的场景高度契合的,我终于知道导演慢镜头的意义,她拍的是那么认真,对生活的观察有事如此的细致。
我每次看电影都不太会思考导演讲的是什么,这电影背后的意义,更多的是冲着演员和剧情去的,这一次也不例外,但是整部剧看下来,我并没有看到多少女权性事、男女博弈,反倒觉得电影中人物个性转变故事情节的变化更多的是在讲人性,电影开始因自身男性尊严男主与朋友各种打赌、男主莫名得子验DNA时兄弟两肋插刀、当确认是自己孩子又不能与自己生活一起时在公园看到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的内心变化、女主因输掉官司得知自己孩子要被带出国失控拿着菜刀冲进男主家时、在国外孩子遇到危险恐高的男主毅然骑车冲下阶梯救回自己孩子时,分明我都看到了人性的各种面,更像是一部简化了的生活剧。
女主老妈也是关键人物,从小父母离异和老妈的生活作风一定程度上养成女主不敢相信爱和男人,从小就把自己锻造得很坚强,就像电影里面交代她设计的建筑一样,不能让人自由呼吸放松太多束缚,故事看似荒诞不羁实则有理可循,在一个半小时要完满的讲出一个好的故事又要吸引眼球,确实考验导演功力,情节交代人物感情变化,都要细细推敲,从拍摄技巧上也可以看出是花了很多心思,各种长镜头、慢镜头和后现代的风格糅合进一步电影,整个思维跳跃和信息量,留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
一步能够引起人思考的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何况能从导演的镜头下领略到那么多的故事、人生和美好的地方本来就是一件美事,不能出家门我还可以在家看电影棒棒哒
直到影片点映前,我才知道这部电影。
看了预告片,本以为是电影的构造是前三分之一借种,后三分之二抢孩子。
但发现我只猜对了三分之一,虽然也有抢孩子但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比我想象的好太多。
之前我是不大会在电影院里面看国产的无厘头搞笑电影,除了《小时代》颜值太高,虽然《有种》我也是为了郑恺去看的,但至少没有在20分钟的时候有想按快进的冲动。
肯定会有看过几百部电影的人喷我,这种电影你居然觉得不错。
当然,怎么可能跟拿过奥斯卡小金人的电影相比,我所说的好太多,是跟其他国产的同类型无厘头搞笑电影好很多,从题材到演员到搞笑的部分,虽然也有很多很多的嘈点,但至少我没有看不下去的冲动。
说实话“借种”这个观念也还是看过电影以后才知道的,也知道了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同左小欣一样观念的女性同胞们。
但我认为的那并不是所谓的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应该是呼吁全社会尊重女性,不能有性别歧视。
总之,你想放松心情,不想那么累的话,《有种你爱我》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吧,又是一部烂片。
其实当看到海报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可当我看到影片名称的时候,我还是怀着一丝小期待,“有种你爱我”,你看,多霸气的名字,肯定又是女强男弱的电影。
可当我看了不到三分钟的正片,我就彻底明白了,这个“种”和我心里所想的那个“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啊,人家想表达的是真的一个活生生的。。。
“种”啊。。。
此时我又看了一下海报,瞬间了然了。
海报的“种”字上面套了一个避孕套,而影片资料里,这个片子的另外一个名字居然是“一夜种马”!!!
好吧,我彻底明白了,只是我完全不知道这种三俗的片名是如何出现的。
当我明白一切之后,便对此片没有了任何期待。
几乎是用X2的速度看完了全片,我仍然觉得自己看的速度有些慢。
我总是说,一部电影最起码也要讲一个故事,哪怕是简单的故事也好。
这是小学生写作文都能做到的事情,不知道上升到电影的高度,这些编剧还是导演怎么就连个故事都写不出,当然,我们也必须理解,毕竟一些电影已经赤裸裸的把中国电影产业说的很清楚了,不是一线导演的作品,导演几乎也没有什么发言权,给什么拍什么就行了。
但这种三观不正的片子能登上大荧幕也是令我颇感意外,由此我又想到了去年的《整容日记》,都是三观不正,但却都能在大荧幕上激起一层浪花。
我们不得不想,广电对于电影的审查究竟有没有一个什么标准?
还是和中国厨子一样,各种调料火候全凭心里一杆秤,都是经验,哪有什么纸面硬性条款?
我大广电一向推崇的是影视作品应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一定要坚决的反三俗。
我对于用电影教育人一向不以为然,但在一个没有电影分级制度的国家,对于这种三观不正的影片,我想无论如何广电也应该给pass掉吧?
结果人家就上线了,真的很无语。
影片中各种做爱,避孕套,各种肉麻场景比比皆是,其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
可你这些为了所谓的笑料而全然不顾对错的行为就真的好么?
这根本就不是揭露当下社会的现状,这是在诱导观影者走向这样的路。
最令人接受不了的就是影片中后部分的夺子大战之后引发的社会舆论大辩论,其尺度之大令人咋舌,甚至早已超过了央视体育台的泳装秀节目。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对广电更加无语。
《整容日记》传达的是当下社会是个看脸的社会,你想要闯出一番天地,一张漂亮的脸蛋和深谙潜规则并把上司哄好是一个女人所必备的技能。
这他妈传达的是多么负能量的价值观?
换到《有种你爱我》这里,就变成了一个不想要男人却想生孩子的女人,可以和随便一个男人发生性关系之后借他的种怀上自己的孩子,这他妈连最起码的道德伦理都不复存在,但问题是,这种价值观居然是通过大荧幕传达出去的。
这就实在令人觉得恐怖,这个社会纵使在不堪,我们需要做的也是尽量的帮助它,拯救它,而不是把它进一步的破坏,把它的道德体系击碎,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这个社会就真的完蛋了。
我们无法控制制片方拍什么类型的影片,但广电总局的审查制度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把一些不应该出现在大荧幕上的影片扼杀在摇篮之中吗?
可如今呢?
《天注定》这样的片子你毙了,我们无话可说,但《有种你爱我》这种打着都市爱情喜剧外衣,实则传达完全毁三观价值观的电影就无害了吗?
最后,种马郑恺和江一燕在一起,结婚。
《整容日记》也是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可是这并不能成为它们过审的理由,有太多的电影作品都是钻了这些空子流入到市场之中的,面对这种影片,我看过之后,只想说一句,有“种”就结婚吧,或者打掉。
这部电影乍一看很狂妄的片名,《有种你爱我》,跟打架一样来势汹汹。
其实片名是个双关语,“有种”除了叫板的意思之外,还有一个看上去听上去都比较三俗但人人都要经历的事,就是XXOO后生子。
这个似乎让人想起了当年香港风靡一时的三级片《灭门惨案之借种》,其实该片跟后者起因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喜剧片。
但这边歧义又来了,以此为题材的喜剧片,在西方多半是18禁电影,该故事有拍成AV的潜质,在没有分级制度的国内也只能是“伪三级”,隔着衣服挠痒痒的那种,不如直接看三级片,也让人提不起兴趣。
不过当你看完电影之后,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其实有着一个三俗的瓦伊,骨子里面塑造了一套非常正规的恋爱观体系。
这样的电影,在美国很常见,如今同类电影成为一个最受欢迎的喜剧片类型,叫做“烂仔喜剧”。
没错,《有种你爱我》从主题和模式上来看,几乎可以算是中国的“烂仔喜剧。
”烂仔喜剧当年在本·斯蒂勒、威尔·法瑞尔,欧文·威尔逊和贾德·阿帕图团队的带领下如今成为好莱坞喜剧电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烂仔喜剧的标准除了需要烂仔帮成员主演之外,对于故事模式的要求也有着自身一套完整的体系,必须拥有一定程度的喜剧内容,需要密集的恶搞;同时,可以是浪漫爱情喜剧,但必须要有兄弟情义的展现,同时电影可以尽可能的走三俗路线,但内部的价值观必须端正。
比如《四十岁老处男》、《一夜大肚》为首的烂仔喜剧,听名字就知道这些电影充斥着大量恶俗、荒诞的重口味笑料,但电影内部的积极意义在,通过荒诞的故事进行引导,从而发现身边真正的积极因素。
两部电影的结局,主角在经历各种屎尿屁事件之后,都有顿悟人生的感触,也寻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真爱。
低俗但不庸俗,做到雅俗共赏,这就是烂仔喜剧存在的价值。
同理,《有种你爱我》的故事发展模式也是如此,片中的角色在时刻用荤段子、床戏笑料挠你胳肢窝时,也不忘整理衣襟后的传达给观众这样那样的婚前婚后执行守则,以及爱情和生活的真谛。
男主人公郑恺饰演的角色是一个花花公子,其实他的生活就是以一帮小青年为中心的“乌托邦”世界,工作轻松,整天与狐朋狗友鬼混,泡妞,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无忧无虑。
而女主角整天朝九晚五,事业有成,充满了女权色彩,寻求独立的思想浓重。
其实编导们为我们呈现了人们生活中的两个极端:一个乐在其中,一个为事业而奔波。
一个泡妞无极限,一个不需要男人的独身主义。
但是当一夜的偶然邂逅,两条向着相反方向发展的生活路线彼此相交,从此两人的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借种”只是一个起因,电影在这方面并没有花费太多笔墨,反而进入一年后孩子出生后的篇章。
这里两位主角的生活方式因亲子的出现而发生转化,二人的生活轨迹也渐渐的贴合。
但让两个彼此生活路线完全相反的人走到一起,在两位主角价值观的对立基础上,又产生了针对共同生活的第二层对立,让整部戏的戏剧冲突达到顶峰。
《有种你爱我》笑料密集,如烂仔喜剧一样,是建立在电影本身的格调基础上,男主角与身边的狐朋狗友一起插科打诨,女主角身边也有一群无不正业的闺蜜,外加一个肌肉GAY。
两拨人凑到一起,产生了大量笑料,而且本片独辟蹊径的一点在于,将二者的家庭也进行了喜剧化的包装,一个时髦的老妈,还有一个爱玩游戏的爷爷。
这种做法并不是单纯的依靠夸张的人物来取悦观众,而是将电影的主线引入另一层,即家庭层。
两位主角的孩子成为二者的纽带,升华了电影的内涵,使得该片在过半之时正式进入我们熟悉的爱情喜剧路线,通过角色价值观的冲突,以孩子为中心,大摆龙门阵。
电影的结尾当然是一出合家欢,回头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其实感悟颇深,《有种你爱我》这个建立在一夜风流基础上的故事,对于那些已入围城的和那些等待进入围城的人们来说,本片不失为一部婚前教育片或婚后行为的正反教材。
本片的导演是位女性,李欣蔓,也就不难理解该片的女权主义色彩和追求女性独立的宣言了,有着小妞电影的调调,不过只是开场那一段是以女性思维为视角,随着角色孩子的出生电影就进入另一种模式。
之前看过李欣蔓导演的文艺片《亲·爱》,笔锋细腻,主题深刻。
但凡这类文艺片导演转型拍商业片,首先会在叙事方面保持着相应的流畅,《有种你爱我》在同类作品中是少见的以故事取胜的电影,这一点值得称赞。
两位主演,郑恺早已证明了自己是近年来最会演喜剧片的男星之一,本片中再次奉上了精彩搞笑的表演。
而江一燕本片中突破形象,饰演一位态度强硬的未婚妈妈,结尾机场那段独白效果很赞。
前面一大半儿笑的稀里哗啦…结尾感动稀里哗啦~~没什么深度的电影~触动了哪点儿神经吧~就想给五星啊~
当时还好没上电影院看……2星,一星给江一燕,一星给郑恺……
套路式电影江一燕都演得那么好orz
遮天蔽日的都市爱情喜剧中这个多了一点平权主义的种子,好事。
太难看了!一边做卫生一边看完了。。。。
这类接种生子的故事引起的法律和舆论的探讨在多年前已存在,电影能借助这一话题展开未尝不明智,但却蜻蜓点水,重点还是浪子回头女汉子归顺的老戏路,本片演员表演很OK,败在肆意剪辑上,导致角色个性没能突出变成路人。
我觉得笑点挺多的啊~看完这部剧对郑凯确实有好感了~~我们家爬爬演技绝对没话说!!!!!
我觉得还可以,没那么烂。
演员演的不错,就是剧情逻辑有点混乱
今天下午看的明星见面会场,郑恺本人来了。现场好多90后的女孩来看郑恺,看来“跑男”节目使他人气大涨。郑恺和陈赫,这类看似有些贱,但让人恨不起来的逗逼范儿演员看来要火。电影本身前半段比较好玩,后面有些拖沓,但作为爱情喜剧来看,消遣一下还是不错的。郑恺本人看着要比电影里要黑些、圆润些。
给郑恺小鲜肉四分
低俗的爆米花电影,比较适合约会的情侣看。三星都给江一燕吧。
那几年一股子这种快消中产电影
至少故事还是连贯的。演员还是有演技一说的。比烂片起点好。
还不错
觉得挺有趣的,小猎豹还是适合喜剧啊
无法忍受的编剧,把故事讲成这样还有人掏钱拍??!!但我依然给了三星。能忍受一部烂片,总是会有点理由,但这个理由封顶也只能打到这里了。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不喜欢女主的人物设定。
很喜感的爱情喜剧 节奏不错 喜欢郑恺
挺搞笑的,前段看了让人忘记现实,后段看了又回到现实,最后又掉进童话,不能从头搞笑到尾吗?一看这片子就感觉导演是女的,还真没猜错!现代女人,童话幻想和残酷现实磨砺出来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