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
השוטר,幸福的警察(港),铁男特警(台),Policeman,Ha-shoter
导演:那达夫·拉皮德
主演:伊弗塔赫·克莱恩,Yaara Pelzig,迈克尔·穆索诺夫,梅纳什·诺伊,迈克尔·阿洛尼,Gal Hoyberger,Meital Barda,Shaul Mizrahi,罗纳-李·西蒙,Ben Adam,Tracy Abramovich,Roy Arad,Ariel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语言:希伯来语年份:2011
简介:Man到不行的特警亚隆相信纪律,相信个人得为团体牺牲;他与队友们兄弟情深,却面临出状况时得找个替死鬼扛责任的尴尬局面。富家女希拉加入左派团体、朗读口号,相信为了理想,必须压抑小情小爱。当看似毫无关连的两人命运交会时,他们对各自的立场,是否仍如此肯定?详细 >
生死间的凝视把两条线连在一起,戛然止于黑暗的诗意革命被武力终结。对将死富家女的凝视被同僚色情化误解,其实他只是困惑震痛于可爱柔弱的女子生命的逝去。道德的理解基于各自所在的立场,价值观的冲击和对抗因为左翼文青这条线人物背景描述不足而被弱化。虽然是处女作也有了后期的摄影风格,大量的中近景和特写营造了空间和心理上的逼仄感,以及内容上惯常的性暗示。最后黑灯的那几声枪响冲击力极强。以色列版《天注定》,左翼青年必修课。
有灵的地方,但是日后的风格还是被包藏着,只有很模糊的雏形。
同样是表达阶级对立的电影,这部处理得就巧妙得多。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铺垫,只为了最后的一场爆发。而前部分的铺垫也并不乏味,偷花的人和警察相比便是“穷人”。而整体来说,警察和犯人在电影前后两个部分分别成为了所谓的“穷人”,而最后女孩儿的呐喊就显得格外讽刺。他们所作出的决定和举动鲜明地象征着社会底层最常见的两种人格,而富人和罪犯的对话也就是这个社会真正无法解决的矛盾了。层次多且埋得相当自然,明明用起了喊口号的方式,却丝毫不觉得突兀又或是说教。
原来以色列不是我想象中的断壁残垣和蒙面黑袍,人家挺开放的
拉皮德乃神人也,怎么长片首作就给人一种已经掌握了电影命脉的感觉呢???
7。两组不同的人物,在同一事件中相遇才有了交集;两种不同的意识,在最后的四目交汇中,碰撞于无言的空气中。不让妻子对外说随时要生,自己却四处宣告,这应该是作者意图最明显却不愿说破的哀怨了吧。
MK2 Beaubourg
Lapid 的效率节奏 无论叙事还是人物都太出色了!但是在妈妈去世后 爸爸以后还会不会参与剧作?剪辑以后是自己接手还是找一个合作者?渐渐的可以调用欧洲语境下的电影资源了 是否还着重于本土的矛盾和冲突?
3.5;两段式的建构,在结尾黑暗中交织出耀眼的光芒。
7#不知为什么,总感觉拉皮德的电影在浅显的道理上用力过猛。但电影结构和人物设计设计,尤其是结局的走向,确实十分巧妙。
2011洛迦诺评审团奖。拉皮德参加戛纳电影基金会写作计划的处女作。相当厉害!拉皮德的电影观念很是超前,处理复杂而多个面向的政治与文化议题之外(尤其是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讨论真是精到),还尝试在结构上给出颇为新颖的处理(最迷人的也就是本片的结构了)。探讨群体与个人的关系,人与体制的关系。又见长篇大论演讲(还不止一次)。对“话语”乃至语言系统的强调和讨论可能是拉皮德的电影创作最富于作者性的点。
将性别符号与政治上的冲撞挂钩 (处处散发大男子主义气息的特警=国家机器;一腔热血闹革命的瘦小女青年=对体制的反抗者) 在结尾试图交汇的时候被一方以快速得近乎无情的方式扼杀 而在对视中 胜者的眼神里也并没有嗜血的快感 只见信念感在崩塌
一边是特警团队的兄弟连式情感,一边是左派团体乌合之众式的跳梁表现。然后,突突了。
完美的情绪出口。
“性暗示”的部分很同意镜镜,结尾的枪击甚至可以被理解为一场性爱戏。结尾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同类相残,比《教师》更有力。
看不太进去,左翼青年斗争彷如儿戏,很难理解盛赞之处
没中字,对白基本靠猜T.T 20161003找那么久的字幕没找到居然在数字电视的点播就有→→。两段式毫无关联的叙事在最后十多分钟联系起来,以左翼青年和武装警察迷惘结尾,条理清晰但批判不够有力。
有种精力不集中的感觉
当始终坚硬的躯壳被枪声软化,我看见了电影之神的现身。影史十佳。为什么能够有人整合传统情节剧的故事脉络,洪常秀般带有模糊性的景别与段落结构,以及玛伦·阿德那种自如游弋于僵硬与自然间的人物状态啊!还有剪辑的节点们,太过神奇。
第一部分(警察)与第三部分(警察与左翼团体交锋)极佳。对男性身体的呈现好像是那达夫·拉皮德的一种策略,在《同义词》里是对男性身体的剥削(尤其从西方对移民的视角来看),在《警察》里男性身体则是权力。开头的舞蹈几乎可以媲美影史中的作品(Claire Denis的《军中禁忌》),低角度的仰视镜头和环摇把主演的性张力极佳地展现了出来——一种对于观众的统治,观众就好像躺在沙发上几乎无法自主活动的妻子一样。也正是在这一角度上,整部电影开头的基调更像是从性别意识形态上出发的电影,与之后第二部分左翼团体部分几乎格格不入(更不要说第二部分的题材已经被拍烂了)。之后我们看到拉皮德将摄像机对准这位警察的自然生活并关注平时那些最细微的仪式活动(主角夸张地拍每一个人的背,勾搭餐馆女孩时其他人知趣离开)。枪也是一个有趣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