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黑人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如果路前有一群黑人,我甚至不敢走过去。
当时我说:如果路前是一群白人,你敢走过去吗?。
拿个当下的例子开个玩笑,路前是“城管”或是“老大妈”,你敢走过去吗?
故事是真实事件改编,年轻的新人导演更多去还原事件的本身和呈现真实的Oscar。
一件不公平的事,有人在反思,而不是微博一刷就没,好的作品是长远的,它记录着历史,它有思想,这很珍贵当时这事在美引起强烈反响和抗议,我不认识你,但是我要捍卫你的存在。
首先影片带来最直观的自然是:种族。
黑和白是美多少年来不止的话题,犯人喷Oscar南方狗,警察骂他们:黑狗,朋克猪。
歧视就是事件的导火索,打架到开枪。
当然也涉及到阶级,警察是执法者,平民受警察保护和管理。
不由分说的殴打,对待是强权的表现,如“路西法效应”,我们只是被你们管辖的“狱犯”,恶会滋生放大。
从始至终,一直觉得Oscar是个善良的人,帮助超市的陌生人,吝惜狗狗的生命,警察暴行他也是好友中最不希望去冲突的人,可是枪声来的如此不经意,在世界哑声,还有祷告之后,Oscar和女儿,阳光交织的画面,就像冥冥中失去的美好。
他的善良离不开sophina和母亲的教育。
sophins信任Oscar,并支撑他的生活,原谅他的出轨,相信他一无所有之后还能对他说“别让我一人承担这些”。
母亲的几个镜头比较深刻,从探视间里因为儿子的不理智转头就走,儿子买生日餐钱不贵坚持还儿子钱,一群好友吵闹着医院威胁说医生,母亲很有威严的引领祷告让他们平静我觉得这是好的教育方式。
然而不存在的角色也是“角色”,父像天压着你,母像地捧着你,缺一不可。
流失的父爱让Oscar少年的成长多了颠簸,直到死的时候还说”我还有女儿“结尾黑屏戛然而止,留一句“where‘s Daddy”回荡,是啊,爸爸在哪,如果爸爸还在,就没有警察的粗暴,没有”狱友“的”南方狗“。
所以,公正的对待在哪儿”也许我们只能在看完电影之后说:这是一部沉重的片,原来美帝也如此的水深火热。
也许我们只能像凯蒂一样,远远的拿着手机去对待”外界的事物“,并为之愤慨。
他们离我们如此的遥远又如此的接近我们是否不该去一味否定未知的事物,是否去反省自己的歧视,给予身边的人更多地信任。
犹如“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强推这部电影,看这电影第一眼我就想到了去年得奖的《南国的野兽》,画面和镜头感都很相似,整体艺术感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但是!
故事和演员的功底可比《南国的野兽》强太多了。
故事交代的很简单,没有什么废话,90分钟很短,每一场戏都没有浪费,结尾的时候都有呼应,但段与段之间没有链接,看起来切换很唐突,承上启下做的不够。
电影的结局一联想到这是个真实故事改编的话,整个人的心就碎了,结尾的几个画面看的心里很难受。
因为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这样的事情太多,去年我们刚刚经历了个跟电影里的故事相似度很高的事件,我们能做的也就只能是为她们祈祷祝福。
在维基百科上查到了此次事件的经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淘气的分界线--- While dozens of people shouted and cursed at officers from the stopped train, Mehserle and Pirone positioned Grant facedown. According to Pirone, Grant was disobeying instructions and cursing at officers Witnesses stated Grant pleaded with BART police not to shock him with a Taser.Pirone then knelt on Grant's neck and told him that he was under arrest for resising an officer.Mehserle's motion for bail, citing the police investigation, stated:Pirone said he told Grant "Stop resisting, you're under arrest, put your hands behind your back." At that time Pirone said he heard Mehserle say, "Put your hands behind your back, stop resisting, stop resisting, put your hands behind your back." Then Mehserle said, "I'm going to taze him, I'm going to taze him. I can't get his arms. He won't give me his arms. His hands are going for his waistband." Then Mehserle popped up and said, "Tony, Tony, get away, back up, back up." Pirone did not know if Grant was armed. Mehserle had fear in his voice. Pirone had never heard Mehserle's voice with that tone. Mehserle sounded afraid.The motion also states that the man sitting next to Grant also told police he heard Mehserle say "I'm going to taze him."Mehserle then stood up, unholstered his gun, fired a shot into Grant's back. Immediately after the shooting, Mehserle appeared surprised and raised his hands to his face; according toMichaelRains, Mehserle's criminal defense attorney, several eyewitnesses described Mehserle as looking stunned.Witnesses say Mehserle said "Oh my God!" several times after the shooting and many saw him put his hands to his head.The,40caliber bullet from Mehserle's semiautomatic handgun entered Grant's back, exited through his front side and ricocheted off the concrete platform, puncturing Grant'slung.According to one witness, Grant yelled, "You shot me! I got a fouryearold daughter!"Grant died seven hours later, at 9:13 am,at Highland Hospital in Oakland.
遭遇下岗的黑人小伙,不敢把真相告诉家人,苦闷的四处想辙。
强颜欢笑的与家人聚餐后,妈妈嘱咐他别开车坐城铁,结果在车厢中遇到之前监狱中的仇家,两人互起争执动手就打。
对方很快消失在人群中,剩下一帮黑人被警察强行扣下。
一阵慌乱不由分说的过程当中,黑人小伙被白人警察当场枪击身亡。
苦逼小伙就这样离开了不公的世界,留下家人孩子留守,忍受着不公的继续。
与奢华无比荒淫无度的“真实的美国”《华尔街之狼》相比,不知这算不算是真实美国的另一面,至少,这又是一次真实事件改编。
这样的抹黑故事注定进不了主旋律大本营的奥斯卡门槛,还好在奥斯卡以外,本片已经获得28个奖项,算是对死者的祭奠。
只可惜,那名肇事警察,在监狱中呆了一年多后,再也不见踪影,也不会再有人去追究对他的惩罚,或许,这也是一种美式的主旋律结果。
影片最后的真实呈现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 面对不公我们应该怎么样? 是勇敢的站出来还是做看客保己安全...同时,这部影片也勾起了我的亲身经历,2011年8月份在英国的黑人暴动.那场暴动持续了一个多礼拜,起因与本片很类似,烧杀抢掠,无所不及. 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一个种族被边缘化,长期受到不公待遇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契机便可成为反社会的理由.这同样可以应用在当今的中国,其实中国不乏这样的事件,但是感谢如今的高科技以及部分民众的坚持,我们多了一个抗争不公的平台.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变的越来越好,当制度不断健全,当公民道德不断普及,中国人将不再是冷漠的看客.
由于之前我看了梨梨(Billie)在访谈中提到此电影为她的最爱,所以斗胆观看了此片。
片子总体节奏紧凑,在一天里把奥斯卡与其家人展现的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乔丹的演技在当时还是十分青涩,全靠“妈妈”撑起演技的大梁。
不愧是我爱的人,连看片的眼光都如此之妙!
I’ll always be with U ,Billieee!!
一开始就感觉是纪实片的风格,果不其然,前半段看起来很枯燥,对我这种完全不知道背景的人而言,点点都是铺垫,然后就是震撼,看手机型号我想应该是90年代初发生的吧,结尾告诉我是09年发生的事,那就更加震撼了,有段时间还听说在美国黑人的地位甚至有点矫枉过正了,白人对种族歧视的问题更加敏感,这么说还不是这样。
结合最近看的白宫管家,我朝人民看来,起码来说我是很难理解种族歧视会到这个程度,打架嘛,难道是黑人兄弟自己打吗?
也没见抓白人兄弟。
如果都是真实的话,我很佩服奥斯卡他妈,冷静、坚强的一个女人。
不明白为什么最后11个月的放出来了,把真枪当电击枪这个理由真不成立,是专业的警察,又不是小孩子。
各族大融合的结果看来是需要鲜血铺很长的路。
这种拍摄风格如果不是纪实片那还是不要了吧。
在電影中心看了這部片子,之前是去看《Her》的時候看到了他的預告,被海報上的那句話所吸引——「看本片是你最後一次袖手旁觀」。
多多少少對這句話比較在意,更何況配合上它的譯名《公義終站》。
公義的終站,是終點,又或是起點?
午前場的電影上座率大約只有三分之一,其中大多是白髮老者,看片時候後面不時傳來師奶的碎碎唸「他只不過是想做一個好人啊」,以及旁人對她們說話的斥責「噓」。
維護影院秩序,這算不算是某種公義呢?
我覺得是。
對於一些在電影院裡還喜歡高談闊論打擾他人的觀眾,向來是不應該手軟的喝止。
說遠了,回到《公義終站》。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不算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敘事節奏的拖沓加不合時宜的變奏導致整部片子有種懸停在半空的過山車的感覺。
前半部分對奧斯卡的鋪墊算是一步一個腳印,把他想告別罪惡的過去,重新做人的心情描繪的絲絲入扣。
當然這也是在為隨後而來的悲劇做鋪墊,越美好的事物,摧毀起來,就越震懾人心。
母親的探監鋪墊了兩個關鍵情節:奧斯卡的衝動,以及與他有過節的獄友。
果然在新年狂歡后回家的地鐵上,這兩者再次相遇,催生悲劇。
忍不住的假設,如果奧斯卡不衝動,是否一切就會不一樣呢?
那這個故事,又是否會帶上另一重意味的種族主義色彩?
反正就是,警察接報打架鬥毆后來拉人,抓的都是奧斯卡和他的黑人小伙伴。
然後不分青紅皂白的將他們按在地上,在新年的第一天,要把他們抓到局子里關起來。
於是奧斯卡又有一點衝動了,儘管他試圖解釋,但他的行為在警察眼裡就是拘捕。
慘劇發生時,是年二十二歲他被按在地上無法還擊或逃生,就這麼實實在在地中了一槍,大出血,無力回天,留下了4歲的女兒。
電影在他宣告死亡后開始快刀斬亂麻,字幕出來介紹了一下開槍警察以錯把手槍當電槍為由被控「過失殺人」判監兩年,以及其他連帶被控瀆職下台的官員,一副草草結案的樣子。
再次引用當時手機拍攝的畫面,以及奧斯卡週年祭時人們到果嶺站祭奠、遊行的畫面,然後說,這條路,還很漫長。
奧斯卡是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男人,就這麼不明不白的冤死在警察槍下?
直觀上說,這電影站在奧斯卡的角度,勾勒了一個有著大好未來卻無辜喪命的黑人,而這人的命,丟在國家機器的白人暴力執法機關手中。
另一方面呢?
這部電影真的是在講種族歧視嗎?
那個警察是一個不分青紅皂白的狂熱種族分子?
他身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we don’t know.我們只看到了奧斯卡的角度,奧斯卡生前最後兩天「從善如流」的記錄,而有關他過去的「Darkness」,還是在零散的閃回和對白中得知。
電影過於追求形而上的「還原真實」,然而這種「偽紀錄片」式的敘事還原的卻是編導認為的真實,表面上再講一個尋求公義的故事,然而敘事角度本身已不夠中立。
讓我想起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也許正如艾倫所言,今年奧斯卡註定只有兩種結果,《為奴》拿最佳,或者你們都是種族其實者。
點到為止。
Copyright © 2014 www.AKIRASTAR.com(獨孤树) All rights reserved.
最近几周,种族主义问题忽又成为了全球热议的话题。
这边厢,巴萨球员阿尔维斯在比赛中被投掷香蕉;那边厢,NBA快船队老板斯特林因种族歧视言论而引发了媒体的讨伐,一时间全球刮起了「香蕉旋风」,许多公众人物都用吃香蕉来声援遭到侮辱的当事人。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西方社会),种族主义既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个溃烂化脓的毒疮,虽没有性命之忧,但亦无彻底根治的良药,时不时地发作一回,引发世人的一阵抨击与扼腕。
自然,在美国,每年都会诞生几部反映种族主义的电影。
实事求是讲,《弗鲁特维尔车站》在深度和情节上难同《美国X档案》、《帮助》或者《撞车》等个中翘楚相提并论,也不如在风格化和恶趣味上取得口碑的《被解救的姜戈》那么讨喜。
然而,初执导筒的瑞恩·库格勒以还原事件为主,不作过多的评价,将关于此事的思索留白给观众,这种短小精悍、简洁洗练的风格反而获得了返璞归真的效果。
就事件本身来说,值得推敲的地方其实并不多,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
我们作为非黑人族裔的外国旁观者,除了表达情理之中的愤怒和谴责之外,似乎也说不了更多的东西。
在此,我更想说的是观影后引申出的一些想法。
按照影片给出的情况看,被害人奥斯卡虽然有过前科,但基本上是个热爱家庭、热于助人,并且有一定毅力和上进心的好青年,因此理所当然地博得了观众们的同情。
不过,如若被害者是个品质恶劣,一贯作奸犯科的人,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敏感度不高(相对黑人来说)的外人而言是否还会抱以这么强烈的愤慨和同情呢?
恐怕就要打上个问号了吧。
同样的道理,目前某族XX分子闹得正凶,使得我们平时在大街上看到某族人势必也会戴上有色眼镜,而忽略了对方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属性。
因此,无论民族也好、种族也罢,历史留下的天然隔阂至少在今天是无法避免的。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的是非对错暂且不说,但多少反映了从古至今部分人们的心态却是不争的事实。
种族问题、民族问题都不是今人能够解决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别成为一个民粹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因为那会是件很恶心的事。
一切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糟,oscar有一个美满的大家庭和一群好朋友,他是一个好爸爸、好儿子、好哥们,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他也喜欢帮助他人,不管别人的肤色是黑是白。
可是新年那一天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曾帮助过的人失去了他。
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不。
看过这部剧我是窝心的,我不知道造成这次不幸的相关警察和那个白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我知道他的女儿没有了爱她的爸爸,他的母亲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她的女友没了相知的伴侣,他的朋友再也不能和他勾肩搭背了。
为什么会有歧视?
为什么会有不平等?
不管肤色如何,不都是活生生的人吗?
有血有肉。
错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胸中的悲愤久久不能平息。
我们都有一个头脑一副躯体一颗心脏和红色的鲜血,我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
生活区域和遗传基因的不同造成了肤色的不同,但这又代表了什么呢?
同是相同肤色人种的人长相、瞳色、发色、体态等等还不尽相同。
那么为什么会被憎恨?
为什么会被瞧不起?
错在哪?
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给我很大震撼,感觉比《被解放的姜戈》、《为奴十二年》要震撼。
毕竟那些已经是过去时了,这部剧却发生在近些年,因此感染力超强。
据说是导演的处女作,且没有大名鼎鼎的演员阵容,拍出这样的效果真的很厉害。
看了一下,是位黑人导演。
希望这部剧也可以获奖,不会因为导演的肤色而被歧视。
他才22岁,但有个五六岁的女儿,坐过牢,有个烂工作还被开除,看着这的确是个很不让人省心的黑大个,但是他是个好人,孝顺老妈,宠爱女儿,热情助人也想 好好过日子。
年轻的暴脾气让一小场吵闹变成了悲剧,说实话在国外看到一群黑大个出现在地铁里,我会很紧张。
所以警察的粗暴执行也不是全无道理。
文化群体间 的互不信任在哪都是个道不明理还乱的纠结。
只叹一个纯良的生命就这样白白被浪费,看到13年新年群众还在会那个站头抗议,因为来自白人群体的警察还是相对 的强势。
其实抗议的应该是这种无休止的互不信任,但是非暴力不合作起码到目前为止在多数地方还是个白日梦。
No.587 一个社会底层的黑人无力抗争,贩过大麻,做过牢,出过轨,但他爱女儿,乐于助人,爱老婆爱妈妈,会怜悯被车撞的流浪狗,就这么一个平时懒得去瞥一眼的普通人,就这么被警察给误杀,即使正义的法律审判了凶手,却依然让人扼挽,最后女儿问爸爸去哪时,仿佛整个空气都凝固了……一个真实事件的纪实片,很
挺好看的
结局是无声的控诉,美国的种族歧视相当严重,至今犹存,一个唤醒自己生命的黑人灵魂在新年夜被这个社会再次夺走!奥克塔威亚的演技彪悍到极致……新导演瑞恩年轻有为,期待他更好的作品!
——我听到外面有枪声。——那些是烟花的声音。
好故事好题材但拍成了差电影,短片会更好。
3.5人生苦短,把握当下
黑人导演的处女作,2013年圣丹斯的赢家,题材本身很占优势,总体上不如2012年的《南国野兽》。通篇手持摄影,纪实手法,刻意保持了距离和立场中立。问题在于创作思路不够纯粹,纪实和演绎间摇摆。
难怪温胖喜欢。
新年应景之作,既然是真实事件,那更加说明,新年乃至一切节日并非是属于每个人的节日,对于穷人和孤独的人来说,那只是噩梦的加倍。
看着有些闷,剧情进展太慢,前面看似一些无关生活片段。看到三十五分钟还是毫无头绪,一部没有任何期待的流水账。作为真实事件改编,缺少戏剧冲突,活活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当我很期待后续事件的时候影片结束了。抛开事件、题材本身,影片并不成功。如果把枪杀事件作为影片的开始,这部片子会更精彩。
老生常谈。
对不起,我还是受不了黑人的呱噪。
种族歧视很糟糕
黑人在美国搞了那么多年争取权利的运动,可是到现在了,一样被歧视,被警察打,随随便便就枪杀。22岁的年轻人,本来已经改过自新了,好日子好像触手可及了。然后呢,他就被枪杀了。然后呢,枪杀他的警察十一个月就出来了。总之,生活是需要代价的。
一枪之后,剩下的是最喧闹的死寂
原来是一部纪录片的电影,翻译真是太不专业了。好几处不翻乱翻瞎翻,原来美国也有暴力执法致使死人的悲剧事故。
美国警察就可以随便杀人?
全片的格调唯有两字,“平静”。Oscar人生最后的24小时,甚至如果不知道真实事件,在开头一个多小时都都不知道说什么。平淡的生活,插叙着恰当的往事。一直到最后的时候,甚至连所有激进的角色都平淡进行,结局的控诉也仅是平淡的流出了字幕。连那一枪都突然而平淡,但也如结尾一样震惊和悲伤。
这事也太…
我就不明白了,地铁上人都快挤爆了,你上哪去找座位?你干嘛要去找座位?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