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令我能情深一片 令我轻柔如水清澈令我心灵回复恬静 令我拋弃內心牵挂重拾往年纯洁美梦 让我心灵重得安慰让我安躺于她 他一直在找她,他只认得她的头发,他满世界找她的头发,但每次她出现,他又不认得她。
她抚摸着他油腻的头发,一根一根的。
他醒来痴痴的望着她,迎来这样的眼神叫人措手不及。
他像个孩子一样恳求她继续这样抚摸自己,这一句话,最后的一点希望破灭了。
她面无表情,内心湿透。
“我就在你身边,你要偷跑出去找谁呢?
”二、表哥:“就让我骗你最后一次吧,好吗?
我十九岁出来,住在你家,在这天台找到我第一桶金,我做过几十行,走过水货,卖过私烟,我发过财,也闯过祸,为了生意,我结婚离婚,曾经跟上面的高官吃喝玩乐、称兄道弟,邓伯伯去世,还沾光进去人民大会堂鞠躬,最低落的时候,在秦城监狱囚禁六十六天,做人这回事,不过是场梦,用不著清醒。
嫁给我吧,我保证,你以后无忧无虑,就这样,好吗,一言为定。
”你知道你撒任何一个谎的时候,表情有多无耻吗?
一点都没有悔改,这么多年。
唯独这一次,唯独这一段话,亦真亦假,那么轻易的让人陷入。
女人有多少分辨的能力,尤其是面对眼前这个曾为他付出那么多的男人,再深陷一次又何妨,吞下糖衣毒药,签下结婚协议。
就当,是一场梦。
就算,梦会醒来。
明知一切不会这么简单,明知美好背后还有无法预知的真相,但就是这么的心甘情愿。
愿意跟随你。
“另一方面呢?
”“我只有你一个亲人。
”“你不止我一个亲人,你还有一个儿子。
”“你老说我骗你,但你骗我骗得更厉害。
”他被人拉扯着,用狰狞的表情做出“我爱你”的口型,他挣扎着想停留在画面里。
她一个人在车站哭的妆都花了,他做事总是这样叫人始料未及。
那个曾说过“不搞,光睡,就一晚”的无耻男人在瞬间光辉一片。
“你的钱放在脑子里”,你的感情也放在了脑子里。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我哭这么久,像某年失恋时一样,此刻我不知道该想着谁,我的眼泪停不下来。
我们也曾互相寻找,我们也曾互相欺骗,庆幸无论你对我做过什么,我都没有恨过你。
一切都这么直白明了,不用刻意去揣测演员想表达什么,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都清晰的很。
她是妓女,但她一点也不低贱。
她是妓女,但她一点也不物质。
她是妓女,但她一点也不势利。
她是妓女,但她优秀过其他的良家妇女。
如果我像她这般乐观这般坚强,也许我会快乐一点。
多少次我答应了你,多少次我不该答应你,多少次我想没收你伤害我的权利,多少次你看着我说对不起。
谁令我能情深一片 令我轻柔如水清澈令我心灵回复恬静 令我拋弃內心牵挂重拾往年纯洁美梦 让我心灵重得安慰让我安躺于她
电影故事主要设定在2003年SARS肆虐香港的大环境下,描述啊金遇到的三个有情的香港男人,其中一个选择烧炭自杀,也要替别人戴好防毒面具的茶餐厅老板,一个因为爱得痴狂四处找寻老婆的神经病人,还有一个有家归不得,因疫情遭遇家庭变故的前线医生。
三个香港男人,三个不同的角度去描述香港男人的责任、担当及为爱痴狂的态度。
到了第四个男人——大陆表哥冯仁坤,设定上就不那么善意和客气了。
(希望这只是我恶意的揣测),首先,名字就有些嘲讽的味道在里头,冯仁坤,粤语方言里便是逢人便欺骗的意思,当然这名字与剧中大陆表哥的形象是极其吻合的,冯仁坤经常利用亲戚一场挂在嘴边找啊金便宜,处处从金钱出发,只考虑自己从不考虑别人,为了钱可以留妻弃子(继续生了再卖),拜金、无情、自私的自称“啊灿”的大陆人。
在这段误打误撞的相处中,年轻的啊金为大陆表哥动了情,正所谓妹有情,哥无意,金钱至上的冯仁坤为了做生意返大陆,为了做生意和有背景的女人结婚,而啊金为了他怀了孕、生了娃、最后还把娃送了人。
这段青春的经历无疑令啊金伤得最痛,而最想淡忘。
就算十年之后与啊金的重逢、结婚,都只是一盘生意。
(我作为一个大陆人,对剧中大陆表哥的形象嗤之以鼻,却又无可奈何) 通过三个香港男人的担当、责任和有情,和大陆表哥的欺骗、拜金与无情之间的强烈对比,用啊金这四段遭遇传递出人的一生有忧有喜,当中总有开心和不幸的经历,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属于自己的人生,从而教会人珍惜当下,因为最终善忘的香港人只会将最美好的留在回忆里,啊金也一样(毕竟与大陆表哥冯仁坤之间的伤心故事,她用不到一泡尿的时间就要忘记了),留在记忆中最美好的香港,停留在有那三个有情的香港男人的年代,是有情的2003年的香港。
我做了一个35岁的套餐,花了我几百万,我哪一部分像老太婆?
再难过的事,多年后回想起来,还是非常甜蜜的。
你不结就有劫。
无情天,有情人,情何以堪?
非典一来,哪一行都熬不过去。
“难道癌症也会死人?
”“癌症当然会死人啦!
”不单是私人厕所,在公共厕所我也是歌王。
救命啊!
有人拉屎。
“有没有拉肚子?
”“没有。
”“有没有大便?
”“有。
”“有没有闻自己的大便?
”“当然没有。
”“有没有闻别人的大便?
”“神经病!
当然没有!
”“有没有吃自己的大便?
”“没有!
”“有没有吃别人的大便?
”“你当我是变态吗?
当然没有!
”为什么你走了,只留给我一根毛?
香港人最擅长的是遗忘。
“人家请鱼蛋妹,不请鱼蛋弟的。
”“香港怎么还这样?
男女不平等。
”为了你,我就去考1分。
我们这种有远见的人,说话都是一样的。
不管你是黑鸡还是白鸡,能赚到钱的就是好鸡。
祖国改革开放,有十亿人口。
一人让你赚一块,几辈子都吃不完。
“那手表这么有纪念价值,你怎么能卖掉它?
”“你这么不舍得,那卖给你吧。
”所有成功的大企业家都是六亲不认的。
“如果你没钱,你会不会把老婆跟孩子也卖掉?
”“老婆不会,孩子可以考虑。
反正孩子可以再生,干嘛不卖?
”总有一日龙穿凤,不会每天裤穿洞。
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坑我。
你就让我骗你最后一次吧。
做人这事,就像做场梦,不用那么清醒。
我跟你结婚,一方面是为了洗钱,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只有你一个亲人……“那年我怀孕,那个孩子是你的。
”“你老说我骗你,你骗我骗得更厉害……”没吃过苦,又怎么知道甜呢?
香港也是先苦后甜的。
我姓“奶”,名字也是“奶”。
人善天不欺,做人要脚踏实地。
我们库房有用不完的储备,所以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大家都不用交税。
珍惜今日,因为它就是明天的美好回忆。
不明白为什么2046年的时候人人一身白,难道说那时的环保做的那么好.记忆又回到了2003年,同样的SARS,为什么陈可辛就可以拍的让我对那时的医护人员多了一份尊重,而我们拍的关于SARS的影片就缺少了一点什么.也算支持一下特首,那年八月我去了香港.阿金这样一个特殊职业者,命运给他的安排挺像阿甘的.缺点,不知影片都是谁配的音,阿金的声音让我想到张柏芝,而张学友的这个表哥的角色,不知原音是否这么搞笑.很难把它和学友联系起来.又多喜欢黎明一点,因为这个讨好的角色,不过发音到是惯常的,听得比较入耳.
一直都觉得吴君如演没心没肺的傻大姐演的很到位,看之前也是抱着看一个喜剧放松的心情来看的。
开头一看到她就觉得有那种自带的喜感,小眼睛、略大的嘴唇、一本正经演老太太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她在给一个收到感情创伤想要忘记过去的男孩讲述自己的过去,希望以此来激励男孩振作下去,跟着她回到过去2003,也许这一年对香港来说是苦难和难忘的一年,疾病让整个城市陷入恐慌,生意失败想要风流死去的周生生、精神有疾病想要屏一根毛找寻失散的妻子然而见面却不相识的男子、坚守岗位与家人隔离被大众远离的医生……金都用她的热心和善良帮助他们温暖他们,香港人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精神在金身上闪耀。
表哥也许是她成年以来第一个亲吻和喜欢的男人,虽然多次被他欺骗和不在乎,甚至为他生下他并不知道的儿子,内心却仍然给对方留有余温。
牙齿卡菜的表哥来找她结婚,她一口答应。
结婚第二天就被离婚,依然会倾尽所有为他去请律师。
她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傻、最乐观、最豁达的人,她的心就是金子……我看到有人问,她的表哥爱不爱她,我觉得爱不爱已经不甚重要了,但表哥心里一定是对金有愧疚的。
金每次见到他,给他的都是喜出望外的笑脸和关怀,而他给金的却是一次又一次从她的钱袋拿钱和离开。
最后的结局很好,男孩憋着尿听完了她的讲述并重新振作起来,笑着要去找回女友。
她也惊讶的发现,男孩竟是自己的孙子,还告诉男孩自己姓奶单名一个奶^_^挺过2003年的香港由刘德华当了特首,一片祥和繁荣。
Ah-Jin is speaking all the time, as a narrator, a witness or a “pedagogue” of Hong Kong history. She is actually telling her own story retrospectively, but it seems that “herstory” and history are commensurable, namely, her story is also Hong Kong’s story, and vise versa. Likewise, the belief she imparts to the lovelorn young man-- Cherish the present regardless of sweet or bitter, which would ultimately be the best memories for the further-- is also made for the audience, the present and further Hong Kongnese. Broadly speaking, every human being can be the epitome of history and there is no deny that Ah-Jin touches the big picture of Hong Kong from a personal angle, for example, her intercourse with Zhou Wenguang. But it is still worth questioning: In what sense can the voice of Ah-Jin become the voice of Hong Kong? Or more acutely, has the former both been embezzled and enabled by the latter, otherwise no voice of prostitutes can be made or heard? Further, does Ah-Jin really have a subject in this movie and is it possible for her to establish/feel the subjectivity without identifying with an ideological Hong Kong-ness? Obviously Spivak’s gesture is appropriated again here. I may need to clarify how can Ah-Jing belong to the subaltern since her life is seemingly more funny and fortunate than painful. But setting a specific criterion of the subaltern is more undesirable than leaving the boundary vague and fluid. (Another pitfall may be the circular argument: because he/she can’t speak, he/she is subaltern; because he/she subaltern, he/she can’t speak; if he/she can speak, he/she is no longer subaltern.) Therefore, for me, the subaltern can only be defined in relation to the superior Other. What we can discern is, Ah-Jin is in fact marginalized and stigmatized even within the prostitute group because of her lack of beauty. Thanks to Ah-Jin’s “One Hair, One Soup” activity, we take a glimpse of the large quantity of prostitutes in Hong Kong. Though as a self-differentiated collectivity (Men and usual women shouldn’t be in our row), they never form a transformative power/class and make a strong voice for themselves. The absurdity is, if no one can guarantee the prostitutes will contribute to and benefit from Hong Kong’s prosperity, how can the film let Ah-Jin speak for Hong Kong? Moreover, self-differentiation happens within the fluid collectivity as well: some prostitutes can be more popular and some may clear her “dark” history through marriage. That’s why faced with the former sisters (prostitutes) who’ve already got married, Ah-Jin can’t help feeling differentiated and expelled, thus leading to her childish, excessive and performative frolic. In this sense, the retrospective narrative doesn’t really give Ah-Jin and the prostitutes a self-affirmative voice. Since the comedy attributes prostitutes’ tragedies to individual fate or temporary crisis of Hong Kong rather than some ineradicable socioeconomic and ethical mechanism, the ending utopia can’t be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comical.
一生何求,其实一生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努力的阿金遇到了几段不算完美的感情,学会爱人,也学会被别人爱;会被骗,可是心肝情愿。
上一部励志,这一部励情,天衣无缝的两集,可似乎不那么有水准。
本来就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哪来那么多大喜大悲,大起大落,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甚至连我们生活都不如的生活。
阿金仍然热爱生活,似乎她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想告诉学友哥,可是做不到,当时她看到了一个没有责任感、自私自利的男人,等到学友哥再次回来要求结婚的时候,阿金虽然觉得唐突,可仍觉得心喜,结果被骗的还是她,不知道学友哥到底怎么想,是洗钱还是真的良心发现,可直到知道他们有一个儿子后,他的那句我爱你似乎来的太突然,虽然阿金哭得稀里糊涂,虽然我也有那么一些些感动,可我还是觉得很假,是因为儿子而良心发现的吗,可能也许吧!
期待君如姐更多的作品,我喜欢这个女人了,你很美,真的!
2003年香港遭遇了非典袭击令全港的经济状况更加低迷,金鸡就是拍摄于非典那年。
电影从年头港督去庙里替全香港人民求到了一支下下签开始就预示着多灾多难,不过主人公金鸡的那股顽强拼搏的精神真的很能为全香港加油打气,完全把香港人为赚钱拼命打工的自强不息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金鸡2里面有一段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就是黎明饰演的医生来金鸡开的茶餐厅吃饭,周围的人群都害怕他身上带有非典病毒对他退避三舍,只有金鸡热情地招待了他还叫他常来,虽然金鸡是个出卖肉体的妓女但是她的灵魂纯净无暇,乐于助人却又不求回报。
明明医生是非典时期最辛苦的人每天回不了家为市民治疗着最后却落得像过街老鼠一样见不得人,人情冷暖啊。
电影的结尾是黎明演的那个总是戴着口罩的医生因感染非典而死去在电视的新闻里面播报着,香港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遗忘,很快非典过去了他们又开始新的生活仿佛忘却了所有的伤痛,就像金鸡对20多年来第一次见面就要为失恋要死要活的儿子说你根本不需要吃药,时间自然会让你忘记痛苦。
十几年前上海也为了预防非典人心惶惶,每天进校门前每个人都要测量体温还会在教室里面煮醋消菌,晚上也会吃板蓝根或者泡腾片预防感冒发烧。
这样一段日子其实维持了挺长的一段时间,要不是前几天我看到电影金鸡我都已经遗忘了有非典这件事情。
到底善忘是不是一件好事,我说不清,但是我知道做人一定要向前看,不进则退,不进步只有被淘汰这是所有大城市的潜规则,适者生存。
每个人都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电影里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着每个人。
时间来到了2046年,80多岁的阿金(吴君如 饰)来到了山顶,阻止了失恋青年卢力士(杜文泽 饰)服用可以删除记忆的药,并开始给他说起了自己的往事。
2003年,是香港人最难熬的一年,“非典”肆虐,人心慌慌,经济也受到了考验。
这年,阿金求到了姻缘签。
阿金遇到了茶餐厅经营不善想烧炭自杀的嫖客周生生(黄秋生 饰),她答应借钱给他还债,入股成了茶餐厅的老板娘;阿金帮嫖客陈沙士(郑中基 饰)找老婆,他老婆(李心洁 饰)找上门才知道他是精神病院逃出来的病人;阿金遇到了工作在治疗SARS第一线的医生周文光(黎明 饰),他每天晚上来餐厅吃饭,最终因感染SARS牺牲。
阿金回忆起1980年自己刚开始做鱼蛋妹时碰到内地来的表哥阿坤(张学友 饰),他一心想着做生意赚钱。
第一部里阿金怀的就是阿坤的孩子,面对要回内地发展、如果没钱可以卖儿子的阿坤,阿金把孩子送了人。
2003年,阿坤向阿金求婚,两人刚结婚,阿坤就骗阿金签下了离婚协议书,之后他因涉嫌商业诈骗被警察带走。
阿金发现自己的户头里多了900多万,原来阿坤和阿金结婚一方面来为了洗钱,另一方面阿金也是他唯一的亲人。
阿金告诉阿坤当年的孩子是阿坤的。
阿金后来见过自己儿子。
但没有相认,他有他的生活。
阿金看到卢力士戴的手表,正是自己当年托人带给她儿子的,她明白卢力士正是自己的孙子。
香港回归50周年,已连任八届的特首刘德华(刘德华 饰)发表讲话,香港经济已经前所未有的繁荣,未来二十年人民不需交税,以后可以终生享用免费教育、房屋、医疗以及老人福利。
“阿金,你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妇人。
”“我还以为我很低调,原来我这么红,应观众要求我再回去做鸡算了。
”“SARS一来,哪一行都熬不过去,还死了很多人。
”“我发起一毛一例汤运动,我在凤姐网站登了广告,所有凤姐都可以拿一根毛来换一碗例汤。
但我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的凤姐不惜抛头露面来排队就为了一碗例汤。
”“求人不如求己,自力才能更生。
”“不管是黑鸡还是白鸡,赚到钱就是好鸡。
”“所有成功的大企业家都是六亲不认的,做大事的人不拘小节。
”“如果你没钱,你会不会老婆儿子也卖?
”“老婆不会,儿子可以考虑。
儿子可以再生,干嘛不卖啊?
”“做人这回事,不过是场梦,用不着那么清醒。
嫁给我吧,我保证,你以后无忧无虑。
”“香港也是先苦后甜的。
”“我姓奶,单名奶。
”“昨天美国总统汤姆克鲁斯打电话给我……”“人善天不欺。
”“1港元兑7.8美元。
”“总之你拿着三颗星的香港身份证,你一辈子都不用愁。
”“珍惜今日,因为它就是明天的美好回忆。
”依旧延续第一部里众多男星捧月的模式,郑中基那段真的不怎么样,黎明那段很感人,张学友叫表妹立马想到《东成西就》里的丐帮帮主。
不管是第一部里的北姑还是第二部里只认钱的表哥,内地人还是不受人待见啊,
破天荒的看一部港产片哭了三次,破天荒的看完后花110元买了港版原声大碟毫不手软。
女主角阿金是一只“鸡”,即性工作者,在她身上几乎集中了港人的特质:迷信、想发达、实干、豪爽、乐于助人、勤奋、屡败屡战、有人情味。
看着身边的姐妹都有好归宿,她也想嫁作人妻,于是就真的有个男人送上门来,要她当老板娘,却在当晚翻云覆雨之时一命呜呼。
人生,原来可以这么戏剧化。
而这,只是其中一幕而已。
看这部电影,时间跨度从1980到2046,你有时会觉得自己在看一部闹剧,一群疯子在瞎折腾;有时又觉得莫名其妙的感动。
它居然用了一半的时间来讲述2003年——有没有那么一年,在你回顾的时候只感到发自内心的恐慌?
如果有,我只想到2003年,那种恐慌还能看到颜色,是白色的。
阿金说,“那一年,人都疯了”,疯了的表现,不仅是嫖客进门时先量体温,洗净全身,再用包装纸把自己除了五官之外卷得严严实实;而是更多的来自人性深处的拷问:有人从疫区逃出来求租,你接受吗?
非典医务人员来买饭,你接待吗?
我这样说可能会让人觉得主题太沉重,但是在看电影的时候,你只记得笑,笑完了或者会哭。
影片的后半部分,从1980年开始回忆。
于是,那些几乎跟我同龄的老式的收音机、复古的黑白电视机,统统都回来了。
说实话我很想掐死阿金的表哥,贪慕虚荣,假情假义,不学无术到处招摇撞骗,但是,看到后来,又着实觉得,他其实也不是那么坏。
直至到影片末尾,当田蕊妮、黄秋生、郑中基、张伟健、黎明、张学友、刘德华……当他们的脸用定格的方式一张一张放出来的时候,才是感慨最深的时候。
我知道阿金其实想表达什么:你们现在受的苦算什么,想当年,那么辛苦,我都熬过来了啊。
然后就看到了2046年的烟花,看到最美丽的香港夜色,再回忆过往的时候,脸上应该是带着欣然的微笑的。
电影里有句字幕说得特别好:珍惜今天,因为,那可能成为明日的美好回忆。
我觉得【金鸡2】是三部里面最棒的一部。零星的记忆串联起那些年香港经历过的心酸大事件,一个时代的人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同跌倒谷底,又浴火重生。或许我们也有一天,最终,那些曾经让我们心酸心痛、困扰过我们的事,留存在了回忆里,都将是甜的。
被骗了。以为下了个一,结果一看剧情介绍居然是二,糊里糊涂就把二看了
几乎雷同的情节,显然没有1来的惊喜。依旧很让人感动的、团结友爱、互帮互爱的香港人情怀。君如姐的演绎无话可说,很真诚。
好感动。size the day
学友表哥那段最佳,非典记录也珍贵,但金鸡一部足矣,在第一部的阿金身上已然诉尽了千禧年前三十年的香港了。PS. 君如对华仔是真爱
很有时代特色的第二部,不失为当下SARS后抚慰人心的一剂良药。
三星半 香港小市民的生活务实, 用心但是不泛滥
除了黎明全员猥琐,郑中基的段落看得作呕直接劝退
表哥的戏份好多,而且比阿金还有香港气质啊,一直最后也别别扭扭地不深沉不深情,却让人感动。还好他最后也没有多成功,否则就不会是喜剧了。刘德华最后的场景有点让人无语
金鸡永远只有第一部才叫金鸡。其它全扯淡
和1的对应很工整 取而代之的却是些苦与悲伤 情节输给1很多 拼凑感过强 好想快点看到金鸡sss
★★★☆ 如果真的存在阿金,她真的活到了2046年,我想,她不應該說2003年是最難的一年,2019年才是,不過哪來那麼多如果,畢竟連50年都是謊言。我還是更願意相信第一部的賊王葉生才是阿金最愛,而不是第二部的表哥阿坤,雖然張學友演得很好,壓過全片所有人的好。編劇陣容全換血,從趙良駿+鄒凱光,變成了阮世生+林愛華+張耀輝,第一部的時代變遷、笑中帶淚,變成了第二部的段子集錦、故作搞笑,半部非典回憶,半部狗血愛情,一聲嫲嫲的感動和追足九條街的感動也沒法比。
【2010.4.19】跟着香港一起成长奋斗的港人励志故事。吴君如的功力深厚。
They were all naive when mainland is another country.
那一年,真是一个断代史。太多的记忆,电影里可以get√到。表哥这个角色刻画得太成功了。这电影最大的标签就是香港。三星半。
抛弃理性又没有节奏的东西实在消化不了,但是田蕊妮好美!
讨厌一切与SARS有关的电影
不如第一部,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了,不过感情还是真挚的。
说实话真没有第一部好,该是部圈钱的片子。人世间的事,就当是场梦。
遠沒有1部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