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据点

Vantage Point,绝命缉凶,刺杀疑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主演:丹尼斯·奎德,马修·福克斯,福里斯特·惠特克,布鲁斯·麦克吉尔,埃德加·拉米雷兹,萨伊德·塔格马奥,阿耶莱特·祖里尔,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威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墨西哥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8

 剧照

刺杀据点 剧照 NO.1刺杀据点 剧照 NO.2刺杀据点 剧照 NO.3刺杀据点 剧照 NO.4刺杀据点 剧照 NO.5刺杀据点 剧照 NO.6刺杀据点 剧照 NO.13刺杀据点 剧照 NO.14刺杀据点 剧照 NO.15刺杀据点 剧照 NO.16刺杀据点 剧照 NO.17刺杀据点 剧照 NO.18刺杀据点 剧照 NO.19刺杀据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刺杀据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为了应对911之后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美国总统亨利·阿什顿(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饰)与西方各国以及阿拉伯国家首脑相约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将在此缔结全新的反恐同盟。是日阳光明媚,广场人头攒动,不同社会背景之人齐齐聚集,嘈杂万分。阿什顿总统的车队在一片欢呼和反对声中到来,六个月前为保护总统而遭到枪击的资深探员托马斯·巴恩斯(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饰)冲在最前方,警觉地监视着来自周遭一切可疑之人。谁知,当总统正准备发表演说时,两发子弹击中了他。广场顿时大乱,有人仓皇而逃,有人冲向主席台,有人则趁乱制造祸端。随之而来的爆炸将这美好的一日彻底毁灭。 通过电视台女导播、阿什顿总统、巴恩斯以及几名和此事件有关之人的视角,血腥一日背后的真相逐步得到还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蜜月计划元宇宙·回到1995海角情缘租婚男女幽灵写手第三季因果报应新安家族永不逃避特利迦奥特曼特别总集篇①守护和平的力量刀剑神域进击篇:暮色黄昏来自未来的访客北海鲸梦我还活着魔法教母弊家伙!我要去祓魔水浒无间道古惑仔之火拼街头救命行动天下第一职场之神惊吓出租屋的女人恐怖玩具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帕罗尼秀!万圣特辑!公司里的小小前辈樱花开了冲绳小芙蓉西班牙公主第二季混蛋

 长篇影评

 1 ) 习惯性被“骗”

通常呢,看完这种片子,本能的反应就是“md,又被好莱坞骗了...”我估计大多数电影老鸟看完之后就想骂娘,但回想“嗯,追车那段还靠谱...”无聊的人呢,会从网上down一部高清的版本,一帧一帧地找bug(这种片子很好找的)。

我们太不给动作片面子了。

动作片是不是拍不出花样来了,一定要在剪片子上动脑子?

估计几位演员演完之后看demo的时候都一惊一乍的,“喔,这是我拍的么?

”也没法怪人家,动作片本来就不讲究编剧的IQ,你看甄大侠的片子哪一个不是大明白剧的,但就是看的tm很爽。

像《谍影重重3》这样的巨牛无比的动作片实在是百年难遇,你只有丑化它才能突出自己,片子真的可谓经典之经典。

所以我们还得体面一些,没办法要求好莱坞年年都逼着Robert Ludlum写小说。

《刺杀据点》已经尽力了。

但从剪片子的角度来说还是挺好的,各种方位的各种距离的镜头足够多。

就像开头坐在移动直播车里的那个傻老娘们操控狂复杂的镜头程序一样,我也有点晕头转向。

在ambulance最后冲过去的时候,给了好几组从远处拉近的镜头,挺过瘾的,有点像在玩3D游戏,那种镜头感有种超人飞过来感觉,虽然很俗,但很爽。

我没想恶心这部片子,只是论不上经典好片,它杂糅了动作元素(飙车)、剧情(Thomas Barnes的往事)、情感(兄弟情、恋人情)、还有超炫的刺杀计划(我要那个手机,md还可以杀人!

这么酷的技术突然让我想到地方电视台夜里狂播的香港赌博电影...)还有值得称赞的剪片子师傅。

一部能让你很爽的片子,尽管你也编得出来,但请不要说那种残废话。

你吃了一碗大杂烩,虽然没有蟹黄汤包美味,但你吃饱了,很饱,饱嗝猛打那种,你有什么资格骂做杂烩的师傅呢?

更多图片,欢迎访问“杨癫峰”http://yangdianfeng.blogbus.com/logs/18949236.html

 2 ) 《刺杀据点》

感觉就像一季浓缩的美剧,取名《20分钟》,不过你得每周煎熬都看同一段故事。

影片对于形式太过沉迷,没有考虑到观众的审美疲劳,好多剧情经不起推敲不说,结尾也没有说服力,让人觉得有点上当。

还好有一帮知名演员,加上影片整体制作不错,不算太无聊。

其实我觉得如果不把刺杀的设置为美国总统,而换成其他人物,影片可能在一些逻辑上的硬伤反而会成为亮点,当然这样影片本身的宣传噱头就降低了。

很多人提到《罗生门》,我个人觉得只是时间形式的相似,而出发点和终点都完全不一样,没有可比性。

2008-05-07

 3 ) 本来还可以更好看

结构5颗星拍摄的手法令人着迷,如果之前已有先例恕我孤陋寡闻。

12点的钟声如约响起,观众的心却被抓得越来越紧。

内容3颗星整体演员还是挺卖力气的,但感觉故事没讲透,忒不过瘾了说。

不论是保镖、恐怖男一号、女一号、卧底坏蛋都很有范,但都没有充分交代他们的前尘往事。

比如保镖不是给总统挡了一枪么,为啥还内疚,难道是怪自己没提前发现(可能么?

)?

都挡了一枪了,为啥还被怀疑?

因为心里有阴影?

另外觉得很有故事的,就是那个美国游客,总觉得他不是仅仅打酱油那么单纯,从外形上看似乎有某种残疾,而且表情时常流露出一种深深地痛苦,绝对不是度假那么简单。

再有一个角色是总体的高参,花白胡子那位,很怀疑他有什么不轨企图,很可惜没过多久也挂了。

结尾1颗星大家说很多了,不想重复了。

总之,拍的时候如果投资再多些,拍个加长版,甚至上下两部,相信更好看。

可惜了

 4 ) 6个12点

在办公室无聊,偷偷的看着无聊的电影,而它却打破了无聊。

有关刺杀的电影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题材。

恐怖主义也风靡全球。

就这样,形成了这部电影,我本以为是部老片,却发现是08的新片。

12点,开始了,新闻的播报美国总统的到来,保镖的保护,一切都是那么的有序。

随着枪声,总统的倒地,混乱,继续的播报,爆炸,停!

12点,开始了,保镖的守护,侦查,怀疑,追捕,停。

12点,开始了,警察的质疑,出卖,逃跑,被射杀,停。

12点,开始了,游客的拍摄,记录着,跟踪,停。

12点,开始了,总统的前往,回避,绑架,停。

12点,开始了,刺客的安排,联系,威胁,射杀,引爆,绑架,继续着。

许多条线相互交错着,就好像披着多层轻纱的女人,随着轻纱的不断减少,渐渐清晰,直至最后完全裸露在你的面前,你才能完全的了解。

你可以做那层披在女人身上的轻纱,感受着体温,感受着触感。

你也可以抚摸,直至最后的一丝不刮。

影片的拍摄手法,让我想起了大象,不过相比较,比大象细腻了许多,毕竟大象的拍摄成本有限。

工作后感觉不错的电影之一。

 5 ) 看《Vantage Point》

《刺杀据点》应该算近期的北美热点影片,票房和评论都不错。

故事的确不错,尽管最后恐怖分子为了一个小女孩而失败看起来有点太搞“人性”那套了,但整体还是非常完善紧凑的,且颇具新意,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也相当真实准确。

当然,此片让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其类似《罗生门》的叙事结构,从5种角度透视这次看似暗杀总统实则劫持总统的行动。

但其实和《罗生门》还是不大一样,《刺杀据点》的多角度叙述是在推进剧情。

此片最后的长段追车戏相当精彩,有《谍影重重》的风格,以及让人想起《法国贩毒网》那段超经典追车戏。

 6 ) 刺杀据点

近期为数不多的精彩动作片之一,不枉我特意买了一张精装D9. 这部电影有点象是"24小时"和“CRASH”的合集,前半部分集中在15分钟内,不同角度和人物的回放,这种模式对导演的控制能力和摄影机位的摆设要求还是挺高的。

片子的画面很干净,节奏把握的也不错。

就是谜底有点太早揭晓了,失去一点吸引力。

这部电影的演员大有来头,虽然是动作片,不需要太多演技。

不过,看看美女和帅哥,时间也很容易打发。

 7 ) 《刺杀据点》:一场史上最业余的对决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1233215/《刺杀据点》:一场史上最业余的对决话说某制片人约了某导演和某编剧侃大山。

制片人:“两位老弟好久不见,最近在忙什么呢?

”导演露牙冷笑:“扎纸人咒《谍影重重》的导演。

”编剧咬牙切齿:“给《24》编剧家打骚扰电话。

”制片人叹气:“说到这两部片子,老兄我也气不打一处来。

都是拍特工,都是把特工拍得贼专业,结果都贼火。

拍特工,拍专业的特工,一直是咱三兄弟的梦想啊!

一不留神,被人家给抢了!

”导演:“不打紧,咱也可以拍。

不就是特工吗,不就是专业吗?

咱这回就要拍个贼特工、贼专业的!

《谍影重重》和《24》都有啥,咱都弄过来!

我们拍一部最最专业的特工电影!

”制片人:“俺一哥们把《异形》和《铁血战士》弄一块儿搞出了个《AVP》,咱们就来个《BVB》或者《JVJ》,《谍影重重》的Jason Bourne vs.《24》的Jack Bauer,简称《BB》或者《JJ》。

”编剧:“大哥此计甚妙!

”导演:“可是咱请不起马特达蒙啊。

人家现在是大腕儿了。

”制片人:“请不起Bourne,还请不起Bourne的对手吗?

Bourne的对手哪个最厉害?

”编剧:“当然是第三集里那个先玩追车玩掉Bourne半条命,最后差点就杀了Bourne、不过还是放过他的家伙了。

”制片人拍案而起:“就要他了!

《谍影重重》里除了特工,还有什么最屌的?

”导演:“追车,追车,追车!!

而且,一定要有车被撞扁,而且是车被撞扁了人也死不掉的那种!

”制片人:“很好。

所以我们得有一场超热血的追车。

《谍影重重》的问题解决了,那《24》那边都有啥?

”导演:“《24》的基弗•萨瑟兰最近混得不太好,这小子进去了,刚被放出来呢,我看咱请得动他!

”(注:《24》Jack Bauer的扮演者基弗•萨瑟兰因为酒后驾车蹲了几天大牢。

)编剧:“可咱又慢了一步,这个Jack Bauer被《一级戒备》捷足先登抢去客串过了。

”制片人:“不怕。

正版的被用掉了,咱找个盗版的不就成了?

他们电视界除了这个Jack外,哪个Jack最受欢迎?

”编剧:“那当然是《LOST》里的Jack Shephard医生了。

”(注:热门美剧《LOST》的主角Jack Shephard,由马修•福克斯扮演)制片人再次拍案而起:“就要这个Jack了!

《24》除了Jack,还有什么最屌?

”导演:“总统!

美国总统!

有性格的美国总统!

和特工无比暧昧的有性格的美国总统!

没有总统戏,没有总统和特工的暧昧戏,《24》哪拍得了24小时啊,撑死了是《12》!

”制片人:“好!

咱也得有总统!

美国总统!

有性格的美国总统!

他也得和特工有暧昧关系!

”编剧:“别忘了内奸!

《24》超屌的一点是:永远都有内奸,而且你永远都猜不到内奸是谁!

”制片人:“我们也要有内奸!

我们的内奸也要让观众永远都猜不到。

那……,谁当内奸?

”导演:“目前为止,谁最像好人?

谁最像好人我们就让谁当内奸!

”编剧:“那当然是马修•福克斯,他在《LOST》里不但是男猪脚,而且是万人迷医生,而且是标准的hero啊。

”制片人:“那咱们就让他当内奸!

那……,他到底给谁当内奸?

”导演冷笑:“当然是恐怖分子,还有比把一个万人迷变成恐怖分子的走狗更让人兴奋的吗?

”制片人:“很好!

咱们已经有特工、有恐怖分子、有暧昧的总统、有内奸、有能把Bourne干掉的死跑龙套的、有追车!

我们已经可以拍一部很专业的特工戏了。

三弟,动手写剧本吧。

”编剧:“且慢!

我们还少了一个重要元素!

——女人!

我们还没有女人!

”制片人:“……怎么办?

”导演:“大哥你不是提到你哥们拍《AVP》的事吗?

据我所知,《AVP》里居然没有施瓦辛格也没有西格妮•韦弗,结果观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被砸了很多烂番茄。

《AVP》里没干成的,咱的《BVB》里可以补上啊,州长大人咱请不动,咱可以请赋闲在家的异形大妈出山!

”制片人第三次拍案而起:“妙计!

妙计!

三弟,动手!

”编剧掐指一算,皱眉道:“可把咱刚才想到的全部都算上,撑死了也只够写出一集电视剧的剧本啊。

”导演冷笑:“三弟一定没有看过你的中国同行Yao Qiong写的剧本。

台词不够,就把一句台词拆成八句。

一个动作,拍一次不够就拍八次。

晕不能直接晕倒,而是要‘开心得晕了,陶醉得晕了,享受得晕了’,‘进了梦园,我晕;我看到了有珠帘的新房,我晕;看到古堡,我晕;看到种熏衣草的花田,我还是晕;看到山城,我更晕;反正,我就是晕’,说完这些并且被男主角恩准之后才准晕,岂有时间不够之理?!

”编剧恍然大悟:“就这么办,一句台词分八次说,一个情节分八次拍,怎么也得撑到一个半小时了。

”——于是,大家就看到了《刺杀据点》。

看完《刺杀据点》前5分钟电视台导播异形大妈娴熟地指挥调度镜头、指挥台前幕后做现场直播的精彩表现后,我惊叹:“专业啊”!

但看完5分钟之后的那一个半小时,我又惊叹:“完全被骗了啊”!

原来除了开场的“专业秀”之外,不但不专业,简直就是超级业余,从无关紧要的现场记者,到特工,到总统,到恐怖分子,全都非常的业余!

然后我再回想开头5分钟华丽的“专业秀”,以及后面出现的特工、反恐、追车等等元素,忽然意识到本片编导的初衷肯定就是想拍出一部很“专业”的特工动作片,因为片中有太多《24》《谍影重重》的痕迹,有些简直就是十分明显的借用。

而《24》和《谍影重重》这两部近几年最火的特工题材作品,它们的共同点,也是它们最成功和最能抓住观众的一点,就是把“特工活”展现得十分专业。

所以我很确定《刺杀据点》十分想要拍出一部他们自己的《谍影重重》或《24》,可是效果却适得其反。

本想表现特工(以及他们的对手们)的专业水准,结果却让所有角色都表现得十分业余:记者是业余的,业余到看到总统被刺就完全崩溃到上不了镜头。

失败!

特工们是业余的,业余到挨过一次子弹就有了心理阴影,业余到跑步速度不及平民。

失败!

总统是业余的,业余到幕僚把他的话当放屁,业余到参谋长都已经把军事行动布置好了才让他知道。

失败!

内奸是业余的,业余到连被电视台摄像机拍也没注意到,业余到连最简单的易容术也不会,业余到成了影史最快暴露的内奸。

失败!

总统的保安是业余的,业余到总统下榻的宾馆发生爆炸而全无警觉,业余到几十个特勤悄无声息地被一个恐怖分子干掉。

失败!

杀死特勤们的恐怖分子也是业余的,业余到拔枪动作慢得不可思议(只不过他对面的那些特勤们慢得更加离谱,简直是被John Woo附体),业余到明明知道总统对“雇主”的重要性而放弃拿总统当人质的机会。

失败!

恐怖分子的头头们也是业余的,业余到有胆绑架美国总统却没胆撞死一个小女孩。

失败中的失败!

——这场本意是想拍得很专业的特工vs.恐怖分子的戏,就这样就变成了一场史上最业余的对决!

于是虚构了开头的那些对话,因为片中一切业余表现的源头,归根到底是编导们自己实在太业余了点啊。

疯狂钻石http://www.mtime.com/my/wzcjojo/http://wzcjojo.spaces.live.com/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1233215/

 8 ) 结局太戏剧

结局的时候太唐突整个 剧情非常有新意从不同的视角来描述同一个事件最后黑人的感情铺垫的不错

 9 ) 很好的故事,很好的方法

我一直很喜欢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我认为每个电影都是在讲故事.故事有很多种,同样讲故事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我很喜欢穆斯林的葬礼,也是和Vantage Point一样的讲故事的方法.每次看到这部电影的11:59:57 PM 感觉很特别,也很激动.因为同一个事情讲故事人的却在各方面,各种角度去看..其实我觉得最后如果那个绑架者如果不顾那个小女孩,哪么他可能会劫持成功.因为所有的code都段了,仅仅是那个黑人拍到了那个女孩..说明那个人还是很理性的,起码作为司机的角色他没有迷失.他与那个黑人攀谈的时候,同样也可以看出,其实他的镇静..其实我觉得那个waiter 刻画得很少,仅仅是一条Make us proud..就让他显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为一颗人体炸弹.我觉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也许狂热的人们就这样吧...Matthew Fox 在这里面演绎一个双重人格的人,但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依旧是LOST里面的那个医生,并且是身上有一个中文纹身的人(纹的是鹰击长空吧).所以他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一直都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但是没想到最后结局变成这样.

 10 ) 杨晓林-《刺杀据点》随想

为写五卅的剧本,近日猛攻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法庭片、街头游行示威冲突的之类的片子。

梁山导演推荐《刺杀据点》,看了,有些小收获。

作为类型片,故事内容其实了无新意:在反恐集会上,恐怖组织先枪杀替身总统、制造大爆炸吸引警方注意力,尔后绑架真总统。

总统保镖紧急缉凶。

恐怖分子以其弟弟为人质要挟特种兵作案,在逃离中内讧,保镖在追凶过程中发现同伴是内鬼,最终恐怖分子相互残杀,车毁人亡,总统被救。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此类电影的共同特征,无论罪犯怎么高明,最后总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孤单的美国孤胆英雄最终总是赢家,一个美女友或娇妻爱女的最终获得了人身安全。

作为大投资商业类型片,基本元素必不可少:明星、大场面的群众集会、大街上混乱刺激的飞车追逐、冷血杀手一人射死一大堆倒霉蛋警卫人员。

此片的超常之处就是分别用电视节目制作人、游客、总统保镖、总统、内鬼等的视觉来讲述故事。

节目制作人通过摄像机所见留给观众的一个悬念,即这一切是谁干的?

总统死了吗?

恐怖分子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最后,怎么被抓获的?

其实,下面的叙事一般可以这样站开: 1 采用全知全能的视觉,即上帝的视觉,从头到尾把故事叙述一遍。

2 抓到罪犯,由罪犯的视觉讲述。

3 此事只是开头,犯罪在继续,警员在制止犯罪的过程中,逐渐洞悉事实真相,警员推理加罪犯供述。

本片最大的看点是被认为采用了《罗生门》的叙述方式,其实,这只是形式的上的,学的是皮毛。

《罗生门》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人性永远的缺点:为了个人的尊严,在讲述一件事时,所有的人都会不自觉的维护自己的形象,夸大自己的重要性,为自己掩饰。

或者找到一个看似非常充分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也就是说,人和别人交流时都是充满个性色彩的,都是从自己立场看问题,都是戴有色眼镜的。

在这种意义上,撒谎或者半撒谎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即保护自己的尊严是人的自私的本能。

类型片为了塑造正面英雄形象,总要纯净人物,去掉人类一些天性的本能,从而造出一个道德英雄。

其实,塑造道德英雄最大危险就是容易美化和虚假化导致的浅薄和空洞。

其实,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和我们具有一样人性的人:一身毛病,但也有数不完的优点!

 短评

x

8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简单粗暴但足够精彩的动作悬疑片。

1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一到关键时刻就又从头开始了。。。看的我那个急啊。。。

14分钟前
  • Miss
  • 还行

i LIKE THE THE WAY DIRECTER SHOW THIS STORY

16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多重线反复放同一时刻,差点没看下去。剧情没啥说的,太短了

21分钟前
  • 孤檠行者
  • 还行

多视角结构和剪辑很有力度,影片目的在此,也就不需要去过多评判其他。

2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前60分钟非常精彩,一切都出人意料,后20分钟,剧情急转直下,变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加好运气的主旋律电影。扣一颗星。

30分钟前
  • 麦弧
  • 还行

美国总统活得多累啊,整部片子还是比较有意思,追车戏确实精彩,虽然太过巧合的地方比较多,但也都解释的过去,DQ真是演什么被嘲什么,好倒霉的演员啊,小女孩完全是为了结尾需要,看来她才是重头戏!

33分钟前
  • ★冰凌宫★
  • 推荐

为了里面出现的一打打帅哥,多加一颗星

34分钟前
  • hbr
  • 推荐

虽然剧情较水,但叙述技巧还可以。中间各种1200pm许多重复的看得比较烦。最后那个急救车撞到地上的镜头将人物都快速地给了一个特写,感觉很好。

36分钟前
  • 段干相若
  • 推荐

非常好看万分感谢小甜甜借我这张碟

38分钟前
  • eel
  • 力荐

论没吃到冰激凌的混沌效应

42分钟前
  • 不玩刀剑
  • 较差

还行吧..

45分钟前
  • 还没想好叫什么
  • 还行

没完没了的几个小时结局是垃圾

48分钟前
  • Zark
  • 还行

形式不错,但恐怖分子挂得有点冤

50分钟前
  • Captain_C
  • 较差

剧本想法很好,但是整个电影的完成度很一般。具体说来就是每条线的戏剧张力都不够,部分镜头重复略显冗长。本该是汇合所有线索的结尾高潮又完全是草草了事。

53分钟前
  • SleepyPino
  • 还行

闪回太多了,剧情就在那边绕来绕去。人物关系处理上有点磨叽。一个美国人救了一个西班牙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拯救了全美国。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情怀。

55分钟前
  • RP
  • 还行

男一号探员Jack Bauer电影版。无辜美国大叔逞英雄。圣战脑残粉作反派。各角度重新演绎刺杀总统,目的是为了耗时间吧?

59分钟前
  • 东方枢问
  • 较差

从几个人的角度去拍摄,层层相扣,剧情十分饱满

1小时前
  • oopzq
  • 还行

虽然一看开头,我就知道真凶是谁了。。。还是套路化的缘故。。。但是叙事结构还是值得相当肯定的。。。

1小时前
  • 妖妖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