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看向过去,九十年代是一个浪漫至死的年代。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那面极具象征意义的柏林墙刚刚被推倒,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着坍塌和重建的巨变,卢旺达大屠杀向世界展示着人性最根本的面目,以“高级动物”自居的人类,似乎从未踏入过文明。
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人信仰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对人性的拷问在世界各处轰轰烈烈地发生,电影人拍出了《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红白蓝三部曲》《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份难尽其全的名单璀璨到令任何一个时代相形见绌。
音乐人则在这个年代,迸发出了摇滚乐最灿烂的光芒。
Nirvana、Suede、黑豹、唐朝、魔岩三杰带领着一代自命不凡的青年,试图劈开时代的混沌。
秦勇,是这群英雄少年中的一个,黑豹乐队的第三任主唱,他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走出尘埃》即将上映,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Nirvana》。
从过去看向今天,秦勇干的这件事儿一点儿都不酷。
摇滚人掺和的电影儿怎么能上院线呢,得像《北京杂种》那样被禁才叫酷啊,崔健、窦唯、何勇才算没给摇滚乐抹黑呀。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摇滚青年,在沧桑巨变中变的胸怀天下,也变的敏感和脆弱,用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这部影片聊透了这一代人的反思。
秦勇何尝不曾如此,即使在电影中,他也把自己为了挣钱而参加的选秀节目称为“耍猴儿”,他承认自己“怂”,我想他偶尔,一定讨厌极了现在的自己。
但每一个步入中年的摇滚青年都一定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在等待什么?
等待一个从不存在的戈多?
秦勇饰演的方和平对女朋友说,等我混好了就娶你。
我们的生命被许许多多这样的等待裹挟前行,直到有一天幡然醒悟,方和平说,我们还没真正开始一切就都结束了。
是无可挽回的结束。
在2014年的一个月内,导演谢晓东的母亲、合作伙伴和恩师陆天明导演接连去世,这样的刺激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影片中方和平的父亲在他演出的时候意外身亡,而在现实中,秦勇更是没时间等待——他的儿子大珍珠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大珍珠喜欢表演,他就为他在49岁的年纪成为上海电影节亚洲最佳新人,大珍珠需要爱,他就给他毫无保留的全部。
《走出尘埃》不是摇滚英雄梦,而是生意被骗、老人住院的平凡生活,就像长发不再飞舞的摇滚青年,看上去越来越平凡,心中永存火焰。
影片的动人之处不在摇滚舞台的血脉贲张,而在不露声色的真诚——你为母亲不听劝阻险些煤气中毒、走丢在菜市场而生气,却因她日复一日购买的彩票号码是你的生日而瞬间崩溃,这些和方和平房间里与21世纪格格不入的老式录音机和CD架一样,成为一个个老去的摇滚青年百味杂陈的暗号。
一位风度翩翩的儒雅中年对我说,摇滚乐不是愤怒,而是宽容。
他是迷笛音乐学校校长张帆,中国摇滚音乐节的缔造者。
一位说话轻声细语的瘦小中年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摇滚乐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应该有更丰富的涵义。
他是复出后的张楚,魔岩三杰之一。
一位略显激动的中年在秦淮河畔的咖啡馆里对我说,我觉得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让他们更快乐,就是他妈最摇滚的事儿。
他是南京的电台主持人,摇滚前辈,一位父亲。
《走出尘埃》的文学策划是路学长,2014年去世。
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幸运,他们不用再面对过去的自己对今天的自己的责难。
路学长、秦勇、插曲《虎口脱险》都是摇滚青年、文艺青年的标签,《走出尘埃》值得我们翻出已经略显紧绷的皮衣,用一个陪客户喝酒的晚上去重逢过去的自己。
说实话是有点失望的,演技上来说,我觉得只有秦勇和冯波演的好!
其他所有次要人物,小配角,都演的不好,至少让我觉得不是那么的好。
尤其演儿子那个角色的boy.颜值不够没啥,演的真的好生硬,好难受!
但是貌似都是第一次演电影,而且很明显小成本独立电影,还是可以理解的,内心总体上是支持的!
秦勇作为第一次触电,演的的确可圈可点。
女主角冯波是一个颇有经历的演员了,所以用情,眼神,都很到位,好几个地方是自己真演出来的哭戏特别给力!
个人觉得剧本功力不足,父子相认及心理变化(从不能接受到接受)的过程实在是有点仓促和牵强,但是还是能看出演员演的很卖力了,就是细节支撑还是不够。
秦勇个人演唱的部分真的很精彩,摇滚老炮就是老炮老炮,唱功和气场没的说!
但是,还是应该是预算没那么多钱,舞台太小太low,这里不是批评,是心疼😂最后结尾,定格镜头很棒!
只是秦勇对着台下观众朋友诉说的心声,还是由于剧本细节支撑不够,让这段本该煽情和升华的部分显得苍白生硬。
总之,情怀已经感受到了,中年危机生活不易感受到了,现实与理想间的挣扎选择体会到了,演员的用心感受到了,剧本差点,钱(投资)少了点!
继续努力,目前知道的音乐人涉足电影的还有新裤子乐队的彭磊的电影,还有王啸坤转行做导演的片子,反正继续期待他们吧!
继续热爱音乐,热爱摇滚,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生活可以让人骄傲如烈日,也可以让人卑微如尘土但是,骄傲如烈日,和卑微如尘土,并不矛盾,一个风尘仆仆的在生活中打拼的失意男人,依然可以有着光芒万丈的梦想,依然可以有着穿云破日的激情,再多的磨砺,都只是身外之苦,只需看他,还是不是记得曾经要坚守的路。
由谢晓东执导,秦勇、冯波主演的《走出尘埃》,就是一部有关现实与梦想的电影,归根到底,影片讲的是追寻真正的自我的故事。
片名很有意思——走出尘埃,很值得琢磨:是否因为落入尘埃,才会走出尘埃?
还是因为深陷尘埃,才要走出尘埃?
但这些并不重要,关键是怎么才能走出,也就是怎样才能遇见真正的自我,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可能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甚至撕心裂肺之痛后,才会发现正确答案的事情。
《走出尘埃》的故事,其实可以看作是主演秦勇的自传。
作为曾经的黑豹乐队主唱,秦勇在他的音乐生命中最光辉的时刻,因为家庭的变故而放弃了一切。
片中由他饰演的主人公方和平也是如此,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母亲的精神恍惚,让他不得不放弃了音乐梦想,成为了一名每日操劳的凡人,一边各种筹钱打算开饭馆,一边又做代驾维持生计,人生的各种不如意,接踵而来,让他却应接不暇。
戏内戏外,这都好似是一个走下神坛的歌者的落魄故事。
因此,当我们看到了曾经那个站在舞台上,身穿黑色皮衣,脚蹬黑色皮靴的摇滚战士,在生活中煎熬,习惯了妥协,学会了忍让,也会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时候,不禁要问,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他?
究竟怎样,才应该是一个生命应有的面目?
当年的激情与奋斗,究竟是青春叛逆的假嗨,还是可以伴随一生的珍贵品格?
毕竟如方和平所说:“人这一生,得过太多坎了,有一个坎迈不过去,你就完蛋了……”,曾经的肆无忌惮,变得开始小心翼翼,不是因为服输,而是因为有了太多责任,不能拿生命与生活去赌。
其实,《走出尘埃》可以看作是摇滚“老炮儿”的自传,毕竟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方和平已经远离了曾经的音乐圈,但他和音乐,却一直没有断了联系,最终还可以带起了徒弟,走上了选秀的舞台,“炮儿”虽然老了,但音乐不老,舞台上的他,依然是那个纵情的歌者,这似乎这也能回答我们初设的有关“真自我”的答案。
在方和平身边,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一个是一直守护者他的夏晓芸,这是一个很像《老炮儿》中的话匣子一样的人物,爱得无怨无悔,爱到不惜一切。
还有一个,就是音乐少年黄一冰,这个与方和平因为音乐结缘后,亲密如师徒如父子的男生,竟然带给了方和平最震耳发聩的一击,事关剧透,战台烽不便多说,但方和平的自我醒悟与拯救,自我坚持与倔强,却无疑让人动容。
因此,真的自我,不在于加诸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那份炽热,是否有过改变。
何谓尘埃?
同样是岁月赋予的身外之物,可以斑驳了面容,苍白了头发,困苦了肌肤,踯躅了身影,灼烧了心灵……但若初心仍存,所有的一切,又有何惧?
人活一生,不过是求个问心无愧,不过是求个内心安宁。
因此在方和平于舞台上再次唱起那不败的青春之歌时,没有人会特别留意岁月所留下的印记。
有幸参与《走出尘埃》的首映,一票摇滚老炮儿都为秦勇的大银幕作品站台,仿佛带领影厅的观众,重回到曾经的那个激情岁月,老炮儿不老,热血仍在,岁月如歌,不惧尘埃。
现场最感人的一幕,莫过于秦勇弹唱了《虎口脱险》,是的,这是郁冬为老狼所写的那首歌曲,而写歌那年的郁冬,也是因为生活变故,隐退歌坛,成为了一名普通职场人,只留下了一个传说。
或许他想用这首歌,表达自己对过往的眷恋,以及面向未来的召唤:珍惜当下,寻回自我,走出尘埃。
走出尘埃,顾名思义,从尘埃里走出来,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抬起头向前看,不忘梦想,不忘真爱,才是人生之正途。
不过,我更喜欢它的外文翻译名,“坚不可摧”,令人想起海明威,想起《老人与海》,想起那句著名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走出尘埃》里,秦勇饰演的方和平正是如此,他曾是一名摇滚歌手,为生活所迫,转行做起代驾,却尝尽世间冷暖,再遭遇种种不公过后心灰意冷,准备和同行夏晓云共度余生。
谁知,正在此时,一个叫黄一冰的年轻人出现在他面前,声称是他的儿子,并且,要他在歌坛选秀节目中充当他的助唱。
这让方和平不得不重新面对他深深挚爱的摇滚,也注定要因此和儿子一起改变命运。
文 | 青桔电影当青春,热血,理想在一个人身上,随着年岁渐渐消退。
生活开始变得索然无味。
正如片名《走出尘埃》一样,这时的我们需要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走出迷惘,走出尘埃。
影片中的主角正是这样,曾经辉煌的摇滚歌手,如今的代驾司机。
现实总是格外的残酷。
在父亲去世的的打击下,方和平放下曾经摇滚,酗酒茫然,后来母亲又身患老年痴呆。
方和平不得不选择做一名代驾司机,白天照顾母亲,夜晚上班。
但命运的女神并没有眷顾他:被人所骗,背负巨额债务,无家可归。
而后母亲又意外离世。
生活的所有悲伤,仿佛都在他一人身上呈现。
但常言道,置之死地而后生,方和平在女友的帮助,好友不怀好意的引诱下(实则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重新走出乐坛。
期间还遇见了失散多年的儿子,并在儿子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在女友和儿子的促使下。
方和平终于找回了曾经遗失的自己。
影片主角方和平由秦勇饰演,这位曾经黑豹乐队的主唱,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也在如日中天之时,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家庭,退出乐坛11年。
所以说这里的秦勇已不是在饰演这个角色,而更像是一种本色出演。
尽管如此,影片是谢晓东作为导演的首部作品,的确还有很多问题,诸如影片前期节奏过于拖沓导致后期剧情仓促等等。
而且不得不说,这部片子,多多少少像一场中年的意淫梦。
把一个理应写实批判的片在,拍得有点不伦不类。
不过总体来说,我还是愿意给他一个及格分的,不为别的,就算是为了主演秦勇,以及这一场意淫梦吧!
● END ●作者:青桔电影,写你想看,说你想听。
愿你的心情总有人懂
《走出尘埃》 :为什么说秦勇做什么都能成事儿?
中岛一直对著名摇滚歌手秦勇充满了敬意,这不仅源于他对中国摇滚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的贡献,更在于他内心一直保存着那份执著的爱;他有踏踏实实的生命诉求,有饱受坎坷从不认怂的精神,他用爱战胜了一切困苦,赢得了他的今天和未来!
在摇滚群体中,他独立于自己,用人格折服世界;在生活中,他融于善良,用付出给予家人温暖,他可以用黑豹的方式在中国乐坛天然般“撒野”,更可以为了爱而放弃自己辉煌的人生自我,他让坎坷变得那么的有温暖,他为自己的人生搭建一次次让人为之激动,为之鼓掌的舞台。
因此,奇迹总会在他的身上发生。
当他发现儿子更需要呵护与陪伴的时候,他毅然绝然的退出正如日中天的黑豹乐队,把全部的精力和爱给了儿子大珍珠。
爱的力量往往可以扭转乾坤,改变生命,成就奇迹!
曾经,秦勇把黑豹乐队推向了中国摇滚乐的巅峰,曾经,他陪护儿子大珍珠走出了生命困境;今天,秦勇又把自己送上了电影的舞台,而且凭借他在《走出尘埃》里对方和平精彩饰演,以及他的专业的表演功夫,迅速走红荧幕,获得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主角。
有人说,干摇滚的,当演员不靠谱,因为演员的人物塑造与承担,摇滚歌手一定做不了,即使参与表演也无法摆脱自己的那股狂野所赋予的孤傲的性格。
因为摇滚歌手过度自我,除了唱摇滚,其它一无是处,因此无法“化为”他人。
这会是所有摇滚歌手的命运吗?
而曾经也有摇滚歌手参与电影人物的表演塑造,都以无法完成另外一个“自己”而失败告终。
但是,电影《走出尘埃》恰恰是通过丧失自我的痛苦经历和找回自我的生命历程的人生故事,这样的生存状态,用摇滚歌手来演绎,是不是又会丧失“自我”呢?
如何来理解“自我”,实际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特定环境中丧失“自我”也未必是件坏事情,过度的表达“自我”也许会无地自容。
在这个世界上,“自我”的含义极其复杂,我想也只有秦勇这样有过丰富经历的人能够懂得。
他的呐喊,他的付出,他的坎坷,他的大爱的给予,这些都成为他非常重要的生命人生,所以他更能够感受“自我”的意义。
秦勇的触电完全打破这些对摇滚歌手触电的误读,对“自我”也会重新定义。
从电影《走出尘埃》的国内国际上业内和观众的呼声看,秦勇又一次被时代高高的举起!
作为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身份活跃在影坛谢晓东 此次选择启用秦勇为《走出尘埃》的男一号,我想一定是出于对秦勇情感的理解上而选择了他。
秦勇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成为近几年中国电影演员中的一匹大黑马。
导演谢晓东认为,电影《走出尘埃》这部片子是一部温暖包裹着锐利的艺术商业片,从始至终都捍卫着真实生命的尊严。
观毕电影的我表示赞同,这的确是一部充满温暖并且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
群体也好,个体也罢,个人角色的选择不能以他曾经在干什么论高下,而是看他心里拥有了什么,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完全有信心相信秦勇是一个做什么都会与众不同,做什么都会赢得掌声的人。
没有华丽的镜头语言,只有平实的命运视角;无需强烈的戏剧冲突,却尽显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可体会人到中年苦作舟的感慨。
当潜伏的梦想遇到蜗居的现实,是否还有勇气飞越迷雾,找回真正的自我。
观看《走出尘埃》,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过程。
片中摇滚歌手方和平的生命际遇,与饰演者秦勇这个前黑豹主唱的人生轨迹,居然是如此贴近与重合,叫人看到戏里戏外的逐梦人,同样深陷挣扎、同样遭遇迷茫,也同样不甘沉沦。
简而言之,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中年男人重新上路找回自我的故事。
曾经的摇滚歌手方和平,干着代驾司机的职业,人到中年过着困顿的日子,疲于应付生活的各种琐事,过去的激情在其身上早已荡然无存。
可在不经意间,他的命运突然出了拐点,心中的梦想再次被音乐所点燃,鼓起勇气重新踏上生命的新征程。
戏里的人物方和平是虚构的,戏外的秦勇真实存在。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竟然借助光影世界,在身为落魄摇滚歌手的意念上心意相通。
与其说秦勇在表演上极富魅力,不如说他是在生动地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
遥想当年,作为黑豹乐队的主唱,秦勇曾是激情无限的象征,用一首首张扬不羁的歌曲,来震荡我们的灵魂。
可他却因家出现变故,不得不在事业正值巅峰之际归隐。
现实中秦勇的老爸在其举办演唱会之时撒手人寰,而戏里的方和平也因父亲的猝然离世而退出舞台。
角色与饰者如此高度契合的状况,使得秦勇演绎起角色来完全是感同身受。
代驾送人碰到奇葩顾客,失忆老妈屡屡走失,老爸之死更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片里的方和平生活上极不顺遂,他既不愿被生活裹挟着随波逐流,也无法反抗现实的无奈,内心孤独的他有着无所适从的迷惘,只能在辛酸中徘徊、在痛苦中彷徨、在迷茫中挣扎。
那对于音乐的理想与激情,对于人生的追求与奋进,似乎成了飘浮在空中的气体。
而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到底哪一个重要,让他在深陷疑问中难以自
虽然我们无法探知这些年,秦勇个人具体遭遇到何种不顺心之事。
但凡明眼人都可看出,片里方和平的困苦生活,既是秦勇在当下的自况,也是那群风光一时的摇滚音乐人的现实写照。
在媒体的报道上,我们不时可见那些摇滚老炮儿经济窘困与精神不佳的图文。
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们激情过后,只剩下岁月的苦楚。
曾经为理想高亢呐喊、呢喃哀鸣的他们,成为乏人问津的音乐边缘人,怎不叫人唏嘘感叹。
时间磨灭了激情,却磨平不了记忆。
虽然片里的方和平一度自我放逐,但却没有泯灭骨子里对音乐的热爱,那摇滚精神中的永不妥协却被他深深刻进生活。
正是这种对于理想的坚持、对梦想的追寻,使其能遵从内心发出的声音,不屈服于选秀歌唱节目的压力,最终在舞台上用激情摇滚出灵魂圣歌,用带有力量、自由、叛逆的忘情嘶吼,来表达对命运自我主宰的勇气。
秦勇在表演上朴实自然,将角色诠释得很到位,首次触电便有不凡表现。
而戏里戏外两个摇滚老炮真幻交错的音乐人生,都在显露着摇滚不死、梦想不坠。
我要和你飞向自己做任意选择的天空。
二十年前,秦勇时任黑豹乐队主唱,推出《黑豹III》专辑,主打歌《无是无非》唱得气势如虹。
现在回想起来不由感慨万千,竟是中国摇滚的最后一次锋芒毕现的呐喊,黑豹为代表的黄金一代就此低沉,深陷尘埃,再没有恣意孤傲的灵魂,没有坚定的方向。
摇滚和电影是两样非常相近的艺术,一样的喜于表现却又忠于灵魂。
二十年之后,谢晓东执导《走出尘埃》,秦勇作为主演登场,台前幕后共同打造一架为摇滚精神重振旗鼓的战车,载着对生活、梦想、亲情的满满感悟,指引处于迷茫中的人们走出尘埃的泥潭,让阳光照亮曾经的疲惫与伤痛,用微笑面对曾经的一切。
就像海报上的那句话:春暖花开,走出尘埃。
影片表现了生命的常态,从尽情挥霍的青春,到困顿中年,在时代的潮流里,秦勇饰演的方和平不仅是一个摇滚老枪,也是每一个都市赶路人的人生缩影,也曾少年轻狂,热力四射,一切都无所畏,后来渐渐被现实抹去了棱角,成为夜色中忙碌簇拥的身影,代驾司机也好,贴膜老哥也好,还是饭店灶台上挥汗如雨的大厨,每个人都有过梦想,讲起来可能与方和平的故事一样精彩。
影片以细腻而又富有时代质感的情节,演绎了方和平从当年的热血青年,到后来困顿潦倒,又重新回到摇滚舞台上的故事,秦勇对于人物的感同身受,使其表演比专业演员更加没有痕迹,无论是身为代驾司机品尝着生活的苦涩,在浑浑噩噩中拆东墙补西墙,还是拿起吉他,用双手重新触碰曾经的梦想,那份目光中的涟漪,也或是在情感风暴中的撕心之痛,都深入的刻画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这份形与神、内与外的契合,已不是表演,而是生活。
根本就不用表演,秦勇就轻松演出了方和平的热血与沉痛,包括曾经的打击,现在的迷茫,内心对现实的逃避,还有自以为已经消磨殆尽,其实还未完全熄烬的火焰,于是,他走出了尘埃,完成了精神世界的升华,无所谓成功或失败,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大写的人生。
就像前面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尘埃,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尘埃,一日三餐和衣食住行组成的尘土之惑,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尘埃,由名利和富贵组成的光鲜囚笼,那些放纵不羁的摇滚英雄都不知所措,何况是我们循规蹈矩的碌碌子民呢。
如何走出你的尘埃,或许,《走出尘埃》给出了一个的答案,那就是向前走,在任意一个结点重拾自我,都没有过不去的尘埃,哪怕你现在一无所有,也永远不要万念俱灰,做司机也好,在别人规定的路线上行驶,做吉他手也好,向着自己的梦向前进,拥有一片可以让自己做任意选择的天空,只要心向着前,托得起责任,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对得起亲情,那么,你就可以像方和平一样走出尘埃,重见辽阔的大海星辰。
所以说,《走出尘埃》的故事可以让我们这些行走在尘埃之中的人感受到一点星光,每一个正在得意或失意中的人都会感到温暖,越是在失落和彷徨时,这星光越是明亮。
除了主演秦勇,本片的导演解晓东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此谢晓东非春晚舞台上那个高唱“今儿高兴”的解晓东,而是著名的现实主义电影缔造者,以制片人的身份与王竞导演先后合作了《无形杀》《我是植物人》《万箭穿心》等杰作,本片的女主演冯波也是经年合作的金牌搭档,这一次亲自执导《走出尘埃》,和同样处女作的秦勇一起,给2017的中国电影奏响了一个响亮的音符,精神可嘉,才气亦值得鼓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生活可以让你骄傲如烈日,也可以让你卑微如一粒尘土,然而,当尘埃落定,已漫天席地的耀眼。
光,是我们终日的向往,生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秦勇,从摇滚歌手能从容的放弃事业回归家庭,勇气只是前提,亲情才是根本。
电影《走出尘埃》由秦勇来主演再合适不过,讲述的是一个迷茫的男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
一位曾经的摇滚歌手,二十年后是一位普通的代驾司机,这个曾经的摇滚青年身上已看不出丝毫当年的激情,他如同现实中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被生活蹂躏,被生活打磨,最后被梦想所唤醒。
从摇滚歌手到演员,秦勇的转身有些突然,但这一转身从方和平这个角色看,是那么的华丽,那么的从容。
1994年加入黑豹乐队担任主唱,1996年凭借《无是无非》和《不能让我的烦恼没机会表白》,黑豹乐队成为内地音乐极具人气的组合之一,并且也捍卫了摇滚在内地歌坛的地位。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处于最繁荣的时期,秦勇突然退出黑豹乐队,选择回归家里从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是什么让他选择急流勇退?
又是什么让他从歌坛走向平淡生活?
亲情,是的就是亲情,直到2014年秦勇携子参加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才让所有人了解了他当初的选择,父子情深的故事也让亿万观众感动落泪。
当接受媒体采访时,秦勇直言婚姻和家庭对自己而言,是一辈子的承诺,无论生老病死,都要与爱人和孩子厮守。
说出去的事情就要负责,要不就别说,这是秦勇的一个生活准则。
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从音乐,到电影,秦勇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所有人诉说着他的生活,也通过“方和平”这个角色在给观众传递梦想的力量。
秦勇没有在电影里设定一个儿子来影射自己的经历,这一处细节,是令人感动的。
同样聚焦亲情,同样的感同身受,这就是电影的力量,能通过对亲情的表达给观众带去震撼与感动。
《走出尘埃》以细腻而又富有时代质感的情节,演绎了方和平从当年的热血青年,到后来困顿潦倒,又重新回到摇滚舞台上的故事,可以说方和平这个角色就是秦勇本人,因为他和人物的那种感同身受无缝连接,这也升华了他的表演,无论是身为代驾司机品尝着生活的苦涩,在浑浑噩噩中东拼西凑,还是拿起吉他,用双手重新触碰曾经的梦想,那份目光中的涟漪,也或是在情感风暴中的撕心之痛,都深入的刻画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总体感觉,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力量的电影,首映当天一干摇滚界的老炮们都来了,这是一种对朋友的支持,也是对曾经过往的一种追忆。
一个中年男人面对家庭、事业、爱情的各种矛盾与纠结,而又用极暖的画面诉说,从而给观众带来一种亲切感。
在这方面,谢晓东导演做的很出色。
走出尘埃,就能见到光,走出尘埃,就能实现梦想。
《走出尘埃》可以让我们这些行走在尘埃之中的人感受到光的力量,给每一个正在得意或失意中的人都会感到温暖,秦勇的身上有光,方和平的身上同样有光的力量。
文/满囤儿电影作为一项艺术,力量何来?
是奇幻的想象力吗?
貌似可以算。
是震撼的视听轰炸吗?
貌似不太算。
是对现实的批判吗?
绝对应该算。
批判现实主义,向来是电影艺术最核心的力量所在。
而且在批判现实的道路上,电影人还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
魔幻片发展出了魔幻现实主义,如《潘神的迷宫》;战争片也有很多在批判战争,比如《细细的红线》;连超级英雄电影都能被诺兰抹上一层批判色彩。
不要以为批判现实主义就等于沉闷的剧情片。
批判现实主义照样可以燃起来。
如果你还不信,那就看看这部《走出尘埃》来纠正一下错误思想吧。
和上述几个其它类型带批判不同,《走出尘埃》的本体依然是剧情片,但是他用巧妙的设计,把超燃的摇滚演出放在了一个具有现实批判价值的故事之中主人公方和平(秦勇 饰)年轻时曾是一位摇滚歌手,而二十年后的他却只是一位普通的代驾司机,过着忙碌且疲惫的生活。
理想和自我早已离他远去。
当生活的轨道来到了不可预知的拐点,势态的变化超出了他的可控范围。
他心中从未熄灭的梦想与音乐的火焰,使他鼓起勇气重新踏上生命的新征程。
摇滚虽然不是影片的类型元素,却是故事核里便带有的基因。
这种燃,必然是从骨子里燃出来的呀。
秦勇本身便是摇滚歌手,本色出演让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大增。
虽然他是第一次演电影,但是导演给了他足够的自信。
可能因为导演也是第一次导电影吧。
^_^ 不过本片导演&编剧谢晓东可是华语批判现实主义的一名老炮儿。
他的第一部编剧作品《一年到头》就用轻喜剧的方式,批判了内地特有的春运现象,是国内首部春运题材贺岁片。
当年国家广电局特别批准组建国产电影专映厅联盟,开幕片选的便是本片。
这片子充分诠释了汉语中的一个老成语悲喜交加。
后来谢晓东和该片导演王竞成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黄金组合。
他们编导合作的第二部作品《无形杀》改编自真实网络事件“铜须门”,是第一部聚焦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的华语电影。
比陈凯歌的《搜索》早了三年,且批判力度远远胜之。
二人编导合作的第三部作品《我是植物人》达到了内地批判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顶峰。
影片以知假、造假为主题,用一个悬念叠生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药业企业利用审批文件的漏洞忽视药品安全的内幕。
这部电影给当年每一个看过它的观众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很多人都因为看过本片,而改变了用药习惯。
该片先后拿下近十个奖项,堪称一代经典。
《走出尘埃》是谢晓东转型导演的处女作,依然走的批判现实主义路线,在批判的深度和力度上只略弱于《我是植物人》,在当今的同类型国产片中依然可排前列。
谢晓东也在尝试新的方式,比如他以往的编剧作品更注重故事的讲述,而本片则更注重人物的塑造。
这次,人物命运成为了钩观众的钩子。
以前他用故事来批判现实,这次他用人物的魅力来打现实社会的脸。
当方和平最后走出社会给他内心蒙上的重重阴霾,再次炙热发光的时刻,影片燃到了极点,也批判到了极点。
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理想,它就像一颗种子,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生根发芽。
代驾司机唱着摇滚的梦,影片中的歌曲并没有打动我,其实有大把更合适的土摇歌曲可以选啊。
四星给情怀、四星半给黑豹乐队、五星给中国摇滚和中国原创音乐。前半段煽情、后半段剧情有些烂尾、最后结尾给五星。真爱音乐、远离选秀、远离喊麦
没灵魂没... ...还真想不出来还能没什么,就这么滴吧。
难得的好片子。很真实。
1、没有才华;2、土
不错,有触动,有感动。人到中年不认怂!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 我给高分 有人觉得剧情拖沓 可是这可能就是有很多人亲生经历的人生 主演的演技很出彩 希望看过的朋友不要用很刻薄的眼光来对待这部好电影
白皮肤,黑面具?
摇滚情怀。。。为了活着而活着。。。
故事还可以,秦勇演得太好了,真心演技派,除此之外这片一无是处。最难受的地方,玩摇滚就必须中年要落魄吗?你让玩摇滚的怎么想?我那场就有不少玩摇滚的音乐人,结果中途退场一多半,还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吗
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音乐实在不咋地,口型都对不准。演员颜值都很堪忧,就女主还比较美。男主角也太怂了,不懂女主角看上他什么了。不过可能已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很反感,凑合看。
这样的电影意义何在。当初的秦勇何在。
前面轻松自然,后面就狗血了…还是老歌好听
音乐是可以拯救灵魂的,但这部电影不行。。。
水准之上,导演拿着劲,力量没使匀,再紧凑一些就更好了。
飞机上看的,还可以吧。本色出演。最后的宣言看着好无力。
演员演得太好了。
好像除了主角其他的完全不能看
影评人还是老老实实评论电影吧。【CCT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