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还是非常套路的,基本上就是刚开始有小挫折,后来克服了,又遇到大挫折,后来又克服的模式。
女主角娜佳小时候圆肩、脚也不好使,教练并不打算教她,说她将来只能卖香蕉。
结果娜佳的妈妈鼓励她,说教练觉得她很有天赋,天生就是冠军。
后面的剧情你用脚想都能猜到,她肯定可以克服身体缺陷,一步步成为冠军。
电影只是花了几分钟的时间讲述她训练的过程,画面一转,她长大了,突然就成为了高手。
仿佛她一夜之间就实现了从0到180度的转变,毫无说服力。
她在几十个选手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里奥纳夫的搭档,主角光环不要太明显。
作为《花滑女王》同类型电影,玛格特·罗比的《我,花样女王》中,女主角塔尼娅从小就遭受不公平待遇,首先是母亲对她非常严厉,塔尼娅从小缺爱,受尽无数委屈。
母亲不鼓励塔尼娅,取而代之的是打击、批评,甚至上升到虐待的范畴,经常对她说脏话,以及大打出手。
塔尼娅出身贫困,父母离异,再加上买不起华丽的服装,也没有符合评委审美的外貌,即便是跳得再好也不能得高分,其它的运动员有完美的家庭、优质的服装、讨喜的外貌,即便是滑冰时摔倒了得分都比塔尼娅高。
这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明知道可能失败也不放弃,明知道不公平仍然坚持到底的信念让人非常感动。
反观《花滑女王》,你会发现娜佳真的太一帆风顺了,顺利的成为花滑选手中的佼佼者,顺利成为里奥纳夫的搭档,顺利地恢复健康……整部电影中,她仅有的两次挫折,一次是表演中摔伤,一次是最后的比赛中摔了一跤。
然而她摔伤了脊柱,明明医生都说只有几千分之一的几率恢复健康,结果她很容易就恢复了,就因为她认识了新的男朋友萨沙。
因为爱情,她几千分之一的几率才能恢复的身体就好了。
而且这还不是电影里唯一的用爱发电的桥段。
最后的比赛中,号称最优秀的花滑运动员之一的里奥纳夫,都在和娜佳滑冰时发挥失误了;而多年没有滑冰的萨沙,甚至都没有临时练习的情况下,就和娜佳合作得非常顺利。
娜佳和里奥纳夫滑冰就会摔跤,和萨沙滑冰就不摔跤了。
难道萨沙随随便便都能比里奥纳夫滑得好?
对于竞技体育,本应该是非常残酷的,需要非常刻苦训练才能有所收获,甚至像《我,花样女王》的塔尼娅,即便是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仍然没有取得成功。
而《花滑女王》这种,娜佳和更优秀的合作失误,却和多年没滑冰的合作非常顺利,完全不合逻辑,完全是用爱发电。
而且娜佳和萨沙的爱情戏也非常生硬,感觉是导演强行安排他们在一起的,为了相爱而相爱。
娜佳口无遮拦,萨沙更是脾气暴躁,他们初次见面就性格不合,后来能化敌为友根本没有说服力。
现实中,情侣往往是刚开始很和睦相处,逐渐发现对方的缺点后分道扬镳;像《花滑女王》这种从一开始的矛盾相向,到后来的互相相爱,翻脸比翻书还快。
尤其是娜佳都坐上了轮椅,萨沙还把她从山坡上推下去,丝毫不尊重病人。
恕我直言,这个玩笑我笑不出来。
即便如此,后来娜佳不仅原谅对方,而且说出“我想要的是快乐,没有萨沙就不能快乐”的台词。
能说出这样的话,你怕不是喝了5斤二锅头。
面对萨沙这样脾气暴躁,还不懂礼貌的人,连最基本的尊重病人都做不到,随随便便把脊柱受伤的娜佳推下小山坡,我不明白娜佳为什么会爱上她。
唯一的原因,那就是导演、编剧强行让他们相爱。
电影最套路的桥段,可能是当里奥纳夫回过头来找娜佳的时候。
里奥纳夫嘴上说着爱娜佳,当娜佳说她可能会残疾的时候,里奥纳夫就再也不联系她了。
而当娜佳恢复健康的时候,里奥纳夫又出现了,说娜佳想获得金牌必须靠他。
但事实上,里奥纳夫也是必须靠娜佳才能得到金牌。
于是,娜佳需要在里奥纳夫和萨沙之间做出抉择。
电影再次沿用了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剧情走向,萨沙为了娜佳的前途着想,假装说他从来没爱过她,从而让她去找里奥纳夫共同夺取金牌。
这就好比韩剧中男主角身患癌症,不说出自己身患癌症的实话,反而说从未爱过女朋友,或者故意伤害她把她气走,美其名曰是为了她的幸福。
这种剧情第一次还好,看多了真的让人觉得太愚蠢,甚至有点恶心。
现实生活中,只要你爱着男(女)朋友,你肯定会说你爱Ta。
能做出“为了Ta的幸福,故意把Ta气走,让Ta找到更好的男(女)朋友”的人,要么是不存在的,要么是智障。
而萨沙就是那个智障,编剧也是那个智障,因为是他写出这样的剧情。
站在娜佳的立场上同样不成立,在她最需要里奥纳夫的时候,里奥纳夫不陪伴她,说明不是真心爱她,至始至终都在利用她。
娜佳也说“我想要的是快乐”,说明她是一个感性的人,那为什么还会回过头去和奥纳夫这样的渣男一起比赛?
那如果说娜佳是一个理性的人,为什么最后不劝说技术更好的里奥纳夫,而是和多年没滑冰、还曾经故意气她的萨沙一起完成比赛?
反正她就一会儿理性,一会儿感性,编剧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编剧:我反正就随便写写,你尽管猜人物性格,猜对了算我输。
里奥纳夫在娜佳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离开了,戈林同样是在娜佳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故意把她气走,她遇到的男人要么是渣男要么是戏精,编剧能写出这样的剧情也是很牛逼了。
整部电影充其量就是体育题材外皮包裹下的狗血三角恋,花滑根本不是核心,换成开饭馆、开奶茶店、送外卖,甚至手机贴膜、卖豆浆油条、烤面筋,对剧情发展也没什么影响。
因为它就是一部普通而且很烂俗的爱情片而已。
剧本极其粗糙,完全靠BGM来烘托气氛,假装自己很燃。
如果你关掉声音,你会觉得他们个个宛如智障。
花样滑冰新人娜佳虽然家境贫寒、天赋不足,却凭借母亲的鼓励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崭露头角,成为了世界顶级花滑男选手里奥纳夫的搭档,两人屡获佳绩,并坠入爱河成为备受瞩目的金童玉女。
花滑世界杯前夕,娜佳意外受重伤,人生跌至谷底,里奥纳夫也选择了离开。
心灰意冷之际,冰球运动员萨沙出现在娜迪亚的身边,二人由互相嫌弃发展出一段暖心的爱情。
娜佳也在萨沙的鼓励下重塑信心再次出发,靠着执着与坚持度过了漫长的恢复期。
当她终于可以重返赛场时,她的伤势再犯,人生面临再次选择......
真正的爱 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治愈一切心理障碍和肉体损伤。
大自然赋予我们很多难以想象的力量。
激发,引导你的那位在哪里?
找到了,就是你的另一半。
为名利,为虚荣,终究是一种世俗,是一种障碍。
即使短暂的成功,也会带来难以想象的苦难。
就如同女主角与那位傲慢无比的男搭档一样,两个人的成功只会是短暂。
当灾难降临到女主角时,再也没有勇气走下去的她,却迎来了那个真正属于她的他,一位不得意的冰球运动员。
瘫痪的女主角,孤单的独自坐在轮椅上,留下的是苦涩的回忆,是他每天的陪伴,给她带来了力量和希望,给她带来了光明与快乐。
这种快乐是原汁原味的,是温暖的感受,让她焕发生机,重返赛场。
活在虚荣世俗的快乐中,注定是空虚的,注定是掺杂毒药的快乐,注定仍然是失败和失意。
当女主角迫于无奈又与男搭档再次步入赛场时,结局可想而知,比赛关键时刻以失误告终。
放弃虚荣,放弃名利,当她与属于她的他再次走到一起时,一切都是浮云,只有真爱永恒。
“我想要的是快乐,但没有他,我就没有快乐”
记者会
影片根据俄罗斯前花滑冠军真实经历改编,展现了家境贫寒的娜佳一路蜕变为花滑巨星的成长历程。
是人物传记片,也是爱情片。
故事很传奇,一波三折。
先是娜佳从无名小卒到成为顶级花滑男选手里奥纳夫的搭档,两人陷入爱河。
但在一次冰雪秀中意外受伤,人生陷入灰暗。
此时,乐观但鲁莽的冰球运动员萨沙出现在她生命中,帮助她奇迹般康复,并重返冰场。
片末,娜佳又一次受伤,但萨沙及时出现,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在全场观众的歌声中完成了表演,即使因违规被取消资格,他们的爱与坚持依然捍卫了俄罗斯的旗帜。
影片很鸡血,很玛丽苏,很战斗民族。
文:骄阳木马假若要探讨世界上最美的运动,大概没有哪一项能与它媲美,素有冰上芭蕾之称的花样滑冰。
悠扬的音乐,卓绝的身姿,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观看的人心情舒畅,冰上的人自在飞扬。
可是如果你上过冰场,就会发现想要随心所欲是多么困难,身体因难以控制平衡显得格外笨拙,更致命的是心理上被跌倒的恐惧所支配,然后一个很丧的想法产生,有时候再努力,但没有天赋,势必以失败告终。
刚看到《花滑女王》预告片的时候,难免会认为这是一部励志型影片,运动题材最能凸显荣耀背后不为人知的努力,影片根据真人故事改编(前俄罗斯花滑冠军选手伊莲娜),为心灵鸡汤式的治愈增添了一份可信性。
然而在观影结束之时,才发现,这原来是一部打着运动题材幌子的爱情MV。
不得不承认的是,《花滑女王》的故事基调是非常吸引人的,罗伯特·麦基说过: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我们总是妄图在光影的世界中找寻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精彩,而如何将一个好故事完整的、极富情感的讲述出来,这是一门学问。
《花滑女王》讲述的是小女孩娜佳非常喜爱花滑,但是却被教练以没有天赋、身体协调能力差等原因拒之门外,善良的母亲没有告诉小女孩真相,而是鼓励她,告诉她每一个人都会跌倒,那并不可怕,只要站起来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虽然母亲早早的离开了她,但是她仍旧努力坚持梦想,她的坚韧打动了曾拒绝她的教练,虽然前路千难万险,但努力最终让她站在花滑世界的顶端并闪电般的遇见爱情,而一次表演意外却让她坠落冰底,医生几乎已经判了她运动员生涯的死刑,她自己也深陷绝望。
这时,萨沙出现了,乐观外向的萨沙虽然治疗人的方式不走寻常路,但好在效果还不错,他陪伴她激励她,让娜佳找回了曾经的快乐、信心,重获站起来的力量,他们相爱了,但,是否离开爱人重回冰场呢,这关乎于花滑运动对女主真正的意义。
没错,看似俗套的故事,却分分钟就可以挖掘出一堆触动观众的泪点,无论是没有天赋的少女如何克服自身阻力,通过努力实现梦想,还是高处跌落后的心理崩溃到重塑信心,或是娜佳在人生的十字路头的艰难抉择等等。
就像中文海报上的宣传语“愿爱不缺席,愿你不言弃”,总有一点能够get到你,但是任性的战斗民族,并没有深入的刻画影片中有关“励志”的主题。
与其同属运动类型的影片基本都围绕着某个特定的主旨展开,《我,花样女王》侧重对人物的刻画,更加偏向采访式的传记,追寻“真相”的同时揭露所谓社会规则和美国梦之间的冲突关系;《摔跤吧!
爸爸》励志之余,又是有关成长的、父母亲情的温馨,同时以剑指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飞鹰艾迪》中同样不被看好的男主,通过坚持不懈最终站在了梦想的高台之上,他坚韧不放弃的决心着实令人
而《花滑女王》则将那些本该印象深刻的镜头,用音乐+画面的形式顺带过了,时间跨度大没关系,但几个关键时期的简略就是硬伤了。
娜佳如何克服困难,通过努力完成一次次的冰上动作,被音乐镜头中寄宿学校的重复日常替代;娜佳冰上起舞如何能脱颖而出的被里奥纳夫选为舞伴并未交代;娜佳和里奥纳夫的情感升温直接被前一秒看对眼后一秒滚床单略过;娜佳受伤后的心灰意冷到底是因为不能再回到她挚爱的冰场,还是因为昔日爱人的无情,不得而知;就连娜佳和萨沙之间不可分割的情愫,也是在音乐+画面的形式中悄然发生的,这些对人物行为动机的简化,无疑影响了影片前期心理建设的完成度,导致高潮部分的观影情绪只是微微波动。
说到一言不合就载歌载舞,就不得不提到印度影片,作为宝莱坞的显著叙事特色,也不乏通过音乐+画面的形式,在叙事时间上做一两点手脚,但是反复试验中得来的准确的拿捏难能可贵,或是单纯尬舞,或是将关键的逻辑行为顺利成章的行进,都为影片添彩。
相比之下,《花滑女王》的节奏就被带的有点琐碎,导演所追求的关于爱情的明快,于爱情萌芽期还算是甜蜜,可是要说刻骨铭心就有点无力了。
但,画面是真美啊,影片半数以上的场景取景天然的冰面,大自然的气息,干净利落的扑面而来,甚至可以让人偶尔忽略节奏的硬伤,只愿沉静在纯粹的画面中,谈谈情恋恋爱。
《花滑女王》妄图仅凭唯美取胜,生生的把一部年度励志、爱情大片,拍成了音乐串烧MV,不免让人觉得可惜。
好在结尾还是点了题,花样滑冰于娜佳真正的意义是快乐,而当因为竞技夺金牌而必须舍弃身边人的时候,花样滑冰对娜佳的性质就变了,像影片中的里奥纳夫,为了比赛,用奖杯换走了每一个生命中的快乐时光,最后强烈的求胜欲吞噬了他,为了赢所放弃的其他一切,是否真的值得呢?
影片中的娜佳找回了自己喜爱花样滑冰的本心,也正是母亲所希望的那样,花样滑冰带来的是快乐。
人生的路很漫长,会有很多十字路口等着我们自己去选择,如何选并没有对与错,只要坚定自己所坚持的,就会赢得属于自己的冠军。
“我的名字叫娜佳,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妈妈很坚强独自把我抚养长大。
她的最大愿望就是让我去学花样滑冰,休息天她会带我来到美丽的贝加尔湖冰上练习。
当我有了进步:妈妈就会满脸微笑不断夸我,所以我喜欢滑冰-因为能让妈妈高兴!
为此妈妈把我带到了俄罗斯名教那里,她们正在招募新生进行专业的系统训练,这可是国家队啊!
不是那么容易进的,可是妈妈看上去对我充满信心。
当一大帮孩子们试滑冰后,我看见妈妈正在和主教练交谈,没过两分钟妈妈就招呼我了,我心里很忐忑:“是不是我落选了?
”只见妈妈面带微笑地说:“教练说你很有天赋,只是学员太多,我们先回家自己练!
” 妈妈用善意的谎言欺骗了我,当时教练的原话是:“她没有天赋,没有力量,腿还不直!
”哦,天哪!
我就是一直在她的谎言下刻苦练习的,自学着一个又一个高难度动作。
没过几年突然一天:妈妈病倒了并永远地离去,我非常悲痛地来到了阿姨家里。
我的脑海里时刻回想起妈妈对我说的话:要成为最棒的花滑女王!
我擦干泪水、振作精神,在小区的操场上发疯般地练习,正巧被那位严格的主教练看见,并要我去她们的滑冰学校报到!
我想:这如同奇迹般的发生一定是妈妈在天堂祈祷的。
来到滑冰学校后:教练魔鬼般的训练没有让我退却,我反而更开心了,因为我离妈妈的目标更近了!
十年的苦练让我收获满满,全国冠军的奖牌让我自信从容。
接下来就是要奋战世界杯了,此时代表世界顶尖水平的男子选手奥纳夫正在挑选搭档。
我去了,早就被他俊俏外表和名气所折服的我,看到他本人更是惊艳到了:高大修长的身材、立体轮廓的脸庞里嵌着两颗闪闪发光如同宝石般的眼睛。
正当那对闪耀的宝石盯着我看,并邀请共滑时,我知道我要拿出浑身解数来,我要用技能征服他!
是的,我做到了!
他选了我不止做搭档,我们配合默契,我们热恋了,我们一起并肩向世界杯出发!
可就在一次预赛:奥纳夫自作主张要完成一组从未练习过的动作,虽然只是在空中多转半圈,我们失败了!
伤势严重的我坐上了轮椅,让我心灰意冷的是他在几周后离开了我。
我开始怀疑自己、自暴自弃了!
此时心疼我的主教练为我派来了冰球队的萨沙陪我康复:我们从不断争吵、彼此嫌弃到后来的相互信任,发现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发自内心的快乐!
和奥纳夫在一起的时候觉得他就像一只华丽的高脚杯,一不小心就碎了!
而萨沙长得不帅,性格随和没有架子,虽然脾气有些火爆,他就像一只保温杯给人踏实的感觉!
当我身体奇迹般恢复如初时,摆在我面前有两个选择:是选择和奥纳夫继续搭档争取世界杯花样滑冰的冠军,还是选择能带给我快乐并对我不离不弃的萨沙在一起?
妈妈对不起,我选择保温杯!
” --娜佳明天就要和萨沙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写了这篇很长的日记。
一种是坚持的力量 。
女主娜佳本来滑冰天赋平平,但因为她喜欢滑冰,妈妈就鼓励她,说她“会成为未来的滑冰女王”。
虽然妈妈不久就去世了,但坚信妈妈所言的娜佳,通过坚持不断的冰上练习,终于感动了教练,收她做了学生。
而娜佳拿出了百倍于人的努力,不断的进行练习。
终于,她逐渐脱颖而出。
而在娜佳意外受伤之后,在艰难的康复训练中,也正是因为坚持不断的练习,让娜佳重新站到了冰场之上。
一种是信念的力量。
娜佳之所以坚持不断的练习,是因为她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妈妈告诉她的,“你就是未来的滑冰女王”。
因为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滑冰者,所以娜佳通过不断地努力,让自己成为了最好的滑冰者。
看着刻苦练习的娜佳,我不由得想起了科比的话,“我热爱比赛,真的。
小时候在学校或家里遇到难过的事,我总会到公园,畅想自己的美梦。
你可能也跟我想过一样的场景:为湖人效力,夺得总冠军,投进绝杀球,听着观众席上山呼海啸,你成为埋葬对手的英雄。
我现在已经做到过这些,但在那时候,就已经重复过千千万万次,仿佛早已成为真实。
在我还没踏上球场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到过了。
”对于娜佳来说,她也是一样的,她因为相信自己就是未来的滑冰女王,所以她成为了花滑女王。
一部非常不错的励志型电影,故事发生在美丽的俄罗斯,伊尔库兹克,一个我待了十多天的地方。
女主纳迪亚虽然家境贫寒,天赋不足,却凭借母亲的鼓励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崭露头角,并成为了世界顶级花滑男选手里奥纳夫的搭档,至少证明一点,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在世界杯前夕纳迪亚意外受重伤而返回老家养伤,而里奥纳夫也选择了离开。
冰球运动员萨沙的出现,给予了纳迪亚很大的信心,靠着对热爱的事业的坚持与执着度过了漫长的恢复期,并发展出了一段暖心的爱情;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萨沙为了配合纳迪亚重拾了小时候不愿意学的花滑,还各种搞笑各种逗,是不是从另一个侧面讲开心也是一剂良药呢?
后来为了让纳迪亚重回赛场萨沙忍痛将她推出去,很是感动…
俄罗斯人一直被誉为战斗民族。
在我们的印象中,俄罗斯的女人和男人一样彪悍。
在这个女性普遍自嘲“男人会的,女人更会”的时代,我们逐渐接受了“女人不需要男人也可以过得更好”的观念。
那么,俄罗斯的女人需要男人么?
电影《花滑女王》给出了它的答案。
这是部体育题材的爱情片,在豆瓣上有个不错的评分——7.2。
虽然从3月30日上映到现在,它的票房也不过一千六百多万。
但是,这部俄罗斯年度黑马情感励志影片曾经打破过俄罗斯影史首周票房纪录。
它有哪些看点呢?
1.前花滑冠军亲身经历改编,满足了人们的窥私欲。
2.反鸡汤,反玛丽苏,反套路。
主角一定要经历过各种挫折,才能看到一点曙光。
既真实,又热血。
3.不煽情,对于亲情、爱情都点到为止,不过分渲染,却能引人深思。
4.接地气的情节,男女主的相爱有一定的铺垫、转折。
不一上来就霸道总裁爱上我,一上来就傻白甜也有春天。
5.爱情片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主角颜值在线!
否则怎么让观影的人有代入感,主动意淫自己就是其中的某某某。
从故事线来看,《花滑女王》是个很平淡的爱情故事。
当然,体育题材嘛,一定要有励志的成分在。
比如《破风》。
而说到励志,就要从主角的小时候讲起了。
小时候的娜佳是个热爱花滑的少女,可惜她天资不好,无法在冰面上保持平衡。
她的妈妈找了很多次教练,述说她对花滑的热爱,都被教练直接拒绝了。
为了不让她伤心,也为了不打击到她的兴趣热情,妈妈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她。
说让她自己练一段时间,教练就会收她为徒了。
后来,娜佳和妈妈就经常找一块无人的冰面练习滑冰,但是,有一天,妈妈倒在了冰面上,再也没有醒过来。
这一段也是影片的第一个泪点。
倒在冰面上的妈妈面对惊恐的娜佳,还在一直安慰她:“你看,每个人都会摔倒。
”妈妈死后,娜佳跟着婶婶生活,婶婶并不怎么管她。
孤独的娜佳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一遍一遍地练习着花滑,甚至跑到教练住的小区里滑。
终于,教练感动了,收了娜佳为徒。
同学们都练习了很久,也很熟稔。
娜佳刚去,总是垫底。
吃饭垫底,训练垫底,就连蒙着眼睛系鞋带,她也是最后一名。
每天晚上,她都抱着滑冰鞋睡觉,训练也似乎无休无止,然后,娜佳长大了。
她滑得越来越好,渐渐崭露头角,成为教练的心头宝。
后来,娜佳的第一任男友里奥纳夫出场了,一个世界顶级花滑选手,想要冲刺世界花滑冠军,必须找个女搭档。
娜佳靠实力胜出,不仅在滑冰技巧上征服了里奥纳夫,还征服了他的心。
俩人的合作越来越契合,获得的奖牌也越来越多,里奥纳夫渐渐有些膨胀,认为世界花滑冠军唾手可得。
于是,在一次商业演出中,里奥纳夫一定要表演难度很大俩人又没有练习过的一个项目,最终导致娜佳半身不遂。
此时距离花滑世界杯只有几个月,里奥纳夫等不及娜佳康复,抛弃她找了另外的搭档。
娜佳日渐消沉,她的教练为她找来了第二任男友萨沙。
萨沙是个打冰球的,因为误打了娜佳的教练被她抓来陪娜佳。
谁知,娜佳和萨沙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吸引,产生了爱情。
当然,娜佳最后康复了,又重新开始了滑冰。
抛弃她的里奥纳夫回来找她,她陷入两难。
教练也希望她权衡好,“要么青史留名,要么平庸到死”(大意)。
而萨沙为了成全娜佳的梦想,喝醉了酒,跑来跟她讲,他对她的感情,仅仅只是同情。
伤心的娜佳回到了里奥纳夫身边,也顺利参加了世界杯,可她对花滑有了阴影,全俄罗斯的人都在等着看她的笑话,就连里奥纳夫也不愿意陪着她继续参赛,怕丢脸。
最后,是萨沙奔到莫斯科,做了她的男搭档,帮她克服了心魔。
至此影片结束。
其实距离看这部影片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到现在还是很清楚地记得:当娜佳恢复知觉,为了让萨沙继续陪伴她,她忍着疼痛狠狠地被萨沙拧了两下;萨沙醉酒后去找娜佳,娜佳颤抖的手指,却强忍着眼泪,微笑着送别萨沙,又在萨沙走后痛哭流涕;以及,娜佳的教练在被萨沙误伤时爆出的那句金句:俄罗斯女人不需要男人扶。
可是,女人真的不需要男人么?
电影《花滑女王》告诉我们:需要!
因为,从来没有人能够拒绝爱情。
下午去看了新上映的《花滑女王》,因为是工作日的下午,所以那一场的观众不多,除开我之外,还有6个女孩,三对都是两两结伴过来看电影的,一边看一边聊天,从她们的对话中,能看得出她们对于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并不了解,但是站在一个不了解这项运动的观众角度,也能看出这是一项充满着力与美的运动,并且沉醉其中。
之前看过《冰雪公主》《我,花样女王》等同类型的影片,和童话风的《冰雪公主》比,《花滑女王》比较写实,但是和传记片《我,花样女王》比,《花滑女王》有明显的艺术加工痕迹,比如女主和男配当双人滑搭档才6个月就能获得国际大奖,女主伤愈之后就能参加“世界杯”——PS,这个世界杯的挡板配色和索契冬奥会很像很像,一度让我眼花。
其他的剧透内容就不多说了,只是单纯觉得女主的成就还配不上“花滑女王”的头衔,但是又比“花滑公主”的成就要高,只能说是公主以上,女王未满吧
战斗民族的音乐喜剧
预告看不下去
给俄罗斯101分,不怕你骄傲。花滑100分,电影1分。
可能是我某次看了预告片后期待太高了…
非常非常讨厌以竞技体育做外衣且把它拍得极为潦草的片子,换成别的设定依然能行,也别说什么不懂花样滑冰的人会把这个片子理解成单纯爱情片,哇伤病啊相方纠葛的关系啊和对胜利的渴望拍成这样本身够差劲了。
这两年讲花滑的怎么多了起来,套路也类似,没有新意……还有穿插其中的歌舞是跟宝莱坞借鉴的吗
挺好的,比《我,花样女王》差点味道。
不现实,和花滑界完全不像。太假了,尤其是比赛的部分,冰场上的部分。女主感情好随便。太随便。受伤的理由好荒唐。和所谓的真名天子还是有点感情的,但是坐轮椅期间的所谓的帮助康复的方法很别扭难以接受。颜也不行。还有些情节不太清楚。
适合春天的电影
拍得是很美没错啦 可是这个剧情实在是太扯了 真的受不了 比Tanya差太多
CCTV6,冰上的小芭蕾实在太美了~
笑中带泪。剖析心路历程的电影不在少数,却鲜少以运动员的视角给予电影以生命,故事不仅没有枯燥的训练说教,而是用浓烈的感情灌溉其中,让人在观影中享受大起大伏的情绪变化。自然而不煽情的表演最能引起大众之共鸣,如果人物心理可以挖掘更加深入,相信会在表演上更有看点。配乐部分也有不错的处理。
还不错的电影。很励志。就是剧情平淡了点。
原来战斗民族的爱情片也这么喜欢音乐,而且配合剧情很有感觉,最喜欢分手前男主回忆的那段…男主实在是太逗了,一开始各种作,后来各种浪漫,虽然有的时候跳跃性比较强,表现方式有点像音乐剧,但一点都不妨碍对剧情的欣赏…励志的部分也是有的,感觉更套路化了…
爱在跌倒后
以为是体育电影,结果是把花滑当幌女谈恋爱,而且故事狗血套路。
结尾那是啥……整段垮掉
前半部很励志,花滑训练与想象中的相差很大,小女孩演出了坚毅和执着。长大后变成爱情喜剧,两位帅哥很套路的出现、离开又出现,最后HE,展现花滑之美的同时也突出了竞技体育的残酷和事业爱情抉择的痛苦。但上映版删除的24分钟仍让我耿耿于怀,情节存在跳跃性不够流畅,况且保留的歌曲还挺惊喜的。
看完这部电影,回去给谭雅加了一星。
初剪版看起来很一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