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整个系列的故事真的是太多太多了,看完了如果不再复习啥的,我反正是真的记不住每一个故事,不过这一集里面我还记得那个被啥的故事。。。
虽然世奇系列老是有人说翻来覆去就那几个故事,套路都快能背下来了,看了开头就差不多知道后面到底要讲什么,不过我还是挺喜欢看的,毕竟感觉这编剧是动了动脑子的
《世界奇妙物语》,之前被说没有看过这套片子就不能算是看过日剧。
在电驴上下了些sp。
以08春作为自己世界奇妙物语的开局,略微失望。
第一个故事,<比之前更好的人>,小孝不断回到“女友”生日的那一天,帮助别人变得必要与本能,但总有遗缺或不得已,所以一遍遍的回去。
如果真的那么生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处于精神正常的状态,结局有些哭笑不得,好在伊藤英明大叔的脸比之前在《阴阳师》里要顺眼的多,依旧有些傻气。
第二个故事,<你看...这个...>,兴许是美剧CM、彭氏兄弟的鬼片以及09春季日剧积累了太多类似出乎意料却又俗套的剧情,从户田惠梨香躲起来开始到发现那本追踪狂的书,就已经预知结局。
开篇的女人明知道自己的结局却不是逃跑而是去找那个会杀死她的男人,太过相信,最终也不能逃脱枷锁。
男女主角在这里都只是花瓶,说句题外话,那小孩小小年纪皮肤就不大好。
第三个故事,<日出商店街 疯狂节>,世界奇妙物语的奇妙前面再加一个莫名,莫不是编剧想以此作为调节,其中有些对话还是可以圈点一下,真人版街霸,也许是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在这个没有安全感的世界里生活,不禁会疑问这个世界到底还需不需要我,疯狂节也许是一帮大叔唯一可以证明自己的方式。
第四个故事,<透明的一天>,剧情老套的原因在于,老套也依旧会有人喜欢,嫌弃的喜欢着,比如说我。
当你在看尽人情冷暖,感叹的同时,是不是有时候我们在同样做着伤人的事情。
在抱怨别人的同时,想一想自己,在这个世界生存以及生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事虽然过分强调了世态炎凉,但哪怕只有一份加在自己身上也不好受。
好在结尾温暖,镜头拉过去,纯子伸出的手,对不起。
一句对不起,也只有在电影中才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第五个故事,<回放>,堺雅人大叔深受喜爱,却是最不喜欢的一个故事,看到最后有些疲态,相比较之前四个要压抑一些。
因为从来没有体会过,所以有些东西不值一文,亲情也好,爱情也罢,没有体会过,所以没有留恋,没有沉迷,不害怕失去,从其他地方寻找压力的出口。
然后今夜的奇妙物语结束。
好在每个都只在20多分钟,当红或者熟知的演员,加上之前的口碑,讨巧,不费力,是不知所云还是道理深刻,还是看观众的心情了。
很喜欢第一个故事《比昨天更好》,主角实在是很悲哀,只因为:“不帮助别人就无法前进”这样的理由而小心翼翼的度过每一天,为了继续前进,为了继续进步而不断讨好和取悦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我不想用“帮助”这个词,而用了“讨好和取悦”因为男主角完全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在做事,即使喜欢的女孩被别人抢了也不敢有半点怨言。
最开始的他是想摆脱掉命运的,但是在命运面前还是显得完全无力,因为这就是这个奇妙世界的规则,帮助别人才能前进,要想继续生活就只能遵照这个规则。
后来历经了N多年,当我和主角本人都以为他的付出将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回报的时候,只因为踩了别人的脚,十几年的人生就要再次重头来过,即使他已经小心再小心,结果却永远叫人绝望。
虽然故事是用了有点搞笑的方式,但是我却莫名悲哀,为了保护自己而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刻意的迎合别人,迎合这个世界,每天战战兢兢,害怕得罪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自己不小心说出的一句话而懊恼不已,所以我讨厌自己,也讨厌这个充斥着无数潜规则的世界,悲观的人总是多愁善感,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如果是个开朗乐观的人看到这则故事可能只当是搞笑的吧。。。
额,跑题了。。
p.s 后面几个故事完全没感觉
看世界奇妙物语这个系列很久了,初看的时候觉得剧情短小却很精炼,构思也好玩,于是乎就一发不可收拾。
貌似俺是从2000年的版本看起的,因为再以前的都挺难找的,不清晰的又不喜欢看。
总之俺看的几部都不错的说,印象最深刻的要算那个“自动贩卖机男”,看完之后泪腺发达了好久,喜欢这样感人的小故事。
现在来评评08春的这个版本:1 比之前更好的人说实话,俺的恐怖点还素比较低的,当看到老婆婆的脸凹进去的时候,俺活生生的吓了一大跳。
好在后面明白了,敢情这就是穿越时空的大叔啊!
不过随着一次次的回去,俺也为大叔捏了一把汗呢。
人生这个东西,没了它不行,太多了也会脑残。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结尾那个诺贝尔奖的确很出人意料。
“如果我不做好事就不能前进阿!!!
”讲得那个激情洋溢啊!
看到这里的时候俺笑了,忽然怀疑身边的那些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呢?
当然这只是俺小人的想法,不值得一提。
2 你看…这个…不说剧情,先说小孩的耳朵,好有特色的说。
这集的悬念不错,俺一直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一切竟然都是女主臆想出来的。
其实女主挺可怜的,忽然想到某个电影的评论:“只要谎言美丽,女人就会变得很好骗。
”不可否认女人喜欢追逐美的东西,对谎言也是一样,只有谎言不美了,我们才肯去相信真相3 日出商店街 疯狂节这集俺看了几分钟,觉得很囧的说那打斗场面真漫画,锅子和铲子也很好玩。
一开始觉得怎么编剧会设计这么一集啊?
涉嫌幼稚的说。
不过当大北京和章鱼老头对话的时候,俺终于明白编剧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了。
人到中年,工作成了一种无意义的重复,人们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一个疯狂节来证明自己真的存在。
师傅的话也很有禅意:“男人有时候会做一些没道理的事情,所以人生才有趣。
”抱着这样的想法,也许我们就能对身边的男人们更宽容些了吧,笑。
4 透明的一天这集其实上挺黑暗的说,直到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身边的人都那么自私,眼泪的背后是无尽的嘲笑。
然而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那许多自私者中的一员。
貌似编剧大人是想告诉我们要相信友谊,做错了还可以再来之类的道理吧。
不过俺到有别的想法,我们常在不经意间成了一个愤青,指责别人的无知,指责别人的自私。
可是细细回想,也许我们也是别人指责的对象呢。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对别人宽容些呢?
看不惯的事情,先想想自己是否做过的好。
5 回放这集的剧情其实跟以前有两个故事比较像的说,那也是讲人沉溺于科技创造出来的真实体验中无法自拔。
怀疑编剧已经枯竭了,才会不断的重复这一题材。
不过换个角度说,俺对这种情节还蛮感兴趣的,体验一下自己没体验过的东西,貌似不错的样子。
相同的情节电影《黑客帝国》里其实也有涉及,拿个插头往后脑勺一插,坐在椅子上就能享受一切。
俺有时候怀疑,我们究竟是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还是60亿人其实都是坐在椅子上,后脑勺插着一个黑色的三角插头呢?
第一个故事是硬着头皮看完的。
到现在一听到闹铃的振铃声,我都有种条件反射的被折磨感。
第二个故事像个精短的恐怖片,但那种所谓的暗恋妄想症情节实在是不新。
第三个故事,让人无语,锅碗瓢盆的争斗特技做得挺好。
故事就忒傻。
第四个故事,是这个短篇里唯一我认为可看的,开始的情节很像周董的《不能说的秘密》呦。
关于友情的故事还是很能震撼我的,拯救自私的自我、救赎和原谅是最容易感动人的。
第五个故事,FED是一种科幻仪器,之前我一直觉得FED是一个著名的鞋。
最后一个故事的创意还不错。
我认为整部作品,只有四五出彩,值得一看。
所有的悲剧都是源于我们看不到幸福。
第一个真把我笑趴了。
那位大叔最后还要重新再过个十几年 = =小梨的那个让我很无语 - - 不知道为啥,看到那小孩就会想到咒怨里那个小孩。。。
默。。。
看了半天 - - 原来小梨是个跟踪狂。
我囧了。
第三个。。。
我无语 - - 我看这片子是想看鬼片的。
这段让我很莫名。。。
透明的一天还蛮感人的,不过后来那个教导主任。。。
秀逗了最后一个。。。
看完就一个感觉,日本科技真发达 - -|||呃。。。
推荐那些喜欢看灵异片的去看看,如果只求恐怖的话,还是表看了
今年新的世界奇妙物语是分两次看的,所有才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前三个故事精彩纷呈,败笔就在最后一个故事。
第一部真是好笑!
最后居然还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就像一曲交响乐一样,第一个故事荒诞中既稿笑又讽刺,第二个恐怖气氛中掺杂着一丝悲伤,第三个天马行空甚至有那么点儿后现代,第四个揭示无奈的现实,却不忘给人希望,正当我期待全曲最最高潮的尾声时,败笔突然就出现在尾音上。
不知道看过的人记不记得,第五个故事和加藤爱出演的那个故事,内容几乎八九不离十,一样是体验他人,结果到后来发现原来就是自己。
一句充满哲理的话,第一次说的人是天才,第二次说的人就是笨蛋。
这么明显的失误,不知道编剧在想什么东西。
唉,一颗屎坏了一锅粥。
个人最喜欢英明的第一个故事,颁发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简直快笑晕了。
与人为善的寓意倒在其次了。
1 比之前更好的人不助人为乐就会导致人生的强制LOADING,好人做到底却不知不觉间把妹子也送给别人了。
在诺贝尔和平奖获奖仪式上被问及“为什么能帮助别人到这种地步?
”时发自肺腑地苍然答道:“いいことをしなければ、一歩も進めない”,前后呼应令人会心一笑。
遗憾的是这个故事虽然有趣,但并没表达出什么主题。
手法上运用重复来力图营造喜剧效果,但稍显单调。
补充:这个评论对1的主题解释得很好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857797/ 2 你看…这个…这次看世奇是为户田惠梨香而来的,户田MM四处流萌!
日常的户田MM很萌,在潜入男人的房间后害怕被意外进来的女主人发现、躲在小黑屋里颤抖的户田MM也很萌!
被男子为保护女主人而推倒的户田MM凄凄楚楚,令人揪心……户田MM我爱你啊!
3 日出商店街 疯狂节评价:“特效落后时代的所谓超能力片,假的可以……”(绝对领域形态的电器屋萌妹子出现后)评价:“夸张捧腹的无厘头超能力大乱斗,爆笑啊!!!!!
” 4 透明的一天设想一下死掉的是自己吧。
为你伤心的将会是谁?
对此不以为意的将会是谁?
对死者还要发出恶意的诅咒的将会是谁?
珍惜身边的人。
5 回放这男人一点追求都没有,掐死软妹这么残忍反人类没品下贱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这种装置就该用来体验勾搭各色萌妹子的快感!
一句话总结&自我评价:各次元萌妹子中毒ing。
艺术是集体的梦境。
我想放弃电影的本体语言,直接面对剧本故事,单纯地以心理分析美学,分析故事的创作动力、创作方式。
弗洛伊德说:所有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建立在对本能的压抑之上。
因为艺术作品中的虚拟世界给我们幻想的愉快,这种现实欲望的虚拟满足成为社会的良药。
虽然做为生活的一种目的,审美态度不能防范痛苦的威胁,却能成为康复、补偿手段和防御机能。
这个观点本是弗洛伊德的艺术作品的价值阐释,却也能成为电影剧本的创作灵感。
在《世界奇妙物语2008春之特别篇》中的《回放》,主角利用他人的亲身经历重放的机器,即五感体验装置,创造出一种极度逼真的虚拟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得到现实中所积累下来的压抑的宣泄。
久而久之,这成了主角的生活必需品,只有在种压力的释放之后,她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精神和生理的正常活动。
在《世界奇妙物语》中,许多短片都以梦为原型,变幻出各类故事,让读者感到千篇一律,产生审美疲劳。
其实,梦和现实关系做为电影中极为重要的时空关系,是很多电影的表现手段,它丰富了电影的结构。
只是在此系列片中,导演更多地把它做为许多影片的主题。
为什么梦在导演的眼里如此重要?
梦,弗洛伊德的观点为:被压抑的性本能得到发泄的最理想对象。
在梦境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下,本能冲突脱离了道德的自我支配,本能欲望所控制的潜在冲动可以更为肆意地表露出来。
通过虚拟情景,我们可以更容易了解到主角的需求,或者是单纯的私人生活,理解人物的性格。
所以经常可以在电影中看到梦里的美女、香车、钞票或是仇人、过失等糟糕的经历。
这可以更容易推动故事的发展,牵引下一个情节点的出现。
一般地说,我们不能直接去解释一个人的梦,所以导演会经常把隐藏在梦境后面的无意识思想暴露给观众,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到主角的各种生活状态。
这也是《回放》中的故事建置部分。
电子机器创造的虚拟世界在主角的意识里,混淆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让主角精神彻底崩溃。
电子机器就是《回放》中最为重要的人物道具。
而影片拍摄之前,编剧和导演也体验主角的幻觉世界,但是创造者为什么没有象主角一样成为精神病患者?
这在心理分析学中解释大致为:艺术家体验艺术作品中的病态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受到同样的挫折,却能保持正常,是因为他不会象精神病被禁锢在一个被僵化了的幻觉世界中去,他能找到返回现实的道路。
生活之下,我们不能没有一些辅助的心理结构,比如里比多转移——将冲动本能地转移到不被外部世界所挫折的方向上去。
比如从一种精神和智力的作品中获得愉悦。
但同时也有危险的转移,失去现实和虚拟情景分辨能力下的犯罪。
在《回放》中,主角在依赖这种虚拟暴力世界的电子机器,对自己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最终也情不自禁地走向了犯罪道路。
而这个悬疑的犯罪和具有辩证色彩的自救过程,也是影片的对抗部分。
融恩认为思想分为真实的思想和幻想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辩证关系是《世界奇妙物语》系列片中频繁出现的故事对抗。
《回放》结局也是由此展开,主角在虚拟世界里看到的犯罪景象在现实世界中发生了,而且就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之内。
于是受到人们的质疑,而自己又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失去的记忆中的犯罪痕迹。
主角的内心世界里那些梦的相似性,创造性想象,幻想与神经官能症之间产生复杂的联系,和观众一起展开对真相的激烈探索,最后一直逃避于现实的主角,终于成为无力抵抗现实下的失败者。
这是影片的结尾。
《世界奇妙物语》里,我们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剧本创作模式:心理学式的创作和幻想式的创作。
一种是不超越可以解释的心理学事实之外,一种是深不可测的原始经验的曲折反映,不容易解释。
《回放》属于第一种,主角的病态大致是因为文明社会人和社会的不完善关系引起的人的精神内部分离,触发起神经官能症。
而整个《世界奇妙物语》系列片的人物关系都很简单,人物的动作许多在主角的幻想世界中完成,戏剧性来自人的内部和外部的冲突,看起来应该是导演在讨论个人的意识,而我更欣赏融恩的集体无意识观点,导演在解释整个社会。
我们知道做噩梦和一个人的知识构成、思维模式都没有关系,最理性的人也无法摆脱恐怖观念的困扰,那是因为人的原型观念。
和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不同,融恩认为人们的无意识更注重集体无意识的、种族的、历史的积累性质。
这种经验是意象几千年来生存斗争和适应的经验的沉积物,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次重要的经验和冲突都会唤起这种意象所积累的珍贵贮藏。
而原始意识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我的一位老师也在课堂上自豪地讲出,谁成功地挖掘出并表现出集体无意识,那么你的作品毫无疑问就是艺术品。
我不能保证这位老师的观念是否可靠,我也还没能力辨别科林伍德、柏格森和融恩、英美新批评派谁好谁坏,可我看到《世界奇妙物语》中对集体无意识的探索,或许这就是在艺术的涉及范围之内。
有句话这样说: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追求美并非是艺术家的直接目的,美仅仅是一种武器,一种防御手段或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
融恩这样说。
这样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岩井俊二一些具有神秘、悲观色彩的作品和一些清纯善美的作品之间的跨度。
那些通过艺术达成的希望: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重新复归到一种新的和谐状态。
而艺术家作为集体中的人,他就是人类无意识的灵魂生活的媒介者和塑造者。
看了这篇文章,也许你还没理解我在说什么,那是我的知识构成和语言能力有所欠缺。
不过我猜,你至少已经看懂了写《世界奇妙物语》式的故事方法,缺少的只剩外部素材。
世界奇妙物语看的多了,惊喜感越来越少了往往一辑五个故事,能有一个带来惊喜的就算不错的了这一辑里,只有“比之前更好的人”算是差强人意吧其他四个故事,都在水准之下比之前更好的人 不断循环的梦醒时分,似是陷入死循环的怪圈之中,你只有不断尝试改变自己,以满足“好人”的标准,才能继续自己的人生 就象是在经历一个单线程的GAMES,中途没有暂存点,一旦行差踏错,就只能重头再来 毛爷爷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然也…… 只是,当一个人是被强制着收下一张又一张“好人卡”时,怎么都感觉是种“杯具” (“好人卡”果然还是能不收就不收的好呀……) PS:那个钟表很特别哈不知哪里有得买你看…这个… 跟踪狂与被跟踪者的逆转,但其实也谈不上太过出人意料 沉迷于自己的幻想的世界,幸福着但最终只能杯具收场 一男一女两个大活人被个小女子拿把小刀就追着末路狂奔,最终躲到死路一条的图书馆里,比较难以令人接受 本篇中最惊悚的其实是……那个招风耳童子日出商店街疯狂节 闹剧一般的真人版商店街头霸王 也许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疯狂的冲动,只是平时被压抑住了 所以在某些国家,才会有奔牛节、西红柿之类的疯狂节日,让大家尽情释放出来 顺手操起手边的东西,平底锅也好,拖把也好,狠狠地痛扁那些你早就看不顺眼的人——你,是不是也曾有这种 值得一看的是那如春丽般的电波美女……透明的一天 人前人后,两个世界 你所以为很了解的“朋友”,实际上,真的了解吗?
还是只是知人口面不知心?
遭到背叛很伤,但是,自己不以为意的一举一动,可能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但往往却没有自知 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自私的一面,只是不常在他人面前显露而已 结局小小的温暖了一把,有些意外。
回放 印象中很久之前看过类似题材的科幻小说 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界限的视听装置 不过看惯了奇妙物语套路的,应该也很容易猜到结局的 只是,回放时为什么能看到犯案者的面孔?
这个好象算是BUG吧
一. 比之前更好的人 五.回放2 你看…这个… 3 日出商店街 疯狂节 4 透明的一天
比之前更好的人 5 虽然帮助他人是好事 但是一旦意识不到要帮忙或者一不小心就得罪了别人或者和自己想要的东西冲突了就要重新过这一天 这样也太残酷了吧!/你看这个 4.5 举着dv的小孩能让你知道未来不久会发生的事情 最后的黑化太棒了/疯狂节3.5 无感 只有这一天可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被人用家当杀死也好/透明的一天4 “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身边的人有这么多秘密 “好朋友们”对自己的死一点也不伤心甚至还在说自己的坏话 爸爸破产了 妈妈和教导主任出轨 很多事情还是不知道为好 还好真的有人把自己当朋友 可惜自己也曾经是个自私的人伤害了她/回放4 用vr模拟杀人从中得到快感 其实自己就是那个杀人狂 只是没有体验过家庭的温情罢了 如果有的话还会这样吗
较差一期
疯狂节的拉面店是什么鬼
就第一集还有点意思。。。。
嘛,可能是因为出太多了所以创意度有所下降吧。
第三个很好笑!
既诡异又沙雕,弃。
无聊的没有想象力的剧情,无聊的自以为自己很有哲理的装逼墨镜解说大叔
都是这样,有些好看有些不好看。
<比之前更好的人(3)、你看…这个…(1)、日出商店街 疯狂节(1)、透明的一天(1)、回放(1)>
第一个故事好像听毛毛阳给我讲过。这一季度的故事就特别有味道。
比较水。
一头一尾两个故事比较出彩,而且伊藤叔跟雅人叔演技赞,各给一星
第一个各种反转,第四个讲友谊和原谅的很感动,其他的没什么感觉。
我们要在不断帮助他人的举动中才能前进
四星是给TODA的~
很一般的几个故事,最后那个《回放》其实还可以反转一下。
点子都不算太新。比较喜欢第一个和第五个。
很被寒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