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在印度上映后引起巨大反响,豆瓣上也拿到了7.5分的不错成绩。
编剧以一记看似寻常的耳光,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女性自我意识。
01阿穆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美丽女孩,大学毕业后经父母介绍,嫁给了出身富裕家庭的维克拉姆。
婚后为了全心全意地照顾家庭,她便顺应趋势,辞职做起了家庭主妇。
在外人眼中,她和丈夫维克拉姆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对方长相帅气,在一家大公司担任要职,性格温和,与她相处和睦;婆媳关系融洽,家里还为不会做饭的她专门请了女佣。
阿穆很爱维克拉姆,并相信他也很爱她,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
直到有一天,幸福的生活因为一记耳光被打碎了。
这天,维克拉姆的公司通知他即将升职去伦敦担任主管,一家人都很开心,特地举办一场派对来庆祝。
派对上,杯觥交错,宾客云集,大家尽情地狂欢,阿穆作为女主人也兴奋地跳起了舞蹈,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然而派对进行到一半时,维克拉姆突然接到一通电话,得知自己即将到手的高管职位被一个白人取代了,想去伦敦就只能在其手下干活,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他一下子变得怒不可遏,当场就和上司吵了起来。
听到争吵声的阿穆闻声赶来劝架,只想把暴怒的丈夫拉走以免生出事端,而盛怒之下的维克拉姆却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抬手扇了她一个耳光 !
顿时所有人都愣住了,阿穆也被打懵了,站在那里像一个小丑,气氛顿时变得无比尴尬。
时间仿佛凝固了,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来安慰,似乎在大家看来,妻子被丈夫打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受了委屈的阿穆躲到房间里哭泣,这时婆婆走过来,本以为她会好心安慰一番,结果却指责阿穆:快点出来,外面还有好多客人,别人会怎么想。
从那以后,阿穆的脸上就再也不见了笑容,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元气,原本活泼开朗的姑娘成了一朵枯萎的花。
而维克拉姆和婆婆却完全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大家一致认为这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应该赶紧翻篇。
可是,这件所谓的“小事”,可以就这样翻篇吗?
02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一直很高。
外人眼中舒适安逸的婚姻生活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
为了扮演好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阿穆放弃了曾经的舞蹈家梦想,一头扎进了琐碎的家务活中。
每天凌晨起床取牛奶和报纸,浇花,煮茶,为丈夫准备早餐和工作资料,还要给婆婆测量血糖,一件都不能少。
担心丈夫没空吃早餐对身体不好,她可以手捧早餐一直追到门外。
而丈夫维克拉姆简直就是一个巨婴:网断了要喊妻子修理;
打印机出了故障也要喊妻子来处理。
仿佛离开了阿穆,他的生活就不能正常运转了。
而他也认为阿穆的付出是理所当然,从未表达过感激。
“耳光事件”之后,他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妻子闷闷不乐,直男思维只知道带她去餐厅吃饭,给她送礼物。
好不容易聊到正题,他的话听起来却只有吐槽和抱怨,丝毫没有顾及妻子的感受。
很明显,他根本不觉得自己有错,自始至终保持着大男子主义的态度,没有一句真诚的道歉。
而其他人也觉得阿穆有些小题大做,不仅亲生母亲劝她要学会忍耐,就连接手她离婚诉求的女律师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了一个耳光就要闹离婚?!
在阿穆看来,这一记耳光,是家暴的开端。
而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这次忍耐了,很可能就会有下次。
耳光确实不算大事,但真正令她失望的,是丈夫和周围人的态度。
周围的人都在劝她,忍一忍就过去了,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
就连自己的娘家人也一致认为不应该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为此已经订婚了的阿穆的弟弟和准弟媳还闹得不太愉快。
阿穆的母亲年轻时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放弃了心爱的歌唱事业,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也被她传递给了自己的女儿女人就是要为家庭而活着。
而阿穆真正想要的,不是礼物也不是伦敦的生活,而是来自丈夫的尊重。
03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地位低下的国家,印度一定榜上有名。
这个国家的家暴极其普遍,每天都会发生不少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而离婚率却只有1%。
在印度,不仅童婚现象屡见不鲜,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也很低,很多女性没有收入来源,必须依附于男人,这也是她们不被丈夫尊重的原因。
《耳光》一片中刻画了来自三个不同阶层的女性。
除了来自中产阶级的阿穆,还有她家的女佣和她聘请的女律师。
女佣来自社会底层,虽然每天辛苦工作养家,却因为生不出孩子,经常遭遇丈夫的拳打脚踢。
被打之后女佣偶尔会质问丈夫为什么打她,而丈夫会气势汹汹地回答:打你还需要理由吗?
在家暴的男人看来,打老婆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根本不需要理由。
而女律师外表光鲜靓丽,实则也有难言之隐。
即使她作为女权律师能力出众,却一直被丈夫讥讽是靠着公公的地位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无论她在外面打赢了多么难的官司,回到家总会被强势的丈夫要求做个小女人。
这种普遍存在于亚洲地区的以男性为主的传统观念,不仅印度有,其他国家也有。
去年大热的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女主角也是因为照顾家庭而当了全职主妇。
当她因女儿哭闹不小心打翻了咖啡时,旁人却嘲讽她是带不好孩子的妈妈。
中国有句古老的成语叫“相敬如宾”,意思是夫妻间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像对待宾客一样。
这个词不仅仅意味着夫妻相处时需要礼貌客气,更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尊重才是维护幸福婚姻的秘诀。
每个女孩婚前都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美少女,婚后为了所谓的爱情和家庭,才会甘愿洗手作羹汤。
片中阿穆坚决要离婚,是因为丈夫的这一耳光彻底打掉了她对丈夫和这个家的爱。
如果她接受了这个耳光,就意味着接受了耳光背后的不公平。
那么就意味着曾经美丽骄傲的舞蹈家,将沦为一个可以随意被打骂的女人。
如果不能让大男子主义的丈夫意识到这一点,那这场婚姻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所以她明白反抗家暴的意义,在于当它出现苗头的时候就必须坚决遏制,才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底线,并捍卫自己的尊严。
对于已婚者来说,家,是幸福的港湾,而不是施暴的场所。
而对于女性来说,为爱可以牺牲一切,但这种牺牲必须被尊重,必须是为值得的人。
爱你时,我可以为你赴汤蹈火;不爱你了,我也可以潇洒地走开。
女主人公阿穆丽塔曾经是个杰出的舞蹈家,五年前和丈夫维克拉姆结婚后,就自愿成为家庭主妇,她不仅要打理家庭琐事,更是丈夫事业上的好帮手。
阿穆丽塔的一天很忙碌,早上四五多钟就要起来准备早餐,浇花,接着她要为患有疾病的婆婆测血糖,之后她还要回到房间喊丈夫起床,在丈夫出门前准备好他开会要用的文件夹,她内外兼顾,丈夫爱她,婆婆宠她,婚姻的一切都仿佛是完美的。
可是在一次聚会上,丈夫和公司高管激烈争执之中,突然狠狠打了跑来拉架的阿穆丽塔一耳光。
这一耳光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缘由,因为在五分钟之前,两个人还甜甜蜜蜜的拥抱着,更何况,这场聚会来了很多他们的亲朋好友,阿穆丽塔的父母弟弟以及弟弟的未婚夫,他们都在现场,阿穆丽塔简直颜面扫地。
丈夫没留下一句道歉,转身就离开了,其他人继续欢呼,仿佛她被挨打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
阿穆丽塔的世界消音了,她在小房间沉默了很久,婆婆找过来说外面还有客人,他们的家务事不应该干扰客人。
在被打耳光这件事情上,母亲和弟弟告诉阿穆丽塔丈夫只是一时冲动,他以后不会这样了,没人说这件事情是错的。
第二天,丈夫和往常一样跟她讲话,好像她没有被打耳光。
她沉默沮丧,丈夫做出的行动是带她出去吃饭,送她昂贵的礼物,她等了好多天,都没等到道歉。
阿穆丽塔收拾行李,回了娘家,却收到了律师信,理由是丈夫控告她不愿回家。
一场官司由此展开。
印度是世界上离婚率最低的国家,只有1%。
在印度,超过50%的女性都在经历这种事情,一个家庭里,丈夫殴打妻子,是不需要理由的。
女律师规劝阿穆丽塔回家,因为没人会因为一个耳光分居,这不合理。
阿穆丽塔说:“我曾很高兴成为他生活梦想的一部分,然而我变成了一个被人扇耳光的人,这合乎情理吗?
我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没人强迫我,但是,在此期间,他不能伤害我?
只是一个耳光,但是他本就不应该伤害我。
”女律师问她:“你想要什么?
”阿穆丽塔说:“我想要过得快乐,而不是撒谎说,我过得很快乐。
”摆在阿穆丽塔面前有三条路,1回家,2合法分居,3离婚。
她选择了最麻烦的一项,离婚。
在得知她这个决定的时候,身边所有人几乎都觉得不能理解,尤其是她的母亲和弟弟,不就是一个耳光吗,至于把这件事情闹到法庭上,让外人看笑话不说,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离婚了吃亏的可是你。
阿穆丽塔坚持,婚姻很公平,不公平的是耳光,人们习惯了不公平,这一耳光让她清醒。
她讲道,她大学时候的梦想是获得尊重和幸福,现在,也仍然是这样。
然而事情一波三折,她查出来怀孕了,丈夫得知之后,激动的拥抱了她,开始规划他们美好的未来,可是他绝口不提那一耳光,也丝毫没有要道歉的意思。
母亲和婆婆轮番上阵,对阿穆丽塔说家庭最重要,为了孩子,你不要闹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甚至还有人觉得这是在闹。
——到这里为止,剧情冲突拉到最激烈。
阿穆丽塔的母亲说:母亲告诉我,家庭最重要。
阿穆丽塔的婆婆说:“女人无所谓,只要儿子幸福,丈夫幸福。
”可是,还能有谁比你自己更重要?
如果你自己不幸福,又怎么能让别人幸福?
如果连最基本的公平和尊重都得不到,又如何追求幸福?
《耳光》是由安布哈雅·辛哈执导,塔丝·潘努主演的剧情片,于2020年2月28日在印度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她的丈夫在公众场合打了她一巴掌后,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感情的故事。
一对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年轻夫妻,因丈夫偶尔气急之下打了妻子而婚姻破裂。
事情并非不可原谅,但周围几乎所有人都站在男性的一方,认为跑回娘家的妻子阿穆丽塔是年轻气盛,小题大做。
可怕的不是男人给了你一个耳光,而是全世界都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你应该忍着。
女主的原生家庭幸福和睦,爸爸尊重妈妈,所以她和别人不一样,她不能接受这个错误的世界。
父母恩爱的家庭,孩子普遍自信且勇敢,就像女主,即便一无所有也要为自己争一口气。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有个给力的娘家。
所以,问题又回到原点了,女人要获得尊严,还是得靠娘家。
如果她娘家穷困潦倒,首先,父母会以死明志不许她离婚,其次,她离了婚之后连生计都成问题,她自然只能忍气吞声。
所以,父母们,想要保护女儿,请从鸡自己开始。
《耳光》:印度电影在唤醒了,唤醒男人和女人!
最近在看《金斯伯格》,各个国家都有这么一个从个人到社会到整个国家的关于男女平等的发展过程,过程越快,说明人们和这个国家吃到过性别歧视的亏,或者是更豁达的民族!
其实就是个循环,如果男女平等等等人权做得好的国家,它发展的就快,反之就相反,同样,发展快的国家,它的宪法权利也落实得越好!
说白了,印度就是落后,而落后的根源之一就是男女不平等!
电影的故事线索非常清晰,这也是印度电影的一大优势——主题单一而清楚!
喜欢的人就觉得好,不想看的人连热闹也不想看!
我想印度男人一定不想看这部电影,但当他们的传统思想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越来越玩不转的时候,他们会需要学习这部电影!
说一个国家和社会笼统的情况根本是不负责任的,反而会害了很多人!
在任何国家,任何的底层都会有女性敢于走上依靠信赖自己,而不受屈辱的道路,当然也有身在豪门却毫无尊严的生存!
社会的笼统概念给了她们太多的压力和偏见,除了让她们蒙蔽自己,委屈以求“正常”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太讨厌标签化的一刀切!
电影名字——《耳光》,把整个故事的矛盾点鲜明的摆出来,让我们等着,等着这一记耳光,等着它的回荡,等着它的影响,等着它的结果!
这个故事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比!
三个不同生活环境的女性,她们的内心以及她们的选择,还有,挣扎之后的结果!
同样,这里还提到父母的教育,父母有没有教育过儿子不应该打妻子,父母有没有告诉过女儿不该接受不被尊重和挨打!
我想如果电影里打耳光的丈夫能够真诚的道歉,能感受一下妻子的委屈,他们是不会在怀着孩子的情况下分道扬镳的!
我佩服这个女人不委屈求全的精神,更佩服她的爸爸,当她的女儿选择怀着孩子独立生活的时候,她爸爸对她说:幸福的故事不一定有一个开心的开始,但终究会幸福的!
人只有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才会感受到幸福!
而一个女人,无论如何渴望幸福,都应该先得到尊重,以此为前提,才有可能发展成幸福!
屈辱这种东西,混是混不过去的!
身为女人,我真切的知道,一个男人的力气比我们大太多倍,我们会轻而易举的被他们制服而毫无还手之力,电影里的“神奇女侠”都是骗人的,我们在力气上的的确确是弱者,我们体弱但毫无保留的把自己交给一个可以分分钟制服我们的男人,如果这样会被打,被虐待,并且毫无歉疚,那么,这样的男人真的是还未蜕变成人,这样被虐打的女人,也还真是不懂反抗而死比被欺负死的畅快!
印度电影总是喜欢“用力过猛”,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然后过分夸张,好像观众是傻子非要牟足了劲来证明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观众才能明白。
比如这个电影,为了说明印度女性家庭地位和家暴的问题。
就使了劲的渲染男的有多坏,女的必须脱离男,这样的结果才是的最好的。。。。
感觉是生怕观众看不懂意思,非要牟足了劲的说明一个道理?
把观众当傻子。
这样就显得很夸张,把观众当小孩呢??
反而适得其反。
而且这不是个案,印度电影普遍都有这种情况。
包括之前很火的那个《三宝大战宝莱坞》抨击教育的那个也是,还有好多。
这部剧整体节奏很慢,不同于以往的印度片,很松散,第一次两倍速看印度电影。
女主也是不会沟通,自己的感受一直不说出来,遇到问题逃避。
可能就是心寒不爱了,但还是有点无法说服人,明明之前夫妻关系那么好,现在却沉默不想解决问题,直接就是离婚,我觉得女主应该是自尊心超强的人,大庭广众被删耳光,她从那刻就再也无法原谅。
什么事情都是有根源的,女主为了家庭放弃了她的舞蹈梦,她一直不甘心,但这个前期基本没铺垫,还觉得她家庭妇女的生活挺悠闲的。
女主有点丑,也有点让人讨厌其实。
男主真是太自私了,一直强调自己的工作多不顺,自己的感受,还觉得大庭广众打妻子耳光是小事,大男子主义肯定是有的。
其实妻子不过需要他真诚地道歉,懊悔的态度而已,但一直没有,女主心里的郁气就化解不开。
这部剧感觉有点太偏袒女性,伪女权,剧里男的都要对女的说句我配不上你😓这不利于宣传印度女性应得的人权,反而会让人觉得女的太任性自我。
这个律师婚内偷情,还美其名曰有权利享受快乐,后面直接通知丈夫离婚,甩了小鲜肉,简直是茶得厉害。
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地位低下的国家,印度一定榜上有名。
这个国家的家暴极其普遍,每天都会发生不少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而离婚率却只有1%。
在印度,不仅童婚现象屡见不鲜,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也很低,很多女性没有收入来源,必须依附于男人,这也是她们不被丈夫尊重的原因。
《耳光》一片中刻画了来自三个不同阶层的女性除了来自中产阶级的阿穆,还有她家的女佣和她聘请的女律师。
女佣来自社会底层,虽然每天辛苦工作养家,却因为生不出孩子,经常遭遇丈夫的拳打脚踢。
被打之后女佣偶尔会质问丈夫为什么打她,而丈夫会气势汹汹地回答:打你还需要理由吗?
在家暴的男人看来,打老婆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根本不需要理由。
而女律师外表光鲜靓丽,实则也有难言之隐。
即使她作为女权律师能力出众,却一直被丈夫讥讽是靠着公公的地位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无论她在外面打赢了多么难的官司,回到家总会被强势的丈夫要求做个小女人。
片中阿穆坚决要离婚,是因为丈夫的这一耳光彻底打掉了她对丈夫和这个家的爱。
如果她接受了这个耳光,就意味着接受了耳光背后的不公平。
那么就意味着曾经美丽骄傲的舞蹈家,将沦为一个可以随意被打骂的女人。
如果不能让大男子主义的丈夫意识到这一点,那这场婚姻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所以她明白反抗家暴的意义,在于当它出现苗头的时候就必须坚决遏制,才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底线,并捍卫自己的尊严。
希望这个影片使每个女性都能明白:家,是幸福的港湾,而不是施暴的场所。
对于女性来说,为爱可以牺牲一切,但这种牺牲必须被尊重,必须是为值得的人。
爱你时,我可以为你赴汤蹈火;不爱你了,我也可以潇洒地走开。
耳光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从耳光事件过后的每一个细节,你看到的是社会对女性不平等的要求,要求容忍,顾全丈夫的脸面,看到的是丈夫丝毫不觉得愧疚,所有貌似道歉的话也没有重点,反复强调自己是多么的不爽,不痛快,这些理由可以把自己打妻子耳光合理化么,那下次同样的情况出现了,妻子还应该把脸凑上去继续当出气筒罗,真神逻辑也是够醉人的,这些话恐怕才是最让妻子绝望的,丈夫从来不知道妻子要什么,期待着什么样的婚姻生活。
众所周知,印度的家暴是世界第一位。
可是印度离婚率却是全世界最低的,几乎为零。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在印度1%离婚率的背后,到底上演着多少悲剧?
今年,印度导演再次将大众视野聚焦到社会现实。
“家暴”这一话题又被作为影片主题。
不同的是,这一次,女主因为一记耳光,而掀起了一场关于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女性的反思和自我救赎。
今天就来看看这部印度电影新作《耳光》。
01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打耳光的场景。
常常因为打耳光,观众的情绪被调动:会愤怒:
▲《甄嬛传》中甄嬛打安陵容会义愤填膺:
▲《回家的诱惑》艾莉打品如,被品如打回去会拍手叫绝:
▲《延禧攻略》魏璎珞打尔晴但是如果是发生在印度的电影中,就是悲剧的开始。
2018年爆火的印度温情电影《神秘巨星》里的爸爸,是家中唯一的权威。
他极度厌女,家暴成性,对待自己的妻子,更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2015年上映的印度电影《炙热》里,女主拉尼的儿子是个大男子主义的渣男,他认为老婆就是花钱买来的生育机器。
他没有工作收入,却喜欢赌博,喜欢嫖娼。
拉尼用抵押房子的钱娶来的儿媳,却遭到儿子的粗暴对待和打骂。
因为在印度男人眼中,打老婆耳光就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但,却很少有施暴者,认为自己是错的。
于是,当这部电影把镜头对准了“耳光”上,就值得看看。
02女主在大学毕业后就嫁给了当地的富二代男主。
丈夫在外独自打拼工作,且经济条件不错的情况下,女主选择放弃自己的舞蹈梦想,专心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
电影一开始的画面,就全方位展示了女主的贤惠——早晨,女主浇花,收牛奶,拿报纸,煮茶; 为患有糖尿病的婆婆测血糖;
叫醒丈夫;
为了能让丈夫吃好早餐,她能从客厅追到门外。
这个设定有点熟悉,跟最近刚完结的《三十而已》中顾家的角色一样,全心全意为这个家而活。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给丈夫升职准备的狂欢聚会上。
丈夫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虽然自己升职要去伦敦工作,但仍然要在一个白人的手下去工作,要不就选择继续留在国内原职。
气不过的丈夫在聚会现场和一位上司吵了起来,女主闻声赶来,前去拉住丈夫的手,却没想到下一秒,一个巨大的耳光,狠狠的打在自己脸上。
那一刻,仿佛时间凝固了。
丈夫被好友拉走,四周围,是亲戚朋友异样又难以形容的目光。
而她难堪的站在人群中央,像个小丑一样。
从这一次之后,虽然每天女主还是在浇花,收牛奶,拿报纸,煮茶,测血糖。
但她憔悴的脸上,已经没有以往的活力和神采。
那一个耳光,仿佛抽离了她所有的灵魂。
察觉到妻子的异常,丈夫企图弥补点什么。
所以,他带着女主出去吃饭:
给她买礼物:
试图解释这一切。
但他的解释里面除了吐槽就是抱怨。
很显然,丈夫一点也不觉得是自己错了。
自始至终,他依然保持着自己大男子主义的骄傲,一句真诚的道歉,一个简单的“对不起”都没有。
其实一直以来,女主都觉得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
为了爱,为了丈夫,为了家庭,她把自己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最好。
但一个耳光,彻底打醒了她。
她无法接受丈夫的的不道歉,所以跟他提了分居。
令她更无法接受的是,面对这次的“耳光事件”,身边人的态度:婆婆告诉她:女人必须学会容忍。
丈夫和儿子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
自己的弟弟,竟然也会觉得她小题大做。
就连律师都没能忍住,问到“只是因为一个耳光么?
”因为一个耳光而提出分居,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
就连自己的妈妈都认为,她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因为每一个女人,都应该学会忍耐来维系家庭。
03就因为一个耳光,要离婚?
影片中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女主太小题大做了。
丈夫更是理直气壮说“不就是一记耳光么!?
而且还只是第一次而已!
”
可是,这一记耳光,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疼痛,更代表着这背后的教养,权利,认知,和对这段感情的态度。
她接受了这一记耳光,就代表了她要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对待。
曾经那个骄傲美丽的舞蹈梦想家,如今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意被打耳光的人。
更让她失望的是丈夫的态度,在“耳光事件”过后,丈夫说过自己事业工作烦,说过这次是意外,但唯独,一句道歉没说出口。
为了爱情与家庭,她牺牲了自己的梦想,选择在家相夫教子,可是夫妻之间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这么漂亮的妻子,怎么下得去手你或许觉得电影有点夸张了,但是往往的家暴开始,可能就是一记耳光、一次动脚而来的。
切记:对家庭暴力的“零容忍”是你和我都应该做到的一件事情。
女人就该狠狠的打
女主还是不饿
巴掌没打到自己脸上的时候,别劝人大度。
家暴只有第一次和第一万次,或许起初让人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某些根深蒂固的思想的体现,那些不公平已经构成我们认知世界的思想基石了。最后,在生活中我或许不支持这样的走极端,但是在宣传层面,矫枉必须过正,印度电影人是好样的
cc
印度观众这么喜欢口水战么,回回拖成2个半小时催眠小帮手。PS: 唯一为之一振的亮点就是1:16:15处,电视里的言情片用的背景音乐好像是龚琳娜的小河淌水。
不好看
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家,神奇的男性神奇的传统执念,只能说这个国家的女性太不容易了
佣人就像被家长打皮了的孩子一样,反正我行我素你打吧。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就是男主打一开始就没重视一个耳光的严重性,根本就没有表示出诚意来道歉,他不是不爱她,只是太自我太自私,所以女主就像秋菊打官司一样想要个说法,还有律师们之间的博弈。佣人打他老公的时候太逗了,给沉重的电影带来了一丝丝喜感。。。
矫情了…
对家暴零容忍。
是一部关注女性意识觉醒的好电影,只要熬过一多半冗长拖沓的剧情就好了。电影后半段很精彩,女主身边人的转变也让人感动~啊,印度电影又一次让人感叹,印度先进的地方是真先进啊!
不至于不至于不至于
很好看很喜欢很有趣很精彩
然而现实的印度不会因为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东西而作出什么样的改变 可悲
因为这一耳光认识到了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 并且长久以来已经习惯了忍受这些不公平
男人天性浪,女人天性荡,这是人性。女人调教男人的鲁莽,男人调教女人的作闹,这也是人性。所以古人不给女人地位是没错的,东亚文化圈里这些国家女性地位低也是没错的,到了我国乱套了,只能说这代女人会为此错误价值观买单。
挺值得看的
矫情
看的真是令我义愤填膺。建立关系很容易,维持下去却很难。凭什么女人就要通过忍耐和压抑自己的感受来维系婚姻呢?男主只有工作和他自己,这种男人不值得被爱。每段感情都是有缺陷的,需要人去修补,但前提是双方去努力而不是单方。做正确的事并不总是以开心结尾的,但那个决定一定是自己反复思量过的。一记耳光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看到了那些即便曾经见到过、也会视而不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