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里很有趣的一点是,里面用了大量库斯图里卡电影里的音乐,有地下,有流浪人之歌,好像有亚利桑那梦来着,有没有黑猫白猫忘了。
之前拍哈萨克斯坦的那些非常的库斯图里卡,到处牲口在跑,大胖子,破轿车,大胡子……美国人当然不了解哈萨克斯坦,了解哈萨克斯坦做什么啊,他们知道的只是,那边有一个东方国家,和老毛子有一腿,那么电影中用库斯图里卡来表现就对了,反正我们又不是真的在说哈萨克斯坦,我们是在说美国么,我们不就是在说自己无知么
《波拉特》:伪纪录片恶搞美国主流伪文化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很难想象会有这样一部电影,完全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据说编导们架构了一个大体的框架,然后便采用了偷拍的手法。
对于偷拍的节目,我们经常从电视中看到,在国内大体是新闻类型的,例如卖假货的人如何信誓旦旦之类。
而在引进的国外电视栏目中,笔者经常会看到某些恶作剧的设计,然后偷拍下无辜者的表情。
大概是由于国情的不同,偷拍在国内是一种揭露的手段,国外则是一种游戏的态度。
而《波拉特》则将国外恶作剧的手法引入到了电影之中。
波拉特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是主演科恩这个无厘头的脱口秀主持人在自己的栏目中创造出来的,然后赋与这个人物一个真实世界的身份,然后让他开始周游美国,没有剧本,所有的拍摄计划都是随机的,只是导演在最终的剪辑中会进行二次创作。
这种拍摄方式类似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唯一不同的是波拉特这个人物的虚构以及这个人物个性的,思想上的虚构,否则我们的确可以看作是一部纪录影片。
由于偷拍手法的运用,大量群众以一种最真实的原貌出现在镜头前,所以这种真实性还是极具纪录片风格的。
但由于创意上的不同,此片当然还必须归结于电影的名下。
其实,这种拍摄方式是极具创新意识的,几乎可以认为是电视栏目的电影化,当然,你也可以将其视为电影化的纪录影片。
以上是关于形而上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证明了此片的特立独行,以及此片的新颖所在,相信以后会出现许多类似的影片,对于电影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问题回归到电影本身,恕笔者孤陋,如此恶搞的影片也许是头一次看到。
波拉特是哈萨克的一名节目主持人,闭塞,偏执,为了向世界最文明的国家学习,他踏上了美国的领土,想看一看应该向美国人学些什么,于是,故事便产生了。
在这里有一个极为明显的主题,就是影片将带领观众看一看美国人的生活状态,但很不幸,在所有的眼中,这个波拉特是个异物,他的无知,他的男权色彩以及他的反犹太思想都意味着这是一个非现实中的人物,而通过这样一个人物观看现在的美国,肯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我们看波拉特的生活,在电影中,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家几乎处于严重落后甚至愚昧不合现代文明的状态中,所有的事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没有罪恶,也没有现代文明,只是单纯得甚至违反了现代文明的社会意义。
笔者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波拉特的背景设立在哈萨克斯坦,虽然其前身有独联体的背景,但显然不会处于这样一种社会原态中。
于是,我们知道了,这样做的唯一目的是表现出与美国现代文明相对应的一种简单来,而运用的手法则是夸张的恶搞。
这令笔者想到了《上帝也疯狂》这部影片,现代文明的可乐瓶子造成土著人的惊慌,于是开始了还瓶之旅,以一种真实的简单去面对所谓现代文明中的复杂。
很明显,《波拉特》这部影片的对立面设立与《上帝也疯狂》是具有相通性的,只是手法令人的确瞠舌。
来到了美国后,简单的波拉特看到了美国所存在的各种主义,有同性恋,有色情行业,有女权主义者,还有背着基督教名义而实行的邪教教会,而他最大的愿望,见到美女并与之结婚在这所有的主义中都显得极为滑稽。
一个简单的人运一种极其简单的思维以及极其简单的心理动机或说愿望而追寻着他的美国梦,但他所看到的美国没有梦,所有的梦似乎都不是正常的,而他的简单在这种非正常的主义面前变得滑稽了,于是,一种反讽的意味从影片中体显了出来。
正如《上帝也疯狂》一样,文明的好战在简单的土著人眼中是如此的可怕。
当无厘头的恶搞体现在一个其实是十分简单的人的身上,那么所有的正常人都被这种恶搞游戏在其中了,而自身却无法知晓,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科恩显然将其脱口秀节目中的拿手绝技运用到了影片拍摄的行动中,八个人的摄制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纪录了这个社会的复杂,于是,除了科恩所扮演的波拉特以外,所有剧情其实都是真实的,都是具有纪录性了,只是这纪录性被波拉特恶意地嘲讽了。
由此可见,此片的拍摄机制,拍摄手法以及表现形式的确算得上另类,但事实上其内在表达的主题还是极其鲜明的,那种对美国社会各种主义的反思则是影片真正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被谴返回国的波拉特终于能够以微笑面对镜头了。
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简单学习复杂,而复杂却是一种沉重的无理想状态。
韩兮2007-7-8于通州
什么叫文明,什么叫文化,什么叫涵养,统统是人类定义之下的屎尿屁。
哈萨克斯坦其实只是个马甲,关键在于美国自认为自己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象征着当代文明的最高点,公民涵养也是无可厚非的No.1波拉特象征着纯朴直爽,象征着谦虚好学,象征着忠贞不渝。
波拉特因为认为女人没有权利对性进行选择,被陪驾说教一番,可后来遇上的那几个年轻人证明谁不渴望有个女人作为奴隶,是啊谁不渴望啊。
波拉特对恐怖分子毫无保留的痛恨支持着美国的反恐战争恰恰描述出美国在这个问题处理上的手腕化,目的化,把为民除坏做成了蓄意破坏,再通过马歇尔计划二代满足美国贪婪的胃口。
对于同性恋的话题,从事后那个牛仔经理的上诉更揭露了美国人表里不一的行为准则,虚伪!!
波拉特讲究干净,他洗脸,洗衣服,只是不懂得如何冲马桶。
当他捧着那口袋屎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颗“不要乱来,不要把别人家弄脏,要按这家主人的方式处理,我要学习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方式”的谦虚谨慎好学的心态,只是被那些“高贵”的人们,认为恶心。
其实放眼美国这几年在各个战场上的作为,哪不是脱了裤子拉,穿上裤子走啊。
别看他满嘴世俗眼里的污言秽语,其实他很专一的,他虽然对Pamela Anderson一见钟情,可他也害怕自己的老婆会把自己的小弟弟咔嚓。
当他听说老婆死之后才又非常之勇敢的为爱付出。
虽然他的爱过于放肆,过于幻想,过于泛滥但也总比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绅士”们要对爱情更懂得正视吧。
他的行为种种好笑,只不过人类站在所谓的高处,如果把看做一面镜子,就会发现被笑的是自己,是自己的言不由衷,是自己的表里不一,是自己的贪得无厌,是自己的朝三暮四,是自己的以貌取人。
所以我崇拜波拉特,我希望回归那片纯朴,那片自在,那片不用遮掩的嬉笑怒骂。
所以我拒绝文明拒绝文化拒绝涵养,因为那只是脆弱自傲的人类用来伪装自己的屎尿屁
隔了三年才看这部电影,仅是一时兴起依稀记得当年这部片火的时候各大媒体说它如何辱哈、各种纠纷blablaBorat 以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身份富有情调地狠狠调戏了米国各族各界人民才结束的 South Park S13E14 中 Cartman 在大唱 Monirity少数民族及女权、同性团体非常在意自己不容侵犯的身份实际上整个社会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平视他们越是在意自个的特殊身份就越没把自己当普通民众划出了界限自然也不能融入社会造成了目前这类群体的人敏感、易激动、易觉受辱的现状国内那帮动不动就说别人辱华的愚民也是容易高潮的范儿各国无思想的P民是殊途同归啊汉族的兴旺在于兼容并包,吸取各族文化的精华自然选择会将那些狭隘的人淘汰,无意识的民众无罪哪里有富有煽动力的领袖,哪里就有集体疯狂的 Nazi Germany
今年在欧美掀起狂潮的,竟是由英国喜剧演员萨沙·伯龙·科恩(Sacha Baron Cohen)所饰演的虚构的哈萨克斯坦电视主播Borat。
在YouTube上搜索一下,可以找到许多电视中的搞笑片段。
《时代》周刊还特别写了一篇文章,赶在电影上映之前探讨Borat笑声之后的意义,似乎值得深谈。
Borat看似是在嘲笑哈萨克斯坦,一个大多数西方人都从未听说过、更遑论到过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似乎是世界上许许多多落后国家的代表,在这里生活条件落后,汽车不靠引擎而靠牛来做动力,女性不被尊重没有性自主,犹太人还在遭受压迫与歧视;这里的人们有着奇怪的口音,还有不寻常的爱好,例如猎狗和在河边晒太阳。
难怪连哈萨克斯坦政府都坐不住了,花钱在纽约时报买下整版广告,宣传自己国家的正面形象。
然而Borat是为了嘲笑哈萨克斯坦吗?
Borat的美国之旅,也许更想嘲讽的,正是今天美国的主流文化。
这里的人奉行政治正确,虽为自由的国度,说话却要小心谨慎,避免得罪各种少数族群;然而在这种谨慎的外表却只能掩盖而无法消除种族的隔阂,社会的分裂。
没有一个美国人敢公开喊出反犹太人的口号,但反犹的情绪并没有消失,一旦一个(装作)不懂社会潜规则的哈萨克斯坦人公开亮出“杀死所有犹太人”的立场,却会有人跟着响应(当然,Cohen自己也有犹太血统)。
另一方面,这种害怕刺伤他人的掩饰有时又是如此的可笑,以至于人们都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无论Borat做出如何疯狂的举动,都很少有人会怀疑这一切根本就是一场闹剧——这也许部分应归咎于美国大众对不同文化了解的缺乏;正因为不了解哈萨克斯坦,才不敢戳破皇帝新衣的儿戏。
Borat的好笑,也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在于他的不自我设限,任何敏感的话题,从女权主义到种族主义到正面评论他人的容貌和穿着,都可以被当作笑料,也让观众在笑声中,尝到一丝无奈的讽刺。
很久以前看过一套美国电视节目,叫“X”什么,记不住了,节目的形态大致是恶搞+真人秀+偷拍,每期节目都请一大堆现场观众来和主持人一起比X的手势,所以我记住了一个X。
而真正的节目主点是播放主持人扮装成各种各样的人去整人然后偷拍的情行,比如有时候主持人会扮演成一个相亲者,去和姑娘们相亲,然后状况百出,或过于粗鲁,或过于紧张,然后姑娘们做出的各种自然反映都被偷拍了下来,再然后拿到节目上播,被偷拍的人们也会被请到现场,与观众们一起尖叫、欢笑、鼓掌……美国人好像挺好这口的。
所以在我看来《波拉特》就是“X”的升级换代,只是这次前因后果叙述得完整些,故事情节连续些,料放得多些,玩得猛些,但是换汤不换药,我一直觉得这位波拉特就是当年那位“X”的主持人,那哥们儿经常幻化成各种形象出来见人,而且老外们又都长得差不多,so...嗯嗯。
《波拉特》又名:《波拉特:哈萨克斯坦人的美国学习旅程》、《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担而学习美国文化》等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片子在走边缘路线,而且是奔着得奖去的。
影片确实很边缘,被偷拍的也尽是些边缘人物或团体:犹太人、女权组织、黑人、同性恋、吉普赛人、极端宗教份子、妓女……但这部影片其实根本没有立场,既不站在强势一面,也不倾倒于弱势群体,完全中立。
所以影片上映之后才会有弱势群体声讨反对,而强势的一面才会一笑置之或者大力追捧,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弱势群体要的是关注,而强势的一面总要表现得宽容,不管实事是不是真宽容。
一切矛盾、冲突大概都来源于不了解。
而不了解可以赖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方面,甚至可以赖到上帝身上去:当初为什么要毁了巴别塔、搅乱人类的语言?
可是上帝也会怕啊,如果人类齐心合力建成巴别塔上帝将会被拉下神坛。
所以宽容并不是人类甚至是神类的本性,相较之下误解可能来得更重要些,所以波拉特在美国状况百出并不是反映哈萨克斯坦落后无知,美国人并不用沾沾自喜,如果反过来一个美国人去哈萨克斯坦学习依然会状况百出,因为不了解,也不想真正去了解。
因此波拉特也并没有通过学习了解美国,他根本就没顾得上学习,他在美国完全我行我素,以自我的方式行事,所以他带回过国的不过是iPod和mini iPod、恨犹太人变成恨基督教,这些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实质并没有任何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让大家都抢着去说话,可却不愿意听别人在说些什么,这东西大概是在巴别塔倒下的时候上帝赐予给人类的。
而《波拉特》获奖大概是给各方面都找到了一个出口,不论是弱势的声讨还是强势的宽容,之后,大家还是该干嘛干嘛,还是甭琢磨世界大同天下为公这件事了吧。
作为新世纪的向上青年,我虽然不会扮清纯、装正经,假装自己一部屎尿喜剧都没看过,但也不至于面对廉价无耻的笑料就泯灭了自己的良知。
《波拉特》就是这么一部无耻的电影。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拥有着无可匹敌的经济实力、政治“魅力”和文化“强奸力”,它就像一个功成名就的贪官,可以放肆地享有着自己想拥有的一切,一切只需要动动嘴就行,如日本那样的美国“鸡”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你发现这个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拥有任何女人的贪官,却荒淫无耻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强奸了一名无知村姑,你会作何感想?
——TMD这就是一禽兽。
《波拉特》就是这样一只文化“禽兽”。
至于剧情,我都懒得介绍:一名哈萨克斯坦知名主持人(一美国无赖扮演的),奉国家之托去美国考察,结果爱上一名三级女明星。
一路上“笑话”不断。
就请各位明眼人看看这些笑话都是些什么东西吧:1、哈萨克斯塔的女人以卖淫为荣;2、哈萨克斯塔的强奸犯连动物都干;3、哈萨克斯塔人对兄妹乱伦持支持态度;4、哈萨克斯塔人的新娘12岁就被送上婚床;5、哈萨克斯塔人上飞机还带着公鸡;6、哈萨克斯塔人在时装公司门口看着模特打飞机;7、哈萨克斯塔人最年老的女人43岁;8、哈萨克斯塔的熊可以奸杀人;9、哈萨克斯塔人没见过电梯;10、哈达克斯坦人裸体在饭店里奔跑打架;11、哈达克斯坦人把大便带到餐桌上AND SO ON可能你对这么多的“哈萨克斯坦”没有多少敏感度,而且还窃以为这么多的“笑料”还算不错。
那我将这些“哈萨克斯塔人”换成“哈萨克族”乃至“中国人”,你会有何感想呢?
诚然,幽默是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在接受度不断开放的今天,屎尿笑话和黄段子只要对象合适,也无可无不可。
大可一笑了之。
但是“幽默”不等于“侮辱”,允许低级并不等于放任下流。
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落后作为肆意取笑的材料本身就是一种无耻下流的表现,更别提这样的“取笑”是无中生有,刻意捏造的了。
关于这个国家我们并不想多说,人家的经济实力并不比我们西部差多少。
只有一点我可以重点提示:哈萨克斯塔是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各位看官明白点什么了吧?
一个无耻的美国人拍出了这么具有侮辱性的电影也就算了,更让人切齿的是该片在美国票房大红,IMDB分数也非常之高。
或许和任何自我感觉良好的第一世界国家一样,欣赏穿大棉裤的第三世界孕妇奔跑在西部荒凉的平原上应该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吧!
因此集体强暴“哈萨克斯塔”成了《波拉特》最大的票房成功点。
这是一个导演的无耻,更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最后声明一下,片子通篇都是美国人在拍在演,却故意装成是哈国出品。
这样操性不要脸的电影我算是见识了。
虽然拍这样的电影并不是整个美利坚国家人民的错。
但是看在全体哈萨克斯塔都被电影玩弄的份上。
我还是不好意思的说一句了:SCREW YOU!AMERICA!PS:网上不少人说这是美国人自嘲的电影。
这样的人去看看《小不列颠》好了,那才叫自嘲!
你不为哈萨克斯塔感到难堪,那是因为美国人的屎没拉你头上!
这部片子是去年看的,当时的欧洲的报纸都在报道这部片子,不仅仅是为其夸张恶搞之内容,更是为了Sacha在做宣传时候的服装。
这部片子里充满了对一切comfort zone之外的尽力嘲讽,从犹太人,同性恋,性,种族到女权主义,一切在西方世界里忌口的东西在电影里都毫无掩饰的尽情嘲笑。
老实说,一开始就觉得里面的搞笑太gross,但后面感到所谓的自由世界也和中国一样,处处是暗礁。
通过这部片子,我去看了Sacha的Ali G show,觉得这是他的一贯风格,用装疯买傻的形式来嘲讽社会;不过因为他也有犹太人的血统才能这样无所忌讳,加上剑桥的教育更让他的节目与一般的stand-up comedy show区分出来吧。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这部片子,所以也推荐一下吧。
贴一篇旧文2008年03月17日 星期一 上午 12:44波拉提是英国人,据说有犹太血统。
他的产生反映了英国特殊的幽默文化。
演员扮演白痴,残疾人,弱智,以蹩脚的动作,下流淫荡的笑话,吸引观众。
波拉提描述的哈萨克是一个愚昧落后,淫荡乱伦,又极其骄傲自大的民族。
波拉提的短片影射哈萨克斯坦国歌,民族风俗,甚至连哈萨克宇航员也不能幸免,被描述成放飞到天上的黑猩猩。
尽管哈萨克斯坦强烈抗议,英美却以媒体自由为借口,保护波拉提的短片发行,他被频频邀请到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里谈论他的“哈萨克斯坦”。
反而因为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抗议,波拉提被描述成捍卫自由的英雄。
有观察家认为波拉提有政治背景,这是英美的“战备幽默”,历史上欧美曾多次借助讽刺幽默的形式影响大众的对外国的印象。
例如幽默大师卓别林就曾经扮演德国的希特勒,塑造一个狂妄自大的独裁者,为日后美德交战埋下群众基础。
冷战时期,007 则成功诋毁苏联形象,让所有人认为苏联是个军警国家。
911 后,欧美民间流行针对穆斯林的讽刺,并且一度激化。
同样的讽刺漫画也出现在西方殖民中国狂潮时期,中国人的形象被塑造成东亚病夫。
中东地区战火近百年,随着石油资源枯竭,将逐渐平息。
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存在未来发生争夺资源战争的可能性。
哈萨克斯坦不仅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其他自然资源也及其丰富,包括作为未来能源的核矿。
毗邻俄罗斯,中国两大强国,欧美势力也想插进来立足。
在这个背景下,波拉提在向欧美青少年歪曲介绍一个他们根本不知道的国度,鄙视生活在那里的民众,或许这些青少年长大后,国家会号召他们在那里点燃战火。
《波拉特》是如此邪恶的一部电影,充满了恶趣味和低俗的“屎尿屁”笑料。
可以轻而易举激起无数人的咒骂,民族主义者正义凛然的为犹太人,吉普赛人愤愤不平;国际主义者痛斥美帝主义蓄意抹黑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形象;人道主义者为同性恋和女权主义者冲锋陷阵。
评论里甚至有些人感同身受的说:“我是哈萨克族的人,我的感情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波拉特》赢了,认真你就输了。
殊不知男猪脚科恩本人就是犹太人,目前情绪稳定。
《波拉特》是伪纪录片的形式,当然片中的哈萨克斯塔是个“乌有之乡”,那个全国第六的主持人也是不存在的,甚至那口音浓重的哈萨克斯坦语其实是伊朗话。
萨沙·伯龙·科恩实际上是美国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如果放到国内,应该待遇和宋祖德差不多,万人唾骂的情形可以想象。
不过片中跟萨沙·伯龙·科恩对戏的美国民众全都蒙在鼓里,甚至电影公映后,很多人提起诉讼。
比如牛仔大会的那个经理,在种族主义情绪泛滥的德州,“波拉特”结结实实的扇了他们一个大嘴巴,不知道原告的诉讼词是什么,是恶意诽谤还是侵犯隐私。
“波拉特”告别乡老,带着母鸡在美国横冲直撞,当街拉人亲嘴,SY,在运河里洗内裤,马桶里洗脸,向艳星求婚……看起来像是港产“无厘头”电影里作贱自己取悦观众,可是笑了过后都不怎么是滋味儿:这孙子指桑骂槐呢吧?
所有人都巴望着波拉特自取其辱,无地自容。
结果他却荣归故里,给相亲们讲述着他抽老美大嘴巴的故事,专抽高高在上,专抽自以为是,专抽优越感。
美国人无时不刻的对外进行着文化输出,好莱坞,格莱美,普利策,反恐,人权……在他们眼里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天经地义。
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多后,也好不到哪去。
如果波特拉为了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中国文化,却拿饺子喂狗,估计爱国人士早就群起攻之,抵制哈萨克斯坦了。
波特拉这号人,放哪都不招人待见。
在美国那就是人道主义救了他,在中国就是和谐社会救了他。
但没人会觉得这是文化冲突的问题,在他们眼里,波特拉以及他的哈萨克斯坦压根就没有文化。
互相指责文化入侵,文化冲突只是先进文明的事。
李白酒醉金銮殿,命大太监高力士提鞋。
那是作为文化潮流的先锋为体制所宽容,甚至是推崇,意为放荡不羁。
但如果李白到了蒙古大汗的帐篷里,还是学乖点练练骑马打架吧,练好了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睡羊膳味的姑娘。
练不好嘴皮子就会被割下来烤着吃。
但李白到那里都是没有恶意的,有恶意的是不同的文明之间。
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定义都是由胜者书写的,历史上所谓的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入侵不是一次两次,中有天朝上邦被部落蛮夷的蹂躏,西有挥舞在欧洲大陆的“上帝之鞭”。
不提文明发展,单从民族性来说。
游牧民族善骑猎,以骑兵攻城见长;中原民族善农耕,以步兵筑城见长。
二者归一,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五胡乱华时期,胡夏赫连勃勃建统万城,巡工时命工匠用铁锥凿墙,不能钉入一寸,该工匠死。
能钉入一寸,筑城工匠死。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很有意思,都各自以为自己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极具优越感。
拿国骂来做例子,中国人喜欢到处X别人妈,辈分上了一个台阶,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而如果X到美国人头上,他们就不以为然,觉得那是你们的人身自由,美国人在《美国派》《六人行》……里边都拿过好友的老妈做幻想对象。
美国人喜欢直接的对立关系,比如f**k you,或者对方的切身L伦行为,比如:motherf**ker。
所以中美交流一个很美好的模式就是,美国人的大侄子去招惹北京姑娘,得到回应:X你大爷。
美国人含泪,孩子终于懂事了;中国人去招惹美国姑娘,得到回应:f**k you,中国人含泪,却之不恭。
所以不必嘲讽波拉特,因为波拉特也在嘲讽着对方。
因为这是波拉特们的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和优越感。
如果布拉德皮特有朝一日为了人道主义援助哈萨克斯坦传播美国文化。
波拉特的贫民窟也会对他嗤之以鼻:你长得这么帅,妹妹肯定也漂亮可人,你为什么不娶她而是找了个大嘴叉子的浪荡妇?
你媳妇一个老娘们家家的,不好好在家洗衣做饭奶孩子,全世界的到处跑丢哪门子人?
你这人怎么这么没有规矩,第一次来就两手空空,用你媳妇的奶做的奶酪呢?
非常无趣,真正的烂片。有些人能理解美国爸爸那种愚蠢自大的幽默感,真是神奇。
这是在讽刺哈萨克吗?我不知道,我只觉得这部影片的笑点真的很低俗。
好吧,帶著對大獨裁者的厚望,結果這種純屎尿屁黃段子的亂搞,情節性不夠強的還真是俗不可耐啊。
又黑我大美利坚。本想看出点内涵,到最后发现除了在牛仔竞技会场唱国歌一段其余都是犯贱。
哈萨克斯坦有那么怂吗
本片的恶俗让我欣赏~
shit
做作,烂片,无理取闹。
sexy drown watch
萨莎·拜伦·科恩说:我拍电影是因为我想拍些我这类人喜欢看的东西,而我恰好就喜欢看些变态的东西。我想我也是他那类人。
2007-5-17
这种电影真让人无语
经典的蛋疼游泳衣
哈哈,很欢乐,应该是美国人自讽的作品。
我心中最好的喜剧之一
我真的完全木有笑出来........= =
真是太贱了,恶搞无下限哪!居然还用了我最喜欢的伪纪录片的形式!有些地方真是贱得有点过了,讽刺味依然十足,搞笑成分差了些。
论无节操秀下限的胆色和手段,萨莎拜伦科恩天下无敌,极度的搞笑伴随着极度的恶心,就是他的标签。这部惊世骇俗的恶搞讽刺片直接拿一个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和民族开涮,哈国人民可谓是躺着也中枪,也竟一举拿下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伪装哈国记者欺骗和偷拍采访者,甚至引来了多起诉讼。表面恶心哈国,实则嘲弄美帝,战争、男女平权、同性恋、种族主义等
双向地图炮
好荒诞,荒诞到最后我竟然觉得有点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