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计划看的,于是在本来打算收拾屋子结果家里水管爆了无所事事的时候看掉了。
其实本来该叫做《芬奇》,为什么是芬奇而不是达芬奇呢?
因为大盗舒玛觉得“达”字太俄国了。
我一向喜欢通天大盗类的电影,比如《意大利任务》,比如《纵横四海》,比如《疯狂的石头》,当然后者是反讽。
固定的组合是:策划者、中间人、神秘的买家、爆破专家、开锁师(或是任何与需要点头脑和体力技术的二首领)、黑客、笨警察。
我们的策划者是“带病”出狱的舒玛,中间人是个有哮喘的狡猾胖子,第二人物使本来负责爆破的结果跑去当警察的金毛,爆破专家是患有识别障碍记不住人脸靠暗号记人的怪家伙,而鉴于是透画而不是偷金子所以我们不要黑客只要赝画师:古怪个性的爷孙两个,警察不是很笨只不过办公室给安了窃听器…………看这个设定就知道欧式幽默给穿插进了这个好莱坞元素的波兰电影里面去,而且拿国宝开玩笑本来就是大智若愚,更别提其间的无间道谍中谍了。
最后的结尾是所有都happy的双赢:真品被金毛还给了博物馆,一幅有瑕疵的赝品拖延了警察的侦破时间之后被达芬奇专家收藏(关于这个多说一句,这幅画是老赝画师哈根画的,故意让银鼠多了根胡子,他说:赝品总是有瑕疵,就好比印错的货币更值钱一样,既可乱真但是故意疏忽的赝品收藏价值不比真品低。
),另一幅哈根孙女画的则因为胖子哮喘发作差点死掉失去了买家所以天价卖给了富商。
所以国宝没有失掉,所有人都有钱拿。
实际上我觉得应该一共四幅赝品,虽然电影里只表现了一个买家,但是最后孙女说早知画十幅卖了,哈根说卖掉四幅已经够了,而且用来做画板的抽屉的那张桌子,有四层欧洲人拍电影有个特点,对白可以很罗索,但镜头很干脆。
里面有很多小智慧在闪现,穿插着一本正经的小幽默。
特别喜欢里面哈根的孙女玛坦,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古怪有个性,长得很像电影里面那幅《报银鼠的女子》的女主角。
觉得她跟金毛的情侣档很有意思。
这部电影的唯一问题是:毫无新意!
好在是波兰拍的可以说是勤勉学习派,这要是美国拍的早被唾死了。
人物组合模式也好、偷盗手法也好、结局模式也好,无一不可以在其他同类电影中找到类似。
但是,我说但是,它本来就是个轻松的电影,在我心目中江湖大盗影片的唯一经典就是《纵横四海》,其余其他都是娱乐。
这部影片的最大特点是让我们了解了波兰人民,走进了波兰民俗波兰人民欢迎全世界。
有一个疑问,在验画的时候,老肥拿得是他自己的光盘,这张光盘到最后原来是老画家给。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老肥ensure老画家可以从博物馆里面拿到光盘呢?
皆大欢喜的故事要怎么写?
警匪同乐的电影要怎么拍?
《盗走达芬奇》提供了一个圆滑的答案。
模糊了价值观,用小聪明诙谐一把,设点小玄机,搞点小滑头,小小的世界里满身涂油,是谓娱乐。
02.27 《盗走达芬奇》 《盗走达芬奇》讲述一个发生在波兰的名画盗窃案,两位男主角是神偷系列的杰出代表,因为一个上厕所的“事故”,非常“不幸”的被警察将其中一个逮捕,时光荏苒,两年过去了,国际名画盗窃的中介老肥看中了他的“才华”花大价钱用保外就医的理由将正在服刑的男一号给救了出来,并重金请他盗窃波兰的国宝,达芬奇的早期名作——《抱银鼠的女子》,出价是100万欧元,男主角很是心动,他想拿到这笔钱,到其他国家重新开始生活,但是他需要一个搭档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因为他面临的是保卫严密的国宝,还要对付虎视眈眈的国际名画收藏家们,于是他找到了过去的搭档,已成为警察拆弹专家的男二号——金毛尤里安,尤里安已经弃恶从善,而且也不愿意盗窃国宝的罪人,他爱波兰,三年了,通过同伙的牢狱之灾他真正明白了自由的可贵,而且当警察一样很刺激,“还不用坐牢”,可是拒绝亲如兄弟,又为了保护他一个人承担罪名,为了保护他多坐了3年牢的搭档他也做不到,于是他也找来了名画的模仿专家以及他的孙女,帮助搭档完成盗取波兰国宝的任务,其中还穿插了有识别障碍的矿工,负责监视的警察等很多人物,从情节上看很出人意料,从语言上看丰富、生动、幽默,据说看原版的影片独特的、快速的波兰语更加能表现语言上影片的魅力,可惜电影院里上映的是中文译本,我以为效果还可以,却还是想看看原版的味道,令人影响深刻的是男主角跟有识别障碍的矿工接头的那场戏,矿工认为自己能记得自己出生时电视里的球赛,他们各自背诵球员的名字,快速的语言令人折服,相信原版的语言表演一定更精彩。
影片的结局是最符合大众的希望的,因为尤里安的善良、机智,所有的人都得到了好的结局,倒霉的只有妄图拥有国宝,自私一个人拥有艺术的国际收藏家们,尤里安与天才女画家的爱情也含蓄的,暗示性的得到好结果为妙,还有热爱古建筑的爷爷也用卖画得到的钱能做自己想做的是事情,能翻修古建筑…… 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轻松,它是幽默的,又赋予真理和内涵的,它之所以能成为波兰影片的经典,在影院上映3个月之久,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用轻松的心态去欣赏它,用思想去吸收它,真正能平衡的是自己的心态,任何人在各种情况下,都有可能碰到使自己为难和不知所措的情况,重要的如何用智慧、善良、用丰富去化解,不作为的认命,认定只能一全,绝对是怯懦、没有智慧和思想的表现。
很多时候盗贼盗走的只能是财务,重要的是自己不能失去信心、智慧和勇气,因为我们是有思想的人类,而不是一幅画!
说起来,这部片子和我很有缘分,起初,我以为是电影《达芬奇密码》名字翻译错了,所以从bt上拉了一个下来,但是花了2天拉下来之后,我突然对《达芬奇密码》电影版没有兴趣了,说到底,还是因为看过书的缘故,不自然的对电影有些抗拒,毕竟结果都知道了,所以片子就一直放着没看也没删除。
忽然有一天无事,说看看吧,打开一看,晕了,分明不是《达芬奇密码》,当时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手一抖就删除了,说来也邪门,以前删除都是按着shift键直接删,偏巧当时左手拿着个苹果,所以删除只是把文件转移去了拉圾箱。
又过了几天,又是无事,点击“我的电脑”不小心点错了,打开了拉圾箱,又看到这个电影,想了想,既然无事,就看一会吧,算是打发无聊时光,于是,又从拉圾箱里面拖出来,打开了,没想到一看,就忍不住从头看到了尾。
算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看波兰的娱乐电影,印象中波兰电影都是学院派的孤高的艺术片,我极少涉及,而这次,因为电影名字中有一个“盗”字,而我对偷盗体裁的电影情有独钟,所以才没有错过这部蛮有意思的电影。
其实,电影没有炫耀什么高精尖的偷盗与反偷盗的科技亮彩,比较平实,从电影结构上,也比较踏实,平铺直叙不像cult电影经常玩剪切的技巧,看起来,不费脑子。
影片到了结尾其实营造出一片出人意料但是十分温馨的结果,虽然大盗自己重新走回监狱,但已是囊中鼓鼓志得意满,老赝画家巧妙周旋得以劫富济贫,保住了要被拆除的老剧院,俊男美女围在棋桌边看着一束鲜花微笑,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而其实影片中最终让我喜欢的实际上是那些零星散布的幽默元素。
尤其是那位爆破高手,出场不多,但是却尤为出彩,这位倒霉的大个子患了一种病,很搞笑,就是记不住人脸,这为他行事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他要求身边的人都和他建立一种暗号,因为他除了记不住人脸以外,记其他事情的记性超好,下面几段都是围绕他的笑话……笑话一:大盗对搭档说:“他记不住人的长相,他有病!
”搭档置疑:“怎么可能有这种病,开玩笑!
”隔了一下,搭档又说:“那他怎么和老婆作爱?
”大盗看了看搭档:“他让老婆带上帽子作标记!
”笑话二:大盗对搭档说:“这个病有个最大的好处!
”搭档:“什么?
”大盗:“他记不住我们长相,无法在法庭指正我们!
”笑话三:大盗和搭档在车里说话,忽然看见爆破高手从前面走过,连忙叫住,在对了暗号确认身份后,问他:“那边两个是你孩子吗?
”爆破高手定睛看了看远处两个孩子带的帽子,一拍脑袋,想起来,走过去拉着孩子走了……最经典的是每次大盗见到爆破高手都要按原先的设计暗号对上一遍,哪怕是前后相隔1个小时,每次看到他一脸疑惑看着大盗说暗号,以及听到“贝肯鲍尔”的回复后,一幅恍然的认对人的模样,我就忍不住发笑。
很少看到波兰的电影,想不到会是如此充满智慧。
波兰语真有趣,说起来像连珠炮一般一口气放个不停。
想必波兰人说成了习惯吧,可以一口气说上那么多单词。
这个偷盗的故事结局还真是双赢,不仅没有让国宝流失,还赚了比先前中间人承诺的报酬多上好几倍的钱。
大家都开心,警察松口气,舒玛带着数百万欧元的身家继续服剩下一年的徒刑,哈根如愿以偿有了钱修葺博物馆,哈根的孙女不仅大大的展现了自己不凡的实力,赚了个盆满钵满,还赚了个帅哥男友。
尤里卡则是既没有出卖自己的爱国心,又继续当他的警察,还分得一大笔钱抱得美人归。
小娱乐,大智慧。
导演希望的,应就是这种效果,看到观众看完这电影都是一脸会心的微笑。
盗画过程没有好莱坞大片那种紧张窒息的气氛,总是在平实中掺杂着流畅的聪慧。
感觉很舒服,像是欣赏一件艺术品的完成一样,欣赏着他们盗画的杰作。
波兰感觉真好,安静的街道、极具年代感的建筑、充满艺术气质的氛围,连人和人打交道,无论是警察和大盗,还是大盗和大盗,抑或大盗和艺术家、和买家,谈话都显得那么艺术而又智慧。
幽默无处不在,都是自然地流露,丝毫不显得矫揉造作。
个人感觉最有趣的还在于关于日本人切腹自杀以示谢罪的段子。
连波兰人都知道小日本这种嗜好,而且拍的相当之诙谐,不知小日本看了会作何感想。
达芬奇这幅《抱银鼠的女子》真是很漂亮,女子气质高贵典雅,银鼠也显得相当有灵性。
看了真是喜欢。
这个偷盗的故事结局还真是双赢,不仅没有让国宝流失,还赚了比先前中间人承诺的报酬多上好几倍的钱。
感觉很舒服,像是欣赏一件艺术品的完成一样,欣赏着他们盗画的杰作。
感觉仿佛进入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当故事完结,所有人都得到了满足。
在看到“出品:波兰”的字样时有些小怕,毕竟当初波兰的国宝级导演克日什托夫—基希洛夫斯基的《维诺尼卡的双重生命》对我颇为自负的影视欣赏的信心打击巨大。
然而看完《盗走达芬奇》,惊艳,波兰人民原来也此般大摆乌龙、大秀幽默、大玩智慧。
不做剖析,我非专业亦没有解构癖。
简而言之,前半部分剧情颇为拖沓,不过朱利安真是好好男人,既仗义又有爱国心而且颇怀浪漫。
后半部分的节奏让人很是爽快,有些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的余味。
作此评论主要是本着“挂羊头卖狗肉”的精神来吹捧吹捧央视(CCTV-6)。
话说最近的佳片有约做的还真是好。
就拿这部《盗走达芬奇》来说,类似一个影评会,秦海璐姐姐站台主持,对片子的优劣之处小做点拨,还请来波兰祝中国的**官员(不是很记得职称)。
总之,让人觉着央视人性了。
不像几年前,老时播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剧,也忒怀旧了。
最后,衷心感谢波兰制造、央视推销。
沾上“偷”的边,大凡故事都有精彩的布局构思,高深莫测的偷盗计划。
所以[盗走达芬奇]也不例外,不同的只是它不是故事花精力去表演的重点,更出彩的是情节所呈现出的喜剧效果。
影片故事讲述得很轻松,诙谐,而且结局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很完美的,值得一看。
另外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影片里的女主角仔细瞧的话和【抱银鼠的女子】中的女子真是有几份神似。
不帅的男主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漂亮女主角。
本以为是部好莱坞的小成本电影,进得电影院才发现是欧洲片。
一个窃贼的传奇故事,却不老套。
有多久没看过,这样机智流畅轻松的电影了?
看惯美国的大场景,小小的波兰,出奇美丽。
站在尤利安家的露台上,身后一片低矮却迷人的建筑。
拥有醉心的风景,爱犬陪伴身旁,送女生小小白色花束。
时间,这样慢慢的。
足球、美术馆、国际象棋、青瓷的茶壶……生活的人们,保持很好的传统。
从精神到物质,保持自我,其实不是容易的事情。
最后巧妙的劫了富,各取所需。
大欢喜结局,有什么不好。
偷画没偷成,假画卖一堆钱。(我现在这短评写的越来越低级的感觉)
平缓的节奏,让我非常羡慕的早起可以呼吸到的新鲜空气,可以了望远景的大阳台,让人觉得这才是生活在地球上,是地球的主宰,而不是整天只能在火柴盒一样的生活环境中。好吧,言归正传:非常简易的故事情节中暗藏几个大彩蛋,只有在最后一分钟才精确地知道真相。
不知道有什么好评价的 不需要深入思考的简单电影 只是我实在不知道这副画哎^
小两口长的不错.唯一收获是知道了复制名画的全过程~很娱乐.with 歆
难得看个欧洲小语种片,竟然还没有看懂。合着是我看得太快了么?然后没想到04年的片子,08年才在国内上映,而且海报竟然如此难看。望天。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不晦涩,只是导演应该把后半程讲的更清楚一点,说实话看晕了。
怎么和《偷天换日》一个手法……………………
八佰伴影城 2006波兰
小偷卖假画的故事。2022
一语双关...结尾的圆满稀释了些许冗长的傲慢...
双赢的纵横四海
波兰为数不多的有思想有幽默有回味的轻喜剧
和十一罗汉这样的智商犯罪片差不多,不过中间还是有一些有新意的地方,尤其最后的结局,很完美~
波兰趁机讽刺了德日意!
所有白胡子老爷爷晃来晃去,会容易让亚洲人脸盲,哪个是买家,哪个是中间人,哪个又是最后的大boss,傻傻分不清,但有一个套路是如果出现几个人交手下国际象棋,一般大boss是最厉害的那个棋手,另外,盗侠的风度早在港片《纵横四海》中有所领略,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在码头分手各赴前程的江湖再见,那股豪迈与轩宇所具备的东方气韵,要远比这种西式的爱国情怀容易让人共情,所以,同样的题材,似乎要跟九十年代的港片抢票房是肯定抢不过。话说回来,要论政治正确,电影的诉求几乎是一种古典主义的政治正确,比如,最好是劫富济贫,用富人花不完的钱和满足不尽的虚荣来填补艺术的国库,除了富人本人财产损失会痛心疾首,没有别的输家,观众看了也会拍手叫好。说起来,画师与警察的这条情感支线还大大倡领了公职人员的礼义廉耻与爱憎分明呢。
261 警察又被弱智化...
最后40分钟。
08.10波兰电影,盗亦有道偷画的故事
看到国配版,很怪异。
一部无聊的电影
精彩纷呈的盗窃过程,令我拍案叫“绝绝绝绝绝”!影片的结尾,竟然如此的甜蜜、温馨、美好!真是让我意想不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