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暑假,学生们在暑假的欢乐和作业的闹心中迎接着下一个学期的到来。
但是对于大学毕业的这群小伙伴来说,心里应该是五味杂陈的。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还记得那个人生中最美妙的夏天,我干尽了我喜欢做的一切事情,通宵玩dota,跑遍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和朋友们游荡在深夜的街道上,随后又在疯狂的告别聚会上喝到神智不清,最后实在无所事事连发呆都可以不计时间成本。
那个时候时间就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黄金可以随意挥霍,以至于当我们最终走上工作岗位,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我们才会开始发现,我们马上就要变老了,青春正在离我们远去。
梦想早已成为遥远的一个剪影。
所以看到《七月的舞步》中顾悠悠不顾一切追求自己梦想,甚至不惜与母亲反目,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们之所以追求梦想,也许是为了让自己永远停留在那个叫青春的时代。
我们为梦想战斗时的那种执着就是少年气,就是青春,就是年轻的态度,所以如果我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就是延续了自己的青春,如果早点看到《七月的舞步》,也许我现在也是一个为梦想拼搏的秃顶少年吧。
《七月的舞步》是一部有关舞蹈梦想的电影电影《七月的舞步》今日公映,影片讲述了顾悠悠在临毕业前放弃了学习很久的芭蕾舞,妈妈阻止她参加街舞比赛的对抗故事。
相信大部分观众在看到电影前面的剧情时会支持妈妈观点,因为正确的路都能看清楚。
但我看完之后,觉得它有种为舞蹈学者伸张正义的喜剧感,是一部暑假档解压的喜剧电影人生的一生会出现很多重要的选择,但影响一生的选择有几个节点:一是投胎;二是结婚;三是理想。
在《七月的舞步》里,顾悠悠把这三样都占了。
因为妈妈,她选择了芭蕾舞;因为男朋友,她选择了街舞。
电影从母女各自的日常入手,给了她们一个体验对方生活机会,结果她们做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一个是大众熟知的中央芭蕾舞团工作,一个是小众的嬉皮式潮流娱乐文化,这两者间Battle答案显尔易见,关键是剧情如何说服观众相信她的逆向选择是对的。
片中的妈妈曾是一名歌舞团演员。
无论哪个年代,能考进歌舞团的人都是极为不易的。
因意外怀孕,妈妈只能在生子或跳舞中选择其一,顾悠悠明显就是答案。
如果对现实生活真实问题的如实表达,这确是一个很难的决择。
男友去美国深造不告而别,自己势必要重新开启一段新的人生,留下孩子是一个没有后路的选择,但生活中的对错不是清清楚楚大写黑与白。
回过头,我们聊聊顾悠悠这个人。
顾悠悠的经历很简单,她一直学芭蕾舞,也是这块“料”,她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身高,臂长,腿长,体重,面相),并且她通过了中央芭蕾舞团的招聘。
从电影到现实比照,真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
我想是有的。
多年前,因出演宫廷戏走红的吴谨言就是出自中央芭蕾舞团。
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中央芭蕾舞团的起点很高,但它也有着年龄限制。
同样,一个街舞的舞者也有年龄局限性。
在两者之间,顾悠悠选择后者,无疑是引发争议的。
有什么样的家庭就选择什么样的理想,还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想就选择什么样的家庭?
作为一个奔四的人,我觉得是天道。
无论你将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命运早就码好牌等你,就好比这部电影。
在通往理想的梯子上,父母给顾悠悠递了一个锤子,妈妈反对她放弃芭蕾舞,妈妈反对她选择街舞,妈妈更反对男友,但最终有没有影响顾悠悠的选择呢?
到底女儿是对的,还是妈妈是对的。
有时候命运的对错真的很难说,人生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也是如此。
父母要想相信孩子会有巅峰。
有无数历证告诉我们,未来是年轻人的。
我想看完电影的观众都能发现《七月的舞步》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电影,却能引人共鸣。
这份共情来自于父母对实现美好人生的人设理想,出来自于子女反抗家长规划理想的不堪重负。
我小时就有一个舞蹈梦,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成为一个舞者。
然而,当我陪她走过五年的学习生涯,终于拿到最高级证书以后,我真的放弃了。
我不是放弃对她的舞蹈理想,我是放弃对自己理想人设的执着。
因为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我突然了解到了这是多么难的一个向上过程,不断的攀比,不断的PICK,不断的剥夺快乐,不断的消磨热情,不断的榨干精力,想赢就必须赢得轻轻松松,而不是努力挣扎。
就如片中的老妈最后终于意识到“不适合”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七月的舞步》表面是讲述了一个女孩为实现舞蹈梦想的故事,实则是深入分析了当下两代人所面临的压力,当打开每个人的痛苦时,我们又会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它是一部“成人亲子电影”,很多鸡汤告诉观众,我们要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在生活中做起来很难。
《七月的舞步》教会我们不仅要懂自己,也要懂家里人。
这部独树一帜的作品,不仅是喜剧, 更能读出年轻人心中的理想,还能说透父母眼中的理想。
很好看的电影,值得一看。
七月是毕业季,同学的离别是不是带来些许伤感?
大部分毕业生还要面临就业的问题,很多人开始了北漂这样的在一线大城市的生活打拼,也有毕业生会继续深造,无论如何,七月是毕业生们面对人生选择的一个月份。
无论向左,向右,都会面对割舍和不甘,唯一可以确定的必须向前没有退路,其实何止是顾悠悠,她的男友毛雪山,还有学校里一群面对理想无从下手的小伙伴,都在面临着同样的抉择与思考。
甚至是黄小蕾饰演的顾妈妈吕小梅,姜超演的备胎爸爸顾立成,也因为毕业季的到来而引发出一连串充满矛盾、离奇又很快乐的事件。
凭着这幅鲜活又富有现实质感的群像,《七月的舞步》呈现出时下毕业生的真实处境与精神面貌,最让人感同身受的依然是老话题,那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就像那位一心想开创服装品牌却在校园里向女生兜售衣物的男孩一样,每个人都有身不由己的一面,也包括顾悠悠竟然为了街舞放弃了远大前途,和妈妈各种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式的斗智斗勇,这样的场面让他们的努力有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喜感,令人莞尔一笑之后,又会莫名为之心酸。
趁着有提前观影的活动,看了《七月的舞步》主要是陪女朋友看的,她喜欢张予曦,嗯,我也喜欢。
作为男性,和女生的点不太一样,主要讲的是一家三口,张予曦饰演的女儿顾悠悠要学街舞,老妈让学芭蕾,老爸还是那个老爸,更能理解女儿、心疼妈妈,不过理念不同,相互关心总是变成相互伤害,终于身份互换了。
哈哈哈,没错,看到这女朋友还和我小小吐槽了一下,不过后来跳舞的恶搞还是让我也笑出声。
对了,男伴是黄景行,这个我还是有印象,跳舞特别好,虽然我不会街舞,但还是看到跳舞的戏份觉得挺喜欢的。
剩下的内容就是母女在互换身份后的相互理解与包容,不难理解,肯定各种搞笑事件。
看到女主妈妈-其实当时体内灵魂是女主,喝醉大闹礼堂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校长,不知道是不是统一发型,哈哈哈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感,最后一场戏还是很感动,年迈的父母送儿女走,再不舍得也要离别。
张予曦的表演还是可以的,其实本来没有做太大的期待,她的脸比较艳美,跨越这么大的年龄演母亲真的怕出戏,但是整体看完还不错,没有出现特别尴尬的演技 甚至后来机场送别还是被感动了。
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即使很多人说男孩就需要多历练思念也是一样的,希望我的家人都能身体健康。
文/满囤儿作为曾经梦想多多爱好多多却没有任何途径去专业学习的80后一代,囤儿特别羡慕现在的小孩子,想学什么都能找到相应的专业渠道去学。
现在的家长也都开明多了,不再一上来就用“你学XXX,以后怎么养活自己?
”这样的话来怼孩子。
不过,这样开明的大环境,必然是一代代人用血泪教训换来的。
是一个个与父母拼得遍体鳞伤的追梦者,用自己拼出的成绩让天下的家长们开启了觉悟。
7月24日全国上映的舞蹈题材青春喜剧片《七月的舞步》就用一个母女和解的故事,讲述了亲情与梦想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道理。
凭借《人潮汹涌》里的晖姐再次走入大众视野的黄小蕾,饰演了本片里的妈妈吕老师。
这位老师曾经是文工团里的芭蕾舞台柱子,却因为生产女儿给自己留下了病根。
无法再登台演出的她变成了一名恪尽职守的老师,严厉地管教着学生和自己的女儿。
黄小蕾本人便是学舞蹈出身,片子里闪回母亲年轻时的舞姿,相当的专业。
凤凰网时尚之选网友票选最爱新晋演员奖得主张予曦饰演了本片里的女儿顾悠悠。
顾悠悠从小就被吕老师按芭蕾舞苗子的标准来培养,不仅内练其技艺,而且外练其形体,让这个顾悠悠站在任何一个陌生人面前,都会让其产生诸如“这女孩气质这么好,肯定是跳芭蕾的吧?
”般的内心波动。
张予曦纤细的身材,公主般的娇俏容颜,也确实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
本片最大的戏剧矛盾在于,吕老师看到的并不是真相。
顾悠悠的骨子里更加喜爱的,其实是街舞。
她的男朋友更是跳街舞的大神(黄景行 饰)。
本片内的时代背景是在《这!
就是街舞》第一季播出前,那时候的街舞还很小众,还在忍受着各种各样的偏见。
因此,对街舞存在偏见的吕老师,自然是无法接受自己一手培养的,已经通过中央芭蕾舞团选拔的芭蕾苗子,突然转行去跳了街舞。
母亲的芭蕾vs女儿的街舞,构成了影片最核心的戏剧冲突。
其实,这个冲突从象征的角度去看,是两代人的青春碰撞。
7月是毕业季,主创用毕业这个动词,具象化了母女的内心状态。
吕老师虽然毕业了很久,工作了很久,但由于她的过往存在了一个坎,所以她的青春其实是没有毕业的。
她的青春留在了当年因为生产顾悠悠而中断的舞蹈事业。
她那么执着地去培养顾悠悠跳芭蕾,正是希望自己的青春在女儿身上得到延续。
这在前几年的家长群体里,尤为普遍。
顾悠悠考入中央芭蕾舞团就是顺利毕业吗?
错,那只是形式上的毕业,并不是她真正的青春毕业。
她很清楚她的青春属于街舞,不在街舞的世界里取得毕业,就不是真正的毕业。
这就是为什么她犹豫了、踌躇了、反抗了。
吕老师最喜欢的未来——女儿进入中央芭蕾舞团,很有可能是两代人青春的葬礼。
反抗后的顾悠悠和母亲展开了一场奇异的拉锯战,两人不仅要保持自己的立场,还得频繁进入对方的领域疯狂试探。
这是一段既热血燃情又笑料不断的“交手”,芭蕾的优雅与街舞的动感,时而针锋相对时而尝试融合;母亲一代人的成熟稳重与女儿一代人的自由活泼,时而抵触碰撞时而相互感染。
最后,经历了诸多啼笑皆非的囧境和青春意志的共鸣,顾悠悠和吕老师终于达成了和解。
顾悠悠了解到母亲的不易,吕老师也了解到女儿的心意。
整部《七月的舞步》都在用舞种来具象人物的内心。
既然两个舞种可以融合可以同台,那么两代人的代际关系也可以取得和解。
一场母女深情,让两代人的青春终于都毕业了。
七月毕业季,是对青春的美好向往,也是告别。
或是经历了繁重的高考之后,或是经历了难忘的大学,但二者的共同点,就是毕业季中的你我,都是要面临着人生的抉择,有关于梦想,有关于家庭。
是完全独立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还是跟着家里人的安排,将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人生。
在这个基础上,讲梦想的电影不胜枚举,突出与家人关系的片子也可称繁多,所以说到这部7月24日公映的《七月的舞步》,则是少见的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在这个毕业季里,用娱乐化的方式,一对母女经历了对立从到齐心,一同朝着梦想的方向进发。
先来说说演员阵容,张予曦与黄小蕾联袂主演,两位年龄差距不大的演员,在大银幕上饰演一对母女,而且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饰演母亲的黄小蕾,在片中人设大开大合,动如脱兔,好似妙龄少女;而时尚美丽的张予曦,这次则采用内敛的表演方式,真实、淳朴的形象也让人耳目一新,还有“大嘴”姜超,佩服这位实力派演员,什么角色都能驾驭,片中这位善良、古板老爹演绎得也是相当到位。
男主角黄景行值得一书,中国著名舞蹈家,有着内地街舞第一人的称号,在片中也有着让人拍案叫绝的舞蹈,没错,这部电影正是借用舞蹈,来完成梦想与代际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张予曦饰演热爱自由、特立独行的顾悠悠,她热爱街舞,并且希望与黄景行饰演的男友一同从事街舞行业,完成梦想。
但黄小蕾饰演的老妈则是一名芭蕾舞舞蹈演员,母亲一直希望孩子学习芭蕾舞,因此母女二人产生隔阂。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和舞台效果,动感的街舞与优美的芭蕾舞,在青春与时尚的夏季碰撞出非常养眼的色彩,使得这部电影起码在视听效果方面,料儿非常足。
可见本片描述的故事是非常具有娱乐化色彩和青春氛围,而内核所要表达的,则是母女关系,自然离不开有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教育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课题,不同年代,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有很大差异。
就拿电影中母女俩来说,黄小蕾与张予曦饰演的母女俩,是最典型的80与00后形象,80后的家长,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他们不再刻板,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注重孩子个性发展,也希望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但有时候在个性发展和梦想方面,与孩子也有着分歧,所以这里的母女关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代际矛盾,而是对梦想与未来不同的见解。
所以影片中这对欢喜母女,在轻松欢乐的故事中,母女大斗法,也透露出次时代下中国家庭教育观念的更迭。
而推动故事的方式,则是让母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发现新的天地。
母亲学习街舞,女儿重燃芭蕾梦,电影用阴差阳错的剧情设定,带来大量令人捧腹的笑料,也揭开了母女之间难以诉说的身世之谜。
从而在故事中,我们也会发现两代人所共同的地方,顾悠悠会理解老妈为什么不让自己学街舞的原因,而老妈则难得的体会到了街舞的乐趣,再度感受到青春的活力。
所以,这也是《七月的舞步》为何要找张予曦与黄小蕾两位年龄差距不大的演员来饰演一对母女的原因,就是为了突出母女之间打破年龄和代际隔阂的共性,不是说母亲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而是表达出妈妈和女儿之间相互给予,共同成长。
片中两代人的相处模式,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不论是处于中年时期的父母,还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看了之后,一定会有不少共鸣。
就像电影中,母亲站在女儿的舞台上,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力,帮助女儿完成梦想,而且母亲以这样生动的方式,对女儿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这就是当代家庭教育观念的侧面写照,从而更能体现出母亲的伟大。
欢乐、轻松、幽默贯穿影片始终,幽默是门艺术,随着故事的发展,黄小蕾饰演的母亲,继续用她的大智若愚,生动刻画了一个曾经遭遇过打击、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的中年女性,而如阳光般的女儿张予曦,也用积极的方式回应着母亲的希冀。
一对母女,对生活的诸多不顺、困难,没有消沉、沮丧、悲观,而是光鲜亮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她们轻盈富有节奏的舞步,就是对生活和梦想最好的诠释。
亲情永远都是面对生活中酸甜苦辣最坚强的勇气。
她们的生活在缤纷多彩的七月,却能换一种方式重新开始,谈爱情、谈理想、谈未来,爱笑的女人运气真的不会太差。
看了几篇5星好评 现在的水军水平真不行 早上刷抖音看到几个电音节的街舞表演回想电影里的街舞 导演应该没钱 没钱最后的结尾应该拍了好几个结局 选了一条乱七八糟的 剪了这样也能过眼 很符合现在中国电影的现状 要靠自己脑补演的最好的是李大嘴 不错 我不知道导演经历了啥 片子前面逻辑很好 矛盾很清晰 妈妈规划的人生和女儿自己的人生 妈妈喊出那句我支持你跳街舞 只要你不离开 我佛了 本来在及格线的 一下子和人性又挂钩了 害怕再次被抛弃 ?
自私?
反正格局低了 妈妈不都是为了孩子好愿意付出一切的吗 你又不是主题干嘛找个很大的插曲?
然后这个话题就结束了 或许对他们来讲这不过是几个字 但是人物混乱了 是 人性是自私的 复杂的 你要讲就好好讲 这类型的片子有上万部了 结构架构都有模板 你能超越很好 新意很好 合同那段很突兀 女儿在决赛上场的通道和妈妈抱头痛哭 理解妈妈的苦心 2人换回来 一起和男1跳一段(好莱坞模板) 自我感觉比你这个讲不通的好
七月的夏天,有绚烂的阳光,也会有突如其来的落雨,而正值毕业季的年轻人们,在经历毕业狂欢与匆匆别离之后,也需要面对人生十字街头的困惑与抉择。
七月恰逢毕业季,是选择追寻自己的梦想,还是妥协于现实走大人眼中“正确”的路?
当两者产生冲突,既要化解家庭关系,又要想办法跟自己和解。
当前路被浮云遮望眼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这个七月,就让《七月的舞步》为你答毕业之疑,解未来之惑!
《七月的舞步》并不是一部燃向的青春片,而是更多的把年轻人对未来的抉择、对亲情的认识和对梦想的坚持这些“青春问题”揉合在一起。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仅有狂欢,还有很多纠结的毕业季。
首先对于一个颜控来说,张予曦的颜值在线。
更不容易的是这次演技也可圈可点。
因为剧情里张予曦饰演的女儿和黄小蕾饰演的妈妈会来一次“身体互换”,张予曦要从一个少女变身中年大妈,这个演技挑战还是蛮大的,但是张予曦的表现可圈可点,有点让人刮目相看。
这种荒诞搞怪的设定倒是非常适合黄小蕾的个人风格,母女两人身份互换后的笑点被演绎的很好,本应该是搞笑担当的李大嘴姜超反倒变成打酱油的,最后扛起了煽情的大任,片尾一个接盘侠的自我告白,还是蛮动人的。
片子最大的槽点来自片名,“七月的舞步”而且还请来了国内街舞battle第一人,舞王黄景行,但是片子的舞蹈表现并没有很燃,没有体现出黄景行的实力,有点美中不足。
当然片子最值得点赞的还是对青春和毕业季的诠释,没有向以往青春片那般狗血和尬燃,而是放到了青春里的遗憾上,黄小蕾年轻时被渣男耽误,不得不放弃舞蹈的遗憾到张予曦为了梦想决定挣脱妈妈的执念,却最终面临远离家人的现实,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痛,而不是只有无痛人流,青春的纯粹和伤感也许才是最动人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自己成为科学家、武术家、画家、音乐家,或者舞蹈家。
但是,谁来为自己的梦想买单呢?
每个人似乎都应该对自己的梦想负责,但实际上并不是。
艺术家在成名之前,如果家境本身不优渥,那么支持他/她为梦想而奋斗的不仅仅是自我的精神力量,还有他/她身边人的物质支持。
一个人的成功,很难离开亲人、朋友的莫大帮助,而其中给予支持最大的可能就是妈妈。
好看好看
对张予曦无语了,什么狗屁.就问演技,你觉得尴不尴尬呀?张予曦.有些剧呢,咱能接咱就接,别硬撑着去演啊,太尴尬了.演技太尴尬了
看不下去。惨不忍睹。
好看的
人生选择的命题,老生常谈的思想,逻辑混乱的故事,前后矛盾的剧本,一眼看穿的设定,一惊一乍的表演,莫名其妙的运镜,随意越轴的剪辑,杂乱无章的分镜,构成的这部电影,越到后段越不对劲。表演上最好的是不露痕迹的姜超,两位女演员一个比一个尴尬,故事都三分之二了还在纠结开篇提出的问题,那前边近一个小时的交锋、和解只是个误会?我宁愿对国产电影苛刻一点,爱之深才责之切,不要用大而空的故事来洗脑大众,不要搞花里胡哨的烂片骗钱,真正扎根生活的戏,才会被人记住。
😁
剧情紧凑,画面非常美,青春励志的故事总是让人泪流满目
我挺喜欢张予曦的颜的。但这电影是真的拉,剧情太夸张又无逻辑,全是鸡汤喊口号。电影里演员台词的缺点都被放大了,一听就不行。
不错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不仅要懂自己,也要懂家人,要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妈嘀,演女儿的看着比妈还老,眼袋又大又黑,服了投资老板。
老梗新番 还是有点薄气
张予曦张馨予张涵予张歆艺张雨绮傻傻分不清楚…🥹
有感动有温情、有眼泪也有欢笑,这正是青春的常态,也是这部电影所带给我们的
可以看的
3.2 不闷
除了女主演,配角的角色都不错。。。
双女主设置,非常少见的年轻演员演技压过老演员,类似于悬崖之上秦海璐演技碾压刘XX,不过年纪反了过来。李大嘴那备胎+舔 狗的演技简直值一个影帝,全片所有闪光点几乎都是他的戏份,黄景行舞跳的真好,演的也真是烂,年纪稍微大了些,和女主不是很般配ps,泡吧唱K太不接地气了,建议改成啤酒撸串
果然,黄景行的电影都看不到什么舞蹈,那还要找他做什么,耍酷的吗?
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