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强
Crescendo,交响狂人(台),狂人交响曲
导演:德罗尔·扎哈维
主演:丹尼尔·顿斯科伊,戈兹·奥托,毕碧安娜·贝格,彼得·西蒙尼舍克,Sabrina Amali,麦赫迪·麦斯卡尔,希萨姆·奥马里,Eyan Pinkovitch,玛雅·戈尔金,Uri Elkayam,Karin Marko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知名德国指挥家爱德华(彼得·西蒙尼舍克 Peter Simonischek 饰)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组建一个横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青年交响乐团。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风暴之中。这些来自以色列和阿拉伯的音乐家们,在战争和恐怖攻击的阴影下长大,由于自己的背景和生活经历,很难共同完成一场交响乐演出。 乐团很..详细 >
然并卵
哎我操你们什么时候能停止这种脑瘫行为。
为啥要找一堆不会拉琴的人演乐手……以及没有拍出音乐的美,我无法被说服。只有结局比较合理。
绝望的现实之中仍然有一线光亮
伤痛是需要时间的抚慰的,挣扎与冲突是期间正常的行为。 这电影不恰好说明了 单纯地照搬世界大同 和谐统一的概念放到别人的苦痛经历上 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吗? 而且往往会起到反作用。费劲心思去改变这些年轻人,但他们如果无法承受社会舆论带给他们的压力,这无疑是灭顶之灾。结尾女慈善家又去别的地方搞疟疾项目了 真的是很讽刺。巴以问题现在也没法解决了,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事实。阿拉伯这么多国家搞不了一个以色列,说明什么?各方面实力都被碾压的时候就不要妄图用这些小打小闹去追求和平了。\\\巴以的演员都很好 尤其是男女主 感情收放的非常到位 从电影角度来说 这不失为一部佳作。而且 几段音乐响起的时候 都能让人深刻体会到音乐自身所散发的巨大魅力。
Love and art never tear us apart, but hate.
又一部很好的音乐电影
飞机上看的电影。巴以间的血海深仇哪里是一个NGO团建项目就能化解的。可笑的是,项目眼瞅着失败了,项目发起人拎起包开着敞篷跑车去推动下一个慈善项目了。
这是个现实故事也是个童话,童话的部分更重。因为是童话,无法实现,所以没人会挑它的刺儿。
我愿意为电影的主题和最后的《波莱罗舞曲》给到5星。为了音乐他们聚在一起,但演奏还未完成,生命却已消逝。对战争的恐惧和对种族的愤怒完全扎根在心的深处,也许这是世界上最难消除的东西,也许有人相信音乐可以,于是我们来做实验吧。一面玻璃墙犹如边境线把他们分隔两地,但相同的意愿被音乐所连结,未来不知道,至少他们活在了当下的和谐之中。电影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它制片是德国,电影里的指挥家还是纳粹之子,而成员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犹太人,这就很微妙了。还有那个负责人,嘴上滔滔不绝说着大爱,其实是一个钻空子捞钱的坏货。
本来是个很好的题材,即使是人生导师和说教嘴炮戏份大于音乐,但也传递了很好的愿景和格局。但人物的选择与行为常常前后不对应,结局走向过于唐突愚蠢,让整个电影的立意变得混乱模糊了起来。最终超现实的音乐表演看着更像是对这场活动的讽刺,让和平蒙上了更大的阴影。
拍的太做作了,我尽可能的去喜欢这个故事了
巴以冲突以一场小型交响乐集训表现。聆听对方,合作,团队都很切合。意大利奥地利边境真的好美,联合国的E级跑车讽刺。我听说这是一部关于音乐的剧,结果看到女主拉琴的太假了,音乐就几首,明明能做得更好啊
“以音乐代替战争”,欧洲圣母白左ngo组织搞了一个音乐会,融合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结果酿成悲剧,真是莫大的讽刺。剧本不错,整个音乐会排练的过程就是强行尝试种族和解的小型实验,结果是注定失败的。也许年轻一代可以跨越政治、种族和宗教的约束寻求和平之路,然而这种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
唉 犹太人,纳粹,巴勒斯坦人,倒霉的总是老百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要让人类修一座通天塔真的太难了
这个色调我不是很喜欢,剧情还可以。
2023.12.16
一边进行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有友谊、有爱情更有相互之间的理解,一边排练着优美舒缓、象征着人类智慧结晶的古典音乐。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美好得近乎刻意、近乎不在人世间。
三星半吧,故事流畅,观感不错,但是解决有点突兀,不知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