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肤走卒
The Man Who Sold His Skin,贩皮之人,贩肤俗子(港)
导演:考塞尔·本·哈尼埃
主演:亚亚·马黑尼,Dea Liane,肯·德·布沃,莫妮卡·贝鲁奇,Saad Lostan,达丽娜·奥乔迪,Jan Dahdoh,克里斯蒂昂·瓦迪姆,Marc de Panda,Najoua Zouhair,胡萨姆·查达特,纳迪姆·谢
类型:电影地区:突尼斯,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典,土耳其语言: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弗拉芒语年份:2020
简介:他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并迅速在博物馆展出,叙利亚难民萨姆很快就会意识到,出售的不仅仅是他的皮肤。详细 >
感觉这电影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而且正如电影最后的台词,最可怕的是被system忽视,这部电影看似将system讽刺了个彻底,实际上本身也成了system中的完美一环。男主的表演非常棒!最大的缺点是匠气太足。至此2021奥斯卡外语片提名全部check
剧作强反转,用很多隐喻,讽刺艺术体制,讽刺权贵通过钻漏洞牟利,呈现财富差距、战争、恐怖主义,很用心了。一个bug,ISIS不会否认Sam死了吗?
Berlinale71 # 27
还挺有意思的主题,社会议题性很强,但同时也保留了一丝娱乐性。关于难民、当代艺术、个体自由、阶级和歧视等多层次的讨论,任何一个面展开其实都值得好好分析了,最后综合到一起完成度还是可以的,就是最后落到爱情这一点上反而有点落俗了。
无感
终于又在学校看片了。难民题材+反思现代艺术难免让人想到方形,但确实差得蛮多。把难民物化成作为商品的当代艺术绝对是三大主竞赛级别的创意,但中后段俗套的爱情桥段也算是解释了为啥它最后只进了地平线单元。
⑦如果再收敛、风格化一点就更好了。
望尘莫及地优秀
情节严重混乱!
是循着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而来的,虽然略短略局促,但立意表达其实挺清楚
难民版黑色维纳斯,以难民身份在后背纹上申根签证,成为艺术品,成为商品,成为物品,便获得了游走四海的自由,以艺术的名义,这是生而为人的奢望。这个点子只有天才才能想到。
影片讨论的人权问题很有意思,因为爱情在国内丢掉自由,献身艺术在世界丢掉自由,本该最能证明人权自由的两样东西却是让自己差点陷入万劫不复的原因,讽刺的是不管国内国外,道貌岸然之人的面目都一样。摄影很有设计感,很艺术,角色刻画差不少,结尾也落俗
除了感慨,我想不出其他词。难民问题值得呼吁。
题材倒也确实适合威尼斯,说不定还能拿去隔壁双年展放放。不过尽管有真实原型,电影却依然像是导演当年在同届戛纳看完《方形》《木星之卫》《快乐结局》后总结的观后感。作为一部典型电影节“欧元布丁”,它自然少不了那些包装性的镜头语言(虽然也不算多),但最后的结局竟然是heist片式的,配上贯穿全篇的爱情主线,整体上做到了雅俗共赏。电影最后抛出的问题是:有自觉、用于自反的剥削还该不该被批判为剥削?如果存在正当的剥削,那么什么样身份的人才有权以什么样的姿态进行剥削?
贩皮之人
与《方形》有共通之处,在今年的奥系影片中,可算上佳之作。
很有趣的电影。“难民成为艺术品”的理念呈现远远大于叙利亚问题的涉及,后者更像一个噱头,相信会给本片带来不少口诛笔伐。而成为争议被讨论,正应证剧中艺术家所说“在系统里被骂不可怕,最怕的是没人讨论”。这也恰恰是冰雪聪明的女导演走得很顺的原因,她的上一部作品《美女与猎犬》就是影展标配(手持,社会女性议题,章节叙事)。同时造型艺术在本片里展现相当融洽。值得持续关注。
新鲜的文本 想象力和 探索 很喜欢结尾You are a free man.
要不是因为这个题材,这个故事是真没意思
移民主题怎么拍出新意,本片用后背作为剥削客体进行了探索,结果就是无聊死了。纹身创意缺乏呈现,一满背的全球化、阶级、种族议题被浪费,只拍了几段视频通话,浮皮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