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是具有创意的异想空间和用来微妙指示场景变幻的红色沙漏还有最后的反转结局。
可终究浪费了一个这么好的题材。
其表现在:1. 情节切换太牵强,感情没有充分表达在大BOSS恐吓女主,女主看到她父亲收到惊吓,此时正在酝酿女主失去父亲的悲伤感情,正好与前段父亲的回忆呼应加深观众观感,却马上被切回地下稍带欢乐的场景,有点不知所措2. 故事缘由没有解释清楚我只是感到迷惑,天空中的城堡是个什么东西,怎么没有人?
谁建的啊?
怎么一点交代也没有,就起了一个男女主的暂时栖息之地吗?
对于这种新颖的题材,一定的解释是必要的,否则像我这种牛角尖会被重力问题困扰而不得不暂停推断出两种人有各自的重力系统,然后再陷入另一个为什么物体会有不同的重力系统,怎么区分地上地下的物体,吃下去的东西怎么消化等牛角尖。
3. 细节刻画有点后劲不足我其实没有非常能感觉到动画里面所谓的‘害怕’,很没有代入感啊,像男主看父亲日记那一段,女主的父亲坐在窗口很外面的位置,感觉就像我们平时坐在自家院子的矮篱笆上,这怎么让我认为脚下是万丈深渊啊4. 蝙蝠人都到地下入口那么多次了,怎么一直没有找到底下人呢。。。
5. 有点情绪纠结,搞笑的地方不是特别搞笑,悲伤的地方欠缺力度6. 我还是很在意镜头的处理,如果一直用地上人或者地下人的视角来处理的话我就不用那么纠结了看这动画实在隔靴搔痒,算是不错,但可以更好
2013年似乎还有一部叫逆世界的电影,据同事说挺一般的。
因此在看《颠倒》时我也没有抱太大期望。
事实证明《颠倒》比我想象得要精彩,但始终差那么一点。
可能是因为他的画风和设定让我想到了天空之城,与那样一部片子比,帕特玛君就显得格局小了一些。
一个最直接的体验就是,男女主角之间经历的波折其实很少---这直接导致他们之间感情发展的不合理。
相遇,被俘,救出,归还,高潮,结尾,整个流程确实是到了,但不论是敌人还是友军,都有些单薄。
另外我其实很想问一句艾吉……妹子抱起来软不软 (= ̄ω ̄=)不过其实我写这个影评是为了讨论最后的剧情的BUG的。
老头说其实重力事故以后科学家们为了守护地下的人云云。
可是作为”守护者“”人类的正统延续者“你们的科技能力是不是略搓了一点?
你们的祖辈可是能在地底搞出人造太阳的大神们啊!
这般人不应该是把各种科学技术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承下去的吗?
怎么后裔们搞得像辐射里的原住民似的只能靠找到些罐头过活呢。
至于片尾月球的光环,倒可以理解成”同时被地球重力和月球重力排斥,最终在月球周围找到了平衡点于是开始绕着飞起来“来解释。
最后好奇一下,如果吃反重力食物,是不是经过足够的时间最终整个人也会变成反重力?
以前看《The Man from Earth》时有说过,身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更新,7天后你就是一个崭新的人了。
具体剧情我就不分析了 这里我来扔几个 深刻含义浅显内涵1,人啊 不要对别人太苛责 也许你不清楚 错的是自己2,基于第一点,人们之间应该相互理解 少一些偏见深刻内涵男主所在集权社会 工业标志倒三角 预示权利集中在高层 其法律原本是为了保护人们不会由于飞翔 或者越界而发现自己被困地下的悲惨事实 却由于其制度的缺陷导致社会偏见 歪曲事实女主所在真实世界 工业公司标志正三角(最后那封信) 预示权利下放至基层 虽然文化有所遗失 但其本质是保留的暗线开头男主所在学校倒三角 以及 最后信上的正三角 其实也是某个工业集团的标志 也预示了世界真正秩序 男主父亲之死 也很可能是由于知道真相(正三角信在笔记本最后一页)而自杀我不得不说 短短90分钟 能把这么多线索融合的天衣无缝 真是一部神作
昨天看了一个日本动漫电影,名字有些莫名其妙,听上去还有点高端,叫做《颠倒的帕特玛》,看后才明白,原来帕特玛是女主的名字,呵呵,被骗了。
日本动漫几乎陪伴了我的后童年期和整个青春期,包括现在犯着中二病的阶段。
然而,我更愿意看的是连载式的,而非剧场版。
倒不是因为连载式的时间短,任务轻,每周都有新期待,感觉人生都就此完整,而是因为,一个完整的剧情故事,本身压缩在不到两个小时(剧场版往往都是90分钟)的时间轴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真人拍的电影就很考验演员的演技、编剧的构思、导演的编排和后期的剪辑,更不论更长的时间容度。
这倒不是因为时间越长,故事越精彩,只是一定条件下,越短的越具有挑战性罢了。
而反过来看看动漫剧场版,虽然动漫形象在表情、动作等大的表达方面上完胜一些不靠谱的演员,然而在更精致和细节上的处理会逊色很多,所以每每看剧场版,我都是在看剧情和画风,背景音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以吉卜力工作室的为例,画风没得说,简直美哭,最爱的就是宫崎骏系列的乡村风景,背景音乐有久石让操刀,在如诗如画的景色中,聆听着空灵美好的钢琴曲,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再说到剧情方面,编剧的台词功底就显得非常突出。
《千与千寻》、《天空之城》这种经典中的经典,一方面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充满新奇和意外,另一方面,台词显得很自然流转,不狗血空洞。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今天的主角——《颠倒的帕特玛》吧。
首先,这个世界观真的是让我的脖子有点疼。
据说这个被称之为《逆世界》的动漫剧场版。
身为强迫症的我,真的每次都忍不住歪着脖子去想象一下女主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每次她觉得她要掉下去的时候,我总是要按下暂停键,然后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描绘出自己的重力相反时的画面。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移情入境吧。
其实对于没有看过这类型电影的我,世界观倒是挺吸引我的,可是整个电影实在是太单薄,这样的世界观,变成了仅仅吸引眼球的事物,并没有深入描述两种相反生活方式的人,是如何渐渐融入,上来就谈恋爱,最后也是谈恋爱。
我忍不住想要吐槽,男女主的体位还心酸啊,他们要怎么爱爱啊?
其次,我们聊聊这个故事的剧情吧。
整个故事是有两种不同的种族,他们分别生活在地下和地上,两个世界的重力方向是相反的,而造成这种结果是很多年前他们共同的祖先,进行了一个超级牛逼的实验,结果失败了。
重力向下的这部分人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建立了所谓的艾嘉王国,老大哥式的统治下,总会有那么个敢吃螃蟹的人。
我们的男主age的爸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而地下世界的人,也有一个这样的人,女主眼中的男神。
这俩好基友见面之后,一拍即合,开始建造能飞上天空的坐骑。
当然,在高压统治下,这种个人自杀式的英雄做法肯定会被无情镇压。
age的爸比挂了,领导人跟所有民众说是事故使然,而女主的男神被像个标本一样保存在水里。
从此之后,地面上的人知道“颠倒人”还是存在的,被称为“颠倒人”的地底人称地面人为“蝙蝠人”。
好了,铺垫完毕。
男女主出场作死。
女主就像大部分日漫里的女汉子,抱着天真无邪,我不是小孩纸的心态走上了不作就不会死的道路。
当然,她在遇难的时候,我们的age出现了,浪漫的邂逅,让俩人一见钟情,灰常开心幸福的生活了几分钟。
然后,女主一方的颠倒人急坏了,男主一方的蝙蝠人也秉持着种族清洗政策来围堵女主。
女主被抓住了,男主非常的自责,无力感爆棚。
这个时候,当当当,逗逼苦情的男二出现了。
他是过来救女主的,但是却把男主带回了地底下。
男主瞬间突然明白了自己可以去救女主啊,怎么能不救呢,痛哭流涕之后,开始了拯救之路。
最后,男女主飞上了天空,发现了age爸比留下的东西,最后的最后,蝙蝠人那块有个小头头叛变了,然后大boss被天空吸走,大家快乐幸福的生活起来,当然,除了我们的男二。
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两种人种?
不是《借东西的阿丽埃蒂》吗?
女汉子和男票一起打怪?
不是《天空之城》和《风之谷》吗?
除了里面增加的“1984”情节,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惊艳的地方。
可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这种苦大仇深的话题,到了日本动漫这里,也只是给男女主谈恋爱当背景,唉,最终,还是个纯情校园片啊。
但是,里面有个意象的存在——天空。
一方面,艾嘉王国的人渴望去看看天空,他们觉得天空充满了美好,尽管一直被教育说,有罪的人才会被天空吸走。
另一方面,女主的地底人,害怕天空,那里对他们而言,是无尽的深渊。
可是,男女主抱在一起时,他们可以平衡,女主欣赏到了美妙的星空,男主也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这点到还是不错的。
说说台词。
有些地方实在是,太幼齿了,听了一身鸡皮疙瘩。。。
即使是动漫人物,他们说话也不是这样的好嘛!!!动不动就哭,就说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心灵鸡汤和深情表白是要闹哪样啊!!!
再次,我们聊聊音乐。
嗯。。。
没什么聊的,就结尾的歌还凑活。
总之,冲着男主去就女主时的深情一抱,让我的少女心砰砰跳了两下这一点,打个6分吧。
<图片1>作者:213日本动画虽然几乎是由制作公司主导的商业动画的天下,依然还是有那么一批人专注于动画本身的表达和趣味。
目前仍活跃在一线的日本独立动画制作人们,新海诚的名声自然已经是人尽皆知,在此之外,最受关注的无疑就该是吉浦康裕了。
与走纯情唯美路线一心讲爱情故事的新海诚完全不同,吉浦康裕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对人性和社会伦理的探讨上。
<图片2>作为1980年生人的吉浦康裕,是看着《新世纪福音战士》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或许是受《EVA》的影响,其作品从未脱离过科幻题材的范围,人类与机器、人类与生存是永恒的主题。
他在之后也算是梦想成真,参与到了《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破》的制作中。
吉浦康裕大学时已经踏入动画界,彼时就有作品在国内外发表,但要算起他创作之路的起点,则是在更早的小学5年级发表的处女座《竜巻を追って》,会讲故事的出众能力也与其自小是演剧部脚本担当的经历分不开。
2000年,吉浦康裕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六花”,从此专注于独立制作。
如果说六花的第一部作品《德玛娜说少女》还稍显粗糙和晦涩难懂,到第二部《水之语》时已经兼具了精致和有趣。
再到吉浦康裕的首部商业动画《苍之茧》时,残酷的近未来主题背后所隐藏的希望之光,在他之后作品中也依然存在,《夏娃的时间》、《阿茹茉妮》,也包括《颠倒的帕特玛》。
吉浦康裕每一次都让人万分期待的理由,其中之一大概就是想看到他在满目疮痍之下,如何再给人类一次机会吧。
<图片3>从严格意义上来说,2013年上映的《颠倒的帕特玛》是吉浦康裕的第一部长篇动画(剧场版《夏娃的时间》多少还是先前Web动画总集篇的意思),也是他为数不多的与机器人无关的作品。
<图片4>日本的剧场版动画有不少都陷入画面精致剧情浆糊的怪圈,《颠倒的帕特玛》算是例外,至少是个百里挑一的有趣故事。
在少年英治所在的国家爱贺,传说中过去的人类擅自挑战自然,致使这些“有罪之人”和家园一同坠入天空。
天空由此被视为不详之地,绝不能仰望苍穹。
来自地下世界的少女帕特玛,因为与地上世界的重力相反,是被爱贺政府全力抓捕的“颠倒人”。
当帕特玛和英治偶然相遇之后,关于重力相反的地上地下两个世界的秘密也随之揭开。
一个是苹果会砸中牛顿的英治的世界,一个是牛顿会砸中苹果的帕特玛世界,两个平行世界相反的不仅仅是重力。
<图片5>在“地表”的爱贺国,法令严苛秩序森严,时刻不在的监视仿佛是“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意识形态经由教育机构输入给个体,追求自由的个人意志会被视作异端也有人因此丧命……这些都让《颠倒的帕特玛》乍一看似乎是一个反乌托邦的故事。
日本的科幻作品对于反乌托邦一直有一种情结,这也是商业动画中的常见题材,可谓是当下的流行元素。
如果将《颠倒的帕特玛》视为反乌托邦的故事,那么流于定式和符号化、细节禁不住多想等等这些缺点一个都不少。
说到底是因为现在的日本没有经历过三次元的真实高压环境,讲述的都是停留在想象中的反乌托邦,总是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主角们在困境中的爱情故事。
但如果将其视为吉浦康裕对如何平衡科技的力量的思考,设定还是十分精妙的。
所以相比之下,对帕特玛所在的“地下世界”的讲述,才更有吉浦康裕的味道。
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一着不慎就将灭亡地球,生活在“地下”的颠倒人就是这个悲剧的承受者。
但他们只是在承受悲剧么?
人类文明的物质表现在此时已经是断壁残垣,但人类文明的精神部分,那些能被称为真善美的东西才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比如帕特玛和英治父辈的努力,比如颠倒人对爱贺人的责任——总之,人类终将还会以和解为结局。
<图片6>虽是以剧情为看点,这部动画的画面也不能忽视十分好看,完全不是固有印象里地球毁灭后阴沉颓废的画风,有后现代工业废墟的苍凉美感,也有清新明亮的自然光影,不同重力视角下的场景格局更是会有不一样的观感。
美术监督是在TRIGGER社作品中经常能看到的金子雄司,与吉浦康裕也是多次合作。
<图片7>《颠倒的帕特玛》作为一部上映的动画,与吉浦康裕的以往作品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吉浦康裕仅担当了监督、原作、脚本,没有像以往的作品一样还亲自做CG、剪辑、摄影、音响等等等。
毕竟面对的是更大众的观众,短片与剧场版动画的长度比起来也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能看出其中有让步也有不足之处。
吉浦康裕是一位很容易让人提高期待度的动画人,对于普通观众这是一部故事有趣、设定新奇、画面漂亮的良作,不过多少还是会让粉丝们有些失落。
优秀的短片动画人们在头回做长篇时大概都会在节奏控制上出些问题,尤其对比吉浦康裕以往的作品,《颠倒的帕特玛》带给人的惊艳之感在这方面就小的多。
<图片8>而在上映的版本之外,本片还有在前期网络放映的序章《颠倒的帕特玛起始之日》作为预告,是一共4集每集只有6分钟的小短片,内容截取自剧场版的前半部分,剪辑十分利落有趣,带来的是与正片不一样的体验。
总而言之,把这部动画列入周末补片的消遣之选,完全不会浪费你的100分钟,如果就此连同吉浦康裕一并列入关注名单,一定能有更多惊喜!
导演脑洞大开,颠倒重力的想法比逆世界要早,格局布置的很大,逼格到位了。
人类的技术时空,使得重力相反,人们与物体开始坠落到天空中,幸存下来的人在地点建立了艾嘉,坠落到天空的人们,潜入了地下。
因为天空的顶点循环到地下的社会,好像一个莫比乌斯环,这个设定更像是逆世界,也像平行的世界。
里面两个乌托邦的社会里的建筑很不错,尤其是地上世界艾嘉的建筑风格明显是勒柯布西耶的早期风格,现代乌托邦,混凝土,纯粹有力,雕塑感,还有光影变化,想必电影画师也是学建筑的,给力~动画整体制作精良,还可以更好,希望有续作。
片子最后夹在日记里的一封信,其实是类似ASCII码和16位进制的结合,41=A~5A=Z,61=a~7A=z,2E对应句号。。
(可能是故意制造出电子信息传输受到重力实验影响的效果)这封电子邮件呼吁所有收到它的人。
我们还活着。
我们在反重力实验中幸存了下来。
我们还无法完全得知事故造成了多大程度的破坏。
但我们确定还有一个区域是没有受到破坏的。
那就是地幔的另一侧。
是反向于地轴(的世界)。
在安顿好这个区域之后,我们着力于修复重力颠倒的研究。
现在看来,要取得突破还遥遥无期。
我们寄希望于在各个区域仍能使用的网络,向全球各地寄出这封电子邮件。
致所有收件人:请尽可能多地打印出这封邮件。
然后将他们分发到尽可能多的人的手上,让他们了解到真相。
我们决定在这里等待,如有必要将世世代代等在这里。
北纬33.3526°,东经130.2401°请将这个传达给地球上的所有人。
我们还活着。
有影评解释艾吉所在的世界在地下,帕特玛所在的世界也在地下但是两者的联系的是一个漫长的地道?
而艾吉所在的艾嘉王国的天空与他们的世界距离相当的远啊,在电影里有反应,如果双层地底的假想成立,那只能解释为艾吉所在的重力反转区域实际是现实地球的一个巨大的洞,而人造天空位于接近地球核心的位置最后他们穿越地道到达的地表其实应该是地球的另一面,没有重力反转的荒废的世界?
在这一侧看到了带有陨石光环的月亮,这也应该理解为地球的引力场受到了影响,已经丧失了自转的能力所以这个颠倒的反转世界个人猜测应该是:一个丧失了自转能力的地球,面向月亮的一侧保持来原来的重力体系,背向月亮的一侧由于实验的问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球形坑洞,一部分的地表体由于实验的爆炸反转了重力体系,而且是整个地表的反转,因此形成了艾嘉王国(如果只是人体自身的重力反转,那无法形成那样完整的反转世界,必须是原来地球表面的一整块,深度达到地核区域的位置形成的反转才能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的逆转世界,而对应的逆转世界“上空”其实是原来的这一个区域的地下)一张图解释这个反转又反转的世界:http://ww4.sinaimg.cn/bmiddle/4962091fjw1ehqgi4l0kdj21kw28gqqp.jpg
咳,纯属娱乐。
昨晚上看了《颠倒的帕特玛》然后就开始试着脑洞了一下他的sf世界观补完。
其实应该很不合理来着。
嗯嗯,就这样吧。
顺便推荐一下这部剧场版,六花工作室出品,很有爱哦关于这部软科幻类作品,看过的人应该都知道他的设定了,如果你还没有看过,那么以下内容有些许剧透,可以看了再来下面就直接上正文吧,脑洞硬皮补完计划。
首先,要让这个sf设定变得不明觉厉,就一定要假设基本粒子构架假说,也就是所谓的标准模型是既定事实。
然后建立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再做研究。
如下我们先看看重力反转是个怎么回事。
重力其实就是万有引力这是常识,那么重力反转就是万有引力反转了……也就是说引力变成了斥力。
先不说它的合理性,就事论事。
众所周知其实所有物质都是引力和斥力并存的,只是场的范围不同表现出的强弱不同而已。
在非常近的时候斥力会大于引力。
打个比方说,夸克和胶子并不是脸贴着脸而是有空隙的,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到这个。
那么如何改变场对物质本身的影响呢?这就需要从质量本身说起了。
万有引力的判定标准就是质量,既然正质量的宏观物质会相互吸引,那么负质量的物质就必然会被正质量的物质所排斥了。
可是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负质量的物质呢?这就要又回到一开始了。
最早提出负质量的假设就是基于宇宙恒态否定假说下诞生出的宇宙大爆炸假说。
也就是一开始提到的标准模型假说。
我们不去讨论这个假说的对错,因为我们已经在一开始就假设了标准模型的既定事实性,也就是先认可,再推测。
于是,如果假设标准模型是正确的,那么负质量就是存在的。
(至于标准模型,在现代物理学中基本是主流理论,卤煮表示段位不到提不出更nb的假说,所以将它定为参考标准。
如果你是大爆炸理论否定派,那这些推测就不用看了。
)好了回到正题。
负质量,也就是这股斥力的来源。
可是大家一定会问,既然反转人变成了负质量,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出现自身排斥分解爆炸的情况呢?这一点等会再说。
我们可以先想一想负质量是怎么来的?关注时事的人一定知道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吧。
对,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质量之源。
这种粒子终于被人类证实存在了。
根据标准模型的理论,这个世界由62种基本粒子构成,他们各司其职,传递能量,传递力,等等,而让物质产生质量的,就是这种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自旋为零的粒子,也就是说,如果让其他61种粒子全部变成反旋,那么质量其实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那么负质量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带入一种新的基本粒子了(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仅仅是为了写这个帖子。
真正存在的负质量更受认可的解说只是推测存在,因为有正质量,所以物质衍生必然会出现负质量)接着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不直接用反物质来带入呢?首先要明确一点,反物质的质量是正的,只是构成它的基本粒子与正物质的对应粒子自旋正好相反,可是对于自旋为零的希格斯粒子来说,他们都是一样的。
那么继续解释负质量的产生。
如果在这个时候引入一种新的基本粒子,那么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了。
可是既然正旋和反旋都无法解释,那么应该让这个引入的粒子有怎样的自旋呢?答案只能是虚数自旋。
我们赋予这个粒子一个三维的虚数自旋。
然后这种粒子被故事世界中的科学家们制造出来了。
接着他们发现,受到这些粒子影响的基本粒子都被附加了虚数自旋。
于是这些粒子组成的物质都出现了负质量。
然后负质量与正质量接触,排斥产生。
最后的结果就是发生了大爆炸。
然后世界毁掉了。
而由于这种虚自旋粒子的数量并不多,所以世界还是保留下了很大一部分的,仅仅是地面上的一部分受到影响被排斥走了。
然后这时候幸存者们发现有一部分反转人躲在天花板上没登月成功,于是救了他们,在地底建造了一个巨大的负质量空间,爱贺。
当然他们还在更深处建造了一片伪天空。
然后就是故事里的东西了。
最后解释几点。
1.为什么负质量人没有自我排斥爆炸掉?因为负质量物质就像正质量物质一样,同正引力大,同负自然也是引力大,只有一正一负才出现斥力大的情况。
2.既然正负质量相斥,男主女主怎么还能抱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俩都是正质量但是还不会被吸引在一起一样,因为我们俩的质量不够大。
如果他们其中有一个的质量绝对值像地球那么重,那一定没法抱在一起了。
3.为什么女主能吃负质量的食物?负质量物质除了虚数自旋附加之外其实和正质量物质没有区别,吃完不舒服是因为消化物受到反重力影响不向下沉积而是想被吐出来。
但是在消化器官蠕动的作用下他们最后还是奔向菊花了。
当然,代谢之后排泄物力是正负都有的,比重肯定是自身本身的物质占的大,所以不会出现飞 翔 的情况。
4.为什么故事里说科学家是为了用质量来提取能量?因为负质量能够衍生正质量,而标准模型下宇宙大爆炸的原始能量就是这么来的。
能从奇点衍生出一个宇宙的能量,对人类来说,如果研究成功,那么得到的能量可以约等于无穷大了。
5.为什么故事的最后负质量物质升空之后反倒被月球捕获形成了一个环带?因为负质量衍生出了正质量,结果被月球捕获,形成环带。
为什么是环带而不是残骸层?这种问题快去恶补天文物理吧。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bug,为什么负质量和正质量物质没有坍缩?我们知道,正正或者负负之间并不是只有引力的,在非常近的时候斥力会大于引力。
既然这样,正负之间就应该是远斥近引了。
我们站在地上而没有和地板融合的原因就是脚和地面有原子级别的斥力。
那么负质量人和正质量物质接触的时候岂不是会融合了?这个怎么解释?我觉得,应该这么解释,所有的负质量空气全部被排斥掉了,所以即便是爱贺的反转人,也在呼吸着正质量的空气。
那么他们和空气接触的时候就会把一部分空气永远的吸附在体表了,这是比原子级还要低很多很多倍的吸附,因为正负之间越近则引力越大。
而且所有的负质量物质都是表面吸附了一层正质量的空气。
而这层正质量的空气会防止其他的正质量物质被继续吸附。
也就是说他们的一切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都有一层分子厚度的保护层,甚至在耳鼻喉肠胃肺红细胞膜和普通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层。
咳,当然,结果就是这样的情况还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了?这个,我就只好假设是可以的了。
没办法,这已经是我想到的最科学(大雾)的一个设定了。
及此,敬上以上纯属伪科学胡诌,不负任何责任,还请不明觉厉不要相信更不要咬文嚼字。
最后感谢一下科研人员终于在这电影上映之前研究出了希格斯粒子,以至于让我编的更可信了。
哦对了,其实这样设定还是有bug的,毕竟要给一个软科幻强一层硬皮怎么看都很不科学,所以如果有什么指出补完的就再好不过了,以上。
人类的智慧暂时就只能补这么多了……原谅我吧。
2012年看过奥斯卡入围动画短片《头朝下生活》当时觉得挺创意,主题就是夫妻生活貌合神离但是最后走出屋子算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2012年上映的电影《逆世界》听名字还有几分兴趣,看了十分钟左右觉得不是很有意思就放弃,当时看到的剧情就是两个人都发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像坐井观天的感觉,然后男主角放下绳索把女主角从哪个世界拉像自己的世界……后面不知道了因为有这个印象后,看到颠倒二字,世界观就屹立在那里。
看完后还觉得自己看明白了,老公最后点醒了一下。
一直以为帕特玛生活在地下,而男主是生活在地上的,艾嘉各种高科技,直到帕特玛跟男主飞向天空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个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各种说不通啊,被点醒的时候终于明白了。
那些学生脱离了上学的轨道是一种挣脱束缚,不过对艾嘉的展现就只有那几个场景,高塔,围栏,学校。
孩子们的父母完全没有。
这些终于大概能理解了。
当护卫队长跟男主看到真正的蓝天的那一刻我比他心理还要复杂。
整个前面塑造的认识观被颠覆了。
继而看到那些断壁残垣才觉得人类生活过这里,就好像路飞去空岛一样。
有一些历史文字可能是统治者篡改过的,但那些遗迹却在诉说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兴衰。
总体感觉4星,值得推荐的。
故事情节的设置也非常的好。
十里挑一的好剧本(霓虹剧场版动画向来剧情弱 原创更甚)何况还有如此多的奇想 以及结局讽刺的反转 男猪女主的感情典型是建立在吊桥效应上的:人处于危险时心跳加速的感觉和恋爱很像 这个世界观其实交给两个男生玩更合适:男猪和男二配合时就能花样迭出 羞耻点的姿(体)势(位)也是妹子玩不来的
这剧情节奏更适合做成TV,加一星利用世界观设定去进行剧情反转的意图,虽然故事乏善可陈。比如你把折叠北京或者追逐太阳的男人或新海城式角色剧情嵌入这个舞台,可能都更扣人心弦,如果是成人剧,估计得有个69保留场景。
11.9||实在是太美了,就算世界是颠倒的,只要我们在彼此心中
故事有点平呐
剧情诟病不大,逻辑有点瑕疵,但是已经不重要了,两个世界的人相遇,两个世界的纷争,中段和最后的反转简直太神了,好看!
口口声声罪恶的、肮脏的这种中二病恶角真不知道是如何能够坐上统治者宝座的……然后两个互相颠倒的世界的和解大概是想宣扬“和而不同”?三观未免太正。不过画风还是挺赞的~~~
很有意思
节奏很着急很支离破碎,设定不错
我必须要说我方向感真的不好.
类似:逆世界\头朝下的生活\
非常不错的良心作!!
这中二的剧情白费这设定了
片尾曲竟然是传说中的世界语www
忍不住就想到逆世界但是更好看啊。。。
设定有点厉害
场景设计和视角都赞爆了。超喜欢男女主相遇和一起飞到天空顶部~喜欢的画风,故事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类似设定的作品有看过,折叠或者非折叠都有。只是,既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宏大世界观上,又没有升华感情线,诸多漏洞我就不提了。散散漫漫没有叙事中心,不值得观看。
想象、画面、配乐都不错,可是太冗长了,剧情不出彩。
有逆世界在前,新意上就少了很多出彩的地方,有突破,但败笔都一样
这小俩口不可能就一辈子抱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