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恐怖奇幻悬疑电影《鬼域》其实不是说故意提高分数,这个电影在我心目中4星+,还到达不了满分,但是介于总评分不太高,还是拉一拉,要是拉了仇恨也没有办法,如果你看的是国语阉割版低分低也是正常的。
这个电影给我许多的震撼,就像短评里说的,这个电影证明了中国电影不缺乏想象力,也同样不缺乏好故事,看到彭氏导演那些我喜爱的《B+侦探》《无间道》,其实这个电影的悬疑部分还有对人性,人生的感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档次。
欢乐吐槽下:(有剧透)1、女主有点赵薇,但是很好看的说2、开始节奏小慢,不过到鬼域后,特别震撼。
3、我怎么想起了幽灵城的电梯。
4、开头就有伏笔了,请注意女主的名字。
5、这些创意虽然很好,但是不得不让人想起 《哑巴山》还有宫崎骏的电影甚至还有《红辣椒》《爱丽丝》风格,但是我还是想说好赞!
这个场景简直碉堡了。
《陀地驱魔人》也同样有异世界的描写,但是这毕竟是2015年的电影了,这个电影的效果,我还是想说碉堡了。
6、对了BGM也是比较不错的!
7、一个人撒币,一群人捡币。。
容我笑一下。
8、在蜀山,握了个草。。
笑哭。。
9、看到姥爷的时候莫名很伤感。
10、结尾预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对生命反思以后的,结局也是非常高能,细思恐极,有点《恐怖游轮》的那种感觉。
---我是异世界的分界线推荐指数:★★★★☆(9/10分),我最喜欢的,恐怖悬疑电影,剧情又是如此之好,中国恐怖电影也不缺乏神作嘛,继我看过《双瞳》《僵尸》,又多了一个在我心目中的同类型神作。
必须推荐!
冲着对彭氏兄弟的金字招牌,还有李心洁,收的这个片子。
还是经典的恐怖元素:黑色长发、水、密闭小空间(电梯)……李心洁的大眼睛演这个绝对一门灵。
这个片子太杂了,煽情成分太多,想表达的元素有些贪多嚼不烂,整场看下来很多地方让人昏昏欲睡。
结尾的转折还不错,算是点睛之笔,不过这种类似《第六感》的结局还是有些滥了,好虽然好,就是有点太眼熟。
这个片子我看到《千与千寻》《指环王》《骇客帝国》《神曲》的影子……这种奶油烤杂拌本来是王晶的路数嘛,嘿嘿
有个忘了出处的老段子,当你死了下葬后埋进棺材还不算死了,当你完全从所有知道你的人的记忆消失,你才算真的死了,用一个并不适用又适用的词来说叫“社死”。
一个人最害怕是什么,人还活着,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
或是,人活着,却已经被所有人遗忘。
我想着有些浪迹天涯的逃犯可能陷入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既希望所有人都忘了他,却又怕因被所有人遗忘导致做人的存在感丢失。
被遗忘被遗弃有多可怕?
就是你能呼唤到它的名字,就能拿住它的命脉,让其就范。
魔鬼数量众多,当你拿着十字架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它就狂啸着脱离附身跑回地狱。
妈呀,终于有人知道我是谁了,太激动了,老子威名不减,高兴死了,放过你们吧,我回地狱闭关500年后再出来测试!
白白了伙计们。
被遗弃遗忘的,就是断了线的牵线木偶,变成行尸走肉,入狱变成号码,走入人群变成之一,一旦这个群体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的时候,个体的意识被削弱,而当这个整体共同无归宿漫游时,个体意识觉醒。
妈的我是谁啊我为啥在这,哦原来我是被遗忘遗弃了,跟着一群无主之魂在这枯萎飘呢。
中国的人情社会里对此更加看重,比如东北人中总爱说,你认识那谁谁不,那是我哥,昨天我俩还一起喝酒呢,我那谁,你不记得了?
艹,你可真不够意思!
咋地,认不认识你能咋地,你是个吊啊。
啥玩意楞?
艹!
噼啪。
呯XXXXXXX
从第11分钟开始,长时间的黑屏铺开,电影的女主已经从美女作家徐寻变成了她自己笔下的虚构人物定言。
其实不难推敲,从家里闹鬼到误入鬼域,从邂逅小姑娘到中介站母女煽情,都是徐寻笔下《鬼域》的情节设定。
现实中,由于小说主人公和自已有颇多相似之处,徐寻出于自我保留最终放弃了该部小说。
然而令她始料不及的的是,她用文字构建的鬼域事实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异域。
所以当她决定放弃《鬼域》那一刻,被遗失的定言在真实的鬼域应运而生。
影片的高潮,两个来自不同空间的人相遇。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结尾,但其实结尾和开头是一个完整的呼应,如果不清楚就不明白全片的意旨了。
其实鬼域是在讲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
玩具娃娃,弃婴。。。
只有被遗忘的人和物,才有资格进入到鬼域。
其实定言亦是女作家创作的角色,因为太像作家本人,所以女作家在电话里对朋友说她准备放弃定言这个角色重新创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鬼域,那么这部片子就成功了。
不管是剧情片也好(女作家写书,为写活角色表达了希望能身临其境的观点,最后果然见到被自己遗弃的角色——基本就是她自己的定言;其间有个局中局,就是写作的定言家中一系列怪事的出现,包括一直追她的恐怖女鬼-剧情是圆形结构,所以是“RE-CYCLE轮回”),再不然是解析其恐怖片元素也好,从弃婴的元素解释为伦理片也好,鬼域 始终是一部带给我们鲜有震撼的影片。
其实我倒宁愿把它读成一页温情脉脉的,充满彭氏兄弟美学与哲学态度的注解。
不同时期褐色或灰色的基调,奔跑的红裙子,破败的城市景观与悬崖上行将腐朽的城市,童话故事与木马,这一切美得凄迷而泛起紫色雾气。
关于废弃世界的探讨。
有人说,人类的忘记是最深刻的背叛,对于去世的亲人,分手的恋人,我们选择遗忘当下的痛苦,从而背对“记忆”,永远关上了感情的大门。
面对定言妈妈的失声痛哭,我所能体会的,是当现世的荒草再一次缠绕上我们的记忆,我要如何才能做到,不追悔。
关于玩具娃娃和旧书。
不管是堆积如山的生锈玩具,不断生长的的旧书山,还是从天而降的尸体,他们都会在我们背转身时分别去往属于他们的空间。
这个空间是不稳定的,随时准备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灰飞烟灭,轮回发生。
也许他们只是少了一个零件,或者只是在复杂的人类感情判断中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别忘了鬼域中也包括我们的构思但从未变为现实的事件),他们的命运,由我们主宰的命运,便要经历漫长而无之境的荒凉洗礼了。
动物植物,有机无机,在彭氏兄弟的哲学下也许都是平等的。
(如果大多数人都有了这样的情怀,起码推行环保观念不会像现在这么难了。
外卖的一次性筷子,从洗脸池水管汩汩流走的净水,为各种电器保持随时待机的电离子。。。
每次我在不同的家庭里看到这样相同的现象,心里就有藏不住的焦虑)其实不管定言和定如母女是否真实活在女作家的笔下,她们始终是彭氏兄弟创作的主体。
我们可以为精致而颓迷的灰色城市图景所蛊惑,对可怕的弃婴洞感觉到恐惧颤栗,更可以被定如的乖巧勇敢、对亲情的向往所打动。
至于结局的意义,又有什么紧要呢。
女作家们总喜欢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文字,与大众分享她们的喜悦哀伤,琼瑶把她的初恋写成了一部《窗外》那个师生恋的江雁容就是她自己,三毛那些《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都来至她的亲身游历与荷西的爱情,池莉的重庆市井生活小说也来至她生长生活的那个城市。
当一位女作家决定写一部关于鬼的故事时,一部叫《鬼域》的小说时是否也要亲身遇到鬼呢?
某个黑夜,女作家在灵感的感召下,来到一个陌生地域中,看到了许多死尸在行走,原来是座被遗弃的城市。
女作家在一位女衣女孩陪同下开始了诡异之旅,死尸成片的黑森林、如同垃圾山般的玩具城、旧书成堆的图书馆、挂满弃婴的子宫隧道,这些被丢弃的内容都是世人所不要的或是遗弃的,在这里形成了另一世界,这可能就是女作家心里的鬼域。
虽然这些画面有点恶心,但作为恐怖的料还是有点太小儿科了,总觉得电影这样折腾下去,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了。
就在麻木等待结局时,电影响起了“知不知道”的配乐,故事的另一个点被打开了,那个女衣女孩身份被揭示,一段被遗弃的情感被重新唤起,感觉这才是电影的重点。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么烂俗的片段打动,陪着女作家一起飙泪,是不是我也丢弃太多了,回过头却发现自己一直寻寻妥妥的,其实早在多年前已被自己丢弃掉了,真的很悲哀。
还好电影有这么一段让我小小感动一下,《鬼域》一部拍得像鬼片却,无关鬼的电影。
彭氏兄弟还是喜欢在电影结尾留一个梗,让人心里发麻的梗。
这么多年一直以为《鬼域》是一部鬼片一部恐怖片,看后才发现,是一部关于女作家创作心路历程的故事。
记得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写志怪类小说可是一个高手,各类神鬼异类常出没于她的小说中,她把前世今生因果轮回也娓娓道来,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有见过那奇怪的影像,还能通过去透来生。
其实导演想说的,大概是,鬼不只是死的东西,被遗弃的(包括思想)也是鬼。
所以这套电影叫鬼域是成立的。
导演只有“被遗弃也是鬼”一个很表面的诠释,根本做不到深入的探讨。
心洁还没进入鬼域时,气氛和故事都好。
一进入鬼域,我还被那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吸引了。
但故事越进入主题,就越觉得啼笑皆非。
这里就暴露了导演对主题的缺乏深入。
看到所谓的花摘之,冥钱路可走,我就很想爆笑。
整套电影的budget放在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了?
鬼的造型真的马虎的可以。
我还想问:如果被忘了的思想也是在鬼域,那我在鬼域不是一个有钱人了吗?
或者我在鬼域是精神分裂的?
拍太多的鬼戏了是不?
导演开始有有心无力的感觉,还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
但心洁的表现还是值得一赞。
2016年7月10鬼域有的时候人们选择遗忘,是为了保护自己。
我们遗弃的东西,遗忘的人,都在哪里。
我们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被别人编撰的。
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结果。
女主是作家,写了鬼域一书。
可能从开头的某个地方开始,故事已经是小说了,而我们还不自知。
就像最后戴眼镜的女主说的一样,因为小说里的主人公太像自己了,所以删掉重新写了。
我们遗忘了一些东西,创造了一些东西,又丢弃了她们。
那些很久没有人去拜祭的逝者,只要一朵花就可以让路,也可以为一朵花掠夺。
看的时候这里让我很悲伤,一个人有好几重死亡,完全被人遗忘可能是最让人心凉的一种。
我好奇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也好奇被遗忘的世界又是怎样。
不过这部电影的特效,配乐,所有的场景,色彩都很棒。
让我不觉的想,是不是真的有一个这样的世界,包含所有所有那些被遗忘的事物。
经常有电影里写,人们死亡之后不觉得自己已经死去,觉得自己还活着。
需要身边其他已经死去并知晓的人慢慢提示他们。
人死后刚开始不会记得已经逝去的亲人,朋友或者宠物。
而这部电影里,也用同样的感觉,写了被遗弃的世界里的老伯,是女主不记得了的爷爷。
你才记起来爷爷啊,总是被这种台词感动。
我最最怕的,就是遗忘曾经心中的美好,亲人和挚爱。
故事结构很精巧,是一出嵌套的戏中戏,简单概括就是,女作家B在创作《鬼域》的过程中,离奇地闯入了“鬼域”——一个所有被人遗忘丢弃的东西都会来到的地方,在这里她遭到自己抛弃的长发女角色的追杀,等她历经艰险重返现实世界,才发现原来她也只是女作家A抛弃的小说中的角色。
但关于“鬼域”的设定和描画挺粗糙简陋、不清不楚的。
设定上,那个腐蚀回收过程是什么,有什么触发条件?
为什么作家A写到结局,那个长发女率领的队伍会定住然后碎化?描画上,给人的感觉像是有很多个分类好的互不相关的“垃圾堆”——玩偶堆、弃婴堆、死人堆等等,并没有一个很完整清晰的世界架构。
遗留的问题:B房间里的长头发是谁的?
是她丢弃的那个方玉玲的?
后面她在“鬼域”街道上遇到的那个很高的红衣长发女是谁?
结尾率队攻击女主的那个长发女又是谁?
如果是方玉玲来到了现实世界,为什么还会出现在“鬼域”中追杀女主?
槽点:把那个老伯设定成B的爷爷太突兀了!
总体来说,这片子更像是彭氏兄弟灵机一动编出来的一个精巧段子,并不是一个很严谨的故事。
闰7月本是咱们的历法,鬼节也是咱们的传统节日,又怎么能少了咱们的鬼片呢?
于是,这部“异域”便适时的出现了。
彭氏兄弟和李心洁的组合,已经不止一次的获得了成功。
李心洁甚至因之得到了“鬼后”的称号。
不过,本片却令我大大失望了。
影片前30分钟属于我能理解的部分,拍摄手法也是传统的鬼片拍法,尤其是李心洁一个人在房间那段,通过她的表演和恐怖的音效,营造了一个阴森的氛围,使我不得不回头看看电视分散注意力才不至于被吓坏。
这部分虽然没有创新,但作为恐怖片是成功的。
但一进入异域,我就不明白了,甚至怎么进去的我都不明白。
越往后就越不像恐怖片了,大量的CG应用使本片更像一部奇幻片,最后还冒出来一段亲情伦理的描写,结尾更是草草收场。
其实,这部影片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单独拿出来拍一部电影,但是当它们被拼凑在一起的时候,不见得就是一部好电影。
影片中描绘的“异域”,让我想起了寂静岭,当然,是游戏。
一个人在烟雾弥漫的街道上走着,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那种感觉,非常压抑。
游戏的参与感是电影无法比拟的,在本片中CG表现的“异域”中,我丝毫无法融入,当然也没有恐怖的感觉了。
而影片想表现的主题我想是关于放弃与珍惜,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韩国片“人偶”,是讲一个被主人公遗弃的人偶复仇的故事,那部电影便将恐怖与想表现的主题结合的很好。
而本片,不伦不类,更像一个试验性的作品,有那么一点想法,但是作为观众,至少我很难理解,或许本片更适合西方人的口味吧。
补记:看完了国语版两天后,下到了粤语版,居然长了15分钟,国语版剪掉的都是精华啊。
现在再要我写的话,绝对全是溢美之词了。
尤其是结局,乃点睛之笔,非常耐人寻味。
而当中的CG场面堪称豪华,剪掉的一些恐怖场景一点也不输于以画面见长的好莱坞恐怖片。
再次鄙视国语版,不仅改了名字,改了结局,甚至最后还煞有其事的出字幕“其实,世上本没有鬼……”,让一部好端端的鬼片成了一部索然无味的片子。
看来以后还是不能看尝鲜的国语版。
失望
好久以前看的了,居然没有标注。和被自己放弃的婴儿之间复杂的感情,到今天都印象深刻,而且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才会懂。
在高中的教室用老师上课的电脑看的,我都觉得牛逼
推介分是给在前半个小时跟场景
剧情是0,视觉牛逼,可以把一星刷到三星,但还是难看
不太喜欢,乱糟糟的,而且节奏太慢,说教意味明显,以为是个鬼故事,没想到是个奇幻冒险片,有各种其他作品的影子,主题到底是什么呢,是关于遗忘还是关于创造?是讲个人还是想由此及彼?而且剧本的动作很模糊,看到最后就无聊,
每个人都有想要忘记的...```
鬼后啊鬼后。。。
前面是拍的不错,害我很期待,结果后面一塌糊涂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地方,所有被你遗忘的东西就会在那里,是不是有一天,我也会进入到你的鬼域。
半夜在HK的酒店里看的|||
想象力五颗星,还有点小感动。
主题还真的蛮另辟蹊径的
美术设计首屈一指,恐怖片玩出了末世废土风格和魔幻主义色彩,然而亮点也仅止于此。整个故事毫无重心,恐怖元素比较差劲,化妆差强人意,突然开始的RPG冒险模式简直让人狂出戏。最后的亲情牌更是打的莫名其妙。难得鼓起勇气欣赏一部香港鬼片,结果被雷到暴睡。
一开始看很无聊觉得乱七八糟,后面觉得故事可以。既是对于过去遗失之物与遗忘之人的追想,也可见女性在社会环境中的困境,事业与爱情的逼仄,母职在那个时代还不是鲜明的矛盾,而是堕胎事件对于女性的痛苦与打击,她何尝想要忘记,可是为了保护自己只能忘记。相比起来男性就轻松得多。从电影中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除了故事之外其他就一般般了。
教育片。。。。
结局的十几秒很精彩,却挽回不了整个片子烂俗的感情喧嚣。
以前看的。很喜欢这种迷幻的风格。可惜片子不怎么样好。
怎么李心洁总是拍这种诡异的片子
九龙寨城、吊颈森林、红衣小女孩。特效有点一般。小女孩好可爱!原来和寂静岭有微妙的相似感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啊。相比起温情脉脉,还是更喜欢残酷复仇的黑暗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