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魔》第一季看完了。
说点感想。
第一季十集,我觉得可以分为1-4,5-6,7-10这三个阶段来看。
其中第六集太棒,为了第六集看全季也值得。
据说是人气极高的美漫改编的,我对这个背景一无所知,就是一个对奇幻题材感兴趣的普通观众。
也确实是因为对题材很感兴趣我才一直看下来了,毕竟前三集睡魔太菜鸡了,我还以为整个一季都会是睡魔找三宝呢。
找三位一体女神问三个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睡魔为什么要这么实诚一个一个法器问下落,就不能直接问“我的法宝在哪”吗?
驱魔女康斯坦丁是很飒很美的,我以为会跟睡魔有一段,结果人家喜欢女的……路西法的妆造我真的接受无能,她和睡魔对战居然是打嘴炮,大型卡牌游戏现场……一直到第五集我才算是终于开始喜欢这部剧,卢平教授拿着魔法石大杀四方啊!
也是因为这一集,我开始get到这部剧的定位怕不仅仅只是一部奇幻剧。
第六集真的全季最爱,上千年的友情故事,人设塑造真的太绝了,我也是这时候才get男主的气质和帅[抱一抱]。
后面七到十讲了一个宿命的故事我就不太喜欢了,但是人设真的太好了,每一个配角都是非常鲜活的,给他们的镜头有限,但是背后都足够挖掘出很丰富的故事。
结尾有点草率,就这,但反派的形象在最后被重塑了。
(演员真的都好棒。
)然后就是整个无尽家族的世界观拉出来了,令人有一些期待睡魔那些奇奇怪怪的兄弟姐妹还会干些啥。
总体而言,喜欢这类题材的,可以看一看。
《睡魔》这样的奇幻剧,也有写作公式可以提炼,比如道具设置、人物安排、时空制造……试着扒一扒,总会有写作借鉴意义。
本文首发故事研习社微信公众号作者:国王 KING本文会介绍我个人在观看剧集期间的一些收获——失落的器件(一种剧情模式)、泛神话叙事(一种时空观),以及场景角色(角色设计的技巧)。
希望能对你的创作有所帮助失落的器件魔幻美剧《睡魔》的故事开头引人入胜——一个家族举行了某种古老的仪式,俘获了睡魔。
囚笼困着他十多年,他苍白且干瘦的身躯,以及类似哥特式的妆容,很容易让人想到吸血鬼。
我们本以为这个故事会和复仇扯上关系,但实际上,让我们期待许久的「复仇」只占了很小的篇幅。
而且整个故事并不是聚焦在复仇,更多以睡魔这个角色为剧情视点,展开一幕幕脑洞大开的单元剧。
回顾这部剧集,最清晰的一条剧情线就是「寻物」。
「寻物」比较贴近普罗第(Georges Polti)36 种戏剧模式中,「壮举」这种剧情模式。
「壮举」通常指代着冒险的远征,以及为夺回索要的对象或人物所做出的行动。
在睡魔被俘获之时,代表他力量的 3 个法器都纷纷落入凡间。
为了寻回他的红宝石、沙袋以及面具、恢复自身的力量,睡魔必须经历一番冒险,重获法器。
那些法器也能作为这场旅途的「嘉奖」。
「寻物」这种模式十分经典也很有效。
我们在许多作品里都可以窥见这种模式的存在。
《魔卡少女樱》第一话动画《魔卡少女樱》,第一集的剧情便是小樱揭开了书本的封印,数十张库洛牌飞散开来。
小樱和她的搭档可鲁贝洛斯必须要找回所有失落的卡牌。
另一部动画《犬夜叉》,贯穿全作的关键道具「四魂之玉」是角色们寻物的对象,他们为此展开了一场冒险。
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系列,寻物的推进者是反派角色灭霸。
他打算获得所有的无限宝石,以求得实现心中愿望的力量。
可见,在「寻物」的设置上,有四个地方可以让我们发挥。
💡1)物件数量总的来说,对于一部长篇连载作品,物件的数量当然是越多越好。
上面列举的两部漫画,由于涉及到长篇连载的情况,物件的数量上都会设置得比较多。
对于中短篇的作品,物体的数量尽量控制在 23 件,阅读的节奏可能会更加好。
当然,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创作者自己斟酌。
2)寻物速度《睡魔》要在十集内讲完一个故事,因此寻物的节奏要适配上剧情的速度。
《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无限战争》,则加快了寻物的速度,各式各样的无限宝石在一集里纷纷落入灭霸囊中,拉大了正反双方力量的悬殊,渲染出绝望的氛围。
3)寻物者的身份不仅仅是主角在寻物,反派也能寻物。
《睡魔》中的前期反派「梦魇」科林斯也在接触着法器的持有者。
「抢先一步」的行动制造了信息差,既让主角的处境岌岌可危,也让观众开始关注主角的寻物方法和速度。
4)指引剧情、调动情绪寻物这个剧情模式,会让观众获得一种奇妙的「收集感」。
就好比看到动画里提到「某个帝国里有四天王这样的角色存在」,你会对这捆绑为一个整体的四人无比好奇:他们是谁?
他们的真实身份到底是怎样的?
同样的,寻物也会让观众有这种同样的情感预期。
我们总期盼着被揭示了数量的器件被一一寻获,获知它们的样貌,以及这些东西能给角色带来的帮助。
《哈利·波特》同样也有寻物的设置,而且混杂了一些悬疑和解谜的要素。
这部作品里设置了「七个魂器」和「三件死亡圣器」这两条寻物线,它们相互交织着,指引着下一个剧情的走向。
每当一个法器被睡魔寻获时,观众对于主角的期待又多了一分:我们希望他找回所有的法器,并重获他原来的力量,回到全盛的姿态。
这种积极的正向期待,也会让我们想看到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更会激发我们对下一个物件的好奇——他到底怎样获得这个法器?
他又会有什么冒险?
泛神话叙事《睡魔》是部有趣的泛神话叙事的作品,那些存在于神话中的人物都有牵涉,不仅如此,历史人物也会出现在这部作品。
甚至,《睡魔》漫画中还有DC超级英雄的登场。
能造成这么有趣的化学反应,一方面是睡魔的身份设置,另一方面是他的能力设置。
他的身份是梦境之主——几乎所有人都做过梦吧。
这个共同点就能把「梦境」和「各种次元的角色」交杂在一起。
几乎是不老不死的睡魔,无限的生命得以让他见证各种时代变迁。
在「白马酒馆」一集也有体现,睡魔和一个凡人跨越数百年时间的赴约,在时间长河中,睡魔是这段岁月的见证者。
为你的作品设置一个无限生命的角色,与他 / 她对比的是一个拥有着有限生命的人类。
两相比较之下,对于生命和时间会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动画《致不灭的你》中,主角拥有着无限的生命,他在人类世界中经历着一些事情,见证了各种各样的人离开,有关生命的主题一下子便凸显了出来。
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更是脑洞大开,不老不死的主角经历了地球历史大大小小的事件。
尽管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惊悚镜头,但角色对谈之间让人细思极恐。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截图私以为,要让作品里的时间观涉及到过去、现在、未来,只有三个方法。
💡1)穿越:这个桥段已经遍布了各大科幻电影,不再赘述;2)有一件贯穿了所有时间尺度的物品或概念,如上文提及到的「梦境」,或者是能保存良久的视频录像、信件等;3)主角是不死之身。
只要达成以上三点中任意一点,整个作品的时间跨度就会变得宽广许多。
场景与角色「为你的场景设计一群角色」——这看上去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但思考下去,你会怎么做?
如果让我设计一个梦境王国,我首先会构建一个中世纪城堡,周围有很多的市民,和一般作品里的没啥区别。
之后就是王国境内的一些君臣角色,还有些王子公主、骑士团之类的,仅此而已。
不难看出,我设计出的场景以及角色,他们太过于普通,或者说没有什么目的性。
不管这个梦境王国替换为「黑暗王国」,或者「机械王国」,它们都没有什么区分度,可能只是建筑的场景改变了些。
如果将目光转到《睡魔》,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场景里的角色」应该是角色设计先行,「场景」只是当作一个背景板的功能。
先将《睡魔》里的世界观划分为「人类世界」和「神话世界」。
「神话世界」一侧里,最先吸引我们注意的是睡魔的个人王国,这个王国和一个角色——图书管理员卢西恩绑定在一起。
在睡魔归来后,卢西恩充当着「世界观介绍」的存在。
她告知了睡魔他不在的时间里,梦境王国里发生的事情。
而在「人类世界」一侧,睡魔和乔安娜·康斯坦丁经历了一起事件。
这个角色的身份预示着,未来有更多不可思议的事件会在人类世界发生。
「神话世界」里的「地狱」,睡魔和路西法嘴遁斗法。
这场决斗激怒了路西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之后会对睡魔展开报复。
由此可见,这些场景里总会有一个能给主角带来助力 / 阻力的存在。
这些场景里的角色,从属于一个个小世界,他们的身份代表了未来即将到来的各种事件。
他们在各自的场景下给主角带来了助力,帮助主角,给主角提供情绪价值,给出有价值的情报;或者是带出了阻力,削弱了主角的能力,让主角失去关键道具和同伴,也可能是未来准备对主角报复。
对于场景角色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先考虑那个场景的角色能给主角带来什么。
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场景角色配置对应的同伴、舞台。
这样一来,这个小世界才会生动地运转起来,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呆板。
最后来总结一下:「失落的器件」寻物的设置:寻物者的身份、速度、物件的数量。
寻物的预期:好奇、期待、补完感。
「泛神话叙事」让作品的时空范围变得宽广:穿越,贯穿时间的道具,不老不死的主角。
「场景与角色」角色先行:场景角色能给主角带来什么?
助力:帮助主角,给主角提供情绪价值,给出有价值的情报。
阻力:削弱了主角能力,让主角失去关键道具和同伴,未来准备对主角报复。
在这个基础上,给场景角色配置对应的同伴、舞台。
他们的身份代表了未来即将到来的各种事件。
作为很严格的评分者,三星在我这是合格了,四星并不多,五星几乎屈指可数。
1,题材新颖。
在魔幻神话题材重溢的近年,能做到不落窠臼已然是不容易,似乎美剧也发现了创作瓶颈。
随着影视技术的崛起,数十年来《圣经》的故事已经被翻来覆去演绎到让人厌恶,路西法、加百利、米迦勒,似乎永远逃离不了这个范畴。
为此美剧开始向外寻找出路,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前者同属西方神话,后者因西方影视剧而为人所熟知,地缘上历史上又有关联。
随着这些神话也被拍烂了,便往向了东方,只是毕竟不同根同源,东方神话就像是给影视剧带来异域风情的噱头,并不会有多认真、多尊重,一个点缀而已。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睡神这种对于东方来说有些陌生的名字便有了很新鲜的探究性,至少对于我这种不看DC、不看漫威的人来说是如此。
2,著作优秀。
对于墨菲斯这个名字,上一次听见大概是圣斗士冥王神话里双子神,拿督斯和墨菲斯。
也可能得益于睡神原著本身的优秀,所以整个故事对我倒是新鲜,特别是对无尽家族的设定,也让我有窥探更多的欲望。
优点说完说说缺点。
1,对非原著党、漫画党略不友好。
最精彩但也是最存疑的是对于捕获梦神没有任何说明。
精彩是对于人捕捉神这种设定而言,但缺点是一个渲染力量强于普通神明的梦神,一个原初之神竟然被人类三流法师捕获。
因为修补宇宙神力耗尽刚巧被钻了空子,即便因为经费问题等其他原因无法展示,后期路西恩或者跟姐姐死神寻求治愈的时候完全可以靠台词带上一嘴。
后面同样被囚禁的缪斯女神会加剧这种困惑,西方这些神祇怎么回事,一个个好似强大却又被人类所囚禁。
2,ZZZQ。
其实我一贯都不是原著党,所以不了解角色性格,背景身份。
只要是不白雪公主这种家喻户晓的角色,或者有明确记录的历史人物如安妮博林,那么通常只要角色出彩,我并不知道也不介意性转、黑人、亚裔、LGBT等这些身份。
但这部剧在这方面已经到了走火入魔,让人反感的地步。
如果全剧只有斯科林是LGBT我会很惊叹这种设定,但到处充斥黑人、LGBT元素,身份背景已经不再是为角色或者剧集服务,反而变成了一种宣传、一种口号,大有本末倒置之感。
我明明只是想看剧,你却在跟我表立场。
我只关心剧有不优秀,你却关心立场正不正确。
你是在拍剧还是做ZZ宣传?
西方这种过分强调对与错,不支持我就反对我的二选一游戏,已经越来越把人撕裂开了。
不知道为什么,John Constantine 那么讨打,但却从来不觉得他讨厌。
但睡魔里的康斯坦丁一出现,种种言行,都让人感觉她那讨厌的感觉简直要溢出屏幕。
好吧,我看到后面了,设定好像就是女版的约翰康斯坦丁,太鬼畜了,唯一这剧受不了的角色,败笔,还玷污康斯坦丁的形象。
当然我知道康斯坦丁的形象也不算多好就是了,不过至少要比这好多了,这是鬼畜版康斯坦丁吗,无语。
除了变成女孩子之外,康斯坦丁该有的奇特魅力一点没有,大无语。
编剧导演是觉得一定要有个女主角吗?
何必呢?
啊啊啊,听她说着康斯坦丁爱说的话我都感觉难受,有点恶心。
以免别人误会,强调一下,跟她是个女生没关系,主要是这样改有了康斯坦丁的形,但是没有康斯坦丁的魂。
如果女版的剧情行为能有康斯坦丁真正的感觉,就不会难受了。
明明约翰康斯坦丁挺正常的,为什么这个康斯坦丁有了点白莲花的感觉。
睡魔原著就这么善良吗?
完全被女康牵着走。
前两集还挺正常的,我没看过原著漫画(为了看到正常的版本已经决定去补了),看到第三集的时候疯狂害怕变成睡魔和女康会变成绿江走向。
只看过剧版的康斯坦丁,感觉比这个版本好多了,电影版没看过,听说也很好。
这个版本的康(说实话我都无法称这个版本为一个“康”)真的一言难尽。
张口闭口zzzq的人可闭嘴吧,种族歧视,无知还自尊心脆得很,自己先被歧视一番再出来逼逼好吧?
😊 偏见和错误有什么好炫耀的,好歹人家往正确的路上走,你呢?
一看到你不习惯的肤色和取向就开始尊重原著,恨不得全场XXS身材漂白剂顺直呢,shut up. 丑恶嘴脸不要掩饰了,在一个魔法和神灵遍地的世界里,你却认为最不现实的是黑人和LGBTQ. shut the f up,别在社会上丢脸. 哦以及,假如我们要探讨原著的话:你们真的看过原著吗?
知道Neil Gaiman的作品一向LGBTQ多样化吗?
从Sandman原作、到Good Omens,一直如此. 作者本身一直开放、进步,为多元化做贡献,被你们这些人搞得烦到都在社交媒体上发飙了知道吗?
真的挺讽刺的。
不懂的事情可以别掺和;不会说话可以不说!
事情都已经到作者本人求大家多去客观评论,以抵抗刷恶意1星的人 🤦🏻♀️ 奉上Neil Gaiman的发飙:
看到第六集哭了,这就是我喜欢影视的原因。
(当然还有音乐)让人不仅可以跨时代接触文艺,经历历史的碰撞,它更代表了梦想。
一个人类一生会荣耀会犯错会潦倒,但是最后还能保持初心用了500年,现实中没有那么多机会,所以其实人类还有救?
还是说神一开始选了一个好人,也是这一集,之前主角的颜值苦恼狠狠击碎了,笑起来好帅。
刷完了,说不上好看也说不上难看。
本来以为是个爽片,结果发现还有点文艺小清新。
另外,总觉得对于主角的设定交代不足,比如梦神一开始为啥那么弱鸡,比如欲望神对梦神仇视报复的动机是啥,就因为梦神曾经看不起他否定他存在的价值?
而且男主性格明明有在变好,开始认知和理解人类,也接受了人类做朋友,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是为人类服务。
怎么遇到漩涡那里,突然又变得固执己见独断专行?
这里的性格横跳让我有点不理解。
以及,确实也是一部zzzq buff叠满的剧。
第二部如果仅是依靠欲望神对立来推动剧情,那真的没看头了。
《睡魔》的第11集大概要和第6集并列我心中的全季最佳。
前半部分的《千猫之梦》简直是猫咪教原教旨主义者必看,尼尔盖曼似乎不止一次使用了这种教徒(信仰?
)塑造和改变他们的神的设定(以我浅薄的对《美国众神》的印象),这个故事里人类靠做梦,或者说靠信仰的力量从猫的手中夺得了统治权,重塑了世界(虽然按梦之王的说法这样的历史其实并未存在),但若有足够数量的猫去做一个不被人类豢养、支配、摆布的梦,天知道未来形势会不会逆转呢。
后半部分的《卡利奥佩》更是精彩。
前后两位男作家简直将某些男性生性中的傲慢、自私与虚伪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有老作家大言不惭“她生来就是为了激发我们这种男人的灵感的,这是她存在的意义”,一个道貌岸然的人可以将一位无辜的女性当作提供灵感的牲口囚禁数十年,然后为了些可能能让他长生的药材转手卖给别人,仿佛她只是一件用来消费、交换的物品,自然也不必遵守什么承诺,你会对自家的一束花守信吗。
后有年轻作家开始还假惺惺地想靠送花和礼物讨好卡利奥佩,被拒绝后便恼羞成怒诉诸暴力,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在这只有力量悬殊的一男一女的小房间里如同虚设。
卡利奥佩绝望地向母亲求助,却被告知,你是被合法拘禁的,我们无能为力。
这是又一个荒谬时刻,为什么能有法律允许一个人去剥削、掠夺另一个人的自由呢,哪怕她们贵为女神,却也无力挣脱一句话的枷锁,不得不匍匐在这不合理之下。
最让人生理性不适的是,这位作家靠压榨欺侮女神而成名后,甚至还想迎合大众喜好将自己塑造为一名女权主义的作家,那一刻楼下的觥筹交错与楼上昏暗小屋里孤独的女人的对比何等的讽刺。
而当墨菲斯作为一个更强的力量出现时,年轻作家终于慌了:“你要报警吗?
” 看到这一幕我几乎要冷笑,你看,道德与法律于他们无足轻重,只有当压倒性的暴力出现时他们才会恐惧和乞求。
这里墨菲斯铿锵有力地指出了其中的荒谬:“她被囚禁了60多年,被贬低、虐待和玷污,而你仅因为需要灵感所以不愿意放她自由?
” 我又忍不住发问,为何如此荒唐的逻辑对他们来说却好像理所当然呢。
在观看后半部分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有无数的寻不到发问对象的疑问,那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许许多多让人痛心与不解的社会新闻中积累的疑问,在这个披着奇幻外衣的故事下,这些疑问翻滚上来了,却也寻不到答案,只能在破裂的时候发出轻微的“噗”一声,像是故事里的女人被掩在门后的模糊的哀鸣。
最后墨菲斯问卡利奥佩获得自由后要去做什么,卡利奥佩回答,我要尽力确保其他人不会再有我这种遭遇,“我要去改写那些囚禁我所依据的法律,那些很久之前制定的,但我和我的姐妹都对其制定没有发言权的法律。
”——————————11.11 我自觉措辞已经非常温和了,就这样都还有人仿佛被踩了尾巴一般来大放厥词,看来也是对自己的本性有很透彻的认识。
把性别问题换成利益问题,就能掩盖多年来女性既是最大也是最隐形的被剥削群体的事实吗。
有的人,天天拾人牙慧指点江山,却不能容下受害者视角的一句指责,真是脏了我的地方。
人们为何伪装、隐忍?
都是因为有梦想。
甚至最虚伪的谎言背后也隐藏着内心最深处的某种渴望。
梦想给人活下去的动力,一旦梦想失去,目标空虚,就只愿奔赴死亡。
最喜欢第四集里面路西法和梦神的对决。
——我是狼。
——我是骑着马的猎人,一箭射中狼的咽喉。
——我是毒蛇,可以咬伤马。
——我是猛禽,可以吞噬蛇,划伤蛇皮。
——我是猎人刀上的细菌,可以摧毁猛禽。
——我是世界,孕育万物,滋润生命。
——我是脱轨的行星,可以毁灭整个星球。
——我是宇宙,可以包容一切。
——我是反生命,是一切归于毁灭之后的黑暗。
——……——该你了,梦神。
你还能是什么呢?
还有什么能对抗反生命呢?
(主人,能抵抗反生命的是你呀,你是梦想啊。
)——我是希望,你说说,还有什么东西能让希望灭绝。
是啊,宇宙万物相生相克,但希望永不磨灭。
我的胸中挤满了沙石,因此我所想望着的:只是高山,旷野和飞鸟。
且用这希望的盾,抗拒虚空中暗夜的袭来。
我是怀着十分纠结的心态写下这篇的。
与《睡魔》同期上映的国内大爆古偶剧,我去看了五分钟,抱歉实在是没法子看下去……我就忍不住在想,除了投资规模的原因之外,到底是什么促使人家网飞和HBO都拍出《睡魔》和《权利的游戏》了,我们这边还在拍古偶????
这不会全是钱的问题,对吧!
当然,你要说《睡魔》有DC漫画原著珠玉在前,那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可我们这边不是也有三千年文化积淀在前嘛!
论想象力怎么也不该输给那群黄毛猴子吧!!!
(掀桌)不说丧气的话了,说回正题。
《睡魔》第一季其实是远超过我的个人预期。
虽然尼尔盖曼是精通奇幻和科幻两种类型文学的大师,但我也确实没想到他操刀的剧集能够最终把瑰丽的画卷还原到这等程度。
在粗略考察了原有漫画内容的基础上,我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想象力,还原程度,执行力还有选角和拍摄方式,《睡魔》第一季剧集都是顶级的。
我认为它的豆瓣和影视评分有点略低于我的评分。
扮演墨菲斯的汤姆 斯图里奇神还原了那个画着眼线的瘦削修长的梦境之王。
而扮演梦魇柯林斯的波依德 霍布鲁克更是神来之笔。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剧主笔编剧是尼尔 盖曼和大卫 高耶,所以主演阵容也是英伦帅哥为主场。
尼尔盖曼选角眼神真的超毒,汤姆也许不是最英俊的梦主,但他一定是最贴原著漫画的墨菲斯。
由于之前刚看了网飞接手的英剧《孤国春秋》最末一季导致我对网飞评价不高。
所以我是带着一点成见去看《睡魔》的,然而结果实在惊喜。
从第一个镜头,第一句台“让我们从清醒的世界”开始,到第五集里那个充满谎言和杀戮地狱般的小餐厅,促成了跌宕起伏的高潮,编剧好样的!
真正是做到了用针线串宝石,每一集都流光溢彩,被其跳脱的想象力和扎实的叙事能力所征服。
横垮了一个世界的篇章就此展开。
第一集到第五集,每一集都没槽点,非常之完满的剧情,非常恰到好处的转折。
以至于第五集的巅峰过了以后,“梦漩涡”剧情其实也十分精彩,但跟前面相比,只能算是不平淡。
好在最后的特别集“千猫之梦”和囚禁缪斯女神那集扳回一城。
个人强烈推荐观看,你绝对会感到不虚此行。
这个剧本第一份勉强还行,第二部分就很傻逼.全局最值得看的就第五和第六集.
设定大于故事 照理说sandman是梦之君 他被囚禁之后大家还是可以睡觉的但不能做梦才对吧……
没有男主的镜头都还不错…
好剧,制作非常精良,特别6集里 还有一个跟死神每个世纪约会一次的永生人很有意思
The Next Stranger Things For Netflix. 引人入胜、特效奢华。尼尔盖曼: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非常努力的看完了…非常努力…没有觉得任何好看之处
柯林斯怎么就这么鼠了
主题先行,章回叙事,个别几集还是有些亮点,但整体真的很温吞。
最精彩的部分都在预告片里了,越往后看越失望
断片的剧情,故弄玄虚,面瘫小白脸,暴力恶心
节奏有点儿慢。居然有Stephen Fry
文戏写的就像尿不尽一样...诸神之战搞得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神明平庸的就像人类一样...上帝已死...是哈
剧情,每次在我觉得要差到忍不下去的时候,又突然给我一两句希望。然后越来越无法忍受。有几段感受到了一种编剧想要升华,结果功力不够,搞的非常尬……对于种族,性别的反抗与阐述其实特别浅薄,停留在表层。演员演技是真的敷衍,,
改编水平像《猎魔人》,有个别集还算精彩,不过整体看来一般
作为魔幻类型故事,全程基本只是在甩新的设定出来,情节编纂上并没有多少给观众推导的空间,虽然特效做得不差。ZZZQ刻意到可以溢出屏幕。
烂片一部,拍的什么狗屁,不要来尬吹谢谢,不知所云
尼尔·盖曼的睡魔宇宙既有规划,又有效率。DC别的东西都在干嘛。||感觉无论这部剧最终呈现是坏是好,都会比不上广播剧。毕竟人的想象力才是最完美的。‖我唯一的问题是,我真的对现代版乔安娜完全套用约翰•康斯坦丁的背景故事很不甘心。‖影视化之后,漫画里非常有味道的一些片段,几个漫画格子,在剧里就只是一瞬,让人甚至都想不到可以多耐人寻味。内容的具象化让它失去了一些高深莫测,氛围烘托的失衡又使得故事不够,精彩。对内容的熟悉必然在讲述时产生缺失。而尼尔•盖曼虎头蛇尾的毛病又因此暴露无遗。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希望有下一季,真实看见这些故事呈现,还是让我激动不已。马修和吉尔伯特仍然是我最喜欢的角色。而柯林斯让我惊喜。‖看了第十一集,原来你是能拍出漫画的味道的,前面几集又在干嘛呢。😅
第六集太棒了,其他集就很尼尔盖曼。主演自己吐槽自己的表演从蝙蝠侠到暮光之城。
又好又烂,小咖啡厅大乱斗和一百年又一百年那两集有意思。有些集又臭又无聊,地狱斗法那儿漫画采取了一种在地狱俱乐部的戏谑真人舞台秀形式,恶魔脑子短路毫无违和,剧里处理得莫名其妙又很尴尬。睡魔的性格演绎得不太好,有几个主演演技堪忧。鉴定为下饭剧。7/10
英剧当然精致 男主的睡魔特别有范,但觉得跟最好的盖叔作品影视化还差点。对了,亮点之一是Fry客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