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无语,身为原著漫画及动漫的死忠粉,本身就对漫改不抱期望,甚至是抵触。
全剧情魔改,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真心觉得改的十分恶心,还没看过的如果不是喜欢演员的话建议不要浪费时间。
推荐原著,很温暖的一部校园治愈番,从小学时代就一直很喜欢,结果改成了狗血青春伤痛片。
近年来,日漫不断翻拍,几乎拍一部毁一部,只能尽量说服自己,不要将原著和翻拍联系在一起,免得恶心,毕竟有些美好只能在二次元呈现。
剧中的徐又数的人设是学渣,但是从整部剧看来真的看不出来谁是学渣谁是学霸,可能是因为他坐最后一排吧……林湘之刚到新的班级复读,徐便一眼就沦陷了,偶像剧的套路,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特别执着于别人交朋友,交朋友的方式也是简单直白,现实中没有见到谁交朋友是直接说一句“我想和你交朋友”,契机是什么?
因为她长得漂亮?
还是因为高中不能谈恋爱所以打着交朋友的幌子撩妹?
可能导演没有见过复读班的氛围,那个年纪的男生女生有一些暧昧或者情感的躁动确实很正常,但是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完全就是随便打着复读班的名义安排主角搞暧昧,那几位大神也不学习,就天天为了让一个认识几天女生恢复记忆儿耽误学习时间……她为啥突然成为他们的朋友?
为啥就融入那个小群体?
这也是需要一个契机的吧?
高中生虽然单纯,但是也不会莫名其妙,大家能够成为朋友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
反正他们就莫名其妙成为朋友了,然后他们就天天搁一块玩。
在徐和林表白的第二天,林又“失忆”了,她为什么会“失忆”?
因为她想让徐好好学习,不想因为自己的出现打乱徐的生活,一边训斥徐高三有多么重要,一边心安理得地接受他的好,这个行为多少有一些茶的吧。
所谓的反转不过就是她假装失忆,而徐才是那个真正失忆的人,因为她之前的好姐妹喜欢徐,但是在表白那天从船上落水去世了,而徐又树受到刺激,所以失忆了。
落水这个事儿也是一个槽点:俩个不会水的人居然敢不穿救生衣不做任何防护措施、没有救生员跟着就独自去划船,中途许洁明知自己不会水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在船上站起来晃来晃去,真的有一种脑干缺失的美,许洁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我们聪明的女主居然选择用手去拉,结果被许洁拖下了水,她身边明晃晃的船桨好似一个摆设,合着九年义务教育里学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白学了?
在一系列骚操作下,许洁被送走了,林湘之在学校被排斥从而高考失利,徐又树则失忆了。
林湘之在选择换学校复读是居然去的是徐又树复读的班级,担心徐又树认识她从而想起以往不好的记忆,所以选择撒谎,而后就是他们二人的各种拉扯……影片的时候徐又树恢复记忆,高考结束,这几位天天耍宝的奇葩居然考进大学了,而徐又树和林湘之和好了,唯一不圆满的是编剧没好意思写他们考上清华北大虽说看电影不能太较真儿,但是我不能明白这部电影究竟想表达出什么主题,一句话来说应该就是:闺蜜死了,我和他曾经的暗恋对象在一起了这种电影到底有啥价值,看点在哪里?
真的有上映的必要吗?
我们真的很缺这种电影看吗?
七天的朋友❌看完没朋友⭕️最好带闺蜜对象三人一起去看,可享受至尊体验。
是看了电影才来评分的,绝对实事求是。
一颗星星给了林一在大屏幕上的颜值,那么大一张帅脸,真的绝了。
以及赵今麦的哭戏和情感爆发的戏,演的真的很好,造型也很好看。
真的好帅好帅啊
粉丝冲颜值冲就行 对于其他的,我想说的是,开篇“世界末日”就像,他就像是把我的脑子摁在地上狠狠摩擦说你不懂2012。
真的都2022了谁还玩世界末日的梗,对看你这个片子的大多数受众来说,谁还知道世界末日啊。
知道2012的看到这个题材就宁可去看同期大恐龙啊(虽然他俩半斤八两)!
但!
我…真的是为了用完优惠劵,以及我一开始是冲着友情去的啊!
全片的所有友情都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唯一的两对友情还描述的简单。
就相当于什么,你去熟食店对老板说:买一盒鸭脖。
热情的老板说猪头肉是新烤出来的,让你试一试,然后老板就强行往你的盒子里装满了猪头肉,盒子已经放不下鸭脖,然后你又不好意思放下手里的盒子,而你的预算只够买一份熟食,最后你买了一满盒猪头肉,这时,刚才的老板老板看你买的多,热心赠你了两块鸭脖。
就…这种感觉我是来看友情的结果被塞了一嘴的爱情。
不是说反感爱情,就是说,咱真的讨厌诈骗。
营销宣传你好,你下载反诈app了吗?
我和同性朋友一起为了友情去看的,真的,没给我们友情添砖加瓦反而岌岌可危了。
对了,爱她,就带你大冤种闺蜜去看。
如果可以,请你和你对象,以及你闺蜜一起去看好吗?
我不知道她们每个人看完都有什么理解,是否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但我只知道,友谊的小船已经被电影翻完了。
关于2012 :真的,剧中所有的风格、穿衣以及流行元素都是紧跟2022这个时代的,你跟我说这是2012?
如果甜宠剧可以不看这些忽视也行,我们来看看剧情:高中生不等于Shark Bee!
七天记忆中二的初中生都不会相信了,…对,七天记忆但是在2012。!!!
2012年的高中生也未必相信啊!
对,这里是青春剧世界啊(青春剧❌偶像剧✓)演员的台词像是在朗诵,台词的内容像是在当着全班人朗诵我写的小说一样,一样羞耻以及…做作。
(对不起编剧老师,但我真的…多次的台词都很让人很不适,起鸡皮疙瘩,并想离场而去。
我为什么要花钱来遭罪)剧情狗血老套像是在拍MV,全剧内容精华剪辑5分钟,绝对高质量MV。
男女主cp颜值绝对让人心动,这么一想,可能精华都在预告里了。
还有一些无脑剧情真的不能深究,比如1、男主为了追女主在图书馆里肆意打闹,对,是图书馆,但是在:偶像世界。
2、落水者家人双标女主,区别对待男女主,真的,请别把观众当傻子好吗?
3、全线大致可以总结为 开篇男主和女配打闹,女主转学,男主和女配打闹,男主和女主打闹,四个人一起打闹,镜头画面快速过过过mv,告白失败回忆,然后男女主落水者三个人打闹,强行出事失忆,和解,然后主角团四个人继续打闹ending。
真的还有一颗星是给摄像的,并不是我以上说的这么糟糕,这部剧是有优点的。
我不知道导演参没参与,如果有,一些画面真的很赞。
打闹拍的很好看,构图完美,色调完美,整体很舒服,超出现实又离不开现实。
你知道都是假的,但又会想万一有一个这种偶像剧世界呢,一定是这样的。
个人认为,等电影网络上映后将这些打闹画面,配上一些真正属于2012的歌,调一下色调,才真的可能会有2012年的感觉。
类似《有点甜》《玫瑰花的葬礼》《后会无期》《海绵宝宝》毕竟男女主以及大冤种闺蜜真的很赏心悦目。
七天的朋友电影里的一些画面真的很适合MV,但对于电影来说真的有些琐碎。
对于高中生来说,2012不仅仅有世界末日,高考没考好才是世界末日。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电影的观感,并不代表这个电影不好,也不代表任何其他的观点。
就仅仅是一个看过的路人为自己120分钟打抱不平而已。
选择性阅读,批判性观看。
谢谢大家
补完细节,加个长评,全是剧透,透心凉的透。
虽然电影自称《一周的朋友》,但这是一部和原著党斗智斗勇的悬疑片,很多矛盾都在故事反转后被消化,或者在矛盾纠缠中让人不想去在乎它的细节。
但是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在掩盖这个剧本买椟还珠的事实,扔了原作的故事和情感,拿原作的创意——每周会忘记朋友,这一点当做垫脚石,来讲一场意外之后,闺蜜去世,闺蜜喜欢的男生失忆,我承受巨大痛苦,为了不唤起他痛苦的回忆,我说自己每周会忘记朋友来躲避他,而这个男生无论失忆与否都喜欢我,这样一个命中注定的爱情故事。
开头一些小问题故事发生在2012年,开头就是宋晓楠在说,看到杂志上的玛雅历世界末日。
杂志怎么说是杂志的事,但“按照玛雅历计算,地球总共只能存在5126年”,这话一个高三学生敢信,就没一个人反驳?
合着地球形成之后百来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开始了。
各科老师不得打一架,决定这个科幻版权的归属?
徐又树被吵醒,拿篮球砸了宋晓楠,为什么同学都拦着宋晓楠?
是怕宋晓楠领悟了雅文明都没记载的必杀技,一拳给徐又树送走吗?
朋友之间打打闹闹哪有拦的,拦的还是女生?
图书馆里,宋晓楠徐又树斗嘴打闹,这时候两个人该被架出去,反而没人拉了?
0.徐又树眼里的滤镜-1徐又树看到转学来的林湘之,眼里自带blingbling的滤镜,林湘之多看了他一眼,他上课就一直盯着人家看。
蒋吾说他一见钟情,徐又树:“就算是一见钟情,也是她对我一见钟情。
” 俗套的男主见色起意和自恋心理,油腻不想看?
我也不想,可能就是知道我们不想看,所以更方便做成悬疑。
因为徐又树实际上是失忆的,所以那层滤镜不只是他看到自己的心动女孩,同时也是在暗示,徐又树看到林湘之,心里那种似曾相识、尘封的记忆被触动的感觉。
非常多余地表现一下男主自恋,大概也是为了误导我们,让我们以为一切只是单纯的心动。
1.我想和你做朋友。
课间,徐又树送橙汁,意外把林湘之衣服弄湿了,然后追着人家跑,非要道歉,完了还把人撞倒。
要道歉是不是至少等人把衣服处理好了再说,怎么的是想帮人家手洗衣服?
上课,传纸条叫对方亲爱的湘之,要和人家看电影。
放学,在学校门口拦着不让走,送信。
自恋男死皮赖脸追女生的行径,男主美其名曰,我想和你做朋友。
做朋友什么时候第一步是强迫别人接受了?
怎么的前面提世界末日是为了放在这里用,大家都要抓紧时间是吗?
一个2012年的高三学生,认识新同学交朋友,直接说我想和你做朋友,那就需要说这话的角色必须能让人相信,他是能说出低年级小学生台词的人。
但男主这些行为是自恋是死缠烂打,是幼年体霸道总裁的强迫,不是真诚到有些幼稚的直白。
2.欲拒还迎,滤镜-2一周之后,徐又树见到林湘之不仅是blingbling的滤镜,甚至有点站不稳。
还是触碰回忆,这里加大了反应的力度,但是后面的剧情实在是让人马上就忽略了这个疑点。
徐又树自己刚说,自己送信太突然要道歉,下一秒就因为林湘之说不认识自己,说对方欲拒还迎。
蒋吾接了一句你确定这个成语这么用?
这分明是给你软钉子。
欲拒还迎这个离谱的词大概是为了体现徐又树的语文水平,他想表达的,结合上下文我猜是欲迎还拒、欲擒故纵之类。
然而欲迎还拒这个词,在林湘之还没说自己会忘记朋友的这个时刻,从徐又树这个角色嘴里说出来,是没有廉耻和逻辑的。
没有廉耻,自然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拒绝的自恋态度。
没有逻辑,是因为信撕得稀巴烂了,他意识到自己送信太突然需要道歉,完了说不认识就是别人欲迎还拒?
合着林湘之不采取比撕信更严肃的行为,比如见他一次打他一次,林又树就觉得自己打动林湘之了?
总觉得导演编剧完全知道我们不喜欢什么内容,所以就把伏笔都藏在这些地方。
3.你为什么假装不认识徐又树?
当一个女生说不认识一个死缠烂打追自己的人,还需要解释什么,不想和这种人有交集,装不认识怎么了。
这至于三个人组团好奇?
蒋吾在事发当时就说了,是给徐又树软钉子。
然而作为同桌的女生宋晓楠,在见证了徐又树一连串离谱的行为之后,居然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林湘之说不认识徐又树。
听老师和林湘之说了几句,你的情况你妈妈都和我说了巴拉巴拉的套话,就八卦之魂燃起了?
宋晓楠就是真的八卦,她一个同桌自己私下里问林湘之不就得了,还和两个男生一起去问,这是八卦还是去抓贼?
真要安排徐又树以外的人强行好奇,就是安排蒋吾,也远比宋晓楠合理,至少他看到了林湘之当时完整的表情和反应。
结果呢,刚说过林湘之是给钉子,可能只是不爱和人打交道的蒋吾,反而第一个质问林湘之,为什么假装不认识徐又树。
行吧,反正不管自己好不好奇,不管有没有道理,只要徐又树需要,大家必须冲。
4.我一周后会忘记朋友。
林湘之如果真的会失忆,真的想拒绝交朋友这回事,直截了当什么都不说,扭头就走,难道不是更简单,效果更好。
就算出于最基本的礼貌(我也不懂对男主这个角色需要什么礼貌),那就直接说是装的不认识,就是不想和你们做朋友,谁打扰我学习我打谁,这不行?
非要说自己有病,所以不能交朋友,这不就是把我其实很想交朋友写在脸上?
如果林湘之真的会忘记朋友,就这么一个死缠烂打的人,林湘之怎么就心里已经把他当朋友了,然后忘记他了呢?
合着朋友在林湘之这里是个成就,只要和她保持在两米之内满一定时间,就能自动获取?
剧情不合理,或者压根儿没怎么想圆得比较合理,因为实际上林湘之就是在骗人。
在知道林湘之骗人的基础上,再回来看徐又树这个角色,他能在别人临时起意说了一个谎之后,自己找补,自我感动地说对方已经把他当朋友了,所以忘了他,我给他打不死的小强的自信鼓掌。
电影里这说谎的安排,恰恰也就证明了徐又树的人设问题。
在不能说出真相的情况下,一个女生如果能简单地回避对方,会自己闲着无聊说一个弥天大谎吗。
没法儿简单地回避,不就是因为被这人堵得有压迫感了吗,那这个男生的行为,除了一厢情愿的死缠烂打,还能是什么。
这些也就是我之前说的,矛盾纠缠中让人不想去在乎它的细节,更别说知道真相后再回过头来看了。
5.她没有必要拿这种事情来骗人。
林湘之拿出一板药,徐又树蒋吾宋晓楠,三个人就彻底接受了这个解释,认同了林湘之一周后会忘记朋友是真的。
我不是被什么剧情说服的,从三个人组团好奇的剧情开始我就接受不了,我是因为看过动画,所以知道每周忘记朋友的设定,我就是期待这个时刻,就是自己等着被套进去的。
而电影强行好奇引出的这个设定,买版权拿来的这个设定,居然是假的,居然是林湘之拿来骗人的。
拿着改编权,结果电影没开始就在和观众玩悬疑了,真的烧脑。
我是打死谁都想不到,甚至都不会去想,原来同名同姓的改编内容,不光可以删改原作,还可以和原作故事核心完全相反的,厉害,是我见识浅薄了。
6.一周的朋友徐又树周一知道对方失忆,周二送各种补脑零食,周三送自己熬的补脑鱼粥,周四图书馆里戴耳机跳舞刺激记忆(真的图书馆招谁惹谁了,图书馆里看书的学生怎么那么宽容)。
晚自习做关于记忆的手账,放学带林湘之买日记本写下回忆。
不学习什么的就不吐槽了,我们也不是来看他们学习的。
这一段,他像爹,像男朋友,但完全不像一周的朋友。
行吧,男朋友也是朋友,都悬疑了文字游戏算什么。
这些实实在在的付出,比起徐又树最初强迫对方和自己当朋友,好太多了。
但剧本没有塑造一个拼命帮助他人的善良大傻瓜男主,所以这些行为在我看来还是一厢情愿追女生的桥段,我理解中的才认识一周的同学,不可能这么过分离谱地热情。
追女生就追女生,毕竟徐又树打从一开始就是这么个态度。
我纠结是朋友还是男朋友,就是因为这电影一方面,一周的朋友,只是想和你做朋友,在这拗造型装是友情,但是什么过渡都没有,上来就都是爱情的路数。
然后就是一段,四个人在一起循环一周的朋友,轻松愉快的日常,对应世界末日的说法,四个人成立末日生存小队。
一开始我看这段很想吐槽,林湘之这个角色表现出的每周失去记忆,完全就是像是忘了昨天吃了什么的程度,非常轻松。
后来知道她是装失忆,似乎轻松就有合理的解释了,但我觉得就算是装失忆,林湘之未必就真的无忧无虑,她是交到了朋友,但是她内心最大的痛苦却没法和这些朋友分享,还要活在谎言里。
这种细节我觉得才是应该埋伏笔的地方。
7.海报在做一周的朋友的这段情节里,在进度条28:17,四人布置楼顶天文馆的房间,黑板上贴了《一周的朋友》原作动画的海报。
干嘛呢,不看原作的又不懂这海报是啥,看原作只能看到一个相反的剧情。
纯蹭原著,但是纯膈应原著党。
8.我的数学,是之前的一个好朋友帮我补上的。
林湘之的这句台词,应该是反转之前,剧本最直接的暗示。
我心里咯噔一下,想着这个好朋友可能是林湘之失忆发生之前认识的,所以还记得。
这种自我催眠是因为我坚信每周失忆是真的,我一个原著党怎么可能不信。
9. 不接受表白,朋友也没得做四人在天文馆给徐又树过生日,被保安发现,分成一男一女两组逃开,感觉这个小队也就是doubledate。
这边两个情势所迫搂搂抱抱,另一边,徐又树趁自己许愿时表白林湘之。
林湘之觉得,去世的闺蜜许洁和失忆前的徐又树互相喜欢,所以没法接受他的表白,所以直接朋友也不做,顺着说的谎把日记一藏,直接继续装陌生人。
但为什么林湘之要等到徐又树表白才能意识到?
徐又树从最开始就把我喜欢林湘之写在脸上,他的行为更是如此。
在此之前林湘之就必须装成一个反射弧1万公里的天然呆,可就是这个天然呆,随口就说出我每周会忘记朋友这样的弥天大谎。
发现林湘之又忘记他们之后,徐又树开始疯狂找日记,林湘之找到他,说了大概很多人想吐槽的话:“我现在不希望被人打扰,我不可以浪费时间了,我不能再高考失败,如果我们每天凑在一起无所事事的话,那以后的人生该怎么办,你想过这些吗?
”如果这几个人真的想过,这部电影都不会存在。
徐又树说自己考不上林湘之的大学,就搬到大学附近去,一直保护她。
在他的概念里,面对眼前这个完全不认识他的人,这句话不是跟踪狂的话术,是表白是浪漫。
而林湘之的表现显得情感非常丰富,一点没失忆的感觉,完全就是有难言之隐所以必须忍痛拒绝对方的经典桥段。
为了满足前半段剧情的悬疑,林湘之必须要这么表现,但我第一遍看时,傻乎乎地相信电影情节没有魔改原著,所以不停地误会,一直以为是扮演林湘之的演员演技存在问题。
10.因为真正失忆的人,他不是我,他是又树。
单纯不是我失忆而是他失忆的桥段,完全不需要买什么版权,当然也没什么亮点。
就是这个一周后忘记朋友的设定,很特别,这个就是最大的卖点,无论观众看没看过原作都一样。
然而,制作方只是把这个卖点当做误导观众的筹码,只拿原作的创意当做噱头,把原作的故事和情感全丢掉。
买椟还珠了,那你倒是再放一个七窍八宝水玲珑玄玉珠进去啊。
打开一看,还是必须有意外,必须有人死,必须有人失忆,然后活着的人背负强加的负罪感和孤独感。
爱情疼痛电影被骂,这里就把爱情和疼痛分开,男主负责爱情,女主负责疼痛。
那你倒是让这个失忆的男主,拯救这个痛苦的女主啊,这个反向拯救的创意难道不好吗?
不行,因为男主不能想起痛苦的回忆,大家都要保护男主,所以女主只能说谎一个人扛下所有,只和大家做一周的朋友。
最后男主还是恢复了记忆,然后时间治愈一切,大家欢聚,永远一周的朋友。
交代了那么多设定,一层层解释故事,合着我看了一部伪装成爱情片的悬疑片,可这个悬疑片的凶手是,青少年郊游缺乏安全意识,所以我只是在看女主有多惨。
她为朋友去世而痛,她为朋友失忆而痛,她为自己需要远离朋友而痛,她为被朋友的家属责难而痛,她为校园霸凌而痛,她为孤独而痛。
只是看到女主很惨,只能说是同情,但是完全没有感动。
女主虽然有家长有老师,之后又认识了新朋友,但是痛苦还是她自己消化。
我知道这种设定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平静快乐的校园生活,拥有真心关爱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但是同样从现实角度讲,林湘之压根儿没必要去承担这些莫名其妙的负担,一边要让徐又树得偿所愿交朋友,一边又得满足徐又树母亲的愿望,我就问凭什么,就因为林湘之是个没伤没病的幸存者,所以她就得舍弃自我,为其他人的意愿埋单?
林湘之这个年纪,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故,还有外部压力,她自己想不通情有可原,但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去帮林湘之纠正这一点,全片表现的也只是她是无辜的,她牺牲自己很可怜但很无私,朋友们还要帮她继续这么做。
可她完全没有必要牺牲自己啊,她配合徐又树母亲的想法,远离自己的朋友,已经是仁至义尽,现在徐又树这般纠缠,她又有什么义务再去说谎,再去为徐又树编造一个世界呢。
我认为这个故事容易造成误导——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反正就是要自己承担所有痛苦然后等待奇迹。
这类青春电影,以青少年为主题,一边脱离实际地谈爱情,一边又提出了现实的思考和苦难,最后却不给青少年任何的引导和方向,怎么的呢,一切就靠爱情和奇迹呗?
兜这圈子费这劲,直接按原作拍友情,是会多难看,票房是会多惨,我们观众上学时是都没朋友,所以不想看友情?
不理解友情?
从女主的角度,脑子里完全不认识的人,就算有笔记帮助记忆,不害怕吗,不疑惑吗,再亿次熟悉了之后,知道自己忘了那么多回忆不难过吗?
从朋友的角度,每周女主都是彻底忘记,每次都是看着日记本,像看别人的故事那样去记忆,都算不上是去回忆,朋友们无能为力不难受吗?
为了失忆的朋友坚持,朋友那些有限但是珍贵的回馈,这样细节满满地直接表现友情,不比女主一个人扛下所有,一个人独自痛苦要感人?
11.从人物的角度爱情担当徐又树,失忆但又没完全失忆,完全抱持着一种自己和女主命中注定的信念感,最后剧本说他坚持对了,所以这一切就合理了。
但这个剧本没有塑造出一个真诚善良的男主,爱情桥段还要别扭地硬说是从友情开始,弄得不伦不类。
人物设定我就接受不了,也就不说对演技的感受了。
痛苦担当林湘之,前半段因为实际上没失忆,所以剧本也就没给失忆多少表现空间,就是演一个假装失忆的人,表演上的槽点实际全是在暗示剧情的悬疑,铺垫剧情的反转。
后半段大部分痛苦的情绪都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我觉得演得不错,剧情里需要她表达的情绪我都能感受到。
友情担当宋晓楠,人物和剧本都简单,利于演员诠释,把讨厌徐又树喜欢蒋吾这两点表现得很好,她和徐又树的打闹是这部电影里让我觉得最自然最舒服的部分,这也是我觉得这个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因为她和徐又树是真的朋友,因为她俩的部分和原作、和电影主线一点关系都没有。
尤其那句“男人嘛”,印象深刻哈哈。
工具人担当蒋吾,质问林湘之,偷看学籍卡,又一次质问林湘之,意外拉徐又树下水恢复记忆,通知徐又树天文馆要拆了,让徐又树再送林湘之一本日记。
为徐又树做了很多事的好朋友,虽然也能体现友情,但正是因为给这个角色安排了太多事,作为推剧情的工具人属性太明显,整体上相对宋晓楠就显得有些刻意,没有刻画出一个真实的人物。
12.一生的敌人改编得离谱(我甚至不觉得这能扯得上是改编),故事的大方向上我不能认同,男主的人物设定我不能认同,但故事的细节和逻辑都能自圆其说,不是敷衍了事随便拍的感觉,全程伏笔,无论是剧情还是表演,都在暗示观众两个人不一样的关系,铺垫二人的命中注定。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更烦。
拿着改编自友情动漫的噱头当荧光棒,远远地吸引我,然后我追上去,发现它开始和我反向奔赴,朝着另一个方向,努力地跑偏,然后绕了一大圈,告诉我,哈哈,没想到吧。
真的是努力地反向奔赴,让我又累又毫无收获。
不管这是爱情片还是悬疑片,为了我喜欢的原作,为了我想看的友情,我就是选择打1颗星。
电影不叫一周的朋友,我看都不会看。
反转解释了很多我的吐槽和疑惑,但我最大的疑惑还是,电影就叫一周的朋友,我们原著党就得是一生的敌人?
请弟弟妹妹去看的,三张票90块,虽然是下午三点看的,但凌晨三点想起来还是很生气。
首先,开场男主徐又树莫名其妙去和新同学林湘之“做朋友”,这段奠定了烂片基调——林一帅哥,你还是靠脸吃饭吧,你那几句台词真是尬翻全场,我以后对你的演技有防备了。
并且,高中男生对女生穷追不舍,求爱就求爱吧,非说“做朋友”,糊弄谁啊!
让人看了发笑,真是又当鸭子又要立牌坊。
女主林湘之说自己只有七天的记忆,果然很鬼扯啊啊啊,虽然她后面解释了,但一开始观众是完全不知道的。
男主死皮赖脸要和她做朋友……完全不铺垫,只会让人觉得这男的是个无赖,跟踪狂,女主的设定也让人头晕目眩,我看她不应该叫林湘之,叫璃樱殇·安吉丽娜·樱雪羽晗灵的话目标受众会比较接受这个设定。
尬死了……我弟因为这段都跑去拉屎了。
男主坚持要和女主做朋友,每个星期重新认识,然后点题“一周的朋友”……跟写初中作文似的,时刻要在台词里点“一周的朋友”,可女主并不是真的只有一周记忆啊?
用这个做噱头,并且做标题,真的合适吗?
然后一帮人收拾天文教室,出去玩,交朋友,ok……你们果然是复读班,你们聚在一起是有原因的。
还有那个摔倒地咚,我真的咆哮了,反正包场,我咆哮了。
如果他们俩不是一对,就不要设计这种狗血烂俗又没有逻辑的情节!
后面男主捧着女主手说“永远”“等你”的时候我只想给编剧一个大鼻窦,多大人了能不能成熟点……然后新的周一,女主不认识他们了,男主让她看日记,女主疑惑“什么日记啊?
”然后男主就开始发癫发狂。
hello?
她不是每周都会失忆吗?
日记忘看了不行吗?
你不应该习惯了吗?
至于像第一次一样这么情绪激动吗?
太……奇怪了这情节。
后来女主在天台,对男主重复三遍啥话来着,尬得我寒毛倒立,而且男主还昏倒了……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啊……后面开始回忆哈,许洁美女好美丽就是镜头很诡异。
我问导演,她们是怎么找到那么干净的非景区大船的?
四年后林湘之怎么还能找到那么干净的非景区管理的大船?
难道是她们自己有船吗?
我又问导演,两个高中女生不会游泳还敢划船,不带救生衣还敢把船划到湖中心,许洁二臂吧还敢在船上站起来。。
船晃了还敢往前迈步子。。
每一步都像是故意投河……而且许洁落水的镜头太敷衍了,我甚至没看到她踉跄两下,她就已经掉下去了,我:。。。。。。
啊?
后面男主救人,把女主救上来的时候磕到了头,但是emmmm船上那个东西不尖锐啊,而且看起来磕得也不重就撞了一下,怎么能像刺穿了一样的流血……编剧你真的有脑子吗后面男二女二调查男女主,居然直接去翻档案室。
这种东西怎么可能被学生接触……男二居然还把学籍卡拿了出来,编剧有没有上过学,学籍是档案里的东西,丢了就成黑户了,怎么能让学生拿出档案室……and 女二从哪里知道许洁的 莫名其妙然后女主开始娓娓道来了哈 就说上面那段呗 女主也是纯纯大冤种 倒血霉了 什么都没做错被欺负得那么惨。
后面高考结束以后女主坐公交车回家,在公交车上哭得肝肠寸断。
赵今麦,过了……常人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不会哭成那个二臂样子,都快蜷缩在一起,那叫一个痛不欲生,而且都哭成那样同车的人居然半点反应都没有……诡异得像假人一样,狗听了都摇头。
后面的故事没啥了,男主高中的时候明显就是喜欢女主的,但女主那时候不喜欢男主,许洁喜欢男主。
这个设定很瞎,尤其男主恢复记忆后他们那个拥抱,意味不明……结合前面的暧昧片段,合理推测他们会谈恋爱。
无法接受的情节,大冤种许洁is watching you……还有就是女二想好去澳大利亚,却因为男二而放弃不去,这种误导青少年的垃圾桥段还可以再过审吗??
填志愿有多重要,可以这样误导吗??
差不多槽点都在这儿了吧,到此为止吧,成年人了,再看高中生谈恋爱就不礼貌了,这辈子再也不看。
赵今麦,扣10分,林一,扣50分一周的朋友,退钱!!
退钱!!
退钱!!
其实我知道的。
我知道点开就是精致的衬衫领带百褶裙校服,我知道学生各个妆容完整发型比上班族还精致,我知道主角的房间堪比宜家样板间毫无人气,我知道主角团整天正事不干谈情说爱,但是冲着这几张伟大的脸我还是点进去看完了。
虽然校园剧的常见雷点都有,但我至少庆幸是两对CP,不搞三角恋了,这样的话其他我都忍了。
但没想到啊,三角恋藏在最后是吧!?
我承认中学生的圈子特别窄,中学生荷尔蒙无处安放,出色的异性会迎来许多人的青睐,又跟成年以后视为男神女神远观的喜欢不同,是真的情窦初开。
但是校园剧情可以不用死盯着三角恋这一个矛盾点猛拍吧。
拉扯和暧昧不行吗!
永远的“我喜欢你但因为我朋友喜欢你所以我不能喜欢你虽然你也喜欢我何况你也没明说”,我都猜到结局了真的。
但凡徐又树跟人说清楚了,人家许洁也不能死啊,也不知道徐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
而且为什么青春片比悬疑剧还容易噶人???
我整部剧只有一个想法:高三了求你们好好读书。
设定是复读还不用心,我真的梦不了一点。
校园背景就是要学霸才有性张力不接受反驳。
文/梦里诗书作为一部改编电影,《一周的朋友》相较于同名日版原作虽然做出了不小的改动,但电影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接地气,相反无论从剧情还是节奏,这部改编后的新作都让人找不出哪怕一丝的优点,甚至于原作里真挚的情感都变得虚无尴尬了起来。
胡编乱造的狗血,只是浪费了题材,空耗了演员。
《一周的朋友》最早是一部12集日漫动画,剧情是一周便会忘记身边朋友的女主和她朋友们的故事,纯粹治愈的情感是这部作品的亮点核心,而到了日本真人电影版翻拍,电影如很多漫改作品一样,没有能合理的去梳理原作情感,以至于稍显散乱冗长。
面对这样一个其实并不是那么出众,同时也不接地气的故事,改编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然而从这部中国二次回炉的翻拍电影来看,其虽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却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
电影最为明显的问题是在大刀阔斧的改编后,剧情完全无法得到有效的组织。
在电影中人物与人物间的情感铺垫趋近于零,原作本身其实在先天就存在着多人物导致的剧情碎片化,而电影非但没有去在改编中去解决这一问题,相反更加潦草敷衍的人物情感铺垫,使电影失去了原作尚存的细腻情感,变成了一盘散沙。
没有逻辑,也完全无法让人带入情感共鸣,这就造成了明明电影里主人公哭得梨花带雨,观众却觉得坐立难安。
这种让人尴尬的诟病具体举例来说,就例如电影明明将故事的背景放到更加紧张的高中复读时期,希望借此博取观众的共鸣,却要在这个时期里不加思索的塑造一群天天想着交朋友,还会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的学生。
这群学生居然还有时间一起非要跑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还能找到一艘船泛舟湖上?
电影演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并不关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只是在想作为电影的导演编剧,是有多脱离现实生活,才能拍出这样的剧情。
内核上,电影也与原作南辕北辙。
在原作里会忘记身边朋友的女主,她的这一问题只是展开友情波折的契机,而到了这部电影中,其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这一个本无关轻重的问题上,最后所谓的转折也根本谈不上给人带来了多少意外,莫名其妙的校园暴力更是让人倍感生硬。
电影的主题是朋友,是那种当我们成年步入社会后,再难邂逅的珍贵情感,这是原作里最为打动人心的一点,而改编后的电影,却忽视了什么才是这部作品真正该去表达的内核。
以往的改编烂片,往往是原封不动的临摹,以至于最后变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而这部电影的所作所为,则是让人看到了没有灵魂的胡编乱改,同样是东施效颦,以至于将朋友间淳朴的友谊变得面目全非。
前几天跟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一周的朋友》。
这是一部友情题材的青春片。
最初吸引我去观看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男主角林一。
林一是我高中的时候看的一部网剧《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里的男一,他有一米九的个子,光照在他白皙的脸庞,映出他薄薄的嘴唇咧开的治愈的微笑。
白衬衫的干净校服跟他是绝配,他很喜欢将修长的手臂插进裤兜里,这应该满足了广大少女对校园男神的幻想吧。
第二个原因是剧情。
像往常一样,我看完电影都会点开手机里的豆瓣,搜索电影的名字。
目的是为了寻找能与我发生共鸣的人,他们往往会分析比我自己所想的要更好,更贴近我内心的感觉。
这次却不一样,骂烂片的不在少数。
在我看来,《一周的朋友》,虽然爱情线占据很大一部分,但它讲述的最大的一部分还是友情。
看之前我先看了故事梗概,讲的是女主是一个对朋友只有七天记忆的失忆症患者。
她转学来到了一个复读班,想要认真学习备战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
她文静聪明却总是孤独一人,不跟其他的同学做朋友。
但这样的她却吸引了班上的学渣男主的注意。
在男主不断想跟女主做朋友的过程中,他和男二女二发现了女主身患一种特殊的疾病,她对朋友的记忆只有七天。
为了帮助她,他们四个人组成了“末日生存”小队不断为她创造惊喜和属于他们的记忆。
片子到目前为止都非常老套,无非是侠义朋友帮助孤独同学的,最后成为好朋友的戏码。
看到这里我很失望有点生气,片里的演员颜值即使都在线,也最多放成一个b站网剧吧。
但是后面的转折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能在我最无聊的时候,就成了闪光点。
谜团一个个被揭开,失忆的不是女主,而是那个信誓旦旦要帮助别人的男主。
跟女主一样,男主角跟女主是从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毕业班又转到了同样的复读班。
男主,女主和另一个女主以前学校的闺蜜许洁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许洁暗恋男主,因此女主帮助许洁追男主。
于是,他们三个越来越熟,渐渐地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一次,他们相约在湖边划船,许洁打算好了跟男主表白。
然而,两个女生在湖中央划船的时候,许洁发生意外失足落水,男女主都下水救她但是失败了。
最终结果是许洁死了,男主因为在救援过程中,偶然被船沿的铁钩子刮到脑袋,又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导致失忆,醒来之后忘记了所有有关这件事的任何信息。
一切的一切都只留在了女主的脑海里。
她遭受着同学的诋毁,许洁家人的忿恨孤独地度过了她高中的最后两年。
顺势往下就是故事的开头男女主在复读班命运般地再一次相遇。
泪点有两点。
一是许洁的家人看过了许洁的以前写的信,开始接纳理解男女主。
特别是男主在许姐家和她的爸爸妈妈弟弟吃饭那一段,虽然忘记了男主为什么要落泪,但是那一段哭戏很有感染力。
第二点是高考完之后,男主又一次掉进水里,想起了过去的一切。
他照着自己教给女主恢复记忆的写日记方法。
从认识女主角的第一天开始写日记,并且将日记寄给了女主。
这时女主才发现男主从一开始对女主就是一见钟情。
当然不乏有缺点。
第一是女主的这种只限于朋友的、而且只有七天的失忆症让我其实很难有代入感了。
特别是说星期一就会清除对朋友的记忆。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对生命科学不太了解的缘故,身体真的会对一周有记忆吗?
但是鉴于电影是出自漫画改编,对作品的情节的狗血性我是可以多加忍耐的。
第二,电影的各个环节的衔接显得很急促和随便。
拿一个重要的点说说,许洁在湖中央的船上,却想要看在岸上的男主在看什么,结果掉到湖里,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我想这里影片对于配角这条线的处理有点过于草率了。
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狗血,离谱,其实都不是剧目的错。
毕竟是电影又不是现实,有泪点,快乐最重要。
我坐在电影院的座位上真的好痛苦!!!
从始至终!!!
我国市场上的青春片只能这样了吗?
只可以这样了吗?
它的笑点,都很陈旧。
看的时候很明显感受到这个片段是有意为之的笑点,但真的不好笑啊。
拍烂了好吧,笑不出。
里面男主或女主的某些言行,让我觉得非常没有礼貌和脑残。
就,很幼稚,很浮夸。
真的很想打死ta。
男主和他兄弟因为女主的事意见不同打了一架。
你们是不是有病啊……妈的傻逼。
男主对女主的爱情也来得莫名其妙,就他妈的离谱。
男二和女二的爱情也莫名其妙。
编剧是不是有病。
女主和女主朋友溺水那段,2012年教育部防溺水教育真的没做好啊,两个高一学生独自划船到水中央,三人聚餐选择无人湖区。
寒假,寒假,你到湖边野餐我是真的不理解……不应该待家里吃火锅吗 ?
………………这部电影是不是把观众当傻子??
现在的青春片为什么总执着拍很复杂的爱,他们除了爱恋真的没有其他了吗?
真的没有其他可以拍了吗?
我知道,这部电影还想传达友情以及原谅此类这种情感,但,我没感觉。
整部电影给我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很生硬还有狗血。
青春片是不是已经模式化了??
真的要气死,这么个烂片!!!
还有,电影选角,林一和你那个兄弟,你俩真的不适合演高中生,你们长得太成熟了。
我觉得好的电影是让人有共情和思考,看这个电影时我想:什么时候才能放完。
共情一点都没有,男女主哭了,我在座位上笑死(嘲笑) 电影院的我最开始是怀疑加期待,中途骂骂咧咧,最后沉默了。
怎么可以这么垃圾。
1.电影伊始,高考复读班,一个男生不学习,上课睡觉,喜欢拿篮球砸女生脑袋,看见漂亮的转学生就开始写情书死缠烂打追求,这个男主的人设真的没问题吗?
2.本身帮助患病同学的意图是好的,可如果她长的不漂亮,他不喜欢她,还会如此吗?
周遭的同学和老师不闻不问吗?
善良也是有条件的吗……3.事件转折点,那场溺水事件,两个不会游泳的高中女生,到荒无人烟的野湖划船,不穿戴任何救生设备,还在船上站起来走动……这不作死呢么?
甚至为了圆上这个bug,我想了一另一种可怕的结局……后文分享。
(男生受伤之后还要强行下水救人,有这份担当是很好的,但不鼓励盲目的勇敢,有可能会多死一个人啊)4.林湘之说谎的初衷是因为无法面对徐又树的善意和情感,那就说“我们不合适,专心高考”就完了,需要编造一个难度系数这么高的谎言吗?
为了圆这个谎,她一周拒绝他一次,长时间持续打击他,这对病患不更是一种刺激吗?
5.跟《左耳》有点类似,最单纯无辜的那个人死了,给她出馊主意导致她死亡的女生,和喜欢自己闺蜜错付感情、为了看他一眼间接导致她落水的男生,这俩却最终达成和解,甚至还有发展成情侣的可能……不是说现实生活中发生这种意外,这俩人非得老死不相往来,但代入电影前面铺垫那么多的纠结、愧疚、悔恨的情绪,好像主角们需要为这起意外负一定的责任,他俩走到一起许洁还能瞑目不……6.【最重要逻辑bug】一个班不是只有四个人啊,那么多同学,林湘之都得骗吧,都要装着周一不认识大伙儿,这么严重和罕见的病情,同学、老师和学校完全不知道,也不通知家长的……7.纯脑洞,鉴于意外发生的过程,林湘之是唯一目击者,那如果林湘之一开始就喜欢徐又树,误以为许和徐是双向奔赴,故意提出在荒无人烟的野湖划船,借机将她推下水,却意料之外的被拉拽一起跌入湖中,事后又借机转到徐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一系列的巧合和违背常识的操作就解释的通了。
我没看过原作,据说是个漫改,总的来说,电影的画面和配乐是有及格分的,麦麦对于女学生类的角色拿捏依旧精湛,林一 沈月的演技也比印象中好,但剧情属实离谱,配不上电影的拼命宣传。
一周的朋友 (2022)4.72022 / 中国大陆 / 剧情 / 林孝谦 / 赵今麦 林一
冲着麦麦跟林一看的,不觉得狗血,但剧情会有点尬,因为bug有点多,不够合理,完整度也就还可以吧。不太值得去电影院看,演员演技都很自然,麦麦发挥一直不错,林一几个哭戏也挺好俩人CP感也不错~就很心疼麦麦演的林湘之,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在意外中活了下来,却被欺凌,被责骂,得了“幸存者综合症”。最后她在船上一个人躺着的画面真的是戳到我,她可能这辈子都很难放下这件事。结局看起来很好,但不能往下深究,中学时候天真积极,这种伤痛可以通过陪伴得到治愈缓解,步入社会后,这件事迟早会变成雷,这个还是不要分析了,美好停留在学生时代就很好(废话语言一堆堆😂😂)
刚好点,这又来了。内地某些类型片土壤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就是无论哪儿来的,到了这里都能拉低到同一水平线上,前不久《边缘行者》把港式卧底题材拍成了一坨屎,现在又是日漫改青春片+中国台湾导演,到头来还是个狗血青春片的模式。不知道原版故事如何,感觉改编版各种离谱,而且这似乎是一个发生在外星的故事,各方面都跟我们熟悉的青春世界完全不搭,最关键的是,你们班总共就四个人啊。PS,冲着赵今麦、沈月来的,看颜还是不错的,多加一星,下回都找点好片子吧
观看2022年电影《头七》的时候发现2009年也有一部同名电影,观看2022年电影《一周的朋友》的时候得知了2014年同名动画剧集与2017年同名日本电影的存在,观看2022年《你是我的春天》的时候注意到2021年同名韩剧。
片子甚至一星都不值 但万一以后我也去搞这种电影了 我希望大家能起码打两星 毕竟估计还是能赚钱的
去划船一定要穿救生衣,谈恋爱千万不能当舔狗!
为了麦麦,男主起开
花了我十块钱大洋看的这个,一般般吧。两女的一个都不会游泳跑去划船?剧情狗血,只能看看颜值了。看了70分钟跑了,中间有十几分钟还是闭着眼想睡觉。。。
国产翻拍日本电影动漫的就没有不尴尬的,不接地气儿还魔改
码后简评。不小心在片中就猜出了反转,整个故事还是可圈可点的,现在无法狗血早恋堕胎了以后,只能通过青春期的精神创伤来为影片剧情增添一点点真实和现实,只是校园小确幸似乎无法和青春伤痛处在等同频率,因此前半段和后半段还是相对来说有些割裂的,以及几位高中生“太闲”地去治愈朋友,创造美好,却还要以复读高考为背景,多少有点乱来了,漫改终究是跳脱出这个世界的,只能通过青春的面庞去掩盖掉这些了。最后,赵今麦在演感情戏的时候还是有点太硬了,缺少些自然。
我就是觉得剧情还挺新颖的,但是剧情线确实有点乱。不得不说俊男美女的组合真的是太养眼了。好看吗?好看(仅限于演员)
及格 不太难看 也没多好看 沈月和林一的哭戏意外的好啊。。宋晓楠应该是陈小希之后演的最自然状态最好的角色
把动漫改的 只剩下一个设定了…… 有点离谱 但是还行啊 怎么分数那么低的
本来青春片就已经拍烂了,剧情还那么狗血、无聊
改编自日本知名动画,剧情展开上比较稳,反转的也让人泪目,但是免不得国产青春电影的一些缺点,比如台词不接地气、主角团完全脱离学习紧迫感之类……(另外,现男鲜肉的门槛这么低了吗,两位男演员的颜值真的有点太特型了吧…
结构挺好的。
麦麦也救不了
我为大家看烂片2022-018:我有一种强迫症,无论多烂的片,一旦点开了,就必须看完,哪怕两倍速。。。唉,自作孽啊。
主要来看麦麦的🥰豆瓣评分很低,所以我期望值也很低,总得来说是超过我预期很多的。我预期大概就是一部5.5分左右的片,看完之后让我打分可以打到7.5。一周的朋友动漫我大学的时候看的,有七八年了,比较奇怪现在居然在中国改编成了电影。对原著的改编挺合理,比较不足的就是叙事结构不太好,前期比较好,后期解密的时候有点拖沓,如果后半段编排好一点对整体节奏提升会很大。
男女主拍部小甜剧吧
至少比暗恋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