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r.:发火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Temper is the one thing you cant get rid of by losing it.2、什么时候卡朋特成了愤怒歌曲了?
Dr.:closing to you,we are just begun?这些都是充满疯狂和困惑的歌曲。
3、Dr.:讽刺是愤怒的表亲,从现在开始也是不允许的。
4、Boss:你说是你的公寓着火。
Dr.:掩饰是愤怒患者常用的手段。
5、Great,我能先去吐一下吗?
6\宁静的温馨,都积在亲密的希望之礼下,一股奔流不息的暗流,因为上天的眷顾充斥着睿智和爱.7\她对我说的话跟其他女孩没什么区别.不,你潜意识里已经否定了自己.8\Do you knwo"I FEEL PRETTY"?
以特殊的方式治疗藏在内心深处的愤怒和羞辱.治疗师有句话说的挺有道理:有种愤怒,会让人时不时的发火.还有种愤怒,从不发泄,但最后却会杀人.所以适当的宣泄,适当的表达,都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生活.
生活需要适当的宣泄过度的压抑需要得到释放生活需要适当的宣泄过度的压抑需要得到释放生活需要适当的宣泄过度的压抑需要得到释放生活需要适当的宣泄过度的压抑需要得到释放
个人觉得,此片适合许多中国人看,我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的问题,真正释放自己的力量。
那个设计的”医生“很牛b,要是我也可以从事那样工作,也很不错啊不过想想罢了,估计那个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呢
1.优柔寡断,缺失自信心因为心灵扭曲,认为世界充满危险和邪恶,而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对抗,因此对控制和改变周围环境的能力产生怀疑。
久而久之,不断强化的挫折感会严重损毁对事物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2.注意力分散,变得铭感长期压抑导致的泄压手段大多是幻想或者是其它强刺激行为。
导致注意力失焦和活在一种假想状态下。
前者导致注意力低下,后者导致异常的敏感。
3.执行力降低,好高骛远为了使脑子充满更多的假想,人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做白日梦,而在白日梦里轻易使自己的梦想得到满足。
这使得无论从时间和动力上,都会很快失去对执行事物的兴趣。
久而久之活动的能力就会变的很弱。
车厘子/文Temper's the one thing you can't get rid of, by losing it.脾气是一种发了就收不回的东西。
——《愤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20031昨晚去餐厅吃饭,问服务员有没有宝宝椅,服务员很干脆地回答没有。
见我不甘心,服务员解释道,我们一共四张宝宝椅,今天有宴席,还有两张在楼上。
我另找一位美女服务员询问,美女很干脆地回答有,并说片刻便送过来。
果然,片刻之后,美女就将宝宝椅送到。
前服务员这时跑过来,拿出一张意见卡,说:您对我有什么意见,可以写在这张卡上,也可以到前台投诉。
我有点莫名其妙,全过程也就跟前服务员说了一句话,目的也很简单,只是想让孩子有个独立的座椅,以便自己能轻轻松松地吃顿饭而已,怎么就被人误解为恶意了呢?
哈尼说,你应该庆幸他只是叫你投诉,而不是直接往你头上泼火锅汤。
2这位服务员让我想起了我的前任老板。
那时,我不幸小产,跟老板请了两星期病假。
病假虽批准了,但工作还得照做,组稿、写稿、审稿,常常弄到半夜,体力不支,加上小产之后身心俱痛,那两个星期的工作简直比上班还痛苦无穷倍。
同事送稿子来时告诉我,老板某天突然去到我办公室,当着全体同事的面,对着我的办公椅,破口大骂,大意是,我到底还想不想上班了,不上班就不要占着电脑不用,不如给新来的实习生,叨叨叨。
具体原话有多难听,我就不加赘述了,以免有辱诸位视听。
我是问心无愧的。
实情他是知道的,假是他亲口批准的,工作我一项不落照做了。
对着我的空座椅发这么一通火,这是要做给谁看?
休完假后,像没事发生一样继续回去上班,却发现当月工资除去该扣除的,莫名其妙被多扣了500大洋。
我问老板这500扣款有何说法,他说,没有任何说法,我不高兴就扣了。
然后,我辞职了。
这份工作是我梦寐以求,并花费了前半生的努力才最终追求得来的,辞职后,发现那是我一生中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我该做什么呢?
责骂老板无理无情?
跟他对骂一场?
或是演绎得更加受伤一点,像个小白兔一样控诉这个恶意满满的世界?
工作中,我一向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因为是自己一直以来梦想的工作,我一直告诫自己,为了梦想,一切都值得,只要能让我好好工作,我什么都可以不计较。
所以入职初始,老板无端克扣工资,我忍;不签合同不买保险,我忍;无故撤掉我谈下的广告,我忍;不明理由地拿下我邀约的记者的稿件,我忍;全社春游,独独撇下我们这个团队,我忍;我编著的书,他署名,我忍……无可忍。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为什么我这样善良又勤奋的人会受到老板的剥削和压制?
看了电影《愤怒管理》,我懂了。
3《愤怒管理》讲述的就是我的故事。
主人公大卫为了升迁,工作碌碌。
为了讨好老板,替他端茶倒水,做一切琐碎小事,自己的设计成果被老板窃取,他还是忍受着老板的情绪剥削,什么也不说,絮絮叨叨地压抑自己,控制自己。
大卫的心理医生巴迪说:这世上有两种愤怒的人。
一种是外爆型愤怒,一种是内爆型愤怒。
外爆型是那种因为收银员不收他们的优惠券就对收银员大吼大叫的人,内爆型是那个成天默默不说话,最后持枪扫射店里的每一个人的收银员。
你就是那名收银员。
大卫辩解:我应该是躲在冷冻食品区拨报警电话的个人。
无论是外爆型愤怒,还是内爆型愤怒,这两种人在性格上都极为敏感,容易把周围人的微小的动作看做成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前者的表现是拳脚相向暴粗口,发泄完之后就没事。
后者则是每次都把愤怒压抑在心头,表情上会变得扭曲不自然,直到某一天某个导火线导致人格大厦瞬间崩塌,身体犹如脱缰的野马,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外爆型愤怒人格在执行肢体攻击时立即释放了压力,这也就给环境发出了一个信号,环境中的其它个体可以从这个信号中得到信息,在冲突中理解了对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己的不安全感。
但是对于内爆型愤怒人格来说,长期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泄压手段大多是幻想,导致注意力低下,异常敏感,让外人觉得不可捉摸,难以相处,无法理解。
对于一个愤怒型的人来说,人际关系会陷入一边混乱,他的防御攻击和恐惧紧张威胁着周遭环境的每一个个体的安全感。
当一个外爆型愤怒人格遇上一个内爆型愤怒人格的时候,就是我的前任老板和我的相处模式。
4大卫第一次上愤怒管理课时,巴迪问了大卫一个问题:你是谁?
大卫说:我是一家大型宠物用品公司的文书。
巴迪说:我不想知道你的工作,只想知道你是谁?
大卫说:我是个好人,我喜欢打网球。
巴迪说:我不想了解你的爱好,只需告诉我你是谁。
大卫说:那你说我是谁?
巴迪说:你想让别人告诉你你是谁?
巴迪从大卫的吞吞吐吐中大概了解到他的性格弱点和对自我认识的障碍。
工作只是一个身份。
如果换了工作,那么“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
是好人还是坏人,只是自己的一个身份认同,爱好也只是一个看待自己的角度。
我们之所以受苦的根源,都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总是为了迎合别人压抑自己的真心,违背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敢说出自己的愤怒,最后导致失去个人目标和尊严。
我们到底是谁?
又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
张德芬曾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说过:“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
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往内看。
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
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
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难看,让我们心怀怨忿或是心存恐惧。
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
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富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5反思了自己柔弱的根源,就应该直面惨淡的人生,守住目标,并为之抗争到底。
我是从自己的梦想工作辞职了,可我追求梦想的脚步从没停止过,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前任老板回头再找我回去复工时,我“呵呵”两个字回答了他。
至于那位没有拿来宝宝椅,并主动要求我投诉他的服务员,我想他该看看《愤怒管理》了,我真的只是想轻轻松松吃顿饭而已。
刚刚有看完这部片子,总体来说还蛮欢乐的,很喜剧嘛。
从头到尾,戴夫仿佛一直在被陷害,一直是很被动的接受结果,不管是在航班上仿佛与乘务员发生冲突,还是在pub里面撞了服务员还有盲人爷爷冲突的事,本来分明看起来是跟他毫无关系的事,就那么巧合地全给碰上了,并且陷入其中,还有take consequence. 巴迪说 “古日福拉瓦”,在冲动愤怒或者表现情绪的时候心中或口中默念它,以淡化释放情绪,定静,宁神,然后好恢复大脑皮层理性的区域工作。
虽然毫无关联,居然想起了蓬蓬丁满历险记里面的“哈库纳玛塔塔”,简单又快乐,翻译过来就是“别担心”的意思,想来都是一种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反复练习重复经历,养成一种习惯也挺好。
戴夫的第一堂愤怒管理课中,巴迪问了戴夫一个问题:“Who you are”。
戴夫的回答并没有让巴迪满意,同时巴迪从戴夫的犹犹豫豫,吞吞吐吐中大概了解到他的性格弱点,和对我认识的障碍。
这个问题挺好的,上一次碰到它是在看书的时候,书里面就这个问题是这样展开议论的:——“M只是你的名字,一个代号。
”——“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
”——”你的故事很让人同情,不过,这是你的一个身份认同,一个看待自己的角度。
这却不是真正的你。
”——“你狠优秀,但这又是你另外一种的身份认同,也不是真正的你。
”|我告诉你这些是要帮助你认清楚一些事情,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Q1:|我们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财富,权利健康,爱,快乐?
”——“爱,喜悦,和平。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
有一个问题是,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意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
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
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这里说的爱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unconditional love.——“如何才能得到爱、喜悦与和平?
为什么几乎人人落空”——“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Q2:|我们到底是谁?
又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
记住,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
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得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
“——真我)和平爱喜悦)思想情绪身体)角色扮演身份认同[由内圈到外圈电子分布式排列]&&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身份的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性格倾向 X 外在环境 X 各种教育 X 生活事件 X 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 = 人生模式Q3:|怎样找回与身体的连结呢?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
“直接跳到最后:”亲爱的孩子: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
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往内看。
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
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
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难看,让我们心怀怨忿或是心存恐惧。
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
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富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摘自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哈,趁这个机会,又重温了一遍书。
书写的很好,正在读《心想事成》的那本书,想来这些片段,这些练习方法,应有反复反复,重复重复练习、经历,可见奇效。
关心内在的自己,虽然还不知道或者还没有完全发掘内在的自己,倒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课程。
++++++++++++++++++++++++++++++++++++除此之外,巴迪和戴夫去寺庙解决从前的一些事,戴夫在公共场合无法对别人生气,或者产生愤怒情绪,转而对自己的懦弱或者胆怯暗自生气,于是巴迪在一边煽风点火,那个表情好有意思,还有水枪.......GO Go Go的时候两人好有默契啊。
在车水马龙里面,巴迪强迫把车停下来,朗诵诗词,歌唱赞歌,起初是很勉强的样子仿佛牙缝里面挤出的片言只语,后来突然静下来,投入以后,越唱越high,即便身处十分紧要的时候,或者很麻烦的moments,也可以立即停下来,集中精神,思考自己的事,要不唱歌?
巴迪很有趣,他很会观察人,他常常体察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情绪。
他很擅长,后来想到了外教老头,仿佛他们是很相像的一类人,大概是在大学里面跟外教老头交流了太多的想法或者personal problems,然后总能在老头外教那儿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复,或者是建议或者是提议,怎么做会更加合适、恰当等等。
就像戴夫一样,有时候很像是个笨小孩嘛。
虽然整个愤怒治疗过程是有预先安排的,经过大家的努力,确有帮助戴夫克服了一些心理上的障碍或者困难,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和Problems,关心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额,差不多就想到了这么多。
下次想到的时候,再温习下吧。
:-)By EmilyDec.7th, 2011
一部好的电影,能触发人对于自身并由此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价值观的反思。
这部片对我来说既是讽刺又是幽默,但最重要的是,它唤醒了心灵的反省与治愈,它没有心灵猎手中大段大段的台词来告诉人们一些道理,但我从主角的身上,看到了我以及这世界上很多人的缩影:畏首畏尾,优柔寡断。
在我受到的教育中,一个人要善良有修养不给别人添麻烦,有问题总是先想是不是自己没做好,以至于我总是善待了别人,却虐待了自己,处处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生出一些阴暗的想法——虽然我只是想。
一个人,应该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善良而保有自己的原则,才能做真正的自己,善良从来不等于软弱,慈故能勇,真正的善良者,必然也有真正的勇气。
初看觉得蛮有意思的。
全片围绕“愤怒”这一情绪,讲了一个情绪治疗医生设计让一对男女走向结婚的故事。
影片对于人类的愤怒情绪进行了思考,包括愤怒的分类、来源、解决办法。
愤怒分类:外爆型(当时发火)和内爆型(积累发火)愤怒来源:自尊心被侵犯、对现实不满而无能。
解决办法:愤怒不需要消灭,而要懂得以大化小,用生活中的“大方面”的成功来消散“小方面”的愤怒。
看到大家的评论大多是荒唐无厘头,但是我觉得正是这样的夸张,才能十分明确又明显地反映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这代表了现实都市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类人群,万般忍耐的温柔的老好人,其实他们是内心痛苦的抓狂者,也是自卑者。
导演正是想要用那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夸张手法,来告诉这一群人,愤怒和抓狂是不一样的,愤怒有两种,一种是无法控制的,一种是过度控制的。
主人公在小的时候被人欺负嘲笑,却只是忍耐,没有表现出来的反抗和愤怒,正是这样一直压在心里的愤怒,使得他心理上的不健全渐渐地在其成年时凸显出来,并且影响着他的人格,影响着他的工作、生活和感情。
这部电影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毫无看点,有的人说看不下去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处处是看点,看完后深有体会,给我一些启发。
可以看得出,导演是一位关注内心的人,把那些经常被他人甚至是自己忽略的内心情感用带有喜剧效果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部好的电影是能够带给人反思的,这是电影的精髓之处,当然演员的表演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部电影的表演没得说。
故事有意思的
大爱杰克·尼科尔森
没看完,为美女加分
Adam真美。片子嘛~咳。
很多年前看的~不能算顶级喜剧~但是我爱jack Nicholson~
为什么杰克尼科尔森总演这么奇怪的角色...我觉得可能是本色出演
为什么我会点开………美国喜剧简直是侮辱智商
一切的不对劲的事都是为了最后那个谁都猜的到的结果 因为谁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有意思吗有意思吗有意思吗?? 观众只会觉得被欺骗了而已 丝毫没有惊喜!!!
2.5
Adam Sandler一出场,俺就起笑,至结束,面部肌肉抽。。。这孩子真逗PS:这是不同于无厘头式搞笑,靠台词抖包袱的喜剧片~
虽然是爆米花电影,可是每个人物都好可爱,无限正能量~~
一般般,节奏超慢,挑战忍耐神经极限。
虽然亚当桑德勒如此让我没有眼缘,但为了老杰克还是看了。整个故事根本就说不通啊,刚开始男主就莫名其妙被设计了,他并没有愤怒啊!而且老杰克演的这个人到最后更像是婚庆公司的,有点无聊。
长期压抑的愤怒比经常发泄愤怒更可怕,所以要释放压力
哪里是anger management,参加这种课程不把人逼疯才怪。
又是一部美式SB个人主义的片子
桑德勒演的角色愤不愤怒我不知道,前半都好说,看完结尾我可太愤怒了,巴不得拿把枪把丫们全毙了
电影再好笑结局再完美也拯救不了烂老头
还以为会是个卢瑟人生故事。。想想adam戏路就这花头。。。我想太多了
看得昏睡过去好几回,努了好几把劲儿才看完,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