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的精神家园既然本片是涉及灵魂的,那么我认为必须从精神世界中找到影片的意义。
家本来是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快乐的地方,所以每个人希望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不断打拼,为了在家里享受自我。
家人在家里应该是最放松的,卸下白天在社会职场上的伪装,坦诚的面对家人和自己。
在家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孤僻、热情、自闭、自信你是什么样的在家里就是什么样。
这是我们最后的地方,在现实中受委屈的时候总是想躲在家里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家或许是我们最后的根据地。
而当我们奋斗几十年终于有了一个家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家竟不属于我们,这里还住在一个权威。
这个权威用威胁恐吓让家里的成员闭嘴,让家里的成员相互担心却不敢有一丝的表达。
家人为了成员的安危竟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谁也不许提,谁也不能提,于是达成一种共谋。
谁破坏了共谋谁就会毁掉这一切,久而久之,那个最先说出事实的孩子被认为“早上行为怪异”。
大家似乎遗忘了,睡着了,生活在梦中。
而这个所谓的安全,这个所谓的太平,这个所谓的家的根基竟然建立在谎言和恐吓之上。
于是家的意义就消失了,每个人在地狱里,死和活着没有区别,活着的标志就是醒了,死就继续沉睡。
上一个家庭为沉睡付出了代价,但是勇敢的丽莎却没有沿袭这个悲剧。
丽莎每天都醒着,她不堪骚扰,她没有屈服,试图揭开这一切的真相。
这让我想起柏拉图的洞喻。
我一直没有了解洞喻的意义,我认为我醒着就可以了,别人沉睡让他们继续睡吧!
而丽莎看到了十字架和圣经,如果说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逍遥的话,那么十字架和圣经意味着不顾一切的拯救。
丽莎并没有跟随家人一起出去,而是返身回到那个家,去帮助那个小女孩。
影片中有两个片段让我觉得悲哀。
第一个场景是丽莎拿着受害者各种物件充满希望的呼召大家一起来抗争的时候,竟没有得到回应。
最终结局是美好的,大家出来了共同打败了恶魔。
但是现实中的呢?
多少人在呐喊,多少人在受难而我们置若罔闻?
似乎我们不吃血馒头了,不落井下石了就是进步了。
很多人并没有等到,仍独处在汽车里,等着恶魔的汽车发动。
第二个场景是丽莎问她的弟弟罗比的时候,罗比很清醒地回答他早就知道了,是魔鬼告诉他的。
这孩子超乎的平静,他没有恐惧害怕继续打着游戏。
他的天真消失了,因为他跟魔鬼交了朋友。
也许开始是害怕屈服,也许是魔鬼用谎言安慰了,也许是孩子想用善良打动魔鬼与他交朋友能改变命运,但是结果是丝毫没有用。
于是孩子消失了,天真没有了,犹如我们现在的孩子,塞满了不该他们塞的东西,像个大人一样戴着五道杠爱看新闻联播官腔十足。
家,早已不是家,我们每天重复着,被谎言和恐吓威胁着,没有成长,没有明天,继续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什么都不知道,这样我就是安全了,这样我的家人也安全了。
于是我们就这么活着,丽莎被砍了头,我们继续谈论着新闻娱乐打着游戏,似乎没有丽莎这个人。
其实很简单,要么我们燃烧,要么魔鬼去燃烧。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丽莎,也可能是睡着的家人。
我给了两星。
一星给这种一日劫类型片,本片的一日劫模式为地缚灵。
一星给本片的创新之处:主视角聚焦在鬼魂而不是生人。
本片除了一开始就直奔主题,点破循环的优良节奏之外,其余全是一泡污。
既不恐怖,也不悬疑。
反派来历老套,被打败的过程模棱两可,结局自然也极为老套。
在一开始直奔主题的流畅节奏之后,情节推进过慢,拉拉杂杂没完,实在不爽利。
像这种一开始就点明主题的片子一旦后续节奏跟不上,那是相当之难看。
1.在创意枯竭的今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独孤的大宅子,宅子外面的迷雾,让人不自然的想起了孤岛惊魂,这让很多肤浅的观众第一时间就揶揄它是一个抄袭品/复制品。
但这种嘲弄不过是嘲笑者在卖弄见识广博罢了,其实恰恰映衬了他们无底的浅薄。
因为道理很简单:谁规定孤宅迷雾+死人的创意就必须永远属于孤岛惊魂?!
因为附身绝不是一个拙劣的仿制品,与此相反,他只是很有意味的和孤岛惊魂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明确的告诉观众:主角的家庭已经死了。
这部电影的卖点根本不在于这里。
那么悬念又在哪里?
2:深赋东方哲学意味的恐怖故事这部电影和以往一惊一乍的欧美风格鬼故事完全不同,也远胜过那些构思简单的廉价日本恐怖片,可以说,作为一个恐怖电影老观众的我,自龙婆外,已经很少有影片让我如此倍感窒息了,这部电影全篇布局异常诡异,但仔细思量起来,却发现这些诡异的故事,全部是东方关于阴间的传统认识。
比如中国人认为,死人总在重复生前最后做的事情。
比如吊死鬼不断在上吊地点上吊一样,主人公一家以及被杀的小女孩也始终是在重复死亡前一天最后做的事情。
同理东方人认为死人总是在他死前的亡地徘徊,这篇故事的亡魂也全部离不开这间房子。
3:明暗主线交相辉映,光阑交错却毫无破绽这部电影的名字:附身。
就是全剧最大的悬念,也是本剧最富内涵也是最深刻的主旨。
也正因为此,也是让绝大多数肤浅的观众沦为2比只给本片6分的原因。
全剧译名是附身,可是开篇太久也没有一点情节让人觉得剧情和附身有关,但等结局落幕,附身两个恰到好处的深入人心,让人倍感命名不虚,这才是本剧的高明之处。
之所以附身始终不见,恰恰是编剧布局谋篇的玄奇所在,本剧一开始看似是孤岛惊魂的复制,但其实这只是编剧煞有介事的虚晃一枪,顿时无数2比观众中标翻身落马,大呼上当,但其实关节根本不在此,因为前面说过,女主人公很早就说自己和全家都死了,那么问题其实就显而易见了,为什么只有她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而他的家人却浑然不觉?
而她的结局又会是怎么样?
正当大家为此苦苦思索时,编剧又瞬间给了观众们当头一击。
那就是鬼宅怪客的到来。
他的到来合情合理,他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但瞬间就致我们于最深的两难之中:主人公全家已经死了,荒宅则给了他们幻觉中的永生,能永远和慈祥的家人在一起,不是很幸福的事吗?
为什么要拆穿一切呢?
拆穿一切所谓惩恶扬善的大团圆结局恰恰是本篇无法解构的最大的悖论,因为这种结局本身就等于主人公全家的烟消云散。
但是恰恰本篇的剧情是异常紧凑的,它根本不给观众们犹豫一下的时间,很快剧情继续推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他根本不给你喘息的时间,同时也明确无误的展示着真实(注意真实这2个字)的不可抗拒性。
并且很快就毫无保留的告诉大家,之所以女主人公率先觉醒,是因为她被活人通灵了,现实的女孩向她寻救,从此,明暗的主线全面展开,剧情开始流出水面。
明线:女主人公觉醒,发现家人被困在宅子里,但父慈母爱,同时她明白自己已经死了,即想改变现状,发现事实真相,又舍不得慈爱的家人。
暗线:现实的女孩搬进了豪宅,发现父亲的性情大变,她和母亲想救回父亲,开始探索房间的秘密,无意间她发现了死去主人公的遗物,并发现了古宅的秘密,和女主人公通灵,唤醒了主人公,开始不断用通灵的方法呼唤她,试图让她帮助自己。
直到明暗双线展开,附身的含义在浮出水面。
4:全篇具是心理悬念,与视觉恐怖无关。
本篇的镜头语言是大师级的,全篇丝毫没有喘气的空间,更别提去上什么厕所,但从头到尾,结果看不到丝毫血腥的场面,即便是罪孽的魔鬼和被附身的父亲,也只是靠演技吃饭。
简单说了这么些,本篇堪称10年来恐怖电影唯一佳作,不看甚是可惜!
刚看到豆瓣6.5分其实我是拒绝的,毕竟豆瓣打分一向是我的观影指南,如果低于7分我基本都会忽略不看,今天不知哪来的冥冥中的指引(好吧给我装会x),刚好就在大B站看了,看到最后一家人分享丽莎的礼物,甚至都有点小感动了可能很多人看了半天不知道在鬼扯什么,但是如果你刚好看过经典的那部《恐怖游轮》,或是也刚好被那部烧脑的国产《神探》给蹂躏过,那么这部《附身》就绝对是再次给你观感带来惊喜的一部佳作,以下略有剧透,慎入它不像恐怖游轮那样到了中段才开始讲述重复发生的场景,而是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女主角丽莎已经因为重复过这样的日子都不耐烦了,每天都同样的对话和三餐似乎很多观众已经开始打哈欠了,千万不要着急,其实这都是在为之后的剧情作铺垫,只是导演比较擅长细腻的手法,类似闪灵那种,不过比闪灵已经够快了。
之后不断出现声响,1点14分就会醒来,黑洞洞的房间,吹黑管有共鸣,洗衣机后面的暗门(鬼妈妈乱入),神秘的录像带,都在告诉丽莎这其中有问题,不得不说导演把丽莎的性格刻画得很棒,一直执着的寻找真相,不服输的精神,如果不是这样的性格很难推动剧情发展,好吧扯远了,因为这次误打误撞,引发起了大魔王的注意(可能这里还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他怎么冒出来的,慢慢来后面会解释)直接上门威胁她,好好地配合他,像她家人一样永远活在幻觉里,不然后果很严重!
不过这肯定吓不到丽莎,她再次试图逃跑,虽然失败了不过起码能和奥利维亚再次联系上,第一次奥利维亚真身的出现让丽莎找到了相册集和关键的红色暗门钥匙,这里可以把剧情串联起来了,原来从1953年起发生了很多小孩失踪案件,至今凶手逍遥法为,一直找寻不到失踪小孩的尸体,因为这次知道的太多,弟弟口中的那个不存在的埃德加,其实一直就是大魔王,不得不再次现身警告丽莎,你知道的太多了!
直接放个大招吓唬她,你不是最珍惜你的家人吗?
你再不停止调查我就让她们全死你面前!
可是wuli丽莎不会轻易狗带的,刚好奥利维亚再次召唤让她成功附身,因为奥利维亚真的遇到麻烦,这时有一个细节丽莎看到报纸,知道她一家在1985年已经死了,奥利维亚这是这个屋子的新主人,她们还活着,同样是一家四口,可是悲剧马上又要上演了,她爸爸已经被附身了,所以说这么名字很贴切,整部电影都是围绕附身展开剧情;这次附身被打断之后,丽莎的父亲温柔的寒暄,估计给了丽莎莫大的勇气,她决定继续寻找真相!
既然接触到死去人的东西能发生时空交错,那么顺着这个逻辑,丽莎用第一个死去女孩的戒指也成功见到了她,发现她再重复的逃跑,未曾觉醒,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死了,出了那么多鬼却没有一个出来去和埃德加对抗,基本都被埃德加困在梦境里面(后面剧情里那些架子上的玻璃瓶里),以为自己还活着拼命的逃脱,殊不知已经物是人非几十载了。
丽莎是唯一一个一直在反抗的鬼,已经感染到很多鬼(好别扭)了,她也决定要帮助所有和她一样的鬼、尤其是人,因为奥维利亚她还活着,起码还能补救,于是立马附身去提醒她母亲,可惜埃德加已经掌控整个家庭,就像他之前一直控制丽莎的家庭那样,丽莎急于呼救,被弹出奥利维亚的身体,因为据说鬼是出不了她死亡的那个地方,对于丽莎和埃德加都是平等的,所以埃德加每次都是在车库实施犯罪,他也对出去的人没辙这时妈妈也被她刺激后觉醒了,原来一直找不到的衣服是妈妈藏起来准备逃跑用的,之前一直说的火花塞不见了也是被附身的爸爸藏起来,防止为了她们半夜逃跑,果然埃德加还是更狠一些,所以他们还是死在了逃跑前一天晚上。
接着她唤醒了爸爸,终于现在一家子可以离开了,不过丽莎知道她的使命还没完成,必须留下,感觉她真的成长了许多,已经不再惧怕埃德加了!
埃德加也气急败坏,给我们看他原来小时候就是个小变态了,不但杀了他的父母,相册所有的失踪案都是他所为,那些小孩都被他带到车库里杀害再焚烧,毁尸灭迹从没被发现,直到1983年终于死了,变成鬼了,出不了门还是阻止不了他的变态,还要祸害搬来他屋里的丽莎一家,附到她父亲身上,杀光全家,这里有个镜头出现一柜子他收集的这些小蝴蝶(呕·····),估计是就比喻他把杀人当做了收藏艺术品,同时他还把受害人的新闻报道收藏起来,有空细细品味·····不要问我怎么知道这么详细,现在他有了奥利维亚一家,丽莎一家走了也无所谓了,立马展开杀人计划,把奥维利亚一家绑架到车上,想再次制造惨案,在这个时候,丽莎和埃德加,过去和现在,奥利维亚爸爸和埃德加不停切换,如果不太仔细看估计这里已经晕了·····只要记住他们是共同体,过去和现在是重叠的,就能理解,电影里埃德加点题的那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是在暗示观众,人物、时间虽然变了,可是一样的惨剧还在继续······这时丽莎做了最关键的一步,把所有死去还困住的灵魂都召唤在一起,所以说团结才是力量啊,他们都合体了看埃德加再恐怖凶残也没用了,1点14分,在电影里反复出现,最后也作出解释,埃德加都习惯在1点14作案,最后一幕雨中的较量可以不说了,就是在等大部队集合来个完爆啊不得不说,这个结局真是大爱啊,过那么多重复的一天,终于翻篇了,无论死去的还是活着的都有个美好的明天了总之,完成度这么高的作品在豆瓣才打6.5分,真的可惜,实在不该被隐没,感谢我大B站给我这个机会来写第一次豆瓣长篇影评完结撒花·
这样的悬疑恐怖片还是比较反套路的。
刚开始电影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女主角是个八十年代的16岁女生,她发现自己和父母弟弟被困在了自己16岁生日的前一天,一天过完后睡一觉醒来又回到这一天。
但是,她的父母弟弟并没有察觉异常。
于是,她开始在家里探寻这个谜团,她发现了一个似乎非常邪恶的人,名字叫埃德加。
她还终于发现自己已经死了,而这座房子被另外的一家四口住着,于是她开始了拯救自己,拯救这座房子或者的人的勇敢行动。
一般的悬疑恐怖电影,是一家四口搬进新的住宅,然后发现这座房子里仍然存在的鬼魂。
而这部电影反其道而行之,主角直接设定为这座房子里的鬼魂,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这部电影没有恐怖游轮表现的那么直白,但是故事逻辑和严密性是接近恐怖游轮级别的,毕竟是异次元杀阵的导演。
因为表现上的力度欠缺一点,加上拍成了没有恐怖镜头的恐怖片类型,限制了这部悬疑电影剧本的发挥。
电影胖胖的女主是上世纪80年代的Lisa,她弟弟玩上世纪的老游戏,她自己听上世纪流行乐,她家用最老式的录像带录影,这些都是导演一开始就想给你的一个暗示就是女主不是现代人。
还有一个一直跟她联系的Olivia,Olivia是现代人,所以家里东西是现代的家具和电器。
而电影背后的剧情看点其实是Olivia主动求助于鬼魂Lisa来拯救自己一家,从Olivia的视角来解读电影剧情:2013年就是现在,Olivia一家人搬进了这个闹鬼房子,她发现了一个上世纪的Lisa死后留下来的项链,然后就是这个项链让Olivia的生活以及主角Lisa鬼魂日复一日的生活产生了变化,因为有了这个信物,她俩可以产生人与鬼魂的交流。
首先Olivia根据项链上Lisa这个名字搜索了关于房子以前的新闻报道,发现了一连串杀人事件(其中自然包括1985年Lisa一家被父亲杀害),然后Olivia意识到自己父亲的变化是历史的重演!
同时某天晚上,Olivia带上项链回到房间时候,惊奇的发现被子里躺着一个人,她用手摸着被子尝试说出Lisa的全名,然后被子里的人消失了(电影里是以被子里的Lisa视角),这是第一次两人产生交流。
第二天Olivia开始联系Lisa的冤魂,她把搜集的报纸塞在了地板下面,晚上躺在床上希望Lisa再出现时候能看到,果然在睡觉时候突然发现Lisa直接出现在床前了,于是立马抓住Lisa,让她找地板下面的报纸集。
然后又一天晚上,她直接在镜子里看到了Lisa,而Lisa也惊讶地摸了她一下然后直接附到了Olivia身体上!
Lisa因此来到了已经走进新时代很久的现实世界(这里她被IPAD相册这个高科技产品吸引了几秒),然后Lisa发现打印机上是Olivia搜集的报纸,确认了自己一家已经在很多年前挂了,而自己父亲就是凶手。
同时,Olivia知道Lisa可以附身自己后干脆在IPAD里录下来自己求助的话,希望Lisa下一次附身自己时候可以看到。
Lisa这时候则得到了第一个受害者的戒指,所以同样她看得到了第一个受害者女孩,而这个女孩自然是更早以前的人,她发现女孩在拼命逃离这个房子而同样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Lisa终于明白自己这些鬼魂已经出不去了,只有现实中Olivia一家可以逃掉,于是尝试再一次附身到Olivia身上警告她离开房子,她用黑管吹出了长笛的音调,成功附身到吹长笛的Olivia,来到了现实后,立马找笔在Olivia胳膊上写“离开房子”,然后发现了IPAD的视频(这里有个细节,Olivia留下的字条写着按下播放键,Lisa看了下IPAD没找到按键,然后才试着在触屏上戳了一下,毕竟她自己还是在用复读机的年代),Lisa冲下楼立马让Olivia母亲带孩子离开这栋房子,无奈被老鬼侵占的父亲继续蒙骗Olivia母亲,于是Lisa只有跑到地牢里面找到所有受害者信物,尝试联系所有冤魂一起攻击老鬼,但是被老鬼抓住,用乙醚弄晕(也就是被老鬼上身的父亲把被Lisa上身的Olivia弄晕了)然后老鬼故技重施,Olivia(Lisa还附身在上面)和她妈咪还有妹妹被她父亲下药迷住,绑在车里准备用毒气憋死,父亲就在正要杀掉他们全家时候,Lisa从乙醚里醒了过来,然后所有冤魂出现,消灭了附在Olivia父亲身上的老鬼,Lisa告诉了Olivia父亲一切,回到Olivia房间,对着镜子里Olivia的脸说“你一定要幸福哦”,之后上床睡觉,等待着Lisa的是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世界,而Olivia第二天会醒来,回到自己美好的生活。
结局给了一个抒情描写,Lisa居然意识还在,见到了家人,来到了第二天的生日,当她惊喜地问她爹外面是什么时候,他爹说所有想要的都在,其实就说明Lisa上天堂了。
关于这个老鬼的情况,他是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这个坑爹玩意小时候就用乙醚弄死了他爹妈,然后觉得太寂寞于是到处放倒小女生带回家里地窖活活烧死,然后让冤魂自以为还活着囚禁在房子里陪他,第一个死的是1958年的那个小美女弗朗西斯。
后来老玩意死了自己也变成鬼魂禁锢在房子里,附身在搬进来的住户身上害死全家,然后继续困住更多冤魂,其中1985年,老鬼附身在Lisa她爹身上害死了Lisa全家,Lisa全家也从那一天开始日复一日困在了死后第二天,直到2013年Olivia搬进这里,摸到了Lisa的项链,Lisa开始醒过来。
总结来看,按照普通的恐怖电影剧情,Olivia才是经典恐怖片女主角的位置:一个小女生跟爹娘搬到鬼屋住,她爹被附身伤害她家人,于是她谷歌到了房子的历史,然后联系冤魂帮她解围,然后Happy Ending......但是编剧导演却从这个“冤魂”的视角入手,没告诉你她是冤魂,就从一个女孩重复过相同一天这么一个悬念开始,用不知情的冤魂视角讲述现实中Olivia的故事。
而在Lisa身上发生的故事,就是电影流程,实际上是受现实的Olivia影响的产物,所以初看会觉得没有逻辑可言,但是全篇实际上非常严谨而且充满细节暗示。
本片一开始永远无法到达的十六岁生日的小女孩与毫无察觉的家人,乍看像是是个科幻题材,结果发现是个鬼故事还似曾相识。
说到底只是对小岛惊魂的重复。
突然想到初中时在《科幻世界》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是说有个人被囚禁在时空监狱中,不断重复某一天的生活,最后这个人终于忍受不了这种无止尽的循环往复选择了自杀。
没什么联系,就是在看片时突然想到而已。
看过这么多循环题材的电影,附身有自己的一种特色,结合了西方传统恐怖元素,鬼屋和犯罪杀人、怨灵。
从一个变态杀人狂开始衍生出后续附身杀人案,每天家人都重复着一样的生活,其实是已经都死了,罪犯就是被附身的父亲,从一个家庭衍生出很多的家庭,类似的情节,类似的故事,最终一起手刃仇人!
结合了家庭情感观念,这点是欧美恐怖中很常见的元素。
就像影片里的小女孩,刚开始发现生活像上好的发条一样,每天与家人同样的对话,吃同样的饭菜,她受不了了。
努力改变,直到发现坏人,面对威胁她不屈不亢,大胆的与邪恶势力做斗争,最后拯救了家人和同样被困在房子里的灵魂。
其实生活也是这样的。
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
直到有一天突然意识到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你会反抗会挣扎,可是有人会跟你说不要试图改变现状,现在很好,改变的话会丧失现在的一切“美好”,于是有的人胆怯了,还继续过着同样的机械似的生活。
但是有的人不一样,他们努力的改变现状,不屈服不投降,最后冲了出去,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美好,这一辈子或许这样,就是值得的了。
还可以,就是这房子的主人是个杀人狂,喜欢收集杀的人的东西在一个瓶子里,杀人是用地下室的火炉焚烧,1983年死了1984女主一家搬来,女主爸爸被杀人狂附身,在女主生日前天晚上杀了全家,而在现代有一家人住在这个房子里,那家人的大女儿发现爸爸的不对劲(被附身了)通过女主生前的项链link到了女主,并通过吹黑笛等老联系达到附身 来对抗杀人魔……希望女主救她...最后女主拉了一大堆被杀人魔杀死的人的灵魂k.o.了杀人魔
倒不吓人(好吧主要我确实不怕恐怖片),剧本写得很符合三幕剧的规则,基本看着情节的起承转合我都能大概推测出演到了多少分钟了。创意OK,拍得太无聊了,阳光小美女长大后为毛演技下降这么多!只剩下瞪眼睛一个选项了。ps.小Edgar(叫这个名字真不是因为爱伦坡么!)好有戏的感觉!
三星半吧
很一般。。。想给孩子看的
有点轮回的感觉,还好吧
7分。开始以为是《土拨鼠之日》,然后变成了《小岛惊魂》。能从片子里看到很多同类电影的桥段。不过本片比较出彩的地方是女主在中段就明白自己是鬼魂了,而且还和未来遭遇同样磨难的女孩一起努力拯救未来,这点拍得不错。而家庭其他成员早知道不断轮回这个设计也让我很喜欢。算是值得一看吧~~
佳作,不知道为什么分数这么低。一点都不比潜伏招魂之流差。
创意不错,有点乱
idea比较新,一个已死的鬼魂反过来帮助活人杀死鬼魂。剧情上一些地方不太通顺还需仔细打磨
看完才想起来我是跟着心慌方的导演作品列表追到这部影片的,一部超级超级典型的美式恐怖片大杂烩,小岛惊魂+土拔鼠之日+康涅狄格闹鬼事件+等等等等,轻松治愈阳光温暖的结局更是在影片一半时就能猜出来,剧情偷懒,镜头语言不错。
2星半.感觉..胸的位置..太上面了..
7.5分。从鬼的视角讲述附身故事还算新颖,有点闷也是真的。
不愧是拍过心慌方的导演,低成本却把剧情玩出花来了,制作和表演如果能再精致些就好了。
看得很困
小成本电影值得学习的一部电影,分数应该在三星半到四星之间,剧本设置不错,有新意,但是发展不好,故事的节奏点个人认为设置的有问题,这是惋惜的地方ps:又断断续续看了一遍,里面有好多启发的东西,拍的不错
附身的是主角,被附身的就是的酱油,三星半
居然是happy ending 不信服
我真的不明白这么好的电影 完全不输小岛惊魂的电影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无论是电影的故事,还是正能量,还是表现手法,完全是值得5星了丽萨是个让人非常喜欢的女孩
点子其实挺好,可拍出来的效果明显欠缺火候,而且这种简单粗暴的惊悚手法也就能忽悠一下小孩子。
此类电影看得多了没感觉,看完就算别去多想经不起推敲的
虽然我的透透看一半就无聊的睡觉了,但我还是挺喜欢这个片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