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编剧太变态了,整个故事透漏着不合情理没有逻辑,一会人物无私的可怕,像萌萌、翠翠。
一看就是无比虚假的牵强的赋予人物人性的美,简直是美的令人发指。
再说长天,演员长的太对不起观众不说,一会儿人前人5人6的,一会儿又是对翠翠感情上无情的抛弃,人物差冷雪松十万八千里呢。
简直不知道编剧要表达什么。
最可恨的是,冷雪松的结局,写的真是混账,看完大结局,就想是吃了一锅加了碱面开水煮白菜不说,临吃最后一口还吃到一个苍蝇!!
编剧太脑残!!
>
过段日子,就要真正的踏入这个社会,到城的另一边,开始新的生活。
另一半城,没有回忆,也没有故事。
等待我的不知道是腥风血雨,还是遍布的泥泞和荆棘。
就要离开的时候,才知道,这里渐渐生长了我的归属和依赖。
这部剧,也许就是对校园的一种祭奠,怪不得看的时候,眼睛总是湿湿的,一种沉甸在心头。
这部剧拍的非常不错,有现在的很多梗,也有那个年代的情怀,每个人物的设置也不错,各自的故事设置的也也挺好,有时候还挺有讽刺意味的,例如大男主赵长天,基本是最正面的角色了,可是一开篇就干出了酒后乱性的事,让一个女孩怀孕生了女儿,平时还伟光正的不断教育别人,当然刘翠翠也是个倔强的人,两个女人都不错,但我确实更喜欢初萌,萌萌太可爱太善良了,又有智慧又会做人,对待男友的前女友,做的太完美了,可惜最后的结局赵长天回到了老家,和刘翠翠相视一笑了,想想都替初萌觉得不值,她值得更好的。
自然也很好,我真的觉得她和李阔非常合适,那种两个人相处时的火花,太有趣了,而且他们之间的距离感很少,基本平等,根本没有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的感觉,而且李阔拒绝她的理由永远是不想耽误她,而不是不喜欢她,讨厌她,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吕卫兵纯粹就是时代的产物了,基本是个反面角色,所有不好的事情在他身上都能找到,时刻要进行阶级斗争。
六哥这个角色也很经典,基本没有大名,大家都叫他韩老六,有妻有子,可能是全班年纪最大的人,我发现其实吕卫兵和六哥都对陶自然抱有好感,所以后面陶自然才能耍着六哥玩。
徐文丽,一个写诗写疯了的人,都说她有多清高,我不喜欢她,一个为了诗歌发表就能牺牲自己陪男人睡觉的人,当然最后要感谢钉子,没有他的努力,徐文丽早就该被人唾弃了,毕竟那个年代,女孩失身还是大事,还有徐文丽真的很虚荣,不会要说这是文人的通病吧,为了虚荣假装自己见到了偶像,假装自己生病逃避比赛,偷穿陶自然的新鞋,难怪陶自然针对她,我都想针对她。
钉子也可怜啊,他喜欢徐文丽,可惜人家只拿他当弟弟,最后和冷雪松好上了。
但是冷雪松为什么要安排他被火烧伤呢,他一开始出现是一个花花公子的形象,后面为了写他其实是一个好人,有了诸多美化,但是也不用把他写成那样啊,当然我相信冷雪松路见不平一定会拔刀相助,问题是这样徐文丽和冷雪松就太苦了。
总之,这部剧真的非常好,很好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我喜欢,时不时还看看
花了3天时间,没日没夜地把38集电视剧《雪花那个飘》看完了,感慨颇深。
作为一名同样是中文系的学生来说,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中文系的原初模样,影片中的课堂让我想到了大学里的几位名师的影子,课堂教学和现在的我们还是有些相似的。
我不想就情节来说这部片,而是以人物,也就是这第一届高考的那几朵雪花,来看那些年的冬天,那些为了赢得春天到来而积蓄力量的雪花们,那些在新旧交替时代迎风傲然飘飞的雪花。
赵长天,男一号,身材中等,体格健朗,够爷们,知青一名。
在凤凰屯与翠翠的感情,算是清纯而美丽的。
在77级中文系班级中担任体委一职,能充分调动班级体得积极性,经常充当冲突的协调者。
因公车窃贼一案,赵长天与同班同学经济系教授女儿初萌相恋,得到教授的赏识,建议其改读经济,长天对初萌关怀备至,宽容相待。
尽管因为翠翠的事儿闹了些别扭,最终还是走在一起了。
刘翠翠,凤凰屯唯一只凤凰,相当淳朴善良美丽的姑娘,深深爱着赵长天,在凤凰屯两人以夫妇相称,互相鼓励参加高考。
77年高考赴考时,因长天旧病复发,背着长天参加考试,结果却倒在高考大门前,错失了那年的高考,应她的真情真意支持了长天,长天背负着两人的希望顺理成章地考上了宁州师范学院。
那时翠翠已经怀上了长天的孩子,也许是怕影响长天备考,一直瞒着他,坚强地一个人把孩子生下。
尽管期间,她曾经去找过长天,但长天质问孩子是谁的时候,她始终否认了,也许是为了让长天安心读书吧。
尽管翠翠依然爱着长天,但她看到初萌与长天已经在一起,深深地祝福他们,自己扛起生活的重担,并且坚强地在第二年78年考上了宁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偷偷带着孩子,翠翠一边照顾着孩子,一边艰苦地学习,并且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后来,孩子的事瞒不住,被学校发现,最终翠翠退学了。
不得已嫁给了曹老二,又回到了凤凰屯。
她是个积极进取的姑娘,她毅然决然地再度参加高考,最终考上了另外一所大学,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徐文丽,77级中文系学习委员,青年诗人。
这部作品写的就是她如何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青年诗人的历程。
爱诗的文丽,深情地朗诵着每一首诗,用心写着每一首诗。
在朗诵比赛中,终于冲破内心对强者的恐惧,以她饱含感情的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感动了在座的各位,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也更加坚定和自信。
她的长诗《致远方》花了她三个多月的心血最终完成,但发稿上却受到了阻碍,诗情杂志社的恶男潘家栋,想以发稿为筹码想侵占文丽,幸而有真情真义的钉子同学鼎力相帮,再最危险的时候,解救了文丽,帮助她在《黄河诗人》杂志上发表了这部大作,全校同学都聆听了她的《致远方》,徐文丽,真正成为了一名青年诗人。
陶自然,77级中文系文娱骨干。
文革期间,年少无知的她成为了打倒李阔老师的红卫兵之一,并且当年的一推,造成了李阔终身残废。
她对李阔由逃避到赎罪到恋上,情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自然敢爱敢恨,非常有个性,与李阔老师的一笑泯恩仇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学院还就此展开了辩论会,大多数同学和老师是支持这两位师生恋的,为自然的敢爱敢恨所感动,衷心地祝福他们。
然而,李阔老师却不愿如此拖累了自然,选择了离开,虽然多次被执着的陶自然找到,但李阔老师还是想尽办法地离开了。
或许刚开始,我被陶自然感动了,被她勇敢追求自己爱情的信念和决心所感动着,但是到后来的拼命追踪李老师,影响了老师的正常生活,我感到陶自然的自私,感情毕竟是两个人的,如果李阔老师始终不愿意接受这份感情,这样追求着实令人恐怖。
冷雪松,77级中文系同学。
古道热肠,军人的儿子。
虽然刚开始公子哥的脾气让人觉得有些讨厌,但他热心地帮自然找李阔老师,坦诚地帮班级同学要来了看电影的机会,总是班级活动的先锋人物,大胆而浪漫地追求徐文丽,追求真爱,勇敢地为救火而毁容……这个人物是在电视剧发展中一步一步地完善充实起来的。
韩老六,77级中文系学生,农村教师,有些劣根性还保存着,譬如送礼啊,一条筋啊。
但是他也是可爱的,他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即使穷得只能穿花裤衩也要跑完长跑,为班级争光。
他精心地照顾小鸭子,还靠那些鸭子生了财,致了富。
他古文学得特别好,心中存着学生,花了三年的心血校对了《说文解字》,用心将其普及,精神和功力都值得赞扬。
丁学武,小名钉子,77级中文系学生,个小年龄小,但人小鬼大,观察能力特别强,啥边毛的事儿都能扯上。
刚开始确实是不懂事,凡事都和人参合,但钉子最终还是长大咯,成熟成长起来了。
钉子是很可爱的。
整部片看下来,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口头禅“麦麦撒撒”,太可爱了哈哈。
初萌,77级中文系学生,文娱委员。
麦麦撒撒的,长得漂亮,公主脾气,文娱突出,自编自导舞蹈一出,对爱情挺忠贞专一,该有的嫉妒和耍脾气都有了,就差没看出是中文系的。
石捧玉,77级中文系班长。
看到她第一次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就觉得她长得很漂亮,还有一脸的干部相,干练,理性,能为集体着想,凡事从大局着手,确实是一名很不错的班长。
……还有许多,不一一介绍了。
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外加音乐感人,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
这些人物就像一朵朵雪花,漫天绽放飞舞着,装点着天空,为下一个春天积蓄着力量,奋斗着青春。
“有些过往的岁月,我们不曾经历,却不会忘记!
”
很少为题名而发愁,多半是任意为之,因为我相信内容大于形式可以继续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即使在万恶的旧社会,至少也应博得有思想者的认同。
这一次着实费了点时间,主要在动作和人物面孔交叉更替的眼前,无从取舍哪一幕,究竟是动作刺激了面孔的泪和笑,还是丰满的表情能够占据感官世界的制高点。
在频繁更迭的幕布里,闪过了诗人的影子。
艺术创造者徐文丽一直说诗人要有诗人的情怀,于是就本着提升本文艺术力的目的,引用了发表诗歌致远方的同名,以期实现目的。
题外话:非常不苟同艺术创造者徐文丽的另一句话“痛苦出诗人、愤怒出诗人”,因为痛苦和愤怒在社会压力巨大的今天,对青少年的身体和精神都不利,那么一个身体和精神欠佳的人士怎能撑起坚强的明天,怎能成为祖国信任的脊梁,做到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如果不是为了明天,不是为了祖国、不是为了自己健康快乐、这样的诗人,有又何意义?
另一名艺术创造者北岛,曾经写下: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是人,就应该七情六欲,是人,就应该身体和灵魂不分家。
是人,就应该功过参半,是人,就应该比畜生做的稍微好一点。
所以,快乐和幸福同样可以产生诗人,只是也许这些诗人没有用绚丽多情的文字来告知生命的样子,而是通过无需渲染的文字或是日子。
38集里,由于不才与编剧老师阅历和境界的差异,造成对几处情节的困惑,不说,如鲠在喉,说了,如有不妥,还请诸位雅量海涵。
之一,居然那个时代也有潜规则,居然会发生在文坛,居然没有发成功在雪花那个飘。
第一个居然,我相信文化的传承,相信科学的基因,因此这一辈的现象在上一辈那里得到验证和投射,无可厚非,也不应大惊小怪,毕竟也都是文化人,也都是大学生,专业有差别,理想差不多。
那用了居然,是一种愤怒,是对真善美原来离我们很远的一种宣泄,同样是一种理解,是对贫富差距拉大,利益集团结盟等现状的发生机理愈发深刻的同情。
第二个居然,党中央大力倡导文化体制改革的今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曾经的文坛地位如此之高,有貌美如花、才艺双馨的老师甘愿献身,忆往昔,不敢对号入座。
此处略去几百字,以观后效。
第三个居然,我就不懂了。
嫦娥都上天了,咋还那么保守呢?
是为了和整局的步调一致,而是为了氛围的纯洁善良,还是德高一尺,魔高一寸的价值观使然,还是为了给钉子对姐的依恋有个强有力的载体。
不管怎样,徐文丽同学保护住了身体,再次,表示深深的祝贺和不懂。
没有GPRS,也没有机器猫的锁定装置,依然没有阻碍钉子想找到徐文丽就能找到徐文丽的本领,也许真爱真的可以扭转时空,那就向真爱鞠躬吧。
鞠躬!
谈到徐文丽,那就多吐吐。
一个饱满的人物,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物。
比如,性格测试用三四个词来总结徐同学,该如何选择。
我感觉大家都会用有才、虚荣或类似的词汇。
也的确如此,这就引申出一个可怕的命题,是不是传承会垄断这个社会。
徐文丽的父亲是诗人,受迫害的诗人,母亲谈诗色变,还有弟弟和妹妹,家庭被迫从城市迁往农村。
那么,徐文丽奋发图强的原动力,究竟是虚荣,还是要实现诗人的梦想不得而知。
当然,这两点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徐文丽考上了大学。
徐文丽的故事就围绕一个主题,诗。
形散意不散。
从开场的自我介绍的即兴诗歌,到终了的你是我的眼睛,有诗的地方就有精彩,有诗的地方掌声不断。
你有一双眼睛左眼是长庚 右眼是启明我的世界里没有黑暗 黑暗中你就是我的眼睛越过迢迢银汉 我听得见 你飘飘渺渺的召唤站在天涯的尽头 你的凝望让我砰然心动 牵着你的手 跟着你走你的眼睛是我永远的光明挺有意境,配合着冷雪松的鬼丈夫造型,(请冷老师见谅,此处这样表达。
只因我盼望你会彻底恢复,回到你深情款款娓娓道来追捕电影的场面,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你不会怪我。
)再一次升华了爱情。
说过,有诗的地方,就有掌声。
比如,诗歌朗诵比赛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真情实感比刻意挤出来的表情更有生命力和持久力。
再比如,致远方的广播朗诵,同学们坐在草地上,安静祥和单纯轻松地听着这首诗,多少暴力色情,多少愤怒忧伤,都会融化在那一幕,融化在徐文丽为梦想的追逐中去。
徐文丽的感情桥段设计也很精彩,与钉子的同学深情,关爱之情。
与潘家栋的斗智斗勇。
与冷雪松的渐行渐近。
不知不觉,把文丽的诗人情怀和现实生活的虚荣所迫交织,矛盾,冲突。
慢慢由冷雪松由点连成面,悄然成画。
一幅牡丹,傲人。
惑之二,翠翠和萌萌,还有长天。
本剧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责任展开。
居然有翠翠这样的女孩,居然有萌萌这样的女孩,居然有长天这样的男人待续
全篇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一个没有缺点的好人。
把自己的本色都演绎的淋漓尽致。
只是男女主人公没有办法幸福的在一起,真的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赵长天全身都有主角的光环,在别人的事情上勇敢正义,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但是在自己的事情上却婆婆妈妈 ,有当时社会的无奈,但是更多的却是没有责任和担当的表现。
刘翠翠有女性所有的优点,温婉贤惠,坚韧不拔……身上的那种勇敢,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隐忍……
“难道一定要过那长矛的一关,才能见证百分之百的真诚吗?
”这句引用自刘墉老师的《爱何必百分百》一书里提到的观点,这也是我看完《雪花那个飘》最大的意难平。
勇敢、真诚、浪漫、帅气、有担当的官二代冷雪松是不配拥有徐文丽的,他需要经过大火的考验,生死的角逐,甚至是悲惨的下半生,才能得到徐文丽的情感动容,并为他撰下真挚的悲歌——你有一双眼睛左眼是长庚 右眼是启明我的世界里没有黑暗黑暗中你是我的眼睛越过迢迢银汉我听得见你缥缥缈缈的召唤站在天涯的尽头你的凝望让我怦然心动牵着你的手 跟着你走你的眼睛是我永远的光明而这个美丽、个性、仗义、有才情的徐文丽,也不配拥有冷雪松的爱,需要她无条件的接受一个轻则毁容,重则甚至瘫痪的丈夫,才能洗刷干净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所塑造出来的这样一个虚荣、尖酸,甚至为了出名想过出卖身体的穷丫头徐文丽。
冷雪松与徐文丽的爱情结局,都需要经历“长矛”的一关,才能见证他们是真正虔诚的“教徒”。
甚至好像不这样安排,而是让他们就这样顺顺当当的才子配佳人的走到了一起,冷雪松大概率会被徐文丽视为花花公子,而徐文丽也会被其他人视为贪慕钱财。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直面生死,才能见证真爱呢?
这也是我看本剧最大的意难平。
而另外要评价这部剧,当然绕不开本剧的男女主角赵长天和刘翠翠,以及初萌三人的情感纠葛。
在这段感情里,可能是我不够伟大吧,因此我个人无法理解刘翠翠的行为。
不理解在三:其一,为什么要自作主张隐瞒事实真相?
即使是在赵长天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下,都不告诉他那天晚上旅馆发生的事情,后续也一直隐瞒孩子是赵长天的这一事实。
凭一己之力,让赵长天处于不仁不义不认妻女之地。
其二,为什么总是过于逞强,明明没有金刚钻,但偏要揽这瓷器活儿?
后续也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纠葛发生。
有人夸刘翠翠是真正活着的人,还引用她的那句台词——“我刘翠翠活得起就立得住”。
可是她“活得起立得住”了吗?
没有吧。
带孩子这事儿是赵长天用了妹妹的钱买了一辆新自行车给她用,她才能每天能回去看孩子;生病这事儿是赵长天和初萌家的钱让她安心养病和做手术;再后面孩子因为没有户口的问题,她好像还逼不得已一样嫁给了一直心疼她爱她的曹二哥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至少这三件事,都是别人帮她摆平的吧,她怎么就“活得起立得住”了呢?
其三,后续太过自私根本不考虑丈夫孩子。
先不说和曹二哥结婚但不领结婚证,是为了自己好出尔反尔考大学做准备这事儿,就她为了考大学不过问自己亲生女儿这一点来看,我并不认为刘翠翠是一个好母亲。
可能有人会说,女人凭什么就要为了孩子而活着,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啊。
这话没错,女人当然要有自己的人生,但这一切应该是建立在不影响孩子的情况下吧?
刘翠翠本来就没有能力照顾孩子,她擅作主张生了下来,那不用负责的吗?
孩子何其无辜?
换言之,如果我是刘翠翠,我一定不会生下这个孩子。
因为我心里也像刘翠翠一样清楚,知道赵长天对我只是感恩,而不是爱情,他不会应诺而娶我,再加上我有大学梦,在那落后的社会人们不会瞧得起一个未婚先孕的女性,再加上我也没有能力养孩子,那么我会偷偷打掉这个孩子,然后再开始我的新生活。
不过好在曹二哥确实是一个好人,即使刘翠翠执意要考大学,不管自己女儿的死活,但他这个继父也一直把花儿当成自己的亲生闺女,要不然年幼的花儿很可能会面临一个可怕的“鬼父”。
再说有人认为,刘翠翠对赵长天上大学这件事有莫大的恩德,先是背他去赶考,再是拿枪拼命都要让舅舅帮赵长天过审。
是,这确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这不能抵消她因为自己所谓的为了赵长天好不影响他上大学而隐瞒了一切,所对自己,对女儿,对赵长天,甚至对初萌带来的伤害。
这个女主角,我夸不下去。
在他们三人(加上曹二哥算是四人了)的这段感情里,我只心疼初萌。
好好的一个女孩子,换一个人爱不好吗?
为什么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只能说,主角光环还是太过强大了,可是赵长天他不配。
首先我想说,我深深的被感动了,那个年代思想虽然首禁锢,可是,人们都是那么的单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又是那么的真诚,不要跟我说,这只是电视剧,这是假的,我宁愿相信,曾经,某时,某地,曾经真实的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有过这样一群人。
剧中一个个人物,都很鲜活,也很真实,没有什么好人坏人之说,有的只是命运的安排。
……还有好多话要说,改天有心情的吧,得去学习了,为我的生活。
我现在也要成为一群人中的一个,加油!
晚饭又在路边餐馆解决温饱问题,原来每次这个店里的电视经常播放的一些电视购物的节目,经常看得我食欲大减。
今晚过去一看,在放电视剧,名字叫《北风那个飘》,感觉听耳熟也挺舒服的,画面挺干净的,没一会儿看到了“史班长”——张译,又增添了对这部剧的好感。
趁着吃饭的功夫接着看了会儿,知道了是一部讲述知青的故事的剧,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马上决定赶紧吃完饭,回办公室上网查查这部剧的评价。
这一查发现自己对于这部剧的感觉是对的:知青、1977年、恢复高考、众多曲折的人物命运故事,这些一下子把我的兴趣激了起来。
熟悉共和国当代史的人都明白,那段悲催的历史对于知青意味着什么,知情上山下乡里面有多少让人悲愤的故事。
一代人整整给浪费了,当时的他们看不到希望,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是值得同情的,同时也可以想象当他们听说高考恢复时,那种激动甚至疯狂的心情。
这部剧的故事就从村子里的知青听说高考恢复开始的。
片子一开始的故事很紧张同时又很有趣,凤凰屯的知青发现自己村子里的《基督山伯爵》被马家屯的知青给偷了,这个消息在凤凰屯知青里立刻炸了锅。
在那个禁锢的年代,这种事情就好像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80年代的大学生宿舍的一本《花花公子》被另外一个宿舍的同学给偷走了,那还了得,直接抄家伙就奔到马家屯火拼去了。
那边也不示弱,说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大家都这么寂寞。
按说下面就应该抄家伙就干了,没想到好玩的一幕出现了,大家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用毛主席诗词先“文斗”了起来,毛主席诗词满天飞。
看到这儿的时候,感觉编剧挺牛的,在紧张的时刻加入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不像《阳光灿烂的日子》或者《血色浪漫》里面,两方交锋,板砖乱飞(但这种很直接很刺激,带劲)。
大家毕竟是知识青年嘛,怎么也是半个文化人啊。
但毕竟没有彻底执行老人家的指示,毛说“要文斗不要武斗”,他们是“要文斗,不行的话,接着武斗”,诗词对着对着,火药味很浓了,接着就干了起来(我怀疑是因为一方没词可对了,觉得马上要丢人了,于是就干了起来)。
这时,村头的大喇叭响起了,还没听到说什么,两帮人就不干了(这里有点儿假,你们知道要说什么啊,怎么就停下了)。
等听到:从今天起,恢复高考。
这时两帮人都沸腾了,像疯了一样奔到村委会给家人打电话。
说实话,我看到这里,小小的伤怀了一番,不容易啊,不容易啊,当一帮人的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他们仅有的快乐就是能吃饱肚子时候,他们看了命运的转机,会多么疯狂。
向知青致敬,同时也向小平同志致敬!
看到这里,按下暂停,成文一篇,献给此剧!
刘翠翠到底怎么想的啊,。
高考前的时候,人家问她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她不说,好,那你是怕耽误人家的复习。
人家考中了又问她,他说不是,那好,那是因为怕耽误人家,怕配不上人家。
后来自己也考进师范了,还不说。
现在不说,难道非要等张译跟别人产生了感情,结了婚,再告诉他吗?
难道含辛茹苦的自己养孩子,是为了到老了才说,然后让人家后悔一辈子?
这是诚心折磨别人呢吧,是不是有点心理变态啊。
这片子整体看下来还行,就是这点嗝应人的。
我妈看得特起劲。
后来就越看越没爱了。。只喜欢翠翠以及 李阔和陶自然
从不看电视的我 最近在家和爸妈一起看了这部剧 本以为是部新剧 直到倒数第二集刘翠翠去高考的画面出现才发现我以前偶然看到过这个剧情 已经是八年前的剧了 上大学以后很少去读历史方面的书 仅仅是对七八十年代的事情 了解的都很少很少 从剧中能感受得到那个年代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对梦想的执着 对情感的迷茫和追寻 相比起我们每天窝在宿舍 窝在小小的校区里 差的不止一点半点 看着大结局大家毕业各自奔向未来 不禁感叹 我的大学时光也马上要结束了啊
李阔和陶自然,翠翠,钉子。
演技都很好。但剧情硬伤太多。
文丽!翠翠!
我总是喜欢那个年代大学生穿着灰扑扑的外套意气风发的样子。
干嘛干嘛,最后又见刘翠翠干嘛,背着萌萌搞奸情啊!
那个韩老六跑起来的样子 简直绝了
一部好的电视剧 要求 涵盖内容广泛 矛盾突出 人物特点鲜明 意义深远 发人深思 而且拍摄集数不多不少 正好 这部片子都达到了
我们不曾了解父辈们心中的曲折与沧桑,等我们也到而立之年,才明白了世事的无常,和生命之于时代的轻如鸿毛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回忆
剧本真糙啊。。。不过说到群戏,在我心里,大概是没人能比过249了。ps:其实我是喜欢李阔老师的:)
转换场景都是大白幕一闪,太不走心了吧。
大结局大家都毕业了,我们也是
辽宁台在播,看了点,挺好的,比甜蜜暴击,极光之恋什么点太多了。没想到都是十年前的电视剧了。
和家人看。。
你有一双眼睛 左眼是长庚 右眼是启明我的世界里没有黑暗黑暗中你是我的眼睛越过遥远的银河我听得见你飘飘渺渺的召唤站在天涯的尽头 你的凝望使我怦然心动牵着你的手 你的眼睛就是我的尽头
师生恋不可以,结婚生子的老六被推举去追未婚女青年?这是什么三观?
青春,短暂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