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多慎】新版的阴阳我颇为期待,不仅仅是扎堆的演技派演员,更多的是出于对KP组合的乔丹皮尔抱着欣赏的态度。
KP组合在喜剧中心带来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节目,一度在各大网站和弹幕中被誉为,演什么像什么,完全百分百融入角色。
当我看到第三集的时候,忍不住想做一个细节挖掘。
第三集叫回放,黑人单身母亲妮娜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独自离开家乡前往远方。
故事开始的时候,妮娜自己说,自己什么都没带,也没人资助,孤身一人离开家乡。
这里面甚至都没有提及妮娜的丈夫,当然,妮娜多次重复,我们母子相依为命,看样子,妮娜离开故乡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
母子二人前往大学的路上,车窗上的露珠,显示他们很早就动身前往。
当我看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疑问,警官拉斯基,是从什么时候注意到这对母子?
回看的时候,在第一个场景,妮娜第一次发现摄像机可以回溯时间的时候,就告诉了我们一切:
儿子无奈看着妮娜的老摄像机的时候,窗外,警官的车缓缓驶入。
而作为本片中法治的代表,警官拉斯基,一出场,左边是一把左轮手枪,右边是电击枪。
他拉开小咖啡馆的大门,面对服务员说到,今日不同,今天是吃鸡的好日子。
异于常日的安排,警官拉斯基。
与此同时,妮娜的第一次与警官拉斯基的命运线纠缠,就产生在一次番茄酱意外中。
儿子无意中挤出的番茄酱,竟如同射穿胸膛的伤口。
这一声番茄酱带来的命运线的交织,延续了妮娜的整个后半辈子,就像没回开头说的那样,在光影之间,在善恶科学魔法之间,在阴阳之间。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一次番茄酱引发的关注,竟然让警察拉斯基和母子的命运交织。
警官拉斯基虽然走进小咖啡馆的时候,瞟到妮娜母子坐在窗边,并没有多加注意。
然而儿子不小心挤番茄酱溅到身上,竟引来了杀身之祸。
起初看完,我不禁奇怪。
妮娜自己供述,说自己养活自己,养大了儿子,直到送儿子去大学,都未曾回过家乡踏进去一步。
她孤身一人,这个曾经被妮娜父亲持有的老摄像机,又从何而来呢?
接下来,发生了三条命运线:1.妮娜在拍摄儿子入学前的纪念片时,面对不小心将蕃茄酱挤到身上的儿子,在擦拭过程中不小心按到回放键,回到【妮娜录儿子入学纪念片】的时刻。
2.妮娜感觉很疑惑,以为只是一种精神恍惚上的既视感。
随着和儿子一起上车后,儿子玩笑【录下车上妮娜的影像】,结果被尾随的拉斯基警官拦住,冷漠的态度和轻蔑的口吻激怒了儿子,在儿子和警官争执的过程中,惊慌的妮娜不小心按到摄像机的回放键,又重新回到了他们【录下车上妮娜的影像】的时刻。
车上儿子录下妮娜惊慌的样子。
3.回到几分钟前【录下车上妮娜的影像】的时刻后,感到极度费解和不舒服的妮娜执意要求儿子停车,下车打算理清思绪的时候。
尾随而来的拉斯基警官在一次次漠视儿子的请求后,举起了【电击枪】。
妮娜慌乱中按下摄像机的回放键,又重新回到了他们在小咖啡馆的时刻(【妮娜录儿子入学纪念片】)。
莱斯基第一次举枪选择的电击枪。
再次回到小咖啡馆的妮娜,彻底明白了一件事情,她无意间,按下老旧录像机上的倒带键,竟然回溯了时间!
而回溯时间的主要因素就是,警官拉斯基的一次次尾随骚扰。
而下定决心要从时间不断轮回的过程中跳出来,妮娜开起车,准备在前往学校的路上绕路,绕过警察拉斯基。
妮娜劝说儿子,来到汽车旅馆,想和儿子吃点零食看看节目渡过这一天,甚至妮娜还用上了回溯时间,来显示自己猜对彩票号码,劝说儿子留下,明日再去大学报到。
然而拉斯基的敲门声和毫无道理的问询,惹恼了儿子,也又让妮娜再一次崩溃,她看到警官拉斯基第二次拿出电击枪将儿子砸在破碎的玻璃上的时候,按下了倒带键,回到了最初【妮娜录儿子入学纪念片】那一刻。
如果说阴阳之间有魔界,善恶之间无界限,光影之间有缝隙,母爱可能是穿透这所有的力量。
妮娜决定,主动结交警官拉斯基,希冀可以放过母子二人。
她颤抖的上前打招呼,然而拉斯基以”我持有武器巡逻时期无法握手“拒绝了妮娜的主动示好。
”我巡逻时持有武器无法握手“妮娜坚持不放弃的和拉斯基聊起了家常,诉说自己的辛苦时。
拉斯基说”我见过很多你这样的人。
“”你儿子去那个学校?
那个黑人学校啊。
“妮娜忍了又忍,她主动问起拉斯基的家庭,然而一反常态的,拉斯基首先说亲戚的时候停顿了一下,感情上表现出很平常淡漠的样子,随着妮娜问你的妻子的时候。
拉斯基愣住了。
”我妻子?
“”你的戒指,警官,你手上戴着戒指。
“拉斯基的表情像是回想,又想是在编造些什么把这段瞒混过去。
”哦哦,我妻子。
“不难看出,拉斯基警官的家庭生活并不如意,在妮娜一再提及孩子的时候,拉斯基并没有共情,显然对孩子这个话题无感。
唯一触动到他的,是很可能已经离去的妻子。
无论如何,这段交流并没有打动拉斯基,在离开咖啡馆的时候,被质问”你怎么能拥有一辆沃尔沃“,在离开咖啡馆的时候,停车场上,被逼至崩溃的妮娜,终于忍不住大喊出了本片的精髓。
”凭什么我不能拥有?
我的孩子不能上大学?
我必须要有证明,去证明我应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这一次,拉斯基警官拿出的不是电击枪,而是左轮手枪。
儿子应声倒地,胸口上的伤口重演了番茄酱的位置。
妮娜痛苦的在停尸间里,按下了倒带键。
时光回到了前往大学的路口。
earlysville这个地名不仅是妮娜的老家更意味深长。
妮娜崩溃的停下车,和儿子倾诉了所有。
儿子相信母亲说的一切,表示,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寻求家人的帮助,【回家】。
听从儿子的建议,妮娜开下了公路,前往故乡-EarlysVille.故事到这里,其实我觉得不免有些落入俗套,一个白人精英主义的垃圾警察,一次次无限回刷存档点的伟大母亲,一个和母亲相依为命相信有神奇回放录像机的儿子。
来到家乡时,舅舅表示妮娜这么多年,甚至父亲的葬礼都没有回来,即使父亲表示妮娜是他最骄傲的孩子。
而妮娜也跟儿子说,自己的两个哥哥就死在不远的街区,自己除了头也不回的离开,就只能死在这里。
而接待了妮娜的舅舅,在妮娜的求助下,就这样相信了妮娜所说的一切。
虽然很老套,但舅舅说的几句话也点名了现实,他所在的街区,妮娜的故乡,如今人丁稀少,大多是黑人居住,而舅舅的老婆和女儿都纷纷离开,甚至可以从墙上的照片看出,舅舅的孩子是个白皮肤的小孩。
妮娜背后墙上的孩子照片。
整个街区的环境其实可以从舅舅房间中,导演特意放置的海报等看出来。
抗击暴力的标志。
虽然被遮挡住,但仍能猜出含义的标语,底下放着很多宣传小册子样的东西。
而舅舅接待妮娜后,习惯性的看向窗外的动作,加上妮娜两个哥哥的死亡。
看似平静的小区里,到底曾经或至今,弥漫着什么气氛不言而喻。
相信妮娜的舅舅带着母子二人,从当年父亲工作过的一条下水道小路前往大学,可以绕过主要街区,前往大学门口。
明明是一件正当入学的事情,如今却因为一次次的阻挠,让母子二人担惊受怕的走过漫长的黑暗隧道。
然而来到大学正门后,这的确是一所黑人人群占大多数的大学,门口的镜头,让我不由得联想起了集中营。
有一次尾随来的拉斯基警官直接掏出左轮要求妮娜母子停下。
这一次,拉斯基不仅自己前来,还带上了四个后援。
几个后援不由分说,掏出手枪面对妮娜。
但是这一次,不是妮娜的老摄像机在面对他们,是所有人一起。
妮娜喊出很多人的心声:“不,警官,不,不是我,而是你,过界了!
你越过了警官的边界,越过了道德的底线!
我今天就是要让我的儿子,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走进大学!
谁也不能阻止我这样做!
“让一个坚强的女人顶着枪口呐喊出,与坐在前车盖上的人,都一样。
明明是自己应有的权利,可以活的抬头挺胸,活的正气凌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以堂堂正正的拥有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利。
但是,为什么就是一次次的要被拉斯基这样的人阻拦?
随着众人的目光,拉斯基的后援胆怯的退缩了,拉斯基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也只好打道回府。
妮娜终究让自己的儿子进入了大学,甚至若干年后,儿子结婚有了个可爱的女儿。
坚持了十年的妮娜。
结尾儿子劝说母亲放下摄像机,随后摄像机也因为孙女而被摔碎。
面对离开家门去买冰淇淋的儿子,妮娜微微扯出的笑容迅速的消融,她知道,拥抱过去,重回家庭,再一次团结起来,他们的确对抗了一些东西,但是,她内心明白,有些东西永远不是回溯可以抹去的,有些东西根深蒂固在人的心中,那里才产生魔物。
最后响起了一声,警笛声。
---看到最后,我不禁回溯了影片,影片中当儿子第一次被射杀的时候,妮娜在停尸间外有一段幻想,她变老了,看着儿子带着两个孩子快乐的玩耍。
老去的妮娜仍然手持着摄像机,她平静的看着孩子们在公园玩耍吹着气泡。
我不禁觉得,这段幻想很有可能并不是妮娜对儿子的期望幻想,更像是一种隐喻。
幻想里,孙子孙女在吹气泡,孙女戳破一个气泡的声音异常巨大,而孙子拿着泡泡枪对准儿子的时候,儿子故意做出(逗孩子的)中枪倒下的样子。
这一切与其说是一种幻想,我更觉得是一种对妮娜结局的暗示。
结尾摄像机摔碎了,很有可能失去了作用无法回溯,而独自离开住宅的儿子关上门后,外面仍然响起了警笛声。
幻想里,孙女戳破气泡的那声巨响,气泡的破碎,更加隐含最终儿子可能还是逝去的结局,而幻想中孙子对儿子的射击,更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可能。
在妮娜眼中抱着孩子的儿子。
结尾妮娜眼中的恐惧和紧紧攥住孙女手的动作,更加说明,这一切,可能都无法抵挡悲剧结局。
而她在大学门外的呐喊,包括儿子进学校的时刻,都像是一场徒劳,即使拥抱了过去,拥有了家人团结起来,十年不间断的拿着摄像机,也许命运的交织缠绕,最终还是收束在一起。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第一集的喜剧人,在台上干巴巴的说出段子,在台下殷切的诉说:我不想说些无聊的段子,我更希望通过喜剧让人们心中明白一种内核,这种内核不应被忽视。
然而他们可能最终,都变成了爱迪俱乐部,墙纸上的一员。
如此明显的政治正确令人作呕,看了几集便无法往下继续的。
高分的朋友们大概看得关于此类脑洞剧集少了,其实以前的美剧里有更多经典,里面没有藏着这个多的政治正确时,一切都还很美丽,不会为了这点去牺牲剧集的质量。
而这部剧的私货更不用多提了,迫不及待的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的东西砸到观众脸上。
借助新颖的形式,让人错乱,把对形式的喜欢变成对价值观的喜欢。
只是鉴于前三集给出的一个评价。
即使能够看出编剧是用心的,但是给出了这样一个成果,依然不能给出一个同情分。
剧本可能想要引申或者表达出一些和人性,和社会,和宿命论有关系的观点。
但是,作为一个观众我仍然想说,任何一部有深意的影视剧都不应该忘掉自己的身份――影视剧首先要承担起愉悦观众的作用,其次才是表达观点。
不管一个故事的立意有多么深远,有多么“普渡众生”,如果这是一个不够好看的故事,它仍然是一个失败的作品。
(当然了,这是非常私人的一个想法。
)而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噱头远远超过其他东西。
而只能靠噱头吸引观众的剧,同样是很失败的。
第一个故事,算是一个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新意的故事吧。
但是在完善这个脑洞的过程中,真的是诚意不足。
这个讲喜剧人的故事,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他讲出来的段子不管戏里的观众有没有笑,我都是同样的一种心情――尴尬。
后来我的理解是,这个喜剧人并不是通过“编排”周围的人来获得某种感同身受的喜剧技能,而仅仅是通过牺牲周围的人和所谓的“魔鬼”达成了某种交易――只要他讲的是周围人的故事,即使再没有意思,魔鬼也强行让人觉得有意思(最后气哄哄的女朋友也被逗笑了emmm,这里我确实有点想笑)这样的设计造成的结果就只有一个,作为真正观众的我们没有共鸣啊。
我在看一个尴尬的人逗一群人尴尬的笑,这到底有什么意思???
一个不受同情的主角最后消失了,这好像也不是值得回味的事吧。
so,第一个故事就带着点蜜汁氛围得讲完了第二个故事,很俗套,要说脑洞完全谈不上,多少电影都是这么个路数,预言灾难的梗国产恐怖片都快用烂了吧。
这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男主的行为逻辑给零分。
说实话,他如果完全没想过要给别人听那个匣子我都能接受。
结果是给别人听了,一个怀疑他有病,一个觉得是巧合,然后他就放弃了,就自己鬼鬼祟祟,神神叨叨了?!
这样的安排,我觉得编剧的思维才古怪而至于第三个故事,这个有关于深思种族歧视的故事,应该是挺能引起人思考的一集。
所以说,就算脑洞撞之前的韩剧《耀眼》都罢了,毕竟是一个走心的故事,就不要求天马行空什么的了。
但至少要把这个故事的基调引导到歧视上吧?
可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开头有这个苗头,结尾靠到了这个主题,然而中间大部分时间都严重跑偏!
这个白人警察在中间有几次的行为当中,都是给出了非常合理的理由的(当然不是开枪合理,而是调查合理)。
当然,这里可能想要表达的是对黑人公民过分执行。
但是!
这对黑人母子在处事过程中真是轮着不正常啊,不是儿子表现的很偏执,就是妈妈表现的很偏执。
尤其是最后一次儿子中枪那次,母亲的行为有严重的故意使场面白热化的意图啊!
这个故事可能不是很新颖的故事,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触动的故事。
可是由于编剧笔下的母子行为怪诞,我真的是憋了好大一口气才在最后几分钟情绪代入了(说实话,我真的是很容易被代入的观众了,我这么觉得)被好几篇文章强退了之后来看的,目前真心感觉失望。
不过听说老版确实别开生面,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资源
第三集我认为是目前最佳,立意简单直观。
黑人平权。
几个点很明显。
警察说黑人学校时的态度、对黑人开沃尔沃车的质疑、影片中的反暴力海报尤其是结尾的对峙戏码,黑白分明。
看似正常的同处在统一时空下,但深深的种族歧视犹如梦魇一般如影随形,无论是影片中采取的逃避、妥协、个体反抗都无法真正改变命运,只有放下内部矛盾,团结一致对外,才是唯一出路。
而其中的上大学又是在明示这一切抗争都是为了学习。
学习提升自身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尾又提示,虽然已过了10年,但是警笛声代表的种族歧视和强权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气氛、表演、立意的表达清晰完整。
值得四星。
新剧就是一坨屎,喜剧人跟飞机俩集还可以, 种族歧视开始都是垃圾,被害妄想症的一集,扯犊子的外星人?
莫名其妙简直,在我眼里这部比起黑镜差远了,一堆人好评,评分真是虚高,国外拍的就是一坨屎也能7星,真是服气了。
烂就是烂,美剧看的不少,有的剧烂的早有的剧烂的晚,这个字数够了吗除了喜剧人和飞机其他烂除了喜剧人和飞机其他烂除了喜剧人和飞机其他烂重要的说三次。
说起神剧,不得不提的便是《黑镜》了,从第一季的开播就被直接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神剧,脑洞出奇的大,靠着每集40分钟,一集一个故事,短小,精悍以及神转折,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该剧成为了众人膜拜的科幻神剧,一直到如今的第四季依旧如此其实这部神剧并不是开山鼻祖,而且还借鉴了真正称之为神剧的鼻祖,它便是1959年的《迷离空间》,一共出了五季由于时间过于久远,豆瓣上面标记看过的人也不足1000,但是正是这部剧才有了后来的更多的经典作品
当时的《迷离空间》制作上比较粗糙,但是内容却绝不含糊,题材囊括了科幻,惊悚,恐怖,温情.......其中的脑洞和神转折超出常人思维导演罗德.瑟琳是一个天才,他构思出来的故事99%的人抓破脑皮都想不出来而且本身故事并不是流露于表面的惊悚感,关键是看完后的细思极恐,关于当下的思考,以及对于人性的思考这部开山鼻祖成为了后世经典作品的借鉴,基本上只要看完了这部剧的人,之后的科幻剧都逃不过同样的套路《黑镜》,《九号秘事》,《世界奇妙物语》都参考了《迷离之夜》,当然不光如此,就连经典的影视作品也亦如此比如《迷离之夜》第一季中的《陌路惊魂》,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人,独自开着车上路,结果在半路的时候,车子出现了问题恰好又遇到了一位好心的中年男子,帮助他修车,于是她又重新上路这时候发生了诡异的事情,在路上她总是会遇到同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在路边朝着她微笑,并且似乎是要坐车
而且男人想要置她于死地,只要出现,女人的车便会熄火,还在铁路的中间,眼睁睁的看着急速过来的火车为了能够将这个男人甩掉,她花了四天四夜的时间,最后崩溃的求助母亲,结果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死了
而那个为他指路的男人正是引领她走的死神看起来是不是像很多影视剧的改编,甚至有些像《恐怖游轮》,不应该这么说,而是《恐怖游轮》借鉴了这个故事内核第二季的《莫辩虚实》,造就了《死神来了》系列,甚至是《楚门的世界》,《盗梦空间》都源自于此可想而知,这到底是一部怎么样的神剧,不光是脑洞,思维也超越了当时的时代如今这部剧又被重启《新阴阳魔界》
前有珠玉,后有《黑镜》,《九号秘事》神作,想要超越似乎是不可能的,仔细看来几乎每个故事都是重复,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科幻程度不及《黑镜》,神转折几乎没有,细思极恐要看具体情况目前已经播出了7集,基本上第一集到第三集都被讲述过了,能够带来惊喜的还没有出现很多人对于第一集《喜剧演员》表示很无解,甚至有些沉闷,其中的萨米尔从一个不想哗众取宠的,想要用自己的喜剧来达到批判社会,惊醒世人的效果结果每次场面相当尴尬,没有人愿意去听一个喜剧演员批判社会,一本正经
最后他与魔鬼做了交易,成为了随波逐流,没有操守的喜剧小丑每集的开头会出现这样的语句:你正在穿越一个视觉,声音,思想具存的维度,它游离于光与影,科学与超自然的中间地带,游离在人类恐惧的深谷和知识的巅峰
当魔鬼问出“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你满足现在的生存状态吗?
“,"你不想功成名就吗?
这些问题直击萨米尔的内心,他特别想功成名就接受交易,必然要失去某些东西,代价就是他身边的每一个实物包括人们从小狗到侄子,从同学到朋友,最后萨米尔终于明白一个人一旦失去自我,他便什么都不会拥有其实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
一个真正做艺术的人得不到尊严,而一个哗众取宠的人却能够得到尊严,这是多么的悲哀第二集《3万英尺的梦魇》属于致敬,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而第三集的科幻套路非常常见,不断的轮回,直到最后发起真正的抗议,轮回结束,种族歧视是内核
主要说一下第五集,个人认为比较有意思《神童》,拉弗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神童,同时也是一个”竞选经理“,成功的帮助政治家当上了总统可以现在却陷入了危机,他相信数字和数据,本以为这位总统的竞选毫无破绽,结果他帮助的竞选总统已经成为了民之所弃
拉弗也从一个神童跌入了谷底,以为数字和数据就能够保证一切的他,却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笑话竞选并不是游戏,民意也不是数据失魂落魄的拉弗在酒吧却看到了一个视频,一位只有11岁的小孩发布了一条关于竞选总统的视频,播放量达到了几千万拉弗眼睛开始放光,似乎这个小孩将是下一个神童作为竞选经理的来到了这位小孩奥利弗的家里,并且开始游说他的母亲”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经历“,"而且还能够成名,解决生活费,以及教育费用”,所有的不可能在拉弗眼里全部变成了可能
父母也决定让孩子试一下,毕竟听着也不是什么坏主意于是“11岁的奥拉弗竞选总统:成为了明天的头条拉弗希望奥利弗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大多数人厌倦了老套的,油腻的官方语言,而小孩的天真恰好是一个突破口于是奥利弗宣布自己如果成为总统的十大条款一.就业,人人都有工作二.长周末,更长的假期三.少拍《星战》电影四.更好的空气质量五.减少战争六.狗主子有狗,猫奴有猫..........然后奥利弗的支持率直线上升,成为了最具竞争力的总统,没想到一位仅仅11岁的小孩居然成为了最具竞争力的总统这是玩笑还是讽刺,政治和人民到底是什么关系?
奥利弗正在不知不觉的改变,他看到的是各种虚伪,当拉弗请来了政治家为他打造演讲稿,并且需要仪式和背诵的时候奥利弗从一个小孩变成了学会伪装自己的怪兽
拉弗始终在做一件事情,让奥利弗顺利的成为总统,他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自己神童的标识,想想看,如果一个11岁的小孩能够在自己的手中共成功当上总统,自己难道不是一个神话结果奥利弗在正式演讲的时候谎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此时的奥利弗似乎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表现,哭着喊妈妈
拉弗没有想到,他也明白奥利弗只是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成为总统除非老天在开玩笑后来奥利弗最亲近的狗死了,拉弗又有了新的主意,利用怜悯来博取民意奥利弗”被迫“用狗狗死亡的事情拍摄了一段感人至极的视频
这一次终于成功的上位了,奥利弗成为了最年轻的总统,而拉弗依旧是那个风光无限的神童至始至终,拉弗一直没有注意到一件事情,奥利弗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难道狗狗的死去不应该时伤心吗?
作为一个小孩,怎么可能会给别人分享自己伤心的视频,还拿来作为选举的材料果不其然,当拉弗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后,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奥利弗重演了那一幕,他说”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狗啊!
“,”怎么样,演的好不好“
然后一切都结束了,拉弗中了一枪倒地,最后来救助他的医生居然是孩子,他把一个单纯的孩子变成总统,又变成熊孩子,最后熊孩子利用世界来对付你
这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讽刺拉弗永远不想自己落下神坛,一旦变成了普通的那个人,便失去了目标,转而利用,伤害他人于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或许也是一种逃避,毕竟在他的人生中没有失败,缺少了如何面对一个普通人的处境。
拉弗制造的怪物不是奥利弗正是他自己!
【宅小影(微信号:zhaixy321)】杜绝抄袭 仿冒必究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第一集主角是个单口相声表演者。
但是自己的事业迟迟没有起色。
有一天,有人告诉他,fuck polities。
不要讲那些深邃的消化,nobody cares。
多讲能与大家共鸣的事情。
于是Samir开始讲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自己的dog,自己的nephew。
但每一次换来的观众笑声的背后,这些人和事物都消失了。
成功总伴随着牺牲,多么讽刺。
当生活变成舞台的笑料,那么这些生活都不存在了,真真正正变成了编出来的故事。
最后,Samir反省了,在牺牲了自己的宠物、朋友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爱人时,他选择了牺牲自己。
如果最大的成功伴随着绝对的失去和孤独,你会怎么选?
第二集
中中肯肯。
第一集还有点意思,在侄子消失之后恍然大悟,在台上被拿来说笑的人,会马上消失。
到剧尾,一口气爆出一大堆人的名字,直到女盆友出来打断,本以为他准备报女朋友名字了,最终他选择拿自己来说笑。
所以,他消失了,其他人却都回来了,他,从未存在过。
第二集就有点掉水准了,为了预报未来而强行存在的播客。
神经质一般的记者,最后当然是不负众望实现了预言啦。
不写了。
因为越拍越差,最后一集都变成自我吐槽的剧了。
改成一星吧。
end
刚开始第一集的时候,我因为不了解背景,外加开始的解释我没怎么看懂,一头雾水。
后来发现阴阳魔界本身的设定就是一个荒诞,放大欲望的世界,当主角不小心进入了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都已经不正常了,设定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喜欢黑镜,九号密事这种类型的,一定不能错过的,相信我,看下去,你会喜欢它的。
更:第二集很好看啊,dbq,(不过第一集风格确实不是很喜欢)真香为什么看完之后感觉那么奇怪……真的很奇怪。
后来想想为什么奇怪……第一集最起码喜剧演员的段子可不可以向麦瑟尔夫人学一学,一点都不好笑,剧里完全没有别的元素,单纯的展现阴谋,但是剧情设定是喜剧演员能不能稍微搞笑一点啊喂。
还有消失之后,人们完全没有他到底之前讲了什么我为什么那么想笑,这种脱离现实的诡异感,完全无法感同身受,无法觉得震撼,只觉得weird ……而且并没有交代阴阳魔界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所有人消失了,又出现了,就像……阴阳魔界你是个操纵世界走向的人,还是说有很多平行世界呢?
飞机是个微缩的社会(用船来比喻社会在文艺作品中很常见,登机登船同一个词),男主代表记者怀疑他人对社会有伤害。
机长=政府首脑,空姐=行政服务,空警=国家暴力,在野飞行员=在野党,其他好理解,空姐可能不好理解。
空姐服务所有人,给有钱人的服务更好(头等舱),哪怕你是好人坐经济舱召唤服务也要不停等待。
现实中空姐遇到刚开始男主表现的(有钱)人绝对会服务的很好,不用等待,甚至期待认识一下,只要别太丑。
故事的过程,男主怀疑飞机(社会)出问题,我们撞鸟了(可忽略障碍认为灾难问题),怀疑异教徒,怀疑俄国人,对社会对国家产生伤害,自诩正义,乘客(公众)拍照围观。
气氛嗨起来了(公众盲从加激动),记者掌握了推翻现政府领导密码(水门,拉链门,私照等),在野党上台,把大家带沟里了,最后,清醒过来的公众把记者扁死。
撞鸟,伪装GAME的黑手党,不听话的异教徒,确实有问题,但对社会(飞机)来说并不是攸关生死的不可解决问题,记者把小问题放大制造恐慌,公众昏迷,飞机失事才是大问题。
是的,虽然大家(公众)都没死,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了,这一段飞行(社会发展)不仅拖慢进度还要再来一遍。
合理性不足的是结尾,而为了表达概念而妥协。
首先,全员活下来太玄幻,历史上不是不存在,可摔成那样还全员存活太玄幻了。
而隐喻公众则正好,因为公众的整体总是能在国家(经济)灾难中活下来的。
其次,没几个人知道男主有开门密码,且知道密码也不合理,和飞行员的关系也没亲密到众人皆知,其实有点映射野心家和记者的关系。
秘密的,有意无意的替他们办事。
这种情况下,一个上机后就神神叨叨不停找毛病认为飞机会出事的乘客,结果飞机真的出事了,肯定有人认为主角有先见之明,甚至能预知。
落岛上自救后全员存活甚至少数人会崇拜男主,这是多么大的奇迹,焉能得知不是男主的存在救了大家,发生众人一起攻击男主的可能太小,只要有人不同意,就不可能实行。
只有现实世界中,造成灾难的记者才会社会性死亡。
——————是否过度解读——————智慧不用来思考,真是各种意义的浪费。
动物的本能随时影响个体意志与选择,而只有思考才能真切感受自我的存在。
一部连续故事内容的职业剧,情景喜剧,做出类似解读确实有过度的可能,然而此类作品不同,创作的标准本来就是概念先行,并不是说这种行为不商业化,而是做出有一定思辩余地的作品本是此类作品(包括黑镜等)商业化的一部分,迎合受众的方式,细分市场的自然结果。
“艺术家的任务不是明确告诉读者我想表达的意思,而是赋予作品意义无限多样伸展的可能性,使作品不再只是作者的创造,更是读者的创造。
”(《诗意的诠释学:文学、电影与文化史研究》)观众愿意深度解读,不同侧重的解读,绝对是创作者乐于见到的情况,是投资方更乐于见到的情况。
如此,为了做出充分解读的余韵,给观众思考回味的余地,部分情节故事内容让位于概念绝不罕见,单纯看剧情本身,合理性流畅性往往有问题,但结合隐喻与映射,就会自然流畅起来。
这也是很多观众不喜欢此类剧集的原因。
当然,比起书籍这类作品表达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足,但视频媒介有天然广泛的受众基础,相对来说还是有意义的。
观众对此做出解读,让更多人看到并思考,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智慧的魅力影响人生的角度,同样有意义。
而一句话结论式否定,却没有具体说明分析,例如“典型过度解读”,除了显示自我优越感,对他人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进行更学术化的讨论,文艺作品的所谓“过分解读”其实是没有明确概念的,因为“度”难以划分标准,无法确定界限。
当一部作品由创作者创作出来并发表后,作品相关权益各归所有,但作品的意义,作品的解读是不受原创作者限制的,作品的意义更是属于大众的。
在满足两个前提下,任何人做出的任何解读,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只有更符合多数人的理念与更符合少数人的理念。
而这两个前提是,第一,所做解读不能在法律意义上对原作者产生影响,典型如因言获罪(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第二,所做解读不能对原作者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质疑作者的人品与道德,并影响到作者身边的人,进而影响生活。
当然,这两点其实相当有争议,不同国家地区所面临状况是不同的,时代不同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洛丽塔》的作者如果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今天这个时代写出《洛丽塔》并且是他的第一步作品,很可能会受到相当大的质疑。
而公众的这种质疑,也不能简单判断是错的,因为第二点更具复杂性,且存在公众人物权利隐私部分的冲突,界定更加复杂。
有时候潜在间接影响到作为公众人物的原作者,都不能算不道德。
在此前提下,已经发表的作品,不同的解读的方向、程度、深度,都是符合理性的。
理论上是不存在过度的,更别提过分了。
另外,解读还涉及是否有权力,你行你上等等问题,那就是维护原作者的角度了,这方面可以参考另一个帖子的回复部分。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167509/discussion/615995473/当然,这只是理论,平常(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靠直觉生活,在直觉的前提下,觉得你过度了就是过度了。
但如上所述,一句话结论只对自己有意义。
——————关于作品定义——————回复中有人提到“ 魔幻现实主义,非要从故事中寻求现实逻辑这不可笑吗?
”这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基本概念混淆。
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用来抨击现实、社会现象、揭露社会弊端是其典型的表现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就是将幻想用故事、画面表现出来的同时不失去其真实性, 而不管怎么幻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揭露或抨击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
如上所述,喜剧类剧情类职场类的剧集,往往不需要映射或隐喻现实,因为表现的就是其想表达的部分。
反而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无论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或影视作品,其目的都是为了映射现实,只是表现手法为魔幻。
所以正文联系现实世界,现实社会问题的解读其实是典型的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解读。
这是解读方式,这种解读的倾向,正式此类作品所需求的。
有趣的是,《阴阳魔界》是否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其实是有争议的,所以不能直接结论性的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然后说上文所述解读就是最正确的方向。
当然,部分集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没问题,但其中一些下现实主义倾向不强,另一些魔幻色彩不够。
现在才两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浪漫主义作品(《爱、死亡、机器人》部分集)。
现实主义倾向不必说都知道,魔幻色彩在魔幻现实主义中主要是指用高度夸张,暗示,象征,梦幻,寓言等表现方法得到魔幻的艺术效果。
所以对故事,故事内核极其延伸扩展进行解读是不足够的,至少不是唯一的方式。
仅仅对故事解读是没问题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文艺批评(评论)方式,但是进行象征意义的解读,肯定算不上过度解读。
这也是常见的方式的一种。
尤其是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当然不全是魔幻现实主义,但这一类作品经常表达象征与隐喻(包括科幻现实主义,不过科幻现实主义重点是科幻)。
只看故事内容往往存在一些逻辑上的问题,因为想表达的一开始就不单单是故事本身的概念。
或者故事本身过于简单。
还有,上述解读不能简单理解成“深度”解读,而是侧重方向不同的解读,从象征隐喻方面对故事内容进行解读。
所谓“深度”太敏感,必须澄清,真的一点也不深度,侧重点不同罢了。
就像经常说的,“利他主义者只是爽点不同。
”当然,上述解读不喜欢也可以当作胡乱联系,强行解释,但和过度不是一个概念。
这里面的区分就不说了。
另外,还有回复提出“脑补太多分析能力不足”的概念,单纯提脑补太多是不太好确定意思的,但结合分析能力不足,既没有缘由的脑补,这,其实是超现实主义的倾向,并不是一件坏事:)关于超现实主义,《阴阳魔界》这部剧集与其联系可能比其他种种更紧密。
初次接触超现实主义的人只看定义容易搞不明白,太理论给理解制造障碍,比起魔幻现实主义更难理解,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是有目的的,而超现实主义没有。
那么到底该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
某人胡乱涂鸦就能绘画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当某一天别人问他你到底怎么下笔的时候,他再也不会画了。
可以说,最早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来源于招魂。
(精神自动,词义引申)从这个角度再去看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感觉就出来了吧。
从这个角度看待《阴阳魔界》,同样更有感觉。
同样的,那些电影中各种作死的招魂方式,也可以看作超现实主义创作太过投入将自己吓死的例子:)当然,什么也不懂(未经训练)创作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是相当小的,几乎没有。
因为没有训练,无法将潜意识正确(不是准确)表达。
——————关于飞行过程——————飞行员的最后告别,”Good night,New York“,这句话与当年马航MH370的最后一句“Good night,MSA 370”是不是有点像?
是映射吗?
夜航(红眼)航班与地面各部门的常用告别语就是“Good night”,”晚安“后报上航班代码(呼号)。
航空公司代码+数字,既“Good night,MSA 370”一次航班面对放行、地面、塔台、进近、区调(多个)告别往往要用很多次,也包括打招呼的”MSA 370,Good morning“,飞到目的地还要反过来再来一遍。
具体解释一下,关舱门联系放行,放行给指令,告别,联系地面,推出停机位,地面引导滑行道,告别,联系塔台,塔台指挥起飞,告别,联系进近,进近指挥上升高度、离场,告别,给区调,告别,下一个区调。
在这个过程中,飞行员每次面对的部门不同,人不同,每次都要打招呼告别。
基本都要说一句,”Good night,MSA 370“,并没有特别意义。
而本片飞行员左后说的是“good night,New York"是代表自己,也可能代表机上乘客与纽约告别(临终告别),不是对放行、地面、塔台、进近、区调任何一方,意义是不一样的,是一次性的,有与世界诀别的味道。
按飞机当时情况看,正常与区调告别方式应该是”good night,NGS 1015“,其中NGS是不存在的北方金星航空。
而马航“Good night,MSA 370”完整的意思应该是“晚安,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370”,不是对马来西亚告别的“晚安,马来西亚”如同国内航班常用的”晚安,东航XXXX“
啊,第一个脱口秀故事就能把你劝退
挺有意思的
乍一看不错,但看几集就觉得陈旧。
能拍出这样水平的剧的世界才是Twilight Zone吧,咕咕
开头十分钟真的非常无聊段子手也不搞笑这设定是8号当铺么
想讨论当红的政治元素,但又过分流于表面。还不如做个单纯地做惊悚剧。
感觉各大公众号马上就要开始吹爆这部剧了。最后一集的致敬太棒了吧!!!
有点故弄玄虚。
编剧们真良苦用心,为了让大家反复确认我们在阴阳魔界,设定开始就很魔幻&太政治正确&不用硬拗
第五集让人直接跳进
我非常喜欢!
美国《世界奇妙物语》(拉长版/墨镜大叔换位成乔丹·皮尔)。好看难看的集数基本对半。
弃。。看了1,2,4, 完全失败的重启
政治得太直白了 两集就想弃
追止E4,放了快半年,还是决定弃掉。之前正好追完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和第一集的情节相映成趣,还能一吹。E2《惊魂三万尺》,可是理查德麦瑟森那个《惊魂两万尺》的第三次改编,或者说二次创作吧,结果主题旧得像是刚考古挖掘出来的破铜烂铁。第三第四集也是同样的毛病,明明是9102年的改编了,却没有任何跟得上我们这个时代的奇思,可谓暴殄天物。
趣味性是有的,既然复古,那就一集25分钟呗,一集近一个小时,哪里用的了那么久,故事不新颖也不深刻,就是预言故事,这个主持人黑哥的幽默讽刺短片就挺好。脱口秀演员,没天赋却一直不能认清现实,与魔鬼交易,最后失去了一切;预言逐渐成为现实,常有的故事,这个感觉挺牵强;谈种族问题,中规中矩;外星异形挑动人们分裂,费这么大劲干嘛,就想玩玩是吧;大选笑话,小孩成总统,更加荒诞;太空求生,最后的科幻结尾才有点意思;性别问题,只有女人和男同是好人是吧;神奇的手枪,悲剧转喜剧,很多东西是诅咒,也可能是命运的礼物;编剧发癫,致敬经典。
编剧功力不行...
不如老版,最后一集致敬?
cbs什么神仙电视台 找这么强的班底🐂🍺
五集总体三星半。第一集的背后意味其实很有新意,它探讨了脱口秀演员过度消费自我生活以换取观众认可的困境。奈何故事走向太平庸了,浪费了这个角度。第二个故事有意思多了,虽然有故布疑阵的嫌疑,但无论是脑洞还是故事气氛都很到位,把它放在第一集就不会那么劝退了。第三集特别棒呀各位,这集指向了美国社会的一个传统问题——driving while black,这集无论是故事还是隐喻都设置得非常合理,连地下铁路这个隐喻都用出来了,实在很妙。第四集这个剧情映射了白人对北美原住民的侵略、分化和驯化,但装神弄鬼的叙事实在没什么意思。第五集终于等来赵约翰了,没想到是黑川普的一集哈哈哈。其实这背后的民粹主义抬头更值得讨论,也对现实世界更有启示,但故事只表现了表层问题,好在总体还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