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生きてるだけで、愛。,我,为爱而活(台),活着,就是爱,生存便是爱,Love at Least

主演:趣里,菅田将晖,仲里依纱,田中哲司,西田尚美,松重丰,石桥静河,织田梨沙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8

 剧照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1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2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3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4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5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6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13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14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15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16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17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18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19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津奈木(菅田将晖 饰)和宁子(趣里 饰)同居三年,在这三年里,宁子的精神状况每日愈下,如今,她被抑郁折磨的已经无法外出,也无法从事家务劳动,只能够每天躲在被窝里睡觉。津奈木一人担负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虽然他内心里怀揣着远大的文学梦想,却为了收入每天撰写着毫无价值的野鸡八 卦报道。 辛苦了一天的津奈木回到家里,等待着他的往往是宁子的无理取闹,虽然感到痛苦,但津奈木从来都没有跟宁子发过脾气。一天,津奈木的前女友安堂(仲里依纱 饰)前来拜访,表露出了想要和津奈木复合的意图。为了使宁子能够离开津奈木,独自一人也能活下来,安堂将玲子送到了咖啡店打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二代宗师致我的季节最后一张签证狩猎岛游戏越狱协议好运理发师火云邪神之修罗面具末路迷途孕妇风波巨鲨之夺命鲨滩大唐重案组重现夜雨霏霏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亡骸游戏彷徨之刃天堂霓裳蒂姆·罗宾逊短剧:还不快走第三季四季情第一季地球风暴女娲日记血色湘西S-最后的警官:夺还时间都去哪了HOLD住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低俗怪谈:天使之城三心两意为了谁的炼金术师子夜惊魂

 长篇影评

 1 ) 躁郁,非抑郁 。—— 一点注解(更新片尾曲和导演访谈中字)

这不是篇影评,对影片本身不做评价,只是看到很多人误以为宁子是抑郁症,就想做个小小的注解纠正一下这种认识(非严谨科普向)。

抑郁症(MDD/单向情感障碍 )、躁郁症(BD/双向情感障碍),一字之差却完全不同 ,如果把宁子当成了抑郁症患者那就变成对抑郁症的误解了。

小说原作及电影中的宁子都是躁郁症患者。

这两种疾病在医学领域也仍未被攻克,只能基于现今已有的一些研究及临床诊断方式做如下简介,仅供初步认识。

躁郁症是抑郁和躁狂两种极端状态间歇交替反复发作的心境障碍。

躁郁症的抑郁期和抑郁症一样主要表现为情绪过度低落,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及行为;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难以与他人交往,好独处,言语动作减少,丧失爱好及生活乐趣;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降低的症状(家里蹲的宁子)。

可能有很多人以为抑郁只是暂时情绪低落,但事实上抑郁会使人长久性地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并不同程度上伴随各脏器躯体症状,如心率异常、恶心、呕吐、出汗、体温失调、非特异性疼痛、幻听等,甚至是不动、不语、不食的木僵状态。

躁狂期则与抑郁期判若两人,情绪过度高涨,愉悦,热情,乐观,积极向上,觉得世界无比美好,自己前途无量;思维敏捷,富创造力,天赋和才能被极大化;言语动作增多,常感觉必须得说话,会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与人分享;自我感觉良好 ,睡眠减少,却依然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某些情况下表现为易激惹。

间歇期接近正常人,处于一个比较平静稳定的状态。

其病因是复杂的,尚未有定论。

现有理论指出其可能受遗传、内分泌、其他疾病、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作用造成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

而一般社会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人际关系的刺激,或容易成为发病的导火索,使病人在两个极端间摇摆,难以捉摸,抑郁和躁狂这两种状态也会混合发作(这可能就会让不了解的观众觉得宁子的情绪变化莫名其妙,或者误以为抑郁症是这样的)。

这两种极端心境的迅速多变也造就了很多“天才”,ta们在躁狂发作时创造了很多惊世之作,梵高、拜伦、丘吉尔、贝多芬、舒曼、牛顿、尼采、歌德、费雯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那些躁狂期的天才瞬间,很多病人才不希望自己被治愈吧。

有些幸运的人摸索出自己抑郁期和躁狂期的转换规律,把疾病转化成特有的才能。

试想一下一位在躁狂期高产的艺术家如果接受了治疗,那他面临的将会是创造力的丧失,这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死亡。

所以也出现了治疗后反而使自杀风险增加的问题。

这种感受确实很难让没有“天才”体验的正常人理解。

Touched with Fire (2015)抑郁也好躁郁也好都不是自己努力就能好的病,被情绪支配的恐惧和绝望不是靠自己的意识就能战胜的,药物和物理治疗只能暂时控制,医学上并没有攻克这两种病,不然抑郁症也不会成为死亡率仅次于癌症的疾病了,而躁郁症的复发率和自杀率比抑郁症更高,且复发后更难治疗甚至是终身用药。

轻易说出“有病就该吃药”的人,或许该先过一下大脑,就像不是每个癌症患者都愿意或必须接受治疗。

这里仅做简单科普,想深入了解的可以自行查阅资料,如壹心理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08591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07018 ,知乎 https://www.zhihu.com/topic/19711309/intro ,也可以看看相关书籍,如《躁郁之心》,了解点相关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没准哪天就会需要。

Touched with Fire (2015)--电影中避免了刻意强调宁子是个躁郁症患者(虽然这点确实造成很多对疾病不了解的观众的误解及理解困难),更多的只是她本人口中所说的【抑郁】,只有尾声咖啡店三人背着宁子交谈中有提及【躁郁】(有的中字版本可能存在漏译此段的情况),但借由开头宁子母亲的往事和宁子剃毛的关联、及纵观全片宁子的表现证实宁子是个躁郁症患者(当然这种认识是基于对MDD和BD的了解)。

她不是嘴上说说的矫情,不是单纯的嗜睡,也不是抑郁症 (单纯的MDD是不会有情绪高涨和易激惹的表现的) ,而确实是躁郁症患者,严格说是躁郁Ⅱ型,重抑郁轻躁狂。

就如片头所展现的,她的躁郁症遗传自母亲(躁郁症具有遗传性且高达80%),高中时发病把全身毛发都剃了(这很有可能是她第一次明显的躁郁发作)。

咖啡店里,她对店长夫妇说自己的抑郁不是真抑郁而是像玩笑一样的假抑郁,这么说的理由我想有三点:一是她并没有找医生确诊;二是除了抑郁期的萎靡,还有躁狂期的情绪高昂自信心膨胀,很多病人躁狂的时候连自己都会认为自己没有抑郁,说不是真抑郁但事实上可能严重得多;三是她清楚世人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

宁子自称有嗜睡症,其实是躁郁症抑郁期的症状(抑郁引起的睡眠障碍可以是失眠也可以是嗜睡)。

她不出门不工作、挑剔津奈木、脾气敏感暴躁、无力打扫、拧个瓶盖都费力、跳闸后在黑暗中失神、没法去需要和顾客接触交流的便利店打工以及努力想要给津奈木做顿饭却被接连的不顺心打击到失控崩溃哭泣,对于咖啡店主的接纳包容和期待她显得卑微及过分感激甚至心怀亏欠(自责,过分放大来自他人的一点善意)...这些或许并不是天性懒散或暂时“忧郁”,并不是那种光靠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变的废柴日常,也不是可以独自消化的负能量,不是靠出门走走和朋友吃吃饭逛逛街谈谈心就能消解的寂寞,而是被疾病所支配的无力挣扎。

指责抑郁症/躁郁症患者不坚强,就和指责哑巴不说话一样无知冷漠,再坚强再努力的人也会被疾病击败。

两人初遇时宁子的流血狂奔是躁狂的肆意;确定要去咖啡店打工后回家用冷水冲澡及克制自己剃毛的冲动是与躁狂的斗争也是对正常生活的渴望;电影尾声宁子得到店主的包容认可以为自己可以融入正常人群,就突然有了自信开始滔滔不绝卫洗丽的可怕,原以为也能得到理解,但却没有...接着有暴力倾向般踹门砸马桶、被人看穿后的裸奔,是激惹后的躁狂......天台上,津奈木问宁子还抑郁吗,宁子回答抑郁结束了。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果然只是太作太矫情随便说说的假抑郁啊,不然怎么说好就好了呢?

是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抑郁症是不可能这般轻易摆脱的。

然而躁郁症(BD)不同于抑郁症(MDD)的一点就在于此,上一秒绝望到死,下一秒可能就放飞自我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恢复正常了,但很可能是因为处于躁狂期而产生的假象,病久了自己也就有点自知之明了,躁狂之后往往会再度陷入抑郁的循环。

宁子说“一想到接下来还会抑郁,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可见她长期陷于这种情绪过山车中...津奈木显然也已习惯于此。

这时,宁子的情绪也迎来爆发,只有且必须在此时,宁子才能对着津奈木坦诚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许下一秒就又抑郁了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她必须抓住那一刻告诉津奈木自己有多累,有多么羡慕津奈木可以选择离开自己,又是多气津奈木面对自己时的冷静和逃避...(我在上面提过躁狂时话语增多,有时根本控制不住想说话想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欲望,即使有些话直白得伤人,但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坦诚,可惜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津奈木那样可以接受这种坦诚)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爱和坦诚或许是暂时的解药即使只是打工,宁子需要花比正常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克服内心的障碍踏出第一步;同样是努力,宁子一用力过猛就容易躁狂。

她对咖啡店的同事甚至津奈木的前女友小心翼翼畏畏缩缩,卑微得像是连呼吸都怕给别人添麻烦,而只有在面对亲人(姐姐)和津奈木时才能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把对自己的厌恶变成刺扎伤身边的人,以此来伤害自己。

津奈木之于宁子就是黑暗里洒进的一小束光,即使微弱也足以成为她在这个世界停留的力量。

她在矛盾的夹缝中挣扎,渴望被理解被紧紧拥抱,却又把对自己的怒火化作对津奈木的“刻薄”,想要驱逐那束光好让自己坠入无尽的深渊......像宁子这样敏感的人,就如片尾她的自白,只要感受到理解,即使只是1/5000秒的瞬间,都能让她感觉到自己活着,缺爱的人就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爱,就足以维持生命了,只要那么一点点...黑暗中一丝不挂地舞蹈,是对于被理解的感激,和活着的喜悦吧...如片名。

-- “大部分令人讨厌的人 其实只是需要被爱 然后他们就会像花朵一样绽放。

”——《布达佩斯大饭店》-以上是基于我对情感障碍的了解和体验对宁子这个角色做的小小注解,可能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即使同是患者,每个人发病时的表现也并不一样,宁子只是一个虚构的个体,不代表所有患者。

另,此片并不是一部关于抑郁症/躁郁症患者的科普电影,请区分。

6/1补充:看了最新的采访,小说原作者说当时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只是怀着对“像宁子这样的女性眼中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的兴趣及想法去写的,而不是以描写那些难以存活的边缘人群为目的而创作,从未希望读者与小说人物产生共感,也不希望电影拍成是给“那些活不下去的人”看。

原作者在采访中也表示写小说时并未强调宁子的病人身份,小说中的宁子是自己嘴上说说抑郁,并没有去医院确诊,与其说这是关于病人的故事,更恰当的应该是关于那些自称“抑郁”的有“病识感”的人群。

电影拍摄前原作者也有提醒过导演注意不要拍出“因为宁子是病人所以她会做这些事”的刻意感。

原作者和导演创作的时候也并非想让观众通过小说和电影寻求“同感”(虽然结果上看大多数人的反应停留在“深有同感”或“无法理解”,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都说有共鸣,导演都有点担心了哈哈哈)。

其实是导演发现震后日本社会趋向“顺从化”,大家相互依偎维持着一种和谐的秩序携手共进,好像不这么做就无法生存下去。

而恰恰相反,导演意识到必须跳脱这种“常规”,去质疑,(社会/人)才能前进,所以他就把这种想法也融入到了电影中(宁子就是那种跳脱常规的象征吧)。

--6/8 附 活弁独家导演访谈中字https://weibo.com/tv/v/HxYV0Eyx2?fid=1034:4380986054792172

-6/18 片尾曲 世武裕子「1/5000」五千分之一源于葛饰北斋的画作“神奈川冲浪里”所描绘的1/5000秒的瞬间,也是片中两人相互理解的那一瞬

 2 ) 女主角是个能量黑洞但我被她打动了

我被打动了。

认识趣里是因为看过她演的《吉祥寺》、《我的家中空无一物》和《最终幻想少女》。

她每次出现都能抓住我的眼球,小小的身板似乎扛不住秋风,小小的脸蛋好像装不下五官,上吊的眼梢和突出的双唇有别样的稚气和灵气。

这次趣里独挑大梁,演一个在情绪崩溃和奄奄一息之间拉扯的女孩。

这女孩会在吃到冷掉的炸猪排生气地把筷子甩桌上然后去热饭,而不是每吃一口都煞有介事地感叹一句“好好吃”的那种在日本影视作品里的女孩——至少这个形象是真实的。

她为很小的挫折抓狂,对声音敏感到神经质的程度,她在他人面前时常感到无地自容(在电影中所说的“感觉自己被看穿了”),她病态嗜睡的时候起个床都像用尽了力气,她破罐破摔在午夜狂奔,额头冒血或一丝不挂也无妨,她在停电的家里赤裸着起舞。

我能与女主角共情,因为这个角色鲜活。

电影即将结束,她起舞的时候,她在旋转,镜头在摇晃,我也有些醉意。

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能量黑洞,与她朝夕相处的话我大概会崩溃。

即便在她说她“重生了”的那个夜晚,面对一直默默陪伴的男朋友,她的主语,也仍是“我”,全然没有理会男朋友最近经历了什么挫折。

在面对外人时,她显得温顺恭敬;面对最为亲密的男朋友,她却可以随时嘲讽和发脾气。

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有没有这些症状。

陪伴抑郁症患的亲属们,真的辛苦了。

 3 ) 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忘记了男主剧中的姓名。

此刻在明玉家里看完了这本电影,没法客观评价,电影里有太多自己的影子:在夜晚街头狂奔,在花洒下面用冷水冲在身上,忍住扔掉修眉刀。

玲子在影片最后说要讲一些丧气话的时候明玉感慨说为什么一个抑郁症的人要找一个情绪漠视的人。

我下意识想帮男主找补,想寻找蛛丝马迹他深爱的证据,其实我知道我是在找你爱我的证据。

玲子说:“如果你跟我分手的话,恭喜你摆脱了我,可是我永远无法摆脱自己。

”每个人都在海里努力游,今天在鼓浪屿好像突然想清了两年前在洱海的困惑。

不是每个浪都是向岸边涌的,只要认真看,浪都是相互涌动的,取决于不同的参照物。

好像拥有爱人就像在漂浮的海里找到了浮木,虽然无法摆脱浪潮对个人的压迫,但是可以稍微停下来休息喘息,就像最后男主说:“我很想很理解你一点。

”对于情感投射出去的人来说,这就足够了。

不停表露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在找寻喘息的机会,一定不是只需要共情这样。

在亲密关系里,总是习惯把很多的自己投射出去,渴求有回应,有理解,导致忘记了,再亲密也是祂者,永远拥有距离。

影片里的前女友也无法摆脱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想象,让人不禁觉得爱就是背负在身上的十字架。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了,好在结局她们还在一起,我羡慕她们。

 4 ) 我与我的其他人

我大概已经挺习惯这种方式来自言自语了吧。

每当看到一些有所触动的电影和书,便会想着写点东西,有时候写的和内容有关,有时候则是往事浮现,有感而发。

这部电影的内容我算是比较熟悉的吧,2016-2018年的时候,抑郁症的我和躁郁症的女友互相陪伴了两年,和电影的区别是那两年我自己的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也比较严重,而男主的处境大概是有些抑郁不得志。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种卡壳的感觉,情感隔离的厉害,仿佛失去了记忆,过了一会儿有些哀愁与悲伤的感觉。

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的陪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我2016年之后才知道的事。

躁郁症的痛苦也不是抑郁症+躁狂症1+1=2的痛苦,这也是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问了一些朋友才知道的事。

躁狂发作的时候感觉特别好,她仿佛拥有全世界,要考证,赚钱,消费的很厉害,雄心勃勃,踌躇满志,抑郁的时候去连说话也要通过打字来交流,很久很久没有办法吃饭说话,疲乏的眼睛里仿佛住着深渊。。

我曾想到一个精神分析的角度,当我的疾病和症状变得更严重的时候,这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慰藉和照顾,因为当我让自己也生病或加重自病情的时候,或许我就更能理解他人生病的痛楚,也许就能做到真正的共情与感同身受。

这点好像在我和我的重要他人的关系上总是出现。

电影让往事历历在目,但我的大脑和情绪仿佛一片空白,讨论往事果然比谈及电影困难多了,我最近时常感觉到自己缺乏勇气,也许也是漫长的咨询让我变得能够接受这一点,所以我的故事只讲了一点点,就没有了讲下去的勇气了。

我认识的不少病人,各种抑郁症、躁郁症、人格障碍等等,在我看来,这是一群很有意思的人。

比如我的前朋友BOBO,她以前就说过,生病嘛不就是吃吃药,住住院,电电脑子,那是我们有次在聊电击疗法的时候她有感而发。

我一直觉得这个话很有意思,这个吐槽和调侃也许也符合部分患者的继发性收益的需求,比如用生病这样的方式表达无意识的需要被照顾和被看见的需求。

比如另外一个朋友AW,我有次问他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朋友,就因为我送了药给你吗,她却说,我是她唯一一个听说她想要自杀却没有劝解的人,这会让我觉得我这些年来这件事做的不错,就是尽量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意志加于他人,也绝对拒绝他人将他的价值观与意志强行灌输给我。

另外,是不是只有在我这里,AW才可以不需要总是做非常有用,非常正确的事?

但愿以后,对于AW而言,我不是唯一不劝解她的人。

另外,我总是遇到抑郁程度和优秀程度成正比的人,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有些困惑。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我的其他朋友们,如果他们的人生是一部电影,那这样的电影也太过残忍了,电影时常虚构,而他们的人生却是那么真实。

有时候他们会试图以他们的人生来劝解我,以此来劝慰我要更积极一些,有时候也以那种粗暴生硬的方式试图理解我,我既为自己被误解和生硬的对待而不满,也能理解他们的善意和盲区,也许更让人觉得心酸的是那个移情的解释,我们在早期和我们的养育者之间互动的方式会潜移默化的深入我们的内心,成为长大后我们用来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方式。

虽然不断更新的新的人际关系体验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这个东西,但这些东西埋藏的太深了,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是否我的这几个朋友们这一生都在我这种方式对待着自己呢。

最近有几件开心的事:和豆友见面吃了一顿火锅;和另外一个豆友相识,好像遇见了大学时候的自己;办了一张399元离自己1.3公里,早上6点到晚上12点的健身年卡;租到了满意的房子感觉不太好的事:妈妈的药医保断货,自费又太贵2021.11.7

 5 ) 你无法摆脱黑暗,但可以在黑暗里翩翩起舞

一些有点隐蔽的小细节:1. 闹钟:宁子的床边有很多不同款式的闹钟,这是她努力与抑郁带来的嗜睡症状缠斗的证明。

虽然斗争并没有成效。

她在电话里面对姐姐的无情指责回应的那一句“我有在努力了”,何其辛酸。

正常按点起床,于常人而言轻而易举,但对于宁子则不然。

正如活着这件事。

“我觉得活着本身,已经让人心力交瘁了”。

2.妈妈:宁子的妈妈也有抑郁症,且在宁子很小的时候就自杀了。

这一点没有明说,只有暗示。

从姐姐与宁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姐姐似乎承担起了妈妈般的角色,且姐姐只说“爸爸很担心你”,完全没有提及妈妈。

更重要的是,影片开头便讲到,在宁子模糊的印象里,小时候每次停电,都会有一个女人在家里跳舞,在姐姐告诉她那个人就是妈妈之前,宁子并不知道,可见妈妈应当是在宁子很小的时候便从她的世界里退场了。

宁子得知黑暗中跳舞的人是妈妈之后说“那这样一切就能说得通了”,这句话非常重要。

什么说得通了?

我想,宁子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抑郁症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是妈妈给予她生命时植入的密码。

在影片结尾,她终于让隐秘的冲动释放(这种冲动应当是在每一次停电时都有的)像妈妈一样在黑暗中翩翩起舞,放弃抵抗,拥抱疾病,拥抱妈妈,拥抱宿命,拥抱死亡。

关于跳闸、黑暗、裸体与舞蹈:这是四个别有深意的符号。

跳闸,是宁子精神状态崩溃的外化,是情绪的“跳闸”。

黑暗,象征抑郁。

宁子非常害怕跳闸和黑暗,实际上害怕的是崩溃和抑郁。

然而跳闸却一次次地猝不及防地出现,特别是在她试图努力变好的时候出现(比如挑战做饭)。

宁子一直在光明和黑暗的交界处挣扎,咖啡吧的打工机会原本是光明世界伸出来的橄榄枝,宁子拼尽全力试图抓住,但仍然以失败告终。

于是在从咖啡吧回家的路上,她开始狂奔,并一件一件地剥下衣服,极度狂野、极度痛苦,但也极度畅快。

衣服,象征融入社会所必需的自我掩饰和伪装,是社会规范的枷锁。

宁子在试图融入社会失败后,奔跑到在天台上展示出自己完整的、本真的胴体。

那是疯狂的、不被人所接纳的。

可是,那就是她。

回到家中,再次跳闸,宁子遂在黑暗中一丝不挂地翩翩起舞。

此处的音乐和红色光影配上演员的表演,极具艺术冲击力。

裸体舞蹈,意味着她最终放弃抵抗,卸下伪装,全然拥抱黑暗和抑郁,全然拥抱自己。

抑郁就是她,她就是抑郁。

宁子在裸奔和裸舞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而给宁子起舞的力量的正是津奈木的爱。

咖啡吧里的同事对宁子友善、包容,但本质上仍然把她当作一个奇怪的他者。

那不是爱,因而最终无可避免地对宁子造成伤害。

而津奈木从宁子的狂野奔跑中感受到的是震撼人心的美,他发自内心地真诚渴望更加了解宁子的世界。

她爱宁子原原本本的、没有一丝遮蔽的模样。

这才是爱。

只有爱让人生存。

希望每一个宁子都能遇到津奈木。

 6 ) “只有奔跑才有意义”

因为是虚构的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爱能让我生存这种话。

女主有狂躁症,被人看透的感觉很糟糕,她努力振作却还是被人看透,无法重回社会。

是治愈吗?

反正没有治愈到我,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疯子”的定义是在和常人有不同之处,但抛开这个定义,她做出的行为是疯了吗?

男主能理解她,于是就有了结局“即使只有一秒的互通,自己也感觉是活着了。

”我们活着什么是有意义呢?

我想,女主片头片尾的两次奔跑都很美。

 7 ) 同感身受到不适

由于在宁子身上过分感受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法特别客观的分析这部电影。

观看过程脑子里overwhelmingly被各种真实感和代入感充斥;完完全全能够理解她的状态,那种莫名的狂躁和发怒是真的控制不住的,之后也总是会陷入无尽的悔恨和自我厌恶。

特别是在超市鸡蛋被打翻在地时候那个瞬间真真切切引起了代入式的强烈不适,因为知道宁子当时突然获得的好好做一餐晚饭的决心是多么不稳定和脆弱(其实在她没买到肉的时候我已经强烈预感到了她的崩溃,因为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理解)。

另外感受格外深刻的是她躲在厕所,听老板夫妇和打工小姐姐聊她的时候(尽管是善意的)。

那种发病时对于社交接触的极度恐惧和自卑真的在厕所那个狭小空间中演绎到了极致。

后面老板夫妇敲门,着急地问她怎么了的时候真的有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窒息感;尽管知道他人的关心是善意的但是还是非常恐惧让别人看到那样的自己却无路可逃的感受是一种无法描述的绝望。

觉得影片踩的特别好的两个概念:1——宁子对于善意关心的恐惧真的是对于躁郁症非常真实的刻画。

首先是因为一种惧怕别人看到自己这个样子的自卑感,并伴随着作为一个被关心的人的心理压力。

尽管其他人都希望让她好起来,重新融入社会,但是正是这种期望对于她来说才是最大的隐形压力,因为她害怕达不到这个期望,因此这些人in the long run会对她失望、甚至反感,所以她宁可在他们对她失望之前先逃走。

2——影片的三个中心人物——宁子、津奈木、安堂——其实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

尽管宁子作为主角,她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最有深度的刻画和最极端的体现方式(她真的脱离了社会的正常生活轨迹),导演也通过后两者表达了许多看似过着正常社会生活的人其实都在忍受和压抑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津奈木属于那种默默承受、行尸走肉地活着(也对应了宁子最后质问他为什么总是采取一种“偷懒”的对待情感的方式,因为这就是他的coping mechanism),而安堂则代表另一个极端,一个被社会要求的false positivity和上进困住的人。

津奈木对于宁子的陪伴真的使我除了羡慕已经说不出任何东西了;如上说的,躁郁症患者是真的大多非常自卑,害怕他人了解到自己的情绪不稳定和发病状态,所以宁子有一个能够这样接住她的人,真的是她不幸中最幸福的事情了。

最后说少给了一星的两个原因:首先,个人觉得影片定位和表达不够清晰,特别是片名比较misleading,因为我并没觉得它最最最重点表达的是津奈木对于宁子的爱给予了她多大的情感支柱,让她更好的活下去;其次就是结局有点立意不明,可以稍微处理的更升华一点的。

 8 ) 赤裸的女孩,靠近了的男孩

两个需要被理解的人走到了一起的故事。

其实社长、朋友、前女友、对女主“最好”的咖啡店长店员们,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男女主的痛苦,抑郁症不需要被特殊对待,同时抑郁症也不等于懒,请像对待正常人一样看待抑郁症患者。

很多时候抑郁就像住在井底一样,每当我快要爬出井口,突然地上的人对着我投来异样的目光或者故作镇定却让我感受到他们觉得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的时候,我又松开手任由自己坠落。

因此当我看着宁子的时候,她就是我在屏幕上的投影,我时刻感受到下一秒会是什么反应,焦急到全身止不住的发抖,咬牙切齿,情绪差到极点时想要毁坏我曾经依赖的东西,在意别人的看法,看轻自己的存在,对想逃避的事情却抱以百分之两百的敬畏,仿佛在向他们下跪,我这样的空气怎么配得到他人的重视呢。。。

我这样的人,怎么配得到爱呢?

......就算是抑郁症患者,也奢望能得到那一点点的爱吧,而不是无法共通的施舍,所以宁子和津木奈才会相遇,不是吗?

我把能给予的所剩不多的爱给你,从你那里得到为数不多但我知道亦是全部的爱,这也就够了。

我们是比普通人对爱这种养分要求更高的掠食者,我们无法忍耐和咀嚼他人饱餐之余抛出的残羹冷炙,要同情就彻底同情,要排斥就彻底排斥,要爱我那就请给我所有的爱吧。

虽然这么看上去我们比其他人更贪婪,要有就要所有。

但是真的对不起,因为只有爱能让我生存其实我现在也分不清懒惰和抑郁的区别了....或许我正卡在哪一堵墙的中间吧。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2018)7.52018 / 日本 / 爱情 / 关根光才 / 趣里 菅田将晖

 9 ) 难受

看完了蛮难受的,我现在得抑郁一年半了,平时就是和女主一样的状态,什么都不想做,莫名其妙什么都干不了。

心情好一点突然就会被一些小事情搞到抑郁。

现在因为真的读不了书在学校就想死导致休学了。

女主的一些行为我就是自残,真的看这个电影很感同身受啊,觉得女主演技很好,能把那种感觉演出来。

我也想有一个像苏打一样的人来安慰我,但是其实还是要靠自己。

我每天都颓废的不成人样。

九月份就要接着上学了但是真的不想上。

很不想长大很不想离开这个家。

 10 ) 生きてるだけで、疲れた。

去看完小说才更懂这部电影的乐趣。

电影与其说从寧子的视角描写,不如说反而让人有些反感这样放弃自我毫无动力颓废的主角。

但不知为何,看小说就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会非常产生共鸣,因为光是呼吸活着就觉得很累了。

光是呼吸就累了,真是人渣一样的说法了。

电影有趣的是加了很多津奈木视角的描写,比如开头一路狂奔的寧子的裙摆以及最后一段寧子在前面跑,津奈木跟着后面追的地方,会觉得像这种没有语言交流却能够产生共鸣的情感非常有意思。

但是这种所谓的“有意思”真的太见仁见智了,无法产生共鸣的人恐怕会觉得这是一部无病呻吟的烂片吧。

看电影那天电影院很空,来的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的大叔,以及我这种没事干的人。

一边看一边心口发痛,那段时间刚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而抑郁的寧子正是另一个自己的化身,看着她的生活仿佛看到了自己。

最后寧子对津奈木说的那段话是我最喜欢的:我这一生就算谁都无法理解我都无所谓,只要能和你在1/5000的一秒分享的这片景色能记住就够了。

因此片尾曲叫1/5000。

人生这么长,会遇见的人数不胜数,但能互相理解的人能有一个都是好的。

因此即使是抑郁放弃就职闲散在家的寧子能和津奈木这样生活下来这点确实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部爱情电影(笑),毕竟人本是一个人出生也将一个人死去啊,能在活得这短短几十年里和人分享自己的想法,理解别人,被人理解都是非常难得一件事啊。

不过电影中前女友选了仲里依紗来演可能是不希望这个角色被人讨厌吧,确实电影中的前女友比起穷追不舍的老女人形象更像一个事业有成的现充型选手。

虽然电影看的非常忧郁,但到最后寧子说了一句活着真好就觉得这部电影看的值了,这是小说所没有的地方,竟让我心头有些温暖。

电影看完了,还是要面对光是活着就很累的人生啊。

 短评

情绪好几个小时之后都出不来,監督说寧子只有趣里演得出来真是太对了……

7分钟前
  • chya
  • 力荐

就这种逻辑和这种精神问题,也就小日本能拍出来~

8分钟前
  • 丙十二耗叔
  • 较差

如果我是他,一定也会离开这样一个丑陋的我。可我是我,我永远无法和自己分开…

9分钟前
  • 月亮
  • 还行

弹幕上和电影里,那些对宁子或嘲笑或讥讽的话遥相辉映,情绪病要为大众所理解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喜欢这部电影,20min左右有一个宁子情绪崩溃的镜头,她那个样子有几分像我……最后终于理解了津奈木为什么选择宁子,虽然他看着比宁子正常,但他其实只是把一切装进心里,暂时承受得来而已,宁子的挣扎,那么有生命力,太吸引他了。

14分钟前
  • momomo
  • 推荐

苏打(换个女主就好了)

19分钟前
  • Franz_kafka
  • 很差

太傻比了,为啥要看这么个傻逼电影,这个女的有病吧(当然),不知道为什么抑郁了,然后自己想走出抑郁,别人也积极为她创造了条件,可是自己一点也不努力,动不动就发神经,可即便这样周围的人依然容忍她包容她,店里的每个人都很善良,可她还是三不五时睡过头,突然玩消失,最后把店里乱砸一通跑了,拿抑郁当借口,其实毫无半点责任感。既然这样就别接下这份工作,给人添了麻烦自己也没走出来。

20分钟前
  • 木卫三
  • 较差

我就是苏打脑残粉。

25分钟前
  • As2O3
  • 推荐

险些被名字蒙蔽的好片,霓虹国的影视行业已经在真诚看待和审视年轻人,而我们的大银幕上还是塑料青春

26分钟前
  • Haru
  • 推荐

论如何反驳(贱人、懒人、丑人还要矫情)?

30分钟前
  • 乱蚊
  • 很差

《我的早更女友》文艺版,给苏打粉准备的虐恋爽文。我其实对抑郁症这个概念现在还挺恍惚的啊,因为以我的经验来说,没有一部以此为主题的电影是能拍得让我信服的。趣里这个演员气质很独特,她演了个强势废宅……首先这个十足漫画的设定好像跟影片调性不太搭,然后感觉菅田将晖的相性跟她其实也不合。片子影调我挺喜欢的,像胶片拍的,不知道是不是,然而调性又跟故事本身是错位的,剧本也完全不行……观感还挺奇怪的吧PS:全片裸戏都是借位拍的,不知道是苏打还是女主做不到哈

34分钟前
  • Jiajiachan
  • 较差

能被理解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

36分钟前
  • fall仔
  • 推荐

看过

41分钟前
  • 🍏
  • 力荐

一开始挺讨厌女主角的,什么毛病啊对男朋友态度差,歇斯底里,后来发现讨厌她是因为和她相像啊…病情严重版本的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和自己作对。心里脑子里有个声音在喊谁来救救我。和苏打相处的方式哪里像情侣啊???只是室友吧。想帮她融入社会的好心人还是把她当作怪人,好难过。

42分钟前
  • Syfannn
  • 较差

也太丧了吧,片尾女主独舞没有燃烧好看

46分钟前
  • Louie
  • 还行

女主的生存艰难我都懂,我唯一不懂的是她是怎么找到苏打这种男朋友的,还一起就是三年???

49分钟前
  • 去精神病院走走
  • 推荐

服了

50分钟前
  • 海带岛
  • 较差

某种程度上来说津奈木其实是非常渴望羡慕宁子的自在的,不顾一切做自己的状态的。他在生活中压抑着却没有勇气反抗,违心做着跟自己良心相反的事,而宁子虽然是豁出一切毫无保留表达自己的状态,一方面会感恩理解自己的人,当一转身如果听到他人的耳语就会感觉巨大的背叛,这种感觉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某个瞬间,或许是津奈木想要守住某种宝贵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心疼眼前的这个女孩,所以两个人才在一起长达三年之久,电影后段发力的时候某个瞬间人物细节状态描写非常深入,愿每个躁狂症患者都能得到理解和爱

53分钟前
  • 小跳
  • 推荐

啊这。

57分钟前
  • Zelig
  • 较差

这是描写病人的吗

58分钟前
  • 无处不在
  • 还行

2.5沉迷与“病于美”的年轻人。好的是年轻真好。

1小时前
  • 断了气儿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