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刚开始的感觉很吸引我,看着看着我开始跟不上逻辑,脑子有点晕,有点凌乱,想要努力抓住开始的情节却发现无法回去,理不顺其中的逻辑了,有点不适; 渐渐地,我开始困乏,想睡觉;再渐渐地,我又似乎明白了点什么,醒过来一点; 最后看到女孩依然在展示龙虾的大厅里,我恍然大悟。
观影完后我愣了一会,似乎被冲击到了一些,这一切的一切,不正像我们大脑里的念头吗,凌乱,无序,找不着边际,跳跃,散乱,焦虑。
多么难受,也许观影过程中的一些不适感也正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迷乱吧。
记得王志文演的一个场景里,除了他和女孩走在轨道上,其他的人物都是不动的。
是啊,这一切,不正像我们的梦境吗,不太合理的存在着。
想起一段话才感受到一些稳定,清醒和光明。
当我失去我的心,回来。
当我回来,我在此刻。
当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
一些还停留在记忆里的回答。
#IFFRQ: 可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吗?
A: 大家好,我是Queena Li,来自中国,在北京长大。
我在英格兰和北京学习的电影。
这是我的长篇处女作。
Q: 喔,Queena现在是在拉萨和我们连线,看你拿着一个氧气瓶。
你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可以谈谈你创作的灵感和想法吗?
A: 我读了一本我朋友写的小说,我很喜欢也给了我启发。
接着我就写了一个粗略的故事梗概。
然后我发给了Leah,她也很喜欢。
我们最开始想在加拿大拍摄,到后来改到了西藏。
Q: 我们的主演Leah负责了配乐,为电影写了三首歌。
你能谈谈Leah如何加入了你的项目,你为什么选择她为主角?
A: 我拍摄之前就认识了她。
她是我觉得唯一合适的人。
给她看剧本,她喜欢,and we did it,quite simple。
Q: 能讲讲为什么她最合适吗?
长相,性格,说话方式?
A: 我觉得她的角色就像现在的年轻一代,有创造力,勇敢,敏感。
他们也有隐藏的一面,他们有时也会思考很深入。
我不知道,总的来说,我觉得她就是适合这个角色。
Q: Let's talk about the 类型 of the movie.(原话)有一点黑色幽默,同时也有一些荒谬元素。
谈谈你为什么选择了公路的类型。
A: 因为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想将龙虾释放回海里。
它必须是一部公路电影。
您还问了什么?
Q: 一些荒谬的喜剧。
A: 这部电影的concept是一个女孩在寻找她精神上的答案。
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
但我觉得寻找的过程可以不那么沉重。
可以更幽默。
Yeah,我们需要幽默。
Q: 为什么一开始定在加拿大,后来又改到了西藏,云南,大海?
A: 因为我朋友的小说背景就是在加拿大。
后来我的一个老师告诉我,我应该改到西藏。
有时候答案不出现在你想的地方,所以这个女孩遇到了龙虾,改变了她的计划。
云南和广西也是很神秘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对写故事很有帮助。
Q: 观众可能不太知道中国地理。
西藏,云南,广西都是边境省份,从西北到西南。
一路上你有怎样的团队?
你的拍摄路程上发生了什么?
有困难吗?
A: 是的,我们是独立电影。
很多事需要我们自己做。
很多事都是意想不到的。
但还好,拍电影就像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Q: 这就引出了我的下一个问题。
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的意义截然不同,能谈谈其中有什么含义吗?
A: 事实上你问我之前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现在我知道了,“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是external name,“Bipolar”是internal name。
就是两种介绍电影的不同方式。
Q: 在我看来“Bipolar”有很多的意义,比如路程的起点和终点,或者是一个人心理上的情况。
你能对此谈谈吗,对你的角色而言?
A: 我觉得她有两个extreme polar。
她有极致的情感,她有对生活极致的看法,所以这是她在电影里有这种形象的原因。
我觉得我不能说太多了,否则观众会知道电影的内容了。
Q: 你可以多说一点,这一段会是在映后播出的。
A: 但是其他观众还没有看。
我也不想给他们一个答案,如何去理解这个角色。
观众可以自己理解。
有没有正确的回答并不重要。
Q: 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一个美丽的实验作品,你是想通过不同场景的拍摄,将不同的时间,不同层面的现实结合在一起吗?
A: 我觉得这是我喜欢电影的一个原因。
你可以将现实,梦境,幻象结合起来。
有时梦会给你启发,有时现实会让你感觉在做梦。
我不太关心是否会对此混淆。
Q: 龙虾是一个很关键的元素。
谈谈龙虾这个电影的中心符号。
A: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是说我不想回答,因为龙虾就是我们随机选择的。
因为这个女孩需要将一个动物送回海里,所以我们选择了龙虾。
它也可以是其他东西。
Q: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里有很多龙虾的视角,用一个小框框。
然后也展现了龙虾之前的旅程,还有看主角时的视角。
为什么要给这个龙虾的视角?
写剧本时就有了吗?
A: 是的。
我觉得龙虾的旅程也是主角的旅程。
我们只是想让龙虾看起来是个很重要的形象,跟主角一样。
Q: 这部电影主要是黑白,有时会变成彩色。
这是你最初的想法吗?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大约95%的画面是黑白的?
A: 我就是想做成黑白电影。
因为女主lost her mind。
在她的世界她不能看见真相。
所以她的世界是黑白的。
彩色部分可能就是一瞥。
Q: 我们最开始讨论的时候你就说到,这部电影最关键的主旨就是mind。
主角的mind,人们的情感等等。
能谈谈你怎么把mind当做你电影的核心?
A: 我喜欢所有能讨论mind的艺术形式。
Mind is not the heart. It is everyone has it. 总得来说,mind就是我们的boss,带领我们,我们就有了不同的感觉,情感,动作。
Mind is quite powerful. 所以你lost the mind,你会丢失人生的方向。
我们的主角有时就lost the mind。
所以我说mind在电影里很重要。
Q: 我们有点超时了。
最后我们来谈谈音乐。
Leah写了三首歌,我觉得是写给你的电影的。
能谈谈她的音乐如何进入你的电影吗?
你如何觉得这些歌会很适合你的电影?
A: 她是第一个和我一起为这部电影工作的人。
她知道我要什么,她很了解这个故事,她知道我想通过画面表现什么。
这就是我觉得她最适合为这部电影配乐的原因。
我喜欢她的音乐,就像我喜欢她的表演。
自然,可爱,(笑)anyway I just like it。
Q: 据我所知这部电影准备在中国发行,然后Leah也是非常著名的独立音乐人。
这会帮助电影吸引一些年轻的观众吗?
A: Yeah.Q: 还有什么想对观众说的吗?
A: 我只想说我很开心。
很开心在电影节期间做这次采访。
我在西藏,虽然我有一些高原反应,但是因为我们在西藏开始,现在我们也回来了。
我窗户外面就是布达拉宫。
I just feel happy, that's all.Q: 非常高兴今天你能加入我们。
你完成了西藏到大海再到西藏的闭环。
我们也很感谢你能信任鹿特丹电影节,在主竞赛单元做世界首映。
期待再次见到你!
A: (Leah出镜)Bye! (Queena指着Leah说)她看起来跟龙虾一样。
导演和投资者们,有钱去做做慈善也比拍这电影强。
剧情不知所谓,不看作品简介根本不知道它要讲述什么东西,主角演技稀烂,全程一张懵逼脸,都不知道她要表达什么,这部电影可以那个追梦演艺圈有的一拼了,可能这就是艺术的所谓高雅,恕我们欣赏不来。
创新是好事,但也要根据实际出发,而不是凭空想象就来的。
昨晚刚看完电影,内心很受触动。
看的时候大概有预想到会有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支离破碎,没有意义。
也许,这是一个观者的感受。
是,这部电影是支离破碎的,而这像极了我们的头脑,每时每刻无数念头飘过,真实与虚幻模糊了边界。
它混乱,像我们的心智一样。
清醒、在情绪中溺水、挣扎、沉浮,有的时候从水下露出头爬到岸边,有的时候就一头扎进水里”自杀“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逐步讲述着一个人从迷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到放下自我的过程,似乎这是大多修行人所途径的道路。
这也是这部电影把起点放在殊胜的西藏的原因吧。
人往往因为不知生命的意义为何,不知自己为什么活着,而开始追寻信仰。
于是,她来到了西藏朝圣。
她真的想朝圣吗?
并不是,她只是找不到自己的路而已。
人总是要有个目标(灯塔)才能继续走下去不是吗?
当她看到了七彩龙虾,便从龙虾的视角中,看到了自己的生命-- 被困在水缸里。
那位想吃了它的游客说,“如果被我吃了就好了,可惜它没有这个福报”、“困在水缸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影片在这部分龙虾视角来到这个水缸之前是彩色的,音乐也是浪漫快乐的。
而女主角的镜头,只有黑与白,无论是梦境还是现实。
因为她不知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活得那么沮丧?
你什么都不缺,你应该过得很快乐才对“。
头脑告诉自己没有理由不快乐,可是身体沮丧得很诚实。
所以当她遇到了这只龙虾,她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 送神虾回家。
这件事听起来酷极了,叛逆又神圣。
她因此而燃起了激情。
她要将它送到那个叫做”明岛灯塔“的地方。
那里是它的家,也是她的灯塔。
迷失的人要如何找到自己?
首先要穿越那些不是自己的。
被包装得五彩缤纷又神圣的七彩神虾,而它不过是一个粉刷了色彩的普通龙虾而已。
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要褪去自己光鲜亮丽的外衣,撕去那些贴在身上标注着什么是自己的标签后,才能遇到真实的自己。
我,与你,与TA,没有分别。
留给女主的考验是,如果它只是一直普通的龙虾,那还要送它回家还有意义吗?
脱去了神圣外衣的梦想,还值得你去追逐吗?
而往往,你真正想要的,躲在虚无缥缈的幻象背后。
电影中至少出现了三个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的人,遇到的舞者,她的妈妈,以及后来送的那个女孩的孩子。
舞者的妈妈告诉她,“人生来并不是为了追寻父母的”。
这是说给女主角听的,或许也是说给活在父母光环笼罩下的窦靖童听的。
一个人人格的独立,是从不再追寻父母开始的。
电影中许多次出现”然后呢?
" 的问句,当我们把自己的灯塔寄托于外在的目标或人事物,达成目标后的空虚与再一次的迷失是必然发生的。
而我们要经历多少次的迷失,才能发觉真正的灯塔其实从来都不在外面,而是在我们的心中。
就像整部电影,女主角都在朝着“明岛灯塔”行进,而最终人们说,根本就没有明岛灯塔,它只是吸引游客虚构的而已。
我们的目标中,又有多少是真实存在的呢?
还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幻象?
是包装得富丽堂皇的空壳?
在灵性成长的旅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老师在哪里?
在这个电影中也不止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了。
”我的理解是,这个准备好,是你已经放下了“我”,以及向外的追寻。
而如何放下“我"? 电影也给了解答,虽然听起来像是喊口号。
对了,看到许多人说电影开始于女主角的男朋友自杀。
我个人并不觉得男主角是她的男朋友,而是她的另一面。
一个是因为片名“bipolar”(躁郁症),一个时常感受着“冰火两重天”的病症,时而抑郁时而焦躁,仿佛体内住着不止一个自己。
另一个线索是,片子后半部男主角说“你知道我是谁”... 电影中出现了许多次的眼睛,有眼睛的图腾,各种动物的眼睛的特写。
像是一个提醒,提醒人们时刻“观”(觉察),观你的念头,观你的情绪,观你的起心动念... 当你真的看进去这些眼睛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的是他们还是它们眼中的你?
或许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你自己,人的旅途也是。
人生,不过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祝你们玩得尽兴!
虾人格,心理,意识,自我。。。。。
内在,非物质的那个我,也是男主角(长的很像王菲)的化身,困在狭小生活空间,拥有了财富,珠宝,可是精神不快乐,彩色指自我形形色色的念头情绪(瞎?
)头发欲望,不同发型指不同的欲望形态,想要变成的某种形象,想要过的那种人生,活法明岛灯塔心结尾的舞蹈自我已经回到明岛,肉身的我不再执着于水缸里的虾,生活没有变化只是虾不住在里面了,于是可以自在微笑舞蹈
前几天去朋友家,她说最近有一个好电影,要不要一起看看?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我问她好在哪里,她说宗萨仁波切唱了主题曲。
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宗萨都能参加的电影,一定是不同凡响的。
我找来预告片看了一下,凌乱的片段里反复出现一句话“然后呢?
”“然后呢?
”“然后呢?
”……我想这大概就是那种非常不当下的感觉,我很多时候就会这样,做事情总是很功利,然后呢?
接下来究竟有什么值得我此刻的投入呢,感觉都是在算计中,所以很难全然投入到当下。
于是我去看了电影,据说票房特别惨淡,导演自己预计只有五万,听起来也挺心酸。
排片少的可怜,我总算赶上了一场,偌大的电影院里只有一个人,倒是很不错的经历。
就电影本身的各种表现手法来看,我觉得拍的还是很好的,镜头的运用,角度的切换,都让你觉得一切都很不真实,却又总觉得人生不过就这样一种幻象。
没去看之前,我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送龙虾回家,这事儿不是太扯淡了吗?
看了电影我突然明白,其实就是要用这种荒诞来告诉我们,只要去做事,哪怕是再荒诞的事儿,大概也是可以入道的。
这一路,有点像西天取经,也许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反正也是个要死的人了,救救这个跟自己一样的龙虾吧,让她不用每天都被关在玻璃缸里供人参观,让她可以在大海里自由的翱翔。
路途到了一半,她突然发现所谓的神虾,是被人刷了颜色,其实她不过就是最普通的龙虾。
到了明岛灯塔,当地人告诉她,那是骗旅游者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灯塔。
一路上支持她走下来的一切都是假的,神虾,灯塔……然而,她却得到了救赎。
我想这就是人生的路,我们总觉得前边有什么,所以不断地问,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最后才会发现没有什么然后,路途就是一切。
特别喜欢她发现神虾是假的那一瞬间,整个天空五色斑斓,就是神虾的颜色,也许就是告诉我们,其实一切都值得被珍惜,即便它只是一直普通的虾!
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根本不需要这个所谓“神”的光环,一切都是奇迹。
我想起那首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
宗萨在片中卖假发,然而自己却并没有戴,他说因为我秃头我不需要啊。
我想这就是一种全然接纳自己的状态,我可以戴假发,也可以不戴,both ok。
这一路上,她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情景,每个人仿佛都是带着信息来了。
比如,那个孩子告诉他,人生就是住旅馆,先check in,然后check out,就是这么简单。
再比如她遇到的外国人,带着大家练习舞蹈,然后嘴里一直在唱,“如果你的心迷失了,回来,当你回来,你在此刻,当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
然后她遇到的巫师告诉她,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投奔父母的,而是为了更大的目的。
片子的最后,她顺路捎了一个女孩去姨妈家生孩子,然后很自然地说出这句话,这一路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大概都已经被她接收到了。
据说窦靖童解读这部影片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信号接收器,你只有敞开自己,才能不断接收到宇宙发来的信息。
说的真好。
片子是黑白的,只有两次出现了色彩,一次是龙虾失去了光环,还有一次最片尾她游向大海,大海变成了温柔的粉色。
我想每一次,大概都是她内心的一种反映吧,她终于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那个一直在水中挣扎的自己,那个无数的念头包裹的自己,光怪陆离的碎片里错乱的自己,此刻终于被她接纳。
她看到泳池里从来只有一个人,她看到割腕自杀的其实是自己,无数的碎片瞬间合体,成了此刻的她。
如果你的心迷失了,回来,如果你回来,你在此刻,如果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
我想人生的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你不知道你会遇到谁,会经历什么事,会走向哪里。
但是只要一颗开放的心,只要你能够安住在每一个当下,那么人生就是一次确定的旅行,注定走向美好和永恒的旅程。
通宵后,回到家放下东西 吃了顿早餐还坚持着跑了出去一个人坐在影厅里看完了这部电影。
(想说排片真的好少。。
唉算了想象之中T T 电影一开始 仿佛就像进入了梦境,像是梦与现实的来回切换 一个被生活压迫的喘不过气有轻生念头 却又相信虾相信了神 想带着去明洞灯塔的她 中途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好像有的能理解他 有的却只执己见 到最后遇到了说根本没有灯塔的老人 。
其实看到4/2之二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另一个人真的是朋友吗 。
越往下看越怀疑 应该是另一个人格吧 两个人格在互相的撕扯 甚至脑袋里想法也在互相努力试图说服对方 其实后来也还是没弄清楚 这个(外表男性?
)的人格存在 是只是在表达理念 想法的冲撞 还是说了点别的 性别障碍?
跨性别?
我这个脑子还不足以两个小时让我弄清楚哈哈哈,还准备接下来再二刷三刷几回吧 说完这个跟剧情有关的,作为童童的粉丝我就要开始抒发彩虹屁了!!!
一个人得好处就是可以放肆的花痴尖叫 哈哈哈哈 当1:1的童童面对镜头看着观众时 简直就是女友视角啊!!!
哈哈哈在电影里面的一些小动作 还有被吓到的一些反应真的都又可爱又搞笑 童童真的有一种自带氛围感的气质 所以请求余生多多拍电影吧!!
顺便还能多为电影写很多歌了:)
记《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一就很期待把里面的歌的音源通通放出来窦靖童好美 她是这次的音乐总监嘿 七月与安生的那首it’s not a crime 爱了好久 二在观影过程中 无数次想control z 或者control x这么纠结了三四次 才肯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我很就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 这一次又是自己一个人三我最喜欢的大概是假发老头👴和央吉假发老头说 我是个秃子 我不需要戴假发欺骗自己央吉是我自己猜测的她代表着离开和自由 电影里说 孩子并不是追随父母的 她有自己的事要做央吉在家里墙上有她的寻人启事 可除了寻人启事 也没什么了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放到海海人生里来讲 也是必然的一次 无数次旅行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类型的电影好也罢 懒也罢 强词夺理也罢最起码 我在看的时候 跟着音乐 跟着画面 开心的笑过最起码 这将近一个月的曲折好像得到了一丝丝共情四其实 这世上本没有可以渡过的河能过去的 都是自己想渡的
西藏、拉萨,是喜欢旅游的人的必去之地,去拉萨,去布达拉宫,仿佛是一次朝圣之旅,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之旅。
布达拉宫人们都说:“读万里书,行万里路”,旅行是让人治愈的,但只读书或只看一部这样的电影,是有可能致郁的。
这是一部只看简介就能知道讲了个什么故事的片子——女孩独自来到拉萨旅行,而一只被供奉的“七彩神虾”意外改变了她的所有计划。
女孩决定独自驾车穿越半个中国将神虾送归大海。
一路上,她遇到了形色各异的人和事,回忆、梦境与幻觉也断续涌现在她眼前。
最终,放虾之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落幕,女孩也抵达了她内心最隐秘的世界。
故事很简单,说明这并不是一个故事向引导的电影,而是一个碎片化、反叙事的电影。
如果说大部分电影都是在讲故事,那么这部电影只是在用流水账式的片段让观众自我创作、让观众去填补内心隐秘的角落。
为了让整个电影是基于一种压抑的感觉,电影选择了几乎全黑白的拍摄,但有极少的几处是彩色的。
例如有两处龙虾的特写,则是用了极为鲜艳的色彩去诠释“七彩神虾”。
这让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单》中黑白中那一个红色的小女孩——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这抹红色是很多人难以忘却的一个场景,它象征着危险,象征着摇摇欲坠,随着场景的不断移动,这抹红色最终消失,也意味着危险的到来和生命的终结。
而在《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中,色彩鲜艳的龙虾是女孩心灵救赎的纽带,它象征着希望。
其次对于黑白还可以这么理解——女孩作为一个歌手,它的光环都是环境与他人赋予她的,而对于她的主观内心来说,是一片黑白的;龙虾色彩鲜艳,被供奉为七彩神虾,但最后却发现色彩是别人染上去的,它只不过也是一只普通的龙虾。
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龙虾被囚禁在水槽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像公子哥所说:“它福报不够,不能被我吃。
”女孩同样是如此,不断闪回的梦境,想见大海却一直被困在水缸里,女孩是易怒、抑郁、烦躁的,她和龙虾一样需要自由、需要被救赎。
所以虽然这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偶然也是必然的。
影片没有什么说教,只是随着女孩的旅行一起感受人与事,感受这个旅行的过程,旅行的目的便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
龙虾的色彩掉了,意味着人卸掉了自己的伪装与盔甲,无论好坏,你都要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而真正地认识自己。
至于结果是什么,那便是“船到桥头自然直”。
01 什么是家?
家的作用又是什么?
想到家,我们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和父母一起住的地方,也许是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但这都只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家,而“精神意义”上的家应该是一种归宿感,是一种心灵的归宿,我们常说“家是避风的港湾”,真正的家应该是你时刻思念,可以信赖依靠的地方。
片中寻人启事上有离家出走的女孩,路人也在议论窦靖童饰演的女孩也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但家已不在,又何谓离家出走呢?
女孩问王志文饰演的角色:“那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王志文感叹:“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
”是啊,游子总是有难以言说的苦楚,家是自己定义的,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心灵有归宿,就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王志文饰02 父亲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片中一位与女孩同行的另一位女孩cici问怎么和母亲交代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孩则把她之前遇到的另一个人说的话告诉了她——孩子生下来不是为了追随父亲的,而是为了追随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父母比作弓,那么孩子就是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孩子总要脱离父母的掌控,去追寻自己的人生,去发现真正的自己。
03 我们如何消除杂念?
又如何在有杂念的时候继续好好活下去?
女孩在驱车前往的途中被交警带回派出所进行例行检查,在这里她遇见了另一个男人,他说他是陪他兄弟来办事的,但是他兄弟却跳湖自杀了。
他嘴里还在不停念叨,为什么就这么死了,要像我一样要坚强...诚然,这世上没有几个人是真的靠热爱活下去的,人都有杂念,即使我们不坚强,也要装作很坚强,因为人活着本就不是单单为自己而活,只要活着就会有无限多的可能。
女孩的伴侣男孩也曾试图自杀,同样这也让女孩十分困惑。
女孩在路上遇到了一队老外,女孩参加了他们“奇怪”的训练,喊着“如果我丢失自己,回来;如果回来,我在此刻;如果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的口号。
如果人思绪拉的太远,杂念太多,回归本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曾听过一句话:“勇敢不是在心上筑起铜墙铁壁,而是不设防。
”同样,寻找自己本真的手段就是直面自己的伤痛,暴露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修复那些溃烂的伤口。
“人人向往快乐园,人人迷路快乐园。
”在路上我们总会迷失,但只有不忘本心,才能不忘来时的路。
窦靖童独坐警局04 我们每个人都是龙虾 我们每个人都像龙虾被困在各种各样的缸里,有的人不自知而有的人自知却也无力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字幕主演窦靖童饰演的是她,而贺开朗饰演的是他。
这是导演和编剧设计得很精妙的一点,这也说明他们两人是我们很多人的一个映射。
有人说男孩是女孩的男朋友,看到龙虾就像看到他;而有人说男孩只是女孩的另一面,是她的内心,看到龙虾就像看到另一面的自己。
我比较认同后一种说法,从片尾的男孩出现在女孩背后也可以验证这一点,二者互为纠缠相爱相杀,这也是导致女孩负面情绪的由来。
在被困在缸子里的时候,如何应对,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办法。
05-end 导演在采访中最注重的一个词是"mind“,她认为mind是最重要的,也是电影的主旨。
女孩是lost her mind,所以她的世界是黑白的,彩色只是一瞥。
mind是我们的Boss,它带领我们,从而让我们有不同的感觉。
我认为我们要主宰我们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我们,不然我们就会lost our mind.在电影的最后,女孩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明岛灯塔,但女孩却并没有看到灯塔。
无论什么事情,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你所以为的浪漫美好也许并不会成真,但是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享受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也许你要的不是一个结果,答案已经在你心里了。
当学生准备好的时候,要么问题会自己消失,要么老师或者答案会以自己的方式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
正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人的观看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其实灯塔就在我们心中,只需要我们自己愿意去寻找。
PS: 最后有一个问题,是你去电影院看一场文艺片,你是想看别人的故事,还是想通过别人的故事投射从而看到自己?
我也一直认为感动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第二种是想到自己的切身经历从而感动。
在电影里王志文饰演的角色对女孩说,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钱人找到自我的方式也许很多,而没钱的人却能想到的办法很少,这部电影的缺点也很多,我不希望这成为一种架空的文艺片,成为一种自说自话的“高处不胜寒”。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救赎,成为自己的主宰,而不是成为有钱人的 champagne problem。
最后用电影开始的字幕结尾:一旦你开始了“旅行”,许多事情都可能发生,因此你必须有所准备,有信心很重要,但是持有怀疑、利用理性也是好事。
通常,怀疑之后会生起疑心,信心之后也会再生起怀疑,而后者的力量经常强过前者。
终究,我们必须将二者都抛弃。
有一个问题是:上影院或者剧场,你想看的是别人的故事,还是想透过这些投射看到自己?
如果你把“认识自己”视为人生重大的功课,那么你真应该去看看这部叫《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的电影。
电影里有句台词: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活的这么沮丧?
你什么都不缺,应该过得很快乐才对。
没有了战争、饥饿、贫穷,甚至连种族偏见和性向的禁忌也在消失,我们这代人被推到一个处境:失去了用于自保的外在借口,于是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寻找答案。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只困在鱼缸里的龙虾,渴望回家,渴望寻找到引路的灯塔。
她(窦靖童饰演)代表的是一些受困却勇敢前行的灵魂——他们完全敞开内心深处的执迷、破碎和黑暗。
因为这样的裸露必然带来疼痛,所以勇敢才是那么稀少却重要的品质。
电影里使用了大量的比喻。
比如说,神秘的五彩神虾被擦去外壳上的染色,还原成平常无奇龙虾的样貌。
它其实是在说,我们都应该卸下身上的面具和盔甲,做回真实的自己。
哪怕那个真实的自己不够好,我们也要去接受。
这些年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人生无法跳过任何功课,也没有捷径。
不逃开,诚实勇敢的面对是让自己进步最快的方法。
更大的勇气,不是跌倒后假装不疼。
而是你要求自己直视那个破烂的伤口,深挖它,清洁它,最后它才能被修复。
执迷与无执,破碎与完整,黑暗与光明,也许我们要得到后者必须先在前者上吃够苦头。
又也许前者和后者本就一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包装极丑但里面很美的礼物。
她走了一大圈抵达明岛灯塔,才知道那里并没有物理上真实存在的灯塔。
缘起于一场毫无计划的相遇,这的确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但人生其实没有任何遇见是偶然的,也没有什么经历是白费的。
她在一路上遇到了多次开示,也许她就是为了要遇见这些开示才有了最初和龙虾的遇见。
这些开示是:一项突如其来的困难;一位智者(宗萨仁波切饰演)的嬉皮;一名流浪者(央吉玛饰演)对家的定义;一个老人(田壮壮饰演)对死亡和一个少女对新生的态度,还有自然界的风雪和彩虹。
你收到这些开示了吗?
她在电影尾声说出一句藏地格言:当弟子准备好了,老师自然会出现。
是的,我们只能接受我们能负载的信息。
除非我们进化成更好的人,否则有些通道是不会向我们打开的。
真正的明灯一直都在我们心里,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启。
有钱就可以这样随便对待一部电影吗?????扔一堆猎奇的元素进去以为就可以假装超现实主义包装一个毫无内容的故事吗??我本来在纠结是一星还是两星,看完Q&A我想给负星。有很多有才华有能力有韧性的电影人,如果你不能认真对待,请你不要占用资源,谢谢。还有,如果不知道bipolar是什么意思,查好字典再起名吧,造成歧义消费到躁郁症患者真的不ok。(本来是窦靖童粉,看完要脱粉了)
面对扰乱观影环境的人,你们是如何做到不生气的啊?啊?我想学学。我寻思这片子观影过程中也没啥好讨论的吧,为什么会有人花钱来电影院聊天啊气死我了,我是倒霉蛋。诅咒最后排的狗男女
和预期差距太大了…导演还是没有ready从短片转到feature,过于猎奇 追求视觉效果,拍成了超长版mv… 映后Q&A里导演的回答简直不像是她本人拍的…没有想清楚要拍什么 说不清龙虾的寓意(说只是个random choice???) 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西藏选址(说西藏很不熟悉 很mysterious???) 窦靖童演技真的也是炸裂的尴尬…只有唱歌的时候最自然。anyways,看到生气,这么好的资源 很浪费。
很佩服导演敢于在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作品中就尝试这么先锋、实验的风格,也很好奇她能拥有这么好的资源是不是也是因为女主是窦靖童?比较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并不买账,毕竟拍得大家都看不懂且又被奉为神作只是少数几个导演的特权,且不是每次都能生效,何况只是一部导演和主角都是新人的作品呢?另外,我越来越不喜欢那种在文本中加入过多神秘主义色彩的内容,尤其是将之与西藏、宗教等元素进行结合,显得特别装神弄鬼。即便可以有很多的解读空间,可以赋予相当多的内涵,其实也基本上脱离了作品本身,表达者想怎么表达和创作者想要传递的可能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了。总之大家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请注意脚踏实地。
我想许个愿:当我失去我的心,回来。当我回来,我在此刻。当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
我好生气
如果这是部给时尚杂志拍的短片,应该会很棒。我倒是觉得正片之前为鹿特丹专门拍的自我介绍片段给出的信息很有趣:戴着墨镜妆容精致说着英语的年轻富二代导演开着京牌车穿梭在二环里,(目的地应该不是什么太偏僻的地方,比如燕郊,)向欧洲最酷的独立电影节观众介绍她在西藏拍的,由她的好友们,也是文艺界fashion icon们主演的电影。在手袋和下午茶都可以share的时代,手里有可炫耀的文化资本才是真富二代。导演和她的影像是统一的,too rich to be happy and too melancholic to be poor. (但影片结尾给出了摆脱忧郁的方法: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大象没有眼泪,可是却想要流泪。
2024-04-08:很实验很先锋,但是想表达的主题居然老套掉牙,抑郁症的问题下的朝圣,更像是一种有钱人的无病呻吟。
音乐很不错,胆子挺大的。但是故事真是可能不会好好讲,所以才没有好好讲。
电影坚持到一半我突然悟了:原来“放虾”就是放下!导演,你有心了!#黑白影像的风景和窦靖童都好美#
挺有意思的,像古龙的小说,有些不知身世的人,遇到另一拨古怪的人,说着有头无尾的话,散发着莫名其妙的幽默。连了起来回想,原来如此。
🐲🦐
下火車後拾起走之前的片子,覺得拍成短片可能更合適。cici還挺出乎我意料的。龍蝦是我,竇靖童是我,那個男人是我,萬物都是我。
原本是期待,竇靖童的演出以及這樣一個故事題材可能展現的。演得不好,拍的不對,剪輯節奏很亂,最終還是導得不好。
乱到不行…王志文老师的出现犹如定海神针。不知大老王会不会看。
自始至终,男主、女主、龙虾,都是同一个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全片乍看之下剧情琐碎,但是又让人觉得很正确。每一个短促的剧情,都像是一辈子、一年、一天、一分、一刹那间产生的念头。片尾说“当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我想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当我真正安住在刹那间,“我”可以是任何物。可以是一束光、一块石头、一位僧侣。是成熟的果实,就掉落。是天空、是大地、是水融入水,进入一切。(ps 书上对“刹那”有一段美到极致的描述:把六十层花瓣叠在一起,找一个力士在箭头上绑一根针,用力将箭射向花瓣。那么,那根针穿越每一层花瓣的时间,就是一刹那。)
#IFFR2021主竞赛3# 阵容无比强大,田壮壮,王志文,李诞,张大大均加盟出演,影片画面和风格都值得一看,唯独导演在记者招待会现场的表现略尴尬,连鹿特丹媒体主持人都忍不住飙中文了
先标记一下 空了再来详细地骂
本片最大亮点: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片中扮演了一个卖假发的drag 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