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明显的庵野那时候的风格,主角其实也像庵野先生自己的不同部分吧。
就像EVA一样,式日也有一些消极,也表现出了庵野的分裂。
但也像那个做飞跃巅峰的庵野,做式日的他留下了一个不比万年后英雄回归的结局差的结局,像观众展示真实的自己,看看那些熟悉的电车,模型,沙坑,秋千......不禁让人想起宫崎骏说的,庵野始终是那个做EVA的庵野。
不过现在看来,这句话半对半不对吧。
演绎三星 为立意再加一星 如果这部影片可以到“我就知道会这样。
”这里结束 我或许会打五星 唉 前半部分真的挺喜欢的 夸张点也无法 本来就是文艺片 但后半部分有几处挺不舒服的 比如女主说“我叫你滚,你为什么不滚?
”我当时心里 【嗯?
这不明摆着为了等一个深情告白吗。
】然后果然 接下来就是一段轨道告白的桥段 再然后 女主就被狠狠治愈了 情节又开始往好的方向转变 真就,这么容易转变吗。。
反正这里我的感受是:为了情节而情节。
后面也有几处有这种感觉。
其实我真的挺感激能有这样立意的影片的,这也是我最柔软和敏感的一面,但也正因它的特别,我才更希望它不要落俗。
不要让我哭笑不得地看到,被人救赎 被治愈 这么顺其自然。
穿过漫长的时间,我们的梦醒了吗?
你不愿意面对的一切,现在还是那样吗?
你无法解决的一些,现在有没有好一点呢?
人很多时候,都是下意识的不自知的逃避。
把你我圈成一个世界,把过去圈成一个世界。
不管它现在怎么样。
好可怕啊。
怕的浑身发抖。
怕的现在打字的手都在发抖。
因为你抛弃了我。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你,我,它,都是。
唯一能做的就是挺起胸膛去接受这些变化,适应伤害和讨厌的事。
可是人往往就在这个过程中,变的不纯粹,这恰恰也是我讨厌的。
我几乎什么都讨厌。
所以要所有人都滚。
我这样爱这个世界,所以我这样恨它。
谁说生存是件简单的事情。
可是有一天我想到大家都会死,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总有一天,你也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我突然间觉得没什么了。
都要化为一缕尘土的。
坚持什么呢,争执什么呢。
现在呢,现在梦能醒了吗?
你还在做梦吗?
梦醒的我,生活像一杯白开水。
慢慢死去。
He told me I am useless she told me my face makes her mad but I am still to cloing nothing and I feel empty waiting for someone to told me I know nobody is coming he told me to die she told me to see nothing.深夜看《式日》,想起吴江涛的画,那一种深切孤独和寂寞形成并造就的自我,再没有多余的位置去关注和容纳外界,或者说根本不愿也不想容纳外界,即使内心如何如何地渴望。
“明天是什么日子?
”“明天是你的生日。
”你的生日只不过是一场仪式,
式日的意思为:1.举行仪式的日子;2.节日,祭日。
整部电影可以看作女主回到现实的仪式,也可以看作痞子走出抑郁和EVA的仪式(和新福音战士很像)。
导演是大名鼎鼎的痞子英雄庵野秀明,此名就说明了观看这部电影一部不省心。
大量的“绫波丽”独白,极其绚烂的画面(很像岩井俊二的《梦旅人》),莫名其妙的镜头,逃避的精神和支离玻碎的肉体。
虽然电影是线性叙事,但是笔者刚看时完全是一头雾水,即使到了结尾还有问题没解释,但是当女主说出自己的生日是12月7日时,一切问题都不重要了。
“梦是现实的延续,现实是梦的终结。
”红与黑所象征的是异常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肉体状态。
女主不正常,特别是人头占满屏幕的镜头尤为明显,这也暗示了女主混乱的自我认同。
母亲更爱姐姐,所以自己是姐姐;自己总是一个人,所以要占有一切;害怕被抛弃,所以先抛弃他人,先物化他人,女主很像或者说她就是是明日香。
当下的亲密关系是一个人童年的关系模式的再现,最开始男女主的关系是假性亲密关系,他们最开始并不相爱只是在模仿爱,所以男主感到烦躁,女主则投射认同认为男主讨厌自己,其实一直是女主自己讨厌自己。
不爱自己的人,不会爱他人,也不认为他人会爱自己,于是出现笔者最爱的情节,男主一步又一步用“喜欢你”接近女主(碇真嗣补完既视感),女主则在爱与恐惧中找到了平衡。
人的本质不是物质实在而是人际关系,一个人是活不下去的。
笔者本以为看痞子作品不会哭的,但是女主与她母亲袒露真心的时候,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原生家庭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悲的是只要生下孩子的人就能当父母。
女主在“发疯”的时候要想一想现实中还有多少人正在“发疯”,多少人将要“发疯”,逃避现实固然不好,可现实又让人“发疯”。
现实主义下的客观理性不是理性,它在剥除爱与共情,得利者不在乎失利者的痛苦,他们只想淹没失利者的话语来证明自身的正确。
因为失利者失去了话语权,所以就算是呻吟也是无声的,可能只有幸运的人才可以遇见那个真正爱自己的人吧。
片尾字幕出来的时候 我只跟NB说,我喜欢里面的美指和摄影.NB答 除了岩叔叔不会演戏而僵硬的FACE 其他都挺好.那一年我几乎动过把电影里的场景搬上学校艺术节的念头.当然它被荒弃.时隔许多时光以后,那片巨大的红伞地下室在某个很不靠谱的地方被人重现后,令回忆中的我不得不想.有时候我们渴望戏剧化的人生和场景.却一步步让自己霉变的过程确实很有趣味.面对生活 当你不会做戏 请沉默 或 疯掉.无论是一部电影中不会演戏却当男主角的著名导演还是一个真正走过精神崩溃生活的女人.或是生活中无数在某些时刻演不下去的观众们找不到出口 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容纳我们任性蜗居的"式日"有时候想想 庵野秀名大叔的东西中,令人愤怒而感动的东西是.丫从未想讲述任何一个正规或宏大的东西或任何目的丫只想表现那些渺小并沉默着的细节.而这些细节组成的东西 足以令人审视自己的时候 想要哭泣.它胜过任何努力吞咽着生活哽咽的表演.让你渴望疯掉这是一部真正的庵野作品不同于动画EVA不同于年份过早被人遗忘的
第7日,还剩24日.这是一个压抑的故事,一直以哀为主调,平静时是空荡的钢琴,激烈时是悠扬的大提琴和电吉他.片头是宽阔的一望无际的铁轨,火车抵达的警鸣,废弃的工厂,排烟管.色彩艳丽的女孩手执红色的雨伞,躺在铁轨上看书,黑色的岩井俊二被其怪异所吸引进入了她的生活,他们在一起的31日,每天重复着的画面,过度平静的生活让他们害怕变数,昨天是这样,今天也这样,明天呢?1日-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 明天是我的生日.2日-给你生日礼物.-今天不是我的生日.明天是我的生日.-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不知道.-你不会想一下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我的生日.-呵呵.-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你的生日吧?-呵呵.-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你的生日吧?-呵呵.不要把我一个人留下.她只是想要听到别人的声音,才让她不会感到孤独.除非她选择依靠.她一直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逃避一切她讨厌的事物,当她开是对他有所寄托,而他开始感到乏力,感到疲惫.片刻的分离会让她无所适从,她在她的世界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一些仪式来结束一天又一天的孤独.她害怕安静,一旦外界安静了下来,她的脑袋里就会无止境的嘈杂.她总是在楼顶上检验自己是否完好地活着,在她的世界里,母亲死了,父亲死了,姐姐也死了.只有她一个人,痛苦地承受着所有的孤独和寂寥地活着.她的梦境里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两列永不相交的列车在她身边飞驰过,而最后他们慢慢地交错在一起,将她压死,这样,她就可以无声无息地离开.她害怕睡眠.闭上眼睛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在安静.而她脑袋里的嘈杂又开始作祟,她的电话留言里无休止的母亲的责备姐姐的责备在成为她对声音对孤独的解放的同时又使她更加痛苦.那些一次又一次的责备中她看到渺小的自己在姐姐的阴影下面无表情却很无力.她希望有一个人能永远和她在一起,而不是很多人,陪伴她,直到死去.看着的明白人大概都觉得她是个疯子吧,一个缺少温暖缺少陪伴而愈演愈烈最终成疾的精神病患者.而她其实是正常的,她只是一再逃避,那些童年给了她过多的灰暗,她不断扩大着自己世界的黑暗来让他人恐慌而不敢介入,而同时她又无比希望一个人能真正进入她的世界,而在这恶性循环的某一天,她遇到了寻找素材的导演岩井俊二.导演似乎帮不上什么忙,却渐渐成了她的寄托.故事几乎一直平静地进行着,也不算故事,女孩慢慢向那个在自己黑暗的内心世界不断追寻徘徊的导演释放些许光亮.故事终进入高潮,女孩的母亲又一次给女孩打来电话.以前每一次电话女孩都不接,都是安静地等待着铃声结束,而这次女孩不在,导演接了电话,那是她妈妈打来的。
影片的高潮是三个人坐着,一边是女孩的无助的希望得到宽恕的母亲,一边是导演,另一边是女孩.在这里我们终于知道女孩的母亲曾为了一些自私的理由抛弃了女孩,让她一人孤独无力地生活着,而现在姐姐离开了母亲独自生活,父亲早早就被母亲赶走.母亲一个人也感受到了孤独,这里,母亲再一次以自私的想法乞求女孩跟她回家,陪伴她.只不过为了解放孤独.高潮之后即是结尾.女孩笑着对导演说:12月7号,是我的生日.也许这个时候的女孩开始走进现实.也许不是.而影片已经结束.蔚蓝的天.白云飘过,一首叫做RAINING的歌.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女孩每次无比漂亮颓废感的装扮,还有她躺在空荡的浴缸里,一直开着水龙头放水,让整个仓库沉浸在洪水之中.除了水声,浴缸的上面还有一个不断旋转着发出声响的玩物,当那玩物停止旋转时,女孩变不安,站起来再拨动它的旋钮让它转动.还有她在孤独时不停地絮絮叨叨不停地旋转.还有女孩拿着吉他唱歌.那个前奏让我想起了nirvana的smell like teen spirit.豆瓣里某个讨论里有一个人回复楼主说:真强!你能看到结尾。
的确,这部电影纵观全局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而似乎显得沉闷,而我并不会将它完全地置于闷片的范畴.真正的在我而言的闷片是类似于<左右>的平静叙述平常人故事的电影,而它叙述着一个不寻常的故事,如同不久前刚看过的<玩偶>,没有言语却吸引我看到结尾.我不确定我是否会再有勇气看第二遍这部电影,但我确实被它震惊了.在看到高潮时,女孩对着母亲歇斯底里地哭诉时我终于没忍住眼泪.今天看了两部日本电影.另一部是<爱之吻>是一部相对温暖的电影,也涉及了童年阴影,而更多的是讲爱情和同性之爱.如果总是会有像<玩偶)像<式日>这样的电影出现,我也就无比幸福了.
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也许这就是这个影片不被人喜欢的地方.看到一半便开始哭.因为看到了自己.她的自闭和脆弱,她的惊慌和不安.也许大家不能理解,因为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也许有些不可理喻.但是确实存在..世界上有很多这样徘徊在自己内心边缘的人.他们需要别人的理解.只想要很简单的生活.只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人..可是这个世界的变化..总是轻易的伤害我们..明天就是她的生日了..她最终面对了自己的生活.我们呢?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我们自己的世界...
我承认最初我看式日完全是冲着岩井俊二这四个字去的。
电影看到10分钟后才开始真正吸引我。
大片大片的红下面,是她的歇斯底里和神经质。
她跟现实中的我有些相似的东西,不自觉开始认真关注着。
不知道幸还是不幸,她遇见了他,而他喜欢上了这个奇特的女子。
然而他终究是要回到现实的,在她一系列的欢喜中,他仿佛渐渐失去了勇气和耐性。
电影里反复出现日期跟时差,加上开始时她想象的那两辆火车的画面,让我一再的认为这会是一部悲剧。
她若有似无的那些活仿佛字字珠玑,就如她出门的那把红伞一般坚持。
他看到了她的脆弱,看到她寂寞的背后,是大片的荒芜和绝望。
电话的铃声在空旷的楼梯中回荡,片刻之后,恢复平静。
类似的场面仿佛似曾相识,就像那束枯萎的花,就像她问她: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
他跟她说,明天是你的生日。
这个表面沉默的男子拿起了相机,记录了关于她的点滴。
内心却因为她倒数死亡的日子而惶恐。
惧怕恐惧,期待明天。
她会在每天凌晨的六点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着逃避现实。
那些破碎的日历就是最好的证据。
她在废旧的楼宇里所表现的破碎让他不知所措。
地下室里到处是水跟大把大把的红伞。
13日的雨天是她情绪的宣泄,直到遇见她的恐惧之源。
然而除了逃避,她不会其他。
她养的那只叫作JIM的猫终究还是离开了她。
她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拼命的跳舞,不停的跳。
在还剩10日的时候她回来了,却也无法自已。
这条路,终究是无法回头的。
你要跟我在一起,在我生日那天,永远跟我在一起,好吗?
他却没有回答。
而他,却已疲惫不堪。
他的沉默,无视,刺伤了她单薄的壳。
时间很快只有最后两天。
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于她,终究是会放弃的。
她终于连自己也不想做,她成了她姐姐。
假相的面具怎么抵得过真实的穿刺,她在从前的他面前崩溃。
为什么我看不到未来,也许我们没有未来。
他接到了她母亲的电话。
看着那一路由她铺成的石子铁轨,他还是发现自己喜欢她。
我叫你走你为什么不走?
因为我...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时间仿佛静止,母亲似乎变得模糊,而记忆却开始复苏。
33日过去,而她依旧未完成。
1、 跟她一样,藤谷文子的生日也是12月7日。
在这里,岩井更像一个旁观者,一个会说话的机器。
而藤谷文子的表现,则让人惊喜。
那年她才21岁。
所有的恐慌、快乐、抑郁以及歇斯底里,都既震撼又真实,她就真如同笔下的那个女子一样,如黑猫般敏感而脆弱的活着,偶尔还伸伸利爪。
2、她整日地把自己蜷缩在空荡的浴缸里,头顶旋转着风铃,好像回到了最初的子宫,比起出生,也许那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3、房间顶部挂了两排风铃,有风的时候,像在天空飞翔。
4、她总是被不停地抛弃,所有的离开,都成为恐慌。
从生活的虚幻和实在的两极逃逸出来的游离的人,沙漠和塑料伞,铁轨和摄影机。人们把自己囚禁在牢笼外面、把愿望流放到未知的地方;所谓的救赎,其实是站在不同视点的角力,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靠着心跳活下去”。以及超强烈的个人风格:女孩用她喜欢的东西填满容身之处,庵野秀明用他喜欢的元素填满了这部电影。
非庵野秀明的死忠fans就别看了,完全是eva的主题的延续,同样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逃避,意识流式的影像风格,果然是庵野秀明。
拍景非常好 结局太清楚了,没感觉
被一帮豪华卡司给镇住了,但很难看,不喜欢这种搞了很多象征,但实际意义却不明,又没有故事性可言的电影。
BD日语中字,昏昏入睡,场景道具布置不错,廉价意识流,后面实在顶不住直接快进,我也忘记是什么原因下的片,可能装b者最爱...
那个房间 弹簧沙发 气味 还有只叫小不点的吉娃娃 电视机和家具的布置我都还记得
开头加结尾不成了 中间那么多废话
①我不太喜欢这种创作者主观感受表达意识过强的作品,可以看得出女主角表演非常投入,和剧情非常合拍,一查原来她就是原作编剧;②女主角是典型的儿童时期受家庭创伤很重,长大之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的自闭型女性,每天问岩井俊二演的男主: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男主都要哄她说:是你生日呀,她才暂时安心,从来不管男主的感受,视线从来向内而不向外,共情能力为零;③岩井俊二作为演员接这部戏,兴许是想体验一下不同的挑战,但这种极度引人不适的女人,加上几乎没有情节,只有感受和情绪的长片,观影体验欠佳;④现实中女主的爸爸是好莱坞一个硬汉明星,我看过他的电影,硬汉爸爸和他的前妻没有给女主一个很好的童年,所以才有了这部暗黑的作品。
唉……让我说什么好呢……
看得到导演动画运镜如出一辙的构成方式 实在是另类 有的人说苍白 有的人说稚嫩比不上岩井俊二的燕尾蝶 怎么说呢 可是我觉得吧 用两个小时表达这样单调的主题并不同于其他电影 通过时间的堆叠发生质变 像极了eva 这是导演的个人风格
其实你的世界很美好。红色的,自由的。
什么?还是庵野秀明导的!
几乎看不下去。
我喜欢大段旁白
可能就是庵野秀明的表达,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很契合我。我觉得这个电影不怎么像个电影,有些桥段也有点用力过猛稍显突兀。且总体来说,越到结尾就越像一个慢慢妥协的过程——多年前的EVA电视版和多年后的新剧场版亦有这种感觉。但我就是喜欢。
女主也太靈了吧!男主竟然是岩井俊二!長得還挺好看耶,蠻上鏡的。唯一一次演戲,算本色演出嗎?好溫柔喔~每一幀畫面都超美,連片尾字幕(移動的云)都沒捨得移開眼睛!加1分!雖然有點文藝,但情緒給得超級到位啊!原來又是部跟自己家庭和解的片,文藝青年用愛拯救偏執少女,還是挺喜歡的耶!3.7
如果给个OTAKU看这个片子的staff,一定是个终极宅物,主演岩井俊二,监督庵野秀明,旁白林原惠,配乐川井宪次,除了女主不女神,男主不废柴外,各种长镜头,各种建筑,就是个EVA啊!不过这是我第三个基本没看懂的片。只能说梦境和现实到了今敏手里是魔幻,到了庵野手里就是救赎……
被用此种语言描述的疯癫不是真正的疯癫:)
不太喜欢这种神经病女主角
一些摄影片段很牛逼,美术挺华丽,看睡了好几段,故事编的挺差的,大竹忍母亲出场挺失望的,没必要演这一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