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

Ammonite,默爱(台)

主演:凯特·温斯莱特,西尔莎·罗南,费奥纳·肖,杰玛·琼斯,詹姆斯·麦卡德尔,亚力克·塞克雷亚努,克莱尔·拉什布鲁克,哈维·斯克林肖,温迪·诺丁汉,利亚姆·托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0

 剧照

菊石 剧照 NO.1菊石 剧照 NO.2菊石 剧照 NO.3菊石 剧照 NO.4菊石 剧照 NO.5菊石 剧照 NO.6菊石 剧照 NO.13菊石 剧照 NO.14菊石 剧照 NO.15菊石 剧照 NO.16菊石 剧照 NO.17菊石 剧照 NO.18菊石 剧照 NO.19菊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菊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玛丽(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是一名古生物学家,然而,这个行当显然无法让她过上优渥的生活,所以玛丽至今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了给病重的母亲治病,玛丽靠着在沙滩上捡化石卖给游客来维生。 某日,一个名叫罗德里克(詹姆斯·麦卡德尔 James McArdle 饰)的男人找到了玛丽,开出了很高的薪酬,希望玛丽能够去照料他病重的妻子夏洛特(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饰),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玛丽答应了。可是,就在玛丽刚刚见到夏洛特没多久,两人之间差异巨大的思想就碰撞出了火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都在彼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如何成为亿万富翁奔跑吧!兄弟星光继承者:公主反叛联盟贝尔女巫萦绕恋爱的正确姿势2真想揍那个人渣恐怖休息站2:别回头扫黑行动恶趣味摇滚小子布朗夫人的儿子们第三季救世兵团顶层楼房无间毒票玩命贴图太空救援我非笼鸟玛利亚拉链夏季别墅血宴约定的梦幻岛家族之苦2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午夜电影妈妈:怪物的母亲走进黑暗第一季包青天之开封奇案三次结婚的女人完美婚姻的定式

 长篇影评

 1 ) “你不理解我”——一百年以后相遇会不会有不同?

古生物学家Mary Anning,1799年5月21日-1846年3月9日。

影片菊石虽并不是真事,但依托的也是玛丽生活的社会环境,19世纪早期的英国。

为何要关注时代背景,因为如果要评价影片里的这一段感情,脱离时代背景很难客观。

就在100多年以后,1950年代前后,也有知名的女同性恋影片,比如Carol;比如Barcedes。

前者拍于当时的美国,特芮丝通过职场的打拼成熟起来,令卡罗尔刮目相看,两人除了拥有在社会立足的经济基础之外,也有比一百年多前的《菊石》更宽松的社会环境。

Barcedes也立足上世纪50年代,不过是背景换成了智利,两个女人一个是已婚的代课老师,一个是父亲有强大势力背景的女校长,最后两人也走到了一起。

离婚的Barbara,在死里逃生后部分得到了丈夫的谅解,女校长Mercedes在父亲那里得到了包容,最终Barcedes换了城市,大概率靠教师职业立足社会,默默隐于普通大众。

说回《菊石》,在还没到1850年的英国,显然和百年后的Carol与Barcedes的社会背景大不相同。

影片里,玛丽在急切地赶到伦敦,看到夏洛特兴奋地介绍自己全力为她安排好的一切,只说夏洛特,“你不理解我”。

看到这里,这个时候,只能发出时代的无奈的叹息。

或许,影片里夏洛特确实没有用玛丽所喜欢和习惯的方式来爱她,只是,不得不说,按照玛丽习惯的方式,也就没有然后了…… 比如夏洛特离开丈夫,和玛丽在海边卖化石么,就算不理社会闲议(实际不可能不理,夏洛特的家族也有一定社会地位),朝不保夕的生活,长久的柴米油盐短缺在夏洛特看来,并不适合科学家玛丽。

夏洛特自己也未必有勇气和能力持续地这样生活,尽管夜晚的床很猛烈。

玛丽的方式,和习惯,容不下夏洛特。

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要给她俩的感情找一个出路,夏洛特的安排不得不说是一个好的安排。

大家可能觉得三人同住三人行么,这个确实难以接受,但夏洛特也说了,谁在乎丈夫呢……毕竟现在的独立纯粹爱情理念在当时玩不转的。

如果夏洛特是自己守着祖辈的遗产,那她俩不排除可能还有别的路子,但当时她俩没有。

我当然不同意无非一夜情或者炮友的评论,夏洛特其实尽了全力来帮玛丽,尽管这不是玛丽想要的,然而不能对夏洛特过于苛求。

爱情如果实在很重,玛丽可以妥协一部分的,但显然受限于人物性格和阶级差异,玛丽不可能妥协。

最后,确实,这部片子的确算不上上品,但它也没有那么不堪。

影片像《常春藤》一样,没有细腻的感情脉络,影片更加着力在阶级和女性地位,无论怎样,依然是一部好片子。

 2 ) 为了搞姬强行魔改人物,然而却并没有什么收获

1星给凯特的演技,给不到其他地方了。

菊石的问题不单是感情线十分的僵硬,罗南的角色也没有立起来,二人的关系进展已经粗糙到让人觉得总是莫名其妙。。。

不过这些是电影本身的问题,也是导演功力不够的体现接下来我觉得这个故事本身问题就非常大,结合两位女主的角色用的都是历史真人的名字,甚至让人觉得恶心,太不尊重人了。。。

就怎么好意思用人家真名的,罗南那个角色电影里给人感觉就是,支离破碎缺乏信服力,导致观众无法共情,自然也不会被二人的感情打动。

我觉得故事的主要问题就是她这个角色的设计上。

实际上罗南那个角色现实里是比凯特那个角色要大十一岁的一位地质学家!

在欧洲出了很多野外研究矿物古生物什么的。

这样一个角色被编剧写成了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太太,最后tm竟然还能因为野外环境苦叫女主也别再出野外了???

你和一个搞地质的人说:“你看你野外条件那么差以后别出野外了”作为曾经的地质人我可以确定的说,没有什么比这更侮辱搞地质的人了真的。。

这就好比编剧和把一个历史上的女权运动者,为了搞姬,强行改成了完全不了解女权,拥护父权的普通人一样,令人十分不适。。。。

19世纪女科学家不被学术界接受就已经很惨了,现在还要被21世纪的男的,为了写个姬佬的故事这么魔改。。。。

这么一通魔改的结果是什么呢?

有创造出一个精彩的爱情故事吗?

完全没有。

历史上两个人是一起出fossil hunting的野外变成亲密好友的,志同道合的两个人一起出野外,才可能变成亲密好友。

女主带着富太太出野外,只会徒增厌烦。

所以二人电影里的开局并不算好,后来要强行转折出现了生病照顾的情节,二人关系只能说是缓和。

然后又要一起出野外,其实又回到了起点。。。

二人一起搬化石回来那里就已经完全不切实际了,富太太什么都不懂强行lead on女主的工作,结果帮着女主搞到很好的化石就tm离谱。

后面就音乐会,然后没来由的嫉妒,突然就搞在一起了。

罗南这个富太太角色就让人无法站在女主的角度来想女主喜欢上她什么了,就因为她好看吗?

同理也不知道富太太喜欢上女主什么。。

照顾了一下就感动的以身相许?

毕竟她在电影里可是地质的门外汉,跟着出两次野外被女主挖化石的魅力折服了?

编剧写下这剧情时动过脑子吗?

最后结局的反转更是给了人致命一击,富太太确实不懂女主为什么那么辛苦挖化石,这点不让人惊讶(所以之前到底看上女主什么了又一次令人很迷),而后突如其来的包养情节让本来就没办法和角色共情的观众更加反感。

这些还都是我没了解人物背景前的感受,了解了之后只想给编剧一耳屎。

ps:燃烧女子画像比这部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3 ) 安从一开始就投入了

其实安从一开始就投入了,并且非常热烈。

其实安与char的第一次见面包括第一次接触并没有任何火花,安甚至觉得:这人怎么这么烦,打扰我干活。

但安真正对char产生兴趣是从她照顾因发烧而昏迷不醒的char开始的。

这一个是根据安看char的眼神看出来的。

之后的感情线拍得很好:安宁看到穿着礼服的Charlotte的眼神,音乐会上的吃醋,写的日记:“Is it that i am all alone?Yet in my dream, a form I view That thinks on me and loves me, too.I start, and when the vision's flown, I weep and i all alone"对于安的感情来说,是有足够的铺垫了。

而对于char,安更多是她的一个玩物。

首先,她并没有经历安在照顾她期间的安的那种产生兴趣的过程,在音乐会晚看到安日记之前,她对安的感情很纯粹,甚至在音乐会那晚,她和肖姨谈笑风生撇下了安一个人在后面暗搓搓地嫉妒都没发现,还反问安:“YOU LEFT ME?

”直至在看到安的日记之后,我想她已经感受得出安所写的“that thinks(那个幻想)”是她自己了。

再有在第一次接吻时是音乐会第二天晚char看到深夜的安还在洗工具时忍不住亲了一口,然后安当然回应了(这里安的回应显得理所当然了)对于char为什么亲安,我认为第一个是欲望,第二个是她对自身优越感的巩固。

欲望体现在她的老公一心沉迷于科研,不想和char继续生孩子(有一晚上char看着裸体的老公想要make love,被他委婉拒绝);在char方面看起来她很喜欢小孩子(也许她和老公所生的孩子经历过夭折,这里后面再对她作解释)对于自身优越感的巩固是,假设她真的读懂了安日记的含义,那么她已经在玩弄安了。

她想要得到她(对于char的优越感电影后面有暗示) 继续说安的从一而一。

她喜欢char,从看见她说梦话开始。

char真的很像一个小孩子,是真的忍不住爱惜那类。

对于安这个人物,我深有体会。

特别是在音乐会时的嫉妒和对对方的想象,这大概是每位姬圈小伙伴的共同特征勒。

然后想插个话题,关于安的忧郁症成因的推测。

第一:char是一个十足的公主气的贵族少女,第一次下海,需要佣人帮她把马车推到浪打得到的海边,下水不过几次浪的袭击就把她完全拍倒了,她也因此发高烧,差点die;第一次拿煤炭,拿不动,最后好像费了很久的功夫才送到安手上,然后放声大哭。

从这两个事例可以大体推断出她的忧郁症成因,应该是生不了孩子或者孩子都早年夭折而使char感受到了无力感长期压抑的原因。

对于char的优越感,体现在她最后企图把安据为已有,成为自己的玩物上,(从女仆看char对安的反应来看,char说“it's just a maid(不过是个女仆)”来说,char经常将她喜欢的东西当做玩物,也许就是蛮多女性成为她的玩物的。

最后再add一些个人感受:在char不得不离开安回London时,肯定很多人会wonder,留下不就好了?

如果留下就可以的话,那么烧女,cmbyn和断背山就不会是悲剧了。

char在安那里最多待了6周,烧女大概2周,Oliver待了6周它们都是一段旅行,都是人生轨迹上一个闪光点,在experience过后一定得get back to life才是真正的生活,因为没有人能真正地生活在伊甸园里。

JUST KEEP ALL THE MEMORIES AND GO.2020.12.18补充:第一次写影评,其中包含很多个人解读,有不同意见的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看过这个电影后就没有完整地重复看了(除了船戏lsp)这部电影的后劲远远没有烧女大,但anning的那种在爱情中所处的地位我感同身受,所以这部电影非物,而是人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4 ) Ammonite

期待了整整一年的电影 但是后来刷到一些负面影评便对其逐渐放低了期待。

可是今天看完真的觉得菊石完完全全达到甚至高于了我当时心目中的标准。

我不想和烧女比,但硬比的话我个人会说更喜欢菊石,因为菊石更能让人“看得下去”,除了视觉上两位女性一眼万年的凝视 还有比较容易看懂的 也是电影最想表达的 她们真正的差异是阶级。

静谧感是文艺片的特点,菊石在这点上当然做的很好,而且我看完并没有感觉到很多网友所说的“毫无化学反应”,她们在一起与分开都那么合情合理,结局看似有些突兀但实际上电影在开头就开始做铺垫,所以总体我觉得菊石是有剧情感的文艺片,真的是我超喜欢且会反复看的电影类型。

凯特温斯莱特和罗南的床戏有把我惊到,我没想到她们可以把文艺片的床戏演的这么激烈,两代影后直接全裸上镜我看的时候都呆住了。

看完不觉得遗憾,最后的对视很有感觉,不愧是凯特和罗南,演技不用多说吧,绝了。

(啊我最后想说我太喜欢罗南了。。。

但实话实说和凯特温斯莱特比起来她还逊色一些些。

 5 ) 此片炸出众多伪女权、伪百合,看不懂请不要伤害

此片炸出众多伪女权、伪百合。

口口声声说女权,遇到以事业为生命的传奇真女权,又无法接受经济独立带来的清贫拮据和户外工作的粗粝感。

只喜欢真空无尘化处理的爱情,一旦爱情与泥土、冷洌、呼啸的海浪、欲望的肉体等不可回避的现实相碰撞,就纷纷叫嚷感受不到爱情。

如同网络上叫嚣同性真爱的人,在网上撩天撩地却不愿主动追求现实中有好感的人,甚至在生活里根本没有尝试过付出一切,更有甚者以社会的不接受为理由拒绝对爱情做出承诺或兑现承诺;如同网络上叫嚣不结婚要自由要真爱的异性恋一样,生活里他们从不耽误相亲结婚生子。

真•矫情、怯懦、虚伪。

还有一类,根本就是厌女症,嘲笑、讽刺成熟独立的女性,压迫、玩弄不谙世事的女性。

这些人,他们很难看懂,甚至永远不会看懂电影中众多的细节处理。

到本片讨论区逛一圈,你会发现,很多自称是姬的女网友,对女演员body shame,看不起本片的情感处理和c戏。

对,就是一副我年轻,老女人都是“老胖丑”,我高雅、我洁白,我只看得上烧女图,看不上菊石的自恋、浅薄、愚昧、庸俗甚至恶毒的姿态。

与其说看不上,不如说是看不懂、装不懂。

真实的拉拉群体,其实质量并不是很高的,经济能力、学识都很一般,许多都没有稳定生活。

很客观,没办法就是这样子。

大多数条件略好的女人都比较矫情,而且最后都会通过结婚获得安稳生活(形婚也是结婚,法律可没考虑你形婚不形婚)。

女权落后于男权,带来的结果就是男同的经济能力和知识经验,都比女同整体要好,面对爱情更愿意尝试和付出,更开放,也更懂得维护男权。

社会很现实。

————————————————————肥温所饰演的安宁,用她独特的目光注视着罗南的夏洛特,用她沉默的方式爱着夏洛特。

她观察她,知道了她喜欢音乐、需要交际,一改自己的孤僻帮夏洛特争取音乐会邀请函,并陪同参加。

她照顾她,用听起来幼稚的小小黄段子逗她笑,她的衣着从丈夫在侧的深黑逐渐变成轻快的浅色调,脸上有了笑容,重新变得风趣开朗。

她迁就她,把自己的小床让给本可以住在旅馆的夏洛特,忍受着劳动后的疲倦睡在椅子上。

她给她安全感,知道夏洛特海浴疗养失败后,安宁主动下到海水中,引导夏洛特在海中嬉戏,让她享受海浴,完成此行的疗养目的。

她接受她身体的一切,性爱才会有如此的激情和野性(其实很正常)。

夏洛特不再一口一个my husband,她放下娇贵,极力想融入安宁的生活、内心和工作中,帮她做家务,与她分享小床,读她的日记,摘下戒指徒手挖泥为她寻找化石,在伦敦买下公寓(真实的历史人物是用自己继承的遗产购买的)制造惊喜想要给安宁提供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诉说着她再也不想回到没有她的生活,做出共享余生的承诺和行动。

各尽所能,毫无保留。

这是女人之间最不虚情假意的惺惺相惜。

她爱你,自然会流露出女性独有的母性特征,不管她是否生育过。

她爱你,自然会竭尽所能与你余生相伴。

如果没有,再多的借口也只说明爱得不够。

反观卡罗尔、阿黛尔、烧女图,全然理想化、真空化,仅靠一见钟情支撑的爱情,到底哪个更虚空?

你可以喜欢,但拜托不要奉为圭臬。

那些说感受不到爱情的人,真的看懂了吗?

你们真的体会过全然接受对方,同时被对方全然接受的真实爱情吗?

有几个人尽心竭力放下工作不顾家人反对照顾生病的爱人,又有几个人尝试过买房子供爱人居住或者共同买房度过余生?

爱情需要表达,但终究要看行动的。

为了爱情,能付出行动的人,还会要求爱人在每次欢愉前必定要刷好牙、洗好澡吗?

洁癖成了病症,还要什么性爱,性冷淡就挺好嘛,何必恶心了自己还伤害别人。

爱情没有定式,但一定要有亲密、激情和承诺。

现实中的爱情,还需要兑现承诺和忠诚坚持。

阿黛尔中一见钟情后偷腥以致分手,才叫爱情?

(对爱不忠)卡罗尔里一见钟情后旅行途中抛下你让你伤到呕吐,才叫爱情?

(霸道总裁爱上我,拉片偶像剧封顶之作)烧女图中一见钟情后哲思一下婚姻与爱情与死亡后果断结婚去,才叫爱情?

(恐婚症婚前挣扎)人性真有够浅薄、够贱的呢。

影片结尾处,安宁站在博物馆男性科学家相框前的那一幕,多么典型的女性维护和女权表达。

即使不是百合,也不应嘲笑菊石。

至少这名男导演把女人首先当做一个人来看待,生活里却有太多女人自身都做不到男女平等,甚至les群体中有些自称T的女人,觉得贴上T的标签就可以不尊重其他女性,可以对她们评头品足、随意撩拨,真的很low,很不尊重女性。

有感于安宁对科学事业的伟大坚守,每个女性在做女人之前,先做个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人吧。

有感于本片中爱情的真实感和真挚感,谈情说爱时拿出勇气和决心,多付出有意义的行动吧。

这个世界对女人压迫很久很久了,请公正、温柔对待女性。

我永远不忍心用“老胖丑”形容任何一个女性,太不善良,也太愚蠢。

谁不会老?

不会老,那就只能死得早。

聪明、善良的女性,才最美好。

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人格的同时,懂得有效抗争,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菊石的意义不是爱情爆米花,而是通过一段爱情讲述一名女性古生物学家一生的坚守和抉择,以及女性成就不被承认的不公和无奈。

无奈但坚持。

————————————————————修行千年还是没忍住,开喷了。

罪过。

豆瓣玩的少,因为热爱本片,被营销号带着两条追随金针菇的伪百合狗围攻了。

(果然是假女权、假百合)后悔3秒钟,举报。

- ̗̀(๑ᵔ⌔ᵔ๑)

 6 ) 你真的看懂了嘛,人物篇

电影表达的是电影之外的含义,人物几次被揭开,导演从来没讲明白过一件事儿,但其实人性塑造的很深刻,除了做爱的部分有点多显得刻意。

1, 母亲,开场各种嫌弃安宁,嫌弃她不赚钱,使唤她干这个干那个,觉得母亲是个杨白劳;中间,安宁跟夏洛特说出,母亲的孩子相继去世,每失去一个孩子,就失去一部分自我,开始对母亲的遭遇同情且怜悯她;最后,母亲擦摆件当做孩子,把挂镜贴标签卖掉,藏着信很晚才给夏洛特,其实她内心有点嫉妒安宁对夏洛特的好,但是得病却没有让安宁知道,母亲内心是有一股倔强和坚强的,从邻居夫人的对话也说到了,是因为生活所迫也不能丢了自尊变得自怨自艾,用坚强和不友善的方式对抗爱人对抗世界,以说明自我的不屈服。

这种性格继承给了安宁,可能她自己都不自知。

2, 邻居夫人,一共出现3场,充满了隐藏的故事线。

第一次安宁为了夏洛特高烧去买药,邻居大婶说任何时候我都愿意帮你,安宁执意把钱给大婶,透露出二人有过往,第二次,音乐会上,安宁看见夏洛特和大婶聊得格外投缘,失落暗生嫉妒,没等夏洛特冒雨回家,到此我都没看出来这是爱情的嫉妒,我以为是友情,原谅我肤浅了,第三次,母亲去世后,大婶来找安宁,告诉她自己有多不勇敢,不是那个能够义无反顾的人,而夏洛特是,她是一道光,可以无条件爱你包容你,虽然大婶很含蓄,但就是这个意思,不要错过。

至此,我们通过潜台词勾勒出,大婶和安宁曾经也是一对恋人,大婶并不勇敢,也不坚强,所以她选择了常规的生活,抛弃了安宁,在爱情中当了逃兵,所以安宁用各种方式逃避她,其实是怕自己会受伤,而故事结尾,安宁愿意接受大婶的抚摸,证明安宁已经不爱大婶, 原谅了大婶,她听大婶的劝告,去爱夏洛特。

3, 夏洛特,结尾知道拉拉这回事再返回头看明白了,为什么丈夫带着她出门百般不乐意,原来性取向问题。

开始,夏洛特其实是在对抗丈夫,所以不愿意服从安宁,安宁也没好脸色,于是自己跑去海水浴场逞能,高烧不退,安宁帮她擦拭身体,病好后,夏洛特带着歉意开始做家务,提出同床;音乐会,男医生疯狂示好安宁却不为所动,要求带 夏洛特一同出席,可是结局却因为夏洛特和大婶相谈甚欢而扫兴;再回来他们挖了一块大石头,二人感情升温,OOXX好开心,再到夏洛特收到信回家。

最后,夏洛特邀请安宁进城,给安宁惊喜。

夏洛特拥有年轻的身体和冲动的爱,她不带任何自卑和怜悯的爱,主动的包容安宁,融化安宁,最终追去博物馆,隔着玻璃橱窗相望的二人,爱得深沉。

4, 安宁,骄傲、倔强、像刺猬一样对接近她的每一个人放出利剑,用这种方式保护着自己,内心却千疮百孔,母亲的嫌弃和指责,爱情的失望和背叛,活着只是因为不能死去。

母亲对她说,你要是照顾她谁赚钱谁照顾家,安宁没有反抗却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了。

这是现实教给她的对抗方式,而夏洛特打破了这份宁静之后,安宁学会了反抗,因为她有了要坚守的爱人,母亲反而变得很落寞很孤独。

夏洛特走后安宁的生活是恢复如常的,她内心也不认为夏洛特还会回来,或者说更愿意接受那段相遇只是偶然,所以结尾的时候安宁并不是真心要拒绝夏洛特,内心的深处其实很感动只是害怕失去,是因为内心从来没被爱过,没被认可,没被融化过,最后夏洛特追到博物馆,没有解释,就静静的守候着安宁,望着她,那一刻安宁应该是感动,爱的刻骨铭心每个人物都极其丰富的层次和内心世界,凯特太爱她了,一脸倔强和饱经沧桑磨难

 7 ) 一切两足动物终将匍匐在“温皇”裙下

可能凯特﹒温斯莱特太重大了,她一瞪眼就是时间传奇,爱情,无论和男和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大概有所冒犯。

如果只当《菊石》是“gay片”自然会失望,它更象“毕加索的爱情”之类,通过化石发掘家玛丽和贵夫人夏洛特的一段旅情为她作小传。

审美很高级,恰巧另一部经典《法国中尉的女人》也发生在莱姆,惊世骇俗的莎拉站在惊涛骇浪下回眸、一眼万年,“玛丽”的眼神比她有杀气,是穿透白垩纪的冰冷咆哮。

Kate Winslet的《朗读者》已经很了不起了,“玛丽”更厉害,不仅在于她同样作为“劳动者”的气质、精神状态,大量令人信服的细节,那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更在于玛丽的厉害是“破壁”式的,她的确冒犯了常人信重的一切,蔑视阶级、打破既定社会价值,给了陈腐的当时以及一切看她的人们以强者的新定义。

常年挖石头,人都石化了一半,夏洛特是皲裂这块石头的缝隙,玛丽向她敞开了百年寂寞狰狞 。

“肉戏”很凶猛,Winslet在这方面一向勇猛无忌,罗南这场戏也不遑多让 ,两人此时的“兽性”足以抗衡英格兰千年冰冷的波澜。

生活、世界、爱情都在这一边,可她决然离开。

艾达为了相伴的钢琴几乎自沉海底(《钢琴课》),而玛丽和她石头的孽缘大概要缠绵千年了,那些石头上的菊花并不精美,然而从一亿年前开到了现在。

其势如虹的西尔莎·罗南被碾压,表演上完全不是Winslet的对手,不过这也令玛丽的抉择失去了一些震撼力。

凯特的基因战胜了时间,欧洲人隐形的基因意识不完全终结在纳粹身上,大概是狩猎民族的优选本能,凯特的皮相垮了,骨相依然高贵,她的鼻峰、眉眼在夜晚依然极其美丽,这大概再一次有违时代,虽然她的玛丽质朴而广阔、强大,可她太不平凡了。

这次Winslet的表演接地通天、升级换代,较接近的“秋菊”相比就类型化了,巩俐的表演更象“他者”对农民的外化表现,而Winslet的玛丽强大、自为,是超阶级、引领性的,力量并不小于那些男科学家。

所以不管奥斯卡如何,我先封她为皇了。

 8 ) 那丛生的荆棘

以一种不可言喻的方式共情了玛丽安宁小姐。。。

结尾爱人向她投来恻隐的目光,仿佛在说“跟我来,要不这泥潭就会成了你的棺椁。

”只是后者身处礁石的边缘,她无法忽视那丛生的荆棘。

于是脚踝处的铁链躺在踏石上,身侧寂然无声。

但不能算传记片,也没往传记片的方向拍,即便如此它具有的历史记录意义也足够了。

发觉比起女主之间的同性情谊的,更令人心痛唏嘘的是十九世纪女性在学术界备受歧视的惨状。。。

已知当代女性依旧逃不过这旧时代的残留物的侵蚀,其刻画就更显深刻,甚至太过苦涩,以至于影片中海风刮擦嶙峋礁石的残音和那好似无知觉的般铅灰色泽所留下的苍白之感都不足以与其抗衡。。。

最爱结尾处的这一幕,“博物馆满墙悬挂着男性肖像,哪怕参观者中都找不到一丝女人的痕迹,她的身影却在一瞬间与画像融合为一体”

 9 ) 或許是變化的開始

#菊石#小短評,會劇透。

看到一半本以為會是愛情的「一瞬」,但最後卻讓我覺得可能是變化的「開始」,這變化包含著瑪麗與夏洛特的relationship,也包含瑪麗的Work,或者說歷史上被忽略的、各個行業的專業女性們被認可的過程。

先說愛情線,性別禁忌沒在二人感情發展上造成太多困擾,瑪麗有著十分清晰的自我認同,夏洛特在愛上對方的之後的行動也沒有絲毫猶疑。

這段關係展現了「老套的」我剛開始看你不順眼,但最終和你床單滾得火熱的劇情,(不是)。

第一次見面,瑪麗雖然呵斥了夏洛特不要亂動她的作品,但卻展示出夏洛特隱藏在丈夫枷鎖下的好奇心。

後面的故事更說明她是一個雖然莽撞青澀但是勇敢大膽、願意去嘗試的人,甚至還能推動瑪麗去挖本不可能去處理的化石。

這種生澀的勇敢是瑪麗欠缺的,瑪麗成熟得老練,彷彿看透一切,對生活和工作都形成了固有的態度和模式,是夏洛特打破了這個模式,再度把她點燃了。

瑪麗有著一張永遠不苟言笑的臉和鋒利的話語,但這些後面卻的隱藏著對生病之後夏洛特無微不至的照顧,她其實是一個懷著責任與慈悲的人。

對夏洛特剛開始的照顧或許是出於愧疚,還有一些憐憫。

但從對方在說夢話的時候提到自己,自己畫對方的背影,一切開始變得不一樣。

夏洛特白皙、易碎、五官精緻,對於女通訊錄來說遇到這樣的形象很難不動心。

之後的相處,夏洛特的主動、熱情和活力更是讓瑪麗對她的感覺更深一步,音樂會中的夏洛特或許只是想融入瑪麗生活的圈子,認識她認識的人們,但卻令曖昧階段中的瑪麗嫉妒橫生。

她提前離開,埋下心底的喜歡、迅速地放棄,寫下自己的孤獨。

但夏洛特之後大膽直白的告白,更是主動Good night kiss,愛情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仔細回味,我願意相信這段愛情不是「一瞬」。

因為在夏洛特離開後便計劃著下一次的重逢,瑪麗被ex的一番話點醒,意識到夏洛特對自己來說是特別的、能unlock自己的人。

所以她一路小跑擔心誤船也要去拜訪夏洛特,去真正盡力的try。

ex和瑪麗都是想得多且謹慎的人,這導致了她們愛情的結局。

但夏洛特雖然生澀莽撞卻勇敢,沒有顧慮,正是瑪麗最需要從另一半處獲得的。

在丈夫面前,夏洛特沒有作為人的權利,沒有任何決定和選擇的權利,像是一具傀儡,而她的癥結便是不自由。

而在和瑪麗相處的過程中,她將一切決定的權利交給自己,讓她們作為人處於平等且互相尊重的位置,這是解藥,瑪麗釋放了真正的夏洛特,也是她愛瑪麗的原因之一。

同時,她看得到瑪麗的才華,也感受得到瑪麗隱藏在冰冷外表下的熱情。

兩個人的關係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所以我對於結局的態度是積極的。

雖然到了倫敦以後,瑪麗對夏洛特精心計劃的安排並不買賬,更是覺得對方不瞭解自己,她是自我驅動很強的女性,也並不將愛情當作生命的全部。

但這不能否認夏洛特對她的愛,也不能說明她們無法繼續走下去,雖然她還不能像瑪麗那樣,懂得最佳的愛對方的方式,這是她所處環境局限造成的,夏洛特會成長,也會為理解愛的人不斷努力。

所以或許是一個開始。

再說女性的線索,很直白地揭露那個時代女性社會地位的狀況和悲劇,從瑪麗作為地理學家不被署名,到瑪麗母親彷彿是生育機器和圍著孩子的活法,再到諷刺夏洛特和丈夫的不平等關係,還有丈夫挖出來的唯一有價值的Shit。

最後談談母女關係,性別禁忌的衝突是通過母女的關係來表達的。

姑媽當了那麼久的姑媽,這次終於當了回媽(姑媽,我想你了,GJ趕緊安排)。

母親知道瑪麗的一切,卻始終不願接受這樣的女兒,甚至連女兒多看一眼窗外的女人都要問東問西。

而瑪麗因為母親生育的悲劇而壓抑著自己,甚至連和夏洛特滾床單都得開靜音模式。

她們在生活上彼此支撐,但卻因彼此沒敞開心扉而彆扭著,或者說有一層隔膜。

但母親還是愛這個女兒的,她離不開瑪麗,行動上對瑪麗也透漏著關心。

在母親知道自己大限要來時,願意為女兒泡一杯茶,也許還是不接受女兒的同性戀身份,但愛著自己的女兒是毋庸置疑的。

而母親的死,實際上也是對瑪麗的解脫。

關於演員,凱特實在是太迷人了,眉眼俊美。

而對瑪麗的詮釋也是淋灕盡致,演技真得太好了,那些細微的表情的變化,撐起了瑪麗這個內心矛盾的人,我是每一幀都不想錯過的程度,奢侈地欣賞。

在她的演繹中,瑪麗的固執和孩子氣,言語中的刻薄竟變得可愛起來。

而羅南的夏洛特也算比較順利的完成,她的美符合夏洛特這個角色。

驚喜的是,看預告的時候有點擔心沒火花,但看完全片兩個人不僅有火花,甚至眉眼還有點兒般配,純屬個人想法。

要提一點意見的話,希望多半個小時,將故事再講清楚些。

最後,我願意認為菊石代表了一切埋藏在歷史下,等待被挖掘的,值得被肯定的女性,和她們的愛情。

 10 ) 情感并非只有细腻只能细腻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聚焦在阶级差异上,这种扎眼的真实感实在是太棒了!

压抑的氛围营造,扭捏的关系深入,每一个让观众不适的刻画都精彩极了。

一个喜欢的片段:

背对而睡Mary Anning第一次和Charlotte共享单人床的时候,哆哆嗦嗦束手束脚的爬上了床,双双自我克制背对而寝,以各自揣测对方的画面呈现在观众你我眼前,我们都期望发生点什么的时候,下一秒突然转场一个巨大噪音的白天Mary Anning在打磨什么的画面。

(很有导演跟观众互动的意思。

事先声明,我没有看过Mary Anning传记,也从来没了解过Mary Anning的生平事件。

所谈所感所想,皆是仅限于这部电影。

我想,以我个人的理解,导演并没有想要拍摄一部同性旷世奇恋的片子,不是着重于拍同性恋情的开始、发展与结束。

他想讲的是Mary Anning,而在这个剧本里,只是刚巧Mary Anning是个同性恋而已。

希望各位姬佬小可爱们早日摆脱对女同性恋情的刻板印象和幼稚的观影习惯,不要因为不符合你的设想就轻易妄下评论。

Charlotte和Mary AnningMary Anning。

作为性少数。

作为底层阶级。

作为一个底层阶级的性少数,在一个偏远小镇上,努力生存的女同性恋。

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痛苦且压抑的事情。

假设你是Mary,你有一个母亲与你同住,她古怪冷漠。

每天和你谈论的内容,翻过来转过去的永远是:你有没有去挖石头,你石头有没有赚够钱。

她关注紧盯着你的存在,像一块悬在你头顶的落石时时刻刻在精神上折磨你,只因为她依附于你才能活下去。

Mary Anning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里,压抑、克制、别扭是必然的。

恋情和床戏的展开,是网上最多人谈论的了,多是一些「突兀、刺眼、不唯美、粗俗、粗鄙」的结论。

我倒认为:突兀的感情发展和不雅的性爱画面,正正是符合了我们真正真实的生活。

比如~母亲的无爱冷漠自私、

小小的房间小小的床四处漏风简陋的小家、没有新鲜事的熟人社会小镇、死水一般日复一日无趣的生活、为了温饱生计省吃俭用步步为营、依旧过得如鱼得水的前任女友、

脏脏的指甲,阶级差异让每个女同性恋都嗤之以鼻敬而远之的Mary Anning藏污纳垢的指甲、抑郁敏感的Charlotte对丈夫的性需求、

CharlotteMary Anning对女性肉体的渴望、Charlotte跟Mary Anning天雷勾地火一触即燃的情欲、阶级差异的无所适从格格不入,等等等等。

这些片段都太过真实,以至于我们看得异常扎眼。

我们观看的主流影视剧,往往在展现一段爱恋的编写里,是那么的刚巧,刚巧双方单身或正要单身,刚巧双方心智都很健全,刚巧双方背景条件还不错,刚巧我爱你你来你也爱我,刚巧非你不可生命的意义唯爱第一。

可是生活不是这样的。

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往往不是出生在优渥的家庭,没有应有的圆满健康童年,跌跌撞撞,鼻青脸肿,乌七八糟的长大,不知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的价值,不知道自己的意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结局。

我们大多数人对待生活,总有着偶像剧般无脑且低智的憧憬,却没有合理自知的规划。

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常常随波逐流,在时代的洪流里最终活成了主流社会价值对我们的期盼,无由来突然的恋爱、结婚、生子、衰老。

这是人生常态,是极难挣脱的泥潭。

正如Mary Anning和Charlotte的情感,突然到来,突然喷发,简单粗暴直接,但真实。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所以,在看这部片子仿佛旁观的视角,演绎着Mary Anning生平事件的时候,我是很自在的。

导演总是给我一种冷静旁观者的风格感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电影告诉你世界就这样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人各有命。

扯远了。

最激烈的一场床戏真实的性爱,往往不唯美,它不是你偶像剧里微笑甜美的虚伪高潮脸,不是你偶像剧里没有体液交换彼此香甜干净的身肢舞蹈。

它有可能是剪刀腿,也有可能是六九,更有可能其它什么奇奇怪怪的姿势或奇奇怪怪的癖好,大汗淋漓歪七扭八,你无法抵抗,因为这是你身体最原始最本能的呼唤。

是老房子一点就着的火种,不需要装点,不需要提炼,不需要修饰,就是这种一击即中的冲击!

你无法抗拒。

是荷尔蒙的呼唤,粗鄙又美好,无法抵抗。

或许…这是一个两个寂寞的人相遇相互短暂取暖的故事。

不得不说,也许这部片子的剧本,可以多花一点时间打磨打磨,能做到更好,完成度会更高。

老实说,我特别不喜欢结局,太过讨巧,太过美好,太违和于那个时代,太不符合导演的叙事风格。

我自认为这个结局跟导演原本想要表达的结果有不得已的偏移,但是“政治正确”你懂的。

关于Mary Anning和Charlotte的两个同性角色,我站在一个同性恋的角度看,觉得表现是不太满意的。

你总能在细微的点点滴滴看出,凯特和罗南这两位直得不能再直的异性恋,在极其努力的演绎同性恋人,那种别扭感,那种用优秀的演技达到角色亲密但内心又无所适从感。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主观看法:凯特在凹身材,罗南状态很紧绷没放松下来我有一个非常主观感受:罗南相当不错的演绎出了Charlotte这个角色,敏感抑郁又娇惯坚强的富家小姐,观众看了无不我见犹怜。

只是,也许角色性格跟演员本人差异太大了,所以在发挥的时候远不如她演绎《小妇人》的Jo来的自然自在。

总有那么点放不开的感觉。

ok这都不重要了。

最后,希望,在未来,同性电影会越来越多,类型和题材也越来越广。

 短评

说句实在话,柴火还没干呢,就着火了,莫名其妙。

8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还行

【YVR-IV】较近的,最直接的对标就是《燃烧女子的肖像》了,但是相比前者,本片1.情节失调了,要不然砍掉细枝末节(哪怕全是配音呢)一个半小时快刀斩乱麻,或者加长两个半小时去。现在的感觉就是嚼之无味弃之可惜, 两者的情感关于遥远,没有感受到亲近和可信;2.罗南未来可期,温斯莱特已经功成名就,两者的现实年龄差并没有在电影中形成火花。前者可能在伯德小姐(以及小妇人)中太出挑了,这里小动作太多,反而失去了内涵之美。后者真的是怨妇最佳人选。shaw气场太强,而且脸观众太熟悉了,如果是我不会选。但是表演比剧情要好的不是一星半点;3.本片有些点现在想来有些搞笑呀。话虽如此,如果是在tiff之类在线看的,有机会愿意的话还是应该院线再看一遍的,因为拍的真的是美。

11分钟前
  • Parker Li
  • 还行

#57th金马20:大家是否都带着观看《烧女图》2.0的期待去看《菊石》的,这无可厚非。但是这样预设有一个问题,就在于,观众投射的期待是否得当。多数对于《菊石》的批评都集中在主角情感线的发育不良,但我想先厘清一个事情:导演是否有意于展现一段热烈奔放的情感。从剧作和视听来看,弗朗西斯·李好像并没有意图这么做。原因在于浅景深单人大特写、音效的铺陈处理、利落的过场剪辑,以及结尾伦敦重逢的阶级差异和关系定义分歧,都能说明,导演并没有寄望于创作一部只诉诸冲破禁忌的无畏恋情的影片。在展现两人关系的变化时,创作者留下了比如镜头从单人聚焦到双人对称构图聚焦之类的转变痕迹。导演花了很大精力铺陈女性在职业成就上受到的压迫和抹杀,表现力度和众角色的刻板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烧女设定在一个无菌环境,而菊石显然意不在此。

13分钟前
  • 陈好康
  • 推荐

非常奇怪的缺乏双向的视线。情感关系与阶级关系是碎成两块而无法黏合为一的石头。

15分钟前
  • 刘浪
  • 较差

女同片跟南男同片子太不一样了,都是淡淡的,注定只是一时相遇,很难有天荒地老,为什么呢?好像生命中注定遇到这个同性,但这仅仅是生命的一个片段。

19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肥温的表演就像静水流深,言语不多,却可以完美地诠释出角色看似冷漠的表面下的喜与哀。深沉内敛的表演尤其可以触动人心。罗南的表演没有什么突破,和之前的电影如《小妇人》里的表演如出一辙。整部电影设计十分精美,空镜头、配乐以及海水的意向和声音的运用都堪称一绝。总体上带着一种宁静又暗潮涌动的感觉,值得回味。但在剧情上,情节转折上,尤其突如其来的感情…上,和罗南莫名其妙的跟客人讲的假大空的台词上,如果能更加下一些功夫,或许会更好。

22分钟前
  • SpyLiu
  • 推荐

试图和之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那般使用已成基本标准的表达技法,镜头与人物间的亲密拉近观众与角色的场域共振,而人物和环境间的疏远又让角色间情感的“小波动”与“小动作”剧力万钧,但形如化石和展品等片中无数对比系所构成的用于阐述情感落点和阶级象征的身份符号随着尾声叙事的愈加无序失衡而逐步走向碎裂与失效,导演手法上全盘生硬和死板的模仿让演员的表演也宛如失去灵气一般飘忽不定又极具冒犯与自我,片末鱼龙和蛇颈龙的想象图同片中由其化石而起的关于女性与时代症结根源的精神联想在阴郁的海岸边本能构成绝佳的高概念影像,可惜了徒有敏锐观察却不得实践章法的执行力,如同最后一镜看似有意实则乏味的装腔作势。

23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

28分钟前
  • 俞子木
  • 较差

菊石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就好比被沉埋下去的女性历史,只有通过发掘而出的罕有化石才能窥知一二。影片中的温斯莱特(饰演长期被忽略的古生物学家玛丽·安宁)其实是一个考古学家和工艺美术家,她的作品被盛放在大英博物馆得展厅里,可她却只能廉价地出售这些作品,展品也不会写上她的名字,她如同一个苦力艰难地活着,无人问津。这不正是菊石的命运吗?为什么人们惊讶于古代没有女性艺术家、女性大文豪(“文豪”,这又是一个阳性的造词),从这里也可见一端。历史呼唤着人们的发掘和重写。

30分钟前
  • 段雪生
  • 推荐

我想,最近太常看到這樣的電影,故事本身是很平淡、很不特別的,不過演員賦予它多一點點的感情,尤其是凱特溫絲蕾,3.5

35分钟前
  • Wu
  • 还行

emmm不是特别有感觉,过于平淡且缺乏张力,相比《上帝之国》的天雷勾动地火,这部简直冷静到有点性冷淡,即便床戏看起来是很大尺度,但是缺乏情绪的铺垫和吸引,导致也不太能get到。想了一下为什么烧女图会让人觉得如此充满欲念,一方面我觉得可能是创作者出发视角的问题,关注的内容有点多也使得本片注意力稍显涣散;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烧女图中视线的流动催生了欲望的投射,这对于建立人物关系十分必要且有效,但这部就没太感受到这种意念的交流。

38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快进着看完了,给四星是因为凯特妈演技真好。这不是爱情片,也不探讨任何主义(可能探讨了历史上科学界男权社会的问题),反正就是一个孤独大龄姬姥垂涎已久寂寞鲜肉,俩人干柴烈火了一发,最后女主最后发现自己爱的其实是工作(。)俩人真的没啥深爱,也不需要深爱。全片凯特妈和罗南对戏的台词加起来不超过15分钟吧,但我觉得火花还是有的,导言把花哨的语言都放在动作和细节里了,这也是符合玛丽的性格和身份的。肖姨终于演姬姥了我真开心,哈哈哈哈

39分钟前
  • Parachute
  • 推荐

SGIFF 特别喜欢对Mary身体特写的几个片段:因为工作而粗糙发黑的手,像男人一般壮硕的背部(我怀疑Kate有特意去增肥)。在这完全与世俗观念中女性之美背道而驰的躯体中发现更深层次的,超越外表的美,可能的确只有另外一位女性才能做到。Kate的演技无可挑剔,因为当她看到代表着传统意义上女性之美的Charlotte一身盛装的时候,(我怀疑Ronan有特意去减肥)眼神里的是爱慕而不是羡慕。虽然我比较难接受Ronan演一个柔弱苍白的女子,但我还是忍不住想问她是否有男友。

42分钟前
  • sosuneko
  • 还行

因为凯特·温斯莱特去看的。感觉不到她们有灵魂相通的契合感 ,像是只因孤独和寂寞。

43分钟前
  • 文帙三
  • 较差

感情线有些莫名,情戏并不唯美,剧情没有冲突,或许是导演的特色,但还是觉得有点浪费两位绝美女演员,把一部有可能大红的女女爱情拍得太显寡淡了

48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还行

凯特温斯莱特怎么从劳动节开始就专演这种缺少性生活的饥渴女呢

50分钟前
  • 熊仔面
  • 还行

两位优秀的演员把这部电影拔高了,剧本本身慵懒而迟缓,琐碎而冷冽,很长时间都难以入戏,这批拍同志电影的导演总认为在一起细水长流的时光才是触摸情感的起源,但如果情感拿捏或者细节捕捉粗枝大叶,反而适得其反,这部电影就是只见娇喘不见情的典范,起点过于严肃,动情处又见生硬,床戏尺度大到没必要,阶级分化随后见缝插针,感情遇冷也就一瞬,“卡罗尔”式收尾深情凝望,模式固化,角色好比工具人,嵌入主题信手拈来般,情感升华蹩脚效仿,只被电影里海风吹拂的石滩美景触动过,却很难被这支离破碎的爱情轻雾所缭绕,一是没火花,二是不见情,但凯特·温斯莱特值得被提名。★★☆

53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当我那富有的拉拉小女友想要把我金屋藏娇,她却不知,在那边僻海边小城市,又湿又暗的老屋里,是我和她肌肤相亲最美好的回忆。

55分钟前
  • picnic
  • 还行

3.5 成功拍出Les题材的反面教材:只见娇喘不见情 尽管罗南奉献出了目前职业里生涯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 (虽然就是蜻蜓点水的一下子… “两个女人单独关在一起-每天画画去海边-make out-日子到头了一个要走-刻骨铭心的离别-重逢” 片子的时代和剧情很难不然人联想到去年爆款烧女图 这也就能看出来男性和女性导演最本质的差别 当初看烧女的时候我的观影体验是从四星到结尾逐渐加到五星 而菊石我是从四星一路减到三 席安玛的细腻程度只有看了菊石你才能体验到 看出来俩人都很用心 但是只是为了完成导演的任务 尤其是罗南角色的整个人设非常的诡异又匪夷所思 配角完全被支配没有一个亮点 只能靠摄影撑着 而且结尾是编不下去了了吗 这是我看过最傻的结尾了 感觉导演一旦脱离了李安路线的上帝之国后 就不会自己讲故事了

58分钟前
  • Madam Veronica
  • 还行

就是喜欢,就是觉得火花满天飞

1小时前
  • Angeli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