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原著,南茜天真的傻气保持住了。
但是细节的缺失使人物感情模糊。
比如,缺少了凯蒂对Tomboy一词的害怕反感就不能合理解释她为什么劈腿老板,就显得她很渣;缺少姐姐对南茜感情的先知,就会导致观众无法精确共情姐姐对南茜的排斥究竟是因为她是同性恋,还是因为自卑感,自尊心作祟。
而且,出于时长限制和政治因素,弗洛这段改动相当大,南茜和弗洛感情发展的速度太快,产生的效果远不如原著中两人在长期生活中于细节处彼此试探,最终固定心意来得好,毕竟这是两个在感情上都受过重伤的人,这样也不利于对弗洛角色的塑造,在读书时,其实就是通过平淡的进展一步步深入了解弗洛的,因为弗洛相对而言是一个最复杂的角色。
还有些地方印象深刻,就是在剧版中,弗洛坦白莉莲的事情之后,南茜第二天就准备出走了,这就把南茜对弗洛的感情淡化了,扁平化了很多。
在书中,发现弗洛非常爱莉莲,胜过自己以后,南茜选择的是心甘情愿继续默默守护等待,并且认为这是公平的,因为她以为自己最爱的也不是弗洛而是凯蒂,这就体现出她对弗洛的爱情之深以及除爱情之外还参杂有感激之情、亲情等的更为复杂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女女之情,这也为她最后选择凯蒂还是弗洛留下悬念,不然,一边不许弗洛更爱莉莲,一边自己在弗洛和凯蒂之间纠结就显出有些自私和带有大男子主义的强迫意味,这和南茜一直以来给我的感受相悖,她是愿意为了爱人的意愿做出牺牲的人,绝不是非常强势,带有控制色彩的人。
南茜重回剧场这个设定也有点儿让人莫名其妙,好像非得在演艺事业上逆袭一下才够爽一样,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南茜彻底摆脱过去,过上新生活,新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平淡之中却能体现撇去了虚荣,财富等等的最真切的爱。
把最终的高潮,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幕,集会,潦草地改为在剧院举行一笔带过是最大败笔。
当时读到南茜和历任女友的一一见面时,感觉之前的故事全在眼前闪过,这些老熟人一一出现还有点儿亲切之感,而且,这样做也交代了三位前女友的动向,人物也更加真实。
果然,亲笔写出原著的作者对人物的感情更深厚些。
而且集会中所有人物的碰撞,感情的爆发,以及集会本身场面的热闹宏大,与前面和弗洛故事的平淡克制隐忍形成鲜明的对比、碰撞,好像觉得辛辛苦苦看那些日常故事都有了回报,一切都在最后那一刻爆发出来。
而且南茜在集会的所看所感,比如,她看着集会上这些人,想起了他们的善良,给予她的家的温暖,还有在得到积蓄时的想法:又想到弗洛伦斯——我想象她将七百镑一枚一枚地投入慈善募款箱。
那会使她比爱莉莲更爱我吗?
都很有感染力,说服力的,这些与她最终选择弗洛有很重要的关系。
然而在此剧中,我想更多出自政治因素,这么好的一个场面,居然被一笔带过。
原著中弗洛哥哥和南茜的演讲其实很精彩很有震撼力,也被一笔带过。
这就显得后劲很不足,也让我深切体会到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宣传自己民主,思想自由的虚伪之处,其实在涉及到意识形态的问题上,他们的做法不也一样,他们也不会制作弘扬社会主义,甚至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作品,只不过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在揭露社会问题上相对放得开些,然后就可以以此彰显自己的“言论自由”。
我们国家中有些人,总拿文艺作品尺度问题说事,如果世界上只有五个资本主义国家,其余全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我们国家的所谓“尺度”也不会比他们小。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被颠覆的危险,自身又不够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对政治问题的谨慎处理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就是怕思想不坚定的人走错路,结果越这样做,一些盲目激进的人,就越要抓住把柄,冷嘲热讽,然后管理又会更严格,以此恶性循环,让人很是无语。
本来不该讲这些的。
当然,改编后也有好处,就是剧中的南茜比书中的南茜更加清楚自己所要的东西,更加有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更加勇敢,书中的南茜则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状态,没有很鲜明的各种意识的觉醒。
(另外,在没有网的条件下,折腾了四个G左右终于看完了找对方法本来用一个G就能看完的南茜的情史剧版,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无奈。
果然,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找到最佳方案,甚至找到可行方案前都要折腾一段时间,用来走走弯路,很少能一次性成功。
)
今天在回家的路上用人人视频app看完了02年BBC制作的三集短剧:《轻舔丝绒/Tipping the Velvet》,改编得更有娱乐性,也增加了喜剧意味,情节更加紧凑,可以轻松观看。
看剧有点像具象化了小说,影像美则美矣,但个人觉得更受触动的反而是小说本身。
不过剧集有助于快速总结南希的情史,每部一个人,一点点地成长。
像小说那样,第一个爱人Kitty是最浓墨重彩的。
不过剧集里Kitty的呈现更像是一个没有想清楚并且内化恐同的小双,因此选择用直男结婚来逃避/背叛两人的爱情。
直男专门提到“需要penis”才算是fuck,也是非常典型的phallus-centric言论了。
第二部里南希短暂的男妓生涯被喜剧化呈现了,但她和Diana的被豢养关系很清晰,非常适合影像看。
这个部分是我觉得改编最合理的。
第三部和Florence的情节则显得比较仓促,重点在结局的修改:带她去见家人公开关系。
比起书中的主角多年主动不联系家人,这是一个更加美满的结局。
第一部 Kitty
第二部 Diana
第三部 Florence但最后回到现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Kitty、Diana、Florence怎么认识啊?!
😒
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南茜的情史] 她十八岁,每晚来看她演出.遥远而无法捉摸的舞台上,她象是一个体面的绅士.唱着歌,拄着文明棍.在结束的时候,说一句rose,你是我心中的玫瑰.然后便是半开的红色玫瑰,飞跃舞台来到某个在座的女孩手里.有一晚,她将玫瑰赠于了她.那样美的初遇.[南茜的情史],其故事改编自英国女作家Sarah Waters的同名小说[Tipping the Velvet].那是十九世纪的英国,来自南方海岸小镇的Nancy Astley爱上了专扮男生巡回演出的女歌手Kitty Butler.她请她来后台,穿过两手三瓶的小丑,穿过排练的木偶戏,穿过楼梯和拉韧带的演员,她来见她的偶像.kitty抽烟,短发别在耳后,穿男式礼服,戴礼帽,会行绅士礼.她除下她的手套轻轻一吻.她的眼睛亮亮的注视着她的.来自牡蛎餐馆的小女孩nancy窘迫的别过头,我知道,我闻起来象一条青鱼.而她只是微笑,你闻起来象是美人鱼.那是她从未听过的赞美.一条美人鱼.也许这样美好的赞美结合着记忆会伴随着nancy一生,如果结局同样美好的话,就不会变成沉重的枷.而当时,我们谁都不希望.她来她家的餐馆吃饭,应酬着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弟弟后,躲在她的房间里抽烟.kitty说她接受了一份合同即将去伦敦的大剧院演出.她说,你该为我高兴.或许你与我同去.她的眼睛为什么一直那么明亮,那么让人无法释怀的明亮.nancy几乎是脱口而出,我要和你一起去伦敦.我不管他们同不同意,他们若是不同意把我锁在家里,我是爬窗户逃出去,我从窗口走到伦敦去.我爱你.总是会有这样的情节存在.在所有讲述关于爱情的电影里.温暖的家庭,母亲的可口饭菜,父亲的笑话,姐妹兄弟间的亲密,这一切放在情人的目光里,都变成最不屑的象随手就可丢弃的轻易.只是这样来对比着.一个是亲情.一个是爱情.而那就是你要的爱情?那是一个繁华大都市,连马奔跑的样子都很英国式.淑女们要戴着华丽的帽子着厚重的裙子,而她就这样义无返顾的跟着她来到了这里.大剧院里.nancy躲在幕后看kitty每一场演出,在结束的时候就为她接住礼帽,递去红色玫瑰,再看着那些玫瑰经过她们两个人的手后抛向观众席的另一个女孩.有的羞答答,有的接下后随手一摆继续与周遭人谈话.无人象她,将那支早已枯萎的玫瑰,一直,一直收藏在心底.我想她离我更近一些,近得就象我的皮肤一样.nancy在kitty应酬那些贵人时,一个人在房间里换上kitty的演出服,唱着她的表演歌曲,学着她的舞步,对着镜子亲吻意想中的人.意外被kitty发现,男装打扮的nancy简直就是英俊少年.也许是有伯乐,或者只是不放过有钱赚的可能.那个帮她们一起排练节目的男人,或多或少的是带着自己目的的吧.只是一切尚早,还在酝酿中.两人演出如预料中那么好.满堂彩顺应剧情的需要.一定要爬得高看得远才跌的更痛.我知道那会是一个高潮.而十八岁的nancy是如此放肆自己沉溺在这成功的欢乐中.与自己爱慕的人生活在一起已经很高兴,更何况同台演出,分享欢迎和掌声.任谁在此中,都会昏迷.庆功宴上,她们一如城中的淑女打扮,假发盘的发髻藏在帽子里,露一半的胸,喝葡萄酒,手拉手跳舞.与男人跳舞.轻佻的舞伴摸遍了nancy的身体.kitty忽然起身,她说我走,你走不走随你.nancy匆忙的如影随行.妒忌通常会带来更热烈的激情.争吵争吵吃醋责怪冷嘲热讽最后都结束在一个冲动的吻里.由激烈转为浓情.陌生的城市里,谁都渴望爱情.爱情也许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只是有分不开的拥抱和巧克力般甜蜜的嘴唇便是可以.终于肌肤之亲.白皙的女性胴体交缠在金褐色的被单下.她们结为一体,从此更象一个人.她们的表演大受欢迎,出门有人索要签名,舞台上的情歌更象是情人间互述的衷肠.她学她的模样那样象,剪短的头发,别在耳后,穿起男装似模似样,抽白色的卷纸的香烟.关上房门来,快乐的接吻.分享对方的身体.日后有多伤心,现在就有多快乐.nancy衣锦归乡,给家里每个人送去时髦的礼物.夜里她控制不了恋爱的喜悦,她以为可以象少女时一样,将所有心事都讲给姐姐听.被双性恋男友伤透心的姐姐怒斥同性恋是那么的恶心.你和我分开睡.那夜nancy抽着烟坐在窗口未眠,如果得不到亲人的祝福,宁愿不要你们.她连夜赶回伦敦,她想那里有些她的一切.她的爱情.她的爱人.她的事业.kitty.她叫着她的名推开她们的房间.kitty在床上.男人,那个一直帮她们排练,当初带她进剧院的男人束着裤子走过去,自然的搂着kitty肩膀.电影戛然而止.我还未来得及看清nancy错愕不信痛苦怀疑的脸部表情时,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南茜的情史]第一部就是这样.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你说永远爱我.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他搂着她的肩膀说,嗨nancy,我们不久要结婚了...镜头弥漫着刺目的红光,定格在他搂着她的肩膀上.nancy一路狂奔到街上.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你说永远爱我.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已经没有那必要.电影的第二部还在继续.我忽然觉得已没有那必要.我象是好好的行走着,忽然被雷击中,我起床找水喝,找酒喝,拿手机找人发短信,我上MSN想找人倾述.而我是要说些什么呢。
一开始便预料得到的结局.难道只是一句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的虚晃一枪的诺言就可以改变整部戏吗?也算得到过彼此.只是不长久罢了。
不能够长久的感情才能日后想起,恍惚觉得那是曾经遭遇过的爱情.谁和谁能永远在一起.忽然觉得看这样的片让自己心情低落.会让我产生想法的电影我拒绝看好久.偏偏今晚又遇见.你说我们永远在一起.这样甜美充满幻想的诺言,留在电影里就可以.真是叫人难以置信.你竟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内容丰富的,《南茜的情史》。
只看一遍就写观后感会不会显得不那么诚恳呢,三集,每集近一个钟,连着看完着实有点劳累。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并不陈旧,那么地贴近现实。
有时真的很好奇,我封建社会的同志们,当时是怎样恋爱的。
心里的那座背背山是天生的,而踏入这个圈子,往往是由某个人促成的吧。
遇到一个人,而后看清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开始新的生活。
如南,如我。
我一直很难过,那个鼓励我令我坚定地选择这条路的人最终全身退出。
她说了很多的对不起,可是那又怎样呢,或早或晚,不是她,也总会有其他的她吧。
所以尽管凯蒂在南义无反顾的时刻选择了和男性的婚姻,对南来说,能早一点看清自己,也是一种收获。
南很聪明,她知道自己和男友之间存在问题,在遇到凯蒂的时候清楚自己的感受是爱,并且没有太多的挣扎就选择了这条路。
这过程似乎来得太过顺利,生活中,过自己这一关也很难,不是吗。
她们有了人生中最美妙的体验,彼此拥有,缠绵 誓言。
也难怪初恋总是伤人最深,是谁说 初恋之所以美好 是因为没有想过会失去。
于是在那么多悲伤的街 难捱的夜,凯蒂的影像挥之不去,无处宣泄的痛。
可是,堕落,为何。
她说她痛得想死去,但她不会为他们而死。
可是她依然会两个月足不出户,不打理自己,勉强度命。
直到,凯蒂的结婚。
总是要假装放下的不是吗,从失望到绝望,也该绝处逢生 一个人面对生活。
只是,那是多么诡异的一种谋生方式,为什么不做点别的。
我有没有想过被包养,衣食无忧的同时还被喜爱追捧那么幸运。
那么自由呢,尊严呢,对爱和美好的追求呢。
她是有欲望的,性是一方面,爱也不可或缺。
可是她的爱又来的那么容易,连仆人都会有好感发生关系。
不靠谱的感情,终是被背弃,也罢。
两个人在一起,并没有多么需要天作之合吧。
谁都有爱上谁的可能,谁都不是谁的非你不可。
只是,遇到了,有好感,于是 就发展起来,竟也和谐。
南有多爱佛罗呢,又或者 佛罗有多爱她呢。
她们能够温暖彼此,令对方有家的感觉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两个人都百分百地付出真心,就必然会有一个happy ending。
很高兴看到南最终的选择,也许曾经的爱真的很刻骨很荡气,可,没有过不去,只有回不来。
就是这般残酷与现实。
看过很多拉片,有一条是共同的,结局美满的主角,都有很强的谋生技能,令人仰视的闪光点。
南可以在演艺中大获成功,做娼妓如鱼得水,即便是被包养,也能成为最瞩目的,多强大。
所以,想成为幸福的les,先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吧。
这是最重要的启示。
对吗。
每个人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和程度是不同的,因而对爱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有人惯将爱比作是蜜糖,享受其融化过程带来的愉悦和快感,沉溺于消失殆尽后的回甘,有人则认为爱是一杯意式浓缩,温热时醇香,久置后酸涩,回味甘苦参半。
无论是哪种感受我们都不能轻易谓之对错,单纯的爱也许会受个人或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从而变得复杂,因此我们也就不能只从某一个角度来片面地定义爱。
但是有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场稳定坚固的爱情呢?
谁不想要被坚定地选择、爱护和陪伴呢?
当爱掺杂了太多的利弊考量,那么爱就不再是洁白的栀子,而变成了美丽却危险的蔷薇。
十八岁的N发觉自己与男性交往时的状态很奇怪,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喜悦和激动,在家人调侃自己与男性友人之间的关系时也会皱起眉头否认。
而那晚在剧场偶然的相逢,仅仅是惊鸿一瞥,N对K表演的沉醉和未接住玫瑰的失落让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真正意识到自己爱的是什么。
于是她争取到每天来剧场看K表演的机会,毫无吝啬地抒发自己对K的仰慕和痴迷,她正视自己的取向,也明确自己的目标,在K提出要一同前往伦敦发展演艺事业时N果断且坚定。
十八岁的爱恋,单纯而美好,没有利益的取舍,不掺杂人性的纠葛,纯粹到只要和爱人在一起就能得到满足。
在这段关系中,N不只是一个追随者,更是一个主导者。
相对而言,K对N的情感就夹杂了许多自私的成分,虽然她也在枕边说过要永远在一起的情话,但她始终恐惧世人用异样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取向,也担心自己的事业受到波折,她对N说我们的爱必须是个秘密,转身嫁给了剧场老板,多年后再次重逢她诉说着对N的思念却还是不肯将这份爱恋置于灯光之下。
K的爱遮遮掩掩,就像是不小心打坏花瓶又不敢承担责任的小孩,急于推脱和逃避。
妇人对N的爱,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肉体上的占有和利用,她就像对待宠物一般控制和摆弄N,她享受N给自己带来的欢愉,但同时也剥夺了N的自由,践踏她的尊严,最后又像驱赶丧家犬一样将她扫地出门,自始至终妇人有没有真正了解过她爱过她,没有人知道。
最后是F对N的爱。
剧中仓促的情节使得这份关系看起来十分唐突,小说中两人是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思想交融、彼此了解后才选择了对方,这样细水长流的的爱恋更符合F的人物设定。
但深究其根本,N最终义无反顾地将玫瑰扔向F的原因是F给了她足够的自由、理解和尊重,她们能够毫无隐瞒地互相倾诉自己过往的情感,她们有共同面对街头流氓的勇气,她们一起照顾生活、争夺权益...爱有千万种呈现形式,对N来说,这或许就是她最渴望获取的爱。
最后一幕
呵呵这个是我对片名的翻译。
英文片名很暧昧很色情但不得不承认很到位。
译成南希的情史容易让我以为是里根两口子的事。
bbc拍摄的女同志电视剧。
表面看起来挺火爆的,还有不少床戏。
其实呢,如果去掉同志这层外衣,你会发现整个故事和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惊人的相像。
心底单纯的外省青年在伦敦这个罪恶的都市被诱惑,经历了底层生活之后,进行了正确的选择最终步入主流,光明的生活。
科波菲尔继承了旧书店,而南希重操旧业进入娱乐界——气质似乎比李宇春还好。
故事把她写成一个牡蛎女的阴险用心昭然若揭。
是先看BBC迷你剧集后才看小说的,剧集已经够精彩的了,看了原著,才知道书比剧集更精彩绝伦, Sarah Walters的一支笔果然不是盖的,难怪引来fans无数。
BBC编剧并未完全忠实于原著,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在对Florence的角色性格塑造上,在最后结局上的出入,相对减弱了Sarah Walters犀利笔锋所至的影响力冲击力。
客观的讲,BBC的改编还是非常出色的,即使有瑕疵,也是瑕不掩瑜。
当然,影视有影视不可抹煞的媒体优点,从平面到立体,从想象到落实,直观,活色生香,虽然牺牲掉了一部分文字衍生出的想象空间,换来的却是视觉听觉的饕餮享受。
而且在某些改编上,这样的tradeoff还是很值得的。
这是一个关于海边小镇的牡蛎女孩自我发现自我确认的成长和情感故事,背景设在了十九世纪末后维多利亚时代,彼时,大不列颠的鼎盛已经到了日落西山之际,甚嚣尘上虚伪保守的社会风气催生出极为发达的地下色情业,于是,一边厢是禁欲压抑道貌岸然,一边厢则是放浪形骸纵欲无度,充满末世腐败堕落气息,邪恶却真实,这在故事的第二部分集中得以体现,也因此,搬到银幕上的视觉刺激看得人是瞠目结舌,不得不为BBC的大胆直率咋舌不已。
故事分成三部曲,象征着Nancy的三段式生活经历,暗示她在天堂,地狱和人间各自走了一遭,也隐喻着她的情感变迁,从初恋宛如天堂般的甜蜜幸福,到情感经历背叛后如坠地狱般的自我弃绝,再到绝处逢生后重返人间脚踏实地切实感受琐细的平凡生活中流淌的温情。
Sarah的笔触非常精到细腻,很多心理描写心情感受,只要曾经狂热暗恋过的人都会觉得如诉心声,曾临其境。
而这,恰恰也是剧集的软肋所在:每一丝细微的情绪流转,每一瞬难言的心理脉动,是演员难以通过眼神表情动作言语演绎完整悉数传递给观众的,尽管窃以为Rachael Stirling和Keeley Hawes的演技已经臻入化境,但总有摄影镜头所无法抵达之处的,譬如以下数例:当Nancy初初遇见Kitty,如遭雷击,继而夜夜穿梭不倦往返,痴迷于她的歌,她的笑,她的舞步,她的一切的时候,她自言:“The world, to me, seemed utterly transformed since she had stepped into it. It had been ordinary before she came, now it was full of queer electric spaces, that you left ringing with music or glowing with light.”当她抛家弃亲,追随Kitty同赴伦敦,抵达当晚,一番劳顿后,Kitty不经意的为Nancy将一缕乱头夹于耳边,她会本能得绷紧身体:“Her touch made me stiffen again: I was still not used to the easy caresses, the hand-holdings and cheek-strokings, of our friendship, and every one of them made me flinch slightly, and colour faintly, with desire and confusion.”当Kitty因为终于能站在伦敦的舞台上,因为成名在即梦想成真而心情激荡,难以自禁得问Nancy:“Do you know how that must feel, Nan, to be given your heart's desire, like that?”Nancy虽然沉默,可是她的心在回应:“I did. It was a wonderful feeling - but a fearful one, too, for you felt all the time that you didn't deserve your own good fortune; that you had received it quite by error, in someone else's place - and that it might be taken from you while your gaze was turned elsewhere. And there was nothing you would not do, I thought, nothing you would not sacrifice, to keep your heart's desire once you had been given it. I knew that Kitty and I felt just the same - only, of course, about different things. ”读至此,你似乎能听见哀伤低沉的大提琴在无人的山谷中在你的耳边幽幽得诉说着那丝丝无奈和不绝如缕的苦涩。
更有那同床共枕时,Kitty枕着Nancy的臂膀搂着她的腰亲昵得说着姐妹之谊,Nancy只能一边心如鹿撞心跳异常,一边暗自咀嚼甜中之涩涩中泛苦,为长远计不得不坐拥暖玉温香而不乱:“I must learn to swallow my queer and inconvenient lusts, and call her “sister”. For to be Kitty’s friend was better than to be Kitty’s nothing, Kitty’s no one. And if my head and my heart -and the hot, squirming centre of me - cried out at the shame of it, then I must stifle them. I must learn to love Kitty as Kitty loved me; or never be able to love her at all. And that, I knew, would be terrible.”是啊,不敢不能确定是否能美梦得偿,不想冒失去的风险,情愿就这样守住朋友的身份,以姐妹待之;只要,只要能让我守在你身边,看着你,听着你,感觉你,总好过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能。
不敢奢望你爱我如我爱你,至少还可以爱你如你所期望的,好过从此而后连爱你的权利都没有。
我不能也不愿控制我的心,至少可以竭尽全力控制我的行为。
张爱玲不也曾说过,爱使人自觉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去,但心里是欢喜的,能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爱人之心,中外无异。
当然,Sarah的高明之处是她并没有收笔在此,她继续写道:Nancy做为dresser帮kitty更衣穿戴时,抚摸着爱人穿过的衣裳,自语:“Every time I saw you, I had the same sensation: a pang of disappointment and regret that turned instantly to pleasure and to aching love; a desire to touch, to embrace and caress, so strong I had to turn aside of fold my arms for fear that they would fly about you and press you close.”只要你曾经因为这样的渴望煎熬过辗转反侧过,你就会明白这样的渴望有多让人痛入骨髓,有多让人战栗,有多让人害怕无法隐匿。
象这样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书中比比皆是。
Sarah的妙笔,算是把恋慕一个人的百转千迴的心曲写得余音寥寥绕梁不绝,这里就不再一一枚举了。
至于剧集,胜在画面胜在音乐胜在演员间暗涛汹涌的情绪,于无声中听惊雷。
印象深刻的几幕:首先是那一幕日后成为Nancy魂牵梦萦的场景,也是她一辈子锥心刺骨的回忆场面:她坐在包厢,Kitty站在舞台,她温柔得递过玫瑰花来,四目交接,世界停顿。
自此后,她的心,被她锁上,钥匙,只有她有。
还有就是演出成功后的庆功宴,她落寞得坐在一边看kitty和经理人款款起舞,继而她被乐手相邀,嬉笑玩闹之际,kitty渐渐沉郁的神情,颤抖压抑的声音,其后的愤而离席,马车里愤怒的叱责,激动的表白,嫉妒终于将面纱扯落,将一切推向高潮:逡巡迟疑的接近,蜻蜓点水试探着的两唇相接,继而缠绵悱恻难以停息的亲吻,以及其后裸裎相拥颤抖胆怯的询问“May I really touch you?”和她热烈的回应”I think I shall die if you don’t.”,等待了多久,终于肌肤相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Wow, 不由你不屏住呼吸,生怕一不小心惊动了这一双爱侣浓情。
至于泰晤士河边,结冰的河面上,孤独旋转的溜冰老人,满天繁星下,Nancy和Florence相拥而吻,画面很美,却因为BBC的改编移用,让我感觉so so而已。
不得不提的还有最后,暌违七年之久的她们,再相逢,Kitty贴近Nancy,近乎耳语般轻诉自己的悔恨,渴望和不曾停止的爱恋,当时的一颗心啊,也跟着揪成一团。
真希望她们能磨尽相思,重投旧爱怀抱,而不是情之一物,一错即为永失。
可惜,笔不在我手中,摄像镜头也不为我掌控。
当然,书中第三部的情节流转,Florence的性格刻画,远比剧集来得深刻丰富,所以Nancy最后的选择,其实无可厚非,只可惜了我的一番妄想。
The future none can seeThe road you leave behindAhead lies mysteryAll is fair in love这个夜晚,是否也会和Nancy一样,听到手表不断发出的声音“Kitty, Kitty, Kitty…..”?
1、能不折腾么BC!
突发奇想重看这部剧,完全是因为突然发现我家BC竟然出演啊!
我怎么当年一点印象都木有啊!
赶紧看了剧照回忆起来是女猪出场时的酱油BF啊!!
赶紧看了啊!!
尼玛啊BC你能有点节操么!!
你能不这么二么!!
你收起智商就不能演戏了么!!
导演你不带这样毁人的好么!!
幸好不说的话完全认不出来……要不我该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SH……2、牡蛎真的很讨厌这个喻象好么!!
一旦开启就带着海洋的腥味!!
3、女猪之所以不愿重看第二遍的原因各位看官知道么!
是女猪的声音!!
声音!!
一出场让我瞬间穿越初中时代,读英语课本的阿姨一模一样啊TAT,能不这么标准么亲
不是不爱,是不能爱不是不爱,是不敢爱yes,I love her...英文片名带夹杂了几分情趣.中文翻译的[南茜的情史]纯粹无趣的中文翻译片真感觉会使得影片印象大打折扣.我记得Kitty对Nancy说她要结婚的原因时候的场景.Nancy是那样的无助,她以为她回伦敦的时候与K的见面是会多么的开心和令人神往的.可是当她推开门的那一刹那.Kitty.男人.床.这一切就犹如被羞辱了一样.Kitty说这个是她没办法的.是她不能爱吧.她失去了最爱她的人.她也失去了她最爱的人.Kitty最终发觉她深爱的还是Nancy.可是事情都在不停的发展,怎么可能再回到当初那甜蜜.Nancy的那场演出,她深望Kitty的眼神.我说她还爱她.但是她也许不敢再爱她了. 本片把les遇到婚姻和真爱的选择演绎的纠人心痛,婚姻与les,是不可能划上等号.也注定再也没有相交的一天了.她们错失了原本最最美丽而令人羡慕的爱情.les片看过不少.这部[Tipping the Velvet]却异常的唯美,
因为大红背景的海报设计,这部BBC改编剧我一直没有看过。
但是周末把tipping the velet的书看过后,按耐不住就把这部三集的迷你剧集看完了。
书和剧都用了三章来描述Nancy从18岁到25岁的生活,但是可能出于时长和影视需要的考虑,BBC剧集删去和改动了一些情节。
总的来说这些改动对Nancy这个人物没有什么影响,但这些改动使对她爱人们的刻画削弱了许多。
Kitty与Nan在原著第一部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记述Nancy对Kitty的痴迷与疯狂。
从乡下到伦敦,即使她们间的关系已经从演员和观众变成朋友,但读者没法感受到Kitty的对Nan是否有朋友情谊之外的情感。
剧集中的处理也很相似,在去伦敦前都是Nancy的单相思。
在这个阶段书中有两个细节表现Kitty的情感,一处是Kitty不愿叫她过于正式的Nancy,也不愿意称她家人常叫的Nance,而是只叫她Nan。
剧中Nan变成了一个平常的称呼,几乎所有人都在称她为Nan,失去了Kitty与Nancy之间独特的连结。
另一处发生在Kitty来Nancy家作客时,剧中把这个部分压缩到很短。
只保留了Nancy为Kitty收拾牡蛎与Kitty告诉Nancy她要去伦敦的情景。
在书中Kitty来Nancy家是被很隆重地招待的,Nancy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过来看这个把Nancy迷的神魂颠倒的舞台明星。
在这期间大家提到了Nancy的男友,Kitty的眼睛一下黯淡下来 (Her eyes were strange, and almost sad)。
然后在邀请Nancy一起去伦敦时,她也提到了这个chap,证明Kitty还是很在意的。
但是这些细节还是不能剥离Nancy此时痴迷到疯狂的滤镜,而Kitty对Nancy也没有表现出超过友谊的亲密。
第一次较为亲密的接触发生在搬到伦敦后,两人第一次躺在一起,Kitty说想要个妹妹,Nancy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这一部分剧中的呈现与书中的描述没有什么差别。
一个比较大的改编是两人第一次亲吻,剧中是Nancy换男装,Kitty被她迷住后两人的亲吻,然后很快两人开始练习双人登台表演。
这部分情节是原书中没有的,原书中Kitty表现出友谊外的喜欢是在酒会后,Kitty给Nancy买了条很贵重的裙子,Nancy是穿着这条新裙子与Kitty赴宴的。
Nancy在与吹号手跳舞后在化妆间整理时,这时Kitty很不开心,第一次朝Nancy大声说话,嘲讽Nancy四处留情,Kitty的态度给Nancy弄得哭笑不得。
当晚两人在这之后的情节,和剧集中发展很相似。
但是书中这个部分的描写非常细腻,非常推荐阅读。
我最喜欢原著中的一个细节是,第二天Nancy问Kitty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自己的,Kitty叙述了很多很多件小事,而最开始的那件是她在亲nan的手时闻到牡蛎的味道,几乎每一件Nancy以第一人称叙述过让她小鹿乱撞的事情,Kitty都记着。
这时读者才意识到原来Kitty从很早很早就开始喜欢nan了。
而剧集把这个地方删掉了,只留下Nancy不是Kitty第一个睡过的女孩的印象。
这个处理使Kitty向nan说过的care for you有点虚伪了。
剧集也略过了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Kitty对于自己性向的抵触情绪,只保留Kitty对nan说我们要小心谨慎的话。
书中描写了Kitty对其他lesbian的刻意疏远,在两人一起登台表演后,有一次剧场有另一对couple来邀请Kitty与Nancy一起去玩,Kitty硬是编借口给拒绝了,然后告诉Nancy她们是toms。
她认为要离toms越远越好 ,但Nancy却并不以为意。
而之后Kitty与Nancy表演时被一个醉鬼叫toms时的时候,Kitty一下就僵住了,根本无法继续任何表演。
Kitty绝对不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演员,她在刚在伦敦上台时,可以风趣地回怼台下嘘她的观众。
个人认为这对Kitty是个转折点,她不敢去面对自己与同性间一再的爱恋。
而如何回归到世俗所谓的正常轨道,Walter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可以带她结婚,生子做这些大家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
所以当被提早回来的Nancy撞破她与Walter的一夜情时,当告诉Nancy两人要结婚时,Kitty都是异常痛苦的。
剧集把这些情节都大多删去了,只是交代Kitty和Walter是喝多了意乱情迷,原著中就这个事情Kitty对Nan说“I didn’t like to do it” she said miserably. “At times I could hardly bare it”。
并且再次表达她对tom的恐惧。
剧中Kitty在Nancy要离开时喊nan,表现出一种不舍。
而书中Kitty是不敢喊Nancy的,因为Nancy刚和Walter说完她们曾经有过床笫之欢。
这些很重要并且有时代性的表述在剧集里已经没了踪影,让Kitty这个人物在Nancy的欲望投射外变得异常单薄。
Diana与Nancy与占了第一部几乎整个篇幅的Kitty不同,Diana这个人物在第二部的中间才出现。
即使她们共同生活将近两年,但是Nancy对她其实除了一开始的欲望外,并没有其他情感了。
Diana其实并没有把Nancy作为一个伴侣,更像是一个可以领出去炫耀的宠物。
关于这段时间,书中更侧重描写Nancy自身的感受,昼夜颠倒,纸醉金迷。
剧中对于这部分的刻画很符合书中要表现的感觉。
我在看书的时候对Diana的情感有些复杂,但是这些原因在剧中已经略去。
一是,她收留了Blake与Hooper夫人,这两个这被当时社会所不容的同性恋。
二是,她积极参与一本妇女参政运动(suffrage)杂志的发行和运作。
在那个女性无法穿裤装,没有任何权利可言的时代,她是一个切实推动女性权益进步的人。
但是这些积极的事情又显得如此虚伪。
她可以在聚会上对曾经穷苦的Blake毫不在意的羞辱,也不愿意Nancy看那本关于女性进步杂志的任何东西。
Florence与Nancy与Diana不同,Florence于Nancy可以称的上是另一个爱人。
前半部分剧集中呈现的状态与书中记述的差别不大。
但是Nancy一开始并非想留下而为他们两人做的家务,而是单纯的想感谢Flo对她的善意。
一个很重要的情节被精简了,是当Flo向Nance讲述Lilian后,剧中这时Nancy已经向她表达自己对她的喜欢,而书中这个部分是等到几个月后才发生的。
而Flo这个人物在书中更加立体,她除了剧中表现的伏案工作外,还经常去贫困社区做志愿者,并且社交圈内很多toms。
Flo对自己的性向有很明确的认知,并从不为此羞愧(这可是19世纪末啊)。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书中tipping the velet是Flo解释给Nan的,而剧中对此进行了角色互换。
因为Nancy与Florence都曾有让自己刻骨铭心的爱人,所以这段感情并不是特别稳固,俩人甚至还为此很深入的探讨过。
但是因为Flo不似Kitty一样想把两人的恋情躲躲藏藏,所以Nancy在这时很自由。
最后的最后,Nancy的选择剧里把这个地方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书中是发生在Ralph演讲的公园。
Nancy过往七年来所有的爱人们悉数登场,这一段有点和过去和解的意思。
剧集让nan king再次登台表演,而Kitty也因此找到了她。
对于Kitty和Nan的重逢,我很喜欢剧的改编,尤其是Kitty说she isn’t me 和再次称她my mermaid的时候,她明显知道Nancy仍然对她有感觉并且很想与Nancy复合。
但此处和书中几乎没有半点相似。
书中是在公园帐篷内Flo与Nancy有点小争吵时,Kitty来找的Nancy。
她很仔细地看着nan,她还清楚地记得nan的生日。
当她说复合的时候,Nancy是有很大动摇的。
我毫不怀疑Kitty还是爱着Nan的,而Nan也仍然爱着她。
但是当她们在一起,Nancy不会舒服。
在道别后,Nancy摘了朵玫瑰花让一个小男孩送去,自己便躲到阴影里,Kitty在收到花后往Nancy的方向张望了很久。
最后Nancy去找了Flo,Flo此时以为Nancy已经和Kitty离开了,然后她们聊了很久,和对方说对方对自己有多重要。
剧中这个部分变成了登台表演的Nan king最后玫瑰丢给谁,这个改动有点过于敷衍了。
因为Kitty是了解玫瑰独特的含义的,而flo并不了解。
所以flo的担心与紧张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总的而言,Nancy的选择对当时的她来说是最好的,而对Flo来说Nancy也是让自己忙碌生活中亮起来星星。
至于Kitty,我希望我们这个社会不要让更多的Kitty再伤心了。
我希望Kitty有一天能遇到属于她的Florence,和她说她没有错也不用怕,然后平等而自由的两个人可以光明正大地牵手走在大街上。
也许她们会遇见nan和flo,然后她们会笑着和彼此打招呼。
除了女主美,没什么看的
好俗套啊, 勉强三星
配乐、摄影、服装无不精致到了极点。Nancy的身材真是好啊,女装扮相可爱动人,男装扮相帅气潇洒,非常令人惊艳……相比之下剧情反而逊色了。
我们一样都在找寻最适合自己的另一半。还好,人生会在终结前,给你我一个最明确的答案。
Sarah Waters——写故事的高手
同性之恋之所以动人,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会随便开始。只因为遇到了真爱,才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这与猎奇的同性情感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苏七七说这是蕾丝剧。确实是蕾丝剧。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样,再也无法忘记你容颜...曾经沧海难为水,再回头时物是人非。片子剧情丰满,服装道具节奏都恰到好处,演员演技也很棒,是看过最好的Les电影。
懂得蜕变的人生也开始知道珍惜
尤其喜欢第三段,Nancy的重生。花花世界流连久了,越发内心空虚,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实地的前行,才能内心安宁。相比而言,tipping the velvet没有fingersmith拍得细腻。果然EC是无法超越的!
5- Kitty 即MI5里的 Zoe< 3集分了两个周末看完 最后一集有哭有笑 配乐 剪辑 腔调 都没让我失望 最欢喜无情的流浪 有情的无常
《余生请多指教》除了吻戏还是吻戏尤其吻的很恶心,纯爱会死吗?隔壁泰剧那种暧昧的要吻又不吻的让人看了心动、脸红心跳,但余生吻戏很恶心,仿佛看岛国片只有抽插没有感情、没有爱。老子和老人孩子一起看,尴尬无语!小时候的小雪是我最喜欢的女孩子,肖战你那么帅、阳光、温柔为什么演这种垃级呀!?杨紫你为什么总演这种让人讨厌的角色?这角色没一点可取之处,杨紫演的《亲爱的热爱的》好看,余生男主女主都是特别恶心,那么喜欢吻,去拍三级片好了,可惜两个人的身材无敌差、想拍三级片也拍不了!肖战杨紫宇宙无敌恶心,肖战杨紫粉丝更无敌恶心,希望每天来一次二二七事件,他们粉丝天天给人恶评,好吧,老子也给所有的电影电视剧恶评,反正他们两是我最讨厌的人,演这么个恶心的东西。
几段让人引俊不禁的笑点,几处让人无法接受的情节
真可惜 可能是我先看了书的缘故吧 强差人意 强行高潮 和书没法比
不爱。。。
她们都有一张动人的脸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系列的都有点dramatic
还是喜欢原著的结尾,电影版结尾有些故弄玄虚,其实nancy的主意已定,但电影却是模棱两可。其中惊现新版福尔摩斯先生,作为女主有名无实的初恋情人。喜欢女主的短发长裤窗边造型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在期末復習的過程中焦慮不安,反正這個片的長度和清晰度真的是要命了,我已經看了一週了,這個片子讓我開始討厭倫敦腔了,女主說的真的太難聽了好嗎,腐國這種世紀年代感的片子真的對不上我的口味
三段情:初恋甜,纵欲苦,平淡最缠绵。轻舔丝绒磨镜爽,纤指柔挑娇喘微。
选角失败,剧情浮夸,人物心境变化完全没呈现出来,照着原著都能拍成这个鬼样子👎男导演给我滚出女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