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错乱的世界中疯狂,不是疯狂,而是清醒”。
她的父亲十分认真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Alyssa满心欢喜,开心的想“他简直就是甘地”,一个酷炸的解放领导者。
Alyssa的父亲看似自由,乐观,他裸着身子在海边撒尿,有一艘小船,拿来零食和啤酒,收留逃亡的他们。
这看上去简直太美好了,好的不真实,果真也就不真实。
开车碾到半死的狗,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生的连新校服都穿不起的弟弟,十年里的贺卡也是假的,甚至看见有偿举报基本没什么犹豫就打了电话。
他只是一个不负责任混蛋透了的父亲。
他爱Alyssa吗?
爱的吧。
毕竟最后他说要把责任推给James,毕竟他为他们提供了几天美好的假期,但这爱也仅限于能提供几天无需责任的假期了。
几杯啤酒,几个笑话,几个拥抱和晚安。
一场可怜的,Alyssa满心期待的父爱仅仅如此。
早在少年时期,他们就早已知晓,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对错,或者干脆全都是错的。
Alyssa性骚扰的继父,视而不见的母亲,十年未曾见面的生父。
James当面开车跳湖自杀的母亲,脸谱化式的好父亲。
恶之花在轻轻招手,你势必会被推着成长沿着愤怒屈辱而行走。
James以为自己最愉快的事会是杀人,而感情总是可以轻易脱离。
不真正的遇见一些什么人,不真正的面对一些事情,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冷酷无情,都以为自己可以随时抽离,觉得自己只会爱上自己。
然后为了保护Alyssa而杀人,呕吐感抑制不住的涌上来,杀人的快感呢?
甚至帮那条半死的狗结束痛苦都忍不住哭泣,那个面无表情虐杀动物的少年呢?
那个在脑海里把尸体一条条清醒的记着,期待着下一次终结的冷漠少年呢?
Alyssa也以为自己什么都不在乎,随时甚至主动的和James上床,毫不避讳的问:你舔过么?
sex到底是个什么狗东西,让继父露出恶心的嘴脸,母亲却视而不见。
在和随便拉来的黑人小哥到最后一步反悔了,在变态房主意图强上更是心生无限恐惧,答案早就在前一晚出现了。
James搂着她入睡,她想,或许James真的值得爱上。
Alyssa只是渴望安全感,渴望爱。
其他人也很有意思,两个妹子警察。
白妹刚开始对黑妹心生爱慕,而爱慕在对两个少年的处置中逐渐退却,在黑妹高傲施舍般的勾引下,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还有便利店帮助男女主的小哥,那是他第一次叛逆吧,那是他第一次反抗吧,沉默的笑点。
回到最初的地方,Alyssa走向James,她开口撒的第一句谎开始。
两人并不知晓,在下一个瞬间会成为彼此的英雄,然后和所有人一样,被这个世界打败。
在一个错乱的世界中疯狂,不是疯狂,该是逃避。
慕名而来,二十四小时内结束,爽感不言而喻。
如果我们知道明天会更糟,要怎样对待今天呢?
本片给出的答案是,fuck off。
丧,似乎不是整部剧的重点,却穿插各个角落,这是它的气质。
带着些许荒诞的流程展现了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家庭缺失、不良继父...来点说教吗?
当然不,仅仅展现就足够了。
我们多多少少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会觉得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是两人的共通点,也是本剧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起初两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如James一般的,脑海中的自己拥有一套完美的说词,每天愈加入戏的扮演这个角色,手法熟练,信心良好,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遇到瓶颈便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直到遇到习惯解决不了问题才发现,我该咋办?
而Alyssa作为另一种类型代表完美的补足了这个缺憾,你说这是月光宝盒,我偏说它是个指甲钳。
因为通宵喝酒没写完稿?
于是假装忘了日期。
莫名其妙被领导骂?
立刻骂回去。
面对问题,总会立即给出方案,解决不解决问题我不在乎,爽就可以了,毕竟生而为人,没理由总让别人爽。
于是在James在杀人意识缺失后,Alyssa及时插上,故事继续,又是重重困难,又是难以完美解决,两人的设定开始转变。
Alyssa弥补James心理上的空缺,James填充Alyssa技术上需要,两人照着青少年版雌雄大盗发展,渐渐的似乎也没那么丧了,于是boom,结局来了。
我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当警官Eunice的及时出现,能给本剧带来一个正能量结局的时候,Alyssa问道“如果自首的话我们会坐牢吗?
或者少管所什么的?
”“可能会...”“可我们不会被关在一起对吗?
”“不会,但是...”“不会?
”“不会。
”“那么对不起。
”Alyssa这一枪托下去,砸懵的不仅是Eunice的脑袋,也让我恍然大悟,这xx是个爱情故事啊。
默默接过两个青少年递来的糖,发现自己的心态兜了一圈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而且让我感觉最丧的,莫过于这一切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都似曾相识,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而我却连句fuck off 都得捂着嘴接一段bbox才能说完。
如果我们知道明天会更糟,要怎样对待今天呢?
fuck off(捂嘴
这学期选的课不是很难,所以周末真的很无聊。
我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不喜欢跟人说话,所以尽管今天外面气温正好,阳光正好,天蓝的正好,我都没有出门。
天生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
可是我既不愿意忍受对方乏味,也不愿意费尽使自己显得有趣。
所以在今天看这部剧之前的三个周末里,我一个人看了九季的老友记。
今天实在是看得有点疲乏了,满脑子都是Joey的那句How you doing,上豆瓣正好看到了这部剧。
于是就想说,那就看一下吧。
这部剧讲的是两个freaks的故事,其实也不是freak吧,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是有一面扭曲的吧,都会有时候想逃离自己的生活,想一个人待着,受不了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想说话。
我最近一直看这种“奇奇怪怪”人的剧,打引号是因为我内心根本就不认同他们是奇奇怪怪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是件多么奇妙的事情。
喜欢看“我爱上的人是奇葩”,追了一到四季,我们都一样,都害怕失去,渴望被爱,却又害怕被爱。
最近正好读到一段很喜欢的话:“有很多的人在从少年踏入成人的时候差了一步,于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和他们永别了,真是可惜。
在所有的好书中写得明明白白的东西,在人步入卑贱的时候就永远看不懂,永远误解了,真是可惜。
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得加入了合唱,然后对那些没有加入的人嗤之以鼻,觉得他们是freak.那这样说来,其实每一个人一开始都是freak,只不过有些人装得好,有些人装得不好,有些人承认,有些人不承认而已。
“原则上我不跳舞,但我却很难对Alyssa说不。
”刚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口像突然被一只猫爪轻柔地挠了一下,不疼,但痒痒的。
从此,这部小甜丧剧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奇异的种子。
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肆意生长,在平淡的日子里闪着暖暖的光。
相比于现代几乎模式化的“爱你”“宝贝”之类的字眼,这句话的每个字都不甜不腻,平平淡淡。
细品却发现它带着一个“冷血变态”所能给出的温暖与他爱而不知的懵懂。
这是一个独特的告白,专属于James对Alyssa的告白。
因此它打动着我,打动着每个见证了他们彼此救赎的观众。
伴随着别具一格的音乐,故事从James的自述开始。
“我叫James,今年17岁,我很确定自己是个冷血变态。
有次我把手放入油锅,因为我想让自己有所感觉。
Alyssa是新来的,这学期刚来,我觉得杀掉她应该挺有趣的。
所以我假装爱上她。
”
刚出场的James抱着一块滑板,孤僻,冷漠。
为了让自己有活着的感觉,他九岁时把手放入了油锅里,十五岁开始虐杀小动物,十七岁他把目光锁定在了新转来Alyssa身上。
影片采用双视角叙事手法,其中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
这些独白细腻地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更奠定了一种孤独的抒情的风格。
接下来是Alyssa的自述,她的父亲在她八岁时离开她,母亲重新嫁人并生下两个孩子。
继父总是朝她开一些有性暗示的玩笑,而母亲对此视而不见。
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下长大,Alyssa浑身带刺,满口脏话又有些神经质。
这个家里她就像是一个多余的人,就在这时她注意到了食堂一角同样孤僻的James。
急于逃出这个冷漠无情的家,也为了找自己的生父,Alyssa带着James离家出走开始了疯狂的公路旅行。
而两人的合拍使James推迟了自己的杀人计划。
一路上,他们抢了男孩老爸汽车,吃霸王餐,入侵民宅,反杀了变态教授,抢劫加油站……变态男孩遇上了叛逆女孩,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这是一部藏着甜甜夹心的小丧剧,大多数时候,他们始终面容沮丧,做出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从表面丧到了骨子里。
“丧”是整部剧的底色了,要理解这部剧,免不了去了解究竟什么是“丧”。
从2016年“葛优躺”现象后,丧文化越来越被大众熟知和使用。
丧文化是一种有着颓废,悲观等情绪的文化,它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嬉皮士运动。
80年代日本的“宅文化”也和丧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过去的嬉皮士运动,还是今天的丧文化,其实都是个人精神对于主流现实社会的反叛。
今天人们对丧文化的理解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把丧当做懒惰的借口从而放弃努力,另一种则是把丧视为一种反向的积极。
这部剧里的“丧”无疑是第二种。
我们总是被要求积极向上,笑对人生。
但当现实压力已经压到人喘不过气来,将这种委屈和压力表达出来何尝不是对自我的和解,对客观现实的清醒呢?
在我看来,不论是接受式的“丧”或是鼓励式的“积极”都只是一种面对糟糕现实的方式。
男女主都明白这个小镇是无趣的,现有的生活是糟糕的,于是他们遵从内心出逃了。
就像导演借女主的父亲的口说的:“在一个错乱的世界疯狂,不是疯狂,而是清醒。
”17岁时,我们不懂很多成人世界既定的规则,没有社会地位或者能力对现有的糟糕生活说不的权力,有的只是像Alyssa一样想改变的满腔热情。
也正因为没有权力也没有束缚,才可以更加直率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体现在剧中就是她随口而出的脏话和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
回望我们的十七岁,James和Alyssa做了我们大多数人敢想不敢做的事。
而最让人羡慕的是,他们正当青春就遇见了那个灵魂伴侣。
男女主行为如此特别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如今我们总是讨论起原生家庭,并不是把它当作为错误行为开脱的借口,而是对某种行为背后原因的重视和反省。
Alysaa的家庭问题文章前面已经说过了。
在剧的结尾,她一直崇拜并觉得唯一爱着自己的爸爸为了举报费打电话给警察。
得知被骗后,她用刀狠狠扎向了父亲的大腿。
其实,Alyssa是一个总在假装坚强和镇定的人。
反杀变态教授时,她明明内心慌乱得很,脸上却没有一丝害怕的表情。
她原以为世上唯一真心待她的亲人——那个每年都给她寄生日贺卡的爸爸(其实是妈妈偷偷寄的),原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她的家人没有给予她半分温情与爱,于是Alyssa也不懂爱。
她用冷酷伪装着自己,内心却还是那个渴望亲情的小女孩,直到遇到了给她温暖的James。
James的无感则是因为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母亲的自杀。
而父亲总是用笑话和电视节目掩藏自己的悲伤,忽视了对James的关怀。
父亲其实是爱他的,只是还没学会表达。
无感的James想要感受活着,于是他虐杀小动物,甚至想杀人。
遇见Alyssa后,她和他拥抱,教导他可以拒绝他不想的事情。
跟着Alyssa,他对生活的感觉逐渐苏醒。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男孩闭着眼睛快乐地跳舞,面对Alyssa的生气不知所措地手捧了一盆小黄花,在夜晚轻轻触碰Alyssa的手。
“本来想杀了你,没想到却爱上你。
”有感觉的James终于确信自己不是一名冷血变态,他为他虐杀的动物们感到难过和伤心。
开头那个冷酷的男孩竟然这么脆弱又温暖,还有着隐忍的勇敢。
剧的结尾是个开放性结局。
警察赶到Alyssa的父亲家包围了他们。
James想揽下所有责任,他用尽力气跑向海滩,伴随一声枪响全片结束。
她唤醒了他,而他始终保护着她。
旅途结束,他们终于在陪伴中完成对彼此的救赎。
“我们在变好,世界却觉得我们在沉沦。
”多么讽刺的结局,多么残酷的导演,把所有的心疼和难过都丢给了观众。
男女主逃亡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剧集通过对这些人的展现,拼凑出一个更为完整的真实世界。
James和Alyssa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一个总被经理压制的加油站小店员。
小店员受了男女主行为的影响说:“我不喜欢我现在的生活。
”他们回答他:“那就做点什么。
”然后小店员就真的把经理反锁最后逃跑了。
他和男女主一样,都是对糟糕现实不满的的人,对应着现实世界中具有反叛精神的被压迫者,也是这段旅程的同行者。
另外一些人则代表了较为复杂的成年世界,与纯粹的青少年世界发生了剧烈的碰撞。
比如Alyssa的父母和继父,他们都有自己的私心,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了Alyssa。
作为大人,他们同时拥有了掌控,教育和伤害青少年的权力。
面对这种权威,孩子们是很难去反抗的。
又或者James的母亲,她当着他的面自杀,带着无奈的残忍。
让James此后的人生中都缺乏温暖的母爱。
也有坏得彻底又虚伪的大人,比如那个被反杀的变态教授。
他空有名誉和财富为人皮,内心却是扭曲的野兽。
第三类就是旁观者了,处于评论者位置的两个女警察。
她们因为调查教授死亡原因而卷进事件里。
两个人对于James和Alyssa表达出不同的态度。
一个只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另一个却说:“我为他们感到难过,我觉得他们是可怜,糟糕又愚蠢的孩子。
”这对应了剧里的旁观者甚至是观众对于男女主的两种看法。
正是这些人的设置,才使得本剧在如此特别的故事的外壳下拥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不至于成为一部空有噱头的悬浮剧。
作为一部公路片,《去他*世界》的每个场景都浪漫得让人心醉。
当他们穿过雾气缭绕的树林时,阳光逆着照射下来,光束四散,给本来死气沉沉的树林带来了唯一的暖色。
当他们穿过原野时,风轻云淡,那抹蓝像是淡淡的水痕,而原野的绿是那么清新动人。
当他们来到海边,相对而卧,黎明的曙光缓缓铺满海平线,天空将明未明。
只剩澄澈的蓝色和橘红色慢慢接轨、交织。
即使是杀人现场,猩红的血也在地板上流成了爱心的样子。
颇有暴力美学的感觉。
另一个特色就是贯穿全片的背景音乐,每首歌都在恰到好处时响起,而歌词写出了男女主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这是一部极美的剧集,无论是男女主颜值,造型,还是场景都是一场欧美风的视觉盛宴。
他们互相救赎的感情也像那些自然的风景一样,美妙动人。
这些东西,无一不让我一次次沉沦。
今早看完了行尸走肉的更新集,尼根还没死…于是又打开美剧学长的公号看看近期的推荐,就发现了这部英剧,于是马上到网上找来资源,三集刷下来,简直激动到哭,尤其最后男主手刃那个该死的傻逼的时候……可是即使对这个世界抱有同样的愤恨,还是不得不赶紧洗漱出门上他妈的班,还有半小时,骑着摩拜拼命的从青年汇赶去百子湾,还生怕迟到,尽管这并不是我喜欢的工作。
现实里,我们都过于懦弱了,所以总是对那些敢于冲破锁链的人抱着巨大的宽慰和崇拜。
手动分割线|三年后三年后我上传了一个混剪视频,放在了b站上,希望同样爱着这部的孤独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s://b23.tv/BV1T741117Bn
我觉得这个结局足够了,不需要后续,不然第二季演什么,被抓回去关进监狱然后在里面继续叛逆?
关进监狱想要好好改造出来跟Alyssa 一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不行。
在我心里James 已经被枪击穿,满身弹孔,仍旧蹒跚着向大海跑去,离无聊的小镇越来越远,离肮脏的成人世界越来越远,当然,也离Alyssa 越来越远。
不过这又怎么样呢,他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想杀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变态”“自己有了想要用生命去保护去爱的人”这难道不是人一生的追求吗。
说实话,我认为人,就是为爱而生的,以这样的经历结束在18岁,虽然说对以后可能会有的更多的可能性来讲会很遗憾,不过在我心中真的是一个非常完美非常浪漫的结局。
说说Alyssa ,我觉得她应该跟James 一起被枪射中然后拥抱着死去的。
不然现实对她来讲未免太残酷了。
既然主题就是“丧”,那就丧到底吧,不要什么主旋律了,不要什么真善美了,不要什么美好的明天和未来了,就他们俩,那就是他们的世界。
The best end of “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 ” is death.
It’s strange. A lot of time, you don’t register the important moments in your life as what happen. You only see that they were important when you look back.When you have silence, it’s hard to keep stuff out. It’s all there, and you can’t get rid of it.I think i understand what people mean to each other.
这部剧让我印象最深刻地的画面就是 ,艾莉萨的脑中一直浮现倒在血液里的画面 ,后来知道人正是自己的同党詹姆斯杀的,一时难以接受。
她离开了詹姆斯 。
在夕阳下她独自一人走在饭厅附近的小巷。
这时, Lonesome town 这首歌缓缓的飘散了出来,即使很短,但这是我觉得很好看。
怎么说呢, 这女孩始终给人什么都不在乎的感觉,但跟随着配乐,看着她在巷里把手揣进马甲兜里在夕阳下独自行走的时候,我总觉得她最原始、善良的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配乐很独特,多数是有种蓝调风情的歌,原本这样黑色的剧情让人很难联想到舒缓和浪漫主义。
剧情黑色不羁,男女主角为了“逃离” 以前的生活,去开启组织条件极度但硬求生存的模式,一边犯罪一边冒险,甚至有不懂事的“小混混”的赶脚……但音乐给人温柔怀旧的味道。
原本相差很大的事物结合产生独特美感。
看来出女主在感觉啥事不在乎、傲娇坚定的外表下,其实心理还是有温柔的部分,旅途的不知所措…再配上他们怪怪的“不合身”花色衬衫和奇怪马甲,怎么让我感觉到了异域风情😂反正结合的挺奇怪,但配乐无疑是这个剧的独特魅力。
其实两个主角都是得了缺爱后遗症。
男主因为年少母亲离世,和父亲也得不到有效沟通,导致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求不到帮助而绝望。
女主则是因为母亲再婚再生子,后父也忽视她的存在,导致她自己都怀疑自己的存在是不是对的,会因为面对面的朋友发短信而不是直接说话而绝交。
缺爱的孩子,都是过度敏感而脆弱的。
1,Being with Alyssa had started to make me feel things. She made me feel things.(手捧小黄花,全剧最经典)james在意识到自己对alyssa有感觉,意识到自己其实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之后。
等她回来期间,他去游泳池旁摘下小黄花,在一堆处理实体的化学剂当中找到一个花瓶。
等alyssa回来,他迫不及待地,两只手,虔诚的抱着花,想要送给她。
因为你让我感受到了生命,是你。
都是你。
喜欢一个人,就送小黄花给他。
2,原则上我不跳舞,但我没办法对alyssa说不“as a rule,i didnt dance, but it was hard to say no to alyssa“网易云,这部剧插曲的每一首下面,排名前三一定有这句台词。
james从一开始为了杀人才和对方一起,后来看到女孩哭小心翼翼的收起刀柄,再到后面随着女孩一起跳舞。
其实james很被动,排斥很多东西。
开始接吻是女孩主动,牵手,拥抱。
一句could u cuddle me让男孩卸下心房。
再到后来他们一起kill time,女孩边喝酒边跳舞,扭动着身体,邀请着看起来四肢就很僵硬的男孩。
男孩没有拒绝。
原则上我不跳舞,但我没办法对alyssa说不。
附一个杀人之前,james偷偷跑到睡着的alyssa,躺在地下想要悄悄地牵女孩的手。
一点一点地靠近,像一个普通男孩突然之前发现自己信教的虔诚少年,而女孩就是他的信仰。
3,that was the day i learned that the silence is really loudly,deafening.when u have silence,it s hard to keep stuff out.it is all there.女孩地离开让男孩感受到了安静的存在,一种震耳欲聋的可怕。
感觉自己无处可逃,无处可寻。
4,I was never alyssa s protector..she was mine.男孩因为女孩才杀人,他觉得自己是她的守护神,自己很伟大。
但是当女孩离开之后,好像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不重要了。
安静让自己害怕,他快要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男孩要靠别人走自己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原来女孩的离开让自己这么空虚。
原来我并不是你的守护神,你才是我的。
5,i ve just turned 18.and i think i understand...what people mean to each other男孩今天18岁,是可以负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了。
他杀了人,又被人举报,自首,打倒了女警察。
其他警察再来的路上,他们无处可逃。
他打晕了女孩,一个人往无边无际的大海跑。
用全身力气跑。
仿佛这样所有的罪都可以他一个人揽在身上。
他知道警察都在后面,他们个个举着枪,他们抓到了女孩。
女孩安全了。
枪响,前一秒他的脑子里想的是:我18岁了。
或许我已经知道了,我们对彼此的意义。
女孩声嘶力竭,男孩义无反顾。
步伐急促焦虑,枪声简短有力。
(这里是一闪,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一点点点点的话,麻烦给我一个赞把,于你而言的一个小举动,于我而言是一个大鼓励)
小情侣超可爱但故事很formulaic搞不懂为什么不能拍成120分钟电影。Alex Lawther长得跟Joe Alwyn一模一样((
本来劝退的男主竟然有点粉
Sad but fucking true
Cheesy while heartbroken fairy tale
可以说很英国了。女主全片笑点支撑,男主和男配沦为花瓶,当然大家演技都蛮赞!
“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
等了十八年,其实只是为了一句"it's not your fault"
#跟风看剧系列# 从头到尾都是典型的自以为是的英伦小清新,悬念不够,段子太少,旁白也只是在遮掩叙事的鸡肋,串成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可以再扣一星了。
无聊
3.5★佛系青年的杀戮之旅。丧版《月升王国》,俩都不爱家的小屁孩突然决定亡命天涯。遇见变态,杀死变态,被警察一直追到天涯海角,人生重新得到发现,也同时走到尽头。每集20分钟8集完结,这个结局很好了,不用再续。现实告诉孩子,接受这个世界,草蛋地活下去,也许会找到真爱~
若沒有那鮮紅的大字,海報挺適合性冷淡品牌做廣告的。愛情的形式之一,BGM大讚。
未成年版邦尼和克莱德
拍得真的很无聊,主题无非就是青少年issue。主角真的超级annoying,完全不想去理解这些少年情绪。
《作逼女主是如何一步步坑死自己男票的》青少年正当防卫杀了人顶多蹲几个月少管所的事硬是被自己越作越大最后作成了死刑简直蠢到MMP
Poor James 装了两集狠后彻底沦为小甜饼。Me before you,爱情治疗中二。
多少有点矫情和为赋新词。
典型高开低走,除了音乐之外,关于青少年与世界隔离与彼此格格不入的主题在中段拖沓得厉害,唯有最后悲剧的结局冷静、冷酷,又把观众拉回真实的世界,人与人彼此的关系如同枪声一样戛然而止。
英国人一辈子就顶的过我们三辈子。在一个错乱的世界里,真特么的疯狂。8.6
学到闷,看了几集好无聊。
可以,拍攝風格就是很英倫,從頭喪到尾的頹廢氣息。心疼j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