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This Is Us Season 2,这就是我们,我们的生活,同一生日下,同一天的我们,我们

主演:斯特林·K·布朗,曼迪·摩尔,克丽丝·梅斯,贾斯汀·哈特雷,苏珊·卡莉奇·沃森,米洛·文堤米利亚,克里斯·沙利文,亚利桑德拉·布莱肯瑞吉,乔·胡尔特拉斯,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剧照

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2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3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4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5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6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3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4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5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6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7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8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9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们这一天 S02:涓涓细流,击中心田

worst-case scenario与best-case scenario,始终在告诉我们,纵使我们百般努力,仍无法阻挡巨大的不幸,仍无法回避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百般努力,可以在巨大不幸突如其来时只身迎接,可以在一个又一个问题出现时坦然面对。

——This Is Us似清泉,涓涓细流,击中心田。

 2 ) This is us里让你想嫁的Pearson一家

THIS IS US我把这部剧称为一部里面所有男性主演你都想嫁的治愈剧!

Kevin ,想嫁指数,高,从小就知道撩妹,有颜有身高,虽然有时有点孩子气,总的来说也很贴心,但是人有颜好吗?

Randall,想嫁指数,极高,高智商天才儿童,华尔街完美丈夫,虽然有时太固执了,想做到极完美,但都是为了带给身边人更好的一切。

Jack,想嫁指数,极极极极极高,我找不出形容词了,世上所有好男朋友,好老公,好父亲的词都不能描述他的好。

(每次看到提示他会死的情节,我这个眼流水啊,就止不住的往下流[流泪][流泪][流泪])!

我只希望编剧让我多看看Jack。

最后!!!

本剧黑马就是,Toby 。

我知道Pearson一家父亲儿子们很很很好,但是,我万万没想到,Pearson家的女婿也如此之好,当知道自己要当爸爸了,在从未去过也打算再也不去的咖啡厅里的表现简直让人想嫁指数爆棚啊,仅次于我男神Jack 了!

好想认识Pearson一家,男男女女都想认识

 3 ) 谈谈Kev这次的心理咨询

E11里,Kev被送进一个成瘾治疗中心,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而所有的亲属也被邀请在同一天来看望她,并且应心理咨询师的要求,全家人做了一次家庭团体治疗,将心中压抑的感情一吐为快。

正好,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物质成瘾问题以及北美的高级治疗机构。

由于文化和生理差异,北美欧洲地区的物质成瘾现象远比亚非南美要严重。

一方面,白种人更容易对酒精产生愉悦反应,而亚洲人则常常几杯下肚就脸庞泛红,说明身体处理乙醇的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欧美文化的聚会、社交场合必定有酒精,且吸食药物在青少年群体中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再加之个体主义的社会里,每个人接收到的社会支持较少,那么借助物质缓解痛苦就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选择。

Kev所在的这个结构,一看就知道花费不俗,和我们想象中的“戒毒所”可谓是天壤地别。

一行人刚开始是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地方见面,外面是宜人的自然风光,里面则是舒适的会客厅。

所有人都能自由进出和交谈,没有什么限制。

后面,Rebecca去到Kev的房间谈话,我们可以看见房间和阳台相同,内部布置堪比四星级酒店,患者(和工作人员)可以随意出行。

看下来非常像一位豆友在美国实习过的医疗结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这篇日志:https://www.douban.com/note/549855490/。

这些机构一般建在远离市区的小镇旁,让患者远离城市生活,和以前的环境切断联系,可以专注投入到成瘾治疗中。

同时,偏僻的地理位置也增加了私自获取酒精、药品的难度。

刚一见面,咨询师就提出最好只有Kev的直系亲属参与今天的谈话。

听上去有一点点突然和不礼貌,但其实对结构来说,是早已安排好的行程。

像这类大型机构中,一般会有许多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高质量服务(毕竟,看装修就知道这个地方贵得可怕.......)。

除了行政、管理、护理等工作人员外,和患者直接接触的专业人员一般有:精神科医生,物质成瘾治疗师,家庭治疗师。

精神科医师是这个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人,一般收入都在十几万美元以上。

资深的医生,完全可以做到每周工作十几个小时就拿到令生活无忧的薪水。

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给患者诊断、开药,因为有些物质成瘾患者会并发抑郁症、焦虑症、PTSD等;又或者是反过来,因为这些病症间接导致了物质成瘾。

所以机构内必须要有一个有处方权的专业人士负责患者的医疗计划。

美国有少数几个州,资深的心理学家通过鉴定后也可以拥有处方权,不过大部分时候这个工作还是交给精神医生负责。

成瘾咨询师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而是有的咨询师在接受了基本训练后,选择成瘾治疗作为自己的一个职业方向。

而家庭与婚姻治疗师也要有单独的受训经历,因为所有的家庭治疗都是多人的,和传统的一对一个案有所区别。

因此若是机构资金充足,则可能雇佣两支咨询师团队分别负责两个方向。

在本集中,看得出来Kev的家庭治疗师应该也是他的成瘾治疗师,她对Kev的经历非常了解。

最后再来谈谈物质成瘾的遗传性。

皮尔森一家爆发冲突的时候,Kev的观点是Jack的爸爸是酒鬼,Jack本身酗酒,Kate从小吃得更多,而他自己也有药物成瘾的现象,所以可能皮尔森家族里就是有所谓的成瘾“基因”。

以目前的研究来说,物质成瘾的遗传数值大概是0.3,也就是说如果你患上了这个病症,有大概30%的原因可以归于先天的基因。

说实话,在精神卫生领域,这并不是个很高的数字。

倒不如说,若是家中直系亲属有成瘾行为,那么可能给孩子传达的一个讯息是:借助物质释放压力是种可以被接受,甚至是正当的行为。

这样的言传身教说不定比遗传的影响更大。

 4 ) 陳丹青:"美劇是21世紀的長篇小說"

關於這部劇可以說的很多,至少有兩個點,一個是人物的出場順序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主題上本劇是否是一些網友所認為的是心靈雞湯的問題。

把第二季用奇異果投屏的方式看完了,然後現在在某寶上買了第三季的資源。

然而我現在我不會立馬看這第三季的,因為我現在要到樓下的萬達影城去看今天才剛剛上映的《中國機長》,不知道為什麼朋友對這個劇這麼期待,去湊湊熱鬧也無妨。

《詞典》已經全部完成了,儘管我在詞典的最後留了一節寫了一下我未盡的遺憾,但終歸來說我認為這一次的作品我個人還是認為合格的。

完成之後一直也沒有再訂正過錯別字的問題,一方面是想要換換腦子,一方面也是因為責任編輯葉先生近期在外出差,無法看得了稿子的原因,故我著急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的。

我現在最大的焦慮就是處理詞典完成之後的事情,也就是審核和出版的事情,不完成似乎心頭終有一事。

 5 ) 这就是我们,这就是生活。

This is us这个剧名,字幕组翻译成“我们这一天”或者“我们的生活”,总感觉翻不出这三个单词的简单和顺口。

翻译成“这就是我们”的话,又有点粗糙,还有点公益广告文案的感觉。

但,这就是我们,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平凡又特别。

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也没有绝对不堪的人。

刚看第一季的时候,我把每个人物都套在一个框架里,甚至带点戾气。

我不能理解William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孩子,不理解Rebecca为什么不让William见Randall一面,不理解Kevin为什么如此依赖Kate,像长不大的小孩儿……大概最喜欢的就是Jack了,他是绝对的完美父亲、完美丈夫(而这个完美Jack却有严重的酒瘾)。

随着每一个人物自己的故事线展开,才发现他们不过是凡人,怎么可能轻易地迈过心里那道槛。

我最喜欢过去和现在无缝切换的镜头。

不只是因为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惊喜,还因为它巧妙地连结了过去和现在。

其实剧中每个人都困在过去无法自拔,第二季尤其如此。

Kate的自卑和自责、Randall对收养孩子的执念、Kevin无法释怀父亲的离去、Rebecca解不下脖子上那条项链……正如Kevin所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憋着一口气,没法轻轻松松呼出来。

这口气是过去,是Jack存在的过去,是美好又纠缠至今的过去。

第二季末了似乎大家都开始放下过去了,好像是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可是生活是什么?生活一直都是那颗酸涩的柠檬,即使榨成柠檬汁,它也是酸的。

第二季剧终几个预告片段,让我们无法轻松笑着为Kate的婚礼鼓掌。

(导演你太坏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Kate!)新的生活从来不意味着阴霾退散万里无云,而是又迎来一个阴雨天。

这就是生活。

 6 ) 再次谈论你,是为了告别我自己

比起上一季,这一季戳中我哭点的地方更多了,甚至到了最后六集,我每集都在哭。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什么缘故引起的那些泪水,也不知道到底哪些点触动了什么地方。

有这样激烈情绪的共感,必然是由于某些经历的相似性,但这相似性我还是无法言说。

这也可能是我为什么拖了那么久才写这篇剧评的缘故。

本质上来说,这一季讲述的是Pearson一家从对Jack死的无法释怀到最终的接受与放下。

如果说第一季里讲的是三兄妹对Jack的念念不忘与自责,那么第二季在讲的就是他们终于接受了父亲的死,最终放下的过程。

就我个人而言,全季的高潮在最后一集里,对父亲的死最无法释怀的Kate,在婚礼那天将父亲的骨灰撒在了“父亲最喜爱的那棵树”下,并对它说:“对不起,爸爸,我的心里要腾出一块地方给另一个人了(因为我不能再一直念念不忘,沉浸在与你过 往之中了)”

说来很巧,再次想要下笔写这个影评,是因为某天在飞机上突然想起剧中Jack的死。

看过S1或S2的人应该都知道,三兄妹的父亲Jack的逝世一直难以释怀,对Jack的怀念如此地不可言说,甚至成为了“Pearson一家的小秘密”,另他们的爱人感到“格格不入”。

虽然第二季里编剧终于揭晓了Jack的死因,可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感到unacceptable——这不可能,为什么那么的突然?

为什么上一秒还在对你说I'm ok的那个人,在一个转身去买巧克力的当口突然就阴阳两隔?

我甚至怀疑过是不是编剧编不下去了拿这种牵强附会的剧情来敷衍了事(毕竟受过《迷雾》的伤),可那天在飞机上回忆剧情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种“离去的突然”可能正是编剧的目的所在。

正是因为太过突然,所以Pearson一家才耗费了那么长时间从这种“突然”所带来的种种情绪中走出来。

这种“突然”或许就是生活吧,毕竟,日常是被一堆偶然搭建成的理所应当。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反正已经开始掉头发了),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世事的无常。

这种无常可能是从马尔克斯逝世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之后杨绛先生,余光中,霍金,LP主唱,小红莓主唱的逝世让我不得不意识到,那些我曾经熟悉的陌生人都会离我远去,那些曾经暗下决心要“未来相见”的偶像会在某个漫不经心的时刻变成了“余生不见”。

或许,互联网加剧了这种无常,因为在网上,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如此脆弱。

某些时候,曾经一直关注的博主说消失就消失(是的我在说某脱口秀主持人);一位连载小说的作者几年前突然停更,之后便再也没出现过;甚至前天你还看到一个朋友发微博,今天你却被告知她已在凌晨抢救无效;当某个朋友和我说她认识的一位大学同学在去考场的路上突然昏倒,当场不治的时候,我从未感觉自己离死亡如此的近。

曾和一位网友通信四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度过了各自枯燥无味的高三生活,可某一天找她聊天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人已经“消失”了,我能掌握的所有的信息都无法重新找到她了。

Jack的死,虽然非常突然,非常难以接受,但这就是生活吧,这些猝不及防的事实交织而成的生活。

有多少人会在生命的最后做足了准备呢?

有多少人会有好好告别过呢?

日语里有类“再见”叫「さよなら」(sa yo na ra),某些时刻可以翻译成“永别”,这句沉重的话语说出口的时候,双方真的接受了这句「さよなら」吗?

Toby说的很对,如果Kate无法和别人谈论起Jack,无法将这段过去述说给他人(甚至是自己的爱人),那么这只能说明她依旧无法释怀。

也一如Kate对Kevin所言:“(拒绝谈论父亲)就好比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十几年里就一直憋着这口气不能呼吸。

”(it would be like taking in a deep breath and holding that breath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回首这两季,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关乎“成长”的片子。

真正打动我的不是这个片子有多么的正能量,有多么积极向上心灵鸡汤,这部剧在我看来足够真,and that is all the reason why I love it.导演可能最“不真”的地方在于塑造了一个如此完美的父亲Jack,可在第二季里我们知道他酗酒,一如他从未给过任何关爱的父亲,他曾有想过去偷窃,有过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综合而言他还是足够优秀。

但其他人,Kevin,Kate,Randall以及其他各种配角,都有着他们大大小小的问题,Kevin一直在过度自信和过度自弃中摇摆,浑浑噩噩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最后还对止痛片上瘾,颓废到不可救药;Kate一直对自己的肥胖问题束手无策,37年一直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抑郁又自卑;Randall作为三兄妹里可能是混的最好的那个,却有着他自己的偏执和完美主义倾向,没有什么幽默感也常常陷入情绪崩溃的边缘。

可能我们都会在这三兄妹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三兄妹也从未掩饰过自己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terrible life”,看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尤其以Kevin的消沉与自暴自弃为代表(那几集真的想透过屏幕扇他两巴掌),但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拯救。

剧名叫做ThisIsUs,us可以指三兄妹,也可以指屏幕面前的我们,我们遭遇的痛苦和悲伤可能不会比剧里的兄妹要小,或者更甚(毕竟他们有着接近完美的父母),我们的挣扎可能不会比Kevin要轻,我们所遭遇的无常可能不会比三兄妹要少。

另一个真实的地方在于剧情的“慢”与反复。

生活就是如此,不是吗?

童话里只告诉你王子与公主永远幸福生活在一起,但没有告诉你之后他们生活中会面临的琐碎和烦恼。

思维的固定势必会造成行为的反复性,就好比减肥一样,一个个Flag一个个计划并不都代表了最终的结果。

Kevin可能鼓起勇气重新找回了旧爱Sophie,但到最后还是抛弃了她;Kate和Toby反复纠结最后终于结婚,但还是要面对病床前的分离;Randall可能最后获得了Deja的信任和爱,但他还是无法改变Deja的命运,Big House Nice car对Deja还是一个海市蜃楼。

某一刻我们可能会看到乐观的瞬间,感觉未来可期,可生活是反复无常的,明天的你,下一秒的你,是不可知的。

所以我也很喜欢最后一集里编剧的结尾预告,看似幸福又充满希望的婚礼现场,却仿佛预示着某些糟糕透顶的未来,没有永恒不变的“幸福”结局,但我们可以和三兄妹一起去面对和解决。

关于面对与解决,这一季里的重点在于对Jack的死的“反思”与接受。

Jack是所有人心里的一个疤痕,他们大可找些东西掩饰遮盖这疤痕,但它还是会溃烂,还是会让他们感到痛。

Kate的挣扎终于以Toby的出现而完结,当她再次打开骨灰盒的时候,我相信她是真的下定了决心。

其次就是长子Kevin终于开始思考父亲的死,以及父亲对他的意义所在。

在回母校领奖那时候他终于明白了,他自己一直在期待着父亲的认可,作为家里的No.1,他其实是一直被忽略的那一个,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受到限制的,他是家里的代表,责任最大的榜样。

正如学走路的时候,他是第一个迈开步子的那个,可父母的目光只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就转到两位弟妹身上了。

他也是第一个反思父亲是否“完美”的人,察觉到自己止痛片上瘾和父亲酗酒有着相似性时,他开始回顾并逐渐接受自己的问题——最后决定和母亲住一段时间,也是一个很好的回顾自己过往的决定。

还有Randall,在经历了两个父亲的相继逝世后终于决定要收养一个孩子:这个举动非常特殊,甚至我觉得这是一个仪式。

如果说对生父的愤怒与念念不忘在第一季里终于随着他的离去而完成了自我消解,那么第二季里Randall是想找一个方法来纪念父亲,Jack当初做出了收养Randall的决定,其后遇到的问题,和他的挣扎也正是Randall想要去理解的部分。

不过最后,ThisIsUs S2E18 最触动我的不是Kate的婚礼现场,也不是Kate在小树林里和父亲告别的那一片段,而是她从树林里出来时,看到已经等候多时的两位Brothers。

Kate突然不告而别之后,Kevin和Randall开车去寻找她,他们想到的地方就是Kate奔赴的地方:那家Kate和Jack常去的冰淇淋店和那片树林。

可能我们这一代的独生子女真的很难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兄弟姐妹情谊了吧,所以我真的很难想象会有两个人,能如此地了解你的喜好,明白你的痛楚,知道你最脆弱的地方在哪里,并且永远会为你留一个拥抱,无条件地,默默地等待着你转向他们的时候。

我曾寄希望于某个未来的人,相信那个人会在非言语地交流间懂得我的情绪,理解我的挣扎。

可现在想来这真的是一个妄念,没有从小到大地相互陪伴,没有共同经历某些特别或重要的时刻,再怎样的接触都只能是两个陌生的人,彼此努力尝试着去理解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命的一种执念罢了。

人与人之间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甚至理解双方的某种情绪都是非常艰难的,但从心底里却又渴望着这种理解——这也可能是我为什么在Kevin和Randall出现在Kate面前时哭成一个傻逼的缘故吧。

 7 ) 故事暖得像一剂灵药,治愈了我多年的孤独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瞬间?

有时看着别人积极打鸡血去参加某些赛事,自己却暗自给自己退路,“我怎么可能成,我成不了,就不去了吧”。

有时看着没有把握的事情,绝对不去做,会各种想象“要是……怎么办?

”最后不了了之。

这些是Kate和Randall的小事,我看到了以后眉头紧锁甚至不自觉流了眼泪。

这些感受都是我不敢跟别人说的,生怕别人觉得我是loser,习惯逞强着。

对于一个中国家庭来说……好吧,是我的家庭,当听到我的退缩与懦弱,很少机会会有倾听与交流,我最可能听到的是一句冰冷的“真没用”。

所以逞强,已经是我的一个习惯。

我基本不让朋友去倾听我的悲伤、我的软弱、我的无能,以免自己在朋友面前是一个“真没用”的负能量loser。

人总是这样的,对外分享着自己的各种光芒、荣耀。

我很少会在朋友圈里发现有人会发自己的悲伤、困惑、自卑……我总觉得发这些给“朋友们”看见,感觉自己会很赤裸,在一个满屏秀幸福、秀成功、秀快乐的朋友圈里,显得那么矫情,让人膈应。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觉得自己身边的人越过越好,自己越过越孤独。

觉得好像没人跟我一样困惑,好像没人跟我一样自卑,好像没人跟我一样对很多事焦虑,好像没有人跟我一样废柴……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电视剧里、电影里找自己的影子,看到这些人物之后充满了认同感,而我觉得这个认同感是双向的,一方面觉得自己懂得了剧里的人物从而认同剧集;另一方面觉得有人跟自己一样,觉得自己被认同。

看到这些人物感觉像找到救命稻草般,突然地放心,心里想着:至少,电视剧里的他跟我一样,或者比我还惨。

然后想着:我还有什么埋怨的,既然他那么勇敢,那我为什么不呢?

当然大多数情况我觉得会是:太好了,有人跟我一样,我不是一个人,好暖心。

然后继续明天过自己的生活,该怎么自卑还是……好吧,还是可能会自信一些,毕竟学到了些勇气会想到要去解决。

在这个社会孤独感太强烈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忙活,没有人帮得了什么。

甚至也少有人会去倾听自己的苦情故事,说给谁听都觉得不干别人的事打扰人家干嘛呢?

更何况事不关己,有几个人会做到有同理心?

别说找朋友说了,在自己认为亲密的男朋友面前都忍不住逞强生怕他一个不耐心觉得自己烦……而这部剧时不时让我们找到生活中的自己的影子,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孤独;时不时出几句鸡汤对话,让我们感觉人世美好;时不时有暖心的伴侣鼓励与相互扶持,让我们觉得有爱自己的人很幸福;时不时让我们感受家庭成员互相满满的爱,让我们觉得一个家居然可以温馨成这样。

剧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着自己的困难要去度过或正要解决。

每对恋人有着自己相处的方式,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一起去解决问题,不分彼此。

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关系在这部剧里看到,暖着心窝,亲子关系、情侣关系、兄弟姐妹关系,这部剧里的人物这些关系处理得像童话般美好(所有可能还是要归功于Jack和Rebecca的教育太好了),看剧的时候作为一个女性观众会一直在想要是我有这样的老公\男朋友\爸爸\妈妈\哥哥\孩子……就好了的幻想当中。

剧里恩爱秀得再猛烈都甘心看下去,发自心底地羡慕与祝福。

也许是故事搭建得太妙,人物设定太生动,演员演得太像……我也说不清原因,反正这部剧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我着迷。

入戏到觉得这就是所有一切都在发生,这些美好的人物正经历着这些,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一天都在努力生活着。

剧里得知Kate怀孕我开心地发自肺腑地笑了替她开心,得知Jack去世了,几度大哭。

看完也不能说自己不再孤独,说实在,现代的孤独感哪是一部电视剧能治愈完全的呢?

但心里那一块孤独的地方的确是被治愈了不少,它的剧本就很像一个优雅温柔喜欢写诗的圣人嘴里说出来安慰世人的话语,轻柔细腻,直击心房。

有共鸣也有幻想,这很难让我相信我在看一部美剧。

对于家的概念,我们常说西方人不懂家,他们让孩子成年后各奔东西,自己成家立业,父母不管不顾。

对于婚姻的概念,我们也常说西方人不懂婚姻,他们总是在婚姻里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作改变,互不牺牲,没有过多的捍卫婚姻的想法,导致离婚率那么高。

但我却说,这部美剧是我爱情、家、婚姻最理想的形状。

大家互相理解包容,觉得对方就是命中注定,认定只有这两个人在一起才是完美的搭配;没有“我是你老子我就是对的”觉悟,大家一起沟通,把所有事情解释清楚,不再以“你是小孩你不要管”作为问题答案;一起携手并肩去解决所有的事情,而不是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搪塞,或者在事情无法挽留时还在互相推卸责任追责,而不是好好想办法去解决……太多太多……这种像剧里那样理想的相处模式真的很难实现,前提是必须找到一个人也一样认同这些观点并且愿意和我一起去努力看看的,有着强大的信念约定相守的。

是不是蓝图画太好了?

 8 ) 《This is us》| 爱是千山万水,不如归来

在这个天色渐冷的秋天,它带着满满的诚意和一如既往的温情,回归了。

对这部剧期待的心情,就像在一个冬日的壁炉旁,准备好了一坛温润甜糯的黄酒,坐着,然后静静等待着一个旧时好友的重逢。

我们看着剧中的人物,在时光柔缓的溪流中轻轻荡漾,开启了生活新的篇章。

我们被他们的温暖与爱意、挣扎与悲伤,慢慢融化着。

然后在某个片刻,在眼泪和欢笑中,看到了似曾相识的自己。

伴随着第一季的结尾,剧中的每个角色,生活都有了些许新的变化。

Kevin开始了自己新的演艺生涯,尝试了更多角色的挑战。

他也开始学着以另一种方式面对过去,他接受了奶爸剧组的邀约,作为“回归者”再次在他曾经让他暴跳如雷、愤怒出走的剧组,扮演了他最讨厌的角色“保姆奶爸”。

只不过这次,他的眼里,只看得见她的笑。

当曾经的了无生趣,有了意义,我就会格外卖力。

Kate放弃了精心准备的试唱,当她坐在等待室里,看着那些身材热辣的少女,她内心“你不够好,你配不上”等等自我否定的声音再次响起,她只能失落地仓皇而逃。

当她看着哥哥Kevin和男朋友Toby喋喋不休的争吵,看着他们为谁更了解她、更能够安慰她而争风吃醋,她下定决心,她要回去。

她要回去,证明自己。

她站在台上,胆战心惊地唱起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歌曲,带着紧张不安,也带着一丝丝的期许。

结果还是没那么如意,制片人在她还没唱完时,就谢绝了她的参与。

她沮丧得,想像往常每一次一样,低头离去,可是她回头说了不。

当愤怒终于被表达,当内心的潜藏的怀疑终于被说出口,那一刻,在她心里,某些东西悄悄地改变了。

她走出演播厅,面对着在门口等待自己的哥哥和爱人,对他们说,“我失败了,但是没关系,因为我知道,他们拒绝我,不是因为我穿衣服的尺寸,而是因为我不够好,而这没关系,因为我可以搞的定它。

Randal的内心,一直有个被割裂的自己。

他爱这个家庭,爱自己的养父养母倾尽全力、毫无保留所给予的一切,也爱Kevin和Kate一路走来的陪伴。

可他却始终觉得自己,像一片一直摇曳在水中的浮萍,不知自己来自何处,又会去向哪里。

他不断地在寻找着自己的亲生父母,想要为始终回响在心中的疑问,寻求一个答案。

又害怕,让养父母知道,会让他们难过和失望。

于是,他成为了一个异常乖巧懂事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沉默的、很少表达需求的孩子。

Kevin说,Randal必须要保证事事周全、不会失败,他才会去做这件事,而追求Beth,是Randal一生中,唯一做过的一件冒险的事情。

Randal就在这样严苛的对完美的追求里,在破碎的自我里,生活了三十多年。

直到,他找到他的亲生爸爸William,那一刻,他终于知道里,自己从何而来。

直到他明白,父亲的抛弃,也一直藏着愧疚和关怀;直到他发现,原来他拥有了加倍的爱。

他想要以他曾经被对待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作为一种纪念和传承,他要领养一个孩子。

而他们三个Big Three的爸爸妈妈,也开展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上一季的结尾,Jack和Rebecca在愤怒的争吵中,决定先分开一段时间,互相冷静一下。

他们对彼此的失望,来自于没有被看到和理解的哀伤,来自于深情款款却依然不知会走向何处的迷惘。

Jack拿着行李去了朋友的家,去Rebecca说,we are gonna be okay。

他们在咖啡馆,和孩子解释了情况,面对孩子们的惊讶和失落,他们沉默地对望。

Jack回了朋友的家,喋喋不休地向朋友诉说着自己的处境,他自我安慰地说,“Rebecca一定会在今晚打电话给我。

”后来,Rebecca真的,在深夜米格尔的家门口,焦急难耐地敲开了门。

Rebecca在回望过去的时光,她想记起从前的自己,然后发现,里面的每一幕,都有Jack。

她依然失望,但她在回望中发现,他们早已融于彼此,他们已经携手相伴,走了很远的路。

她要带Jack回家。

Jack含着泪,拒绝了她。

对她坦白了自己近一个月以来酗酒的问题,对她说了抱歉。

“抱歉对你们的隐瞒,抱歉,让你们失望。

”Jack说,这是我的问题,我要自己去解决它,然后才能回到我们的家。

于是,他关上了门。

一道门,挡住了了Jack的黯然神伤,遮住了Rebecca关切的失望。

然后,出现了这一季到现在为止,最喜欢的一幕,Rebecca再次敲开了她的门,对她说,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

我只需要你,现在上车,然后我们一起,回到我们的家。

路遥远,我们一起走。

我不会,再让你孤单。

爱是,茫茫人海,聚光灯下,只有你懂得我的快乐和幽默。

爱是,没有道理,只知道永远站在你身旁的支持与陪伴。

(当Tobby对Rebecca说“Team Kate Forever”的时候,简直温暖得泪如雨下)

爱是,为你心甘情愿的冒险,让彼此成为了最完美的不完美。

爱是,和你一起经历幻灭,却依然奋勇如初,甚至更努力地为了彼此,变成更好的人。

爱是千山万水,不如归来。

当Rebecca再次敲开Jack门的刹那, 就是爱回归的时刻。

她敲开了门,坚定地对Jack说,“有问题,我们来,一起面对”。

“我不再让你孤单,我们一起,走到地老天荒。

本文,原发于喃喃自语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jAyMjU5Mw==&mid=2247485194&idx=1&sn=e8d00c75cbaf7e1544e71c00baddfd27&chksm=ea5033a4dd27bab212600b6ae217ed11e29ddd329826f45e00e1de21833deea6a4969e2bf581#r

 9 ) 爱过又失去,总比不爱好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美剧This Is Us的观影,作者是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彭照亭。

美剧很好,影评也充满咨询师的洞见,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这一天》——那些丧失和创伤带给我们的文 | 彭照亭 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编辑 | 山兔(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美剧《This is us》真是把我哭瞎了。

上一次身边放着纸巾盒一把鼻涕一把泪看得不能自已的是韩剧《请回答1988》。

这两部曾经荣登豆瓣2015和2016得分最高的韩剧和美剧。

当之无愧的催泪弹剧啊。

关于这部剧的故事梗概以及第一季的内容概要我在这里不做赘述。

大家可以翻阅其他相关影评。

这篇文章我重点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尝试探索和分析在第二季中,逐渐被揭开的“Jack之死”对三个主人公在接下来的20年里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影响,从而让我们看到第一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同一个家庭的三个兄妹的“独特人生”。

一开始我们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如此健康,开放,温情四溢的家庭里,会出现摄食障碍患者,药物成瘾者,以及一个对自己无比苛刻的完美主义者。

三个孩子在一对“标本式”好父母的养育中长大,却依然在中年时陷入各自的人生“漩涡”里垂死挣扎。

当然这也许正是此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看不到烂俗的高富帅白富美和傻白甜,也没有唏嘘的童话故事里的happy ending。

有的只是现实世界里每一个普通人的真实人生。

真实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是大量的不完美,是各种人性的弱点和个体的局限,是主观体验中大大小小的缺失和遗憾,是隐匿在我们日常生活缝隙里不同程度的各类“症状”。

此剧一开始就活生生地向观众投下几枚“炮弹”:Kate一直艰难地运用各种方式控制饮食调节体重却始终败给自己;Kevin终于鼓起勇气告别二流喜剧情景剧却在新的领域里困难重重同时感情世界一片荒芜(爱无能);工作狂Randall突然在某一天和素未谋面的亲生父亲相认并且执意接他回家吓坏了妻子和孩子。

所有这些隐隐作痛的疑问随着倒叙父亲的离世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每剥一片都能刺激我们的泪腺。

随着第二季的放大镜逐一推进,以“父亲的死”作为贯穿整部剧的主线逐渐清晰开来。

这个家庭一直以来表面的和平,终于被凯文药物成瘾导致最后精神奔溃后的失控(带着侄女酒驾)而激烈地打破。

他被迫接受心理治疗。

此时第二季最精彩同时也是最伤痛的转折点来了!

所有家人原本为了支持凯文的心理治疗和康复而聚集到一起,却猝不及防地历经了一场“刀光剑影”的家庭治疗。

凯文在治疗师的鼓励下,表达了自己从小到大在家庭里一直体验到的情感忽略。

整个微妙的家庭关系动力场开始被撬动,紧接其后他直言了一个让所有人错愕而心痛的事实。

这个突破口直接撕裂了所有人希望在记忆里保存的父亲的理想化形象。

这就是,原来那个细腻、温暖、刚毅、充满力量的全能的父亲,那个带逃课的女儿去参加她偶像签售会的父亲,那个亲自跟儿子挑选西装并且教他打领带的父亲,那个鼓励儿子去约会并嘱咐他应该举止绅士的父亲,那个看似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的全身发光的男人,竟然也有如此无助的时刻,竟然也用酗酒来逃避他的人生瓶颈。

然后在某一个毫无预兆的父亲最爱的超级杯的夜晚,因为一场意外火灾,父亲为了回去救女儿最爱的狗吸入过多浓烟而促发心脏病猝死。

一个不舍得让任何人失望的英雄般的父亲,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在身边。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飓风一般直接粉碎了所有人的人生信仰。

接下来三个孩子在此后的二十年各自背负着这个无法承受之重,开启了和父亲各种“连接”的寻求之路,这些连接便是Kevin在家庭治疗里道出的各种“成瘾”。

成瘾,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解释是我们暂时用来逃避痛苦的方式。

我们躲在某一种重复的无法自控的过度渴望里恶性循环着,来避免产生某些更深层次的无法面对和处理的情绪情感。

剧中Kate一直无法克制自己对大量垃圾食品的成瘾,食物是她惯常用来缓解自己各种情绪问题的“毒品”,为什么呢?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亲是曾经唯一一个全然接受女儿原本的样子,不评价不介意她的体重,甚至偶尔纵容她对食物的偏爱,在她异常失落的时候偷偷带她去冰淇淋店的人。

幼年时期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或许象征着父亲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这种“无条件的爱”有多难,我相信所有为子女为父母的人都有深切的体会。

值得一提的是她后来遇到了人生伴侣Toby,这个宽厚善良的男人正和她的父亲一样,毫无保留的纯粹地爱她、支持她,从不放弃,让她在他眼里重新活过来发出耀眼的光彩。

用Kate自己的话说:“You changed my life,you saved my life”。

Randall在父亲过世后戴上他生前手表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延续着父亲的完美主义。

他想成为父亲。

这同样对某个人的高度认同和内化。

如果说Jack的完美主义来源于他要努力地成为一个和酗酒家暴抛妻弃子的爸爸截然相反的人,那么Randall的完美主义可能源自于Jack突然离世后,他也同样需要更早地变得成熟理智,支持极度悲伤的母亲和兄妹。

第二季中他坚持想要收养一个孩子,做了父亲37年前对他自己做过的同样的善举,也算是报答和纪念父亲的一种方式。

父亲骨子里的慈悲和无意识中的拯救式幻想,早已潜藏在Randall的精神世界中。

我们看到在第一季他找到自己的生父然后用尽全力想治疗他的不治之症,作为工作狂他几次抛下工作耐心陪伴Willian渡过他所剩无几的时光,现在看来似乎也是在对Jake的陡然逝去作某种弥补。

因为在父亲最后重新冲进火场的那个瞬间他没有来得及阻拦,他也没有来得及守护在父亲身边陪他走完最后一刻。

我想这个过程中,他真正地完成了对父亲最深刻的共情,并且找寻到了自己真正要想得生活。

Kevin在这部剧里看起来貌似是问题最严重最任性的那一个,一直在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的循环里无法突破,无论是事业还是亲密关系。

最后被药物成瘾折磨得几近崩溃。

如果说Randall延续了父亲完美的无懈可击的那一面,毫无疑问Kevin无意识认同了父亲的阴影部分,认同了父亲的压抑、脆弱、无助、逃避和自我攻击的部分。

但与此同时我又强烈地感觉正是这些让他成为本剧里最勇敢真实的那个人。

不可否认他那场如狂风骤雨般的家庭治疗击中了每个人内心的痛点但同时也激活了整个家庭重新哀伤和治愈的力量。

无论是哪一种认同,都是每个人各自在漫长的没有父亲的日子里用力“靠近”父亲的途经。

甚至randall后来辞职开辟了新的事业,买下生父生前住过的一栋贫民楼,仿佛也和Jack未完成的事业有关。

这个平凡的父亲为家庭奉献了大半辈子,却一直有个开创属于自己的建筑公司的梦想。

只可惜止步于火灾的那一夜。

而这个未完成的梦想,Randall和Kevin想为他去实现。

有人说,第二季完全可以改名为“父亲是怎么死掉的”,我觉得这恰恰是本剧编排得最精彩的地方。

父亲作为三个孩子前十七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格榜样和精神支柱给于他们每个人恰当的教育,引导和陪伴,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程度地作为独特的个体,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可Jack恰恰在孩子们17岁这一年走了。

17岁对于大多数孩子是什么样的年龄呢?

是打破父母理想化寻求独立的年龄,是渴望建立自己内心规则的年龄,是一边认同一边怀疑一边叛逆甚至想要超越父母的年龄,是身体和心灵极速成长的年龄,也是他们企图从心理层面脱离父母的年龄。

17岁的Kate已不再相信父亲从小到大眼里“完美的自己”;17岁的Kevin直接显示出了所有青少年男孩对父亲的公然的挑衅和攻击;17岁的Randall也非常明确地拒绝了父亲眼里更适合他的哈佛大学。

这三个孩子在那一年在同时完成与父母的分离。

而分离很多时候意味着反抗和抛弃。

可那场意外让他们最终没有顺利地完成这个分离。

于是他们固着在十七岁,各自怀着对父亲的内疚,无法释怀的爱恨,走完了20年。

有的无法控制,有的无法超越,有的不能放下。

所有人都小心地遮掩着回避着否认着父亲意外死亡的这个事实。

所有人都用自己的防御机制构建了一个“父亲依然活着”(活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的世界,直到这个世界突然崩塌。

如此说来,第一季是果,第二季是因。

进一步说,这个家庭背后巨大的创伤一直等待被真正地揭开,看见,接受,和解和跨越。

这个过程充满了不可言说的苦楚和挣扎,这是一个重新直面伤口,完成哀伤的过程。

溃烂的伤疤终于在阳光下被摊开和照耀。

面对丧失,或许我们要允许悲伤的浪反反复复冲击海岸,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经过它们,直到有一股新生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心底最黑暗的角落滋生出来。

完成了哀悼,才能重新启程。

然后,才有了20年后Kevin在父亲最爱的那棵树下和已故的父亲谈心,和自己的和解;才有了20年后Kate终于能坦然面对自己心中积压的悲伤真实表达自己的爱和恐惧,拥有了弥足珍贵的爱人和朋友;才有了20年后Randall勇敢地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职位重新开始另一种更辛苦但更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的这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接受各种丧失的一生。

从出生开始,妈妈温暖的子宫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丧失。

接下来是妈妈的乳房,安抚奶嘴,某个过渡性客体。

然后失去的是父母全然的关注和照顾,童年的某个玩具或者心爱的宠物。

慢慢地我们发现那些不断走近我们的人后来也陆陆续续走出了我们的人生。

也许是某个喜欢的老师,学生时代的挚友,疯狂爱着的恋人。

最后甚至是我们的父母和子女。

所有的关系连同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有机生物一样,不断地开始,存活和泯灭。

而往往当我们和某个很重要的客体建立了非常亲密或者深刻的关系,当我们把某个人当成自己的榜样,支撑,不可或缺的拐杖;当我们把自己深爱的人当做自己的一个部分。

失去他们,等于连同失去了我们自己。

而这个丧失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发生不是死亡,而是关系的中断和结束。

然而,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丧失,让我们对时间和生命充满敬畏,让我们能成为更丰富更悲悯的人,让我们对当下的拥有倍感珍惜。

丧失,意味着曾经拥有过。

有时我们真的要走很久才能明白,人活着也许不是为了快乐。

快乐和自由一样,需要有边界才能有意义。

是丧失和痛苦赋予了快乐的意义,因为丧失过,我们才知道,曾经那些阳光慵懒的吵吵闹闹哭哭笑笑平淡而琐碎的拥挤的不完美但是互相陪伴有你有他有我的日子其实都很快乐啊。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Kate,Kevin和Randall。

想用本剧的一句话作为结束,“爱过又失去,总比不爱好。

>>>更多观影:“遭老师侵犯案”女童撒的这个谎,毁了无辜老师的一生|重温《狩猎》如何毁掉一个孩子?

《黑镜》的答案是:保护Ta忍受暴力,才能活下去?

《神秘巨星》讲了个彻底的悲剧有温度有态度的心理学知识:关注公众微信号“简单心理”听心理课/参加心理训练营:www.jiandanxinli.com/learns预约心理咨询:jiandanxinli.com(或下载简单心理APP)心理咨询师专业学习课程:https://uni.jiandanxinli.com/

 10 ) this is what love is.

Jack和Rebecca的状态真的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婚姻关系,彼此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吵架分开不到一天,被赶出家门的Jack坚信今晚之前Rebecca一定会来找自己,事实也的确如此。

见面之后Rebecca一再强调this is not us.在知道老公酗酒之后没有暴躁与愤而离开,而是不厌其烦的敲门说I just need you to get in the car.Let's go home.We‘re gonna fix it together.仿佛只要两个人携手就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

第二季第一集把几家夫妻之间出现的问题同时都用一方push另一方的解决方式剪辑在一起,世间所有因为爱而带来的幸福痛苦心酸难忘都凝练在一个剧里,我不得不再次庆幸于自己能和这样的作品生在同一个年代。

才刚第一集就哭肿了眼睛真不知道未来几个星期我该怎么办。

 短评

我拿什么纪念他。

8分钟前
  • 史三姨
  • 推荐

没有人拥有着完美的人生。Jack和Bec已经那么美好了,他俩都是上帝制造的奇迹,但他们在生活和教育中还是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即便如此美好的他们在竭尽全力教育好下一代的时候,下一代仍然有那么多的创痛和心理问题。上帝会给你最好的,只是这一切背后都有价格或者期限,所以要牢牢抓住眼前的幸福,认真地活着。字面意思的每一集都大哭,哭到鼻腔里有重感冒时才有的感觉,榨泪机每次一榨就是18集,需要在看的过程中拼命补水,看到Jack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他,哭得比Becca还惨烈。

11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力荐

感觉套路有点重复了

14分钟前
  • 萧秋水
  • 推荐

这碗鸡汤越来越浓腻了。来电drama当佐料好吗

16分钟前
  • 川总
  • 还行

Whole second season is just a mistake

17分钟前
  • 迷迷瞪瞪
  • 还行

追不下去了

20分钟前
  • moonchild
  • 较差

太鸡汤了

25分钟前
  • gooodooot
  • 还行

平凡的世界

29分钟前
  • 爱思考的鸭蛋黄
  • 还行

有点腻了,一个悬念玩了2季,很多人之间的冲突感觉太矫情了

34分钟前
  • 小土豆
  • 还行

还是第一季动人

39分钟前
  • Anyabeth
  • 较差

编剧再一次展示了,命运是如何在家族里每个人的岁月中埋下伏笔,又如何巧妙地将我们以看不见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42分钟前
  • Amades
  • 推荐

谁若一直活在过去,他将没有将来。

43分钟前
  • 泥上偶然留指爪
  • 较差

少量使用味精能给菜品提鲜,拿一包冲水喝能灌死人。

45分钟前
  • 我和我的小毛衣
  • 很差

第三季我不会再看了,感觉在看500集之后的火影了。鸡肋无疑了

49分钟前
  • rain
  • 较差

真的完全没办法喜欢这部剧,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54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看完第二季全部我决定要狠狠吐槽。这仨没有一个正常的,尤其这kate怎么把性格写的这么讨厌。抓妈矫情。真能把人气死,矫情一季除了交代爸死了,领养孩子什么鬼,领养的孩子还能再傻逼点吗,我的天。。真是来气

59分钟前
  • 扶手包包
  • 较差

第一季莫名其妙的看完了 第二季看了一集决定弃剧 简直麻醉师 让人逃离真实生活 相信每个人都是充满爱的 所有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醒醒吧愚蠢的人类

1小时前
  • 吃碟的盒子
  • 很差

看到第八集忍不住爆粗,心疼Jack含辛茹苦做了半辈子的模范父亲,教出Kevin和Kate这俩精神有问题的作逼双胞胎,美剧编剧在狗尾续貂这方面的技能真的让同行望尘莫及,这片只看第一季就行了。

1小时前
  • 阿Ken
  • 较差

这曾是我低落时拿出来边看边大哭的剧,可是感觉后来越来越矫情刻意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baggage才变成我们现在的样子,可是take control好不好请不要动不动就作。回忆之所以美好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它被美化过,move on才能生活在现实里啊!

1小时前
  • Ann
  • 推荐

鸡汤太浓真的受不了,尤其是看到史泰龙来客串那集,没聊几句就张嘴灌鸡汤……怕了怕了

1小时前
  • Vanderspu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