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的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因为里面的一个演员——Mads Mikkelsen,最早知道这个演员是在数年前看《皇家赌场》,我觉得他在里面饰演的大反派比Daniel Craige的新版007更加的出彩。
然后就记住了这个来自丹麦的演员。
今年他凭借《狩猎》拿了嘎纳的影帝,这已经能够充满证明了他的演技。
但今天要说的不是Mads Mikkelsen,而是这部电影。
电影海报上面说这是一部Comedy,或许这电影在开始的部分确实让人会心一笑,比如老纳粹保罗在做礼拜期间去厕所,然后神父伊万为难老头的那段;还有一敲钟亚当的希特勒画像就掉落那段;巴基斯坦人掏枪射乌鸦那段等等,但是这些桥段在电影里都是有寓意的“保罗之所以在礼拜期间去厕所,是他无法原谅自己过去的罪行;希特勒画像一再掉落是象征着亚当的”新纳粹“思想正在土崩瓦解;而”射乌鸦“那段则是说在教堂里剥夺生命也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而已。
还有片子里面各种纠结悲惨的角色设定(五个主人公没有一个是幸福的人,他们都是生活里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故事又是如此的虐心讲述,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一部喜剧。
再就是之所以说这不是一部颂扬上帝的电影是因为隐喻Anti-Christ的镜头在电影里比比皆是:一而再再而三掉落在地上的圣经,被天火烧掉的稻草人后的十字架等。
再就是从故事本身来看,圣人一样的神父一直骄傲的以为上帝是站在他这边的,他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母亲早逝,父亲强暴自己和妹妹,妻子因为生了残疾的孩子而自杀,儿子生来就脑瘫不能活动,而自己脑袋里也长了一个大瘤子)只是上帝在对自己进行考验,而这种种都是上帝爱自己的表现,他一直是在自欺欺人(甚至欺骗他人),直到亚当的出现并且用粗暴近乎羞辱的方式击醒了他——上帝不爱你,上帝只是在折磨你,他才获得了新生(包括他挨揍,枪击,这些都可以看作他是在浴火重生)。
再就是联想一下,北欧各国一向是不待见基督教的(看看维京的后裔们玩的各种金属吧),所以说这部电影是献给上帝颂歌的人,真的该好好再看一遍了。
电影确实是部好电影,无论是故事,画面,还是演员。
总之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让观众失望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里的一首歌,神父在车里一直在听的那首歌——Bee Gees的《How Deep Is Your Love》,跟这部电影真是相得益彰啊。
「 Adams Æbler 」亞當的蘋果。
丹麥式的神跡冷幽默。
這是一個以近乎荒誕,展現 “神愛世人” 的故事。
有信仰,有逃避;有執妄,有動搖;有死亡,有生長。
幾個主要人物,更像是一個個玩笑。
唯一“正經”的是,車上幾次斷斷續續播放的,Bee gees “How deep is your love”。
宗教隱喻,偶爾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真实往往是那么的刺痛,甚至无法承受,用谎言和幻觉获得精神上的安慰、维持所谓体面的生存,却也是大多数人生活和思维的常态。
在伊万神父身上,过去的一切集中了人世间种种无法自拔的痛苦,非自发的生命力量所能克服,真实的可怕逼迫他只能用虚伪和歪曲塑造一个虚幻的自我。
可以说是病,却也是一种有魔力的美。
不同的是他却已神父的身份以帮助他人救赎为己任,在他人的解脱身上看投射自己的影子,却并不介意这种解脱是否还是一种虚幻的想象。
亚当,一个粗暴的黑社会小头目,却对真实有着冷酷和毫不妥协的追求,在成为他的救赎对象时也成为了他幻想的终点。
生命的能量是从何而来,这也是我追问自己的一个话题。
真实或虚幻都似乎有着他们自己的力量,游走在两者之间,往往自以为能掌控自己,事实是被两者掌控。
情节虽有些理想化的美好寄托,但也不妨是一种指引,真实往往在某些重大事件或生与死的考验后,展现出它强大的力量。
在那一刻,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或躲避的,真实的过去没有美丑,痛苦的经历可以是一笔财富。
虚伪和逃避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怎么面对自己过去看起来光鲜其实隐含着种种无法言表的人生,如何获得真实的力量,靠自己的挣脱靠书本靠上帝多半难以奏效。
正如最后伊万和亚当成为了灵魂的伴侣那样,在两个人的较量中,一个最终坦然直面了真实的自我,一个找回了内心深处美好的善意。
影片《亚当的苹果》是丹麦导演AT(安德斯·托马斯·詹森)2005年的作品,对于AT我比较陌生,观看本片的契机也是由于主演麦斯·米科尔森,显然我们对米克尔森更加熟悉,代表作品《狩猎》,丹麦国宝级演员。
影片中另一个丹麦演员尼可拉斯·布若,在观影过程中一直被我误以为是电影《处子之山》的男主角,无论外形还是表演方式,甚至人物所传达的气质都让我误以为他们是同一人(当然,不排除我可能脸盲)。
于是在影片结束后特意查了一下《处子之山》的男主角,巧合的事情来了,这演员叫贡纳·琼森,而在影片《亚当的苹果》中,尼可拉斯·布若饰演的片中角色也叫贡纳。
《亚当的苹果》无疑是一部佳作。
全片有着北欧电影特有的冷色调处理,也同样有着这种冰冷气质之下流淌着的温暖底色。
影片由一个新纳粹党亚当的出现开始,亚当第一次出现在观众眼前,就掏出一把刀划了公交车身,一个反社会人格开始确立。
接下来影片的主角神父伊万(米克尔森饰)出现,接走亚当,进入教堂,开始对亚当的感化与训导。
在教堂里,除了新纳粹党亚当,还有旧日的纳粹党老保罗,恐怖分子巴基斯坦人,球员贡纳,以及一个后来出现的社工。
全片就开始围绕着神父与这么一群边缘人物展开了全部故事。
(具体的影片内容可自行观看,资源扫描下图进入“小密圈”领取)作为一部在教堂内进行影片展开的舞台,自然是要涉及宗教和信仰的。
从影片名《亚当的苹果》已不难看出影片一定是关乎宗教的影片了,类似的片名诸如《第七封印》《十日谈》《基督最后的诱惑》《超新约全书》等等。
所不同于其他影片晦涩的宗教母题表达,本片在清冷的气质之下,却是以喜剧的形式在传达一个关于宗教关于信仰的母题,显然,这样的电影方式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所谓信仰到底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着坚定的信仰,但是影片《苹果的亚当》显然给了我们一个结论:信仰就是你选择相信的一种存在,如果你去怀疑信仰本身,信仰在怀疑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影片中有一个充满了寓意的镜头,守护苹果树的稻草人在风雨交加中被吹散了身上的所有稻草,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十字形状,显示出了本来面目,矗立在电闪雷鸣之间。
影片除了要传递信仰的内核,还表达了一个作为人类的终极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
胡适先生在《人生有何意义》一书中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胡适先生的这两句话,可以作为这部影片最好的注脚。
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圣经》。
而在本片中被着重出现的是“约伯记”章节,我没有读过《圣经》,这一特写出现的“约伯记”,经过百度查询,得知这位叫约伯的男人失去了财产和子女,并患有严重的皮肤病,一生活坎坷,不过约伯一直极为坚强,于是他的忍耐被看作是信徒的一个榜样。
看了影片之后,你就会明白,很显然,“约伯”对应的就是影片的主角神父伊万。
除了《圣经》可以作为影片主人公行为的一种解读,另一个道具自然就是“苹果”了。
从亚当第一次进入教堂看到了苹果树,此时的苹果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俨然一副伊甸园的模样。
之后乌鸦开始成群结队的出现,啄食苹果。
再之后,苹果开始生虫,开始病变腐烂。
最后,雷电来临,苹果树在闪电中轰然倒地。
可以说,这样的外化影像表述也是在进一步的强化神父伊万这个角色,以及宗教与信仰这一主题。
在电闪雷鸣中苹果树倒塌的同时,我们看到的还有雨中被闪电照亮的亚当的脸部特写。
最后,说一点电影中冷幽默的处理,可谓是全片主题之外精彩的点缀。
巴基斯坦人两次拔枪后的射击,不像医生的医生与亚当的几次对话,打劫加油站,意外的枪击,神迹的出现。
这每一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既完成了类型片所需要的戏剧效果,又为影片增加了趣味性与寓意。
影片的最后,神父伊万领着亚当站在新一轮到来的象征罪恶的人员面前,我们看到了信仰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传递。
这一刻,我想,远处的上帝,一定又无声的笑了起来。
PS:图文版请在公众号“文影雕光”查看。
(乱七八糟,语无伦次)都可以猜得到的剧情走向,导演在讲一些道理的时候也不禁让人想要吐槽几句狗血。
但谁说一帆风顺或者死几个人的结局就都是狗血?
我只想说:感谢这是上帝给的最好的安排。
伊万就是一个接待魔鬼的天使吧。
Adam第一次到小教堂的时候,教堂里的苹果树上面就飞来了好多的乌鸦,就像意味着Adam的到来,是飞向伊万的乌鸦。
乌鸦让Adam的苹果受到了威胁,他可能最后会没办法给伊万做一个苹果蛋糕,虽然他本来也没真想做。
但还好,在Adam带来一支枪想要杀了伊万的时候,那个敲钟的人受到启示,用自己的枪杀死了那些乌鸦,保住了那些苹果,也保住了伊万的苹果蛋糕。
之后Adam第一次向伊万揭穿伊万生活的真相毁掉伊万的信仰的时候,伊万的耳朵开始流血,之后Adam又给了一拳把伊万打趴下了。
Adam拖着伊万去医院的时候,苹果树上的苹果里长出了好多软塌塌的虫子,从苹果心里面长出来。
这些虫子也好像是从伊万的心里长出来的。
从医院回来后的伊万对巴基斯坦人说,把那些坏的苹果摘掉,再撒点农药试试。
幸好,这些苹果还没有完全被侵蚀掉,就像伊万一样还活着。
之后Adam不死心,又去拆穿伊万,他告诉伊万:根本没有上帝站在他的身边,魔鬼也没有在他身上给他设置考验,伊万没能抵抗住,耳朵里留了好多血然后直接就倒下了。
伊万倒下后,小教堂的苹果树被暴雨里的闪电击中,直接就烧了起来。
这之后,整个小教堂开始乱套,巴基斯坦人又开始抢石油公司的加油站点,胖子整天喝酒,行为怪异,伊万从医院回到小教堂的时候,站在苹果树旁边,一句话都没有说,一点感情也没有地略过苹果树。
他对克里斯托夫说:上帝恨我们。
这时候的伊万心如死灰,不再对任何事物抱有希望。
巴基斯坦人在苹果树的灰烬里,找出了八个苹果。
这时候的伊万好像又好了一点点了,他在那群坏蛋找上门来的时候,为了寻求宁静去夺那些人的武器(这时候的伊万让我觉得以前的那个伊万又有点儿活过来了)。
伊万被那个坏蛋用枪一下子爆头的时候,我没忍住,鼻涕哭出来了。
之后Adam用仅剩的一个苹果给伊万做了一个苹果派。
感谢上帝最好的安排。
整部影片只有那首在车厢中不断响起的歌曲是正常的。
执妄的神父,暴戾的新纳粹,失魂于酒精的前网球高手,执迷于抢劫跨国加油站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一夜情导致怀孕又害怕生出畸胎儿的社会工作者,乃至那个怎么看也不像大夫的大夫和前集中营侩子手,哈哈,还有几乎作为倒霉蛋小丑出现的新纳粹党徒们。
围绕着上帝还是魔鬼在考验人们能否作出一个苹果派而衍化出一段奇特故事。
信仰的坚定和神迹的无处不在,在这部影片中以一种几乎自我否定的决绝一再推进,因为代表着神的神父,从影片开始遇到新纳粹亚当开始,就被不断的打击、揭露其内心的信仰——信仰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直到神父自己的畸形孩子出现、神父的悲惨身世被揭露,似乎意味着信仰在真相面前真的不堪一击了。
影片的影像也无处不在暗示这点:在代表着满是虫害的苹果树面前,作为神的护佑出现的稻草人显得那么无奈和无聊,直到暴风雨来临之前被狂风吹出原形——一个作为骨架的十字架——这个象征意味浓重的十字架连同身边的苹果树和作为背景的暴风骤雨,其对宗教(基督教)的嘲弄之极致让所有人都以为这部影片是又一部现代“十日谈”。
影片就这样走到了最后,当神父奇迹般满头包扎着坐在医院前的阳光中时,一切光风霁月、云淡风轻——上帝就这样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影片最后,带着新接来的两位“暴徒”(又是两个非正常人),神父和亚当的车中再次响起那首动人的歌,当看到一向暴戾蛮横的亚当留长头发,也开始轻轻哼唱时,你会感觉神父和亚当才是正常的人——这才是上帝的力量,当然,此时的上帝是编剧兼导演安德斯·托马斯·詹森 (Anders Thomas Jensen),因为他让一对在社会中一定会被认为怪人的非正常人,在观者眼中变得亲切了,不那么怪异了。
当然,这一切,那首从头至尾始终阳光般存在的歌曲也居功至伟。
它就是TAKE THAT翻唱BEEGEES的“How deep is your love”。
PS:丹麦式的冷幽默很有意思,它让人们明白欧洲宗教题材的电影并不都是伯格曼式的冷峻,哪怕同样是处于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圈的丹麦人也能拍出这样好玩的电影。
看看巴勒斯坦好汉掏出手枪打鸟时,纳粹分子亚当的表情就知道了,哈哈。
麦子真的太绝了,这次的牧师角色又突破了我对他的认识。
这个角色真的太惨了,是个不被上帝垂怜的可怜人,每天神叨叨地碎碎念,欺骗和麻痹自己,只为找到活着的价值。
整部电影透露出一种绝望和冰冷的温馨,还带一点宗教隐喻。
电影里的人物都好像没有选择的权力,被命运裹挟着不断向前走,像断线的风筝和水上的浮萍。
亚当的苹果,阴差阳错。
哪有什么自由意志,我们都是上帝的提线木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绝望,消极的态度只会带走最后一点生命的意义,有时候活的简单一点,纯粹一点,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作为一个理性人,总觉得伊万牧师可怜又可悲,但代入自己去思考,我又能做什么呢,可能还不及他。
在我们想去评判别人的时候,要记住,他们可能没有像你一样的优越条件。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如果做不到理解,也要善良。
最近连看了几部丹麦电影,总觉得北欧人和我们有很多文化隔阂,里面表达的一些价值观、角色的行动都不太能理解。
一些宗教隐喻也不太能get到点,不过大体上还是能理解一些东西,也能感受到这种文化冲突带来的创新点。
冲着麦子看的丹麦电影,意外有些收获,我会继续看下去。
剧情概要- -前40分钟亚:我讨厌你。
伊:要不要吃饼干。
亚:我讨厌你。
伊:要不要吃饼干。
亚:我讨厌你。
伊:要不要吃饼干。
亚:。。。。。。
中间20分钟亚:上帝讨厌你。
伊:。。。
亚:上帝讨厌你。
伊:。。。。。。
亚:上帝讨厌你。
伊:。。。。。。
%>_<%哇(哭着跑开- -)亚:YES.最后30分钟亚:要不要吃饼干。
伊:我要死了。
亚:要不要吃饼干。
伊:我要死了。
亚:要不要吃饼干。
伊:我要死了。
亚:诶,我给你烤个苹果蛋糕吧- -
北欧的电影感觉不涉及到《圣经》的内容,那“导演”就没有深度,因为每个人都是圣经解读的小能手……整部片以圣经新约为蓝本,众信徒因为各种原因跟随耶稣,开始也觉得耶稣是个“神棍”,但耶稣不断的用其创造的“神迹”让众人崇拜的五体投地;而这片不仅仅是“神迹”,而更强调的是“信念”,哪怕是看似“荒诞”,但也要坚持到底;而这片更将创世纪里犯错误的亚当和耶稣的那些信徒相结合,重新诠释了人可以犯错,但不能没有信仰……
我是个胆小的人,电影里的暴力镜头我都不喜欢,奇怪的是,当我看到牧师挨揍,我笑的像个疯子,太过瘾,太痛快,恨不得自己上去补两脚。
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人,历经苦难,却有本事把日子过得像北朝鲜新闻一样,亢奋又快乐,喝不完的鸡血和鸡汤,就是看不到真实的生活。
这就是逃避的最高境界吧。
所以牧师的妻子才会自杀,丈夫对苦难的反应,是个正常人都受不了。
救赎从那一句开始:儿子,上帝不爱我们。
”他终于看到儿子的苦难,在此之前,他的儿子多么孤单!
大爱法西斯帅哥第一个造型,很帅很有型。
回味良久的好片!
从头笑到尾!
约伯可以说是信仰的典范,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就是这样一个纯全良善的人,他某一天突然受到了攻击,失去了所有。想想看,如果要埋怨,他有一万个理由可以埋怨。但是他持守他的纯正,始终保持着无条件的信仰和爱,对神,对这个世界。世事的好与坏,在于你的心,否极了泰总会来的。★★★★
3.5
亚当的苹果,你的灵魂是天使还是魔鬼~~~面对软弱时,你信仰的是什么~~~How deep is your love?
小清新,故事本身还行,就是没代入感,也缺少爆点
拔叔神萌,一言不合就拔枪的小哥太好笑了!
丹麦人的黑色幽默
神奇的电影。只有救赎,没有死亡。
寓深刻哲理于黑色幽默之中,OMG,后半程,拔树的鼻梁都弯了!
义人约伯记
魔幻青苹果乐园
一部喜剧包装下的悲剧,儿子脑瘫,妻子自杀,自己还患有绝症,因为信仰才能坚持下去还能影响别人,而当信仰被亚当摧毁之后却又因此得到一线生机,所以到底是魔鬼在折磨你还是上帝在考验你,其实说到底,信仰只是你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就像亚当的苹果蛋糕,即使苹果树被乌鸦啄,被虫蛀,被雷击,就连烤炉都坏掉了,但总是会有办法做出来的,只要你愿意改变,如果什么也无法舍弃,那便什么都无法得到。7.8
米叔演的电影几乎都被独眼龙了……好虐啊!这个结尾……啊……为什么看着觉得那么腐呢?妈滴!这就是天天看原初带来的副作用么?我去!!!!
7.2/10
看的法语配音无字幕版...也算看懂了大概,真正的乐观是接受而不是自欺欺人
主要是看麦叔的
这风格,我真是接受不大了。不过结果还薛微有点感人。
3.8吧,荒诞的教堂,和来来往往的人,觉得匠气和刻意了点
丹麦人啊 ,唉
好人终有好报
前半段:完了完了,这片踩到我的雷区了。 后半段:哎哟我去,这玩意儿是类型片吧。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