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
Langue étrangère,以你的语言呼唤我(港/台),Foreign Tongue,Tandem - In welcher Sprache träumst du?(德),Foreign Language
导演:克莱尔·伯格
主演:莉莉丝·格拉斯穆格,约瑟法·海因修斯,尼娜·霍斯,齐雅拉·马斯楚安尼,贾拉尔·阿尔塔维尔,尤里·沃尔施,雅各布·迪尔,赫尔曼·拜尔,克里斯塔·罗克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害羞文静的法国少女芳妮参加学校的交换学生计划,来到德国住在同龄笔友蕾娜家。蕾娜冷酷又充满防备,语言是她们之间的一道墙,芳妮为卸下蕾娜心防,将烦恼与秘密告诉对方,两人因此拉近了距离。时间一天天过去,爱情不用翻译,反倒在语言的落差中滋长。这次,轮到蕾娜前往法国交换,暂住芳妮家的她,逐渐发现芳妮的秘密似乎另有蹊跷,但更..详细 >
movie of hashtags
戏梦巴黎+阿黛尔的生活。同样是穿风衣的父母,控制却变强了很多。喜欢Fanny爸爸跟Lena解释出轨的时候背景里的欧盟国旗。主义只是中产孩子的时尚单品。Lena解释说要做人道主义工作的时候,列了一大堆,唯独没有性少数权益,最后她和Fanny互相表明了心意。也许这也是主义从符号跌落到现实的时刻。她们要fight for的事情又多了一件。女孩们,加油吧。
#6th HIIFF 一看就是法国人拍的电影。情感流动表现极佳,不过两个女生之间的情感引向同性之爱像是为表现而刻意设置,明显Fanny对Lena是一种心理上的依恋而非情感上的喜爱。有时候我会想他们关心的是政治吗,还是只是自我的一种表达,又或许,政治是个体自我表达的认同选择集合。
是欧洲电影节常见的风格,叙事非常稳定。议题被杂糅在一起,主角个人情感和身体探索,与法德边界历史遗留、当下糟糕的政治环境交织。青春的敏感会让她们格外注意到一些现实问题,一个属于当下的青春故事。但技巧过于稳定,结尾实则把杂糅的议题做小了,社会问题的起源被逐渐归因于女主角自身。3.5
本可以成为一部简单洒脱又不羞于袒露疼痛的千禧年电影,却掺杂了太多振臂高呼的军训表忠时刻,瞬间惊扰了电影的美梦,变得班味十足。
情绪基调很温柔;电子迷幻音乐也很衬新世代。人和人的相处方式和关系变了,能不能处理周遭的问题和矛盾,它们都会在那里,‘好方法’与‘坏方法’互相亲吻相拥,很美,所以说世界是年轻人的嘛。顺带真是给了‘中产阶级’最好的嘲讽。
想要涉及的议题有些多,虽然融合的也不够好,但总体是一个以年轻人视角讲述的故事,对于腐朽、权力的厌恶;对无政府主义的幻想;与父母的关系、与社会中他人的关系…两个女生的关系就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不断发展,两人间还存在国家层面上的历史问题,最后结局也不再充满幻想,而是落于现实。总体观感还不错,全片对色彩的运用太好看了,梦中两个人蓝与红的对比非常诱人
全程法语,没有我期待的语言的微妙感
不感冒
没看完 啊 话多啊 就是被欺凌的青少年 去笔友家 换个环境 不过换个环境是真的有帮助
谎言也是一种外语,语言一经说出已是转译,政治同理。
一个小恋爱剧情,还要依赖于这么特定(而复杂)的人物家庭背景设定,已然落入下乘。唉一个(左翼)意识形态主打的电影有什么看头。
很典型的议题杂糅,有些贪大求全,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若干要素。青少年成长、同性之爱、亲子关系、社会运动、文化身份、政治见地、语言参差,以及当今欧洲的裂隙,一锅乱炖就这样做好了。@Berlinale74
明明可以是轻盈、灵动的,最后却像是拖着沉重的身躯,亦步亦趋。
是怎样温柔的人,才会在对方坦白自己撒了一个谎之后,选择用炽热的吻接住对方。
平实细腻,7分以上吧
HIIFF第四部,挺棒,简直就是为柏林电影节量身打造的。在德国机械电子乐的伴奏下,杂而不乱的政治议题,刻印在了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从斯特拉斯堡到莱比锡,跨越国界的她们不仅要应对内部身体的变化,也要应对成人世界的政治同化与站队,在思想尚未成熟的阶段,就要去甄别社会与家庭的真真假假。片中的母亲说现在的孩子太一本正经,确实,因为她们就是被自由地框住的一代。也不禁想到了作家叶真中显小说里的一句话,「很多知识一旦知道了,就再也回不去那无知的时光」。
这是欧洲的青年现状吗?还是蛮好看的,有几个片段很抓人
4.5。几乎集齐了所有我乐于在电影里看到的元素:酷儿、政治、翻译、跨文化等等。粉紫色调使画面风格更趋轻盈灵动,女孩的性向在泡池氤氲的暧昧气氛中也逐渐流动起来。“极端思想,无论左右,总能相遇”,极左的法国和极右的德国也能够架起友谊之梯。热衷左翼政治的德国酷女孩和惯性说谎的法国被霸凌女孩从极端的社会气候中寻求了一种平衡。“他们为什么总是罢工?”“因为他们勇敢,不像我们。”#6HIIFF# @ 夏日站
直面世界混沌的一切,一如我们无所适从和害怕失去的青春。左翼未曾实现的理想让陌生的彼此贴近,可我们又必须学着在漫长的恐惧未知中苦苦挣扎,政治激情的挫败混杂了生活迷惘的苦涩,让人再也不能辨析其中原因伊始。即便已经拥有了民主却依然无法容纳历史差异的鸿沟,即便跨越了语言的距离却还要感受爱欲存在的隔阂,即便知晓了谎言与痛苦却依然义无反顾袒露脆弱存在,为什么国家和家庭间世代的罪恶必须得到延续永远不得终结?太多的疑问和无奈被强迫灌入一知半解的年轻一代。在日渐分裂的当下,在陌生语言中,个人与政治的联系最为密切,莱娜和范妮之间的联系也代表了欧盟亦这个充满分歧和差异的世界团结的梦想,尽管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好愿景,但这个幻想或许能够让我们意识到彼此相似的可能性,意识到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同一片波澜荡漾的天空海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