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能以偏概全,但我觉得用“慢工出细活”来形容黏土动画很贴切。
黏土动画制作的时间不容忽略,所以在此过程中必定少不了对细微处的略加苛刻的处理。
它传达的一种沉重的深沉的东西是其他动画远不能承载的。
当涉及到了人类情感的脆弱面,就成了绝对的好电影。
比如心理 教育 成长~看的上一部黏土动画是《玛丽与马克思》。
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在去年的奥斯卡评选季,瑞士选送了《西葫芦的生活》分别申报最佳外语片(入围九佳)和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五强),作为一部定格动画以如此分量进入影迷视野,自然吸引了好奇和关注。
虽然最终在奥斯卡上不敌《疯狂动物城》,但凭借画面、技术和故事的契合以及朴素纯真的童心和富于同情的幽默,《西葫芦的生活》还是在欧洲的各大电影节上载誉而归,尤其是摘得了代表动画界顶尖水平的安锡电影节最高大奖。
法国著名导演克劳德·勒鲁什曾在《男人女人:恋爱手册》中借人物之口讲述美法电影之差别——“为什么美国电影风靡全世界,法国电影却默默无闻?
”“因为美国电影是大成本讲小故事,法国电影是小成本讲大故事。
”法国和瑞士合拍的《西葫芦的生活》即从小切口入手传达普世情感,以一个失去父母的小男孩视角,观察着儿童收容所和成人世界的生活。
孩子们背负来自家庭的创伤,得不到亲情却能自我疗愈、互相温暖。
影片有着儿童版《皱纹》的人际关系、《总有骄阳》的社群概念、《再见,孩子们》的少年情谊和《两小无猜》的懵懂爱情。
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片名中的“西葫芦”实际上是九岁男孩伊卡的绰号,他的家中爸爸缺席,一次在躲避妈妈的责骂时,还意外失手致母死亡。
无人照料的西葫芦被好心的警察雷蒙送到了喷泉儿童收容所,这里的孩子不是孤儿,就是父母吸毒或被收监,还有人受到生父的侵犯。
他们背负着大人的错误和罪孽,艰难地生长着,但西葫芦却在这里第一次触摸到了友谊和温暖。
他还遇到了目睹父母死亡、心思深重爱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卡蜜尔,两人的公车之吻和月夜表白都昭示着初恋的萌动。
而后丑恶姑妈要来带走卡蜜尔,大家协力出招帮她摆脱了监护。
最终警察雷蒙领养了西葫芦和卡蜜尔,他们离开收容所又进入到新的家庭,而其他孩子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虽然与父母共处可能悲伤多于快乐,但作为他们生命的延续存在于世,孩子还是会以独特的方式铭记亲情,比如伊卡坚持让别人叫自己“西葫芦”,虽然奇怪但那终究是妈妈给起的绰号;另外,他还保留着象征父亲的超人风筝和代表母亲的啤酒罐。
只不过随着身心成长,这些使家长有着“缺席在场”的物件承载了新生的情感,就像片尾风筝后别着的小朋友大合照,而啤酒罐则被折成铝皮船送给他喜欢的女孩。
另外正如收容所里的孩子与父母分隔,也有些孩子远离了父母,被儿子疏远的警察雷蒙就选择了收养小孩作为亲情代偿,代际之间的抚养和反哺之匮乏一样沉重。
“社群”(community)在影片中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呈现为收容所并非完美之地,不过一旦融入其中建立情感,离开它就成为一种苦涩的幸福。
比如一听到车声就奔出来喊妈妈的黑人女孩,在其移民母亲真的到来要接她走时,还是下意识地抱住院长拒绝离开;告别的晚餐上,西蒙得知西葫芦和卡蜜尔被警察收养的消息后气愤离席,西葫芦找到他表示想继续留在收容所,两个男孩的交心谈话混杂着怨念、羡慕和祝福,体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成长固然美好,但是被家庭接收才是更理想的选择。
《西葫芦的生活》取材于法国作家基尔·帕里斯的小说《笋瓜自传》,是瑞士导演克劳德·巴拉斯的首部动画长片,剧本由执导过《假小子》的瑟琳·席安玛与克劳德共同执笔。
小说作者曾在孤儿院工作,导演也为了尽量让影片贴近现实而在孤儿院生活了一个月。
小说以西葫芦“我想杀死天空,天空死了就不会有不幸的乌云飘过”的自述开头,结尾则是“我终于感到太阳晒着我的皮肤暖洋洋的,我抬头望着天,蓝蓝的,几乎没有云。
现在我才无所谓呢。
我不再想杀掉这片天。
我在地上感觉长大了。
”小说虽然在尽力模仿孩子的腔调,但有时却仍会露出成人底色;而动画却完全采取了儿童视角,把文学中的心理描写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表达。
定格动画,这种充满怀旧气氛和材质触感的形式,比起给欢乐锦上添花,更适合用来为悲伤和孤单雪中送炭。
内容和形式完美契合的《西葫芦的生活》的人物和布景分别用木偶和橡皮泥制作,只有极少数场景用到了电脑技术的渲染,导演在风格上尽力做减法,想保持一种简笔画式的质朴童趣。
在角色造型设计伊始,就敲定了大头大眼的形象,这可以让观众更直接地观察和融入情绪;同时对于动画设计师来说,绘制夸张的形象更为有趣,而且不用对付微观模型。
影片中的孩子除开本土后代,还涉及到阿拉伯裔和非洲裔的多样化族群,导演在肤色和发色上大多采用黑白黄褐等常见颜色,而在最具看点的西葫芦和西蒙的头发上则用了非现实的亮色:西葫芦的蓝色表现其忧郁敏感,而西蒙的红色则展示其热情开朗。
为了避免画风过于脱离现实,自陈“深受达内兄弟和肯·洛奇影响”的导演着力加入了严肃沉重的话题;而对于儿童的可爱和顽皮都表示理解,例如处理孩子们讨论性事的对话场景,就怀抱着“过来人”的幽默和积极态度。
导演在谈到自己作品的受众群体时曾说:“想让孩子们看懂并接受,生活本身很沉重,但还是要有希望地活。
而在当下极度分裂的世界中,大人们总是给小孩灌输价值观,而其自身却行为相悖,希望借由影片让大人们反思其中的矛盾。
”
在转场空镜头中多次出现树枝上的鸟,从独自啁啾到结伴筑巢再到孵蛋育雏,表示时间的推移,也与收容所里那对男女老师的关系发展暗合。
两人相恋结婚生子,在结尾孩子们围绕着推车里的新生儿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还会继续爱你的孩子吗?
如果他丑陋、难闻、哭个不停、尿床、成绩糟糕、很蠢、吃起来像猪、忘了名字、臭脚、让人受不了、大喊大叫、放屁、在墙上乱涂乱画、想当警察、有一个长颈鹿脖子、废物……”这些被父母伤害过的孩子用稚气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不安和困惑,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大家欢呼雀跃,影片也在风筝背后集体合照的定格镜头中结束。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珍视疼爱,即使现在小无所依,但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下,总归可以期待骄阳。
【本文原载于《电影世界》杂志2017年4月刊,请勿转载_(:зゝ∠)_】
《西葫芦的生活》是一部温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西葫芦的小葫芦,它生活在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葫芦村。
西葫芦的父亲是一位勇敢的战士,母亲则是一位慈祥的妈妈。
在这个村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西葫芦也不例外,它有一个特殊的能力——可以变出任何它想要的东西。
有一天,村子里突然来了一群坏蛋,他们想要抢走村子里的宝物。
村长决定派西葫芦去寻找一位神秘的英雄,希望他能帮助村子度过难关。
西葫芦带着父亲留给它的葫芦种子,踏上了寻找英雄的旅程。
在旅途中,西葫芦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都勇敢地去面对,最终找到了英雄。
英雄告诉西葫芦,真正的英雄不是拥有超能力的人,而是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人。
西葫芦回到村子,发现坏蛋已经来到村子门口。
在英雄的帮助下,村子成功地击退了坏蛋。
西葫芦也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它可以把葫芦种子种在土地里,让它们长成一个个强大的战士。
西葫芦和村子里的人们一起,用自己的能力保护了村子。
这部动画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首先,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只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其次,它教会了我们珍惜友谊和家人,因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才能够成长。
最后,它还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拥有超能力的人,而是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人。
即使他丑陋?
即使他很难闻?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糟糕?
即使他很蠢?
即使他吃起来像猪?
即使他忘了他的名字?
还有臭脚?
即使他让人受不了,不停地大喊大叫?
即使他放屁?
即使他在墙上乱涂乱画?
即使他想当警察?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废物?
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老师有多么爱她的孩子。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他们内心对于自己未得到爱的担心,他们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答复,这样他们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同样的,即使他们拥有这些所担心的问题,他们也是值得被爱的。
感受并相信自己被爱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必须的,只有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才能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是不会被抛弃的,是值得与有意义的。
电影给了所有有创伤的孩子一个宽容的环境,体贴的老师与陌生人,以及陪伴的伙伴,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恐惧,孤单与难过,进而抚平自己的创伤。
所以他们到最后依旧相信自己是有人爱的。
就像西葫芦在向警察讲故事的时候跟他说:你来看我是因为这是你的工作。
警察说:我不是因为工作才来,我是因为喜欢你才来的。
西葫芦说我也喜欢你。
体验过自己作为有缺陷的自己而被爱的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己值得被爱的信念,是人生一切美好的基础。
动画,特别是定格动画,这种充满古旧气氛童真趣味和材质触感的形式,比起给欢乐锦上添花,实际更适合用来给悲伤和孤单雪中送炭。
法国动画片最大的优点,是画面,技术和故事的契合。
美术跟细节的讲究。
红鼻子黑眼圈和冬天的阳光。
字幕和片尾曲都配得好!
故事起落多次,但毫不仓促的一个小时。
喜欢里面精致的打光和影子!
分享过彼此伤口的人,就像嗜血的野兽与流血的猎物,它们的相遇只有一个结果,便是终会成为一体。
而这群收养所的孩子亦是如此,他们对彼此,不再有所保留,哪怕是最致命的脆弱与不安。
而不知不觉中,他们便已成为了同一个人。
故事里有一个片段,这群孩子来到一个滑雪场游玩,当他们玩得兴致的时候,一对温馨的母子让他们全部都停了下来,尽管有个小孩呢喃道:“也许那个人,根本不是他妈妈”,可是没有人能挪得开羡慕的眼神。
在那一刻,他们就是同一个人,一个渴望着被疼爱的人。
随遇而安,品人世百味。
执笔从容,叹心中悲欢。
点击右上方“关注”,与我一同前往光影深处,寻找灵魂的共鸣。
作者:笙笙不兮图片:电影《西葫芦的生活》写在前面大家好,我是笙笙不兮。
关于童年,你有哪些记忆?
对多数人而言,童年里大概有秋千,有玩具,有温柔的父母,丰盛的晚餐,无忧无虑,不知愁苦。
然而,也有这样一群小孩,还来不及憧憬童年,就早早懂得了何为事与愿违。
就像王小波所说,「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假如能够选择,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时此地。
」《西葫芦的生活》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明媚的日光下,故事被镀上暖融的色泽,孩子们明亮可爱,没有人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过去,又将怎样拥着时光长大。
对这些孩子来说,生活里总是充满苦涩。
在那个被称作“收养所”的地方,一大群人坐在一起,孤独是所有人的共情。
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属于他们的等待就开始了。
等待养父母的出现,等待融入一个家庭,等待被爱。
他们还不太了解世界的规则,想不通自己怎么就成了没人要的孩子,可是却又隐约明白,收养所里的小孩,和其他孩子是不同的。
这是一部披着糖果外衣的暗黑童话,看似光鲜可爱的表象之下,满是伤痕累累的童心。
01 被意外砸中的孩子影片开场,用一组画面,展示了小男孩伊卡在家中的生活环境:没有父亲,母亲终日嗜酒,对他非打即骂。
伊卡的日常消遣,除了摆弄一只象征爸爸的小风筝,就是用母亲喝完的酒瓶“垒高楼”。
由于一场意外,醉酒的母亲从楼梯跌落身亡,收养所成了伊卡此后第二个家。
可是,那里真的可以称之为“家”么?
没有父母,没有亲人,和一群陌生的小孩共同吃住,被迫融入一个并不温馨的集体里,长大成了一件毫无方向的盲目漂流。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有着一段残破的过往,有着普通家庭的小孩无法体会也无法理解的累累伤痕。
说来可悲,伊卡坚持让别人称呼自己“西葫芦”,只因妈妈就是这样叫他。
尽管这名字并不好听,可这是他所能感受到的,唯一的母爱温馨。
那个发型永远不羁的小男孩叫西蒙,他行为蛮横,爱欺负人,因为看不惯西葫芦的沉默寡言,抢走了他珍视的风筝。
两人打了一场架,也由此拉近了两颗心的距离。
他向西葫芦介绍孩子们各自的身世背景,那是一个无比揪心的影片段落:西蒙的父母吸毒;比亚的母亲被驱逐回非洲;枣子的母亲有精神病;阿迈德的父亲因为抢劫被抓;而爱丽丝的父亲对她做了肮脏的事,恶心的事。
她每晚都做噩梦,总是用厚厚的刘海遮住半面,好像如此就能遮住那些龌龊的记忆,如此就能将情绪小心藏好。
我们都一样,没人爱我们。
这是西蒙的结束语。
那一刻,这个倔强的少年流露出罕见的脆弱,也尤其让人心酸。
如果可以,谁不想睡在专属的房间,享受母亲的晚安吻,拥着全世界的温柔入梦?
谁不想对着父母撒娇,活成一个可爱的小孩,而不是被迫竖起满身的刺,只是因为害怕再受伤害?
久而久之,这群在收养所里生活的小孩,开始笨拙地学习如何像家人一样相处。
因为除了彼此相依,命运没有给他们第二条可选的路。
02 压抑的向往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去郊游,路上遇到一对母子,当母亲意识到他们的身份时,立即把孩子一把拖走,如同遇见什么骇人的瘟疫。
这是影片里最揪心的一个片段。
我们心酸,却又无法否认它的真实。
进入收养所的小孩,如同被打上一道无形的烙印,没有家教,性情顽劣,容易学坏……诸如此类,在他们和拥有健全家庭的小孩子之间,劈出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
可悲的是,这些无形的差别,小孩子本身并不懂得。
他们只是呆呆站在雪地,望着那对母子远去的背影看啊看,看那个孩子向母亲撒娇,看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手拉着手紧紧相依。
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能掩饰自己羡慕的眼神。
在那短暂安静的几秒钟,我被一股浓烈的情绪席卷,无法抑制地湿了眼眶。
看到这里你会明白,为什么小孩子的逞强,格外让人心疼。
那是一种有违天性的成熟,过早学会舔舐伤口的坚强,隐藏不深却无人在意的善良。
这些被刻意压抑的情绪,在女孩卡蜜儿到来后,终于缓缓有了裂缝。
同为收养所儿童,卡蜜儿的身世并没有比其他人好到哪去。
她的父亲将出轨的母亲亲手杀害,然后自杀,而她目睹了一切的发生。
可是,卡蜜儿和其他小孩不同。
她更坚强,更乐观。
她让西葫芦看到拥有同样命运的不同可能性,也因为她骨子里不曾泯灭的温暖良善,让西葫芦第一次对异性产生了某种别样的好感。
在滑雪场的那个夜晚,西葫芦为卡蜜儿折了一只彩色纸船。
他们敲开脚边的冰块,让纸船漂在水面上,如同在向命运诉说:看,哪怕生活走投无路,我们仍可以开辟新的航道,让希望去往该去的地方,为幸福找到一个归宿。
对西葫芦而言,卡蜜儿如同一个甜美的梦,她满身伤痕,却带给他无尽的温暖与力量。
……那天,负责西葫芦母亲案件的警察雷曼,对西葫芦说了一句话:我来看你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喜欢你。
这句话,为他染上某种难言的温柔。
与西葫芦一样,已是成年人的雷曼,依然有着无法排解的孤独。
他有个儿子,可是离家千里,只留他一人被遗忘在老家。
他也渴望亲情,渴望陪伴,渴望子女绕膝的温馨画面,而西葫芦和卡蜜儿恰好符合他全部的想象。
于是他几经思量,提出领养。
得知消息后,那个早熟的孩子西蒙发了一通脾气,却又在深夜认真劝告西葫芦:你们必须走。
难得有人这么好,愿意领养我们这样的孩子。
“我们这样的孩子”,这句话令无数观众心疼。
这群年幼的孩子,从没有人问过他们的意见,就擅自把他们生下来,又毫不留恋地遗弃。
于是自卑,缺爱,没安全感,成了这个世界送给他们唯一的成长礼物。
影片结尾,收养所的管理员罗茜生下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们围着她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而问题的核心无非一个:你真的不会不要他吗?
“即使他丑陋?
”“即使他很难闻?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或是成绩糟糕?
”“即使他很蠢?
或是胃口像猪?
”“即使他记不住他的名字,脚也很臭?
”“即使他让人受不了,不停地大喊大叫?
”“即使他放屁?
”“即使他在墙上乱涂乱画?
或是想当警察?
”“即使……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废物?
”……
他们被生下来,他们被遗弃了。
没有人向他们解释原因,更没人在意他们的感受。
于是他们只能自己反省,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才会成长得这么艰难。
如此天真,又如此让人心疼。
幸运的是,总有一天,孤独的小孩会长大,那些成长中无法避免的伤痛和泪水,终将化作身上的铠甲,坚硬又温暖。
就像西葫芦在信中写道的那样:亲爱的西蒙,你说收养院是提供给那些没人关爱的人的。
你错了,我们没有忘记你们,其他人也没忘。
【关于作者】笙笙不兮,文艺水瓶女,心向暖阳,谋生,亦谋爱。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点击上方头像关注,我们评论区见
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西葫芦的生活》,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孩子们温情可爱的感动评价了!
Pincent:粘土动画做成这个画风也太可爱了吧,大荧幕观看使这种”土豆头”的画风更好看了,也有《无人知晓》那种孩童视角揭露社会问题和批判成人世界的内容,但依然非常暖,居然有些感人。
薛Tony:像橡皮泥捏出来的泥人一样,满身都是大人的手纹。
大人眼中的孩子,是一个意外,再浓郁的情感都无法感动。
孩子看着大人,一丝丝的爱护都弥足珍贵,撑起了他们的世界,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该懂。
那些从他们轻松甩出的话语,确是那么地沉重与残忍。
西葫芦,我在外面,长的很好。
日烦夜烦:温暖可爱的定格小动画,有着明亮的底色。
我们敏熙:孩子们太早知晓了人生的苦楚。
不喜欢结尾的处理,大家一直在一起多好啊!
淡水河边:一向对黏土动画有着偏爱,仿佛里面的灵魂是不一样的,这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虽然呈现的效果很暖心温柔,对比之下的情感也显得更致郁了。
一个个小天使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错的不是他们,是哪些罪恶的大人们。
安安安and:那些愚蠢的父母用随手的施害就投下让整片土地寸草不生的炸弹,那些善良纯稚的孩子则要用尽一生漫长,笨拙地为自己喊出不是鸡汤也同样具备温情力量的口号。
每个人都带着被遗弃、被伤害的阴暗过去,但依然向着光明的方向茁壮生长。
在满怀创伤仍要明媚窥探的孩童世界里,他们默默经历了成长路上这一场短暂的相聚与离别。
最难忘的是结尾,他们围着即将诞生的新生命,七嘴八舌地发出小心翼翼的怀疑和拷问,他们并不懂得他们说出的每一个孩子的缺点都是对父母责任的考验,一切只因为你我生而不同,但同样渴望海阔天空。
Her Majesty:用明亮的色彩,表现压抑而残酷的世界,还夹带一点成人的私货,再加一点普世角度的政治正确。
可怜的小孩们并非人见人爱,大都性格乖张,个别的还杀过自己妈妈。
有幸运的小孩子找到了新的家,就有不幸的呆在孤儿院里,当然相比起来,其实还有更不幸的孩子被抛弃或者被虐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能有几次说“生活原来可以这么棒”的机会。
所谓的未来,不过是往昔;所谓的希望,不过是命运。
法罗岛岛主: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幼小的灵魂,他们会是怪胎,会是熊孩子,会是有色人种,会是孤儿,但是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都应该有人爱他们。
今天的别离,只是为了未来更好的重逢,这段以自己微弱的体温温暖对方冰冷的心灵的纯粹友谊,必定成为永恒的记忆。
愿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有美好的家庭与热忱的朋友。
晓风与你残月:天啊,又一次被温情感动哭,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被温柔对待,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温柔对待他们的孩子,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缺点,也希望所有的小孩子都能过得开心。
虽然我知道这样的孤儿院太少了,但导演还是给我们展现了这个世界尚存的温情。
剧本虽短,但却精致。
血腥爱情故事:当彼此伤痕累累,互相安慰,互相拥抱时候, 我们会更加脆弱,更加把自己真心交出,所以害怕下一次伤害。
斯诺-纳什维尔:电影通过不同镜头观察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它们都被遗弃或者破碎不堪。
电影虽然涉及到沉重的成人主题,但叙述时永远不会停止孩子般的语调与幽默。
电影充满了许多令人振奋的希望以及温柔的时刻,它传达的东西不会让人感到做作或者过度多愁善感。
我略知她一二:感动总是来的那么轻而易举,因为善良永远是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里任何事物都是五彩斑斓的,无论是红色还是蓝色还是黑色还是白色,这些或喜或悲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提前认识到成人的世界,作为一个孩子承受这些事情是那么的沉重又无可奈何。
但这些残酷的事实并不能抹杀他们的天真无邪,因为他们拥有这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所以即使前路是荆棘坎坷,他们也会微笑着一起共同走过。
了却烟硝:动画片能够选入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本身就是非常罕见的事情,而这部时长仅刚刚超过一小时、毫无名气的动画短片导演的定格动画长片处女作能够进入主竞赛单元,足以见得这部动画片过硬的实力,而看完之后,这部动画片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虽然剧情有点略弱,衔接性也不太好,不过考虑到这部动画片本身就是以不谙世事的小孩为叙事角度,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而故事情节上并没有局限于短短的时长,从西葫芦家庭的破裂到他在福利院里的成长,卡蜜儿的加入及其与阿姨的抚养纷争为故事带来了高潮,整个剧本一波三折,极具戏剧张力。
(后来查阅,编剧就是今年荣获戛纳最佳编剧的《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导演/编剧瑟琳·席安玛)而整个故事最动人的一点还是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故事反应了许多社会的共同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缺失父母之爱的孩子?
敏感而脆弱的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关注和支持。
有时候,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大把的物质支持,而是哪怕一点点的精神帮助。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灿烂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
#FIFF6#DAY8的主竞赛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好久没有看动画片了,今天还是因为陪弟弟的缘故,下载了这部《西葫芦的生活》。
影片中最吸引人的便是那用木偶和橡皮泥捏成的人物和背景了。
影片剧情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西葫芦在父亲离开,母亲出了意外的情况下,来到了孤儿院,在孤儿院中认识了很多朋友并且遇见了“初恋”,最后和“初恋”被警察叔叔收养的故事。
小男孩西葫芦嗯勇敢坚强自不必说,其中最触动我的却是影片开头的一个小插曲。
警察叔叔问西葫芦,你的妈妈好吗?
看过影片的都知道,西葫芦的妈妈酗酒成性,整日感伤于西葫芦爸爸的离开,对西葫芦大喊大叫。
可是在西葫芦回答里,只有妈妈的薯泥好吃。
在我们对小男孩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的同时又觉得可怜。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像西葫芦一样遇到各种糟心的事,希望我们也像他一样,记住那些美好的事,学会感恩,也会得到和他一样的好运气。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也有意愿了?
”法式动画风格突出的儿童成长话题,不仅是关于视角,关于爱,关于家庭,而是孩童内心的大世界,本就存在的神奇斑斓的大世界。
很喜欢有粗糙毛流感的定格动画“除非你不要他了”-“肯定不会的”“即使他丑陋?
即使他很难闻?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或是成绩糟糕?
即使他很蠢?
或是胃口像猪?
即使他记不住他的名字 脚也很臭?
即使他让人受不了 不停地大喊大叫?
即使他放屁?
即使他在墙上胡乱图画?
或是想当警察?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废物?
”Même s’il est un déchet
西葫芦的生活 (2016)8.42016 / 瑞士 法国 / 剧情 动画 儿童 / 克洛德·巴拉斯 / 加斯帕德·施拉特 西斯汀·穆拉特
不喜欢这剧情。好奇怪的论点,弑母,性侵,吸毒,自闭,虐待……10岁的孩子经历这些要怎么过以后的生活
希望每个选择生孩子的人都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
一部不避讳虐待、出轨、杀妻、性、性犯罪、乱伦,以及儿童间纯真爱情的儿童动画。犯错的不是孩子,是他们的父母。他们值得被爱。很喜欢定格动画的真实质朴,这部的人物和场景都很精致。
在这个既可怕又不幸的世界里,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慰藉,其中之一就是交到新朋友,朋友能让你觉得,这个世界比实际上要小、要安全,因为你认识和你有相似经历的人,当你遇见了这种人,你可能会觉得你的世界完整了一点。——《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我杀了我妈妈
不是很喜欢黏土动画,但这是一个简单温情美好的小故事,还不错。
親愛的孩子,不管你是什麼樣子,你都值得被愛,值得獲得全世界的溫柔。
每个小孩子都是天使,希望每个可爱的你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我是真的不适合看这种温馨电影吧。。
“一切都会消失,但是风会载它而来。”喜欢善良的西蒙。
不刻意、不煽情,似乎是一个好的结局,但还是让人想哭泣。
有一些伤痛。。。
3.5
不仅仅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爱。这是个有点哀伤但很温暖治愈的小故事,一群单纯的孩子们的友谊,缺爱就给你爱,无论是孩子们之间简单的友谊还是他们缺失的亲情,但这部电影好在点到为止的治愈并不会让你觉得圣母之爱泛滥。
不幸的婚姻让母亲依赖酒精度日,常常苛责殴打西葫芦,可即便如
除非你不要他了。肯定不会不要他啊。即使他丑陋?即使他很难闻?即使他哭个不停?即使他尿床,或是成绩糟糕?即使他很蠢,或是胃口像猪?即使他记不住他的名字,脚也很臭?即使他让人受不了,不停地大喊大叫?即使他放屁?在墙上乱涂乱画?或是相当警察?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般的长脖子?即使他是废物?无论如何,父母都不该做出抛弃孩子或导致孩子被抛弃的事啊!
前面还好,后面当Simon说有这么好的人你该走时被感动了。最后一句,无论他有多少的缺点,也请好好守护他。
完整/不完整的儿童。法国动画从来都没把小孩子当弱智,死亡、爱,甚至性,都在这部定格动画中向儿童观众传达着正确而又真实的世界观。单此一点,就值得观看。
#Quinzaine#导演双周首映。笑料很足,而且再次被动画片感动到
残忍的背后
题材很好,呈现太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也可能是没办法太深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