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勇被老婆离婚两年,没错,是被老婆离婚,他仍深爱前妻,不愿离婚,还在纠缠。
电话中发现前妻与别人在一起,决定去前妻的房子寻找真相。
二勇由王学兵出演,说下个人感受,演的非常好,实力派。
同样是个人观点,因为剧情、以貌取人以及先入为主的缘故,我觉得徐峥出演会更惹喜欢,特别是幽默的部分。
二勇借下高利贷用于养殖鸵鸟,将妻子的房子抵押,老板的手下五哥前来逼债,二勇没钱偿还。
尕娃是某高官的儿子,被五哥带人绑架,五哥将尕娃交给二勇带两天。
五哥:“知道为啥把娃娃放到你这?
”二勇:“知道呢嘛!
”五哥:“你不知道。
因为我信任你,你值得我信任…”二勇:“值得,这个我知道的。
”五哥:“娃娃要是不听话…”二勇:“打!
”五哥:“要有耐心。
”一个打手的反差,笑死人。
陌生人之间的相遇是难得的缘分,但再可贵的缘分,消散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罢了。
片名“未择之路”,只有读懂编剧的题目和想法,才能了解本片的精彩之处:在“坏怂”这个概念里,二勇是也不是,皆因对生活的困惑和迷茫,环环相扣,最终筑成命运。
唯一美好的就是三个迷茫,弱势的人三天两夜的感情反转,成了凑成的“👪一家人”,暖暖的,也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束光,大抵人生就是如此。
新人导演唐高鹏,以出色的水平和发挥,给我们献上了一幅过目难忘的大西北奇景。
负债累累的二勇,受大老板之托照看一个孩子,为追回自己的前妻,爷俩花了三天两夜的时间,穿越无边戈壁滩;随着旅途一路向前,他们邂逅的人和遭遇的事,使得多方命运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未择之路]中国大陆预告海报高原黄沙、大漠草垛、高原湖泊……背景的辽阔,更显人物的渺小;荒凉的戈壁上本就世事难料,更不用说一路因追债、怨气而起的凶险相伴。
罕见人烟的数日里,绵长的公路,似乎怎么也看不到尽头——苍茫的天空下,路又通往何方?
踏上这条无法选择的路后,他们最终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01命运曲折,未择之后的选择影片开头,就以两种动物的命运,为这个充满凉意的故事下了极强的暗示:先是男主角开着货车撞死了一只羊——我们看得太多了,也都明白,公路上死羊死鹿之类的,这在电影里从来都不是好兆头。
倒叙回三个小时之前,出发前的男主角还在打理着他的鸵鸟场——不见半条生命迹象、只见枯枝砂砾和远处山峦的大漠中,突然出现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开始满地追着一只撒欢开跑的鸵鸟……
漫长的追逐后男主角和鸵鸟都瘫倒在地此场景颇为怪奇吊诡,再衬上本就凄异的背景,足以吸引观众的全部注意力;看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场景,其实不只作为烘托气氛出现,从羊到鸵鸟,全是男主角、乃至片中所有人物,命运急转直下的信号。
最终还是被制服的鸵鸟,如待宰的鸡一样趴在地上扑腾着,抬不起来的脖子耷拉在坚硬的石子上疯狂地抖动。
男主角守护着自己小小产业的生活也到此结束——公路电影总有个来头,片中以前妻的生活受到威胁作为触发点,现在他该上路了。
被债主不安好心留给男主角照看的孩子孩子很早就出场了,但在大约电影的前二三十分钟里,孩子都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也几乎不和男主角对视,更添了一丝奇特的神秘感——我们甚至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孩子的名字,只听男主角一直用西北方言自作主张叫着“尕娃”。
没有选择的男主角被迫上路,回过头才想起来孩子不见了,一开厢门居然看见孩子不知道啥时候跑了进来:再一次地,他被迫带上孩子一起踏上凶险旅程,这唯一的选择即将改写两人的前路。
两人对彼此的态度变化,可能是本片中唯一可以由他们自己掌控的变量。
男主角一开始为了惩罚孩子乱跑,故意恶狠狠将其关在鸵鸟笼里;孩子的情绪也愈发低沉暴躁,为了反抗而不吃不喝、尿了裤子还趁机玩车差点出了事。
所以片中心灵相通、互相理解之前,一大一小两人的关系一度恶化,距离上先是有了个拉远的过程。
但小孩子毕竟还是小孩子——酿成“事故”之后经男主角一吓唬立刻露出小孩子本性,对男主角的求助和依赖也就此产生,故事发展到这里,拉远的距离开始反弹。
货车女司机小眉,作为一个关键的插曲出现路遇诈人掏钱的修车店,倒霉的男主角再次遭遇无可奈何的情境,小眉的出现是情节上新的契机;又一回,没有选择地,两人搭上小眉的车,踏上下一段未知的旅程。
小眉这个人物的塑造,也十分恰到好处——既没有显得累赘、影响到主线剧情,同时也辅助两位主角这段“未择之路”的进展,烘托得到位,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无比丰满的角色。
小眉那条悲凉的感情线中,关于她“爱”与“被爱”的呈现,都是赤裸裸的残酷;她个人的遭遇,和她与男主角和孩子产生牵连后续的遭遇,都透着深深的无奈和惶恐。
她强悍的作风和坚忍的性格是她的盔甲,而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自我筑起的保护层之下的她,有多痛苦、有多脆弱。
这个看似坚不可摧、实际摇摆不定的支点,在电影的中间部分,支撑着男主角和孩子相对顺利的一段前行。
就像本片其他所有的元素一样突兀,小眉的戏份戛然而止,这个角色完成了对两位主人公“旅程”的推进,关于她故事的延伸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最后这个阶段,男主角和孩子两人,对峙的是开头出现过的债主,被追杀,意外的丧命——这条无法选择的、笔直又狭长的道路上,他们所有被迫做出的决定,都将两人引向了“未择”的结局。
坏人们选择了将好人逼上绝路,好人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男主角在彻底接受命运之前,还能为前妻做最后一件事影片全程以克制的方式,呈现着善与恶的交锋;人性在这里,被戈壁的凌风侵蚀,被尖锐的岩石磨平,被啸叫的黄沙吞没。
从一开始,情绪就一路走低,最终的祸事也黯然收场;命运的不可控性,注定的悲剧,都随着终结时生命的消陨,沉没在盐湖之底。
02路途险恶,悲剧与机缘巧合[未择之路]中,黑色幽默元素和犯罪题材的结合,颇有些科恩兄弟剧本的味道。
总有些无厘头的视角,诡异的剪辑节奏,略带暴力的镜头,甚至还有残忍的风趣,惊悚的玩笑,包括结尾处出人意料的突然转折。
人物,也都显得挺奇特,多多少少夹杂着一丝莫名的、不和谐的失衡状态,偶尔甚至可能有些荒诞。
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中从头到尾出场的所有元素,都仿佛自带悲剧感。
科恩兄弟编剧的[谋杀绿脚趾]、[冰血暴]、[老无所依]和[迷镇凶案]电影的片名“未择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也显然是来自我们都学过的一首诗的标题——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诗歌本身究竟是表达了对追随个人道路的支持、还是表达了无论怎么选择都会错过另一条路上美好事物的遗憾,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但本片中的“未择之路”,则暗指着更为悲剧化的主题——此处的未择,是无从选择,是被迫选择。
《未选择的路》出自罗伯特·弗罗斯特诗集《山间》诗中的最后几句这样说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本片中,人迹罕至的那条路,显然也是男主角踏上的路;他的最后一点希望就寄于此,结果当然也是被改变了一生。
集中表现在男主身上的情绪和经历,其实映射在了每一个角色身上——甚至包括那个出门买个菜就被砸了屋子的无名女人,甚至包括反派那抱住父亲不肯放手的儿子。
这片几乎荒无人烟的高原之上,没有人能逃过凄凉的人生旅程,没有人能在“未择之路”以外开辟新的希望。
而影片结尾,还分别给每个人都留出了一点时间,让我们一窥终局之后他们的人生走向。
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父亲,但目睹几日以来和自己产生紧密联结的叔突然撒手人寰,我们无法知道他未来的人生会怎样;小眉再次登场、涂上口红离去,她的前路,同样未卜。
前妻、路人、反派……每一个人都漠然地围观着丧命的男主角,每一个人都没有明确的举动。
有人说关于男主角的这个结局,是不是有点太用力、有点没必要;但仔细想想,此番设置也不无道理。
怨气无处可泄,必会伤及无辜这总是一条未择之路——就像那只鸵鸟,他插翅难飞;就像那只死羊,他在劫难逃。
男主角与前妻洗刷过去的错,解救了无辜的孩子,曾经领头的恶商也被除掉,他还帮到了路上遇到的女孩。
但大西北的辽远天地,并不认他掏心掏肺的赎罪;这残忍的宿命,终于还是降临在他头上。
而恶棍,还在逍遥。
-文:Yorkshire Viking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从影院看完以后就要说着什么的,鉴于时间关系,也没有提问什么。
导演拍的这部戏,很多人都说喜欢,很好,甚至用惬意的很高兴认识你,来描述,我一开始则没有看懂,听导演讲了以后,才觉得原来是这样,导演说不追求一个真实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是想描述一个故事而已。
导演还说了,编剧写戏,写的就是兰州的附近一个鸵鸟厂的事。
但是最后发现鸵鸟一会躲,然后脱毛,以后死去的灿烈状况。
看那个海报还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人想到公路片这个桥段,但是其实不是什么公路片,像是一部替人亲子片。
最后王学兵饰演的人突然被车夺了性命,想要回家的孩子也不回家了,孩子无端发病,老板的帮凶突然杀死老板成为大老板,王学兵带着孩子去自己喜欢玩的地方玩,看上去像是一个人在固定的寻找自己的回忆,模仿一些什么东西。
王学兵也在拼命的搞笑和演技里面寻找演技,把自己一贯的严肃的状态,变得轻松可爱起来,多余的镜头和相遇,还有文章的妻子马伊琍饰演的角色的出现,文章的背包客形象的出现,让人猝不及防,其实可以直接删除这些多余的画面。
而构成这部戏卖点的部分,直接删除了。
只字未提。
我估计导演是拍着拍着不想拍了,拍不动了,或者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收场了,所以学习好莱坞,把一个与此事无关的女配角拉出来,再把他的丈夫拉出来,糊弄一把。
毕竟现实中可能就是朋友关系,所以忙不得不帮。
如果要讲凶杀,讲凶杀好了。
要讲公路遇见就直接讲公路遇见,然后睡觉,最后孩子安稳回家,该离婚的没法离婚在一起了过的还很幸福,跟那个伊朗片一样多好。
可是导演没有这样的实力,编剧没有这样的脑子,把避债的搞房地产大生意的,还有绑架官员孩子的,都拉在一起,弄个火锅,或者烩菜,但是烩菜这东西,不是老师傅弄出来的,可以尝一口,除非真的很饿,要不然一口都吃不下去。
好几次都要讲到绑架,凶杀,还有救援部分了,结果又回到马伊琍饰演的寡妇身上了,关于她的身份,没有多讲,关于跟他有相识的那个傻冒男人也没有多讲,然后最后直接让一个傻冒男人开车,对着王学兵老师开过去,导演请的编剧估计是刚刚好的车吧,觉得速度与激情才能驾驭自己这一身好技能和荷尔蒙。
看的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加了那么多人,都是一句话就可以捎带过去的,结果还给他们编排了一出戏,结果最后把他们又弄得很模糊。
该死的,该抓得,最后在现场,警察都出现了,也什么都没有做,孩子看到了一切,什么都没有提到,还有哪些小帮凶,最后该杀人的没有杀,不该杀的稀里糊涂就干了一次大的。
如果要这样拍戏,那前面那么长一个小时的戏都可以剪了,直接就可以到后面,导演为了搞笑,浪费了太多地方了,不如学习刁亦男,最起码他知道自己拍了那么多地方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说明正义,说明孩子找到了爸爸,还是不该去得罪修车的,还是说这一路王学兵很卖力,孩子太成熟,马伊琍饰演的角色太冷淡。
但是温情也有,但是怎么就没有一个好的生活和人被他遇到。
而一个修车的,怎么稀里糊涂就被导演的编剧设计成了凶手,那真的凶手不是在利益漩涡中吗。
说是在的真的看不懂。
对于导演一知半解,或者不求闻达的态度,表示不支持不肯定和谴责。
对于王学兵的成熟的表演和对于孩子的耐心,还有黑色的皮肤,是好事表示肯定。
毕竟这样的演员才能出戏,但是得遇到个像他的老乡陈建斌这样的导演才是绝配。
对了,导演说这是自己的处女作怪不得怎么看都像是激情过去,没有抽插进去,真的也是很遗憾。
"每个人的人生不都像是一条路,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过客,有的上了车,有的你快速超过,有的你永远追不上,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是在彼此的生命中出现过,他给过你些什么。
"“小眉是个很执着的女人,我跟她的距离很远,我不会像她这么执着。
”“每一个片段和人物自有他的道理,就像导演说的,留白非常重要。
”
马伊琍在杭州的媒体采访,就像她在电影《未择之路》里的戏份一样,话不算多,但金句频频,画面不多,但处处点睛。
在电影里,她饰演的小眉和其他大老爷们一样,开着大货车日夜穿行在西部荒野公路上。
一路上,总会遇见行行色色的人。
可能是路边开修理黑店的执着追求者,可能是同路开货车想占便宜的臭男人,可能是一去不回头多年等的那个人,也可能是王学兵扮演的“坏怂”和身边那个给人生一点希望与温暖的倔尕娃。
无论是谁,他们都在路上,都有未择之路——那是一条会让自己过得更轻松更舒适,却因为一些过不了自己那关的“东西”,不会选择的路。
谁没有一条条未择之路?
那些让你不会去选择的关,恰恰是你存在于世的价值。
那一天的二勇就面临着一道道关:讨债的来了,带来个不知道是被绑架还是被托付的尕娃要求看管几天;虽然办了离婚却在心里认定还是自己媳妇的电话里传来了男人的声音。
于是,开着破卡车,带着尕娃,从荒原里的鸵鸟场去前妻住的地方讨说法。
如果不照顾好这个孩子,就要被债主追钱,前妻住的房子就要抵债被收走;如果不管车后面那个被绑得严严实实的孩子,这个孩子就可能成为另一个苦主被要挟的肉票;如果不利用孩子要到30万,已经和别人结婚要生孩子的前妻就要在自己逃亡以后,被赶出房子无家可归;如果不是为了给前妻送钱,也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那一天,对于这个孩子又何尝不是冲击连连:被学校的孩子围着打,被父亲的所谓“朋友”带到一个鸵鸟场,被一个落魄的叔带着一路“浪”,亲眼看到一桩杀人事件,还被绑起来差点撕票。
最关键的事,发现这个带着自己的“坏怂”叔叔,居然给了自己之前也许从未有过的家的感觉。
从一路僵持到破冰,到打闹嬉乐,到被这个叔当成肉票要挟父亲给钱却毫不反抗完全配合,他一路的表现,是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成熟,和对世事真假善恶来不得半点虚假的透彻。
马伊琍饰演的小眉,只不过是这叔娃俩儿,在路上相遇的一个过客,帮一把,救一把,共同走了一段路。
也许在和二勇与娃娃一起拍合影的那一瞬间,她执着等待的岁月里,流了一股暖流。
也许当孩子把口红递给她的时候,她固执坚硬的外表下泛出了渴望能脆弱一下的涟漪。
也许,她也不过是渴望被照顾,被呵护,或者,不再抱着等待的执念。
也许在最后,当她涂上口红的那一刻,她终于可以走出那段昏暗的,只在路上奔驰和呼吸,却没有价值与意义的日子。
把那些行尸走肉的过往,肆无忌惮地抛在后视镜忽然而过的柏油路上。
在戏外,马伊琍还是那个足够清醒、足够知觉的演员。
因为在她看来,正是因为能够做不一样的人,进入不一样的角色,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才是“演员这个职业最有魅力的地方。
”所以,她不太在意别的什么,仅仅因为导演唐高鹏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就足够接下这部让她完全素颜、蓬头垢面,耍狠卖命的电影。
因为“和导演聊了一会儿,觉得很有意思,他说的很多话都会让我想很久,我觉得和这样的导演合作,一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
”至于对这个角色做了哪些功课,她一句没提,因为觉得这些就是这个职业应该要去做的。
也像唐高鹏导演说的一样,“伊琍从不说这些,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这就像是你要问一个书法家为什么会认字一样。
”而这部电影给马司令和观众最大的惊喜应该就是“能让观众看到想不到的我”无疑了。
无论是马伊琍、王学兵的演技,还是初次演电影就给人极大惊喜的小演员朱耕佑,或者导演透过电影引出的种种人生路,又或者是你对善与恶,罪与罚的思考,在画姐看来,《未择之路》都是本年度国产片绝佳选择。
9月14日,影院见!
在看《未择之路》,看了好几天才看完这部电影,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心情去看这部电影,又是一部公路片,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很像是《完美的世界》,最后也是男主死了,小孩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同样地失去了生命,同样的丢失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生命之中有很多未选择的道路,坏怂带着尕娃就敢征服太白;换张背景就想逃出戈壁滩;寡妇命守了一个不归人;坏怂脸绑了一份不甘心。
生命之中有这么多的未择之路,而我们都是这些道路上的行路人。
Part 01.生活就是在戈壁滩上不断地奔跑;生活就是拿着裤衩子在大风里随风奔跑.小男孩尿了裤子,拿着自己的裤衩子在风中随风奔跑着;小男孩尿了裤子,站在戈壁滩里面迎风奔跑;小男孩尿了裤子,坐在小小的破旧的车子里面看着前方的道路;那些小时候镌刻在内心深处的记忆,那些消散不掉的回忆,那些留在脑海深处的小小故事情节,都在小男孩午夜梦回的时候,回到了自己的脑海深处。
生活就是小男孩不断地在戈壁滩上奔跑着,生活就是小男孩在土块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Part 02.那些拆不掉的房子,那些拆不掉的人心.电影里面有一户拆迁的人家,这户人家是钉子户,这个钉子户里面住着的老人紧赶慢赶地出去买菜,买完菜之后腾腾腾地跑回家里面去;结果自己的家就没有了,结果自己家里面的家具就全放在了楼下,锅碗瓢盆冰箱什么的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楼下,自成一个小小的家庭,就是这样快,就是这样迅猛。
非常喜欢二勇伤心难过的时候呆着的那条船,二勇说:“我自己不知道去哪里的时候,我就来这里。
”而且二勇还在这里藏了一桶弹珠,等到带着尕娃过来的时候,尕娃快乐地玩着弹珠,二勇快乐地躺在船上发愁,我想---人的一生总要有一个自己能够呆着的地方吧,总要有一个自己无聊的时候可以置放自己的藏身之所吧。
Part 03.男人、女人和尕娃---等不到的人、等到的人、等来的人.男人带着尕娃想要去跟自己的媳妇见面,只是两年过去了,自己的媳妇已经怀上了别人的孩子了,两个离婚的人,各自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女人一个人行走在荒漠之中,开着大车,路上捎带着小男孩尕娃和男人;小朋友尕娃被一群坏怂绑到了戈壁滩,然后遇到了二勇,从一开始的不对付,到后来的友好相处。
尕娃失去了母亲,父亲常年不在家;生命之中有了太多太多可怜的人,尕娃没有母亲的爱;二勇失去了媳妇的爱,人生啊,就是不断地失去,不断地得到,不断地相处在一起,这就是人生。
二勇是一个养鸵鸟农户,因为一些不瓜葛的事,带着小尕娃跑长途,也就在路途终点,二勇突然死了,死得很莫名。
影片散幕时,后座一位观众脱口而出:“烂片,不知所云”。
此刻的我沉思了一会儿,虽然剧情并不复杂,可是为什么导演非要让二勇这么死掉?
路上的选择有错吗?
《未择之路》是一部颇有土气文艺的西部公路电影,大众口碑处于“一般”水平。
其黑色、荒芜、破败、颓废感、小确幸气息,注定它在商业院线道路上必遭挫败,如同二勇的死,不具备强烈的必然性,也不属于无妄的意外,但终究还是能得出因果。
二勇死于自己的鸵鸟车下,开车的人是那个无名嫉恨着他的大耳朵,两人萍水相逢只有一面之缘,这一面却要了他的命。
大耳朵是戈壁深处公路上一家黑店的人,负责蹲守用猎枪击穿往来车辆的车胎,然后让店里狠狠宰一笔。
大耳朵的对白不多,有暴力治理的倾向、略显自卑人格,他苦恼无法获得小眉的芳心。
稍微目睹小眉与异性交流就怒火冲冠。
他开过很多枪,也对陌生人施暴,给人感觉冷血又可怕,尾随二勇企图行凶明确。
可是,撞死了二勇之后,他呆呆地坐在驾驶位上,直到被民警拽下车,第一次夺去他人性命让他如此震惊。
二勇亡故的位置是前妻家门拐角处,为了给前妻一个安稳将来,哪怕后来才知道前妻已经改嫁并怀有新孕。
二勇往二楼阳台用力甩出30万现金袋子,因为太重了,袋子卡在衣架缝边,天真的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不巧转身后,这袋钱丢到地面成了“无主”之物。
前妻最后能不能“遇到”那袋钱已不再重要,她有了新丈夫,家庭和睦,即使房子真被没收,也不一定陷入绝境。
此情景应是讽刺:二勇的“煞费苦心”付诸东流。
30万现金来历,是二勇从尕娃他爹那里敲诈勒索得来,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当“坏怂”;由于被逼上绝路后,心里却只惦记着前妻,把心一横作出不当之举。
被逼上绝路的原因,是他的枪走火误伤了李总,误以为自己杀人了,也并不知道高利贷五哥才是主刀真凶。
假如事情发生后,二勇选择报警自首,或许情况不至于结局的糟糕。
李总是个黑恶势力的头目,为人心狠手辣,干着收地强拆、放高利贷、绑票胁迫的不法勾当,就是他需要尕娃作人质要挟局长。
不料却死在自己下属手里,五哥把李总掐死了,把罪名嫁祸给二勇,但行凶一幕被尕娃看见了。
无论是尕娃还是二勇,终将躲不过这帮恶徒的魔爪。
小眉是个寡妇,在路上对二勇拔刀相助,帮他们解过围,又载了一回顺风车,小镇里还拍了一张全家福合照。
善良的人在一起,看起来真像是一家人,但又如果不是遇上小眉,或许二勇不会因此被大耳朵嫉恨而杀害。
回溯二勇为什么要上路?
为了追前妻修复破裂的夫妻关系。
无论观众怎么看,二勇的行为都是一厢情愿的执念。
那前妻应该没有过错吧?
只是我觉得她与二勇有些事没有割清,如果她能坦承向二勇说明自己再婚的事情呢?
为了修复这段已经破灭的婚姻,二勇催眠自己还能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于是借了高利贷并与五哥关联起来。
借高利贷是为了要开鸵鸟农场,在大西北之地,饲养鸵鸟的确会是致富之选,以二勇的身世学识,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想法吗?
因为这一切,他遇上了尕娃,遇上了很多人,乐观促使他前进,也让他忽视了危机,更不合时宜地遇上属于他的命运…… 最后,不得不吐槽一下,那辆鸵鸟车真是神出鬼没的Bug点。
观看电影《未择之路》的体验,恰似偶然走进路边的一家西北馆子。
迎面而来的是王学兵。
他头发卷曲、眼珠发黄,身穿一件从没打算换的格子衬衣,操着一口维族普通话,正盯得你发毛。
紧随其后的是朱耕佑小朋友,他人小鬼大,神态笃定,审视着走进来的每一个人,仿佛他才是这里的老板。
戈壁之花马伊琍一身尘土,哭丧着脸,目不斜视从你面前匆匆而过。
店里的其他过客更是个个神头鬼脸,莫名其妙。
后厨隐约有两个闪亮的光头在晃动,嘴里咕哝着,手里忙碌着,不用说,应该是主厨唐高鹏和岳小军了。
既来之,则安之,那就随便来点拉条子,羊肉串,大盘鸡,再来一盘新疆炒米粉。
端上来一尝,行!
还真是纯正的西北味儿。
这西北味道偏杂,吃起来却舒心。
说是公路片,旅程偏短,也没有大力贩卖戈壁、厂矿和集市等沿途风光;说是黑色喜剧,笑得偏甜,弱肉强食中又蕴含着温情与自省;说是现实主义,人物与情感逻辑都浪漫不羁;说是浪漫主义,情节貌似漫不经心,却又处处严丝合缝。
中国西北部特有的慵懒与爆发、混沌与透彻、执拗与虚无,从来没有如此妥帖地杂糅于同一部影片中,从而让每一个路过的灵魂都有安放之地。
科恩兄弟也重视地域特色,但前提是地域特色本身封闭而鲜明。
明尼苏达的Fargo,密西西比的密林,纽约六十年代的醉乡,这些都如主角一般个性突出,配上魅惑人心的音乐,自成一种地理美学风格。
当然还有其他电影地理学大师作为参考,中国西北另一端,是阿巴斯的伊朗,是锡兰的土耳其,突出的地域文化一直是电影节的猎奇焦点。
《未择之路》没有因循任何成名之作,而是忠实地为我们还原出一个逼真的,充满人味儿的中国西北。
这当然是经过漫长而严肃的思考之后的选择,而非无奈之举。
作为导演唐高鹏的电影处女作,他应该知道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西北,这块曾被汉人叫做西域的土地,从古到今就是多元文化的混合体,来自内地各省的移民与当地人多年杂居,不停地创造着自己的味道。
了解这种味道的人应该知道,西北标志性的大盘鸡来自四川,炒米粉来自湖南,各种面食不是来自罗马,就是来自陕西……来!
尝一口大西北大味道,这里不仅有新疆的辽远、甘陕的淳朴,还有四川的麻辣与湖南的浓厚。
即使你没有选择,它也从不会令你失望。
★★★★☆ 未择之路,还是太客气了。
看似有路,留给角色的就这么一两条岔道,要如何抉择,最终的结局已经提前在性格模型和环境制约里写好了。
除非强烈的觉醒,倔强的修炼,强大的外力,否则始终只能看得见自身限度里的那点方寸。
一路都在嘻嘻哈哈地给你点希望,总觉得这么个二兮兮吊儿郎当本性善良的“坏”怂会有个好结局。
走着走着,愈发逼仄了,却又一直给你点胡萝卜在眼前吊着。
医院那慕,无望到顶了,诺大个戈壁,哪里还有让你走下去的路?
突然又有了转圜,要好起来了,越来越好了,快啊,美好的结局就要到了,嘭!
突然又一下子,全没了。
导演真是个坏怂呵。
一路的绝望戈壁里守护出一只口红大小的希望,知道代价得要多大吗?
#电光幻影# 《未择之路》,有些打动,是沉闷之下的无可奈何,越是痛苦,越是清醒,而最终,只留下最残忍的痕迹,将躯体,消散于风里。
无论网络评分是否优异,这部电影在我心里都是欢喜的。
虽然,这并不是一部让人愉悦的电影,甚至于过于沉重,太是伤痛,可是就是因为那一刀又一刀的干脆,反而让我觉得感动。
已经有太多的故事,总是选取了最温暖的地方,却忘记了,有很多温暖的背后,终究要回归残忍的。
本来只是一条因缘际会莫名同行的道路,三个各自有故事的人,一条要走下去的路。
说是彼此扶持,到了最后终究要各奔东西,那一路上给予过的承诺,有一天也会飘散在风里。
辛苦建立的信任想背负一生的期许,可是转身而去的现实中再不会有机会去期许。
这就是生活,没有教育意义,只是一条又一条眼泪的痕迹,哭泣着写下了生命的悲歌。
我其实看的特别难受,尤其是结尾处。
孩子给予的全部期许,最终被一次性的夺走。
人生的很多梦想和美好的追求就是这样在幼年的现实道路里被夺走的。
虽然我们终究有一天会长大,可是越是被过早剥离了爱的孩子,就会越早的做成一个失落的人。
人生要有多残忍,才会让我们在最初的日子,就一把将他们打落谷底呢。
但事实是,我们都会这么做的。
王学兵的角色的伤感,几乎在片尾赚足了我的眼泪。
人哦,一开始揣了点杂念,能怎么着,谁还没有点自己的小心思呢。
可是这个世界不会给你公平的。
你以为吃尽了苦头就会苦尽甘来嘛,不会的,苦难会用压倒性的胜利干掉你,这就是春风吹都吹不生的结局,一个悲伤而又无奈的结局。
除了需要应付审题导致的一些剧情设置需要,我个人觉得其实蛮真实的,这就是现实世界,真的就是。
苦难对有些人特别多青睐,誓死相随,终成眷属。
这句不是调侃,而是深入骨髓的痛,却是无药可治的结局。
这部影片比许多我们熟知的电影,比如《烈日灼心》、《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等其实更丝丝拉拉的撕裂痛,可惜,本片的被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几部影片,感觉上还是有些遗憾的,有点打抱不平的心情。
不过因为太过慢节奏撕扯的难受感,所以大概也确实不适合多数人吧。
人呐,活一辈子,有时候就是从伤痛里抬抬头,然后换到另一种伤痛的坑里去。
看起来治愈了,其实,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疼去了。
你听完难过不。
其实你看完了会更难过。
没有路,其实,真的没有路了。
你就留在这里吧。
作者:小佛搞特
不算难看 结局有点突兀 感觉故事还能再展开多一些
整体还行……
让小孩子公然遛鸟,不好吧?
前一个小时还行,可以当搞笑片看。王学兵带来了许多欢乐。马伊琍发挥一般。岳小军脱发脱得厉害。另外,风景不错。结尾又是警察梗,无聊透顶。
非常喜欢,大西北菊次郎的秋天,喜剧(??)版《暴裂无声》,王学兵现已加入我的【最想和他在昏暗逼仄的地下室脏兮兮的床上做现实主义爱的国内男演员TOP 5】榜单!
情节略松散,尕娃塑造得不像真正的小孩子,“李总” 的感觉也不对。有股留白虽多但每个角色身上都背着一箩筐故事的古龙感,看导演访谈原来是人物前史撰写丰富,然后在后期剪辑时又删掉了很多辅助性的配角戏份——但又没剪干净,比如五哥儿子那段在最终呈现的版本下就是废戏。把公路片元素置于隐隐约约的官商争斗背景下很有中国特色,以及男主和李总都爱不合时宜地翻脸可以说是剧情需要强行装逼了。
西部,公路,加上突然死亡的设定很有一种老无所依的味道。马伊琍似乎和主线剧情关系不大,但正是她的一抹红唇,给茫茫黄沙中增添了一丝浪漫的气息。
演技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李老板你是该死。命运,总是出奇地让人无奈。
7.5分,本来对公路题材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笑点密集。小男孩演技爆表,真的不是贾樟柯儿子吗?剧本其实挺好的,但是什么都想讲,废了好几条线。王学兵和马伊琍的角色没谈恋爱,说明导演不是俗人。我倒没想到影评人们对这片子这么苛刻,我反正是愿意鼓励它的。
波米推荐的年度十佳。公路片在中国还是太稀少了。最后大结局有点刻意,这种电影还是对甘肃这种戈壁滩的风景刻奇,真去旅行,不会觉得那么美好。
作为处女作,完成度挺不错的。
1、不是大闷片,是一部难得的、好看的国产公路片;2、王学兵与小演员的对手戏有戏有趣,演得也有层次;3、马伊琍也演出了跑运输女人的那种不得不为的“强”与不为人知的“弱”;4、导演很会用镜头表达情绪,音乐垫得很轻很稳;5、故事结构很好,人物扎实,人物关系处理的也比较清晰,但有些地方交代的太多,有几场戏可以拿掉,故事的结局也没有流于俗套,可后半段有点失控,看完如鲠在喉,再次强调不是大闷片
失意挫败的大小男女,走在各自路上,暗想着那条没走的路,会是怎样心境和境遇,也许总会比这条更多坦途吧。
戈壁果奔,吃瓜扔钱,废矿尬逃,大耳朵深情,鸵鸟拳;羊人首尾呼应还成,但绑架交人一段不太合理,总觉得故事可以再散漫或再荒诞点,文章背包客彩蛋才真是莫名其妙
导演还是太嫩了,看得出野心,但是剧情几乎一致游走在崩坏的边缘,多线叙事也不算成功,但是我还是想多给一颗星鼓励一下
整体也算是干净利落的西部公路元素故事类型片。前半段稍微单薄了一些。
甘肃自带浓烈的大漠烟味 死路活路总是有人选择的路 那未择之路只能走心了 友情客串的文章真是最后一刻才出现
年度最佳之一
影片开始,撞死一只羊;影片结束,撞死一个人。或为情,或为钱,或是大漠孤烟直,或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生之不易,怂是常态,宿命已注定。这种充满黑色的粗犷质感类似于《暴裂无声》、《无人区》等。虽然有些戏断裂或多余,但作为新人导演处女作这个完成度已经值得称赞。ps:9月马伊琍出演的三部电影全部鉴赏完毕,《那些女人》媚,《未择之路》悍,《找到你》惨。风格各异,多面能手,后两部素颜出镜,也够拼了。有意思的是,在《未择之路》里邂逅文章,在国庆档里就要夫妻直接PK——《找到你》双女主戏与《胖子行动队》双男主戏。。。
挺喜欢这部不动声色的电影,全片没有什么呼啸的东西。不炫耀风格,也不好用什么文艺片商业片西部片去概括。人就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自有其动人和有力之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太喜欢结尾,在那之前我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对一部故事片来讲这是最高的褒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