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喜欢冰河纯粹因为有趣和可爱。
最喜欢那只树懒和永远追着栗子跑的小家伙,冰河三算得上是最喜欢,更多的是关于友情和善意,冰河4相对来说内容成熟了很多,首先是小象为了和同伴成群而否认和小地鼠(经常在地下跑,姑且叫小地鼠吧)是朋友的事实,随后小象被坏人所掠,小地鼠奋不顾身的营救,最终大众被感化赢得众人崇拜,故事情节跟普遍的低俗电影及其类似,不过冰河有其自身恒定的优势,动物的卖萌和搞笑相对来说更有卖点,吸引人关注。
其次是落难群众在穿越山洞的时候被各种诱惑,懂得心理战术黑暗中的动物们投其所好,使出浑身解数坑蒙拐骗,最终正直的人跨越鸿沟,贪图虚荣的人坠入深渊。
冰河是一部好的片子,个人而言,只是相对于前三我毫不犹豫的给5分来说,冰河4着实让人不像看动画那样心里乐呵了。
最近看了几部卡通片,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和大家分享: 每一个儿童卡通片,总有个厉害的祖母。
为了方便表述,这里的祖母泛指祖母、外祖母、嫲嫲、奶奶、外婆等隔代女性长辈。
最近最heat的《冰川时代4》,里面最出彩的树懒希德的奶奶,特别的自信和特立独行,想必大家对她吃提子的方式印象深刻,一开始大家觉得是个人至贱则无敌的累赘,但在长毛象一方陷入绝境的时候,她召唤“宝宝”作战,扭转了整个局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一边参与打海盗,一边不忘向人们表明老人家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很多笑料也是从她而来。
去年有部《老雷斯的故事》,当中的小男孩Ted很勇敢,也很有探索精神,但如果没有grandmother的帮忙,只怕一开始就没戏了。
看看祖母做了些什么,先是给他指路如何找树,接着在妈妈要Ted呆家里时想办法帮他脱身,最后还在种子抢夺战中一显身手,协助他摆平大boss。
远一点的,还有宫崎骏的作品,如《千与千寻》的汤婆婆,《天空之城》的海盗头子“妈妈”,都是非常经典的全能祖母形象,她们总是勇敢、充满智慧,对男女主人公(通常是少年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些诸多以儿童为受众的卡通片,都会自然不自然的安排一个类似祖母的角色。
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祖母是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祖母们通常身兼多种角色,这使得她们进退灵活。
首先,她们是孩子好朋友。
通常,祖母被认为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孩子们更愿意把秘密告诉祖母。
其次,她们又是孩子的支持者,孩子和父母有意见分歧时,祖母常站在孩子这一边。
矛盾激烈时,祖母还有个特别作用就是c充当纠纷调停人、战火的缓冲地带。
最后,她们还是孩子的指路人,孩子们总有成长的迷茫,爸妈又总是那么忙,祖母们则不急不躁,总愿意静心倾听,并用自己的智慧给孩子指路。
祖母们还有个特点——“爱心”。
大部分的孩子们是幸福的,父母把小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在爱中呵护他们成长,父母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祖父祖母的爱,则是这种爱的外延和补充,令爱更加完整丰富。
就像一个同心圆,一圈一圈的把小孩子包在中间。
从祖母的角度,她任劳任怨的爱着孙子孙女;从父母的角度,照顾小孩是相当辛苦的工作,祖母和父母协作,可减轻不少负担;从小孩子的角度,有个厉害的祖母,也是件很酷的事情。
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自己的行动,包容自己的失误,关键时候还能露一手摆平问题。
当然祖父们也很棒,但祖母们以女性特有的母性,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温柔,似乎更容易和小孩子接近,也有着更多的应付小孩的办法。
如上所述,既然生活中祖母及外祖母对小孩如此重要,卡通片中自然也有展现。
不过遗憾的是,这种在美国显而易见的道理,在中国一些年轻的父母却忽视了,他们厌弃老人,如同《冰川世纪4》中树懒希德的父母。
不少年轻的夫妻强调个人空间,不愿跟爸妈一起住。
如果为孩子着想,也许该认真考虑下。
就身边而言,现在为人父母的70末、80初的一代人,他们小时候很多人的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只好把小孩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及接送,同时很多家庭也是三代同堂,在小孩的成长的过程中,更多时候由老人家陪伴。
身边朋友,回忆起自己的孩提时代,最记忆尤深的片段,往往是和祖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这种快乐,是多少早教机构、幼儿园、保姆都换不回来的。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最亲近的除了爸爸妈妈,就是外婆及奶奶了。
女性总以其细心、耐心见长,她们用母性的光辉,照耀着家族中新一代的成长。
《冰川时代4》这部影片开始还是那只松鼠为了给它的松果埋起来而引发了陆地分裂,。
猛犸象曼尼和他的朋友也将会被迫分开。
松鼠奎特为了拿到它的松果而掉进了地面的一个裂缝里,一直掉到了地心,奎特为了松果不停的追逐着,导致了原本相连在一起的陆地分列成了七大洲四大洋。
由于大地的分裂,把曼尼和它的家人分开了,在分开之前,曼尼曾经答应过女儿在陆地桥见面,为了和家人团聚,曼尼和它的伙伴们驾着一块冰,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
不幸的是,它们在半路遭到海盗拦截“黑心肝船长”把他们抓了起来。
面对强大的对手,曼尼和伙伴们竭力反抗,终于取得了胜利。
曼尼他们也收获了几个好朋友,剑齿虎还找到了他的爱情。
今天去看了第4部,再看了下影评,觉得没有有些人讲的那么差吧,什么故事情节老套了,对松鼠审美疲劳了之类的。
3D效果差,好吧,我承认是没有什么特别必要看3D的,但是画面效果并不差,不要混淆视听。
我还看到不止一个人说故事情节老套之类的,我真想说,拜托,你还想人家怎么编,已经蛮不错了,要不你去,我很想看看那些说烂的人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创意伐,这样践踏人家的劳动成果。
至于喷松鼠的,我不多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很喜欢里面的那只松鼠,不管他玩多老套的把戏,我都喜欢他。
平时没什么兴趣写这种东西,都是看过就算了,但是觉得有些人把第4部写的太差了,不知道初衷是为了什么,是想显得自己品位高?
还是想贬低一下别人你们眼中的低笑点?
但是我想说,这本来就是喜剧动画,请你带着一颗童心去观看,啊,如果你没有的话就算了,当我没说,因为没有童心的人是蛮可悲的,真不晓得生活还有什么乐趣,以后还是少看看这种吧,大片比较适合你。
哈哈
发现自己的口味就一直属于无厘头搞怪型,任何电影里总会一眼瞄上屌丝,而不是英雄高富帅。
哈利波特里喜欢罗恩,冰河世纪里喜欢希德,花样少年少女里喜欢中津秀一等等。
他们的幽默细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算是难得的一抹清新。
这样说好像是在给屌丝的生活观辩驳。
然而在冰河世纪下谈论高富帅的生活观岂不是太没有娱乐精神了。
四集的冰河世纪都看完了,从第一季里有种港台腔的中文配音,把Manny翻译成了馒头之后,我就觉得这部电影,从电影本身到电影译制,若没有点娱乐精神,就太暴殄天物了。
之所以喜欢希德,他是第一个称呼manny为馒头的人,他在第二季里幻想自己成为树懒界的神,第三季里把自己当成三只小恐龙的妈,最后还得另两个基友和一对黄鼠狼去救他。
第四季里,他有了一只神乎其神的granny。
我觉得Sid是这群基友的精神领袖,总在最关键的时候,要么砸场,要么救场。
我一直以为树懒界从长相到行为就很搞笑,后来见到granny之后,才发现,这分明就是遗传。
各种犀利不靠谱又伟大的granny才是第四季的主角。
网络上有一个网友对冰三的恶搞配音,在那个充满笑气的山谷里,声音变了,大家开始狂笑不止。。。
笑着笑着其中一只黄鼠狼说,“说实话,我都不太怎么待见希德”,另一只说,“说什么呢,管他希德薄的”。。。
哈哈,管他希德薄的,他是我们的搞笑领袖,他是呆萌界的传奇,他是我们最可爱的希德。。。
动画的魅力在于构造异世界。
在这方面,日本动画强于创造异常的世界规则体系;欧洲动画强于用异样的符号来展示世界;而美国动画则强于异化现实世界。
所以,在美国动画中,无论它是发生在远古还是未来、天上还是海底,也无论主人公是超人、机器人、玩具、汽车、蜜蜂、怪物、鱼、鸟还是毛绒绒的动物,它们其实都是现实美国社会及社会规则、价值观的写照。
美国动画无论显得多么离奇,最终都会踏踏实实踩在尊重家庭、团队、朋友和每个人的独立性的伦理观上,去完成那一个个有关自由和平等的故事。
但是在这当中,《冰川时代》系列无疑是极其个性化的一个。
它虽然也不免落于上述的那些普适价值的“窠臼”当中,但在表现方式上却延承着一种特殊的精神——符号能指的转移,这种精神背后的力量是: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用另一套思维去思考世界。
美国异化现实世界的动画的核心要点是如何构建其可信性,而这来自于头脑风暴式地思考现实世界中惯常的或者经典的东西被异化以后将会是什么样。
比如在《赛车总动员》系列中,我们见到了专门给赛车用的厕所,在光滑绚烂的日本夜市中,到处都有和汽车相关的霓虹灯广告……这些惯常事物的细节构建起一个汽车世界的可信性,虽然它仍然是在写现实的人和事,但让你仿佛觉得真的进入了车的世界。
《怪物史莱克》的恶搞实际上是异化经典事物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把各种印在每个人头脑里的经典童话解构,它在你发笑的时候提醒你身处在一个怪物的审美世界之中,但其实它也时时刻刻让你感受到那个世界与现实世界有一种内在的连接。
《冰川时代》也用到了这种构造可信性的方法。
首先,在异化惯常事物的细节方面,海盗们拿着的刀枪变成了鱼骨和海螺壳,既符合时代特征,在形态上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刀枪在人们脑海中惯有印象;其次,在异化经典事物的方面,松鼠的乌托邦世界充满了古希腊经典艺术的再现,只不过是导演想象中经典在松鼠世界应该有的样子。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另外一点是:当你看到巨大的冰块掉入水中,横着浮起来的时候,它变成了主人公们的航空母舰;当你看到一只黑白相间的鼬鼠,爬到竿顶伸展身体的时候,它变成了一面有着骷髅图案的旗帜;当松鼠被一条鱼叼住尾巴钉在冰面上的时候,它竟然变成了一条美人鱼;你知道《冰川时代》对世界的想象远远不止美国动画惯常的用可信性去异化世界那样简单,而是把同样的一个事物的不同面展现出来——竖着看是冰川一角,横着看则是航空母舰;包起来看是臭鼬,平铺起来看是旗子;分开来看是松鼠和鱼,合起来看是美人鱼等等。
符号能指的转移,让我们见到了导演异彩纷呈的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不是转移性的思考,而是创造性的思考;没有停留在对再现的展示层面上——虽然要做好这一层面已经很难了,而是进升到一种新的高度——通过想象对一个事物或者一组事物进行全面的深度解读,尤其挖掘出人们平时所观察不到的事物的另一面。
我认为这是《冰川时代》这个系列颇为值得欣赏的地方。
当然,符号能指的转移只是《冰川时代》在表现上的特点,并非是影片的灵魂。
影片的灵魂还是它独特的剧情跳转结构以及由剧情所体现的人性的光辉。
说到剧情跳转结构,就不能不再次提到那只无敌可爱的小松鼠。
让它——这个和影片故事主线没什么关联的形象——成为影片剧情发展的串联,成为剧情跳转的方式,这是《冰川时代》系列作品最大的创意以及最值得称赞的创举。
小松鼠追逐松果的自成一线,与主人公演绎的剧情主线,合奏出一曲令人无比期待的乐章。
另外,影片在伦理道德观的表现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别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家庭——是树懒尔虞我诈的同类家族,还是猛犸、树懒、剑齿虎真正互相关爱的异类组合,等等的理念都让人印象深刻。
老年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在影片中显示出其存在的意义。
小人物地鼠也表现了其最强大的地方——不是力量有多大,而是拥有一颗勇敢而且珍视友谊的心。
情节重复性太多了,不是重复以往就是重复其他电影,每次都是松鼠追逐果实,求之不得,导致各种开裂,一般吧,感觉很多都似曾相识,海盗猩猩毫无创意,无感,还是喜欢1。
松鼠的贪婪,导致最终回到一无所有的状态,一路寻找历经的磨难化为乌有,也毁掉了这样一个对他而言的乌托邦的世外桃源,从一看过来,猛犸象从单身到结婚再到有女儿,他的朋友也开始恋爱了,这样故事才可以继续发展下去,也终究回归到生活,甚至有的时候看到冰山开裂还想在心里画一幅地图,看来我是不必再看了
这是Martino第一次执导这个系列,之前在蓝天执导的那两部长片都是叫好不叫座的典范,还好这次总算将异质特色磨平,可以平心静气地将这部动画的剧情尽量主流化了。
不过还是有几处细节可以看出Martino的个人恶趣味审美:听到海妖之歌时众人所浮现脑际的旖旎春梦、以及猩猩船长唱海盗之歌时的kuso范儿,这些都还可以看作是游离于主流边缘的Martino风格。
松鼠的戏份略有加强,但是也更不合情理;主要剧情则无非是老少咸宜的亲子关系以及友情羁绊,Diego的爱情也似乎得到圆满,看来下回就该轮到Sid了。
特效老实说和Pixar相比还是差距颇大,光影效果虽然直逼Pixar,但毛发细节仍明显能看出不足。
但剧情上这种借鉴了近年各种流行风潮(海盗、西部、深海冒险、家族亲情片)的恶搞式大杂烩,还是足以成就一部合格的合家欢作品的。
今天是 冰川4 的首映,之前跟一个好友约好的要一起去看电影,今天也没管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炎热,钻进万达不出来了,等到了第一场的英文版本,算是另一种首映了。
今天才知道 冰川4 在中国没有上IMAX,也不知道为什么,难道还担心这假期的票房不成?
不过看着前几天IMAX厅竟然被一部国产3D电影占据了好久的时间,不禁感慨下去影院看电影究竟是看剧情还是看演员,不过似乎很多的国内导演还是很了解中国的消费人群的,于是,星星多了票房自然回来,如果剧情方面能够在用一点心,那么创造点什么奇迹也是不成问题的。
但似乎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不买帐了,还有一些人,比如我这种,去电影院之前一定要想想今天看的电影值不值。
既然打着3D的旗号,带上眼睛之后你一定让我看到一种震撼的区别,或者是场面上,布景上,让我感受到我这是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和电脑前的不一样,只有这样,我才会欣然的觉得自己度过的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所以,在看过几部3D电影留下了阴影之后,再去步入那个要戴眼镜的放映厅里之前,我一定要对电影的制作好好了解一番才行。
不会忘记去年看 冰川3 时候,最后几幕里,两只小负鼠乘坐翼龙在空中与龙群激战的场景,带上眼睛之后的巨大冲击让我牢牢地记住了 冰川时代 的3D制作团队。
熬过了大半个暑假,这部期待已久的续集终于上映了。
有人说剧情老套,我在这里不会做剧透,我想说的是,观影期间,强大的视觉冲击一定会让你无暇去顾及什么剧情是不是太过俗套,两条线索的讲述是不是略显混乱什么的。
光是影院中视听的震撼就会让你去感受到强大的冲击力。
说道音乐,不得不说20世纪的音乐制作团队对于大场面BGM的把握还是相当到位的,结尾歌曲也很好听,期待收集一下。
如果说缺点的话,那么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剧情问题,但是说实话,如果不是今天来到豆瓣看到众多短评家们提到的这一观点,我还真没有想到剧情方面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
冰川时代 一直不就是一部讲述亲情友情的有爱的大电影吗?
所以所谓的剧情问题,在我看来早已被强大的视听效果遮掩了,当最后大战的奇特生物伴随着宏大的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你还会去计较“这英雄最后获得胜利的剧情”是多么俗套吗?
这部电影我打了五分,并深刻的认为这是一部可以和 冰川3 媲美的甚至更好看的3D电影。
而其中众多的搞笑画面更是让我现在回想起来仍不禁忍俊。
我会推荐我周围的人去电影院欣赏这样一部电影,只为它成为了一部我不会忘怀的3D电影,储存在了我的记忆之中,之前的还有,也仅有 阿凡达 冰川世纪3。
别的,真的没了。
在古希腊经典的荷马史诗《奥德赛》里,主人公奥德赛历经九死一生,在海上漂流十余年,终于回到家乡和妻儿团聚——《冰川时代4》通篇看下来,故事主线其实与《奥德赛》如出一辙:猛犸象曼尼因为一次地质灾难与妻女分开,被迫跟剑齿虎和树懒这一对老搭档展开了海上漂流的还乡之旅。
当然,作为一部搞笑卖萌的动画片,史诗中原有的妖魔鬼怪都变成了童心十足的反派Boss:譬如那个马戏团似的海贼团,又譬如那群胖头鱼似的“塞壬”(《奥德赛》故事中唱歌迷惑水手心智的海妖)。
曼尼当然成功的跟女儿团聚了,经过4集《冰川时代》的历练,这位莽撞孤独的猛犸小伙已经成长为一个整日操心自己青春期女儿交友问题的可怜爸爸,女儿开始怀春,爸爸就免不了简单粗暴的严厉管教。
不过经历过一番劫难后,曼尼还是跟“上辈子的情人”冰释前嫌,毕竟父女连心,而小女儿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交友问题。
除了猛犸父女之外,树懒希德跟它疯疯癫癫的老祖母之间则构成了讲述祖孙情的另一条叙事线索,这是一对被家里人抛弃的“loser”,但最后一刻,大家都不相信的老祖母真的召唤出了它那“想象中的宠物”——一只巨大的鲸鱼宝宝,从而成功的拯救了大家(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叙事反转)。
所以,在“奥德赛”式的历险背后,《冰川时代4》的骨子里还是温馨感人的家庭伦理剧。
《冰川时代4》延续了前作中一以贯之的地质灾难设定,对片中角色而言,随时可能崩塌的大陆成为了让它们始终命悬一线的危机导火索——反映在剧情里,就成了吸引观众的角色命运悬念(反派Boss的追杀使得全片更加紧张)。
(刊载于《京华时报》2012年7月30日第51版)
我必须承认我是太不喜欢冰河世纪里的动物们。
电光幻影:第一次看冰川时代,很欢乐,虽然这些角色一个比一个丑,但是弱智儿童欢乐多,他们丝毫不影响故事的情节。基本上没有我真心喜欢的,特别讨厌那只松鼠,不过终于知道猛犸原来长的好像牦牛,这挺欢乐的。而那个奇怪的什么鼬,确实长的像刺猬。爆米花电影。
我就是觉得很好笑啊超级萌啊。
冰川系列气数快尽了,故事松散笑料靠堆砌,片头还有那么点意思,越往后走越编不下去,满篇都是卖萌发癫的耍嘴皮子,一分钟还好,88分钟就乏味了,也不是专挑他毛病,确实是已经没感觉了。
最经典的就是看到海妖变成女松鼠,而奎特如视无睹,看来女人对奎特来说从来不算什么。开场设计的也很棒,太逗了
完全没必要做成3d。匆匆忙忙,连笑都难。
我和兰喷油在电影院先后睡着。。。
两个字,开心!
经典之作
不错,适合全家看
松鼠松鼠松鼠松鼠。
美式动画片真不是盖的啊,拍得太好玩了
怎么觉得一部差过一部。
开场十分钟后觉得好无聊。。。
大热天跑去电影院看的。。一般般
依然非常搞笑,觉得比马达加斯加3好看
不知道为什么没前几部看着那么好玩了。。
好笑归好笑,世界观一般
。。。。陪表妹看的=_=|| 嗯。。。。就这样吧
故事太简单了,应该是纯粹面相小孩子的。不过风格还是很轻松搞笑的。与预期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