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战斗民族的事,我今知之矣。
《维京:王者之战》上映时,普京放下身段,亲自为其站台,击节赞赏,电影拍的好,老夫要二刷!
与其说普京为这部电影站台,毋宁说他是在为电影中的主角弗拉基米尔打Call。
在俄罗斯历史长河中,不乏一手遮天的狠人,伊凡雷帝,罗曼诺夫,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斯大林……这些狠人得以施展手段、叱咤一时,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脚下这个优质平台——俄罗斯帝国,却鲜有人知道,这个平台,是由弗拉基米尔大公一手锻造的。
吃水不忘打井人,弗拉基米尔这个名字在俄罗斯家喻户晓,一代又一代俄罗斯枭雄,更是以他的事迹激励自己。
列宁的原名,叫作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普京的全名,叫作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枭雄不匮,良有以也。
可惜,描写战斗民族始祖的这部电影,却在电影的口碑大战中一败涂地。
豆瓣5.9分的战绩,已是强弩之末,看完全片后,忍不住叹息,导演这个三流厨子,浪费了顶级食材。
不过,拍这类民族英雄的主旋律电影,历来吃力不讨好。
该片差强人意,除了导演力有不逮,是否有政治上的压力,还真不好说。
毕竟,电影主角弗拉基米尔大公和普京同名,而“普京大帝”,那可是得过黑带九段的生猛行货。
贰“战斗民族”的诞生,其实是个大乌龙。
俄罗斯境内,斯拉夫人占多数,所谓战斗民族,即是指斯拉夫人,说得确切一点,是东斯拉夫人。
在漫长的历史中,东斯拉夫人一直作为蛮族而存在,说好听点是一盘散沙,说的不好听,那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电影《维京:王者之战》片头,有一句毛泽东名言: 历史是症状,人是疾病。
中国这边厢,经过秦皇汉武,都进入隋唐了,东斯拉夫人还在乐此不疲地玩原始公社那套,为抢夺土地和财物,各部落联盟之间混战不息,打得头破血流。
看来,作为历史的后进生,东斯拉夫人确实病得不轻。
给他们治病的大夫,是北欧海盗——维京人,治疗方式是“打救”。
早在挪威海盗袭击林迪斯法恩之前,瑞典的维京人,就开始染指俄罗斯西部水域,干着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勾当。
这些生猛的北欧海盗,被称为罗斯人,意为北方人或诺曼人。
或许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作祟,被蹂躏的东斯拉夫人,对这群北欧海盗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感情。
据俄罗斯最古老的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载,公元862年,东斯拉夫各部落达成一致,找一个天纵英才的罗斯人,来当他们的王,结束无休止的混战。
这个人就是罗斯人首领留里克。
留里克欣然接受邀请,携同自己的两个兄弟伙,以及一众亲兵,来到东斯拉夫人的地盘,沐猴而冠,建立留里克王朝。
留里克死后,因其子伊戈尔年幼,叔父奥列格行周公事体,独掌大权。
882年,奥列格南下攻占基辅,颁布《罗斯法令》,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的两任“老大哥”,留里克和奥列格,都是维京海盗的后裔,而基辅罗斯的大多数居民,则是东斯拉夫人。
也就是说,基辅罗斯其实是东斯拉夫人的国家,事实上,它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以及白俄罗斯人共同的第一个国家。
当北极熊注入维京海盗之血,战斗民族诞生。
叁昔日的海盗王,成了基辅大公,不变的是血液里的躁狂。
每到秋季,基辅大公就拖家带口、率领大批亲兵威风凛凛地跑到农村去“打秋风”,逐村逐户地向村民敛取财物。
这种明抢暗夺的强盗行径,乃是维京海盗的旧习俗,明明是狗改不了吃屎,皇室却美其名曰“索供巡行”。
此时的东斯拉夫民众,也感染了几分北欧海盗的癫狂气质,早已不是当初的软柿子,吃点喝点没啥,别太过分——如果你要作暴君,那我们就是暴民。
公元945年,基辅罗斯大公伊戈尔前往德列夫利安,向当地村民索要了大批贡物。
返回途中,伊戈尔觉得还未尽兴,决定来个梅开二度,再回去搜刮一番。
于是,他让大部队驮着财物先走,自己带了少数亲兵,又折返而来。
村民闻讯,得知胡汉三又回来了,怒不可竭,他们开了个紧急会议,得出结论:一只狼来到羊群里,如果不杀死它,它就会把羊都吃光!
在村民的围攻下,伊戈尔和他的鬼子进村小分队束手就擒,最后被村民捆绑在树上,裂尸而亡。
暴君伊戈尔死后,他的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即位。
这个斯维亚托斯拉夫,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弗拉基米尔的父亲。
据拜占庭史学家描述,斯维亚托斯拉夫中等身材,膀阔腰圆,浓眉大眼,头顶半秃,十分大胆。
公元965年,斯维亚托斯拉夫率军东征,击败伏尔加河畔的保加尔人,又转向南,占领哈扎尔汗国首都,经海路辗转达盖斯坦,征服雅西人,一直挺进到亚述海岸。
三年后,他又夺取了保加利亚大片土地,占领多瑙河沿岸八十座城池,大大拓展了基辅罗斯的疆域,风头一时无两。
与他老爹伊戈尔不同,斯维亚托斯拉夫不屑于从“穷鬼”身上搞钱,他直接派手下去拜占庭帝国索贡,要站着把钱挣了。
拜占庭皇帝眼高于顶,无视斯维亚托斯拉夫的敲诈行为,只是装聋作哑,哼哼哈哈地打官腔。
斯维亚托斯拉夫大怒,率军队直指君士坦丁堡。
当时,斯维亚托斯拉夫的军队有一万人,而拜占庭投入抵抗的有生力量,则有十万之众。
以一敌十,斯维亚托斯拉夫毫不胆怯,在战前动员时,他这样说道,我们已无处藏身,无论愿不愿意,都得彻底拼杀一场,为了不玷污基辅罗斯的威名,我将和你们一同作战,绝不临阵脱逃,哪怕脑袋掉在地上。
听了统帅这番话,将士们齐声高呼,你的脑袋落在哪儿,我们的脑袋就落在哪儿!
这场硬仗,直杀得日月无光,尸横遍野,所谓哀兵必胜,罗斯军队以少胜多,以极大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世间之事,勇猛往往输给权诈,权诈则常常败于命数。
斯维亚托斯拉夫虽勇冠三军,所向无敌,最终还是死于拜占庭皇帝的诡计。
眼见罗斯军队勇不可挡,拜占庭皇帝提出议和,以堆积如山的珠宝,换取了一纸合约。
在返回途中,斯维亚托斯拉夫遭遇埋伏。
原来,这是拜占庭皇帝的借刀杀人之计,他一面达成合议,一面暗中通知佩切涅格人的首领,于险要之地设下埋伏。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幸存的罗斯士兵,经过连日血战,已无法抵挡这次奇袭,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斯维亚托斯拉夫死得最惨,首级被割下,头盖骨被制成杯子,镶以黄金,作为酒器。
斯维亚托斯拉夫死后,三个儿子为争王位,手足相残。
长子雅罗波尔克杀死二弟奥利格,幼子弗拉基米尔又干掉了哥哥雅罗波尔克,成为最后赢家。
兄弟翻脸,刀剑无眼,此乃历史宫廷权斗之套路。
肆电影《维京:王者之战》中,透露了弗拉基米尔的私生子身份,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大有用意。
弗拉基米尔作为一代伟人(奸雄),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么一个香饽饽,搁在哪个国家,都是件长脸的事儿。
作一个猜想。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弗拉基米尔虽然极大地影响了本国文明进程,但他毕竟是北欧海盗的后代,身上流的是维京人的血液,未免有点美中不足。
如果弗拉基米尔有东斯拉夫人的血统,岂不妙哉?
于是,就编排出弗拉基米尔是私生子,母亲是东斯拉夫人,是正统的俄罗斯民族血液。
私生子这些事儿,本不值得炫耀。
俄罗斯的史书和电影,却对这件裤裆里的细节津津乐道,不胜其详,大抵就是出自这种心理。
不管真相如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光,让弗拉基米尔同志勉为其难,当一回私生子,是件划算的买卖。
弗拉基米尔当政35年,他是基辅大公中最有作为的一位。
当时流传民间的口头文学《壮士歌》,称颂弗拉基米尔为“红太阳”。
弗拉基米尔先是平息部族叛乱,再对外用兵,占领今波兰、立陶宛、匈牙利的大片领土,一针一线,一兵一卒,绣出基辅罗斯的辽阔版图。
然而,弗拉基米尔最大的贡献还不在于此,而是让东斯拉夫人皈依基督教。
这个重头戏,在电影中有充分表达。
988年,拜占庭皇帝瓦西里二世遭遇叛乱,向基辅罗斯求救。
弗拉基米尔开出一个条件:娶皇帝瓦西里的妹妹安娜公主为妻。
电影中,跟弗拉基米尔有关系的女人不多,满打满算,也就是蛮人公主罗格涅达、嫂子伊莉娜、拜占庭公主这三位。
但据史料记载,弗拉基米尔同志妻妾成群,嫔妃如云,具体数字不详,但可以肯定,人数在八百以上,此外,他还经常跟自己臣僚的老婆通奸。
瓦西里二世听了这个条件,暗自叫苦,这不是把自己妹子往火坑里推嘛。
但国难当头,也只好忍痛割爱。
在答应之前,瓦西里同志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弗拉基米尔必须接受基督教,信仰上帝。
这正中弗拉基米尔的下怀!
原来,弗拉基米尔早就想给基辅罗斯的子民换一套信仰了。
娶安娜公主,还真不是因为好色,而是出于宗教和政治目的。
基辅罗斯原为多神教国家,有善恶之神,太阳神,风神,雨神,农神,水神等,再加上从维京人那里舶来的战神奥丁,雷神托尔,可谓满天神佛。
神灵的超载,使民众难以管理。
弗拉基米尔曾在基辅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神庙,把斯拉夫人的神和维京人的神都装了进去,然后在众神中,竖立起雷神托尔的雕像,目的是让大家有个主心骨。
没想到,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引发骚乱,导致数人丧生。
在电影里,野蛮的异教徒们为了求得神灵保护,献祭活人,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因此丧生。
自那时起,弗拉基米尔就一直心心念念地,要找个真正靠谱的神来一统天下,结束多神教的混乱。
和安娜公主结婚后,弗拉基米尔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下令各个省地,将泥胎偶像统统砸碎,并在全国范围内修建教堂。
他还强制基辅城所有的人,都到第聂伯河边洗澡,受洗为上帝的子民。
随着信仰的统一,基督教的传入,西里尔字母在罗斯被普及。
罗斯人开始大量翻译拜占庭的神学、历史、地理、文学等作品,同时开始创造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
伍弗拉基米尔引入基督教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统治和管理。
在他看来,拜占庭帝国的专制统治,就是建立在这种一神教的基础之上,基辅罗斯要想复制这种模式,引入基督教是个捷径。
削平信仰,方便统治,这纯属奸雄心事。
但引入基督教后,很多史料显示,弗拉基米尔似乎真的发生了变化。
他每天都为贫病之人施舍食物,请那些老弱病残和自己一同用餐,并且安排手下,整车整车地给穷人送去面包、蔬菜、肉类以及蜂蜜酒。
他还遣散了后宫妻妾,废除了死刑,在各地兴建学校。
看来,信仰可以驯悍,战斗民族见到上帝,也肝儿颤。
俄罗斯史实大片,三兄弟互相残杀夺王公之位,最不被看好的奴隶之子弗拉基米尔最终夺嫡,后成为一代大帝的励志故事。
但支持三兄弟的各大贵族部下们的愚忠确实够劲,你说人家家事,三兄弟分家你们瞎掺和么呢,要不是这些人架秧子起哄,也不至于搞得人家家破人亡,而且弗拉基米尔的儿子们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当然这和这部电影无关了,但辈辈出这个,和这帮子臣子有很大关系。
影片最后了弗拉基米尔大哥的旧臣还不依不饶的,替主想报仇,我去,人家他大嫂都原谅他了想和他睡了,你这不吃饱了撑的么。
当然了,其实影片所突出的不是这个,而是想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最终表现弗拉基米尔皈依东正教的主题,毕竟俄罗斯人认为弗拉基米尔一世的伟大之处还是把东正教真正带入了俄罗斯,使其正统化,并发扬光大,这点比其他因素都重要,可以掩盖他色情、暴力、血性、神经质、弑兄等一系列问题。
总体这片子个人觉得还可以,但毕竟是古罗斯公国的历史,和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隔阂还是挺大的,所以在我看来精彩程度肯定没有俄罗斯人看着觉得精彩;就像咱们的三国演义一样,俄罗斯人也不一定觉得有多精彩一样。
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来说,俄罗斯电影算是比较小众的,此前一些影片上映基本属于悄无声息。
但作为“战斗民族”,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票仓也没理由不再继续挑战。
所以本周五,又一部俄罗斯电影《维京:王者之战》即将上映,试图为俄罗斯电影抢占更多票房。
这部影片可谓来势汹汹。
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影片讲述了俄罗斯历史上传奇帝王的生平。
另一方面影片有两大宣传点,一是在俄罗斯本土票房已超过10亿卢布(相当于1.13亿元人民币),另一个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影片站台称,这是一部值得二刷的影片!
看完影片之后,对这两个宣传点确实有了更深地认识,首先如果10亿卢布在俄罗斯算是高票房,那就证明俄罗斯观众跟中国观众一样也没什么太好的电影可看。
至于普京告诉你要二刷也没错,因为第一遍你很难全部看懂。
之所以很难全部看懂,并不是因为剧情有多烧脑,而是因为剧中人名和脸就看一遍基本是不可能对全的。
影片主角弗拉基米尔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传奇帝王,但问题是在中国认识他的,一百个人里不知道能不能有一个。
当然观众无知也不能懒电影,但面对诸如斯温内尔德、瓦尔亚兹科、亚罗波尔克这一大串俄罗斯姓名,观众真得会产生深深地无力感。
有些看似戏份挺重的角色,甚至可能你还没记住他叫什么,下一秒就被干掉了,比如小弗的二哥奥列格。
这位二哥作为开场角色,一上来就展露了一种不屑天地、见人杀人、见鬼杀鬼的傲气。
甚至观众会产生错觉,这可能就是影片最大反派。
但“战斗民族”怎么可能让你轻易猜到,看完二哥短暂一生的戏份后,惊觉原来这段的意思,其实是想告诉观众一句中国谚语——“过桥时禁止嬉戏打闹”。
没错,这位二哥在一开始就组织人手和亲大哥打群架,奈何要打这场架必须过一座窄桥,结果一帮人乱乱哄哄上桥后,都不好好走路,你挤我我推你,好死不死就把二哥挤下桥摔死了。
有时候你觉得景区里那些标语真煞风景,但看完这个你会发现这些标语真是前辈们用血的教训总结而来。
通过这段影片的序幕,就透露着一股别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气息。
接下来影片才算正式开始,也是主人公小弗登场,可能也是俄罗斯人对这位传奇人物太过熟悉,没有任何前期铺垫和背景交代,小弗就抱着一只鸡向一位公主求婚。
老实说幸亏小弗不在中国,要不拿着一只鸡向女生求爱,真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得。
不过从影片来看,这位公主通过直接骂娘进行回应,应该也是不喜欢送鸡这个习俗。
对,是真的骂了小弗的娘,这一骂不要紧,小弗马上摆出一副“你怎么侮辱我都可以,但骂我母亲就不行”的架势,带着一帮人就开始屠城,这也让人感觉这个鸡其实是非常深的套路。
最后,当这位公主,据说有倾国倾城美貌的罗格涅达被一众土匪架在小弗面前时,这位张口就骂娘的姑娘,展现了异常刚烈的性格。
面对一众流氓的胁迫,这位刚烈的妹子……就直接躺在了小弗面前,没错,真得是直接躺了下去。
据说这部电影进入中国被剪掉了二十多分钟的戏份,所以这段不可描述的事情中,或许另有蹊跷,要是目前呈现的情切确实让人有些无法直视。
可以说这一躺不仅躺掉了节操,更是连智商都躺没了。
在之后的戏份里,每次事件已经进行到差不多时,这位公主就会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来,看到一众主演后,脸上马上浮现出懊丧表情,仿佛在说,“我靠,这段戏怎么又没轮上我?
”后来或许是太久轮不上自己出镜,有时候好不容易蹭上一句台词,连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在表达什么了。
搞定了罗格涅达公主后,小弗就踏上了远征之路,这位传奇大帝也就正式在影片里踏上了不断秀自己下限的旅程。
首先就是第一场守城战役,姑且不说电影里的城门就没设计门闩,全靠人在里面顶。
面对敌人几百号骑兵,小弗这边派出大概三四十名步兵出城迎战。
面对敌人突然地大肆撤退,在傻子都知道这是诱敌深入的手段时,小弗在城墙上对着自己的士兵大喊一声,“追!
”这时可以看到这些步兵们无助地眼神。
果不其然,没跑出二百米,人家骑兵一个掉头就全灭了几十名可怜的步兵,不过如果只是这样你还是把战斗民族看得太简单了。
眼瞅着自己士兵被全灭,小弗马上想起原来城里有杀伤力巨大的火器,赶紧宣布使用,这一使果然瞬间全灭敌人。
或许连编剧都觉得小弗这样实在显得太缺德,就这么白白牺牲自己的士兵,所以加了一个火器也有烧毁自己城墙的副作用。
但编完之后发现又圆不回去了,眼瞅着第一场战役小弗就要同归于尽了,所以干脆安排了一场大雨。
看完整部影片就可以发现,这部影片导演对云和雨的表现,有超乎寻常的艺术追求。
云的空镜甚至成为转场时的幕布,而且每次还能通过云量反衬出主人公逐渐明朗的内心。
对于雨的表现,更是打一仗下一场,还间接通过雨的纯洁去表现信仰对人心的洗涤。
而且通过水,导演还在影片最后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笔,之后会提到。
这场战役后,小弗的嫂子就作为更神奇的存在出现在观众面前。
同样没有过多交代,甚至懒得多说一句嫂子和哥哥感情不合。
在维京人的领域内,那边自己的大将马上就要被众人以爱的名义弄死了,这边小弗还对着自己的嫂子展示着铁汉柔情。
在影片最后,小弗已经有了媳妇,同时还惦记着罗马人的公主,但依旧不忘在攻城略地之时逢人便问,“你看见我嫂子了吗?
”可以说剧中的小弗就像导演对云和雨一样,有着一种令人无法参透的谜之执着。
当然这位嫂子也非常给力,在一次分别中,面对自己的小叔子,正义言辞地表示,“记得每次下雨的时候都要想我”,总感觉小弗那只鸡其实送给这位嫂子更为合适。
接下来还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场战役,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一个问题,小弗几乎从始至终就没在一线打过仗。
在一上来抢公主的战役里,因为喝了不明液体整场群架都晕晕乎乎看别人打,但在最后睡姑娘的关头却丝毫没有迟疑;在守城战役中,如前文所说,在墙头喊了一嗓子就送掉几十位战士的性命;甚至和佩切涅格人最后的战役中,好不容易一起推船准备冲进战场,结果船刚动就立马摔了一个跟头,愣没上去。
这种近乎于神级的躲事能力,最后竟然还腆着脸上神父面前忏悔,在教堂内小弗哇哇地边哭边说,神父我有罪啊,我杀了个好些人。
结果神父也是实在听不下去了,在他面前倒了一杯水,网上洒了点油,把油点着后只剩下水。
表面上说,你看其实你还是纯洁的,其实潜台词就是,就你那熊样你敢不敢杀人心里还没点数吗……被神父撵走之后,小弗再次没负众望,面对旧部下斯凡纳德,小弗大彻大悟地表示,以后不杀了,反正杀了人,这些人还会以其他形式复活。
这位老部下在此时也彻底震惊了,于是他终于不顾颜面的说出了最终的槽点,大哥你杀过谁啊?
当然,小弗嘴上永远是吃不得一点亏的,马上说,你居然说我没杀过人,我现在就证明你看。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要自杀的时候,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小弗,下一秒立马就跪了下来。
嘴上还不忘念念有词地嗔道,杀人的勇气我有的是,不服?
你弄死我啊!
在最后这个时候,追随他的最后一名老部下终于还是被逼走了。
至此,这部电影就结束了这位传奇大帝的传奇一生地讲述……所以,这真的不是俄罗斯人在自黑自己的英雄吗……
一场激战刚刚结束,作为哥哥的遗孀,伊琳娜马上就要登上罗马人的船,前往遥远的异国他乡。
他们走到码头的木桥上,回想起不久之前共同经历的战争。
伊琳娜一字一句地告诉弗拉基米尔如何拼写希腊语的“安娜”。
她说:“安娜,意思是神的恩赐,也是我的教名。
”“你还没告诉我,是哪一个神?”弗拉基米尔问道“唯一的神。
”弗拉基米尔的脸是忧郁的,他抓住伊琳娜的手,用没有神情的目光看着她。
而她拿起弗拉基米尔覆盖了半张脸的头盔,将它慢慢戴在他的头上。
伊琳娜微微扬起嘴角,用温柔的目光看着他。
那一刻,弗拉基米尔舍不得放开她的手,虽然贵为王公,但他无力掌握时间。
她不像另一位妻子,年轻美丽的罗格涅达公主那样嫌弃他的血统而“不愿为私生子脱靴子”。
她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那种美包含着健康,善解人意和端庄神圣。
伊琳娜慢慢的走向河边,回头望去,弗拉基米尔戴着头盔,呆呆的站在那里。
在他的身后,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基辅,透露出破败和落后的气息。
这或许就是离别之时的悸动,此时此刻,他们超越了仇恨,超越了信仰,超越了阶层。
这个男人将会在战斗日后的中夹杂一份对她的思念,这,就是爱情。
俄国贵为中国邻国,二者在历史上尽管有种种联系纠葛,但实际上,对一般的中国人、俄国人来说,对邻居了解也不多,历史就更为陌生了。
12月公映的《维京:王者之战》就是一例,尽管是俄国大热电影,普京也很喜欢,但是在中国就是一般般,毕竟讲述的历史故事实在陌生。
大概讲述俄国历史上的留里克王朝,三个王子内讧,幼弟、私生子弗拉基米尔(嗯,和某人一个名字)夺权并发展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的故事。
对历史没什么兴趣的人一看,可能就是各种各样的野蛮人相互不知道为什么打来打去,弗拉基米尔莫名其妙征服国家,再皈依东正教以洗去手上的血。
的确,是难以指望在一个硬汉气十足的冷兵器时代打斗中,找出塔可夫斯基的踪迹,并且进一步加深了“战斗民族”这个有些偏颇的印象。
和其他引进的俄国片差不多的感觉。
不过,我却为冷兵器的铁马冰河与原始宗教仪式看的如痴如醉。
尽管故事讲得有问题,很多事情说得不清不楚,干脆用大斧子说话,但我觉得这是个硬气的古代战争故事。
我并不了解这段历史,但是觉得服装道具还是挺用心得复制一种简陋的“野蛮人”气息。
而且这种真刀真枪的打斗也热血沸腾(尽管打多了容易审美疲劳)。
开场戏就是一段惊险的猎牛戏,还有攻城,火烧草原,维京人在大雨和泥泞中“陆上行舟”突袭,这些野蛮而血性的打斗上费不少功夫。
我特喜欢穿熊皮的狂战士(berserk一词也进入了英语词典),喝了某种致幻药之后,会变得狂暴,如化身熊一般疯狂。
看着他最后身上插满了长矛和弓箭仍直立着上身倒下,想起了中国大将典韦和日本武将弁庆。
马战刀枪交锋时,真如铁骑突出刀枪鸣。
比起一本正经的东正教仪式,我更喜欢原始宗教的仪式,仿佛与自然和神灵直接交流,不禁想起盖曼在《美国众神》的一些段落,也许他们也向岑诺伯格致意吧。
故事大体来自历史,因此我也翻了几本俄国史找资料。
故事正式开始前,应该先说他们的父亲,斯维亚托夫,一个四处征战,招惹到拜占庭——还保有种所谓帝国荣耀的国家——被战争拖垮了之后求和,在回国的时候被突厥游牧民族佩切涅格人突袭身亡;因此三个王子展开纠纷,一开始老大占上风,老二战死,老三出逃。
老三,即私生子弗拉基米尔带了一帮“瓦良格人”,也就是斯拉夫语的“维京人”增援,在他们的帮助下(靠金子换来的),卷土重来,设计害了大哥,平定国内各处,阻挡佩切涅格人入侵,帮助拜占庭的皇帝巴西尔二世打败叛军,条件是要娶皇妹,安娜公主,并皈依了东正教。
他对俄国历史贡献很大,不过…毕竟是野蛮人,从婚姻来说,电影了就表现了抢来一任老婆,强夺嫂子,并大胆要拜占庭公主,实际他有好多任老婆,据传还有800妾——拜占庭人显然没料到他能打败叛军。
而且他的一堆儿子也为王位纷争不断,家族的血液啊。
皈依东正教无疑是俄国史大事,不过我看说法很多。
如果从电影角度,应该是取弗大帝为罪恶忏悔,想用宗教洗去手上的血。
他也被教会封为圣徒,似乎算救赎了。
史学家似乎没有定论:1.拜占庭皇帝提出的条件 2.以宗教的力量笼络人心 3. 可能真的听到上天的声音了。
总之,彼时俄罗斯地理位置正好处在三教分布地区间,他们拒绝了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没有选择天主教,而是东正教,也是权衡的结果吧。
我觉得这个选择宗教的故事被《哈扎尔辞典》化用了(没错,就是俄罗斯和阿拉伯之间的小国哈扎尔)。
电影的冷兵器的粗狂美学效果很出色,不过历史背景太陌生,解释也不清楚,何况有浓浓的传教意味,并没有讲好一个故事,而是耽于自身的幻想中,只能说缺乏真正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吧。
我倒是想出一个修改点子:围绕被挖出的玩具小船,慢慢回忆起童年时代几个孩子的故事,可能是友爱的,也可能是歧视、欺压的,再与成年后的纷争对照,也许能利用下小道具。
可惜弗大帝没这耐心。
神奇的片子,从头到尾莫名其妙,跟影片介绍完全不一样,我不知道导演再拍片?_?还是在梦游?
所谓战术就是木城墙上滚火轮???
什么鬼?
不下雨是不是要把自己也烧了?
狂战士名字听的很牛掰,放出来吼两声,论几个锤子就能抗一个骑兵团?
导演脑洞真是莫名的大,这明摆的炮灰小白好不好?
没啥意义啊。
维京战士从头到尾都是雇佣关系,不明白这电影为啥叫维京?
整片的一个个光头大胡子认不清打来打去,名字还一大串,主角莫名其妙的愤怒,莫名其妙的伤感,莫名其妙的人物关系,一切都是这么的莫名其妙
作为历史正剧不啻为一部好片,无奈对这段影片完全不了解的我在这部完全听不懂的片子中并没有很走心,前面从人设、服装、道具、化妆到场景都引人入胜。
一个庶出之子带一群毫不正规但勇武可嘉的海盗打天下,喽啰越来越多,主将越打越少,有单兵步战深入敌军骑阵找死的、被巫师砍倒瞭望台陪儿子摔死的等等等等奇葩死法,阿斗一般的男主懦弱的一面总是在关键时刻显现出来。
打仗依仗敢死队般的臣下,但遇到事我是救不了你们的。
结果就是小三子身边的女人越打越多,男人越打越少,貌似刘邦、朱元璋当年也是这么打江山的。
后面一进入感情戏加之被断断续续剪掉情节导致剧情不连贯直接影响观影效果,越到结尾越不明所以,感觉祖国尚未统一革命尚未成功而弗拉基米尔就跑去东正教忏悔走唯心主义路数了,影片也就仓促收尾了,东正教让人民群众幸福祥和地迎接浸礼了,忽然大家也都有干净的白衣服穿了,很是尴尬。
看了片花,感觉有点像权游,然后就去看《维京:王者之战》。
看完以后觉得片名改成《海上牧云记》更靠谱,维京人真心比不上佩切涅格人(中亚草原八部),光是听到名字就令人望风而逃。
海盗怎么跟人比弓马骑射啊,尽管他们在陆地上也用船进攻,那得感谢导演给他们那场大雨,每次大战后导演总要切换到天空云朵,意思风云变幻,我看懂了。
男主弗拉基米尔(普京也有这名字吧,难怪这么推崇)有着詹姆的容貌,蓝礼的排行,琼恩的身世,攸伦的经历……他还有着刘备的RP值,刘备的武力值,刘备的技能,刘备的结盟。
三国能拍成这样就好看了!
三国时候的佩切涅格人在干嘛呢?
有兴趣去查查这段历史。
二哥死了(还没结婚),大哥死了(孩子在肚子里),老三上位,两位都没有后人给报仇,只有大哥的部下找了帮佩切涅格人呛呛~男主看上了大哥的女人~绿袍女,想起一首老歌《安娜》“你没有介绍自己,要我猜猜你的名字~ ”。
得不到这个安娜就想得到另一个安娜(罗马公主)。
为了得到这个神之礼物,信仰立马从旧神变成了淹神,转变之神速都不带一点犹豫的,首先是因为对旧神没好感;其次我想还是因为那个她,安娜说:“每次下雨的时候你都要想我。
”莫非她是淹神派来滴?
所以说男主还是个攸伦,攸伦要去迎娶女王丹尼莉丝,男主要去迎娶罗马公主安娜。
攸伦他哥巴隆是从桥上掉下去的,男主他二哥是从桥上被人挤下去的,交通拥堵~还有印象深刻的就是维京人的狂战士,喝了不知道什么奇怪的酒后怒气值爆发,穿上套装就能以一当百,游戏?
(不能剧透太多)刚开始看的时候很希望每个人头顶上顶着自个儿的名字,真是脱了马甲就不认识了。
看完回来看美剧觉得很亲切,好歹能听懂几句啊。
这部影片叙事叙的我莫名其妙的,人物感觉跟权力的游戏一样,还没认清人呢人就死了中世纪是个混乱的时代,但是能混乱到人物一点智商都没有我也是很无奈了二哥能直接杀了大哥的人,就算他有勇无谋而且暴躁吧,那看看大哥吧大哥能占了基辅,占领最大的地盘,而且能干脆利落的下令攻打二哥,可见是一个智商很正常的领主,但是却放走了一个很关键的人物,还能明知道是陷阱的进入别人的地盘,这。。。
我不好说什么了,你以为你是男主?
能又救回女人又保住生命还能占着大公的坑?
这不是玛丽苏的小说。。。
再看看三弟,还算不错,但是,最后的攻城像是野蛮人进攻堡垒一样呢,你连人家骑兵都打不过能打过有胆量反叛罗马帝国的城市?
你自己的地盘还是木头寨子呢你去打石头堡垒?
人家水管都是埋在地底下的这就能看出经济科技有多发达了,不是一个层次的文明啊国内删减的五分钟,前面那个删减片段还好点,没什么太大影响,后面那个。。。
删的还以为主角杀了那个女的了呢。。。
哭得那么凄惨,你不给点前置剧情?
基督教也是的,莫名截胡,旧教的影响力能达到把战时功臣杀了领主到最后才知道,士兵都不去帮忙的,杀了后还拿神父没办法,神父还能一斧子甩上去,这影响力得多大啊,你那么轻松的就让大家都洗礼了?
总得来说,总得剧情没法看,片段的看剧情还可以,中世纪的城镇,维京人的旗帜和装饰,以及今日仇敌明日妻子,然后不断相爱相杀,还有雇佣兵没钱不打仗的传统,这些做得都不错。
首先个人认为真实历史不存在剧透。
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写点东西,这部片子从斯维亚托斯拉夫三子内讧,到弗拉基米尔统一罗斯执政,最后到罗斯受洗,可以说非常完整地叙述了这段历史。
对网友普遍反应的看不懂,我能解释几点:①电影名叫维京是因为基辅罗斯是由奥列格建立的,他是维京人,罗斯也是维京后裔②关于宗教问题,古罗斯人是多神教信仰,后来罗斯受洗,开始全民族改信东正教,影片里和小儿子一起死的战士、伊莉娜都是东正教信徒③关于弗拉基米尔本人,我看有人说他没有英雄气概,在历史中对他本人的描述比较少,但是有写到他本人非常好色,统一罗斯的手段也确实不光彩,这都不是编剧的问题,历史就这样。
④想表达的东西没大家想的那么复杂,就是单纯的战争历史剧情片,只不过夹杂了一些宗教内容,但是想表达的只是宗教的变动,真的不是宗教蕴含的内容。
⑤有人说叙事混乱,历史进程就是这样的,编年体史书里面就是这个故事线索,编剧并没有加入自己的臆想。
总结起来,这部电影我个人是非常喜欢,也觉得应该推荐给大家,但是观影前一定要查好资料,对历史对宗教有个基本了解,不要因为知识面狭窄和宗教差异去否认这部电影
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的历史空白部分吧。公元10世纪,嗯。最后接受洗礼了,手下的内心是崩溃的😂 导演编剧的节奏张驰掌握的不太好,一波又一波接着的很燃的攻城战……燃的我走神了😂😂😂
特效剧情都堪比好莱坞喲
还可以
战斗民族版冰与火之歌,完全浪费了维京海盗这么好的题材,全片透着一股浓浓的山寨感和廉价感,主题一度跑偏。唯一看点在于演员,这种题材战斗民族基本不用费太大劲化妆,拿把剑就能直接上。
128分钟
请问主角一路都干啥了爬到巅峰?再问维京人和蒙古人的野蛮衬托出乌克兰人的厉害了?好吧,摄影不错。
一部还算不错的第三罗马性自我催眠 维京人代表的丰饶之力 愚昧但朴素的斯拉夫异教 脸谱化严重的内亚游牧民 以及代表秩序文明的拜占庭 在扭曲历史现实之余 赋予更多史诗色彩。奇怪的片名带来噱头 如果叫《弗拉基米尔》或者《罗斯受洗前传》 都要妥当很多 不过当真那般 可能也就不会引进叻
⒈极其具有原始、野性以及雄性的震撼,但是本身国外观众不太了解这段历史,更致命的却是故事剧情没有交代明白,所有的一些都是莫名其妙,同时甚至会有时脸盲分不清双方阵营;⒉还有就是主角没有树立起来,感觉就像是属下推上去的符号一般,同时感觉主角的两个哥哥死的太过仓促,甚至会有些儿戏,也许原因在于看我国权谋宫斗过多,另外这些人总喜欢放虎归山;⒊场景规模宏达,可是最后呈现出的水准却是一言难尽,感觉就像是导演不会讲故事,不过可能还会有人喜欢,不过我是感觉到可惜,浪费了如此好的题材,以及有些让人混淆的面孔!
俄罗斯是这样子开始信东正教的
可以看出来,俄罗斯现在的电影水平非常的一般了。内涵不够丰富,基本就是白描
其实本来是个好片,广电剪刀手剪得莫名其妙,还有战斗民族这智商总让我看不懂,很喜欢俄罗斯这个国度。
千古一帝弗拉基米尔,为了女人归顺耶稣基督。摄影场面都拍的很高级啦,中国的电影工业体系大概是没有能力拍出此等故事的~
俄罗斯的历史剧情不知道,看的云里雾里。打仗画面看起来很生猛,但其实和90年代我们的三国演义差不多少。本来剧情就迷,又看的我脸盲,电影还特别长,真的不适合普通中国人观看
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场景拍的很好,这几年毛子片越拍越好了。PS,国内剪的都快看不懂剧情了
亚历山德拉好好看
画面不错
最后竟然是个宗教片
罗刹国还是算了吧,挥舞大拳头
看不下去。
这是一部被电影名和人物名伤害的电影